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塑造地形等方面的作用。
4.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强调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重要?为什么?
-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易懂的概念图和练习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7.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组报告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
-设计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习反思。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学科基础上已具备一定条件,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地球与地图、气候与气象等基本概念,有利于理解水循环的相关内容。
2.在思维能力上,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图表等途径探究水循环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如何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水循环相关知识,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供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干旱或洪涝问题,让学生探讨水循环与这些问题的关联。
3.结合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教学,观察当地水体的分布、流向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9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水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水循环,二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

本节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水循环。

水循环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教材地位教材在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圈、大气圈等知识,本节课把我们的视野扩大到水圈(尽管知识的落脚点在陆地上),水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循环更是把这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各圈层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交换;影响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水循环过程(类型、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出”是一般性要求,即了解;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说明,“说明”要求理解和掌握。

3、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教材特点教材力图实现“对话、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强调了师生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设计,问题设计的创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并说明水循环运动产生的原因。

(2)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水循环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发展的观念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4.1水循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1)

4.1水循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1)

第一节水循环目标与素拆1.通过丁商随迫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园互转化规律,不同尺奥木体的循环运动,垍界学生的区域认口组力,达到水平1的要求、2.通过分断水循环的过程,知边水循环将水厢、齿石圆、生物图和大气圈联系自来,理解自然界水盾环的类园、主要环节以反海陆用婚环对地理环坝及人类活动的剧响,从而报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值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类型、环节、过程和退又以及洪涉灭省的概念和防旧措施,付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皿念,面丹人类在利用水循环、改造水盾环的过程中必须厚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增强人地协阙观,达到水平1的要求。

4.通过学习水简环,绘制“木循环示意图”,使学生能答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双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地理实顾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情境与月题通过读旧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前,让学生通过阅读示意图归纳、解释海陆间水低环的基木过程,并通过现实中的案例,比如引贸入淮、南水北训等人类活动对木质环的影响以反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面、视康和文宇资料,把学生轻松地引入本课,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讨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利用教材的“活动”和“阅读”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科学发展观。

重点1.丁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了解陆地木体的各种类型。

2.水循环的类型、过程、环节、地理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自然界的水循环》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高中地理水循环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水循环 教学设计
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2. 课堂笔记: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4. 单元测试: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难点: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考和分析能力。3. 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4.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如洪涝灾害、干旱等,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5. 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指导学生分析水循环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高中地理水循环 教学设计
教学要素
具体内容
授课主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
适用对象
高中学生
教学目标
1. 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2. 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认识到水循环对气候、水资源、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水资源问题,树立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节一: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奔流不息的大河为何会不舍昼夜,从而导入新课。通过设疑导入,结合学生之前学过的古诗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环节二:讲授新课1. 展示课本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自由回答水体状态及组成,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展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合理性。3. 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并补充植物蒸腾和下渗有关的概念。4. 分析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并强调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5. 讲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如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影响气候和生态等。6.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断流、城市化导致雨水径流增加等。环节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高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环节四:布置课外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水资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说出理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环节、作用以及与我国水资源的关系。同时,强调水循环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生活中涉及水循环的现象,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运用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地理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水循环实验,体验水循环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在维持水资源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中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提高其运用所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水循环示意图,标注出各个环节,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作用。
2.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区,分析其水资源状况与水循环的关系,撰写一篇小论文,内容包括:
-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特点
-水循环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影响
4.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所提交的作业内容充实、准确。
2.作业要求字迹清晰、表述清楚,注意遵循学术规范,避免抄袭。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技术手段,如GIS、虚拟现实(VR)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教学内容: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水循环知识,如蒸发、降水等基本环节。
(2)提问:“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水循环过程中的计算方法、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掌握降水、蒸发等环节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过程。
教学设想: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组织现代技术手段的操作培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GIS等工具。
4.针对课堂所学的水循环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撰写一篇短文,阐述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培训东城区)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培训东城区)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生在学习水循环之前,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水循环的细节和实际应用尚存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水循环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需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培训东城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环节,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2.使学生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更新水资源等。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现象的能力,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问题探讨。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当地水资源状况、提出节水措施等,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认识到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自觉保护水资源。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积极参与节水、护水活动。
4.通过学习水循环,培养学生的事物联系观、系统观和动态观,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进行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水循环的过程、作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第3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第3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2.知识讲解:运用多媒体、动态模拟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循环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循环在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运用GIS等技术手段,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小组讨论:针对水循环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影响水循环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如何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描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2.图文并茂,表达清晰,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3.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内完成,以电子邮件或纸质版形式提交。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自然规律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如瀑布、河流、湖泊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3.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水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第一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相互联系的水体,并指出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作铺垫。

2.教材第二部分通过水循环示意图,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然后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产生的影响,最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水循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三、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读图分析,讲练结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形式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活动探究一结合课本图3.1、图3.2分析自然界中水体的相互关系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观察水循环视频活动探究二全班同学动手,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写出水循环的环节。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活动探究】展示黄河下游断流的图片,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4.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观察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过程的能力,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如“水循环过程中,哪些环节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生运用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安排学生进行GIS软件的操作练习,分析某一地区的水循环状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开展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地理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五)总结归纳
在此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1.回顾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水循环的概念、过程、作用等知识点。
2.知识梳理: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梳理。
3.情感升华:强调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通过分析我国某地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6.强化课堂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3
3.分析题:提供一些地理图表、数据,让学生分析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实践操作:设计水资源调查、评估等实践操作题,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回顾所学内容: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关于水循环的知识,巩固记忆。
2.梳理知识体系:将水循环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应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水循环的概念、阶段划分、影响因素等展开讨论。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水循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共同提高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某一水循环实例,如家庭用水循环、农田灌溉水循环等,撰写分析报告,阐述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设计一份关于水资源调查问卷,包括水资源利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验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后彩虹、河流蜿蜒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好奇心。
-通过故事讲解,如大禹治水等,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点的记忆。
2.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互补不足,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范文篇一: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范文开场白: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3,三维目标定向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⑵.过程与方法①课前布置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4,教学重点①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②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5,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①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② 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二,说教法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4.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三,说学法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四,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作业】学生思考《如果地球没有了水》.【问题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问题2】: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河水和井水真的毫无关联吗学习了本节课"自然界的水循环"之后,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就能够给出科学合理的答案了.【问题3】:我们都知道3月21日通常是春分日,同学们知不知道3月22日是什么日子 (国际水日)为什么设立这个节日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就课前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提问学生.教师评点后,由"失去了水,就失去了绿色,生命和希望.地球正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以什么形态存在,分布在什么地方呢 " 导入新课.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课件展示图片】: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课件展示图片】: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大家思考"读图思考"的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2分钟.提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回答1: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提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回答2: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课件展示各种水体之间补给的关系图】"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总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以某种补给为主.雨水补给: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依据气候类型判断) 积雪融水:冬季有大量积雪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融化而出现春汛.冰川融水:山岳冰川融化,成为大河源头或干旱地区河流主要水源.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流段径流起调蓄作用,延缓削减洪峰.人工水库,沼泽等湿地有同样的作用.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往往构成河流的"基流".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冰川融水单向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高低,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水流一般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联系实际,进行知识的延伸和运用】在《红楼梦》六十九回中秋桐说:"我和她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她 "对照此话回答,"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用所学地理知识加以分析.问题情景通过确定话题,设置悬念,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存在的形式,对水有个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结合课前所发的导学提纲来掌握本部分内容解答新课导入时所提的问题,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二,水循环的过程(用时大概15分钟)【问题承转】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动画演示】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学生活动】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指一指: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画一画: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比一比: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想一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辨一辨:内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通过"看,说,指,画,比,思,辨"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三,水循环的意义(用时大概10分钟)【教师播放图片后提问】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案例分析――播放有关黄河断流的图片,文字说明黄河断流现象】"黄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问题探究】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学生根据课前所搜集的资料发言说明)原因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应采取什么措施【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比较所提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生态措施,工程措施,气象措施,生产措施,协调措施等)【教师总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归纳水循环的意义.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环节产生影响.检测评价(用时大概5分钟)运用水循环原理,辨析下列说法.1.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件展示――国家节水标志检测,反馈,矫正,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课外探究【实验模拟探究水循环的原因】1.在一只杯子里装半杯冰水,静置3分钟,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思考杯子外面的水来自何处2.在碗里装半碗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碗上(注意密闭),将碗放在阳光下暴晒,观察碗和塑料纸.思考塑料纸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3.寻找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五,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形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圈分布―――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3,水体联系―――相互补给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形式――海陆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循环2,水循环的意义: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附: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提纲篇二:水循环+教学设计第10讲水循环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学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学生已经学过上一框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本节课的内容是上一框知识内容的延续。

自然界水循环教学设计(多篇)

自然界水循环教学设计(多篇)

自然界水循环教学设计(多篇)3.运用有关图象和视频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内容中去。

【学习新课】1.对“相互联系的水体”,有如下教学建议。

(1)水圈概念和水的分布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第一,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学生可以列举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

教师由此引出水体概念。

第二,教师设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请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由此可概括出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

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教师进一步设问“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水圈的连续性和不规则性的特点。

(2)图“读图思考”的教学,思考题1教师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入手,通过读图观察,让学生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其后,可结合实例,如地处赤道地区的亚马孙河、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地处高纬度地区的鄂毕河等,让学生判断这些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并总结出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

此外,从读图中还可以观察出,一条河流的补给水源可以有多种,在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区时,补给水源也会不同。

这一点可以以长江为例,让学生说出在长江不同河段补给类型有哪些变化。

思考题2,可以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并要求学生用图形的方式来说明两种情况下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能运用绘图的方法说明地理现象的特征或原理,是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有如下教学建议。

(1)水循环概念与类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或自绘板图边画边讲,也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人教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循环的细节和原理可能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现象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2.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机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教学难点:水循环机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和实例。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展示水循环的现象。

3.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道具,如水杯、水壶等,用于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和教学视频,呈现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PPT和视频中的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学道具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灌溉、供水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应用。

2024年秋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3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

2024年秋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3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

三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5分 钟)
1.提问: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是什么造成的呢? 2.提问: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与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3.提问:水能在大自然中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 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 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 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 意识。
一、选择题 1.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 A.温度的变化 B.日夜的变化 C.季节的变化 D.人类活动的变化 2.下列水的形态,属于固态的一组的是 ( ) A.露、霜、雨 B.霜、雪、冰雹 C.雾、雪、霜 D.雾、雪、冰雹 3.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水滴或冰晶,以( )形式降落到地 球表面。 四、练 A.霜 B.露 C.雨、雪 D.雾 一练 4.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 ( ) A.蒸发、凝结和降水 B.降水、凝结和径流 C.降水、凝结和径流 D.降水、蒸发和径流 5.下列关于水循环错误的是( )。 A.海陆之间水循环和陆地之内循环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B.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过程中,所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水循环与水的三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什么现象?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水盆好比大海,保鲜膜好比天空,碗蒂好比陆地。海水蒸发
凝结后形成雨落下来。
提问4:请你们试着把自己的想法用图画文字的形式在这幅图上
表达出来。
水循环示意图标注说明。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5:根据水循环示意图解释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大自然中的水在大海、天空、陆地之间不断循环。
五、整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 惯。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本篇教学设计主要围绕高中地理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展开。

水循环作为自然界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循环过程,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气候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水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运动等,以及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设计上,本文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图像解读、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还将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水循环的现象,体验水循环的魅力,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聚焦于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以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介绍水循环的定义,阐述水循环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水循环的过程: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等,以及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换。

水循环的类型:介绍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概念,阐述它们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和区别。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循环对地表形态、气候、生物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探讨水循环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讨论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灌溉、水利工程等)如何改变水循环的自然过程,以及这些改变对地球环境可能产生的后果。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强调水资源的宝贵性,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和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维目标定向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布置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
①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②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①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二、教法分析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4.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
三、学法分析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探究】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从存在形态上和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
2、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3、水圈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课件展示图片】: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
师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生答:大气降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师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生答: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播放河、湖水互补关系动画)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问题承转】滚滚长江东逝水。

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动画演示】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活动】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指一指: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
画一画: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比一比: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想一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
最多?
辨一辨:內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
【教师播放图片后提问】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

(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
【案例分析】“黄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

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问题探究】
1、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充总结)
【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2、水体分布———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
3、水体联系———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形式——海陆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