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精编)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简答题
小学简答题第一章1.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离不开教育。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为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a教育具有历史性b教育会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
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离文盲的运动。
这一运动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一、文章类型及要点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简答题进行讲解。
要点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
二、核心内容1、教育法律法规: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了解与小学教育有关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护。
2、教育心理学: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学习心理、情感教育、品德心理等相关理论,了解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方法。
3、教育学原理:掌握教育学基本原理,理解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4、中外教育史:了解中外小学教育的历史演变和重要教育家的思想,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特点。
5、教育研究: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小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实践研究。
6、教育实践:理解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和实践经验,掌握教学策略、课程开发、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小学教育教学活动。
三、结构及写作技巧1、结构:本文采用总分结构,开头简要介绍题目背景和要点,主体部分按照要点逐一展开论述,结尾总结全文,强调重点。
2、写作技巧:注意语言表达清晰、准确,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式。
同时,在论述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确保每个要点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
四、实例分析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为例,进行简答题的解答。
1、意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同时有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2、方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3)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5)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简答题汇总:1.(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参考答案】(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选择原则【参考答案】(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3.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参考答案】(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4.行动研究的特征【参考答案】(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参考答案】(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参考答案】(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3.教育的文化功能【参考答案】(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1.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参考答案】(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3.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参考答案】(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参考答案】(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它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资料)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资料)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总结1.简述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二、教育的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本途径(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4)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4.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5.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8.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道德素养。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1、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对象主要是6至1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活泼好动等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教育任务的全面性:小学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育内容的启蒙性:小学教育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小学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游戏互动等,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2、简述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感知能力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外界事物,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特征更加敏感。
(2)记忆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分类、比较、联想等方法进行记忆。
(3)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和综合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概括,但抽象思维能力仍然有限。
(4)想象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能够通过模仿、创造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情绪情感的丰富性:小学生逐渐学会表达各种情绪情感,如喜、怒、哀、乐等,情感表达逐渐丰富。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渐稳定,对挫折和失败的耐受力增强。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性:小学生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如通过游戏、音乐等方式缓解情绪。
4、简述小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小学教师职业具有以下特点和要求:(1)工作任务繁重:小学教师需要承担多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2)需要具备多项技能: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多项技能,包括教学技能、班级管理、沟通技巧等,需要具备综合素质。
小学教师资资格证考试二科必会简答题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质教育的内涵是?
2.教师职业理念的评价观?
3.教师职业理念的现代学生观?
4.教师职业理念的现代教师观?(即新教改教师角色理念的改变)
5.教师职业理念的现代教学观?
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
7.近代教育的特点是?
8.行动研究的步骤是?
9.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
10.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那方面?
1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那方面?
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1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14.说说教育的文化功能(即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50题(梳理)一、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素质教育观的内涵)1.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基本理念和“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1.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研究.2.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裕调动和施展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研究、健康快乐成长!三、《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终身研究基本理念如何理解?1.终身研究的基本理念:研究先进小学教育理论,相识国内外小学教育革新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研究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研究的典范。
2.终身研究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研究过程,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
教师应当在形成全民研究、构建研究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终身研究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发2独)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字帖版)
1.结合小学课程改革的实际,简析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2、简述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答: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7、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8、什么是学习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迁移的作用有哪些?答: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迁移的作用是: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促进的作用2.迁移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学习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9、什么是微格教学?它有什么特点?答:微格教学是一种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方法。
特点:1.训练单元小。
2.反馈及时准确。
3.训练程序合理。
4.利于综合创新。
5.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没有干扰10、合格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人格特征答: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2.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11、什么是教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答: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育过程的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12、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直观效果。
答: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
2.词与形象的配合。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简答题汇总1.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①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③文字的创造和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④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知识分子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和最终决定性因素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④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6.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①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7.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大全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2顺序性3阶段性4互补性5个体差异性。
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的任务和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的劳动具有如下特点:1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于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他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
2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3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示范性的特点4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教学中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疗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征的塑料币都可作为代币。
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将礼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而设计的培养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比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5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是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问题明确能引起思维的活跃,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想象中的创作成分日益增加3想象更具有现实性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必背简答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20世纪之后教育特点?P2521.教育终生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当代化❖小学教育特点?P2521.特殊性2.基础性3.义务性4.全方面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P258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标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学校文化功效?P2591.导向功效2.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影响教育制度原因(确定学制依据)?P264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影响❖注意品质?P2685.注意范围6.注意稳定性7.注意分配8.注意转移❖遗忘曲线规律?P275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刻发生,而且遗忘进程是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特点,而且达成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怎样培养孩子创造性?P278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适宜环境2.重视创造性个性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问题处理影响原因?P2791.问题情境 4.原型启发2.定势与功效固着 5.情绪与动机3.已经有知识经验❖意志四个品质?P283-P2841.意志自觉性2.意志果断性3.意志坚持性4.意志自制性❖影响能力发展原因?P2871、先天原因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内在原因)❖影响人格形成原因?P2881、生物遗传原因2、社会文化原因3、家庭教养原因4、学校教育原因5、个人主观原因❖课程标准概念及其组成?P296课程标准是国家依照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关于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基本框架:序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提议、附录。
(其关键部分是课程目标)❖影响课程开发主要原因?P297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三大原因。
1.学生年纪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收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编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P2991.实现课程功效性改变2.表现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亲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联络4.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内容?P3061.专业理念2.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3.专业能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法?P3071.观摩和分析优异教师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基本内容P308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备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推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归纳简答题DOC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归纳简答题DOC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单元一:教育基础古代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意义占主导地位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2。
教育对个人生计和享受的作用3。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面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1.提高人口素质和国民素质的作用2。
促进文化的延伸和发展3。
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
促进经济发展5。
对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所处的社会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大型机械的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4.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精神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2、坚持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3、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脑力和体力和谐发展4、适应时代,个性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5、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建立学校制度的基础是什么?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3.人口发展4、民族文化传统5、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新学校制度的特点1、民族、男女平等2、面向农工3.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4。
重视职工和干部的再教育。
政策与任务的统一我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平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
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5、建立月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6、实现三级课程的管理制度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立足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2.改革课程单一化,建立多样化的课程类型。
3.改革内容复杂、困难、陈旧4、改革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5、改革课程管理方式,实现三级管理6.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行动性研究的特点1.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行动的质量。
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资料
第一章教育基础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影响是贯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性(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性(3)学校是有组织的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其影响具有集中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3.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4.简述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脑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小学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小学教育目的的确立有四大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7.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①双轨制②单轨制③Y型学制(或分支型学制)8.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简答)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9.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答: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小学教学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学资格证简答题整理一、教育原理和教学理论1.1. 请简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
因材施教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原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研究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需要提供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研究效果。
1.2. 请简述“启发式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发现和探索的教学理论,核心思想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过程,通过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结构。
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展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
1.3. 请简述“终身研究”理论的意义。
终身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一个终身过程,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
它强调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和不同的环境中,人们需要不断研究和适应变化。
终身研究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学科教育原则2.1. 请简述“结构性教学”原则。
结构性教学是一种组织和布置教学内容的原则,主要包括将学科知识组织为系统结构,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结构性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2.2. 请简述“探究性教学”原则。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原则,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研究。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起到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小学教育和评价3.1. 请简述小学阶段的学科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针对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探究和合作精神,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
3.2. 请简述小学教育中的评价原则。
小学教育中的评价原则主要包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以及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评价应该促使学生发展潜力,激发研究动机,鼓励积极参与研究。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附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附答案)1.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研究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1)小学教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部队建设日趋美满;(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务行政管理;(3)教学工作管理;(4)总务事情管理。
6.黉舍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4)头脑教诲方法;(5)数理统计方法。
7.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诲者;(2)受教诲者;(3)教诲影响。
8.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只需人类社会存在,教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新课程规定,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要注意学生发展已有的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因材施教。
③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充分发展。
2、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观: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学与研究关系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学校与社区关系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①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②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③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④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简述理解?①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
②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性学习。
③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①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②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6、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①国家的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③教师的教学目标。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①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③学校文化。
Ⅰ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Ⅱ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Ⅲ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优秀教师在授课方式和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方法上都值得老师去学习的地方。
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向优秀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使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②反思教学经验。
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为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有效的途径。
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剖析自己在课堂教育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的总结,对后续教学产生积极地影响。
③进行专门训练。
不断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也要积累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实践性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
④开展微格教学。
9、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
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的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出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出处来源。
3、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研究课题。
②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③提出研究假设。
④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⑤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⑥做出结论。
⑦撰写成文。
10、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①新三中心: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及社会;③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④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⑤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第二章1、简述皮亚杰理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具有客体永久性,感觉和动作分化。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了语词或其它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没有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合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不守恒);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具有可逆性;思维运算中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去自我中心。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也叫无律期,这个时期儿童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分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做是他自身的延伸。
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②权威阶段(5-8岁),也叫他律期,这时期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把人们的规则看做固定不变的,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③可逆性阶段(8-10岁),也叫自律期,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把它看做同伴间共同的约定。
④公正阶段(10-12岁),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
开始支持公正公平。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①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②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
③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④游戏因素在儿童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步降低;⑤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⑥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①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②兴趣的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③由不稳定性向稳定性发展。
)3、简述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①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②课堂中正确的引导;③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⑤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⑥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⑦建立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4、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①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与学习活动和学校活动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
②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
③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
5、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因素,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①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段的、分散的,他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照既定的方向持续、系统产生影响。
②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影响。
③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
6、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①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②早起教育的影响;③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④个人勤奋的影响。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①顺序性,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
③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④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⑤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9、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途径: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课外、校外活动;③劳动;④少年队活动;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⑥班主任工作。
10、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①说服教育法,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②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等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要求:a 选好学习的榜样;b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c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③陶冶教育法,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收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要求:a 创设良好的情景;b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c 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