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程期末复习提要

摄影课程期末复习提要
摄影课程期末复习提要

《建筑摄影与造型》复习提要

第一章概述

重点内容

1.建筑摄影的作用:

传达信息;造型xx;作为资料保留。

2.竣工照片:

以正确记录和保存建筑物完工时的状态为目的,按照建筑师出于纪念意义的要求,从各种角度正确完美地拍摄,尽可能反映建筑师的意图的建筑照片。

3.建筑摄影的魅力表现:

三元世界的立体感;高大建筑物的体量感;建筑物的安定感;建材优点的质感;多种颜色的色彩感;生活的时代感

第二章照相机

第一节照相机基本知识

重点内容

1.照相机的基本原理构成:

1.暗箱;

2.针孔;

3.胶片

2.按照相机取景指示方式的不同分类:

旁轴平视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机;毛玻璃机背取景照相机。

旁轴平视照相机:

取景器明亮;拍摄时快门声音轻;价格低;体积小,便于携带。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镜头可拆卸;在取景屏呈现被摄体的正像。缺点:

曝光时影响观察,且噪声大,易震动,体积大,贵,易受损的活动部件多。

取景器放大倍率指通过取景器观察被摄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用眼睛直接观察被摄体对眼睛张角之比。取景放大倍率大,目视角度小,取景时看到的景物接近原物。

取景范围指通过取景器看到的景物范围与拍摄到底片的景物范围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双镜头反光机:

上镜头是专门取景用的,通过它观察被摄景物,下镜头是摄像镜头毛玻璃机背取景照相机:

所见影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但不存在视差

存在视差:

取景器的光轴和镜头的光轴采用不同光路;视差大小与被摄体的远近成反比

第二节镜头

重点内容

1.镜头的光学特性可由三个参数来表示:

焦距、视场角和光圈

焦距与视角成反比,与成像大小xx

视场角是镜头能拍摄到景物范围的角度

光圈:

光圈又称相对口径,它是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可调节大小的进光孔,位于镜头内。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表示。光圈系数简称f系数,f=镜头焦距÷光孔直径。流行的f系数标记有:

f1,1.4,2,2.8,4,5.6,8,11,16,22,32,45,64.对同一焦距的镜头,系数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孔越大;数字越大,表示光孔越小。相邻两个光圈系数的进光照度相差2倍。任意两档光圈进光照度的倍率可用“2n”进行计算。

2.镜头的有效口径:

“有效口径”是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口径”通常采用最大光孔直径与焦距的比值表示。若镜头的有效口径为F2,焦距为

50mm,则最大光孔直径是25 mm。

大口径镜头的主要优点:

(1)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用现场光拍摄。

(2)便于摄取小xx、虚实结合的效果。

(3)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3.光圈的作用:

调节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与快门配合达到正确曝光;控制影像的景深范围

4.xx:

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称为景深。

影响xx的因素及其规律: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摄距与景深成正比;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5.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是指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画幅为24×36mm 的135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约为50mm。画幅为60×60mm的120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约为75mm。

6.xx与超xx镜头:

广角与超广角镜头是指焦距短于、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的镜头。对135相机来说,焦距在30mm左右、视角在70°左右称为“广角镜头”;焦距在22mm左右、视角在90°左右称为“超广角镜头”。

xx与超xx镜头成像的主要特征与用途:

(1)景深大,有利于把纵深度大的被摄体都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上。

(2)视角大,有利于近距离摄取较广阔的景物范围,在室内拍摄中尤为见长。

(3)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收缩比例强烈,带来画面透视感较强。

(4)影像畸变像差较大,尤其在画面边缘部分。近距离拍摄时应注意影像变形失真的问题。

7.远摄与超远摄镜头:

远摄与超远摄镜头是指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对于135相机,焦距在200mm左右、视角在12°左右的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以下的称为“超远摄镜头”。

远摄与超远摄镜头成像的主要特征与用途:

(1)景深小,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影像。

(2)视角小,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像且不易干扰被摄对象。

(3)能使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的比例缩小,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紧凑,压缩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4)影像畸变像差小,这在人像摄影中尤为见长。

8.变焦镜头的优缺点:

变焦镜头最大的优点是,一只变焦镜头能代替若干只定焦镜头的作用,因而携带方便,既不必在摄影中频繁更换镜头,也不必为摄取同一对象不同景别的画面而前后跑动。变焦镜头的主要缺点是,它的口径通常较小,常会因此而给拍摄带来麻烦,如想用高速快门速度时、想用大光圈时等,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使用变焦镜头后的取景屏也不如定焦镜头明亮,还常常会使裂像聚焦指示失灵。此外,在质量技术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总比定焦镜头要差些。

第三节其它部件

重点内容

1.相机上的快门速度标记常见的有

1、2、

4、8、

15、30、

60、125、

250、500、1000等,这些数字均表示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秒。

"T"门时,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快门打开,而且快门持续打开,直至再次按下按钮时快门才闭合;在某些照相机上,快门会直至卷片并为一次曝光上快门时才闭合。

"B"门时,按下按钮快门开启;而且只要按住按钮,快门就会持续开启。当松开按钮时,快门才闭合。

快门的作用:

(1)基本作用是控制进光时间。

(2)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影响成像清晰度。

快门有镜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也可分为电子快门、机械快门和程序快门三类。

镜头快门:

坚固耐用,拍摄时不易引起震动;曝光均匀,拍摄动体不易变形;在闪光摄影时,快门速度不受限制。不足:

快门速度难以高于;在使用大光圈和高速快门配合时,易造成曝光不足;采用镜间快门的照相机一般来说镜头不能更换

焦平面快门优点:

能达到或以上的高速档;纵走式钢片快门速度较高、精确度高、强度大、不易老化、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缺点:

闪光摄影时的快门速度有所限制;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时,易产生变形

2.快门用来控制运动物体的动感

慢门摄影就是用以下的快门速度拍摄,包括B门或T门在内的摄影,有时也指被摄体运动速度较快而快门速度较慢的摄影

追随拍摄法:

拍摄时随动体的运动方向转动照相机,在追随转动中按下快门。拍摄的画面效果是动体清晰,而背景和前景成横线状虚影,突出主体,气氛强烈,给人以飞速运动感

用较高快门速度“冻住”动体

变焦拍摄的特点:

在按动快门的瞬间急速变焦,使画面产生强烈的放射线,呈爆炸状效果,常用于拍摄纵向运动的动体。

3.相机聚焦装置的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的结像。现代相机的聚焦有手动聚焦和自动聚焦两大类。

4.相机的曝光涉及的四个变量是:

胶卷片速、光线强弱、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

5.四种自动曝光模式:

光圈先决式、快门先决式、程序式和景深先决式。

(1)光圈先决式:

这种曝光模式需要拍摄者手动调定所需要的光圈,曝光时,相机自动调节快门速度。这一模式使拍摄者具有选择光圈的主动权,因而在需要充分考虑景深效果的拍摄中较为见长。使用光圈先决式自动曝光时,要注意观察相机自动控制所显示的快门速度,尤其是在室内或室外弱光下拍摄时,以防快门速度过慢而导致影像模糊。

(2)快门先决式:

这种曝光模式需要拍摄者手动调节所需要的快门速度,相机在曝光时自动调节相应的光圈。这一模式使拍摄者具有选择快门速度的主动性,因而在需要充分考虑快门速度效果的拍摄中较为见长。

(3)程序式:

光圈和快门速度均由相机自动调节的自动曝光模式称为程序式,又称为全自动曝光。程序式自动曝光又分为单一程序、多重程序和自定程序三种不同的类型。

6.镜头的透镜的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

(1)检查方法:

对固定式镜头的相机,开起“B门”,用吹气球把透镜前后表面的灰尘吹去,然后开足光圈,对着亮处进行检查。

(2)检查内容:

①透镜内是否有灰尘和杂质,注意勿与表面灰尘相混淆。②透镜是否有损伤和崩边现象。③透镜是否有发霉现象。发霉的特征是从一点放射出不规则的丝状。④透镜中心部分是否有直径在0.2mm以上的气泡。

7.使用相机需要注意的五点是:

(1)注意装片与卸片方法。

(2)注意持稳相机。

(3)注意电池性能与光学系统清洁。

(4)注意使用遮光罩。

(5)注意维护相机。

8.维护相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谨防相机碰撞和剧烈震动。

(2)清洁镜头应使用专用的“擦镜纸”、“镜头刷”和“吹气球”等,忌用手帕、衣角和用嘴吹。

(3)每次使用完毕后,应使快门处于释放松弛状态,把光圈开至最大或最小,调焦于“∞”处,关闭相机电源开关。

(4)较长时间的保存应取出相机电池,并谨防相机受潮、受压,宜置于密封容器中。

第三章胶卷

第一节彩色胶片的选择

重点内容

1.彩色胶卷的两种基本类型是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

2.彩色负片的主要用途是印放彩色照片。彩色反转片的主要用途是制作幻灯片和用于印刷制版。

3.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都有日光型和灯光型的区分。在室外阳光下或室内用电子闪光灯进行拍摄,应选用日光型胶片。在碘钨灯或照相强光灯下拍摄,应选择灯光型胶片。如果把日光型胶片直接用于碘钨灯、照相强光灯下拍摄,会使再现的彩色影像产生橙红的偏色。如果把灯光型胶片直接用于阳光下或电子闪光灯拍摄,会使再现的彩色影像产生蓝绿的偏色。

第二节黑白胶片的选择

重点内容

黑白胶卷有全色片、色盲片和分色片的区分。

1.全色片对可见光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应,对各种色光能以黑、白、灰的不同亮度再现景物,其效果接近人眼对景物各种色彩的亮度感受。全色片是黑白摄影中使用最为普遍的,通常使用的黑白胶卷都是全色片,既用于风光、人物、静物等各种题材的拍摄,也用于彩色画面、图表的翻拍。

2.色盲片只对可见光中的紫、蓝色光起敏感反应。对红、橙、黄、绿色光均不起敏感反应,俗称对这些色光“不感光”。因此,这些颜色的景物均是再现成黑色的了。所以,色盲片不用于通常的拍摄,只用于翻拍黑白文字、黑白线图以及用于拷贝黑白幻灯片。

3.分色片又称“正色片”。它对可见光中的红、橙色光不起敏感反应,而对黄、绿、青、蓝、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应。分色片在现代摄影中主要用于印刷制版、黑白图表的翻拍、暗房特技的拷贝等方面,在通常的拍摄中基本上已不采用。缺点:

染料型黑白胶片在影像的保存性方面远短于传统的黑白胶片

第三节胶片的照相性能

重点内容

胶卷的主要照相性能包括感光度、反差性、宽容度、颗粒度、解像力、灰雾度、保存性

1.片速:

表示胶卷对光的敏感程度,又称胶片的“感光度”。片速越高,需要的曝光量越小。

因此,在同一光线条件下,高速片比低速片使用的光圈要小,快门速度要快。常用日光型彩色负片有ISO

100、200、

400、1000等。对彩色胶卷来说,片速低的较片速高的色彩更饱和、颗粒更细腻、清晰度更高。因此,只要在光线条件能满足你对光圈和快门速度的选择时,对片速的选择宜低不宜高。

指胶卷对光线反应的灵敏程度。是胶卷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中国对感光度的标记是“GB制”,在“GB制”中,数值每相差3,表示感光度相差一倍,如GB24的感光度是GB21的2倍,GB27又是GB24的2倍。GB21=ISO100,

GB24=ISO200等。

2.宽容度:

胶卷的宽容度是指胶卷能够按比例记录被摄景物明暗范围的能力。

3.解像力:

胶卷对景物细部结构表现清晰的能力。能把景物细微部分清晰的记录下来的,称为解像力高,反之,称解像力低。胶卷解像力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胶卷本身质量,还取决于镜头的解像力,并与曝光、冲洗、聚焦、相机稳定性密切相关。

4.反差:

反差又称对比度。景物(影像)反差指景物(影像)中主要部位的明暗差别。如果景物(影像)的亮部和暗部对比强烈,又缺少中间层次,则反差大,反之,反差小。

5.解像力:

胶片的颗粒性直接影响解像力,不同于清晰度

6.保存性:

在各类胶片中,黑白胶片的保存性最好,彩色负片次之,彩色反转片的保存性最差。在同一种胶片中,以慢速片的保存性为好,快速片的保存性为差

7.胶卷照相性能的内在规律:

感光度高—反差性小—宽容度大—颗粒度大—解像力小—灰雾度大—保存性差。

感光度低—反差性大—宽容度小—颗粒度小—解像力大—灰雾度小—保存性好。

8.胶卷的保存要求防热和防潮。

9.业余型彩色胶卷的最佳使用期:

在正常保存的条件下,离标定的有效期还有6—10个月的业余型彩色胶卷,往往能取得最佳彩色效果,称为业余型彩色胶卷的最佳使用期。

第四章摄影构图

第一节摄影构图的形式因素

重点内容

一、主体——构图的中心:

画面所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画面结构的中心

1.突出方法——对比:

色调对比突出主体;运用景深突出主体;运用透视突出主体

2.主体的画面位置:

主体横窄竖高——竖幅构图;主体横宽竖窄——竖幅构图;方形构图安排主体的方式:

对称式构图;非对称式构图——黄金分割——三分法;主体置于画面线条的会聚点上

二、陪体——摄影构图的参考系陪体与主体要相互呼应,构成有机整体

陪体可不出现在画面上;简洁画面;“意在画内,形在画外”的含蓄感

三、环境——构图的渲染因素

1.前景作用:

a.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框架式前景;b.前景能造成参观者参与画面的幻觉;c.前景能渲染事物,利于画面的充分表现;d.前景能加强画面概括力,深化主题内涵;e.前景能暗示季节、时期;用来制造图面的图案美

2.处理背景的要点:1.注意纯化背景;2.背景色调对主体特征的影响;3.丰富主题内涵的背景处理;

四、空白:

主体四周留白,有助于突出和表现主体形象;在画面人物视线或建筑物朝向前方留白,可引导观众的视线,有利于画面平衡;动体前方留白,增加动感;写意场景中留白,表达意境

第二节影像构成因素

重点内容

一、色调

彩色照片的色调:

冷调;暖调;中性调;高差色调;黑白照片的基调:

高调;低调;中间调

二、影调

1.阶调:

影像明暗过渡的变化情况。对于黑白照片,指黑白灰的过渡情况。灰色层次多,明暗变化多而大——影调丰富细腻——恬静温和;灰色层次少,过渡急剧——影调单调粗犷——跳跃刚强

2.运用:

影调对比——等级对比;面积对比;影调透视:

远景,轮廓模糊,反差小,亮度大;近景;轮廓清晰,反差大,亮度小

三、线条

1.线条的运用:1)表现三度空间:

与视轴平行的线,在远处交于一点;距离位置远近的不同的线,大小对比;汇聚线条,越急剧纵深感越强;重复线条,韵律感;2)线条结构:

水平线结构;垂直线结构;斜线结构;曲线结构;三角形结构;集心式结构

2.主观加强线条透视的方法:

近距离+小光圈使线条汇聚来加强空间感;选角度以产生汇聚或重复;利用前景增加线条的透视感;运用短焦距镜头

二、质感

1.表现方法:

粗糙面用直射侧光;光滑面:

柔和反光,前侧光+辅光来缩小光比;镜面:

耀眼强反光,用柔和的散色射;透明面:

衬深暗背景,用侧逆光、逆光结合均匀的正面光

第三节光线与造型效果

重点内容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

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

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相机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光位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与脚光七种。

光质:

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光型:

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模拟光光比:

被摄物主要部位的脸部与暗部的受光亮的差别。光色:

色光充分

第五章光与色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色觉产生的基础

1.全面适应(色觉守恒)

人们习惯于记忆日光下物体的颜色。物体上的光线成分有变化,人眼会迅速作出相应变化,看成日光下相类似的颜色,这就是人眼对颜色的感觉趋于固定的原因。这种现象叫色觉守恒。

2.局部适应(色的相继对比或先后对比)

现象:

a.注视彩色物体,马上把视线转到白色或灰色的平面上,色后像是该彩色的补色;b.注视彩色物体,马上把视线转到彩色平面上,色后像是该彩色的补色影像与背景色的减色效应

3.旁侧适应(同时色反差或对比)

现象:

a.消色物体在彩色背景上,常带上背景色的互补色色调;

b.彩色物体在彩色背景上观看时,常带上物体色和背景色的补色的加和色;

c.补色相邻,会提高该色的饱和度,在相近的或相同的色包围下,饱和度下降;

d.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第二节物体的色

一、物体对光线的反射与吸收

消色物体;有色物体;透明物体

二、光源色成分对物体色的影响

影响因素:

光源的光谱成分;投射光的性质;光的强度;物体的表面结构;物体的距离

第三节色彩的基本知识

重点内容

1.在摄影中把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2.获取彩色影像的原理有减色法和加色法两种。现代彩色摄影都是采用减色法原理。

3.减色法原理:

就是运用青、品、黄三种颜色的单色影像来叠合成各种色彩的景物。

4.彩色摄影的减色法原理:

代表青、品、黄三种单色影像的青、品、黄三种滤镜,它们叠合产生各种颜色都分别是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之后产生的。因此,这种彩色合成法称为减色法。现代彩色感光材料都是根据这种减色法原理制造的。

5.色彩三要素:

色别、明度和饱和度称为色彩三要素。

色别也称色相,是指色与色的主要区别。明度指颜色的明暗、深浅,常用反光率表示明度大小。在视觉感受上,人眼对黄绿色最敏感。饱和度指色的纯度,也称色的鲜艳程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所含色的成分的比例。含色的成分越大,饱和度就越大。

6.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概念。色温是表示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表示光的冷暖温度。

当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标准黑体(如铁、钨等)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就被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7.日光型彩色胶卷的平衡色温是5500K;灯光型胶卷的平衡色温是

3200K。如果光源色温高于彩色胶卷的平衡色温,就会使影像偏蓝;如果光源色温低于彩色胶卷的平衡色温,就会使影像偏红。

8.彩色画面可分为“冷调、暖调、中间调”三种基调。

暖色调与冷色调:

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的画面称为暖色调。暖色调有助于强化热烈、兴奋、欢快、活泼等效果。以各种蓝色,如纯蓝、紫蓝、青蓝等色为主的画面称为冷色调。冷色调有助于强化寒冷、恬静、安宁、深沉等效果。

9.色彩的对比主要包括色别的对比、明度的对比、饱和度的对比、并存的对比。

10.色彩的和谐指整幅画面上色彩配合的统一、协调、悦目。色彩和谐大致包括:

对比色和谐,临近色和谐,同种色和谐,消色、光泽色与其他色的和谐。

滤镜

一、校色温滤镜

校色温滤镜有橙色与蓝色两大系列。橙色系列用于降低色温;蓝色系列用于提高色温。

在校色温滤镜中,按其升降色温的幅度的大小,又可分为“换型滤镜”和“光平衡滤镜”。

1.换型滤镜:

指能较大幅度升降色温的校色温滤镜,是为“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使用和“灯光型胶片”在日光下使用设计的。“柯达雷登校色温滤镜”中的“雷登”

80A、80B、

85、85B就是四种常用的换型滤镜。

1)“xx”80A:

用于日光型胶片在3200K(钨丝灯)的灯光下拍摄。(光圈需加大2档)2)“雷登”80B:

用于日光型胶片在3400K(照相强光灯)的灯光下拍摄(光圈需加大2档)3)“雷登”85B:

用于平衡色温为3200K的灯光型胶片(B型片)在5500K的日光或电子闪光灯下拍摄。(光圈需加大档)

4)“雷登”85:用于平衡色温为3400K的灯光型胶片(A型片)在5500K的日光或电子闪光灯下拍摄。(光圈需加大档)

2.光平衡滤镜:

指只能小幅度升降色温的校色温滤镜。“柯达雷登校色温滤镜”中的“81系列”和“82系列”均属于光平衡滤镜。“81系列”为降色温滤镜,能轻微调低光源色温;“82系列”为升色温滤镜,能轻微调高光源色温。其中,最常用的是“雷登”81C和82C。

1)“xx”81C:

用于日光型胶片在阴雨天(色温6800K左右)拍摄。(光圈需加大档)2)“雷登”82C:

用于日光型胶片在清晨或傍晚拍摄。(光圈需加大档)调节色彩还原。

注意:

拍摄彩色电视屏幕上的彩色影像,要使其色彩还原性好,应使用“彩电色补偿滤镜”

三、偏振镜

偏振镜又称“偏光镜”。它的商品名又叫“波拉”滤光镜(或PL滤光镜)。是一种很有用的滤镜。偏振镜是利用光的偏振作用对光进行选择控制。镜片呈灰色,由两层光学玻璃中间夹胶膜构成。

主要用途:1)能消除或减小非金属(如玻璃、水面、瓷器、油漆家具等)表面的强反光,提高画面的清晰度;2)在彩色摄影中能降低蓝天亮度,增加蓝天与白云之间的反差,增强画面景物的色彩饱和度,使色彩表现得非常鲜艳;3)能透过不太浓的雾气,提高远景的清晰度。

第六章数码摄影

重点内容

一、

1.传统的摄影系统由拍摄、冲洗和印放三大部分组成。数码摄影系统由输入、处理与输出三大部分组成。

2.数码摄影记录影像不是用胶卷,而是采用CCD(影像传感器)来接受成像信号,并把影像的这些电子信号直接转换成数码信号储存在磁盘上。载有数码影像的磁盘直接可供电脑处理。

二、

(一)CCD

1).线性CCD用于高分辨率的静态照相机;需在图像平面上慢慢移动以捕捉图像数据;精度高,分辨率高。缺点:

速度慢,无法拍移动的物体,无法用闪光灯

2).矩阵式CCD:

每一个光敏元件代表图象中的一个像素,当快门打开时,整个图象一次同时曝光

一种是将彩色滤镜嵌在CCD矩阵中,相近的像素使用不同颜色的滤镜。典型的有G-R-G-B和C-Y-G-M两种排列方式(单一CCD)

a.隔行CCD:

呈整齐的矩阵式排列,行数乘以列数是这个CCD的象素数量

b.全帧:

在每个像素单元中,有70%的面积用来制造光电二极管。优点:

更好的成像质量,用于专业照相机。缺点:

全帧CCD不能输入Video图像;不能用液晶显示屏做取景器;必须以机械快门配合工作

另一种处理方法是使用三棱镜(三CCD)

将从镜头射入的光分成三束,每束光都由不同的内置光栅来过滤出某一种三原色,然后使用三块CCD分别感光。优点:

可以做到同点合成;高分辨率、色彩精确。缺点:

其中包含的数据太多,对其他部件的要求非常高,价格昂贵

3).SUPERCCD:

使用八边形的二极管,像素是以蜂窝状形式排列,且单位像素的面积要比传统的CCD大

4.CCD与CMOS比较

CCD优点:

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彩还原性好,较普及。缺点:

分辨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困难;成本高,成品率低;耗电

CMOS优点:

生产工艺简单,提高了图像捕捉速度,适应快速闪光灯连拍;成本低,省电,发展空间大;图像数据扫描上,耗能,可进行快速数据扫描,同时噪音也有所降低。缺点:

分辨率,动态范围和噪声都不及CCD

(二)像素值:

构成数码图像的基本单位

有效像素:

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学校教学课程要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下面是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

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6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2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多媒体作品创作》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多媒体作品创作》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多媒体作品创作 2、授课教师: 3、教学材料:自编/其他材料改编 4、课程类型:知识拓展类课程 5、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 6、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 7、学分设置:暂无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开设的背景或需求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以及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的出现,数字图像不仅孕育出新职业——人物写真、婚纱或儿童摄影等,也越来越成全普通人的明星梦和照片PS。 利用网络资源、相关参考资料及教师个人水平开发《多媒体作品创作》校本课程,可操作性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可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不需要课本(可用电子材料),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特点明显。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作品创作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还可为班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例如视音频剪辑、图片处理、班徽设计、多媒体格式转换等)。 在信息技术课标的指导思想指引下,根据以往授课经验和我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理解,综合考虑自身长处、学生需求与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授课计划,列出每个专题的课题名称与所需的授课时间,针对重点、难点,使用典型范例进行说明;针对一些技术,给出想关参考文章,让学生有兴趣学,并学有所获。 在《多媒体作品创作》校本课程中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切实达到课程目标。 (二)课程目标 低层次目标:独立安装软件;熟练操作素材的加工处理,如:照片、音频、视频的剪辑、合成,制作影集等。 中层次目标:作品制作,有创意。 高层次目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本课程鼓励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本课程纲要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xx第三中学xx课程名称: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课程类型: 人文类,选修课 课程资源: 新编(自编) 授课对象: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一学期每周一课时 所在学校: xx第三中学 一、课程背景: 英语是现今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已经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但是目前学校英语课本的学习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因此要在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教授。本课程旨在引发学生对外语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们学习英语课程,实现初中英语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校本课程中学生选修类课程之一 2、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为指导,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初中英语课程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概况,辅助英语课程教学; 2、发展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第一课了解英语应用国家及其背景知识1课时 第二课节日系列之一复活节的来历1课时 第三课节日系列之二愚人节1课时 第四课英文歌曲赏析及背景Edelweiss 1课时 第五课多彩文化: 星期五与数字131课时 xx趣味英语故事1课时 第七课英语万花筒: 动物名词及其文化xx1课时 第八课节日系列之三母亲节Mother’s Day 1课时 xx时尚生活: 颜色预告心情Color affect feeling 1课时第十课英语人物故事: xx、xx1课时

2020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20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篇一:2020-2020年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名校精品资料)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我校开设了关于校本课程,以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学习美丽峡山,加强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地方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一、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 2、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通过对美丽峡山的教学教学让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学生审美情 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4、加强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峡山的自然概况、历史事件、民俗文化、古迹遗址、人文景观、历史人物传说掌故、生态秀水等,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 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峡山的自然概况、历史事件、民俗文化、古迹遗址、人文景观、历史人物传说掌故、生态秀水等,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课文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具体安排。 篇二: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设置说明 夏特乡小学学校课程设置说明

根据《教育部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办法及教 学指导意见》,特制定我校课程设置。一、开设课程门类 我校是一所完全小学,我们该学期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开设了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维、哈、柯、蒙、汉)、汉语、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学校与地方课程等课程;二、课程安排 1、教学时间安排:本学期教学时间21周,其中上课时间 19周,学校机动时间 2周。 2、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天安排教学。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控制在 6小时以内。 3、一年级(1班到4班)为模式一,周课时为30课时;一年级(5)班为模式二,周课时为30课时;一年级(6,7班)是纯汉语班,周课时量为26课时;二年级(1班到4班)是模式一,周课时为30课时;二年级(5班)是纯汉语班,周课时量为26课时;三年级(1班到4班)为模式一,周课时为32课时,;三年级(5班)是纯汉语班,周课时量为30课时;四年级为模式一,周课时为32课时;五年级、六年级为模式二,周课时为34课时; 三、课程设置表 我校根据国家和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程设置管理办法及教学指导意见,特制定我校开设的课程列表如下: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模式1、2课程设置方案(小学) 四、课程设置说明 (1)、国家课程是为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开设的,每位学生必修。(2)、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 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自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包括信息技术教育,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教育。 (3)、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其中一年级、二年级音乐为2节,美术为1

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性的教学途径,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新课标的理念,这学期我们将开展英语校本课程来提高英语课堂效益,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加强英语的实用性,让英语走进学生们的实际生活。 二、活动目的: 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通过听说读写唱演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外语课堂效益,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加强英语的实用性,拓展使用英语的时间和空间。 三、我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为四项:歌曲,歌谣,字母发音规则,课本剧。教师通过查找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确定了各项的具体内容。 四、具体实施方案: (一)歌曲与歌谣教学 1. 在每节课中渗透。在每节课的课前欣赏或演唱,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用反复欣赏、略讲主要词意、逐步跟唱的自然习得形式进行。 2. 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用于学习新内容前营造气氛,在学习新内容后,学生感到疲倦时,用它来调节、放松学生的情绪;下课前用它来巩固,让学生课后还有余音在耳的感觉。

3. 唱演结合,培养学生艺术气质。鼓励学生试着用旧谱编新歌唱,试着自己编歌谣吟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字母发音规则 通过口诀等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个字母的基本发音规则,进而进行拼读、拼写单词的训练,最终帮助学生解决单词难背诵的问题。 五、教学模式及方法: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努力提供选择空间、交流机会;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教师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服务角色,交流共享;将“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一、概念界定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最先是由非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课程研究会上提出的。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 二、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我国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自己的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在突出特色的同时,首要的意义就是满足了

少儿摄影课程纲要

少儿摄影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课程说明 二、课程内容(摄影简史、摄影表现、欣赏评述)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少儿摄影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国内青少年摄影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从以青少年宫校外辅导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校教育为主,适合小学生的摄影课程便应运而生。读图时代的到来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应当成为摄影课程的基本取向。少儿摄影课程应当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摄影艺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少儿摄影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少儿摄影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少儿摄影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少儿摄影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拍摄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选修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少儿摄影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积累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少儿摄影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电子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少儿摄影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摄影作品,关注生活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少儿摄影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摄影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小学阶段的摄影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摄影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少儿摄影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摄影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教材结构和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小学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

小学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 关于小学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 一、开设目的: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优美。 2.通过名人长廊,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过名胜佳境,让学生了解我们山东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4、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自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和谐校园、和睦相处,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姜尚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四、教学重点 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

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国学启蒙中的诗文进行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结合本地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防溺水、防雷防震等安全知识教育。 六、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有话好好说》第二周《诗经》 第三周《安全乘车》第四周《韩非子》 第五周《远离危险地带》第六周《淮南子》 第七周《劳动中注意安全》第八周《战国策》 第九周《远离火灾保平安》第十周《姜尚》 第十一周《遭到敲诈绑架怎么办》第十二周《管仲》 第十三周《不要离家出走》第十四周《孙武》

电脑绘画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电脑绘画课程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电脑绘画 (二)课程范畴:校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 电脑绘画是大家非常喜欢的计算机操作内容,用画图软件简便易学,更能快速方便地创作出美观大方,内容丰富,色彩和谐、富有创意的作品,就让我们带着对计算机的喜欢,带着我们丰富的想象走进电脑绘画世界,创作出精彩的电脑绘画作品。 (四)开发依据 电脑绘画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程结合课程标准的任务要求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安排及我校学生的学情,在学生已经的学习基础上开设的。课程主要引导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灵活地进行电脑绘画的创作。 (五)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Windows XP”中“画图”软件。 2.让学生学习电脑操作的基本方法,能用电脑画出有意境,有情节的画面,初步掌握电脑绘画的技巧,继而尝试进行电脑绘画创作,培养整体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3.在电脑绘画活动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

相合作,同时在创作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实施 1、学生情况分析 选择电脑绘画的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他们都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使用电脑,喜欢用电脑画图来绘制作品,这点很重要,只要能充分抓住并利用好这一特点,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法。 2、具体实施(在下表中填写)

三、成果展示形式及效果 收集整理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网页制作学习,将来能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网站。 四、课程评价 注重平时测验,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电脑绘画兴趣小组进行检测。学期结束,还将举行一次“秀秀我自己”个人网站比赛,根据年级各选出优秀作品三幅,并颁发“电脑小巧手”证书。

小学2021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小学2021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定计划能够让课程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下面是带来关于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汉阳区玫瑰园小学校本课程《礼仪文化》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礼仪文化》 教学材料:自编校本课程文本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1、使学生懂得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在学习礼仪知识的同时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崇仁尚礼,礼艺双馨;礼是小细节,爱是大智慧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家庭常规礼仪、校园常规礼仪、社会常规礼仪,享受到温磬的家庭生活,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使学生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家长、尊重每一个人。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国主义教育。

2、文本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地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 3、文本选材要有针对性,既富有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4、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崇仁尚礼”的精神,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5、文本体例和呈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6、文本要有开放性和弹性,留有教师再次开发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包括:文本、工具书、报刊、电视、网络、图书馆、学生家长等。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课程的实施配置相应的设备,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活动,多角度、多方面的增强学生能力。 注重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三、教学建议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成长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而编写的。通过《成长教育》,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66人,这些学生均来自于农村,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针对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选择了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1、是面对灾难,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知识。 2、是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是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

态度; 4、是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5、是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初中学校课程教学计划书

初中学校课程教学计划书 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旨在建立课程实施的培训制度: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更新培训理念,从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掌握理念与具体实施相结合。下面是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港中学始建于20XX年。学校地处航空港、深水港中间的书院镇,毗邻开发中的临港新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占地面积17271平方米,建筑面积3564平方米,配有专用教室9个。学校现有学生人数343名,12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7名,占教职工总人数的%;中学高级教师2人占5%,中学一级教师14人占35%,中学二级教师20人占50%;区级骨干3名。 一、学校背景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学校本地生源急剧减少,特别是尖子生源的流失现象极为严重,一方面受毗邻的上中东校的招生影响新港小学一批尖子生进入上中东校,另一方面其它一些尖子生家长都想方设法地将学生送往镇上学校。与此同时,随着书院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进行免费义务教育,学校的外地生源呈逐渐

增长的趋势,20XX年8月31日学校统计的全校生源中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占%。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显著特点是不稳定性,一些成绩较好的会在七八年级时转回老家,而一些小学高年级才来到上海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其英语水平成绩明显低于同龄人。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给我校带来的不仅是生源的流失,师资的招聘存有困难,教师的流失也客观存在,近2年,学校有3位成熟优秀教师辞职后进入其它学校。 我校农村学生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大专及以上毕业寥寥无几,很多甚至初中都没毕业,这些家长普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及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将学生留给祖辈看护,造成对学生监管的无力甚至监管缺失。特殊家庭学生也呈现高比例,离异、单亲、再婚家庭的学生在我校比较多,这样的学生往往带有心理问题,行为偏差。我校的学生很多存在学习动机习惯不佳,自主管理能力弱;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学习方式传统,创新能力不足等局限。 学校师资年龄呈年轻化,教师敬业精神强,课改适应性好,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潜力大,但学校缺乏在学科方面有影响力的引军教师。学校规模较小,客观造成研讨活动开展的成效。专用室的管理缺乏专业人员,很多都是教师兼职,呈现不稳定性。 二、学校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得到众多高中学校的充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为巩固已有的校本课程成果,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制订该实施方案。 一、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部分占总课时的20%-25%,从而改变了以前学校、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的角色,在政策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力。 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两个纲领性文件颁布实施,国家明确提出了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制定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 我校校本课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早,1995年至今一直在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并把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工作作为新学年学校工作的重点,作为省课程改革重点调度学校及潍坊市双十行动示范高中所重点承担的课题之一。“新学校行动计划”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已经结题,与此相关的“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正在研究中。 二、新学年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2014——2015学年度,学校将继续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通过问卷、座谈等摸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门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巩固骨干校本课程,继续完善优秀特长生档案,进一步推进特长生培养工作;继续组织指导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完善学校的校本教材体系;通过“新学校行动计划”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 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

美术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材料 子美外国语小学校本课程 “艺绘风”美术社团 社团名称:艺绘风美术社团 负责老师: 路婞妍

活动时间:每周三、四下午2:40—4:20

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创意儿童画》《衍纸画创作》 授课对象:小学二、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三、周四下午2:40—4:20 授课教师:路婞妍 第一部分前言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近年来特色建设成果,我校的《衍纸画》校本课程应运而生了。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好本课程,特制订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的教育理想是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成就自我,享受教育。本着一切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成为行为求真、品德向善、身心尚美的。为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美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儿童画》和《创意衍纸画》的校本课程。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研究实验目标: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及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和优秀案例。结合地方和学校课堂教学实际,仔细斟酌和比对各种版本的教材,结合自身的专业,内化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建更加实效和针对性强的绘画校本课。 2.学生发展目标:在绘画校本课的学习中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激发创作精神,加强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习质疑与探究,形成良好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理解周边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拓展教师知识增长能力,提高专业形象,从而推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最新2021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21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学年地方课程教学实施,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课程理念,根据上级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当和国家教育教学方针,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环境、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工作目标任务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我们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充分利用地方、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安全教育方面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

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环境教育方面 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3、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三、教情分析 我本学期担任初三地方课程教学工作。虽然有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初次接触地方课程教学,积极开展教学集体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把握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情分析

2020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docx

2020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学校的育人的场所,要不断完善教学研究机制,创新教学研究方式,使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xx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6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2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开齐、开足,本着每天体育活动达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

篆刻校本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 2、开发教师: 3、教学材料: 4、课程类型: 5、授课时间: 6、授课对象: 7、学制: 8、授课地点: 二、具体项目: (一)课程背景: 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要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通过篆刻教学实践,创建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力求篆刻艺术入门。这对传承篆刻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因此,本学年度我校开发了《篆刻》这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能力。 2、初步理解篆刻的重要原理,如章法和篆法;初步掌握主要的技能。如,基本刀法和章法等。 3、初步养成对篆刻的关注兴趣,提高篆刻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安排: 1、篆刻内容:初中生校本课程《篆刻》的教学内容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因此,教学内容主要设定在识印欣赏与工具材料、刻印过程与方法、刻印技巧、刻印要领、有关篆刻的人文故事等五个方面。各有侧重,既注重普及性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层次教育的较好衔接,又注重差异教学,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篆刻课程对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技能目标分为学

(完整版)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其编制技术与教学方案的编制技术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校本课程方案更加关注总体上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案更加关注比较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目标表述的技术则是相同的。 校本课程的方案有详案和略案之分,从丰富教学方式和学校实际情况来考虑,我们更多地主张校本课程的方案采用略案的形式,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下更多的活动余地。 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编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大致说来,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方案应该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是一般项目,二是具体方案。一般格式如下:●一般项目 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或类型/学习时限(建议18或36学时,即1-2学分)/授课对象 ●具体方案或内容 1.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哪些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建议(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下面节选江苏省锡山高中吴伟昌、许中华老师的校本课程方案,供参考: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感受吴文化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任选课 教学材料:自编纲要(共18讲)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1课时,共18课时) 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1.感受吴文化(人物、歌谣、山水、语言等),提高人文素养。

2.经历吴文化研究步骤(选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吴文化资料,形成吴文化研究成果)。 3.选取有关吴文化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 第三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一 教学目标: 描述吴地状元、杰出人物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式: 教师主讲,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学要点: 1.科举考试种种(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2.状元的由来。 3.吴地状元四特点(会元状元连元多、同门状元形成一大景观、状元门类广而全、状元中堪称杰出的大家多)。 4.吴地状元多有其源,勤奋好学是主因(勤奋苦读、经济繁荣、越、藏书盛行)。 第四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二 教学目标: 描述泰伯首开吴文化的情况;列举无锡、苏州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式: 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 教学要点: 1.泰伯首开吴文化。 2.无锡地灵人又杰(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蒋重珍,明末状元周廷孺修撰《康熙字典》的状元王云锦)。 3.状元辈出姑苏城(唐代“五子登科”门第状元归仁翰、兄弟状元归仁绍、父子状元归仁泽、状元归黯、明代状元吴宽、清代状元陆肯堂)。 4.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 第五讲吴地人物研究之三 教学目标: 描述常熟、上海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式: 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 组织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