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全国通用版)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全国通用版)一、总体目标本科学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基本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等基础知识。
2. 科学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观察和实验,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 科学方法与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的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要求1. 简明易懂:教学内容要简单明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和术语。
2. 生动有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3. 实践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
4. 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展览、科学竞赛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多元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给予全面的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科学教材,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 实验器材: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设备,支持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3. 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科学实例和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师角色1. 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初中科技校本课程纲要
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
科技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题目:《疾驰飞车》
开发人员:金鸣、田浩、孟繁民、
朱锋、魏承饶、朱玉军
张宇
主讲教师:张宇
教学材料:选编
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
共15课时
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科技制作类
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
二〇一九年二月
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科技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题目:《疾驰飞车》
开发人员:金鸣、田浩、孟繁民、朱锋、魏承饶
朱玉军、张宇
主讲教师:张宇
教学材料:选编
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
共15课时
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科技制作类
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
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工业历史发展悠久。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了现代工业的长子,享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美誉。
沈阳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第一架飞机、第一台数控机床等100多个工业文明经典。
铁西作为沈阳的重工业区,区内拥有鼓风机集团、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新东北电气集团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
特别是近年来,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客M1中华轿车厂、沈阳金杯通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沈阳宝马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日益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沈阳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汽车普及度逐年增高,生活便利,而学生在低年龄段对汽车的结构相关知识模糊、欠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汽车相关的设计原理、机械传动很有必要性,针对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学习开发本校本教材。
让科技点亮校园 让创新推动发展
用科技点亮校园,让创新推动发展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 21 世纪的学生,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去适应科学化、现代化的社会需求,这是今天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
上饶县第六小学根据校处上饶经济技术开辟区工业园内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把科技教育定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并环绕科技特色教育明确了“质量立校、科技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思路,确立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的育人理念,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科技特色学校。
一、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打造校园的科技环境“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学校科技环境的营造,其目的就是要努力把学校科技环境的教育功效凸现出来,强调出来,即把学校环境中的一切因素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纳入学生的知觉和兴趣范围内,从而影响、催发、诱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心理与生理的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科技环境这一隐性教育资源“无声胜有声”的育人功能。
(一)校园文化1、丰富墙体文化,深化科技内涵。
谈到理想,说到人生,在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夸姣的憧憬,学生更不能例外。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学校的这一办学理念立于大厅墙正中,一方面能够激发师生参预科技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能较好的展现出学生自信、进取的精神风貌。
校园中的“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让我们走进科学殿堂”“ 让科技融入理想,用创新点亮人生”等科技标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熟记,用“科技”、“创新”两个富有时代气息的词汇锁定“人生”、“未来”和“理想”,时时在教育学生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智慧改变自己的命运,丰富自己的人生。
为树立科技校园校风,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学校利用宣传展板建立了科普窗、科技角,展示学生大量的科技作品,还专门展示了学校科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科技小能手”风貌。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课程资源:课程选择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主讲教师:王建义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课程资源:课程选择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主讲教师:王建义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
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
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
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
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
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
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
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
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科技制作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
改编
课程类型
选修课
授课时间
周三下午三四节
授课对象
初一初二
校本课程纲要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目标,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科技活动”为宗旨,大力倡导科技风气,营造特色校园,探索校园科技创新之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2、理解科技制作的原理,学会观察,学会探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Ⅲ、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兴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培养学习情趣,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发挥特长,学会学习;感悟到“探索”、“制作”的乐趣。
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二)具体目标
Ⅰ、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科技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素质,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习惯。
2、老师在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Ⅱ、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制作材料,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制作的重要性。
(1)课内讲解。发明创造的相关问题,创造发明训练10法,发明选题,知识产权知识介绍,动手实践。
(2)课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实物与模型的制作)。
4、课时安排
5、上课时间:每周三下午三、四节课。
课程评价
1、考核方式:制定了关于学生的出勤表、参加活动记录表、学业成绩评价表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的在校本课程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
本校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课程,推动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概述本校本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育实践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后制定而成。
我们从学生的整体成长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科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学科内容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 培养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重点和难点本校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设计和实施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面临以下难点:如何有效地整合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标准,如何确保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如何评价和反思课程的改进。
五、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本校本课程分为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与技术领域:通过实验、科学探究和创新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人文社会领域:通过阅读、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艺术领域:通过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运动与健康领域:通过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课程评价和反思本校本课程的评价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项目和综合评价等。
小学《七巧板》校本课程纲要.doc
小学《七巧板》校本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中学校本课程适应年级:一年级总课时:16课时一、课程目标1 •通过发动、组织学生参与“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和寒暑假活动内容,培育科学素养,促进科技教育活动的普及与发展。
具体目标:1・知识性目标:了解七巧板的来历、组成、玩法。
2.能力性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性目标: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产生责任感、使命感。
二、课程内容通过对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本学期我们确定了“七巧板”的演变发展、按样拼图、按图分解三个研究内容。
1•“七巧板”的演变发展:通过讲解“智力七巧板”的来源与演变历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对世界儿童的娱乐、教育及智力开发所起的积极作用。
2•按样拼图:通过模仿,让学生熟悉各拼板之间的几何关系,掌握一定的组拼技巧和拼图的基本规则,引发学生对生活中活动的联想,促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3.按图分解:促进学生对七巧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会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各种难题,同时将引发他们对“形状奥秘”的探究与思考。
教学内容及安排研究专题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形式时间安排“七巧板” 的演变发展:关注学科通过讲解“智力七巧板”的来源与演变历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对世界儿童的娱乐、教育及智力开发所起的积极作用。
图片展示师生讨论2课时按样拼图模仿实践通过模仿,让学生熟悉各拼板之间的几何关系,掌握一定的组拼技巧和拼图的基本规则,引发学生对生活中活动的联想,促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教师讲解示范演示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反思总结6课时按图分解抽象解题促进学生对七巧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会运用“逆向思维” 解决各种难题,同时将引发他们对“形状奥祕”的探究与思考。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初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认识物体的质地、形状、大小和颜色。
-了解物体是由什么制成的,认识一些日常物品的材料。
-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浮沉性和磁性。
2.第二单元:天气变化-认识四季及其特点,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
-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学习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天气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认识植物的部分和功能,初步了解植物的呼吸和生长。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植物的意识,学会种植和照料小植物。
4.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和分类,了解一些家禽、野生动物的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5.第五单元:科学实验-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了解一些日常化学实验的规范和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1.启发性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实验教学: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观察教学:通过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或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基本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物体的特性、天气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等。
2.考察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实验步骤的规范、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葛店中学-科技与生活-校本课程纲要
葛店中学《科技与生活》校本课程纲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中学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兴趣。
一、课程说明本课程名为《科技与生活》,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适合初中二年级学生选修。
本课程需用1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由物理、化学教师任教。
二、课程目标以《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倒是其次,关键是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学会生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1、化学简史诺贝尔蔡伦侯德榜居里夫人门捷列夫2、化学与生活波尔多液的杀菌机理肥皂的历史馒头、饼干里的小洞洞浅谈健康饮水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烧柴和烧气洗去污迹要“对症下药”3、化学与环境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塑料污染铅污染及无铅汽油、乙醇汽油4、化学与科技材料电池化学武器化学与生物考古晶莹多彩的玻璃能源四、教学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求异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教材内容的概述1.本学期科学教学的主题为“生物和环境”,主要围绕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展开教学。
2.本学期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生活习性、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内容。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物和环境的观察能力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等。
(2)了解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如植物的生长、昆虫的进化和生活习性等。
(3)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水分对生物的生存和生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测量,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关心和尊重自然界的生物。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1.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生活中的植物有根、茎、叶三部分,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
重点介绍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并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探索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昆虫的种类和特点昆虫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生物,种类繁多,特点各异。
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进化。
3.温度、水分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温度和水分。
重点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寒冷对植物和昆虫的影响、干旱对植物的影响等。
四、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以图画故事、实物展示等形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察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問答結合: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科技课程纲要及教学方案
主要是利用学生好寻找到的素材,结合校园特色文化设计内容;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室制作作品,利用美术活动室绘制科幻画,利用电脑软件活动室学习科普知识;形式多样,学生喜欢;
3.适用对象及总课时
(1)适用年级:四至六年级
(2)总课时数:16课时
课程说明:各年级根据课表安排,充分利用科技与创新活动课开展活动;
二、学生创新发展的需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喜欢科技活动,科技与创新课程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科技活动选用材料简便,方法灵活,并且便于活动的展开和扩展,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创造愿望,因而学生非常乐意参加;因此,我校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创办了以“五凤”校园文化为核心的科技校本课程,
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以点带面,促进全校的科技活动;进一步了解科技价值,提高学生的制作能力、绘画能力、创造能力等;
表1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凤舞”科技人生
适用年级
四、五、六年级
总课时
16
课程类型
学科拓展类选修
课程简介200字内
背景分析
500字内
一、校本特色
本学期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与创建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相结合,进行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我校科技校本课程秉承“梦想伴童年,科技润人生”的办学理念,“以文化人,凤舞九天”的校训,
四实施措施
1、领取活动器材、搜集生活中的塑料瓶、易拉罐等素材,买一些活动用的低值易耗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科学分组,小组合作;
3.作品展示 进一步完善作品;学生再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科技小论文等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
4. 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习校本科技的知识,运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廉价物制作作品;
小学科学课程大纲
小学科学课程大纲如下所示是关于小学科学课程大纲的文章:小学科学课程大纲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小学科学课程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科学课程大纲的内容和目标。
一、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发展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
2. 培养科学兴趣: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案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领域的好奇心。
3. 掌握科学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科学概念,例如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培养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5. 培养科学道德观念:引导学生遵守科学实验守则,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念,如诚实、审慎和负责任等。
二、课程内容小学科学课程应该全面覆盖以下内容:1. 物理学:介绍物体的性质、力的作用、重力、热与温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能力。
2. 化学:教授简单的化学知识,例如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化学变化等,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化学现象。
3. 生物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分类和生态等知识,培养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
4. 地球科学:教授地球的结构、地质变化、天气变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奥秘,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5. 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小学科学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1. 实践探索:通过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探索科学的奥秘。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大纲
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目标本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知识- 学生将学习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生物的特征等。
- 学生将了解地球的构造、天气现象、生态系统等地理和环境科学知识。
- 学生将学习人体结构、健康与营养、生长发育等生命科学知识。
2. 科学实践-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和问题。
- 学生将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科学思维- 学生将培养观察、提问、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验证,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索。
-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五、评价方式-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 作业评价:通过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 小组合作评价: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和讨论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教材参考-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小学科学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资源,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教学。
七、课程安排本科目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教学,每周安排适量的科学课时,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科学实践和思维训练。
八、教学资源- 实验室设备: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器材,保证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条件。
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纲要
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介绍课程名称:科技制作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教学材料:自编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主讲教师:XXX研究对象:初中生课时:每周3课时,共54课时二.指导思想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新发展和新成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和体验活动,积极倡导学生开展以动手探究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兴趣和能力,逐渐加强学校的科技教育,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突出科技创新亮点。
三、课程目标1.了解什么是科技创新,知道科技小发明的特点: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学会观察,学会探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新发展和新成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和体验活动,积极倡导学生开展以动手探究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探究能力,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突出科技创新亮点。
3.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发挥特长,感悟到“探索”、“制作”的乐趣。
不断提高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4.使学生领略到科技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素质,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惯。
四、课程内容1.《科技小发明》讲座。
2.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并制作一简易温度计。
3.克己小孔相机,小孔眼镜。
4.自制潜望镜。
5.了解简易太阳灶、太阳灶烤箱。
6.小型《电念头》、《发电机》XXX制作。
7.《红绿灯》《滑轮组》《织布机》《电磁秋千》diy制作。
8.《爬行机器人》《门磁报警器》《激光报警器》diy制作。
9.小组活动自定项目准备材料进行科技制作、改进、评价、创新。
10.个人制定项目,准备材料进行科技制作、改进、评价、创新,完成个人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课程资源:课程选择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主讲教师:王建义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课程资源:课程选择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主讲教师:王建义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
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
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
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
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
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
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
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
教材结构和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和参照点,以学校自编的教材为基本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和吸收学生、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和支持,对全校学生在校内外活动基地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课程。
科技教育活动的性质:实践性:强调亲历,只有亲自实践,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会记忆深刻;开放性:关注生活,也就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入手,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自主性:尊重选择,即尊重学生的选择学习的伙伴,尊重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探究性:动态生成,是教师借助活动这一平台,依一定原则(主要是认知原则)将可能的条件组织起来,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现象到本质地探求知识。
二基本理念1、转变学习方式。
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等。
在活动中,尽可能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实施中,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考察、参观、宣传、实验、表演、展示、交流、总结等学习活动,并以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为基础开展活动2、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参与管理的全过程,科技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概括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
教师作为学生的一员参与活动过程,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3、注重动手与动脑结合。
活动设计,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每个学习者通过自我探究获得直接经验,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
4、活动内容多元化。
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活动组织内容、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学习内容的创新空间,使得活动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不同经验的学习科学需要。
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资源进行学习,将学生的探究知识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认知世界、体验生活,增添知识。
构建综合体系,使科技教育的内容具有实践性、趣味性。
5、活动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的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教育、科技兴趣培养、科技知识教育、科技技能培养、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世界观教育和科学素养培养。
二分目标科技知识1、模型制作常识。
学习一些基本制作技能、制作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知识,并能运用于生活中。
2、三模常识。
了解航海、航空、车辆的知识以及三模制作比赛的知识。
3、配合市县组织的各项赛事完成制作任务。
科学能力1、培养学生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
2、能一定程度的运用已有知识对常用物品提出改进设想,培养学生假想能力。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5、通过上网、读书了解我国科技发展近况,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分析能力。
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基础上,写科学小论文。
7、能用已有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质疑。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耐劳、严肃认真、契而不舍、坚韧不拔,善于总结经验、勤于捕捉灵感、敢于大胆突破的科学态度。
2、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绝不是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树立“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认识到科学价值的两重性,积极参与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4、培养学生批判、怀疑和创新的主体精神。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模型飞机的结构及制作(共20课时)第一课航空模型常识…………………………………………………………3课时第二课飞行调整的基础知识…………………………………………………4课时第三课检查校正和手掷试飞…………………………………………………6课时第四课手掷直线距离科目……………………………………………………4课时第五课弹射滑翔机的制作……………………………………………………3课时第二单元模型船的结构及制作(共15课时)第一课船模型简介………………………………………………………………2课时第二课船模型的制作方法………………………………………………………6课时第三课涡轮船的制作方法…………………………………………………………7课时第三单元竞赛类模型制作解析(共5课时)1、创新检测长期题、即兴题的解答…………………………………………3课时2、科技节模型的制作…………………………………………………………2课时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共计15课时活动地点:以科技室活动为主、学生自由活动为辅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校本课程实施建议1、实施方式在教师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A、在实施理念上,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
尊重内在机制,逐步养成自我反思、从事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B、在实施空间上,教师要成为一个策划者。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根据学校和学生、课程等特点,利用、创造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
C、在实施内容上,教师要成为一个服务者。
内容设计要帮助学生不断系统化、深刻化。
D、在实施形式上,教师要成为一个合作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决策权、组织权、评价权;教师是辅导者、指导者、协助者、评价者。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相合作,倾听、交谈、沟通,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实施氛围。
E、在实施方法上,教师是一个促进者。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科学的方式、完善的素质的形成。
在学生方面确定以下要求:A、全面和谐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探究知识,又要学会技能;既要掌握学习方法,又要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合作学习。
B、自主性的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认真实践和总结,并能把教育目标、任务,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要求和创造性行为,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
C、有个性的发展根据自身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积极参与竞争,张扬个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善于观察、发现、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化、个性化的建议和方案。
2、实施方法与农业生产、环保实践的实际相结合,发挥乡土性优势;与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发挥生活化、实践化优势;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发挥多育并举的优势;与团队活动相结合,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
3、实施形式集体活动:一般以班集体的方式进行,有时也以校为单位组织。
如:活动开始时的动员、方案的制定、结束时的总成果汇报等,还有班集体组织的参观访问、专家介绍、作品展示、知识竞赛等。
小组活动:按照共同的目标组成活动小组,同一学生可参加不同小组,这种活动形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横向交流的机会。
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情趣。
个人活动: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这种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细致、具体地体验活动的内容。
4、实施策略建立活动基地,为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依托。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强化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综合实践的良好氛围。
整合地方资源,挖掘学校科技教育特色。
构建多元化的活动方式,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二评价建议1、评价主体的主动性。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学生也是被评价的主体,因此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总之,应努力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
2、评价动机的激励性。
把评价作为活动的一部分,不仅关注学生已有的表现和收获,更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宗旨,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活动体验,满足学生的成就动机。
3、评价指向的过程性。
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的评价不以学生的活动成果(物化、非物化)为重点,更加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重点考察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是否善与他人合作,协调关系,怎样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有没有创造性的表现等。
4、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评价以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为主,以个人为辅;以自评和小组内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和家长及社会评价为辅。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本《课程纲要》是活动课程实施的依据,组织者要充分领会和掌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