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80年代、90年代戏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进入90年代,戏剧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 探索戏剧消歇,小剧场运动成为引人关注的现象。
1977年是新时期戏剧复苏、重振的一年:
首先是重新上演部分优秀剧目,同时,戏剧界展开了对于 四人帮“阴谋戏剧”的批判。在重演和批判中,新时期的 戏剧得以孕育和再生。《枫叶红了的时候》(金振家、王 景愚编剧,1977年)、《于无声处》(1978年,宗福先编 剧)《丹心谱》(1978年,苏叔阳编剧)、《九·一三事件》 (丁一三编剧,1981年)
喜剧意味
喜剧因素或表现为陈毅独特的台词,或表现为喜剧 性小纠葛,这些喜剧性植根于人物独特的性格。
“冰糖葫芦式”结构
精心选择了十个生活小故事,十场写十件彼此独立 的故事,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陈毅的精神世界,事 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由陈毅这一主要人物贯串全 剧、穿引各场,在真正的共产党人精神这一点上统 一起来。
198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绝对信号》标志着 小剧场运动在中国的复兴。
80年代的小剧场戏剧,注重艺术的探索,探索突破 传统的戏剧模式与演剧模式,实验新的剧作样式与 演剧方式,相对于80年代戏剧,具有前卫性;
90年代的小剧场戏剧,更多注重戏剧的生存道路的 探索,戏剧工作者试图建构起与当代普通观众的欣 赏要求相沟通的桥梁,把视点逐渐转向社会热点, 转向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与感情表达,为赢得观众而 进行通俗化追求,并从不同角度探求小剧场创作的 潜能。
戏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展开
1,“五四”尤其是“十七年”的话剧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教训;
2,外国现代主义戏剧的观念和实践。
探索戏剧:
一类是在现实主义的原则之下合理地借用现代派戏剧的 手法,其结果是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推动了现 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如《屋外有热流》、《绝对信号》、 《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狗儿爷涅槃》、《桑树 坪纪事》;
《野人》突出地体现了作家对现 代戏剧的艺术探索。全剧三章, 由跳跃很大的三十多段戏构成, 作家突破中国传统话剧写实时空 的艺术规范。
在表现手法上,突破了一般话剧 以“话”为主的格局,充分调动 了朗诵、舞蹈、哑剧、傀儡、面 具、歌队等艺术手段,并将音乐 作为角色运用,大大丰富了话剧 的表演手段。
沙叶新的话剧具有鲜明的世俗色彩。
1,这种世俗性首先是对激动着上海这个东方都市 市民的社会问题的关切。( 《陈毅市长》、《假 如我是真的》 )
2,这种世俗性表现为剧作中浓重的喜剧色彩。他 的喜怒哀乐、他的褒贬、往往通过通俗、轻松而机 智的喜剧性台词和荒诞不经的喜剧性情境得以传达, 从而与观众产生广泛的共鸣。
第二节 沙叶新 高行健
1939年生于江苏南京,回族, 中学时即开始发表文艺作品, 1957年考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 系,1961年毕业后,被保送至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 学习。1963年分配至上海人民 艺术剧院任编剧。 《假如我是 真的》、《马克思秘史》、《寻 找男子汉》、《耶稣·孔子·披头 士列侬》均引起争议,成为话剧 界引人瞩目的作家。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类是在主流戏剧类型之外,充分借鉴现代主义的戏剧 探索,无场次、多声部组合式、小说式结构、写意戏剧 等等,《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野人》、《魔方》 等。
剧情围绕农民与土地展开,通过农民狗儿爷几十年的坎坷经 历,触发人们对于数十年来农村世态变迁的反思,表现了极 左路线的危害以及历史对人事的嘲弄。
剧本多层次、多侧面地刻画了陈毅对人民的高度责 任感和祟高的品德。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人实际、联系 群众的优良作风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高度党性原则,在似乎 绝情的拒绝中,表现了共产党人不询私情、不以权 谋利的高风亮节。
3,文武兼修,既有军人的威武、果断、刚毅的风 度,又有豪放的诗人气质,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1940年1月4日-),江苏泰州人。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历任 中学教员、《中国建设》杂志编辑、 中国作协翻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 业编剧。 1980年代末前往欧洲,现 为法國公民。因「其作品的普遍价 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 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 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 奖著有话剧《彼岸》、《绝对信号》、 《野人》、《独白》,小说《有只鸽 子叫红唇儿》、《灵山》,论著《现 代小说技巧初探》等。
同时通过对于在狗儿爷的农民式因循守旧、妄自尊大、狭隘 报复等心理特征的表现。
剧作借用了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手法,狗儿爷精神世界的复 杂性与矛盾通过其与祁永年鬼魂的争辨、撕打得到了形象直 观的表现。
以1968-1969年前后的中国西部 农村为背景,在一个蛮荒的土地上 展现了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西部农民 的惨烈人生。
剧作既有怵目惊心的戏剧冲突,鲜 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巨大的情感冲 击力,又调动了歌队、舞队等叙述 手段,赋予作品间离效果;
为了强化对于生活的思考,作品中 将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以象征升 华写实,以写实充实象征,深厚的 现实感与作家强烈的主体意识得到 统一。
90年代初郭启宏写的四幕历史剧 《李白》
该剧 以 其小剧场的新 颖的演出方式和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的艺术 构思使人瞩目。
作者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诗剧”
戏中有四条平行的线:生态问题、寻找野人、现代人的悲 剧、《黑暗传》的发现,这些含有不同内容的线索交织在 一起,构成一种复调。
统摄《野人》纷繁头绪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80年代、90年代戏剧
第一节 80年代、90 年代戏剧概述
1,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戏剧从文革的废墟上复 苏重振,十七年的话剧传统得到恢复、发扬,创作 上也取得了丰富的收获;
2,随着短暂的“话剧热”降温,戏剧工作者在危 机中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革 新,留下了一批探索戏剧。话剧工作者的探索贯穿 了整个80年代;
一出无场次话剧。
剧作形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 的回忆、现实与想象有机地交织穿插,现实时空与心理 时空交错迭加。
该剧 以 小剧场方式上演,在现代化的声光设备的支持 下,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象化地表现于舞台上, 拓展了戏剧的舞台时空。同时,突破了第四堵墙,加强了 剧中人与观众的直接交流。
话剧《李白》
姚远的历史剧《商鞅》剧本最初发 表于1989年11月江苏《剧影月报》, 演出整理本发表于1997年4月《剧 本》。
《商鞅》从两千多年前一场勃兴的 改革悲剧中提炼出动人心魄的主题, 是改革的启示录,也是改革者的悲 悼曲。
历史剧《商鞅》
80年代戏剧,值得关注的还有小剧场戏剧运动。90 年代,小剧场戏剧成为引人关注的重要戏剧现象。
一批反映新时期现实斗争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接触了现 实社会生活中重大矛盾和问题,突出地表现了解放思想、 直面现实人生的特点。《报春花》(崔德志编剧,1978 年)、《未来在召唤》(赵梓雄编剧,1979年)
老一辈革命家形象的塑造也是此时创作的一个热点。《西 安事变》、《陈毅出山》(丁一山编剧,1979年)、《陈 毅市长》(沙叶新编剧,1980年)。
《假如我是真的》
该剧1979年10月由上海人民 艺术剧院上演
作品揭露了赵团长、孙局长、 钱处长一类人物的真实面目, 显示了某些封建特权在中国现 代条件下在某些环节上仍然存 在的严峻性,尖锐揭露、讽刺 了执政党内某些腐败现象。
《陈毅市长》
载《剧本》1980年第5期,该剧获文化部和中国戏 剧家协会联合颁发的1980-1981年全国话剧优秀剧 本奖。
以大诗人李白为主人公,表现了 公元8世纪50年代安史之乱后,李 白的身世沉浮和灵魂隐痛,整体 风格追求人性的诗意和情境的空 灵。
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反思千百年 来中国文人的济世之梦,写出了 李白的真情、真性、真义。
剧作深刻地表现了中国传统知识 分子的内在矛盾和精神困惑凸显 了剧作家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性 的揭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