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简答题资料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5、当代中国法学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6、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7、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8、学习法理学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9、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10、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大体上有哪几种11、法制一词大体上有哪三种含义12、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有哪些重要观点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17.法的适用的特点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21.法的执行的特点22、立法的特征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24、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2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27、权利本位法的特点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9、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30、法的价值的特征参考答案:1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分)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分)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
(2分)2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2分)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分)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2分)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分)3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
(2分)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
法理学简答题全
简述法的转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社会发展和法律的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法的移植具有必然性..2、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的移植的必要性..3、法制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和途径;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动力;而法的移植是法制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需要..4、法的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在法的渊源转变为法的过程中;其价值实现的基本情形有哪些1、自觉性..是在理解和认知法的渊源价值及其实现的基本理念、知识和方式的前提下;自觉地发现、整合和实现渊源价值;从而实现预期的法或法制度..2、自发型..是盲目地、被动地在某种动因的促动下;消极地实现某些法的渊源价值;形成了某种法或法律制度..简述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的区别1、法律责任针对的特定的主体;法律义务针对的是一切社会主体2、法律责任通常具有惩罚性;法律义务一般不具有制裁性3、法律责任的产生是以法律义务为前提;没有主题队义务的违反就不会产生法律责任简述法律传统与传统法律的关系法律传统是有传统法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法律文化和精神;它与传统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传统法律是法律传统得以孕育和形成的母体..传统法律是作为一种法律状态;即是一种制度规范体系;也表现为一定的法律观念..作为制度规范体系的传统法律只能在其生长的社会中发挥作用;一旦传统社会解体;它就要退出历史舞台..而传统法律制度中蕴含的精神或文化;则可以与后世的法律制度相结合;成为现代法律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怎样理解法律责任的竞会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同一行为同时符合不同法律责任间的冲突..特点:1、数个法律责任的主体为同一法律主体2、责任主体实施了一个行为3、改行为符合两个或连个以上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4、数个法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现代法治的主要标志有哪些1、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或绝大多数环节;都依法运行..2、这种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宁;有利于保障人类的生存权、自由权、平等权、财产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3、所制定的法律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威;获得普遍的服从;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凌驾于其上;任何个人和组织违反了法都要受到应有的追究..简述法的基本特征1、法首先是为主体即个人和组织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这是法首要的基础性的特征..2、法是以国家政权已知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这是重要特征3、法是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4、法是普遍的、明确的和肯定的社会规范..5、法是以全身内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简述法的继承的原因1、法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2、法是一种极为重要且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自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也自然会表现出历史的连续性..3、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积累过程..简述法的形式的价值1、法的形式是区分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标志..2、不同的法律的形式由不同国家机关或主体产生..3、不同法的形式可以表现不同法律的效力等级4、不同法的形式适用于调整不同社会关系..简述法律责任的免除情形1、时效免责2、不诉免责3、因履行不能而免责4、协议免责、辩诉交易免责5、自首、立功免责5、试论述立法种类的多样化1、从立法的主体上看..2、从立法的效力等级和效力范围看..3、从立法的内容看..4、从立法的方式看试述法的渊源价值与良法美制的关系1、法的渊源的范围是广阔的;不是所有法的渊源都能转化为法;最基本的选择就是:把法的渊源向法的转化同形成良法美制结合起来..2、从法的渊源中选择和提炼有关要素以形成法;不能脱离现实的的世界;去做徒劳的事情..3、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其效果如何;同法所规定的制度是否属于应当由法调整的事项、是否适合人的行为密不可分..4、善于把握不同法的渊源的特质或禀性;把这种特质和禀性同法的特质和禀性加以融合;也是法的渊源价值得以有效实现的一个保障..5、法的渊源差不多都有可能被选择和提炼为相关这部提所需要的要素;以形成法和法律制度;从而能实现其价值..6、从各种法的渊源中采集和提炼有关要素以形成法;还需要注意适度..简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主要区别1、调整的方式不同..2、适用的范围不同..3、发生效力的方式不同..简述法的继承的主要内容1、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制度或法律规则是可以继承的..2、反映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则的法律制度或法律规则是可以继承的..5、人类在法律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3、凝聚法律实践的成功经验的法律制度或法律规则是可以继承的..4、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法律制度或法律规则是可以继承的..简述法的渊源价值主要价值在于法的形成方面..1、法的渊源是某些法的直接来源..2、法的渊源是某些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的来源..3、法的渊源是某些法的精神品格、文化特色、社会特色、先进经验的来源..4、法的渊源中的立法、行政、司法等进路性渊源;是法和法律制度得以形成的基本途径..5、法的渊源也包含着使法得以形成、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动因..为什么要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1、法治是一种以法为依据的社会调控方式..2、权利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可以支配社会主体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力量..3、法在法治国家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试述法律论证理论 P498试述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特质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的基本内容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构成了法的内在机理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也是各部分法调整的重要内容简述法对经济的作用机制1、确立和维护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2、通过具体制度安排;激励和规制经济活动;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简述法的功能的特质及其意义1、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内在属性..2、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稳定属性..3、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应然属性..简述社会法律监督中社会舆论的监督 P548为什么说法的经世致用的学问1、经世致用是法学的特质所在..2、从法学的对象、分科和方法看其经世致用的特质..3、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看其经世致用的特质..试述关于法的本质的若干论说 P891、神意论2、正义论3、理性轮4、自然轮5、权力论6、规范论7、历史论8、社会论试述法律文化的特征 P5611、传承性和变异性2、民族性和共通性3、时代性和超越性4、对抗性和融合性简述法律秩序的特征1、法律秩序是一种由实体性的制度和观念化的意志所合成的社会状态..2、法律秩序是由法所确定和维护的;以一定社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表现出确定性、一致性、连续性的;具有特殊强制力的一种社会状态..3、以法律规则、法定制度为纽带而形成而运行;是法律秩序不同于其他社会秩序的一个显着特征..4、以权力和义务为基本内容是法律秩序的有一个特征..5、法律秩序也以其具有确定性、一致性、连续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的特征;使它能够成为先进而富有效率的社会秩序..6、法律秩序是以法庭、监狱、警察、军队这些特殊的国家强制力;所保障实现的社会秩序;因而是强悍而有力的..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区别1、归属的范畴不同2、产生的条件不同3、表现的形式不同4、调整的范围不同5、实施的方式不同6、发展的前途不同简述部门法的特征1、一个法的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分法之间是相互协调一致的..2、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是相异的..3、各个部门法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4、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简述法律思维的内容和特征与法律职业的密切关系1、法律职业以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为基本前提..2、法律职业以形式逻辑三段论推理为基础..3、法律职业受时限和职业责任的约束而进行的思考和判断;具有不完全性..4、法律职业以法律上的“相对真实”为认知依据..5、法律职业判断结果具有非此即彼的明确性..6、法律职业法律思维具有经验性..试述完整的法和局部的法 P75试述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融合1、在立法权的实际归属和法的形式方面;进入20世纪后;两大法系的差别逐渐缩小..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像欧洲共同体法这种兼有国际法和国内法特点的跨国法..3、这种辩护并不能说明两大法系已趋于统一或必然统一;这些变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两大法系区别..简述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的区别合法行为—即主体的行为在内容和方式上都符合法的要求..这种行为具有法的效力;是有效行为..不合法行为是指没有法的根据的行为和违犯法的规定的行为..属于不受法的保护的行为;也是法律上无效的行为..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有哪几种有三种推理方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规律推出个别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有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三段推理..2、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判断推出一般规律的推理..3、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推出特殊的推理..中国立法有哪些基本原则1、由观念向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转变..2、立法的宪法原则3、立法的法治原则4、立法的民主原则5、立法的科学原则..简述法的起源的原因及一般规律法起源的根本原因:1、经济原因..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2、阶级根源..社会会经济的发展引发阶级的出现..法起源的一般规律:1、法的起源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2、法的起源经历了痛道德和宗教由混合到分离的发展过程..试述法、正义和法律争议1、法、正义、法律正义三者确有相当程度的重合和会通之处;它们都是一种规范;都为个人、组织、社会、国家提供行为标准和指明行为方向;都可以对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发生影响..2、法、正义、法律正义是三种不同的规范或事物: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度规范;正义一种高层次伦理规范;法律争议;融合了法和正义两种要素;是制度规范和高层次伦理规范的结合..3、法不仅有体现争议和保障人类进步的一面;也有泯灭正义和阻碍文明进步的一面;不少法非但不体现正义;相反还扼杀和泯灭正义为其目的..试述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联系和相互转化1、在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地位可以不尽相同;但法律关系所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在总体上都是统一的..2、无论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归属是否分明;都有大量的主题在事实上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二者兼而有..3、有的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转化的..简述法哲学的含义1、是用来指称那些注重以哲学方法研究法的基本问题、一般问题和共通性问题的专门学问;即和法理学并行的一种学问..2、是被人们当做法理学的同义词来理解和使用的法哲学;其内涵和法理学大致相同;或者说是法理学的另一种说法..3、是被用指称法理学中那些更注重伦理抽象或更注重以哲学研究问题的法理学..简述法律全球化对法制发展的影响1、理念层面:法律价值观的转换法律发展观的更新法治理念的转变..2、制度层面: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简述中国法的基本原则1、法律应当成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2、法律应当在整体上臻于良法之境..3、法应当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权威4、法应当体现和保障国家权力的分权和制衡..简述行为能力与权力能力的关系1、行为能力以权力能力为前提..2、作为组织的法律关系主体;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体化的;是相伴随的;它们在获得权力能力的同时也具备了行为能力..3、作为自然人的法律关系主体;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确实经常分离的;而并非总是同时存在的..试论我国的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如何相互促进1、历史上;法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都是统治者用来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社会规范.. 2、当代的法和道德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关系;内容去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1道德是法的重要精神力 2法是传播、推行道德的有效途径试述民主与法治的一般关系1、民主是法制的基础..1民主是法制的前提 2民主是法制的一个原则3民主是法制的力量源泉4民主在促进法制发展方便又重大作用.. 2、法制是民主的保障..1法制确认民主 3法制提供了民主的实现途径和方法2法制规定民主的范围 4法制是包围民主的后盾被称为法理学流派或思潮的条件有哪些1、有自成法理学理论学会所体系并对法理学的发展或进退发生影响的代表人物..2、这些代表人物有较为集中和系统表述其法理学理论学说的代表性着述..3、这些人物和作品所阐述的法律学理论学说;在目的上有较为确的追求和主旨..正义转化为法律争议取决于哪些因素1、正义本身是否需要和适合转化为法律正义..2、正义存在和发挥价值的国庆环境..简述中国现行立法权限的划分体制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2、国务院所属部委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制定规章;3、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指定地方性行政法和本地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4、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5、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指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制定法律的权力..简述社会主义法制与人权的相互作用1、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1社会主义立法直接确认和保障人权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人权3对人权得以实现的环境发生作用;进而间接保障人权4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人权跳跃;维护和保障人权..2、人权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在社会这一制度下;实现人权;意味着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意味着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人身权、政治权、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社会权等..而这些人权的实现;会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人权的状况;也是衡量法制状况的一个价值尺度..试述“一国两制”对当代中国法的体系的影响1、“一国两制”的实现就爱你个改变近代以来我国不统一的法的体系格局;特别是我国单一的社会主义体系格局;形成一种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体系之内;有两种各不同性质的法律制度存在..2、当代中国法的体系内部是“一个体系;两种制度;多个区域”的并存关系..1两种法律制度的存在;是以祖国大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主体的并存..2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知;享有独立的立法权和高度的法律自治权;并保留原有的法律制度基本不变;但不得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抵触.. 试述法律文化传统、法学对法的影响1、作为法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对立法有重要影响作用..法学的发展是以立法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同时;法学的发展又作用于立法..2、法律文化传统和法学;还通过相互作用来影响法..3、法律文化传统和法学;还直接影响司法..简述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学方法论的区别法学研究方法相对于法学方法论而言;是个实体性概念;它是实在和有机可辨的食物;而法学方法论;则主要指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学说;它采取观念形态的存在形式;是个综合性概念..为什么说法的作用是有限度的1、“徒法不足以自行”;法的作用要得以很好地发挥;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2、法仅仅是一种社会规范;一种基本的或起码的社会规范;它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只能解决属于它能解决的基本问题..3、法是偏重于稳定性的社会规范;而生活是常青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生活中;总会经常出现本来应由法解决而这样的法或法律规定还未来得及产生之类的问题.. 简述部门法和具体法律制度的关系它们都是同类法律规范的集合;但部门法的范围广于具体法律制度..一般来说;具体法律制度往往是关于某一问题的相互联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法制度既可能主要属于某一部分法;又可以涉及几个部门法..而调整某一领域社会关系或运用某一类方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若干个具体法律制度;才可能构成一个部门法..简述物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条件1、为法所认可2、能够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3、能够为主体带来利益或能够满足主体需要4、具有独立性5、试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行为..2、心理状态—指行为主体的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通称主观过错..3、损害事实—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损害具有确定性:1损害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2损害是真实存在的3损害事实能够依据社会一般观念的公开意识予以认定4、因果关系..试述我国国家监督法 P542简述法律规则的种类及分类依据1、按法律规则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权利规则、义务规则、权益符合规则..2、按法律规则的效力强弱或刚性程度的不同;分为强行性规则、任意性规则..3、按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和准用性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准用性规则..简述法的形式系统化的意义1、有助于查阅有关同一事项的所有不同时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迅速了解同类的或整个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的全貌;确定有关规范性性法律文件的范围..2、有助于明确哪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已经失效;哪些继续有效;从而有助于法的适用和遵守..3、有助于发现既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哪些应当加以废止、修改或补充;有助发现立法上还有哪些缺陷和空白;有利于立法的进一步发展..简述认定法的效力位阶应遵循的原则1、宪法至上2、上位法优于下位法3、新法优于旧法4、特别法优于一般法5、国际法优于国内法6、强制性规定优先于任意性规定简述法律解释的意义1、要把一般法律规定适用到具体案件或事项上去;往往需要解释..2、要把过去制定的法律适用到现在的实际生活中去;需法律解释..3、要使法中的某些专门名词、术语为人理解;或要使法中的某些普通名词、术语在含以上同通常的用法有所区别..4、法律解释对于协调统一的体系内部的关系和消除有关弊病;对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时也是必需..试述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维护社会主体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是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首要作用..2、满足社会主体所参与的无知社会生活必须条件..3、为社会主体的精神社会生活提供法律帮助..4、将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技术规范法定化;使其成为法律规则..5、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需要法为其服务..6、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是经常地和大量地交织在一起的..7、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主体和他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影响..试述法律行为的种类1、根据行为与法律要求是否一致;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中性行为..2、行为人的具体方式是否积极;积极法律行为、消极法律行为..3、法律行为效力对象和生效范围;抽象法律行为;具体法律行为..4、根据法律行为的不提情况;个体法律行为、群体法律行为..简要说明法律溯及力在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存在的情况1、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以及刑事法律原则上不溯及既往..2、在刑事法律方面各国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3、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具有溯及力;即“有利”原则..简要叙述立法的意义1、它是国家意志形成和表达的必要途径和方式..2、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必须利用立法手段;来确认那些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3、立法者利用立法手段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4、立法还有指导未来的预测功能..5、立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前提条件;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活动..为什么法离不开国家1、法的制定、认可、变动和实施;离不开国家;2、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都与国家直接相关联;3、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简要说明中国法律监督的实质1、我国法律监督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2、法律监督的指导原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法律监督的核心是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通过对国家机关之间权力的合理划分与相互制约;依法对各种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和其他活动进行..试述我国的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如何相互促进1、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实质上都是一致的..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也体现在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3、执行法律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律在促进道德水平中的巨大作用..4、国家工作人员和一般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法律的实施..什么事法律责任的归结试述公正归结原则的含义和要求法律责任的归结—指由特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公正归结原则—包括分配的公正和矫正的公正;实质公正和形式公正..法律制度在利益分配和保护方面;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体现公正和公平..公正归结原则的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的公正要求是:1、对任何违法、违约的行为都应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2、要求法律责任的性质、种类、轻重要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以及对他人造成的损害相适应..3、公正要求综合考虑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到合理的区别对待..4、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依据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责任;非依法律程序;不得追究法律责任..5、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简述法学所摄取的研究方法法学所摄取的研究方法较多;主要有社会调查、历史考察、比较分析、价值分析、经济分析等方法..简述在法律理念上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制的影响理念层面:1、法律价值观的转换2、法律发展观的更新3、法治理念的转变..制度层面:1、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2、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简述法律职业与法律思维的关系1法律职业化伴随法律的理性化而成熟;2法律职业化使其从业者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简述法律传统的社会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为人类社会法律文明的不断演进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自身同一性、连续性及历时性整合;明显的控制功能..3精神凝聚功能:保持血统或文化上的联系;获得一种归属感;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简述法理学的构成要素法理学的三大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内容性、方法性、渊源性..其可以有多种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法理学考试题目以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目以及答案⼀、单项选择题下列哪位法学家主张法是⺠族精神的产物?A. 萨维尼B. 哈特C. 边沁D. 奥斯丁答案:A法的普遍性意味着法()。
A. 适⽤于⼀国所有⼈B. 适⽤于特定⼈群C. 只在部分地区⽣效D. 只对统治阶级⽣效答案:A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社会作⽤?A. 维护阶级统治B. 指引⼈们⾏为C. 预测社会发展D. 裁决社会纠纷答案:C我国《⽴法法》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
A. 全国⼈⺠代表⼤会B. 全国⼈⺠代表⼤会常务委员会C. 最⾼⼈⺠法院D. 最⾼⼈⺠检察院答案:B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法律责任只能由违法⾏为引起B. 法律责任只能由违约⾏为引起C. 法律责任可以由违法⾏为、违约⾏为或法律规定引起D. 法律责任只能由损害结果引起答案:C⼆、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法的规范作⽤的是()。
A. 指引作⽤B. 评价作⽤C. 预测作⽤D. 强制作⽤答案:ABCD下列哪些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A. 习惯B. 法理C. 判例D. 政策注意:此题关于C选项“判例”是否为⾮正式渊源可能存在争议,因为在我国,判例⼀般不被视为正式法律渊源,但在某些司法实践中可能会作为参考。
不过,根据多数资料和教材,以下答案较为常⻅:答案:ABD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法律解释应遵循合法性原则B. 法律解释应遵循合理性原则C. 法律解释应遵循客观性原则D. 法律解释应遵循主观性原则答案:ABC三、简答题简述法与道德的关系。
答案:法与道德是既有区别⼜有联系的两个社会规范。
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的社会规范;⽽道德则主要依靠⼈们的内⼼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为的规范。
它们的联系则主要体现在:法和道德都是⼈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们⾏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段,⽽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
法理学简答题
法理学简答题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简述法律解释的意义。
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监督活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法对宗教的影响。
简述法的清理和法的编纂的区别。
举例说明法律事件中的相对事件与绝对事件的区别。
简述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体系。
简述法律正义与法的关系。
简述法律职业与法律思维的关系。
如何理解立法的科学原则?为什么要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简述立法体制的构成。
简述法理学的构成要素。
简述法律传统的社会功能。
简述国家权力实现的非法定形式。
简述中国学者对法治概念的理解。
法对社会的调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实现法律秩序需要采取哪些具体的方法?简述原权利和救济权与主权利和从权利的区别。
简述法学所摄取的研究方法。
简述法的调整功能的含义。
简述法的适用的特征。
简述法定解释的含义与特征。
简述法的要素的四种模式。
简述认知法的渊源的价值。
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
简述国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简述奥斯丁在法学方面的两个突出贡献。
简述法和道德的区别。
简述对物权与对人权的区别。
为什么在法律职业化与专业化之前,法律职业阶层的独特法律思维不存在?简述法的功能的特质及其意义。
简述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的区分。
简述中国法治的基本原则。
简述社会法律监督中社会议论的监督。
如何理解法理学对法学其他分支学科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简述权力资源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法治与法制的联系。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一、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 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 法是社会道德的体现D. 法是经济基础的反映2. 法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A. 国家制定或认可B. 具有普遍约束力C. 以权利义务为调整内容D. 以道德教化为手段3. 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法具有规范作用B. 法具有教育作用C. 法具有强制作用D. 法具有道德教化作用(二)简答题1. 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 简述法的主要功能。
(三)论述题论述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二)简答题1. 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答案:法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2)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无论身份地位、财富状况,都必须遵守。
(3)法以权利义务为调整内容。
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4)法具有强制性。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2. 简述法的主要功能。
答案:法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规范功能:法通过规定权利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教育功能:法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
(3)强制功能: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保障法律权益的实现。
(4)保障功能:法保障国家、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论述题论述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法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没有法,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
2. 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法通过调整经济关系,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法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法律制度B. 法律规范C. 法律现象D. 法律体系答案:C解析: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它探讨法律的本质、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功能和作用等基本问题。
2. 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于()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法律规范的合理性D. 法律规范的普遍性答案:A解析: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于国家强制力,即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规范得到遵守和执行。
3. 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主体、法律客体、法律内容B. 法律主体、法律行为、法律后果C. 法律主体、法律规范、法律后果D. 法律主体、法律关系、法律效力答案:A解析: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法律主体、法律客体和法律内容。
法律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或组织;法律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
4.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A. 文义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B. 文义解释、系统解释、目的解释C. 文义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D. 文义解释、目的解释、比较解释答案:B解析:法律解释的方法主要包括文义解释、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
文义解释是根据法律规范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系统解释是根据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解释;目的解释是根据法律规范所要实现的目的和意图进行解释。
5. 法律推理的类型包括()A.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B.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溯因推理C. 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溯因推理D.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溯因推理答案:A解析:法律推理的类型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推理。
6. 法律效力的根据是()A. 法律规范的内容B. 法律规范的形式C. 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D. 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答案:C解析:法律效力的根据是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即国家强制力。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第一篇: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5、当代中国法学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6、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7、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8、学习法理学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9、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10、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大体上有哪几种11、法制一词大体上有哪三种含义12、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有哪些重要观点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17.法的适用的特点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 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21.法的执行的特点22、立法的特征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24、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2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27、权利本位法的特点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9、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30、法的价值的特征参考答案: 1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分)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分)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
(2分)2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2分)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分)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2分)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分)3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
法理学简答题
法理学简答题法理学简答题第一章法律特征一.简述法律的特征(一) 形式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1)行为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2)法律的规范性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和认可1)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2)法律的国家性3)法律的普遍性3.以权利和义务为双向调整机制1)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2)法律的利导性4.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1)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法律的程序性(二) 实质特征1.法律是意志和规律的结合2.法律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3.从应然意义上讲,法律是为实现社会正义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二.形式特征为什么说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答:1)法律的要素以法律规范为主,而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是以授权、禁止和命令的形式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范中的法律后果则是对权利义务的再分配。
2)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3)权利是主体法律地位的体现,不管法律是怎样的法律,不管这种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还是以义务为本位,权利和义务总是被立法者所充分重视,也总是受到社会各成员关注。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定,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这样行为以及必须这样行为;人民呢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这样习惯难为,并遇见到习惯难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
第二章法律历史一.简述法律历史规律(一)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1.跟随生产力发展进程渐变的规律.2.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3.与宗教、盗得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
4.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
(二)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1.不断发展的规律。
2.经济条件决定的规律。
3.历史类型更替与继承的规律。
4.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的规律。
二.简述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1.在法律哲学与法律精神方面。
中国法的发展长期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哲学。
西方法的发展则以西方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
法理学简答题
1.1.法学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哪三个层次?1.2.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学方法论的区别。
1.3.简述法学所摄取的研究方法。
2.1.简述奥斯丁在法学方面的两个突出贡献。
2.2.简述奥斯丁的主要观点、方法和影响。
2.3.如何理解法理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性和开放性。
2.4.如何理解法理学对法学其他分支学科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
2.5.简述近代以来主要的法理学流派思潮。
2.6.简述法理学理论学说、流派思潮和人物作品的关联。
3.1.简述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
3.2.简述法是普遍的、明确的和肯定的社会规范。
3.3.简述法的要素的四种模式。
3.4.简述法律规则的分类。
3.5.简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主要区别。
4.1.简述法的价值的三种含义。
4.2.简述法的价值同法的功能,法的作用的区别。
4.3.为什么说法的秩序价值、利益价值和正义价值是法的更基本的价值。
4.4.简述法律秩序的特征。
4.5.法应当怎样调节和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呢?4.6.简述正义的基本属性和本质。
4.7.简述法、正义、法律正义的个性、差异。
4.8.正义转化为法律正义取决于哪两个因素?5.1.简述法的作用的特质及其意义。
5.2.简述法的调整功能的含义。
5.3.简述法的作用的重大意义。
5.4.为什么说法的作用是有限度的?6.1.简述奴隶制法的特征。
6.2.简述封建制法的特征。
6.3.为什么说罗马法是民法法系的主要支柱?6.4.简述民法法系的含义和范围。
6.5.简述普通法法系的含义、范围和支柱。
6.6.简述法的继承的主要内容。
6.7.简述法的移植的必然性、必要性。
6.8.简述法的移植的效果。
6.9.简述法的移植的类型。
7.1.简述“社会”的含义。
7.2.简述法对社会的调控。
7.3.简述法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7.4.简述法和政策的区别。
7.5.简述法和道德的区别。
7.6.简述法和宗教的联系。
7.8.简述法对宗教的影响。
8.1.简述立法的特征。
法理学简答题汇集
法理学简答题1、法的(外在)特征:(1)法具有规范性:法是人们行为的标准或规则。
(2)法具有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的意志。
(3)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法具有普遍性:法的效力对象的广泛性;法的效力的反复适用性。
(5)法具有程序性:法是强调程序、规定程序和实行程序的规范。
(6)法的可诉性:法具有可争讼性和可裁判性。
2、法的作用(1)法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2)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与和平、推进社会变迁、保障社会整合、控制和解决社会纠纷和争端、促进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3、法的作用之局限性的体现(1)法的作用的范围不是无限的(2)法律只是调整法律所能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方法(3)法律与事实之间的对应难题也不是法律所能够完全解决的(4)法律自身的缺陷也影响其发挥作用4、法律自身缺陷的体现:立法空白、法律的滞后性、法律的僵硬性、语言的歧义性5、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联系从结构上看,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一方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1)从数量上看,二者的总量是相等的。
(2)从产生和发展上看,二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
(3)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
古代社会义务本位,现代社会权利本位。
6、成文法相对于不成文法的优点(1)成文法明确具体(2)成文法修改废纸的程序严格(3)成文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自由(4)成文法有较好的预防作用(5)成文法有利于推进社会改革7、不成文法相对于成文法的优点(真题2011年简答题2)(1)不成文法易于适应社会现实:社会变化、成文机械(2)不成文法不存在背离立法原意的问题:条文表达、不完善不周密、需要解释、解释与立法原意(3)不成文法易于发挥司法官员的创造性8、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比较(1)法的渊源不同:民法法系国家的正式法源只是指制定法,法源的判例、法理等没有正式的法的效力;在普通法系国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法源,遵循先例是普通法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中的“法”通常指的是:A. 法律条文B. 法律制度C. 法律规范D. 法律体系答案:C2.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道德约束D. 个人信仰答案:B3. 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A. 增加法律条文B. 消除法律条文的模糊性C. 改变法律条文D. 创造新的法律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法律原则?A. 公平原则B. 正义原则C. 效率原则D. 法律至上原则答案:C5. 法律推理中,演绎推理的特点是:A. 从一般到特殊B. 从特殊到一般C. 从特殊到特殊D. 从一般到一般答案:A6.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B. 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C. 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D. 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答案:D7. 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包括:A. 国家机关和公民B. 国家机关和法人C. 公民和法人D. 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答案:D8. 法律效力的终止通常基于:A. 法律的修改B. 法律的废止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适用答案:B9. 法律冲突的解决原则是:A.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B.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C. 新法优于旧法D. 所有上述原则答案:D10.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A. 文义解释和目的解释B. 历史解释和比较解释C. 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效力的特点包括:A. 普遍性B. 强制性C. 稳定性D. 灵活性答案:ABC2. 法律规范的类型包括: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任意性规范答案:ABCD3. 法律推理的种类包括: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辩证推理答案:ABCD4. 法律解释的类型包括:A. 字面解释B. 历史解释C. 比较解释D. 目的解释答案:ABCD5. 法律效力的根据包括:A. 法律的制定程序B. 法律的内容C. 法律的适用范围D. 法律的实施效果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律规范仅指具体的法律条文。
法理学简答题
Ⅰ法学的研究对象答: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法学必须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即既要对法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即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即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其相互作用;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总之,凡属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的范围之内。
2 如何划分法学体系答: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这是就法学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
随着法律发展成为广泛而复杂的整体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法律部门的出现,产生了对法律体系进行解析型研究,即对法律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科学需要。
由此,出现了法学内部的分科。
然而,如何分科或依据什么标准分科,这在国内外法学著作中还没有一致的观点。
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通常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划分法学体系:第一,从法律部门划分的角度,由于法被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或迟或早要有新的法学部门与之相应。
第二,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理论法学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应用法学主要是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
3 法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答:法学与社会学存在着相当密切的、相互交错的关系。
一方面,法学要研究社会中的法,把法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社会学要通过法律研究社会,把法律作为社会内容的形式。
因而,法学和社会学有着广泛的共同论题。
4 论述法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答: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法学与经济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主要因为:第一,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以及法所定型化的权利和义务及其界限,归根结底是由这一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理学简答题整理
法理学简答题整理1、如何理解法的本质?阶级意志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2、法的基本特征?特殊规范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关系的规范;国家意志性:法是与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权利义务性: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3、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法律的产生;法的发展一般经历了由禁忌、习惯、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法的发展常常与宗教,道德相伴而生;法律的发展还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4、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没有法律后果的规定,法律规则无异于道德律条)5、违法的构成要件?6、法的局限性?法只是许多调整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限度;在实施法所需人员条件、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7、法律解释的必要性?见问题218、司法的基本原则?法治原则;客观原则;独立原则;公平原则;责任原则9、法学的五类基本理论问题?法的本体论,法的价值论,法的演进问题,法的运作问题,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0、法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11、法律概念的作用?法律概念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所进行的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表达与陈述;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有利于提高法律的明确性和确定性;有助于人们减轻思维的负担,避免一些定式化的思维过程,而以共同的认识作为思维的起点;既有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12、法律规则的特征?普遍性;确定性;指导性;可预见性;可操作性13、法律原则的特点?抽象性;涵盖面广;稳定性强;逻辑结构简单14、法律责任的特点?法律责任具有法律性,即法律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依据;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即法律责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责任具有不利性,即法律责任是行为人要承担的不利性法律后果15、法律责任的作用?惩罚作用;救济作用;预防和教育作用16、法律权利的特征?法律权利的法律性;法律权利的自主性;法律权利的可为性;法律权利的求利(权利本身并不等于利益,任何法律权利的行使都与一定利益密切相关;它都以追求或维护某种利益为目的17、法律权利的特征?法定性;国家强制性;从属性;必为性18、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与国家成文法的区别?产生方式不同体现的一直不同;体现的一直不同;适用的范围不一样;调整的内容不同;实施的方式不同19、法律继承根据和理由?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律继承性的客观存在;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的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法律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也验证了法律的继承性20、法律继承的内容?法律技术、概念;反映商品——市场经济的法律原则和规范;反映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和规范;有关社会事务的组织与管理的法律规定21、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移植的必然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法律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法律移植还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需要22、立法的特征?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立法是依据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立法是依据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立法是运用一定的技术进行的活动;立法是制定、认可和变动的活动23、立法程序?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布法24、执法的特点?执法的主体特定性、广泛性和相对不确定性;执法依据的多样性和等级性;执法内容的广泛性;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执法程序设置上偏重效率性25、司法主体特点?主体的法定性;权力行使的独立性;活动的程序性;法定的权威性26、法律解释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法制统一原则;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
法理学简答题23道
(3)可控性。首先,法律行为都是有规律的。法律规范是依据对行为规律的认识而对行为实施控制的;其次,法律行为具有意志性,可间接受到法律规范的控制。
(4)价值性。第一,法律行为是基于行为人对其意义的评价而作出的;第二,法律行为是由行为人的需要所推动或引发的;第三,法律行为体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认识与改造关系,是主体为了实现其利益而做出的行为;第四,法律行为有社会价值。可用好坏、善恶等范畴进行评价。
(2)法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运行规律,表现在法律概念和法律技术前后有联系。由于反映市场经济的法律原则有共同性;反映现代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有共同性;处理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有共同性。所以新法对旧法可以有选择性。
6、法的效力等级和其确定原则?
“法的效力等级”也称“法的效力层次”。是指一国法律体系中不同渊源形式的法规在效力方面的等级差别。其确定原则如下:
(2)它是一个世界性、民族性的概念。其(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重要,法制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各不相同,所以其法律制度也不相同。法制现代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3)它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由于各国法制现代化的起点、过程、实现的方式各不相同,只要是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法律制度转变,就是法制现代化的建程。
2、原始社会与现实社会调控方式的区别?
所谓社会调控方式即治理国家的手段或方略。治国方略都是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由其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德治和法治是两种最主要的社会调控手段。原始社会是以家族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道德对于血缘群体的凝聚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原始社会以氏族习惯(德治)作为社会调控方式。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实社会,法律在社会中所具有的功能远远超过了道德。故现实社会以法律作为社会调控方式。这就是德治与法治的区别。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在于,德治就是人治,法治是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表现。法治是众人之治,而人治是一人或少数人之治;法治是依据普遍规则实现的治理,人治是将人的任性置于首位。
法理学期末必考问答题
法理学期末必考问答题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名词解释1、法律体系:指一国的现行的全部法律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2、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又叫部门法,是指在法律体系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以一定的调整方法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现行法律规范的总和。
3、公法:是指保护国家利益、调整国家机关之间以及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公法调整公共利益、涉及的主体为国家机关。
4、私法:指关于个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
私法调整私人利益,涉及的主体为私人。
私法以民法和商法为核心。
5、社会法:指规定社会一般利益、调整社会合作与社会监督等社会关系的法律。
四、简答1、法律体系的特点答:(1)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
(2)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系统化的有机整体。
(3)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4)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2、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区别:(1)法律体系属于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体系,属于社会规范体系;而法学体系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属性。
(2)法律体系的范围仅限于一国的现行法律,而法学体系的范围则大得多,包括古往今来所有国家的所有法律,都是它的研究范围。
(3)法律体系具有属国性,即它一般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表现形式;而法学体系具有跨国性。
联系:(1)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形成、建立的前提和基础(2)法律体系也是法学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3)法学体系反过来也会成为法律体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根据。
3、法律体系与法系的区别答:(1)法系是根据法律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存在样式和运行方式而崔现存的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法系的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法律传统,它是跨越历史和国度的;(2)法律体系指的是一国的现行的全部法律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是一国法律规范的系统和一国现行法的内部结构,它只能是现实法,而且也只能在一主权国家范围内构成。
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
A. 社会属性B. 经济属性C. 思想属性D. 哲学属性答案:D2.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具有()。
A. 强制性B. 普遍性C. 指导性D. 约束性答案:B3. 法律的效力来源于()。
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法律自身D. 道德规范答案:A4.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A.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B. 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C. 法律主体和法律客体D. 法律行为和法律后果答案:A5. 法律解释的目的是()。
A. 确定法律规范的含义B. 预测法律后果C. 制定新的法律D. 评价法律行为答案:A6. 法律推理的类型不包括()。
A. 演绎推理B. 类比推理C. 归纳推理D. 道德推理答案:D7. 法律效力的终止通常由()引起。
A. 法律的废止B. 法律的修改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适用答案:A8. 法律体系是指()。
A. 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B. 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C. 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和D. 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体系化答案:C9. 法律效力的层次性是指()。
A. 法律规范之间的效力等级B. 法律规范之间的效力范围C. 法律规范之间的效力时间D. 法律规范之间的效力空间答案:A10.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
A. 法律适用于所有人B. 法律适用于所有社会关系C. 法律适用于所有地域D. 法律适用于所有时间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法律的效力具有以下特点()。
A. 普遍性B. 强制性C. 稳定性D. 灵活性答案:ABC12.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
A. 假定B. 处理C. 制裁D. 结果答案:ABC13.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
A. 文义解释B. 历史解释C. 目的解释D. 比较解释答案:ABCD14. 法律推理的类型包括()。
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辩证推理答案:ABCD15. 法律效力的层次性体现在()。
法理学简答题
1简述法学产生的条件法学的产生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其次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2简述我国的法学体系划分我国法学应划分为6大类1理论法学是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概念,思想和规律的学科.2法律史学是从历史角度研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学科.3国内部门法学是对一个国家的各个法律部门进行研究所形成的许多学科.4外国法学,是指一切以外国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5国际法学本来是指国际公法学,现在常常泛指一切对调整涉及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6法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是把法学与有关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3简述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问题.4简述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的优缺点与个别性调整相比较,规范性调整的优点是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使人们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秩序.规范性调整的缺点是,他无法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提出符合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处理方案. 5简述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2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3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6法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长期过程中,构成法的各种因素逐步成熟起来,最终形成位法.法的产生标志有以下两点.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2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7简述法的外部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8简述法的阶级本质的特点1法体现由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意志.2法的各种规定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3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9如何正确理解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法的社会公共职能之间的关系首先,法的这两种职能是内在统一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法律规范也是内在统一的.从表面看确实一个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是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规范.例如交通法规.食品卫生法规等,但能否说这部分法规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恐怕未必.其次既然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是辨证统一的,既然一国,一地区的法律规范构成一种统一体.那么我们就不应把他们截然分为一部分有阶级性一部分没有阶级性而只有社会性的两部分.不能简单地认为一部分法律规范只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规范只执行社会公共职能.10如何理解法本身的价值1法有协调对立双方使之共处,达到统一的价值.2法有使社会生活稳定,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稳定的价值.3法有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合理化,经常化,系统化,公开化的价值.可见研究法的价值,既要区分法素中介的价值,又要区分法作为中介其他价值工具的工具性价值.又要侧重研究法所固有的对满足人类法律需要的这种法本身的价值或法律价值.11简述法律秩序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协调各种矛盾,使之服从于整体目的,如使阶级斗争得到一定的缓和,以时间经济的发展.二是它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条件下实现改革,有预见地,自觉地推动社会的发展.12简述法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对自由,对阶级社会的自由,应作历史的,阶级的分析,法总是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统治阶级的自由并限制和排挤被统治阶级自由的手段.13简述法律调整的特点法律调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调整,它不同于一般社会调整的特点主要是,第一,法律调整是与国家和法同时产生的,它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关系所作的带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和组织性的中介.第二,法律调整具有有目的,有组织,有保证,有结果的性质,并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14简述法律调整的基本阶段法律调整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经过法的创制法律法规的通过并付诸实施进入法律调整过程.2产生法律关系的阶段,当出现一定法律事实,根据法律规定使一定主体之间产生变更或消灭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使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的关系的阶段.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转化为主体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行为的阶段.在法律调整的过程当中,并非所有的法律规范,在所有情况下都能自发地获得实现,往往会出现障碍,这些障碍的排除需要再次运用国家权力,并把一般的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化.因此法律调整过程还需要一个机动性的第四阶段.15简述法律调整的基本方式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有: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允许的调整方式和禁止的调整方式.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是法律要求人们承担作出积极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允许的调整方式是法律赋予人们行为或不行为的权利的调整方法.禁止的调整方法是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16如何区别法制与法治法律制度是与国家并存的现象,有国家就有法,就有一定的法律制度.但是有国家有法律制度却不一定实行的是法治.法治是与民主政治紧密联系的现象,是民主政治的组成因素.也就是说,有国家就有法制,但有法制还不一定有法治.17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8如何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法必依首先要求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在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处理与公民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时,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既要依照实体法的规定,又要依照程序法的规定,不得滥用国家权力,其次要求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19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条件和途径也是多种途径.其中主要途径是.(1)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科学的解决并回答了法的起源本质和发展和作用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为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法律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中的核心.(2) 在光大群众和干部中普及法律常识.如果说灌输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在质的方面的要求,那么在广大群众和干部中普及法律常识则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在量的方面的要求.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普及法律常识当中.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重点放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上.20制定法律程序有哪些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2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通过4法律的公布.21法律案与立法建议起草法律案有什么区别法律案不同于立法建议,法律案的提出是法定的立法程序,法律案一经提出,立法过程就正式开始了,因此法律案只能由有立法提案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提出.法律案也不同于起草法律草案,有些法律的起草机关并不是提出法律案的机关,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和个人也可以参加起草法律草案的工作,但起草后的法律草案只能由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和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22怎样理解法律规范的特征法律规范的特征有1国家意志性,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行为规则,具有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一体遵守的属性.2规范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范时所应受到的制裁措施.3同一性法律规范使用同一标准指导和评价人们的行为.4逻辑性法律规范是具有完整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23如何理解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因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处理,就是行为规则本身,即法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部分.制裁,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违反该规范时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的部分.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在逻辑上遵循着如果则否则的公式,假定就是逻辑上的如果,处理就是逻辑上的则,制裁就是逻辑上的否则.24法律规范的种类有哪些1在法律调整中执行法的那些职能.2法律调整的方式.3与个别调整的联系.4与自主调整的关系.25法的体系和法学体系有何联系和区别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的联系表现为,法的体系是法学体系的形成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一国或一地区的现行法体系是该国或该地区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有限发的体系属于社会规范体系的范畴,法学体系属于社会思想意识范畴,其次,法的体系范围仅限于一国全部的现行法,而法学体系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法的体系的内容,而且还涉及不属于法的体系的其他学科.如法理学,法律史学等等,最后,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法的体系,但是可以有多种法学体系并存.26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有何区别和联系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也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立法体系或称为制定法体系,是指一国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载体,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的联系表现为, 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法的体系是内容,立法体系是法的体系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关系,法的体系是内容,立法体系是法的体系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立法体系一般须以法的体系为基础,并反映法的体系.二者的区别表现为,法的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而立法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文件和法律条文.27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什么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2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有哪些(一)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二) 基本的法律部门1,行政法2.民法3.经济法4.劳动法5.婚姻法6.刑法7.诉讼法29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1,宪法2.法律.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法.7. 国际条约.30什么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有哪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主要有三种方法,即法规清理,法规汇编,和法规编纂.31法的实现与法的实施的区别法的实施是法被制定后,开始生效付诸实施,所以法的实施是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法的实施侧重于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贯彻.是法的运做过程.而法的实现则侧重于强调法的实施的结果,强调把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和实际状况.32简述法的适用的特点法的适用不同于国家机关的一般守法和执法活动,它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征.1 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33简述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34简述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35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2行政合理性原则.36简述仲裁的特点1 仲裁机构一般是民间组织,它独立存在不隶属于行政机关,各种仲裁机构相互间也没有隶属关系.2仲裁是当事人选择处理争议的方式,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机构, 可以选择仲裁员组成仲裁庭.3仲裁庭审理案件不公开进行.4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此外,国际仲裁还具有境外可执行性.37简述调解的特点1调解是当事人的自愿选择.2调解是在有关组织主持下进行的.3调节协议是当时人的合意.38简述法律权利的特点1它以法律的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的结果,它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2它是以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3它是和义务密切联系的.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39简述法律义务的特点1它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律上的必要性.2它是满足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法律手段.3它界定了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范围.40简述违法的特征1违法行为具有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2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具有违法性.41简述违法的种类1刑事违法,也称犯罪,是指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民事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并应追究民事责任的行为.3行政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并应追究民事责任的行为.4违宪行为,指违反宪法的行为.42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1 法律责任与违法有不可分的联系,他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没有违法就没有法律责任,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据.2法律责任是由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的有无,大小,性质,范围,期限等,都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3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其他任何单位无此项权利.4法律责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现的保证.43简述法律责任的种类按违反法律的性质可分为,1刑事责任.2民事责任.3行政责任.4违宪责任.根据责任人主观有无过错,可分为1过错责任.2无过错责任.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可分为1财产责任.2非财产责任.44简述法律制裁的种类特征和目的种类1刑事制裁2民事制裁3行政制裁4违宪制裁有以下特点,1法律制裁和法律在恶人都是基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2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来进行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施行.目的:制裁和教育违法者,排除不法侵害,主持正义和公德,恢复和维护被破坏的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45简述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法律监督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1 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2法律监督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各种法律活动,包括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活动,也包括社会组织和公民执法,守法的活动.3法律监督的内容,各种法律监督对象实施的法律活动是否合法,都是法律监督的内容,都包括在法律监督的范围之内.而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创制法和适用法的活动.46社会监督有哪些形式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2人民政协的监督.3各民主党派的监督.4社会团体的监督.5新闻舆论监督.6人民群众的监督.47国家行政监督的种类主要有一般监督,检查监督,和审记监督.48什么是审判监督,什么是检查监督审判监督,是指由人民法院实施的法律监督.检查监督是指由人民检察院实施的法律监督.49简述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法与道德都是社会调整的重要形式.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法和道德这两种社会调整形式有着重要的差别.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属于政治法律制度的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首先.法与道德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表现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以确定主体在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道德则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一般是不成文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并以义务规范为主.其次.法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完全相同.法律调整的某些社会关系不需要道德评价.而道德调整的某些社会关系也不接受法律的调整.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来维持.。
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法律制度B. 法律现象C. 法律规范D. 法律思想答案:B2. 法律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国家制定或认可B. 具有普遍约束力C. 以道德为基础D.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答案:C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
A. 法律的合理性B. 法律的公正性C. 法律的权威性D. 法律的强制性答案:C4.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A.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B. 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C. 法律主体和法律客体D. 法律行为和法律后果答案:A5. 法律解释的目的是()。
A. 解决法律冲突B. 明确法律含义C. 预测法律效果D. 指导法律实践答案:B6. 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A. 演绎推理B. 类比推理C. 归纳推理D. 道德推理答案:D7. 法律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
A.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B.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事的效力C. 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D. 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答案:A8.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 假定B. 处理C. 制裁D. 原则答案:D9. 法律的分类中,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依据是()。
A. 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B. 法律的效力范围C. 法律的制定机关D. 法律的适用对象答案:A10. 法律效力的终止方式不包括()。
A. 法律的废止B. 法律的修改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宣布失效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
A. 法律平等原则B. 法律公正原则C. 法律效益原则D. 法律稳定性原则答案:ABCD12.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
A. 文义解释B. 历史解释C. 目的解释D. 比较解释答案:ABCD13. 法律效力的层次包括()。
A.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B.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C. 新法优于旧法D. 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答案:ABC14. 法律关系的种类包括()。
法理学简答题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5、当代中国法学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6、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7、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8、学习法理学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9、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10、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大体上有哪几种11、法制一词大体上有哪三种含义12、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有哪些重要观点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17.法的适用的特点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21.法的执行的特点22、立法的特征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24、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2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27、权利本位法的特点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9、社会主义法与******政策的异同点30、法的价值的特征参考答案:1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分)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2分)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
(2分)2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2分)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分)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2分)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分)3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
(2分)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我们不仅追求公平正义的结果,而且要确保过程的公平和正义。
即使为了再高尚的目的,不择手段也是不允许的。
一旦行政执法将程序正义置于脑后,其目标的正义性也就失去了现实的依托,甚至出现“法治,多少不法之行假你之名以行”的恶劣后果,如株洲天元区枉法强拆、暴力拆迁……法律的正义不仅要内化在实体正义中得到实现,还要经由程序正义以公众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样不仅保障实体结果的正确性,也保证了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①正义自古以来就是法律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和目的。
合法正义、分配正义、实质正义乃至形式正义、程序正义,无论正义以何种面孔出现,都成为评价法律正当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也暗含了人们希望借助于法律而实现的社会理想。
因此,法律正义的实现,就不单是法律内部体系对法律结果的逻辑推演。
正义的实现,不仅要求权利义务在各方当事人中的合理配置,还要求各方当事人看到,这种法律上的安排是合理的,正当的,从而服从这种配置。
一、看见什么样的正义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当我们仔细查看这张脸并试图解开隐藏其表明背后的秘密时,我们往往会深感迷惑。
②虽然人们对正义的追求矢志不渝,但是正义的概念本身却在不断演化,甚至在特定条件下会相互冲突。
例如,实质正义指的是评判实定法的一定内容或判决等具体法律的正当性的价值目标,更侧重法的“善良”品质,而合法正义则指的是不问实定法的内容是否正确或是否属于良法而忠实地加以遵守,更侧重法的安定性,那么,如果某个法律被看作是不正义的话,越是严格地忠实地适用这个法律,则越是可能被看作是违背正义的。
同时,实体正义在法律实践中必须具体化为对案件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乃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实体正义的实现不可避免地受到法官的价值取向、社会环境、国家政策乃至于权力的影响,正义标准的泛化又使各方当事人的主张都貌似正当化的诉求,因此,令各方都满意的法律结论的得出似乎也是不可欲的。
对法律实体规则的难以把握,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即程序正义。
程序最初只是作为一种保障正义结果的手段和工具,只要法律结论是正确的,程序的合理与否无关紧要。
而随着对法律程序的研究与完善,人们发现法律程序实际上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
正当化、合理化的程序设置,一方面能保障法律的实施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为正确结论的得出提供一种可能,另一方面也为法律结果的妥当性提供间接的支持。
它使人们相信,在这种公正程序中所作出的判决应该是正确的。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美国著名法官弗兰克法特说:司法不仅在实质上必须公正,而且在“外观上的公正”也是需要的。
二、正义如何被看见程序正义以特定的法律程序为载体,通过对人们的法律行为的指引,使案件的审理在时间上得以延续,在空间上得以进行,其以诉讼过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为着眼点,强调程序对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的决定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角色分工,合理的形式设置,神圣的司法礼仪,都能够让法律主体真切地触摸到法律的真实存在,感应到法律的正义光芒,从而也对实体结果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法律的正义能够被看见,则程序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1、程序的公正性程序的公正性要求法律程序的设置必须充分保障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使各方的诉求都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得以主张,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使案件的审理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如举证期限的限定,既能使当事人在足够的时间内举示出可以证明己方主张的证据,也可以防止对方隐瞒证据进行证据突袭。
程序的公正性还要求程序的设置必须以公正地解决纠纷为目标,避免诉讼过程中的随意性和随机性。
反面事例就是在西方中世纪曾经盛行一时的宗教审判“神裁法”,即将嫌疑犯置身于对其肉体有伤害的物中,例如将其手浸于火或沸水中,受神主宰,若身体无损,则定为无罪。
2、程序的对等性程序的对等性实际上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原则的必然延伸,其不仅仅是要求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应该是相同的,更为核心的是,它要求法律程序必须是“两造审理”。
当事人在社会生活的相互行为和关系中产生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两造”程序是这种行为和关系的进一步延续。
这种对抗式的、竞争性的审理模式,使一方当事人所提交的证据必须经过另一方的质证才有可能被采信,一方当事人所发表的辩论意见通常也会经过另一方的辩驳、法官的审慎思考才有可能被听取。
正是在这种对抗性的审理中,查明的法律事实才越接近于客观的事实,得出的法律结论也越可能符合实质的正当性。
3、裁判者的中立性法谚有云:任何人不能作自己的法官。
法庭实际上是当事人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竞技场,法官作为对当事人利益进行衡平的裁判者,必须在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之间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超然的态度和地位,而不能对任何一方有偏袒,从而确保对各方的平等对待。
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案件中不能包含法官的个人利益,回避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们过去有这样的基本观念,要求裁判者能铁面无私,最高境界就是大义灭亲,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的包公铡侄案。
但是,包公处理案件的程序总是让我们不放心,怎么那么急不可耐地就把侄子给干掉了。
一个了解包公的人或许会说,这个人本性如此,皇帝老子也不怕。
但是不了解包公的人,就会认为可疑:‘为什么不交给另外一个司法官审理回避一下呢?是不是在杀人灭口,本身有牵连?——用今天的话说,包公的行为即使符合实质的中立,天平没有倒向任何一方,但是外观上不中立,让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①二是法官不能有支持或反对某一方的预断与偏见,这就要求法官严格约束自己的偏好、价值取向。
总之,裁判者的中立要求裁判者在外观上不能使任何一方对其中立性产生合理的怀疑。
4、诉讼的参与性参与性又被称为“获得法庭审判机会”的原则,其核心思想是,那些权益可能受到裁判或诉讼结局直接影响的主体有充分的机会参与裁判制作过程,并对裁判结果的形成发挥富于成效的影响和作用。
①参与性的程序强调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导地位,在公开、平等的庭审程序下,由当事人自己提出主张、承担举证责任、通过辩论说明理由、自行决定是否和解,并最终由自己承担诉讼风险。
与此相联系,进一步完善举证程序、举证时效和证据规则,从而使程序要素成为决定诉讼胜败的关键。
②同时,参与性的程序也营造了一种特定的氛围,保证当事人各方根据证据资料、法律规则进行直接、充分的对话,使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得到充分比较、推敲和斟酌,也促使当事人对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反思,进而为纠纷的解决奠定理性基础。
5、程序的公开性程序的公开性一直被视为程序正义的基准和要求,其实质就是让公众亲眼看到正义的实现过程。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当事人和公众受到感染和教育,另一方面也为审判过程的社会监督提供了可能。
程序的公开要求诉讼程序的每一个阶段和步骤都应该以当事人和普通民众看得见的方式进行,主要就是指公开审判。
只要是不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的案件,都应该进行公开审判。
另外,程序的公开也理应包括裁判文书的公开。
裁判文书既是司法活动的最终载体,也是司法理念、司法精神的外化,这就要求裁判文书要增加对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的说理性。
甚至有学者认为裁判文书“唯有论文化才能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唯有论文化才能让当事人有望看得见理性与公正。
”①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要求对裁判文书进行论文化的说理,对法官来说要求是在过于苛刻。
以重庆市为例,主城区平均每位法官每年承办的案件达200件左右,多的甚至达300多件,要求裁判文书论文化就是要求他们每年写200-300篇论文并且还不能出错,多产者如美国著名法学家波斯纳恐怕也难以完成如此任务。
因此笔者认为,裁判文书要增加说理性,重点在于对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部分的充分论证,能够让当事人及公众所理解即可。
三、为什么正义必须被看见要求正义必须被看见,一方面是基于程序正义对实质正义的保障及补充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程序正义先天所特有的限权、控权功能。
具体如下:1、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实现。
看得见的正义要求在司法活动中,对当事人各方的诉讼权利进行平等地保护,使各方在正当程序营造的特定氛围中进行举证、质证、辩论、调解,充分行使诉讼中的各项权利。
同时,“两造”程序也保证了法官能“兼听则明”,在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基础上,对各种观点和方案进行审慎地思考和斟酌,从而实现优化选择,使适用决定更符合实质正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正因如此,崇尚程序的西方人才认为,如果你遵守仔细规定的、光明正大的诉讼程序,你几乎可以有把握地获得公正的解决办法①。
2、间接支持法律适用结论的妥当性实体裁判结果的妥当性无疑是司法活动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案件中并非都是可欲的。
公正的裁判结果要通过对事实的真实认定和法律的正确适用而获得,但是法律事实仅仅是根据证据所还原出的部分事实,而不是全部客观事实,因此实体结果的妥当性也就难以保证。
对于司法而言,任何司法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条件、特定的诉讼周期内完成的,司法者不可能无限期地、不惜一切代价地去认识案件事实,因为这样不符合司法效率价值目标的要求。
②既然结果是否合乎客观事实是难以检验的,那么只能由程序的正当性来间接支持结果的妥当性了。
例如,败诉的一方虽然对判决不满,但因为自己已经被给予了充分的机会提出证据和表达观点,并且相信公正无私的法官进行了慎重的审理,所以对结果的不满也就失去了客观依据而只能接受,因为他找不到一个更为公正的替代性解决方式对纠纷进行处理。
司法裁判的最终结果能实现“双赢”的并不多见,更多情况要么是一方败诉要么是两败俱伤。
在这些案件中,对程序正义的坚守与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3、树立法律信仰和法律权威“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将形同虚设”①这是几乎每一个法律人都熟知的格言。
然而,树立公众对法律的信仰,靠的不仅仅是进行法制的宣传教育,更要让他们亲眼看见法律正义的实现。
“法律信仰是与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所形成的习惯以及对于确定的结果的期待相联系的。
信仰形成机制的实质在于,人们与其说是相信法律本身,毋宁说是相信法律被广泛信奉的事实状态,或者说是相信那些信奉法律的人。
”②因此,只要当公众看到公开、公正的法律程序被反复施行,合理的诉求不断得以满足,才能逐渐树立起对法律的信心。
司法的公信力确立的同时,法律的权威也会随之树立。
4、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纠纷的解决并不是以法律适用结论的得出为终结。
当事人是否能够接受适用结论对于其效力固然不会有影响,但是对于解决纠纷的实际效果,则是至关重要了。
不合理的法律程序往往使当事人在程序中就感到有不公正的因素,因此一旦官司败诉,就可能走上访之路,四处告状,希望能找到“青天大老爷”为自己申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