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及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及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摘要:目的:为我国的中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方法:从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历史、研发与生产、销售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阐述其发展概况。
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借鉴日本汉方药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中药产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汉方药;中药产业;中药现代化1 中国传统医药传入日本简史日本传统医学起源于传统的中医理论,公元25~208年(汉朝时期)编辑成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治疗热证和多种疾病)记录了传统的中医理论。
中草药首先由中国僧人传到日本,自那以后,日本的传统草药(TM)以其与中国不同的方式得到发展。
医生给病人作出诊断称为“症结”,同时决定使用何种TM。
经沸水对药用植物的混合物进行提取后,TM的给药形式有溶液、粉末或颗粒等。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秦汉以来,交往从未中断,至隋唐之际渐臻繁盛。
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医药学术的交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公元562年,知聪携《明堂图》赴日,608年惠日来华学医,754年名僧鉴真东渡抵日,弘扬佛法之外,也传播了中国医药学术。
成书于公元893年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载医书166部,《张仲景方》已在其中。
日本称中医学为东洋医学,称中药为汉方药。
日本人解释,东洋医学是中医进入日本后,通过在日本的实践和发展,增加了新的具有日本特点的内容如腹诊、用传统方剂治疗现代疑难病和辨病为卞施药等,故称东洋医学。
日本当前应用的210个处方,大多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故称汉方。
江户时代(1603~1868年)中期,日本医学将中国医学与其固有医学相结合,出现了被史学界称为“后世”、“古方”、“考证-折衷”的三大医学派系。
其中“古方派”是指以张仲景医学为基础的艮山、东洞流(派)医学,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一大主流。
古方派法尊仲景,崇尚求实,名家辈出,代有传人,以其医论之新颖、理论之雄辩、疗效之显著而饮誉日本汉方界,对日本汉方医学之学术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为日本汉方医学之执牛耳者。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日本汉方药拥有长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汉方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2000年左右,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药理体系。
而在日本,汉方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其发展历史与中医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其次,日本汉方药在治疗老年人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
往往会出现多种疾病,而且往往还合并有多种症状。
日本汉方药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和
身体状况,量身定制药方,组合使用多种中药材,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因此,广泛使
用日本汉方药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最后,日本汉方药的研究和发展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国是传统中药的发源地,也是中药的重要研究和应用国家。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中药也面临着新的挑
战和机遇。
我们可以从日本汉方药的研究和发展中,学习到其注重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
方法和经验。
同时,还可以借鉴其在中药品质控制和标准化方面的经验,加强中药行业的
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建设,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信誉度。
综上所述,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治疗老年
人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其研究和发展中,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
和方法,以促进中国中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初探日本汉方巨头津村药业有感

初探日本汉方巨头津村药业有感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参观日本津村茨城工厂,了解了津村的发展史,以及津村韩方浓缩颗粒的制作过程、津村药业的发展战略。
笔者认为,津村制药的发展及其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回顾历史,津村药业从1893年4月10日津村顺天堂创业开店,到1980年公司上市,1981年和我国建立贸易关系;1991年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设立;2000年上海事务所设立;2001年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设立;2003年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工厂竣工;2005年大建中汤美国FDAIND申请;2007年协赞认知证论坛……120年的历史沉淀,日本的津村药业以自然和健康的科学为理念,为传统药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模式。
质量检测伴随整个韩方颗粒的制作过程日本医师临床中应用的汉方以颗粒剂为主,而汉方作为医药品,质量关乎人命,因此,在汉方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严格的质量管理。
首先是生药的栽培。
从选种、科学栽培、适时采集,到原料生药的鉴别,这需要有渊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很多农药残留等理化学试验,确定安全才可以收集储存入库。
生药的保存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生药仓库必须是没有窗户的,库温在15度以下,湿度维持在60%左右,并且在生药的入库前后都要进行质量相关试验。
下一个步骤是切割。
根据生药品质特性进行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切割之后,再经过厨房进行称量复方组合。
紧接着就是抽出、分离和浓缩。
一般生药是根据汤剂的煎法,用津村特有的装置进行有效成分的抽出、离心,然后浓缩。
而提取物粉末在制作成提取物颗粒的前后都要进行相关质量试验,检查合格的提取物颗粒包装,最终制成市场流通的药品。
立足本国产业化其实,在日本最早做浓缩汉方的是小太郎汉方制药公司,1957年4月在大阪市中津工厂开始生产并销售汉方颗粒剂,1967年6月六个汉方药收入国家保险用,比津村早了9年。
但事实上,日本津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用汉方制剂生产工厂,以日本传统的汉方药和日化品的生产为主,2006年销售额达912多亿日元。
系统看待汉方药发展对中国中医药的启示

日本汉方医药的历史教训与中医药现代化问题思考

日本汉方医药的历史教训与中医药现代化问题思考标签:日本汉方;中医药;现代化;废医存药近代以来,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以及中医药继承与发展问题引起中医药界内部和社会各界的长期争论。
自20世纪初期开始,众多学者就尝试对中西医药学进行比较,以探求中医药的发展方向[1]。
但时至今日,中医药的发展方向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
笔者现试对日本“废医存药”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就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废医存药”倾向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选择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有识之士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探讨。
1 日本汉方医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重方证对应、轻辨证论治,基础薄弱公元5世纪初,古朝鲜医方开始传入日本。
公元562年,《明堂图》等中医药文献传到日本。
公元8世纪日本颁布《大宝律令·疾医令》后,在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等方面模仿唐制。
直至明治维新以前,汉方医药一直是日本医学的主流[2]。
在其后1200余年间,传入日本的中医药学在日本本土文化土壤下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汉方医药学,其间也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学家和传世之作,对后世汉方医药乃至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汉方医药学自16世纪后叶起逐渐分为3个流派,即古方派、后世派和折中派。
其中,古方派自兴起至今,一直在汉方医药中占主导地位,是汉方医药中的主流学派。
这一学派独尊仲景,倡用古方,以“方证对应”作为其临床基本思维模式。
其实,他们所谓的“证”与中医固有的“证”的内涵不完全相同,不包含任何病因、病机成分,只是症状或一组症状集合的“症候群”,与仲景所提出的“汤证”也不完全是同一概念。
他们所谓的“方证对应”并非中医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只是根据症状选择方剂,并根据症状进行药物加减而已,与仲景创立倡导的辨证论治相去甚远。
近50年来,日本汉方学者在“方证相对”、“方病相对”方面大做文章[3-5],使汉方医药陷入了似中似西、非中非西的误区。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_胡琴

• 管理·教育·教学 •337[2] 杜跃军,谭万龙,毛向明,等.建构主义理论与临床医学教学模式革新[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7-9.[3] 黄成华,黄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29-1131.[4] 伦新,荣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针灸学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797-799.[5] 曹玉萍,张亚林,胡晔.PBL 教学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47-148.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胡 琴 汤 军(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223)【摘要】目的 介绍日本汉方药产业的发展,试图为我国中药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找出汉方药的优势,借鉴其优势,总结中药改革的措施,提出可行性的方法。
结果与结论 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中药产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增加专利意识,充分利用专利。
【关键词】汉方药;中药;借鉴;质量;政策;专利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5-0337-02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的总称。
中医药早于4100年前在中国夏禹时期已出现,中医药在公元4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逐步形成了独自的日本中医学体系,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1]。
2008年日本汉方药年产值已超过10亿美元[2],在全球植物药164亿美元的贸易额中,我国仅占3%,日本却占到了70%以上[3]。
为什么作为中药始祖的中国相对中药传入国的日本有着明显的出口差异?中国可以借鉴的日本的制胜优势及中国中药的突破有哪些?1 日本汉方药的优势1.1 汉方药严格的质量标准早在1974年,日本就制定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89年,日本在此基础上又出版了《汉方GMP 》一书。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日本汉方药在老年人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老龄化社会背景、日本汉方药应用情况以及中国面临的老龄化挑战。
接着分析了汉方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其在老年人群中的效果。
还探讨了日本汉方药制度与政策,以及汉方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潜在作用。
结论部分提出了日本汉方药经验可为中国老龄化社会提供借鉴的建议,呼吁加强汉方药在中国的研究与开发,并促进中日医药文化交流。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中国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推动全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日本汉方药、老龄化社会、中国、引言、正文、结论、特点、优势、效果、制度、政策、发展现状、潜在作用、经验、借鉴、研究与开发、医药文化交流。
1. 引言1.1 老龄化社会背景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持续增加,同时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渐减少的社会现象。
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等因素造成的。
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老年人口的医疗、护理和社会保障等需求也日益增长。
老龄化社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包括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的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福利体系的改革等。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多、免疫力下降、药物代谢能力降低等特点,给药物治疗带来困难。
1.2 汉方药在日本的应用情况汉方药在日本的应用情况十分广泛,是日本医疗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日本有着悠久的汉方药历史,汉方药在日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包括慢性病、亚健康状态以及老年病。
许多日本人对汉方药持有积极态度,认为其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较高的疗效。
在日本,汉方药不仅被用于治疗疾病,还被广泛用于保健和美容领域,深受人们喜爱。
与西药相比,汉方药在日本有着独特的优势。
传统汉方药在日本被认为是自然疗法的一部分,被许多人看作是健康的象征。
日本汉方药的兴衰对我国中药注射剂发展的启示

学 者探 索 用 西 医病 名 诊 断 治 疗 ,导 致 临 床 无 “ ” 证 服用 、超量 服用 小 柴 胡 汤 等现 象 异 常普 遍 ,从 而 出 现 了几乎所 有肝 病 患 者 都 服用 小 柴 胡 汤 的热 潮 。然
3 ・ 4
2 1 5月 第 l 0 0年 2卷
第 5期
而 ,中药 注射剂 在取 得 良好社 会 效 益 和经 济 效 益 的 同时 ,发展 状 态 可谓 “ 履 维 艰 ” 步 ,一 系列 中 药 注
纪7 O年代 以来 ,以老年 疾病 为主 的疑难 病症越 来越
多 ,西 医对 此束 手无 策 ,且 化学 药 副 作 用 大 、价 格
昂贵 ,因而汉方 医药 又 逐 渐兴 起 。17 9 6年 , 日本 厚
典》 。随后 ,为 了早 日得到 中西 医结 合 的成 果 , 日本
用的药 物 ,与 我 国中药 同根 同源 ,同根异枝 。
明治维新 后 , 日本 全 面 引进 西 方 医学 体 系 ,从 根 本上排斥 汉方 医学 ,汉方 药几 乎灭 绝 。直 至 2 0世
[ 通讯作者 ] ‘ 邵蓉 ,e:05 8 15 8 T l(2 )6 8 1 8
早期 ,我 国中医 中药 仍 对 日本汉 方 起 主 导作 用 ,公
2 1“ . 小柴 胡汤 ” 事件后 日本重 拾 “ 辨证 论治 ”
日本汉 方药 的发展不 是 ~ 帆风顺 , “ 小柴 胡汤 ”
元 94年 出版 的 《 心 方》 收 录 了 80种 内服 药 , 8 医 5 7 0种外 用药 ,基本 上 没 有 脱 离 我 国 中医 药 的模 式 。 但 至 l 纪 ,随着 中医 中药在 日本不 断发 展并 与 日 6世 本 的本土文 化结合 ,加上 日本 国 内医药人 士 的努力 , 形成 了半独 立 于 中医 中药 的 医疗体 系 , 日本 称 之 为
日本传统医药现状考察—兼论对中药现代化的一些启示

、
汉 方 药 与 中 医药
( )四世纪 中期 。中医药经 由朝鲜传人 日本 ;到遣 1 唐使 时 , 中国 医学 已开 始 直接 传输 到 日本 。形成 了 以 《 伤寒论》 为中心 ,后来 兴盛 的 “ 方派” 古 。
在 日本逐渐 实现正规 、走 人大雅之堂 。
二 、 中 日生 药 品 种 差 异
关键 词 - 日本 传统 医药 汉 方 药 国际动 态
便 辨证加减 。临床上 , 日本 医师们一般 只凭 厂家提供 的 处 方 解 说 手 册 作 为 药 物 指 南 。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一 切 以 西 医 学 为是 非 标 准 ,向 西 医学 一 边 倒 等 弊 端 所 带 来 的 问 1 .墨 耋竖 题 渐 有 显 露 。 “ 柴 胡 汤 事 件 ” 的 出 现 也 就 不 足 为 奇 小 在 中 日两 国间 ,中国的 中医药学与 日本的汉 方 医药 学常被 混为一谈 。实际上 二者无论 从基本 概念 、诊 疗方 了 。 2 .墨耋建 法 、到 各 自在本 国 医疗 中所 处 的地位 ,均 有很 多差 异 , 在 日本 ,中医药需要一 次再普及 。在谈及 中药走 向 相互关 系亦可 以喻之为 同源 异流 ,同根异枝 。 在 日本汉方 医药 发展史上 ,有下 面 4个值 得关 注 的 世 界 的同时 ,中医教育 的传 播势在必 行 。特别应 当加 强 政府 间 、高 等学府 间的高层 次学术交 流 、以使 中医教 育 时期 :
维普资讯
20 第 四卷 02
第三期"Βιβλιοθήκη V 1 o J o4N . r . 3
提 要 - 日本是我 国的近邻 ,在传 统 医药方 面 ,即是 生产 大 国,也 是 一大消 费市场 。在将 中医药推 向 国际市场方 面, 日本有着桥 头堡 的作用 ,在 天然 药物 的 国际市场 中 , 日本还是我 国的主要 竞 争对手 。本 文通过 日 本传统 医药现状 的调查与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对我 国中药现代化工程的实施提 出了一些参考。
日本汉方药概况及其对我国中医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研发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概况及其对我国中医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研发的启示作者:陈雪梅蔡秋杰张华敏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2018年第02期摘要:我国的“古代经典名方”研发工作正在推进中,日本汉方药与中医古代经典名方制剂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其本国特点。
本文从日本汉方发展的背景、制剂审批基准、制剂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将其与中医复方制剂的审批条件、市场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中医古代经典名方的研发监管应借鉴日本汉方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经验,汲取其中药西用的历史教训,以期更好地发展及惠及民众。
关键词:中医古代经典名方;日本汉方制剂;启示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8.02.001中图分类号:R2-03;R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8)02-0001-04Abstract: The project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out Ancient Classical TCM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s are carrying forward. There are a certain similarities between Japanese Kampo and ancient classical TCM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s, but Japanese Kampo has its ow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Kampo, preparations approval benchmark, preparation production, sales and other aspects, and it also compared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conditions and market scale of Japanese Kampo with TCM compound formulations. The development and supervision of ancient classical TCM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s should use the experience of Japanese Kampo i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for reference,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Western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Then it can better develop TCM and benefit the people.Key words: ancient classical TCM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s; Japanese Kampo;inspiration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提出“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并直接申报生产”[1]。
国外天然药物发展概况及其对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借鉴意义

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药现代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质量 控制标准,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例如,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将中药纳入传 统医学产品的范畴,提高中药的药物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2、加强科研创新
中药现代化需要不断推进科研创新,加强中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例如,可 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 全性。此外,还可以借鉴天然药物的研究经验,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新 药研发工作。
目前,日本汉方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汉方药生产国和消费国。据 统计,日本有超过60%的人口使用汉方药进行治疗和保健,每年汉方药的市场 规模也持续扩大。
二、汉方药的分类及特点
1、分类
日本汉方药按照其处方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伤寒论类:主要成分为桂枝、芍药、甘草等,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 哮喘等疾病。
三、结论
国外天然药物的发展概况为我国中药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政策支 持、科研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 善相关工作,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中 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 技术手段,我们有望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推进产业升级
中药现代化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中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 发展。例如,可以借鉴德国和法国的经验,建立完善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炮 制等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市 场开拓,提高中药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药现代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例如, 可以加强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机 构的合作,推进中药的国际注册和审批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 会议和技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中药行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日本汉方药发展及启示

日本汉方药发展及启示日本汉方药发展及启示汉方药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治疗理论及临床经验总结,它随着历史的演变对世界各国的民众健康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中的高手良药,被日本用心引进和发展,成为日本重要的医疗保健手段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一、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历程汉方药在日本最初的出现是在公元3世纪京都的山背大学。
之后,日本天皇的医师收集了大量的汉方药方,并逐渐发展起来。
在12世纪末,日本建立了公认的汉方治疗系统。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不断的完善,又于17世纪日本的足利义满时期达到了顶峰,被称为“足利汉方医学”。
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医学在日本的引进,汉方药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在一些传统医疗机构和民间医生中,汉方药仍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进入20世纪,一些年轻的中医专家开始研究日本本土植物的药用价值,开发出了许多新药。
这些新药既加强了汉方药的功效,又增强了其现代化的特点,更好地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
二、日本汉方药的优势1.方便性很多人认为中药疗法需要煎药、泡茶或甚至捏成丸子,这样的疗法过于麻烦和费时。
但是在日本,汉方药制成的现代化剂型非常丰富,包括片剂、胶囊和水剂剂型等,用起来非常方便。
不用煮药、不用自己配方,怕麻烦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享受到汉方药的好处。
2.疗效明显在日本,汉方药因为它的独特的治疗方法、经验丰富的医师以及先进的技术,已经在不少领域成为了不二之选。
世界健康组织对中草药进行研究认为,它们在治疗慢性疾病、预防传染病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本采用汉方药的治疗方案,对恢复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3.中西医结合西式医学优点是技术先进,药效快,对于疾病的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
汉方药优点是温和且疗效显著,但缺点是药效不如西医药品。
在日本,两种医学在商业隆盛的大城市中完美融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特别是在治疗胸痛、喉咙发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上优势更为明显。
三、日本汉方药的启示1.深度挖掘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是一项长久的任务,日本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随着世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汉方药作为传统的中药疗法,已经成为了日本老年人取得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日本,汉方药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的保健、治疗各种老年疾病等方面,其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免疫力,缓解疼痛和不适,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精神状态。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老年人本身的免疫力比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而日本汉方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2. 缓解老年人的各种疾病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他们会遇到许多新的健康问题。
而汉方药可以通过其丰富的药理成分,帮助老年人缓解各种疾病的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3.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退化,这会对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小的影响。
而汉方药可以帮助老年人恢复身体的机能,舒缓情绪,缓解疲劳和焦虑,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总体来说,日本汉方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价值,为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治疗健康问题提供了有效保障。
同时,这种保健方式也启示了其他国家的老龄化问题,尤其是中国。
当前,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老年人口的保健和治疗健康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在这个背景下,日本汉方药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汉方药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汉方药的研发和推广,将日本汉方药的保健和治疗经验引进中国,为中国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次,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的关注。
在加强健康保健和治疗老年人疾病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
综上所述,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是显著的,其对于中国也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通过对于汉方药的研究和推广,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
汉方 中药在日本的发展

汉方中药在日本的发展
“汉方医学是在日本发展起来并已经日本化了的中医药学。
汉方药是在汉方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与我国中药同根同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独自体系,并在日本整个医药体系当中扮演着较为特殊的角色。
”
中医药学在我国秦汉时期传入日本。
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医学将中医药学与其固有医学相结合,出现了被史学界称为“后世”、“古方”、“考证-折衷”的三大医学派系,其中尤以“古方派”最为有名。
该派系是指以张仲景医学为基础的艮山、东洞流(派)医学,法尊仲景,崇尚求实,名家辈出,以其医论之新颖、理论之雄辩、疗效之显著而享誉日本汉方界,对日本汉方医学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至今仍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主流派系。
明治维新后,日本全面引进西方医学,汉方医学受到排挤,一度濒临灭绝。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疾病和疑难病普遍增多,在西医疗法无可奈何,且西药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之时,汉方药再度兴起。
1972年,日本厚生省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筛选出210条经典古方作为非处方药批准使用。
1976年,在未经新药临床试验审批的情况下,破例将146只汉方药收录到国家药典,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经过不断补充,现已有233种汉方制剂被纳入国家医保体系。
日本民众可凭医师处方报销由本国厂家生产的汉方药制剂,而从国外进口的中成药则属自费项目,无法报销。
自纳入医保后,汉方药的销量曾以每年约15%的速度激增。
1992年,日本医用汉方药的生产。
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对我国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 225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对我国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陕西中医药大学/柳玉玲【摘要】日本在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汉方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弘扬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借鉴日本的汉方药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出一定启示。
【关键词】日本 汉方医学 中医药 启示近些年来,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有了重新认识,中医诊疗也逐渐的得到认可,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中医药地位还是处于一定的辅助位置。
邻国日本上世纪面对同样遭遇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冲突的问题时,适时的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巧妙的处理好了吸收外来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于我国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汉方医学发展状况在日本,中医药学大多被人们称为“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
就像中医学在中国被称为“传统医学”或“东方医学”一样,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其实,中医学与日本汉方医学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中医药传入日本后,逐步形成了独自的日本中医学体系,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明治以后,西洋崇拜的新思潮成为主流,汉方医学遭受到了重大的冲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临床医学过度的分科现象的产生以及对于辅助检查的日益重视,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日益疏远,更由于现代医药使用过程中常常可见严重的药物副反应以及在慢性病临床治疗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西医的弊端,把目光转向传统中医上来,有识之士开始思考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彻底治疗的有效方法,以此为契机迎来了汉方医学的全面复苏。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汉方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投入大量经费鼓励发展汉方医学。
他们重视中药的本质、提高中药质量,支持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特别是在制定汉方制剂质量标准和规范化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汉方制剂的管理水平。
影响日本汉方药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汉方药是在汉方医理论指导下应用 的药物 , 在发展 过程 中已 经形成 了独 自的体系。 日本汉方 药年生 产总 值 已超过 10 00 亿 日元 , 津村“ 顺天堂” 一年的产值 就相 当于我 国中药产 品出 E的总额【 日本声称要成 为世 界传 统医药 的 中心 , l 引。 如今它 们在汉方制剂 的某些领域 已占据领先地 位 , 成 方药 产业 发展 的有 利因素进行分析 , 以供我国中药产业 国际化发展参考 。
日本在 制定汉 方制剂质量标 准和规 范化 方面也 做 了不
地位 。这与 日 本药 品专利制 度的建 立和 日本 医药 企业建立
专利 战略有密切关 系。 13 以企业为主的产品创新 体 系 日本汉方药产业科研 开 .
少努力。汉方药的药政管 理与西 药品 的药 政管 理原则 上是
一
致 的。药品管理法规 , GL 药物非 临床 研究 质量 管理 如 P(
500 ) 30 1
关 的法规 以利于管理 。如相继制定 、 布、 颁 实施 的《 于如何 关 对待 医疗用汉方浸膏制剂 的问题》《 、医疗 用汉方制剂管理 的 通知》《 方浸 膏制 剂 的生产 管 理和 质量 管理 的 自 标 准 、汉 定
( 草案) 等 , 》 有效地提高了 日本汉方制剂的管理水平 。 12 注重专利 申请 与保 护 日本企业 重视海外专利 申请 以 . 占领 国外市场 。据 17 ~2 0 9 6 0 3年美 国 中医药专 利 申请 、 授 权情况统计数据来看 , 日本 在外 来 申请 中 的申请 量最 多 , 计 3 8项 , 占总 申请量(3 ) 1 . %; 24项 的 6 2 中国大陆居第二位 , 计 2 , 8项 占总申请量 的 1 . %l 。 目前在 中 国申请和获 得发 20 4 J 明专利最多 的也是 日本企业 , 其次才是美 国、 德国、 国等 国 韩 家 。 日本企业在海外 申请的专利居首位这一事 实, 表明 了 日 本企业 以专利为竞争利器敲开和占领海外市场 的强烈愿望。 日本企业重视运用专利战略 , 从世界各 国引进先进专利 技术为战后 日本经 济的腾 飞起到 了重要 作用 。日本药 企认 为仿制不能重复劳动 , 第一 次开 发即原创 新药 历时长 , 耗资 大, 风险高 , 成功率较 低 , 而第二次开发 即直接 仿制又容易涉
企业专访:一剂日本汉方药引发的品牌故事

企业专访:一剂日本汉方药引发的品牌故事企业专访:一剂日本汉方药引发的品牌故事自古以来,灵芝就被誉为“九大仙草之一”,在2000多年来的民间传说中,一直是百姓心中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被认为能够起死回生、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
《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过灵芝: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那么,这个世人眼中珍贵的“仙草”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功效?近日,我们深入国信医药谷内的井芝缘采访,探寻“仙草”的背后故事!一剂日本汉方药引发的品牌故事5月7日,立夏刚过,在古典幽雅的井芝缘店内,我们见到了今天故事的主角——井冈山野生灵芝菌种研究所所长、井芝缘联合创始人韩旭。
一见面,在店内人员的介绍下,我们知道了韩旭不仅是一位医学博士,还是国家二级营养师。
几句简单攀谈之后,一个亲切、认真、自信的青年才俊形象印刻在了我的脑海。
聊起创立井芝缘这个品牌,韩博士说起了一个故事。
在他毕业不久时,作为科研人员,经常会有加班,工作强度大了,难免会有头痛咳嗽,导致身体欠佳。
有一次,他的一位师兄从日本给他带回来一种日产的汉方滋补药,韩博士吃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身体变好了,睡眠质量高了,也不感冒头痛了。
出于职业的敏感,韩博士查译了药品上用日文标注的成分,结果发现,原来是中国的灵芝。
韩博士当时非常震惊,灵芝是中国的,为何日本人也能做得这么好?既然灵芝有强身健体、滋补养生的功效,那更多的中国人服用了,岂不是可以少打针,少吃药?想到这里,韩博士的心里产生了一个的想法,他下决心致力于灵芝养生功效的研发,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个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神奇仙草”,于是,井芝缘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药材!井芝缘的生态灵芝基地坐落于灵芝黄金产地的井冈山深处。
这里远离工业污染,林深水美、气候温和,拥有道地灵芝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也是历史记载和灵芝专家多方验证的灵芝道地产区。
韩博士说,要满足中国、欧盟等有机标准,必须传承中国千百年灵芝道地古法,生长中不施任何化肥,只饮天然山泉水,在山林中呼吸生长,如此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药材!为从源头确保灵芝道地,井芝缘将做灵芝的匠心,直接体现在灵芝种植、研发炮制的过程中,对每一朵灵芝精心呵护,全程以人工除草除虫,坚守道地古法种植,待成熟后,颗颗饱满细腻,饱吸日月精华的灵芝送入GMP标准车间进行现代科技的加工提纯。
汉方药与中药的差异及分析

I 汉方药与中药的差异 汉方 药与 中药 同源 异流 , 同根异 枝 , 既有 相 同 亦 有差 异 。两 者 的相 同之 处为 主要 原料 均 来源 于 天 然植 物 ; 都 以传 统 医药理 论 为基础 和 依据 ; 大 部 分 药方 源于 古方 , 按古 方配 制 。 但 两者 在诸 多方 面 存 在较 大差 异 。 1 . 1 基 源或 药 用 部 位 的 差 异 汉 方 药 与 中药 的 基源 或 药 用部 位 存在 的差 异 性 , 主 要 体现 在 4个 方面 : ① 同物 异 名 , 即生 药相 同但 学名 不 同 , 如 大 枣、 延胡索、 白术 、 浙 贝母 等 : ② 同名 异物 , 即 学 名 相 同而 基源 植物 不 同, 如柴 胡 、 当归、 木通 、 厚 朴 等; ③ 基源 差异 , 中药 因地 域差 异 及 历 史原 因 , 通 常 一种 中药有 多种 基源 植物 , 此 谓一 药 多源 , 而 汉 方 药 则 以单 一 来源 为 主 甚 至只 选 用 单 纯 品种 , 此 谓 一药 单源 , 如茵 陈蒿 、 葛根 、 紫 草等 ; ④ 药 用部 位 差异, 因 中、 日两 国对 少数 生药 的药 性 认识 存在 差 异, 而 使 同一植物 以不 同部 位入 药 , 如 细辛 等 。 1 . 2 药用 资源种 类 与品 质 的差异 当前 , 汉方 药 中常 用 的 2 5 0余 种 生 药 中仅有 5 5 % 是 日本 国 内可 种植的; 2 0 0 4年 日本 的 2 1个 提 取 汉 方 方 剂 中共 使用 5 1种 生 药 , 其中 3 3种 从 中 国进 口, 其余 l 8 种 中的 1 O种 为 中国原 。 说 明 日本 药用 植物 资 源 不丰 富 , 远 不能满 足汉 方药 的生 产需 求 。 中 国是 世 界 上 植 物 药 资 源 最丰 富的 国家之 一 , 现存 中 药 资源 种类 达 1 2 8 0 7种 。 国内 中药材种 植 总面积 超 过 6 0万 公 顷 , 每年 药材 产 量 高达 1 0 0余 万吨 , 丰 富 的 中药 资源 不 仅可 满 足 国 内市 场 需 求 , 还 能 销 售 到 日本 、 韩 国等 地 。 为 改变 日本 药用 植 物 资源 不 丰 富 的现 状 , 日 本 政府 采 取 了一 系 列措 施 : 为增 加 新 的 药用 植 物
中国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发展状况比较

中国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发展状况比较日本汉方药主要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国经典医药学名著,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仅30余年时间超越中国成为国际认可的权威代表。
通过数据分析、对比中日两国中药和汉方药发展历程。
得知日本在生藥来源、科研投入、质量控制和专利保护等方面的努力和重视远超过中国。
中药要赶超汉方药发展,必须内外下功夫,对外加强国内国际的认可度,对内严控来源和品控,改变以中低端、粗加工为主的产品结构,并参考日本汉方药成功经验,尽快同国际药物注册接轨。
标签:中药;汉方药;中日对比;专利;中药国际化1 中药与汉方药发展概况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出现了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以及最早的方剂学说《伤寒杂病论》,对后世药物学与药理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中国第一部关于药物炮炙的专著《炮炙论》,到隋唐时期中药药水平高度发展,出现第一部官修药典《新修本草》,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传统医药行业也逐渐复苏,2015年中国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
例如,中国与俄罗斯在传统医药领域密切合作,俄罗斯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中医药临床体系,目前在俄罗斯国立医学机构中已有近1500个传统医学病床;与此同时,中药在欧盟各国的出口额大幅增长,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荷兰注册成功;85%的德国人认为天然植物药安全有效,58%的德国人服用天然植物药物[2][3]。
尽管中国传统医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国际化道路仍然漫长。
目前国际中成药市场份额中国仅占5%,而从中国大批量进口粗加工中药原料的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的企业却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90%的份额[4]。
俄罗斯虽然对中药的接受程度较高,但由于其本地草药资源丰富,苏联在解体前就已对超过3000多种植物药做了化学成分分析,所使用的植物药多为自产,中国产中药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德国虽为欧盟进口中药材最多的国家,但在欧盟作为药品注册成功且准许进入市场的至今为止也仅有两例。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中国也有一些启示。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预防与治疗老年疾病方面。
汉方药具有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对于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
日本通过推广和应用汉方药,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常见疾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还具有保健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多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
汉方药以其温和、安全的特点,可以作为老年人日常保健的辅助方法。
日本开发了很多适用于老年人的汉方保健品,帮助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监管问题。
虽然汉方药的使用广泛而受欢迎,但也有一些不规范的厂商和产品存在,可能会造成健康风险。
汉方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也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验证。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老年人使用的汉方药安全有效。
对中国而言,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是加强对传统医药的研究和推广。
汉方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龄化社会具有巨大的潜力与优势,可以帮助老年人预防、治疗与保健。
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医药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并将其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健康管理中。
其次是加强监管与标准化建设。
中国汉方药市场庞大,但也面临着一些质量和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我们应该加强对汉方药的监管,提高药品质量标准,规范市场秩序。
我们还可以借鉴日本汉方药的经验,发展适合老年人的汉方保健品,并加强对老年人汉方药的知识普及与教育,提高老年人对汉方药的认知和正确使用。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不可忽视。
对中国而言,它为我们在老龄化社会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一些启示,包括加强传统医药的研究与推广,加强监管与标准化建设,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汉方保健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理·教育·教学 •337[2] 杜跃军,谭万龙,毛向明,等.建构主义理论与临床医学教学模式革新[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7-9.[3] 黄成华,黄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29-1131.[4] 伦新,荣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针灸学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797-799.[5] 曹玉萍,张亚林,胡晔.PBL 教学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47-148.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胡 琴 汤 军(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223)【摘要】目的 介绍日本汉方药产业的发展,试图为我国中药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找出汉方药的优势,借鉴其优势,总结中药改革的措施,提出可行性的方法。
结果与结论 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中药产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增加专利意识,充分利用专利。
【关键词】汉方药;中药;借鉴;质量;政策;专利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5-0337-02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的总称。
中医药早于4100年前在中国夏禹时期已出现,中医药在公元4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逐步形成了独自的日本中医学体系,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1]。
2008年日本汉方药年产值已超过10亿美元[2],在全球植物药164亿美元的贸易额中,我国仅占3%,日本却占到了70%以上[3]。
为什么作为中药始祖的中国相对中药传入国的日本有着明显的出口差异?中国可以借鉴的日本的制胜优势及中国中药的突破有哪些?1 日本汉方药的优势1.1 汉方药严格的质量标准早在1974年,日本就制定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89年,日本在此基础上又出版了《汉方GMP 》一书。
至此,日本汉方药制剂GMP 按此标准实施[4]。
日本非常重视生产高品质的汉方制剂,将提高品质作为汉方药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
日本制药企业从药材开始就实行严格管理,其药用植物的种植,尽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确保重金属含量不超标,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注重有效成分含量的追踪,保证原料药质量的稳定。
另外,日本政府对本国药用资源种植也很重视,对于那些生产条件苛刻、栽培难度较大的品种,政府会给予扶持。
汉方药各种剂型的生产,采用先进的喷雾干燥技术和流动造粒技术、真空包装技术、洗净灭菌技术等以确保汉方制剂的质量。
1.2 汉方药的研发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汉方药的基础研究,并且每年拨出数万亿日元的研究经费,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5],同时日本制药企业十分重视研发,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日本汉方药的生产相当集中,汉方药厂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致力于研发和工艺改进 。
据统计,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汉方药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汉方药研发投入的80%。
1.3 日本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和监管1976年汉方药被政府纳入医疗保险,1987年有147种基础中药纳入医保,至2000年增至200种[6]。
因为大部分汉方药可以享受医疗保险,更多的民众选择汉方药,所以对汉方药的研究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日本在制定汉方制剂质量标准和规范化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汉方制剂的管理水平。
1.4 汉方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日本在中药制药的某些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与日本药品专利制度的建立和日本医药企业建立专利战略有密切关系。
日本企业重视海外专利申请以占领国外市场。
目前在中国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最多的也是日本企业。
据1976~2003年美国中医药专利申请、授权情况统计数据来看,日本在外来申请中的申请量最多,计38项,占总申请量(234项)的16.2%[7]。
此外,日本的专利实施率也很高。
2 中国可以借鉴之处及可行出路2.1 提高中药质量①生药质量控制:生药是否合格直接决定了药品是否合格。
中国中药材的质量问题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加强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是必须的。
我国应借鉴日本药用植物种植业的发展经验,加强科技投入,抓紧制订和实施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使中药的种植、栽培、采收标准化,严格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实现中药材无害化生产,保障中药材的质量。
我国中药材的品种、面积,产量与日本相比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中国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建立更多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8],推广中药农业体系,使中药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扩大道地药材的种植面积。
在此基础上,借鉴同源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经验,采用TLC 、GC 、HPLC 、HPCE 、GC-MS 、HPLC-GC 等现代分析方法鉴别中药的质量。
②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药饮片是中药的核心,故其植物药在采集,炮制,贮藏各个环节都需严格按标准进行,以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收购部门应当进行品种鉴定,区别真伪优劣,严防以假乱真,影响疗效,危害人民健康。
不合格的中药饮片绝不可以流入市场。
③中成药质量控制:在中成药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GMP 规程,并通过中药生产过程中提取、浓缩、过滤、纯化精制、干燥、灭菌、制剂及新剂型、新辅料、新工艺材料等关键环节中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改变传统中药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工艺流程无序的状况,提升中药生产技术、工艺的水平。
2.2 加强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优质的药材,合理的工艺,先进的设备,严格的质量要求,无疑会大大加大中药的成本,减少利润,企业的选择往往会是经济利益第一。
所以,国家对医药产业标准的建设和应用产业政策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在政策和经济上对中药企业进行扶持,如将中药更大范围的纳入医保,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业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群参保,“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会持续增加,将对扩大我国338• 管理·教育·教学 •中药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
政府出资支持大型中药企业的研发,重点承担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提高企业开展中药制剂基础研究的能力。
政府干涉促进合并中国小型中药企业,形成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的有竞争力的大型制药企业。
使中药产品规模化、集团化。
中药大都是植物药,生长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对药材的质量影响很大。
所以中医历来都十分重视道地药材,我国已有很多地方是道地药材产地,加大道地药材的产量是提高中药质量的关键。
地方政府应该利用其自身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发展当地道地药材产业。
2.3 增加专利意识,充分利用专利目前我国医药企业资金与科技实力均相对较弱,我们应借鉴日本药业专利战略的成功经验[9],开展中药专利和标准化结合的战略研究,加紧制定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中药质量标准化知识产权,使中药研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利益都得到有效的保护,促进走出国门的中药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同时,谨防他国窃取我国的文化科技成果。
2.4 中药企业注重提高自身竞争力中药企业机械化、工业化,中成药剂型、包装及其内在质量控制和中成药生产装备、环境、管理与规模全面实现GMP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
另外,中药企业需加大对研发的投入资金,研发符合中药特色的剂型,对辅料及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
大型中药企业可走产售特色药,品牌药的路线,小型制药企业可采取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增强企业竞争力。
2.5 发展中药相关产业最近10年来,日本每年进口的生药价值大致在40亿~60亿日元,其中从我国进口的数量最多,占其全部进口原料的75%以上[9]。
中国的植物药大多以药材出口,利润低,且破坏环境,中国需加大中成药的开发,研究和生产,加大中成药剂型和辅料的研究,充分利用本国的原料药,加大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中药农药、兽药的开发研究。
扩大中药第二产业的市场。
2.6 重视中药的本质中药有其独特性,以中医为理论基础,讲究君臣佐使,中成药的处方应该整理,当以传统名方或经验方为主。
同时,着重中体西用,即在中药学理论体系主导下,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手段(包括西药学),全面深入地研究它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以及方剂配伍等,从而阐明其理、法、方、药的内在联系,使之伴随着中医现代化同步前进。
日本汉方药也同样是注重病症与中药相辅相成[10],切不可一味的追求中药西化。
参考文献[1] 梁嵘.日本汉方医学兴衰的历史启示[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2):72-75.[2] 姚燕萍,邵蓉.日本汉方药的兴衰对我国中药注射剂发展的启示[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5):34-36.[3] 冯国忠,罗赛男.从日本汉方药的成功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J].中国药房,2006,17(20):1526-1528.[4] 吴伯平.日本汉方药制剂GMP简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5):40.[5] 严令耕.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4,15(5):42-43.[6] Yu F,Takahashi T,Moriya J,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Kampo: A Review from the Distant Past for the Future [J].J Int Med Res,2006,34(3): 231–239.[7] 陈朝晖.1976-2003年美国中医药专利申请、授权情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3):276.[8] 魏建和,陈士林,郭巧生.中国实施GAP现状及发展探析[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9):4-8.[9] 吴小璐,肖诗鹰.日本汉方药专利保护措施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2):9-12.[10] 寺泽捷年.How to accomplish the universality of Japanese-Oriental(Kampo) medicine [J].Folia Pharmacol Jpn,2006,128:389-394.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韩明华 孙玉华 李冬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0)【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其疾病特点,以分次讲解,集中讲课的教育方法,分别从基础知识、药物影响、精神因素、吸烟、饮食和自我监测及护理教育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