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管理的控制职能
第五章 控制
鉴定偏差
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 1.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第一重优化,即若要纠偏,应使纠偏的成本小于偏差 可能带来的损失。第二重优化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 各种纠偏方案的比较,找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成本 最小、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来组织实施。 2.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3.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控制标准制定
影响组织工作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有: 1.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制定计划中所依据的对经营环境的认识、把握的各种因 素应作为控制对象,列出“正常环境”的具体指标或标 准。 2.资源投入 3.组织活动 必须使企业员工的活动符合计划和预期结果的要求 必须建立员工的工作规范,明确各部门和各员工在各个 时期的阶段成果的标准,以便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控制。
控制类型
输入
转换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场控制 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反馈控制 纠正已经出现的问题
控制标准制定
一般来说,不能完全用计划目标来代替标准进行控制。组 织中的计划是各种各样的,而各种计划在详尽程度和复杂 程度上又各不相同。 需要制定专门的控制标准 一、确立控制对象 进行控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控制什么”,这是在决定控 制标准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活动的成果应是需要 控制的重点对象 对影响成果形成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并把这些要素作为 控制的对象
衡量实际工作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衡量实际工作情况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为 纠正偏差提供依据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使反映实际工作情况的信息既能 迅速地收集上来,又能适时地传递给恰当的管理人员,并能 迅速地将纠偏指令下达给有关人员,使之能与预定标准相比 较,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地进行处置。 信息要符合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1)信息的及时性 (2)信息 的可靠性 (3)信息的适用性。工作人员要对衡量工作所获 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保证在管理者需要的时候提供尽 量精练而又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全部信息。
戴淑芬《管理学教程》(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控 制【圣才出品】
第五章 控 制5.2 课后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什么是控制?在管理中控制的作用是什么?答:(1)控制的含义①控制是根据拟订的计划,对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确定或衡量的过程,它与计划、组织、指挥和人员配备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
②控制可定义为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控制是用于确保结果和计划相一致的过程。
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承担控制的职责,控制系统越是完善,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就越是容易。
③控制目标包括:限制偏差的累积;适应环境的变化;处理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降低成本。
控制工作与计划工作密切相关。
,控制工作是从总经理到班组长在内的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职能。
控制系统越是完善,管理者实现组织的目标就越是容易。
控制是联结管理过程循环的支点。
没有这个支点,管理过程就不能实现循环。
(2)在管理中控制的作用管理工作的控制职能是对业绩进行衡量与矫正,以便确保组织目标能够实现和为达到目标所制订的计划得以完成。
①它是管理者了解目标能否实现以及目标为何没有实现的唯一方法;②它能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反馈,从而使管理者放心地实施员工授权;③它帮助保护组织及其资产。
④控制是联结管理过程循环的支点。
没有这个支点,管理过程就不能实现循环。
控制非常重要,它是管理职能环节中最后的一环。
控制工作是从总经理到班组长在内的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职能。
2.控制的过程是什么?答:建立控制标准、衡量偏差信息和采取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和计划标准,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
如果没有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便失去了根据,控制工作也就无法进行。
(2)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
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
(3)矫正措施是根据偏差信息,做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
简述管理的控制职能及其目标
简述管理的控制职能及其目标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众多的管理职能中,控制职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对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述管理的控制职能及其目标。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通过对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出合适的计划和策略,然后通过监督和评估这些计划和策略的实施情况,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简单来说,控制职能就是对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组织的行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
那么,控制职能的目标是什么呢?控制职能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这是控制职能的最基本目标。
管理者需要通过对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出合适的计划和策略,然后通过监督和评估这些计划和策略的实施情况,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提高组织的效率控制职能还可以通过对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
例如,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可以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三、防止错误和失误的发生控制职能还可以通过对组织内部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和失误,避免其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在财务管理中,需要对每一笔资金流动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以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以帮助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四、增强组织的竞争力控制职能还可以通过对组织内部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不断优化和完善组织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例如,在市场营销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态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营销策略和方案;在技术创新中,需要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研发和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管理五大职能
简介
管理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人们 的一项实际工作,一种行动。人们发现在 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工作中,管理者 往往采用程序具有某些类似、内容具有某 些共性的管理行为。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 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管 理职能,并对每一个职能都进行了相应的 分析和讨论。
法约尔
有效协调的组织一般具有如下的特征
1、每个部门的工作都与其他部门保持一致。 企业的所有工作都有顺序进行。 2、各个部门各个分部对自己的任务都很了解, 并且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协作都好。 3、各部门及所属各分部的计划安排经常随情 况变动而调整。 4、公开各部门领导人的会议是使工作人员保 持良好状态的一种标志。
8、在职工中保持团结、积极、创新和 效忠的精神。在部下的条件和能力允 许的情况下,领导可以交给他们尽可 能多的工作。这样领导可以发挥他们 的首创精神,甚至领导要不惜以他们 犯错误为代价。况且,通过领导认真 对他们加以监督,这些错误产生的影 响是可以限制的。
第四章 协调
协调就是指企业的一切工作者要和谐 地配合,以便于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 并且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协调就是 让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就是 方法适应于目的。
9.对所做的工作给予公平而合理的 报酬。 10.对过失与错误实行惩罚。 11.使大家遵守纪律。 12.注意使个人利益服从企业利益。
13.特别注意指挥的统一。 14.注意物品秩序与社会秩序。 15.进行全面控制。 16.与规章过多、官僚主义、形式 主义、文牍主义等弊端作斗争。
第三章 指挥
当社会组织建立以后,就要让指挥发 挥作用。通过指挥的协调,能使本单 位的所有人做出最好的贡献,实现本 企业的利益。法约尔认为,担任组织 中指挥工作的领导人应具备以下几点:
【军队文职】《管理学》——控制的知识点总结
【军队文职】《管理学》——控制的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控制一、控制的概念与内涵控制的概念;控制的系统;控制的基本原则。
二、控制的类型控制进程分类;控制职能分类;控制内容分类。
三、控制的过程与方法控制的过程;控制的方法与技术;有效控制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I控制一、控制的概念与内涵(一)【控制的概念】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控制的系统】①控制主体②控制客体③控制目标④控制的手段与工具体系①控制主体:高层控制主体、中层控制主体、低层控制主体②控制客体:控制客体就是评价的对象范围。
具体控制对象就是控制的最终指向物,包括财产、交易和信息三大类。
③控制目标: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经济且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确保信息的质量④控制的手段与工具体系:控制的手段:①控制的机构由组织中不同的控制层次和各个不同性质的专业控制部门组成;②制的工具主要是凭以获取信息的计算机和终等;③控制的运作制度是指控制的任务与职责、控制的程序与规则等(三)【控制的基本原则】①有效标准原则②控制关键点原则③控制趋势原则④直接控制原则⑤例外原则(四)【控制的内涵】①控制具有目的性②控制具有整体性③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④控制是一个过程。
二、【控制的类型】11按控制进程】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1)前馈控制: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事前控制或预先控制。
是指组织在工作活动正式开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
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控制,强调防患于未然。
(2)现场控制:及时纠正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步控制或同期控制。
是指在某项工作或活动正在进行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
是一种面对面的领导目的是及时处理例外情况、矫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3)反馈控制:纠正已经出现的问题。
事后控制。
是指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
管理的控制职能概述
管理的控制职能概述控制是管理的四大职能之一,其作用是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可以检测和纠正不符合预期结果的行为和决策。
控制职能是管理者用来确定组织是否朝着预定方向前进的方式,通过对员工、流程和系统的评估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对控制职能进行概述,并探讨控制职能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1. 控制职能的定义控制是指管理者通过监督和评估员工、流程和系统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包括对组织绩效的度量和评估,以及对组织行为的调整和纠正。
控制不仅仅是对财务绩效的监督,还包括对员工行为、流程效率和组织氛围的评估和调整。
2. 控制职能的重要性控制职能是管理的四大职能之一,对于组织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目标的实现。
通过控制职能,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组织中出现的偏差,确保组织朝着预期目标前进。
(2)提高流程效率。
通过对流程的评估和调整,管理者可以提高流程的效率和效益,提升组织整体绩效。
(3)提高员工绩效。
控制职能可以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进行评估,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绩效。
(4)降低风险。
通过控制职能,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降低组织面临的风险。
3. 控制职能的实施方法在实施控制职能时,管理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方法:(1)制定标准。
制定标准是控制的第一步,准确的标准可以作为评估行为和绩效的依据。
标准可以是组织目标,也可以是一些具体的绩效指标。
(2)绩效评估。
通过对组织绩效的评估,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绩效偏差,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绩效评估可以通过定期的报告和指标来进行。
(3)行为控制。
行为控制是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调整,通过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管理者可以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目标。
(4)流程控制。
流程控制是对组织流程的评估和调整,通过对流程的分析和改进,管理者可以提高流程的效率和效益。
管理六大职能
现状与评价 公司现状:少做,做又做 错的现象。
第七章 工作改善
一、管理职能的简化及解释 为了各部门管理人员能合理,有效的实施管理六 大职能,对于管理六大职能简化:目标与手段; 为了达成目标必须有手段,手段的实施必须是为 了达成既定目标; ①没有目标,没有手段;错误的方法达成错误的结 果。 ②没有目标,有手段;正确的方法达成错误的结果。 ③有目标,没有手段;错误的方法达成正确的结果, (中间肯定历尽挫折)。 ④有目标、有手段;正确的方法达成正确的结果
现状与改进
公司现状:结果异常不追究,不总结,且 过多的解释与推诿。 控制是在管理职责中更多的体现是工作中 可预见性及事后问题的处理与预防功能。 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自身关于控 制能力的锻炼并实际运用到工作中;如能 运用合理,工作定有较明显改进。
第六章 培训
管理学五大职能被众多企业广泛运用,并根据企 业实际运作情况提出延伸暨管理学第六大职能: 培训职能。 企业培训中过多重视是个人素质培训,个人能力 培训以及个人专业知识培训;
.
第一章 计划
.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意味着展望未来, 预见是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素,预见的目的就是 制定行动计划。 .计划的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 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 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 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 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 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 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现状与评价
公司现状:整体策划完善,但是在日常 工作中组织实施不彻底。 一个管理人员如果没有时间来制定计 划或者认为工作计划只会给他带来麻烦 的话,他就不会热衷于制定工作计划, 也就是说,他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人 员。
管理的控制职能是指什么
管理的控制职能是指什么管理的控制职能是指在组织中对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和调整的一种职责。
它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控制职能,管理者可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控制职能的定义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立标准、衡量绩效、比较实际情况和标准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来确保组织运行的过程符合既定的标准和目标。
控制职能的核心是对组织的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整,以确保所制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施。
控制职能的重要性控制职能对于组织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以下是控制职能的几个重要作用:1.保证目标的实现:通过控制职能,管理者可以持续监督组织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确保组织的目标能够按计划顺利实现。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调整,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瓶颈,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3.资源优化:控制职能使管理者能够对组织的资源进行细致的分配和调整,确保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4.促进沟通与协调:通过控制职能,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沟通得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能够得到改善。
通过共同监督和评估工作情况,各个部门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推动组织整体的发展。
控制职能的步骤控制职能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设立标准:首先,管理者需要设立一系列符合组织目标和要求的标准,以作为衡量工作的基准。
2.测量实际情况:通过定期监测和测量,管理者可以了解组织的实际运行情况,包括绩效、成本、质量等方面。
3.比较标准与实际情况:将标准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和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4.纠正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采取行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5.再次评估和监控: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工作能够按照标准进行。
控制职能的实施方法控制职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实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预算控制:通过制定预算,对组织的财务和资源进行控制和分配,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本的控制。
公共事业管理之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 一、计划职能
• 包括两层含义:
• 1.制定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 而必须做出的种种选择;
• 2.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舍去某些选择, 制定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工作程序。
计划职能的必要性
• 可以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使 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沿着既定的目标进行;
• 使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人员将注意力集中 于组织目标;
上下左右联成一体。
3.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工作中的授权
授权原则: • (1)按预期成果授权原则; • (2)明确划分每一部门职能界限原则; • (3)明确职权——管理层次原则; • (4)职权绝对性原则; • (5)职权与职责一致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中政府对非政府 组织的授权,是一种合同委托,应遵循
•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按不同 的标准进行分类。正确的公共事业管理目标本质上都立足 于客观环境的需要,体现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 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根本上决定于主体的组织特性,基本 职能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些职能的内涵不同,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各不相同,但共同构成了公共事 业管理的完整的功能体系。
的主要是按预期成果授权原则、职权绝 对性原则和职权与职责相一致原则。
4.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
• (1)根据公共事业的文化、卫生,以及城市公用事业如水、 电、煤气、公共交通、邮政通讯,另外还包括计划 生育等。其中,每一项内容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 统。
• (2)根据地域确定的组织形式 • 缺点?
三、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 1.在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基础上,重 视结果管理;
• 2.在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重 视外部管理;
【管理学】控制职能
【管理学】控制职能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管理学】控制职能)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管理学】控制职能的全部内容。
第八章控制职能第一节控制的概念一、控制的作用和目的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起检验作用,它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同时也检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起调节作用,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并调整整个管理过程。
在现代的管理活动中,控制工作要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对于经常发生变化的迅速而又直接影响组织活动的“急症问题”,控制应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允许范围的偏差时,则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使组织内部系统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二是对于长期存在着的影响组织素质的“慢性病症”,控制要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对组织新的要求和组织不断发展的需求,打破执行现状,重新修订计划,确定新的现实和管理控制标准,使之更先进、更合理。
二、控制与计划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控制是要确保组织的所有活动与其环境和计划相一致,从而使这些活动更为有效。
具体地讲,控制是通过制定计划或业绩的衡量标准,以及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检查实际工作的进度和结果,及时发现偏差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和计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人员首先要制定计划,然后计划又成为评定行动及其效果是否符合需要的标准。
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效果也就越好。
没有计划就无法衡量行动是否偏离计划,更谈不上纠正偏差。
所以从计划职能有效实施的角度来说,控制是指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项目一管理概述1.管理: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在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注: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利用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帮助组织充分利用其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不仅要规划出组织目标,制定出详细的执行方案,还要对组织内外资源的取得和分配进行统一协调,以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任务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
5.管理的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利用权威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
6.管理的控制职能,要求管理者识别预先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偏差。
控制职能为实际的行动制定标准,也是机会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7.管理角色:所谓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8.概念技能:是指综合纵观全局、认清事物的本质,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相互关系的能力。
9.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10.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项目二管理发展史1项目三计划1.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2.计划工作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①、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②、侠义的计划工作则仅指制订计划。
3.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即计划工作预先决定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及如何做。
4.目标,是一个组织根据其任务和目的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成果或结果。
5.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领导层根据组织的需要,确定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以至于组织中的各级各类人员,包括每个职工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并以此作为考核工作的依据。
第五章 控制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统计计算法 经验估计法 工程法
①统计计算法(统计标准)。 •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字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运用 统计学方法确定企业经营各方面工作的标准。 • 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数据可能来自本企业和其 他企业。 • 用历史性统计资料作为某项工作确定标准具有简便易行的 好处,但是据此制定的工作标准可能低于同行业的卓越水 平,甚至是平均水平; • 因此在根据历史性统计数据制定未来工作标准时,应考虑 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并研究竞争企业的经验。
7
2)现场控制(同步或同期控制):
–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如管理者亲临现场),主 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 ①监督: 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 • ②指导: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改 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 优点: • 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 自我控制能力; – 缺点: • ①受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 • ②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 8 • ③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
30
三、知识点小结
– 1)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数量是决定经营成果的 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使企业员工的活动符合计划 和预期的结果的要求。为此,必须建立员工的工作 规范,以便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控制。
第五章
控
制
课程内容精讲
控制目标与类型 制定控制标准 衡量实际工作 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1
1. 控制的含义:
– 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计划和实际运行状 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 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 整,控制的效果越好; –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得到实施。 狭义的控制: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 针对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 – 广义的控制:还包括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 使计划更适合于实际情况。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概论管理: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即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其特性有:两重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
是对管理进行预先筹划和安排的一项活动,特点有:预先性、预测性、评价性、选择性、调整性。
2、组织职能。
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的特点和原则,通过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管理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
特点有:合理性、有序性、规范性。
3、领导职能。
是管理者按照管理目标和任务,运用法定的管理权力,主导和影响被管理者,使之为了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贡献力量和积极行动的活动。
特点有:合法权力性、主导性、决断性、公正性、协调性、规范性。
4、控制职能。
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和社会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
管理学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这一阶段的管理学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经济理性人,是机器的附属物,而较少注意人的全面特性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主要学派有:(1)科学管理学派美国的佛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是奠基人。
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②为工作挑选一流的人员③实行标准化管理④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作制⑤劳资双方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合作⑥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⑦使管理职能细化⑧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2)组织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法约尔的理论体现在他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主要内容有:管理活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职能活动,一般来说包括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基本职能,围绕着管理活动和职能,又提出了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即:管理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命令的统一性原则、指挥和领导的统一性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公平支付报酬原则、权力适度集中原则、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管理原则、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首创经省原则、团结协作原则。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2、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主体)(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环境)(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目标)(4)管理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客体)(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1)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管理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而生的活动;管理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常务。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借鉴性。
特殊性:a、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无疑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的;b、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和条件的管理,也有其特殊属性和特有规律。
(2)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艺术性:a、集中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b、体现在创造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关键句:管理目标是区别管理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目标复杂性的体现:(1)管理目标一般是特定组织和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性)(2)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层次性)(3)管理目标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时间跨度性)(4)管理目标具有多种价值含义(多种价值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特定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按照特定规则组成的集合体。
关键句:a、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
b、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
管理组织性的体现:(1)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具有同一性(2)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3)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4)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4、管理具有创新性创新性的来源:a、管理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b、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关键句:蒙特.H.卡斯特指出: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
管理学一到五章的内容
绪论:1.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2.管理的决策职能:研究和选择资源利用活动的正确方向和内容。
3.管理的组织职能:职务或职位设计(规定不同岗位的任务和职责)、机构设计(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岗位组合成不同的部门)、结构设计(规定不同部门间的权力关系)、人员配备(根据不同任务的要求招募合适的人员并把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
)4.管理的领导职能:分析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影响因素、设计合理的制度、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以激发和引导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
5.管理的控制职能: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追踪,分析他们的行为表现是否偏离了组织的预期,如果存在偏差,就要分析偏差的原因,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
6.管理的创新功能: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决策、变革组织、完善领导、改进控制、需要不断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7.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活动的效率是以秩序为前提的。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
管理导论:1.管理的实际是协调组织中不同成员在不同时空的努力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的活动目标2.管理的客体:既可以是个人单独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若干个人组成的群体活动3.组织:指是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4.组织的特征: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基本特征)、组织有特殊的活动(组织活动的内容是由组织目标的性质所决定)、任何组织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与外部社会有着相对明确的界限。
5.企业(市场经济的主体)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资源统筹、资源转换以及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
6.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参与要素、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原因(鱼刺图)
纠正措施
有无纠正的条件 落实纠正方法 责任与权力原则的重要性 权威的重要性 最后一招:降低标准
三. 控制方式
预先控制 实时控制 反馈控制 三个三国人物的故事
1. 预先控制
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 人力资源的预先控制 挑选 培训 材料的预先控制:进货检验 设备的预先控制:设备维修 财务的预先控制:预算
2 实时控制
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摄象设备的应用 工作隐私问题 半夜敲门心不惊 上帝有一双眼睛盯着你的一举一动
3.反馈控制
一般人没有先见之明 同样错误不犯第二次的人 最常用的控制方式 信息的重要性 及时的重要性 善于听不同意见
四. 企业常用的控制方法
二. 控制方式(控制三部曲)
制定控制标准 检查实际工作 采取纠正措施
1. 确定控制标准
标准的种类 常用的定量标准 制定标准的原则 制定标准应考虑的因素
标准的种类
实物类标准 费用类标准 质量类标准 管理目标 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外部标准,政府的各种规定
经济上要合算 检查要及时 检查要准确 检查要系统 检查要有目的
3.采取纠正措施
有无纠正的必要 找出偏差的原因 有无纠正的条件 采取纠正措施
有无纠正的必要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区域标准还是中心标准 有偏差是正常的 完全没有偏差是不正常的 关键问题是偏差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 制定标准时就应该制定可接受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 预算 雇员绩效考核 审计与管理审计 管理信息系统 几种定量的方法
预算
预算的重要性 上级:算了吃,有余积,吃了算,差一半 下级:花钱合法化 案例讨论: 多报预算对不对? 该不该突击花钱? 怎样减少胡子工程?
人事考核
人事考核的作用 奖励 晋升 鼓励 控制 人事考核的问题 主观因素 统一量纲 外力影响 人事考虑的方法 打分法 对比法 鉴定法 目标管理法 人事考核的应用
本章讨论题
在日常工作中,控制与计划到底哪个更重要? 企业哪些方面的工作无法定标准,这时该如何控制? 如何使自己不官僚? 用鱼刺图分析一个不满意事件的原因 联系实际谈谈预先控制的重要性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讨论题(续) 谈谈你对实时控制的看法 你们单位有预算吗?是如何确定的? 你进行过或被进行过考核吗?你对这样的考核有什么意见 或建议?
制定标准应考虑的因素
成本
资源限制
标准
2. 检查实际工作
第一手资源
第二手资源
蹲点:实际,局部 检查:实际,随机错误 随机抽样
书面汇报:精确,系统,怕 假,报喜不报忧 口头汇报:信息丰富,双 向,感情交流,费时,不系 统 电话与面谈的差别
第一手资源的方法
空间
时间
检查的原则
第五章 管理的控制职能
本章主要内容
控制的定义及重要性 控制过程 控制方式 控制方法
一. 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管理人员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 切行动 控制是计划的孪生兄弟 没有控制,计划没有保证 没有计划,控制没有标准 控制比计划更重要 控制是管理的内涵 计划是管理的外延
企业最常用的定量标准
工时定额 成本标准 质量标准 利润标准 人事标准
制定标准的原则
标准应当明确 定量标准优于定性标准 标准应符合实际 讨论:是低而达得到的标准好,还是高而达不到的标准好?
制定标准应考虑的因素
顾客的需求 竞争对手的标准 手中的资源 成本 讨论:高标准与自杀工业问题,专利应不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