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初步排查场地是否存在污染的可能性。
2调查技术依据
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4.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5.10.30);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6.5.28);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2.2标准、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
➢《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2017.8.15)➢《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2017.8.15)➢《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2017.8.15)➢《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2017.8.15)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保护部2017.8.15)
3调查基本原则
➢针对性原则:针对企业厂内生产工艺、车间布局、排污管线分布以及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
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4调查工作程序
按照《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等规范文件的相关要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一般程序包括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三个阶段。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一次性调查不能满足本阶段调查要求的,则需要继续补充调查直至满足要求。
初步调查: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信息整理及分析、初步采样布点方案制定、现场采样、样品检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调查报告编制等。初步调查表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未超过国家或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的,则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以忽略(即低于可接受水平),无需开展后续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超过国家或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的,则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风险(即可能超过可接受水平),应当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初步调查无法确定是否超过国家或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的,则应当补充调查,收集信息,进一步进行判别。
详细调查:包括详细调查采样布点方案制定、水文地质调查、现场采样、样品检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调查报告编制等。详细调查应当进一步确定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范围,以及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污染的影响情况,分析污染物在该地块的迁移与归宿等,为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提供支撑。详细调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或需要进一步精细测算治理与修复范围时,则应当补充调查,收集更多信息。
风险评估:主要工作程序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风险控制值计算等。通过风险评估判断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是否超过可接受水平,并计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值。
5实施方案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场地污染源的治理技术路线,明确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方案,参照相关国家规范编制实施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对场地进行修复。
图1-1 场地环境调查工作程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