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文化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葡萄酒文化发展历程
姓名:余春晖专业:机械工程班级:机械工程1702 学号:201706010104
在欧洲保加利亚的古人遗迹中发现,大约在公元前3000至6000年,已开始以葡萄汁液进行酿酒,而古代诗人荷马亦在其著作中也提到色雷斯人(保加利亚的古人)的优良酿酒技术。
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保加利亚是葡萄酒的发源地。
但经中美科学家对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的研究分析发现,9000年贾湖人已经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方法,在含有酒石酸的陶器中还发现有野生葡萄籽粒。
这一结果表明人类至少在1万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了,而我国也早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了,因此,葡萄酒应是“古而有之”了。
葡萄,也作“蒲陶”、“蒲萄”、“蒲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
“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 (《诗·周南·樛木》)从《诗经》的记载可以反映出在西周至春秋这段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
“汉使(指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
”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大宛带来了后来广为种植的葡萄种,还招来了酿酒艺人。
而《太平御览》中亦有写道“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
由此可见,远在西汉时期,当时的人就已经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而且酿造规模已然不小了。
但此时的葡萄酒仍是稀有品,不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休想一品其曼妙滋味。
到了唐朝,所谓“大唐盛世”,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繁华、强盛的时代,而葡萄酒也在这个时代的浪潮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绩。
据历史记载,唐贞观十四年,唐破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得到了马乳葡萄,并且学会了葡萄酒蒸馏之法。
边塞诗人王翰就曾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刘禹锡曾说:“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
”李白也曾写道:“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由此可见,喝葡萄酒已不再是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的特权,老百姓也普遍饮酒。
虽说唐朝让葡萄酒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可真正让葡萄酒普及并公开销售,是在元朝。
元朝立国虽然只有九十余年,却是我国古代社会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
元朝政府对葡萄酒的税收扶持以及葡萄酒不在酒禁之列的政策使得葡萄酒的普及成为可能。
同时,朝廷允许民间酿葡萄酒,而且家酿葡萄酒不必纳税。
当时,在政府禁止民间私酿粮食酒的情况下,民间自种葡萄,自酿葡萄酒十分普遍。
元代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各个领域。
除了大量的葡萄酒诗外,在绘画、词曲中都有表现。
鲜于枢的《观寂照蒲萄》,傅若金的《题墨蒲桃》、《题松庵上人墨蒲桃二首》、《墨蒲萄》等,举不胜举,可见在元代画葡萄和在葡萄画上题诗确实很流行。
有关葡萄和葡萄酒的内容,在元散曲中也多有反应:杜仁杰在《集贤宾北·七夕》中写道:“团圈笑令心尽喜,食品愈稀奇。
新摘的葡萄紫,旋剥的鸡头美,珍珠般嫩实。
欢坐间夜凉人静已,笑声接青霄内。
”关汉卿在《朝天子·从嫁媵婢》中写道:“……巧笑迎人,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
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
”
清朝是我们国家葡萄酒文化的一个明显的断层期,因为北方入主中原的满族
人常年生活在高寒地区喜饮烈酒,而当时的中国在蒸馏酒技术上已经达到了极高水平,所以白酒成了盛行之物,这也是我国之所以形成“以白酒为消费重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朝后期,可以说是我国近代葡萄酒重新发展的开端。
在当时,中国从封建统治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加上海禁的开发,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当然他们的日常口粮---葡萄酒,这也使得进口葡萄酒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我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创建、发展到繁荣的不同阶段,其中,有过繁荣和鼎盛,也有过低潮和没落,与之相随而行的是绵延不断、流传至今的灿烂的中国葡萄酒文化。
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的民族文化,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