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葡萄酒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史

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史

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史① 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1)最早栽培葡萄酒的地区是小亚细亚的里海和黑海之间,伊朗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种植葡萄的国家,因为在伊朗出土的距今7000年前的陶罐中,所装物质经分析就是葡萄。

(2)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是埃及,在埃及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古墓壁画上,就绘有酿造葡萄酒的图案。

(3)欧洲最早种植与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是希腊,公元3000年前,希腊的葡萄种植就极为兴盛。

(4)公元前6世纪,希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地区逐渐传播。

(5)15—16世纪,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美洲、亚洲。

② 葡萄酒的发展1)欧洲葡萄酒的发展据考证,古希腊爱琴海盆地有十分发达的农业,人们以种植小麦、大麦、油橄榄和葡萄为主。

大部分葡萄果实用于做酒,剩余的制干。

几乎每个希腊人都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在美锡人(Mycenae’s)时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腊的葡萄种植已经很兴盛,葡萄酒的贸易范围到达埃及、叙利亚、黑海地区、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为罗马帝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后来,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没落,葡萄园也跟着衰落。

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典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

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

《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

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也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

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

十七、十八世纪前后,法国便开始雄霸了整个葡萄酒王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大产区的葡萄酒始终是两大梁柱,代表了两个主要不同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波尔多的厚实和勃艮第的优雅,并成为酿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绳。

然而这两大产区,产量有限,并不能满足全世界所需。

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便开始在全世界找寻适合的土壤、相似的气候来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研发及改进酿造技术,使整个世界葡萄酒事业兴旺起来。

中国葡萄酒文化及其历史

中国葡萄酒文化及其历史

中国葡萄酒文化及其历史(一)中国葡萄酒文化有人说,葡萄酒是外来文化,因而它长期被列入“洋酒”之列。

但实际上,最原始的“酒”是野生浆果经过附在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称为“猿酒”,意思是这样的酒是由我们的祖先发现并“造”出来的。

而我国是世界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应是“古而有之”了。

1.中国早期关于葡萄属植物的文字记载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

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

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

“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

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

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30多种(包括变种)。

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产于中部和南部的葛藟,产于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广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从以上三首诗,可以了解到在《诗经》所反映的殷商时代(公元前17世纪初——约公元前ll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搜集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并添附了儒家政治理想。

文繁事富,体大思精,学术治术无所不包,历来为学者所重。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

葡萄酒的起源与历史

葡萄酒的起源与历史

青岛大学葡萄酒鉴赏与礼仪论文题目:葡萄酒的起源,历史及其鉴赏专业软件工程(服务外包)学号 201440703535学生姓名许岸铤指导教师吕庆峰论文完成日期 xxxx年x月葡萄酒的起源,历史及其鉴赏关于葡萄酒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历来都没能达成共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早在7000多年前,人类便已经与葡萄酒有过“亲密接触”了。

考古资料显示,最早培育出葡萄的地区在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而在相同的时间节点上,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培育。

栽培历经三个阶段,即采集野生葡萄果实阶段,野生葡萄的驯化阶毁,以及葡萄栽培随着旅行者和移民传入埃及等其它地区阶段。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有关它的起源,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古波斯的国王非常喜欢葡萄,于是把吃不完的葡萄藏在密封的缸中,并写上“毒药”二字,以防他人偷吃。

国王日理万机,很快便忘记了此事。

这时有位妃子被打入冷宫,生不如死,凑巧看到写有“毒药”的缸子,便有轻生之念。

打开后,里面颜色古怪的液体也很像毒药,她就喝了几口。

在等死的时候,发觉不但不痛苦,反而有种陶醉的飘飘欲仙之感。

她将此事呈报国王,国王大为惊奇,一试之下果不其然,结果王妃再度获得宠爱。

只是,传说若要“流芳百世”,必须有相关的考古证明提供支持,而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里,挖掘出的一个罐子则恰恰能够提供,人类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饮用葡萄酒的证据,相比之前的考古发现,整整提前了两千年。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的麦戈文在给英国的《自然》杂志的文章中说,这个罐子产于公元前5415年,其中有残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变成醋的树脂。

与之相对应的,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特别是浮雕)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

一些旅行者和拓荒者通过航海和贸易,将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希腊的克里特岛,逐渐遍及希腊及其诸海岛。

葡萄酒历史

葡萄酒历史

葡萄酒历史
公元前4000年,以色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伊朗地区的人们大多使用陶罐来酿酒,这一酿酒传统在今天的格鲁吉亚仍在延续着。

公元前1600-1100年,埃及人、亚述人、迦南人、迈锡尼人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的人们开始使用陶制双耳瓶(Amphora)或山羊皮容器来运输葡萄酒。

公元1600年,玻璃酒瓶兴起于葡萄牙,以作波特酒(Port)陈年之用。

但此时的玻璃酒瓶只能直立摆放,瓶塞较易变干,失去密封性能。

1740年,人们对玻璃瓶进行改良,使其可以侧放,进一步延长了葡萄酒的储存时间。

1862年,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氧化可能对葡萄酒的品质有影响,对此,制造行业又进一步改良了玻璃瓶。

1964年,葡萄酒盛装器皿进一步发展,袋装葡萄酒开始出现。

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回了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工匠,那时,中国就开始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

但是由于战争、朝代更替等历史原因,虽然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在唐代和元代时曾取得过比较辉煌的成绩,但是,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历史几乎是空白的,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

然而,由于战乱,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依然没有得到发展。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葡萄栽培
和葡萄酒酿造的环境,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也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

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

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1、葡萄酒产业的历史背景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葡萄酒的制作技术便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国的葡萄酒酿造历史。

唐代时期,葡萄酒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成为了宫廷的珍馐美馔,也在民间广泛流传。

然而,近现代以前,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酿造技术和方法,规模相对较小,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

进入近现代,随着西方酿酒技术的引入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开始经历变革。

20世纪初,一些外商开始在中国投资建立葡萄酒庄,引入了新的酿酒设备和工艺,推动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学习西方的酿酒技术,尝试建立自己的葡萄酒庄,推动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本土化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在近现代时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主要以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缺乏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入,推动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葡萄酒产业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2、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从近代的初步接触到现代的蓬勃兴起,这一产业的发展深深烙印着时代的印记和国家的变迁。

在近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

那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葡萄酒开始进入中国的视野。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尝试引进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但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科技水平,这一产业的发展极为缓慢。

到了20世纪中期,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新中国的成立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政府开始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张裕葡萄酒历史

张裕葡萄酒历史

张裕葡萄酒历史
张裕葡萄酒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葡萄酒品牌。

从它的成立到如今所得到的成就,都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背景。

第一步,张裕葡萄酒的创建。

1910年,张裕先生创建了中国的第一家葡萄酿酒厂——张裕公司。

那时候,中国的酒文化并不被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经济水平还不够发达,市场份额也很小。

而张裕公司以自己的诚信、稳健和高质量的产品不断吸引着消费者,迅速站稳了葡萄酒市场。

第二步,张裕葡萄酒的品牌开发。

张裕公司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不断地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来自法国的专家为张裕葡萄酒量身定制了酿酒技术,更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张裕公司被授予国家出口贸易联合会向外推广中国葡萄酒的任务,这为张裕扩大国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机遇。

第三步,张裕葡萄酒的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张裕公司一直致力于再造中国葡萄酒业的现代化品牌形象。

从攻入国际市场,到不断开发新的高品质产品,张裕公司不断地变革和创新,可谓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开拓者和领袖。

最后,张裕葡萄酒成就的总结。

作为中国著名的葡萄酒品牌,张裕的成就非常显着。

张裕在全球范围内拥有500多个产品,同时也在世界各地拥有38个经济渠道。

从企业运营模式到产品开发,再到市场推广,张裕一直努力创新和改进。

以企业价值创造和社会价值创造为目标,驾驭中国葡萄酒产业,张裕葡萄酒的历史和成就,一直都是值得人们参考学习的。

葡萄酒的发展历史

葡萄酒的发展历史

葡萄酒的发展历史葡萄酒是一种古老的饮品,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以下是葡萄酒发展的主要里程碑和历史概述:早期历史:-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在现代格鲁吉亚和伊朗一带种植葡萄,并制作葡萄酒。

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葡萄酒制作活动。

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都对葡萄酒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葡萄酒在这些文明中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社交活动和医疗用途。

中世纪:-在中世纪,葡萄酒的制作和贸易成为欧洲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

修道院在葡萄酒的生产和传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推动了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的发展。

探索和殖民时代:-15世纪至18世纪的探索和殖民时代,欧洲国家的探险家和殖民者将葡萄酒的种植和酿造技术带到了新大陆,如南美洲和北美洲。

这导致了葡萄酒的全球传播和多样化。

现代葡萄酒工业的兴起:- 19世纪,葡萄酒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蒸汽机和现代酿酒设备的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葡萄酒质量得到了改善。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等国成为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国。

葡萄酒的现代时代:- 20世纪以来,葡萄酒产业进一步扩大和多样化。

新的葡萄酒产区涌现出来,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智利、阿根廷和南非等。

葡萄酒生产技术和酿酒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包括不同的葡萄品种培育和酿造方法。

现代葡萄酒市场:-当代葡萄酒市场充满了多样性和全球化。

消费者可以选择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风格、产区和品牌的葡萄酒。

此外,有机葡萄酒、生物动力葡萄酒和自然葡萄酒等新兴趋势也在葡萄酒行业中崭露头角。

葡萄酒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文明和农业进步的历史。

如今,葡萄酒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和广泛消费的酒类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时期。

当时的文献记载了中国人采用葡萄酿酒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酒在中国逐渐得到了发展和推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饮品。

到了20世纪初,中国的葡萄园和酒庄经历了繁荣期。

当时的
重要葡萄酒产区包括山东、新疆和河南等地。

然而,到了
1949年以后的中国,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葡萄酒的发展遭
遇了一定的阻碍。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葡萄酒才重新开始得到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是1980年代初引进法国波尔多红葡萄品种。

这些品
种的引进使得中国的葡萄酒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区,如山东、宁夏、新疆等地。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和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中国葡萄酒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据统计,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而在未来,中国的葡萄酒行业还将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和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将是在品质、文化和品牌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创新。

葡萄酒的历史文化背景

葡萄酒的历史文化背景

葡萄酒的历史文化背景葡萄酒,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酒类。

它不仅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饮品,更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精髓体现。

一、古代葡萄酒文化葡萄酒源于古代文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最早的葡萄酒产地是现在的赫梯、伊朗与格鲁吉亚地区。

早期的葡萄酒以小气泡发酵产生,当时的酿酒只使用葡萄酒原料自然发酵,没有添加剂。

古代神话和传说中经常提到葡萄酒的形象,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就是葡萄酒的守护神,据说他将压榨过的葡萄汁和蜂蜜混合起来制成葡萄酒,然后给人类享用。

古罗马人也是酷爱葡萄酒的群体之一,葡萄酒在古罗马社会中占有特殊地位,许多公共场所都供应葡萄酒,每个城市都设有特别的葡萄酒市场,可以买到各地不同品种的葡萄酒。

二、中世纪葡萄酒文化中世纪是葡萄酒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葡萄酒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葡萄酒已经成为精华中的一部分,被认为是高贵和优雅的象征。

到了12世纪,葡萄种植业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葡萄酒的生产也随之增加。

由于贵族和教皇们的喜爱,葡萄酒的生产开始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同时,葡萄酒也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必备品,尤其是在餐宴上,葡萄酒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如波尔多、勃艮第、香槟、利奥尼、蒙特卡洛等等。

三、现代葡萄酒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酒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各种新的葡萄酒品种不断涌现,同时酿酒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葡萄酒的消费分布也逐渐从欧美等地区转向全球性的趋势。

现代葡萄酒文化注重体现多元化的品味风格,追求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同时为了保证葡萄酒的品质和稳定性,酒庄开始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如电脑控制的发酵等等。

结语葡萄酒是一种优雅、深邃、精致,体现了传承和创新,虽然历经千年,却仍然焕发着绚烂的文化光芒。

我们应该在品尝葡萄酒的同时,更多地去品味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着葡萄酒独有的魅力。

宁夏葡萄酒发展史

宁夏葡萄酒发展史

宁夏葡萄酒发展史
宁夏是中国葡萄酒的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以下是宁夏葡萄酒发展史的一些概述:
20世纪初,宁夏是中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之一。

在20世纪30年代,宁夏葡萄酒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

20世纪50年代,宁夏葡萄酒开始发展壮大。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宁夏积极响应政策,开始建设葡萄酒厂。

20世纪80年代,宁夏葡萄酒事业开始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质量管理,逐渐成长为全国闻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2010年,宁夏自治区政府提出了“宁夏葡萄酒品牌发展战略”,旨在打造宁夏葡萄酒品牌,提高宁夏葡萄酒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2016年,宁夏葡萄酒产区被国际葡萄酒协会授予“国际葡萄酒产区”称号。

近年来,宁夏葡萄酒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和技术专家的关注。

玉液琼浆——葡萄酒

玉液琼浆——葡萄酒

葡 萄 初 发 醅 。 刘 禹 锡 诗 :“ 可 制 成 其 他 种 类 的 洒 , 如 香 槟 酒 ” 自
言 我 晋 人 , 种 此 如 种 玉 。 酿 之 就 是 在 葡 萄 洒 中 压 入 二 氧 化 碳 制 成 美 酒 , 令 人 饮 不 足 。” 王 翰 成 , 味 美 思 酒 和 丁 香 酒 是 在 葡 萄 诗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 欲 饮 酒 中 加 入 名 贵 中 药 材 制 成 的 , 闻 琵 琶 马 上 催 。 脍 炙 人 口 的 佳 名 退 迩 的 白 兰 地 酒 , 则 是 葡 萄 酒 ” 咏 , 表 明 当 时 葡 萄 酿 酒 已 很 流 经 过 再 蒸 馏 制 成 的 。 行 。 葡 萄 酒 的 酒 精 含 量 低 , 一
近 年 来 我 国 葡 萄 酒 酿 造 业 发
般 为 8% ~1 2% , 最 高 者 不 超 展 迅 速 , 生 产 的 葡 萄 酒 品 种 也 很
过 2 % 。 从 保 健 角 度 看 , 饮 用 多 。 许 多 品 种 已 属 上 乘 , 如 北 京 O 葡 萄 酒 要 比饮 用 粮 食 酿 造 的 白 的 玫 瑰 香 葡 萄 洒 、 白 葡 萄 酒 、 丁 酒 好 。 红 葡 萄 皮 含 有 黎 芦 醇 , 香 葡 萄 酒 , 烟 台 的 红 葡 萄 酒 , 通
更 为 普 遍 , 唐 代 诗 人 以 葡 萄 酒 记 载 , 葡 萄 能 暖 腰 肾 、 驻 颜 色 、
为 题 的 佳 作 信 手 可 拈 。 李 白 诗 耐 寒 , 所 谓 驻 颜 色 即 指 其 可 以 治
文 / 北 辰 刘
云 :“遥 看 汉 水 鸭 头 绿 , 恰 似 疗 贫 血 症 。 葡 萄 酒 经 过 再 加 工 还

张裕公司产品培训资料

张裕公司产品培训资料

中国葡萄及葡萄酒发展简史1.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2.我国最早记载葡萄酒的文字文本是司马迁的《史记》。

3.我国的欧亚种葡萄(即在全世界广为种植的葡萄种)是汉朝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

4.我国的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以下五个主要阶段:(1)汉武帝时期:葡萄酒业的开始和发展;(2)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酒业的恢复、发展与葡萄酒文化的兴起;(3)唐太宗和盛唐时期:灿烂的葡萄酒文化;(4)元世祖时期至元朝末期: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5)清末民国初期:葡萄酒业的转折期。

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芝罘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标志着中国葡萄酒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中国葡萄酒的发展状况品牌集中度加大,以张裕为代表的三大品牌产销量占中国的50%以上。

消费地区和人群逐步扩大。

但葡萄酒产业仍处在培育期,目前人均消费0、38升,与世界平均6升的消费量差距巨大,葡萄酒仅占中国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5%。

英国ZSWR/DGR研究机构表明,到2010年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将达到万吨,每年增长36%,而世界为%。

所以中国葡萄酒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巨大的。

张裕酿酒公司的历史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企业--------张裕酿酒公司。

2.张裕:“张”是张弼士的姓;“裕”取昌裕兴隆之吉。

3.翁同和(同治和光绪皇帝的老师)为公司题写门头---------“张裕酿酒公司”。

4.始建于1894年的张裕地下大酒窖于1905年竣工,是亚洲最大的地下大酒窖。

5.张裕第一任酿酒师是来自于奥匈帝国酿酒世家的拔保先生。

年,孙中山先生为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

“醴泉”出自于《礼记》“天降甘露地出醴泉”这句话中,意在赞扬张弻士先生实业兴邦商业救国的高尚品德,也称赞张裕产品的优良品质。

年,张裕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四种产品一举获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四项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关于中国古代的葡萄酒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的葡萄酒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的葡萄酒故事提到葡萄酒,很多人都以为是近代才进入中国的。

其实不然,葡萄酒并不是舶来品。

关于葡萄酒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早有记载,这些故事大多与文人墨客、皇宫深宅有关,从古代开始,葡萄酒早已是独享的奢侈品。

例如下文几个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葡萄酒故事:一、【西汉】汉武帝供奉王母的珍品有史料记载,汉武帝对张骞从大宛带回的葡萄品种及酿酒工艺尤为看重,命宫人在离宫别苑内大量种植葡萄,对葡萄酒犹如后宫佳丽般珍藏。

据传,汉武帝很喜欢葡萄酒的美味,但因当时酿造的酒很为有限,故而特作珍藏,以留作供奉王母娘娘的珍品。

二、【三国】凉州刺史孟佗的“买官王道”据传,三国时一个叫做孟佗的凉州刺史,其官职便是用一斛葡萄酒贿赂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而换得。

这里的葡萄美酒成为了诸如孟佗之类的官员买官升官的“不二王道”,成为了一种政治投机品,也可看出在东汉末期葡萄酒异常珍稀,可谓“滴滴值千钱”,一斛葡萄酒就可以换得“刺史”这类二千石的大官。

三、【三国】陆机的《饮酒乐》陆机(261—303)是三国时东吴名臣陆逊的孙子。

吴亡后,他于晋太康末应召入洛阳,曾为太子洗马、中书郎等职。

他的《饮酒乐》描写了当时葡萄酒消费的状况:“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

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

春风秋月桓好,欢醉日月言新。

”诗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

诗中描绘的是当时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着葡萄美酒,每天都是醉生梦死,这时的葡萄酒还是王公贵族们享用的美酒。

四、【三国】魏文帝垂涎葡萄酒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

他不仅自己喜欢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

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得在后来的晋朝及南北朝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臣、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日渐兴起。

五、【唐朝】李世民赞葡萄酒耐饥强志李世民的《置酒坐飞阁》很是开心抒怀,“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

余花攒镂槛,残柳散雕栊。

先秦时期中国本土葡萄与葡萄酒历史积淀

先秦时期中国本土葡萄与葡萄酒历史积淀
*通 讯 作者
1 5 8
西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 版)
第1 3 卷
用 于酿酒 的 中国最 早 , 目前 也 是 世 界最 早 的考 古 证
料, 1 ] 个 标本 中有 酒 石 酸 盐 的存 在 , 在几个 例子 中
据 。 比在 现今伊 朗境 内扎 格 罗斯 山发 现 的古 代 苏美

酒, 指 的是 沉淀 酒 和一 种 混 合 了产 自地 中海 的葡 萄
酒、 大麦 啤酒 和 蜂 蜜 酒 的饮 料 。在 这些 陶器 上 检 测

几 处 新 石 器 时代 遗 址 出土 的葡 萄
种 子 和 带有 果 酒 沉淀 物 的 陶 器
( 一 )公 元 前 8 0 0 0年 前 的 湖 南 道 县 玉 蟾 岩 文 化
遗 址
出大量 的酒 石酸 和 酒 石 酸盐 的成 分 , 表 明在 当时 这 些 陶器 都用来 盛 装 一 种 同 时含 有 大 米 、 蜂 蜜 和 水果
的成 分 的发 酵 型饮 料 。果 酒 里 含 有 酒 石 酸 , 除 了 可
以推 测 出是 葡萄 酿 制 的酒 以外 , 山楂 作 原 料 也 可 以
域口l 4 。但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的考 古 工 作 中 , 发
现 了两处 中国新 石器 时代 葡 萄 用 于 酿酒 的 证 据 , 这 比西 亚用 葡萄 酿酒 的历 史 至少 要早 上 1 5 0 0年 。张
在 2 0 0 1 年 的 考古工 作 中 , 舞 阳贾 湖遗址 也 浮选
Vo 1 . 1 3 No . 3
Ma v 2O1 3
先 秦 时期 中国本 土葡 萄 与 葡 萄 酒 历 史 积 淀

中国的酒史发展及酒行业大事

中国的酒史发展及酒行业大事

中国的酒史发展及酒行业大事前359-前338年商鞅变法,税重抑商,酒价十倍于成本。

前221-前206年《秦律》,禁川余粮酿酒,沽卖取利。

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引进酿酒艺人,中土开始有了葡萄酒。

公元前98年汉武帝采纳理财家桑弘羊的建议,设立“酒榷”官司,实行了酒类专卖制度,实行了17年之久。

前81年汉代始元六年,官卖酒,每升四钱,是酒价的最早记载。

533-544年贾思勰撰《齐民要术》92篇,其中6-9专论制曲、酿酒,为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工艺学。

1656年泸州一舒姓人,开设“舒聚源”典酒坊,据传所用酒窖沿用至今,故酒名“泸州老窖特曲”。

1842年四川成都全兴老号糟坊建立,产全兴大曲酒。

1860年江西人华联辉在茅台镇创成裕烧房,生产茅台酒,是为“华茅”。

1879年仁怀县人在茅台镇创荣太和烧房,生产茅台酒,是为“王茅”。

1892年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建,我国开始用“手榴弹式”玻璃瓶装酒,以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首开始按洋酒式样包装。

光绪年间俞敦培辑《酒令丛钞》四卷,收录酒令322种,为清末前集酒令之大成者。

1900年俄罗斯技师在哈尔滨建立第一家啤酒作坊——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

1903年青岛啤酒前身——英德啤酒酿造公司创建,酒质精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904年哈尔滨东三省啤酒厂建立,它是我国民族资产阶级自己建立的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

1914年哈尔滨五州啤酒厂建立,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二家啤酒厂。

1915年茅台在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1916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章。

1921年10月10日山西酒厂建立,其最初的建厂目的是想振兴民族工业,生产葡萄酒代替舶来品。

1929年南京政府公布了《洋酒类税暂行章程》,规定在国内销售的洋酒,从价征收30%的税金。

1934年由宋子文领头集资创建的五羊啤酒厂,采用了当时的新设备捷克式糖化锅。

1945年1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布《关于造酒的规定》、《关于统一造酒决定》及《造酒业完全由政府直接经营》等命令。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葡萄酒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时期。

在汉代,葡萄酒的制作工艺日渐成熟,不仅成为贵族宴席上的饮料,还作为贡品赠送给皇室。

然而,自18世纪开始,中国逐渐退出了葡萄酒的制作和消费领域,主要原因是中国人较为倾向于烈酒和啤酒。

直到19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政策的实施,葡萄酒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需求不断增长,国产葡萄酒开始崛起。

虽然在初期,国产葡萄酒的品质并不稳定,但是随着技术的提升和设备的更新,中国葡萄酒的质量逐渐得到提升,并且有些品牌国际知名度也开始上升。

目前中国葡萄酒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品类,不仅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生产区域,还引入了国外的品牌和生产技术。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葡萄酒将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葡萄酒中国历史

葡萄酒中国历史

葡萄酒中国历史葡萄酒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的《诗经》中有“有女初长成,礼仪邦家,所以行之,不曾失过”的诗句,其中“邦家”中的“邦”有“国”的意思,暗示了葡萄酒在当时的国家礼仪中的重要地位。

在西汉时期,葡萄酒进入了中国的宫廷,成为了皇帝和贵族的饮品。

《汉书》中有“葡萄酒甚美,天子尝之”一句,可以看出当时葡萄酒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唐朝时期,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朝时期的文人墨客经常在诗词中赞美葡萄酒,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指的是葡萄酒,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葡萄酒的赞美。

明清时期,葡萄酒的生产逐渐式微。

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对葡萄酒进行过禁止,认为饮酒有害于身体健康和社会秩序。

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则将葡萄酒列为禁止品,认为它是一种奢侈品,不符合清朝的节俭精神。

直到20世纪初,葡萄酒才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1929年,法国酒商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葡萄酒公司“福利玛”,标志着葡萄酒重新进入了中国市场。

但在当时,葡萄酒仍然是一个奢侈品,只有富人和外国人可以品尝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葡萄酒。

1987年,中国第一批葡萄酒行业标准发布,标志着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正式成立。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葡萄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葡萄酒品牌崛起。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葡萄酒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和品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葡萄酒已经不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逐渐成为了普通消费者生活中的一部分。

同时,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葡萄酒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了世界葡萄酒产业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葡萄酒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经历了起伏,但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了中国消费者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一部分。

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

通常分为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两种。

葡萄酒是人们日常饮用的低酒精饮品,酒中的乙醇含量低,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和C,具有消化功能。

医学界认为葡萄酒中含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物质,常饮少量葡萄酒可减少脂肪在动脉血管上的沉淀。

此外,葡萄酒对防治风湿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都有一定效果。

因此,葡萄酒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亲睐。

那么,葡萄酒是从何而来的呢?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

许多史学家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

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

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

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

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狄奥尼索斯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赞歌"。

与比较庄重的"太阳神赞歌"相比,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悦耳动听的酒神赞歌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开始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组成的合唱队,在科林斯的狄奥尼索斯大赛会上表演竞赛的综合艺术形式。

伟大的酒神赞歌时代,也是伟大的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并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

至少在7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饮用葡萄酒了。

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

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

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酿造葡萄酒史略

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酿造葡萄酒史略

[收稿日期]2019-04-17[基金项目]晋中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酿造化学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索”(Jg201819)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温建辉(1963-),男,山西介休人,晋中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葡萄酒酿造历史与文化.第36卷第3期2019年6月晋中学院学报Vol.36No.3Jun.20190引言两千多年来,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发展兴衰起伏.到了明代,由于白酒和黄酒的兴盛,葡萄酒又失去了原有优惠政策的扶持,因此淡出了市场,以至于明代的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写道:“计生平所尝,若大内之满殿香,大官之内法酒,京师之黄米酒,……绍兴之豆酒、苦蒿酒,高邮之五加皮酒,多色味冠绝者”.[1]并说:“若山西之襄陵酒、河津酒,成都之郫筒酒,关中之蒲桃酒,中州之西瓜酒、柿酒、枣酒,博罗之桂酒,余皆未见.”[1]该书多载嘉靖、万历年间明故都南京史实,他把包括皇宫大内的数十种名酒都亲自尝过,而葡萄酒却未曾尝过,可见当时葡萄酒已难得一见,以至于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曾抱怨中国不产葡萄酒.清末民初,是我国葡萄酒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自1846年清政府对基督教开禁,到20世纪40年代末,先后有数千名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其中有不少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西方传教士来华的主观意图是“和平地征服”中国[2],但客观地讲,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学东渐催生了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也影响了中国的技术文化观”[3].在我国葡萄酒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来华的传教士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档案.1西洋葡萄酒进入中国明中期海禁开放之后,以天主教耶稣会为主的传教士们,在试图将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同时,无形中也将葡萄酒传入中国.据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编译的《职方外纪》记载,葡萄牙“所出土产葡萄酒最佳,即过海至中国毫不损坏”,在当时葡萄酒“皆以瓶计,外贮以箱”.可见,在明代已有葡萄酒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但由于船运周期非常漫长,据说跑一趟需要耗时三年.因此,在明代的文献中鲜有葡萄酒来华的记录.清代早期的彭孙贻在《客舍偶闻》中记载,顺治年间吏部官员范光文到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处做客,汤若望曾拿出珍藏的葡萄酒招待.早期在来华的传教士中,以葡萄牙籍最多.葡萄牙人从1557年开始踏上中国澳门,以后逐渐向内陆渗透.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工部尚书杜臻等巡视粤闽沿海边界,在其所著《粤闽巡视纪略》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澳门葡人饮食风俗方面的宝贵资料.在该书的记录中称:“独取其洋酒一笥,其酒酿以葡萄,色如琥珀,亦贮玻琉罂,内外澄澈,十二罂共一笥也.”[4]葡萄牙盛产葡萄和葡萄酒,葡萄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酿造葡萄酒史略摘要: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的主观意图是“和平地征服”中国,但无形中将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引入我国,留下了众多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档案,为我国近代葡萄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与促进作用,也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关键词:清末民初;传教士;葡萄酒;文化中图分类号:TS26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19)03-0024-04温建辉(晋中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山西晋中030619)酒又是宗教仪式上的必需品,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饮用葡萄酒是自然而然的了.1707年7月,在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神父致印度和中国传教区总巡阅使的信[5](1707年7月17日于饶州)中,记载有“康熙的病及传教士向皇帝进服葡萄酒”的故事,一位叫罗德先的传教士曾建议康熙皇帝服用葡萄酒,并治好了他的心悸症.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一些清廷大臣非难传教士的时候,康熙帝以葡萄酒之事为西洋传教士开脱,他在下发的谕旨中写道:“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补之物,高年饮此,如婴童服人乳之力.谆谆泣陈,求朕进此,必然有益.朕鉴其诚,即准所奏,每日进葡萄酒几次,甚觉有益,饮膳亦加,每日竟进数次.朕体已经大安,伊等爱君之心,不可不晓谕朕意.”由于葡萄酒在康熙的心中确立了“滋补上品”的地位,以后清朝的帝王们就把西洋葡萄酒储备在御药房做补品之用.到了雍正时期,天主教在我国的传播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除了少数在朝廷供职的传教士之外,大部分被驱逐出境.但雍正身体孱弱,重视养生,雍正十一年(1733年),意大利天主教修士罗怀中(Giuseppe Da Costa)用中草药调配西洋葡萄酒,开发出“罗斯马丽诺葡萄药酒”“肉桂葡萄药酒”和“桃仁葡萄药酒”三个品种,并进献给雍正皇帝,巧妙地将中医药文化与葡萄酒的养生功效相结合,开养生葡萄酒一脉之宗.[6]据《清稗类钞》记载,清代的葡萄酒“外国输入甚多,有数种.不去皮者色赤,为赤葡萄酒,能除肠中障害.去皮者色白微黄,为白葡萄酒,能助肠之运动.别有一种葡萄,产西班牙,糖分极多,其酒无色透明,谓之甜葡萄酒.最宜病人,能令精神速复.”2传教士按传统作坊式酿造葡萄酒即使从汉代算起,我国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我国旧时酿造葡萄酒的方法,相传来自西域,在西历纪元第五世纪时,我国已经盛行酿造,比西洋酿造葡萄酒的纪元,还要早些.”[7]明清以来,虽然中国本土葡萄的种植也很普遍,但葡萄酒已基本淡出了市场.“或因当时人不很注意,把酿造的方法几乎失传,故以古书上只有葡萄酒的名称,对于酿造方法,却没有完全的记载.”[7]“是葡萄酒一物散见于载籍者不胜枚举,奈其法失传,以至醍醐美味如广陵散之绝于人间……”[8]其实,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并未完全失传,在民间仍有所保存,在山西等地仍有一定的生产和销售.清人郭书俊有诗:“居人艳说凤凰城,百货纷纭闹市声,向晚葡萄有酒熟,醉乡有梦不分明.”山西运城古名潞村,时称凤凰城.1876年的《格致汇编》中指出:“计中国各省多产葡萄,价值甚廉,盍多以造酒,虽自不多用,亦可售于西人以获利也.西国上等葡萄酒每斤价洋一元,种葡萄者,如能造酒发卖,则其得利较之专售葡萄可增数倍.”[9]其时,由于国力衰败,我国的传统产业如丝绸、茶叶、陶瓷等都相继被列强仿效生产,已呈江河日下之象,更不要说葡萄酒了.出于宗教和生活的需要,一些传教士便就地取材,利用我国本土葡萄酿造葡萄酒;也有一些传教士利用从欧洲带来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在教堂周围建立葡萄园,按西法酿造葡萄酒. 1860年,法国传教士罗启祯、肖法日从英属印度启程,和“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一道经西藏来到云南省西北部的德钦县的澜沧江畔,建造教堂,先后种植了玫瑰蜜、黑珍珠等从法国带来的葡萄名种,并用法国古法酿造葡萄酒.[10]由于1866年欧洲爆发的根瘤蚜虫病害,这些酿酒葡萄名种已在原产地绝迹,而植根在云南的玫瑰蜜、黑珍珠却幸运地逃过了那场浩劫,依然枝繁叶茂.如今,云南德钦等地仍有不少天主教信徒,并保持着自酿葡萄酒的习惯.众多葡萄酒企业也进军德钦地区,“云南红”“香格里拉”等具有高原特色的葡萄酒正书写着葡萄酒文化的新篇章.在陕西、上海、广州等地的天主教传教士也在酿造葡萄酒.据1876年的《格致汇编》记载,“中国陕西省有传天主教之西人,每年酿造葡萄酒数百担,为本处西人之用.曾饮其酒,味与西国造者难分高下.数年前在上海,有美国友人买洞庭山所产葡萄百余担,依西法作葡萄酒尚存数瓶,其味亦佳.造此酒之资本每斤合洋二角五分.闻广州亦造葡萄酒,但未试饮不知佳焉否耶.”[9]玫瑰香葡萄也叫麝香葡萄,是著名的酿酒葡萄之一,最早于1871年由美国传教士倪氏引入山东烟台.31892年之后的葡萄酒状况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南洋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把法国的酿酒葡萄品种及葡萄酒生产工艺引进我国,开启了我国近代的葡萄酒工业.孙中山饮后题词“品重醴泉”.在1918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一举夺得金奖,从而名闻天下.但由于内忧外患,张裕葡萄酒公司举步维艰.特别是日本侵华之后,张裕葡萄酒公司又被落入日军手中.同年,瑞典传教士也将法国酿酒葡萄引种到了青岛教区,在密水教堂酿造葡萄酒.1894年,天主教德国传教士华德胜神父来到山东传教,传教期间在塔山一带兴办葡萄园并酿制葡萄酒.1910年,法国天主教修士沈蕴璞引种法国酿酒葡萄种苗,聘请法国人里格拉为酿酒师,在北京阜外马尾沟13号兴建了一座法式小酒庄,生产的葡萄酒用于教会活动,它就是现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的前身. 1911年,河南南阳的天主教徒华国文(意大利传教士安西曼的徒弟)途经陕西龙驹寨时,看到当地出产的葡萄品质优良,于是与当地绅士共同创办了“陕西省龙驹寨镇美利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酿酒采用的是手工操作,产品风味纯正,品质上乘,美名远扬,留下了“路过龙驹寨,喝酒忘吃菜”的赞语.该酒厂就是解放后的丹凤葡萄酒厂,如今陕西金丹凤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前身.1912年,德国商人克劳克在山东青岛建立了一家葡萄酿酒作坊.1930年又转入德商Melchers&Co名下,该酒厂改名为美口酒厂(Melco Winery),是解放后青岛啤酒厂、青岛葡萄酒厂的前身.民国初期,也有个别中国籍教徒按照古法酿造葡萄酒.据1916年通信报道[11],上海南市圣公会教友王楚善,“祖籍太原,珍藏古法遗传,适及今秋葡萄价值便宜,悉心酿造,成绩优美……夫王君制酒之故,一备各堂圣餐之用,二为挽回利权……”1921年山西人在清徐创办的益华酿酒公司,最初也是供山西教会的弥撒使用,1949年后改为清徐露酒厂,即现在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前身.1936年,日本人饭岛庆三在吉林蛟河市创办的老爷岭葡萄酒厂,利用我国东北的山葡萄酿造山葡萄酒,即现在长白山葡萄酒厂的前身;1938年,日本人木下溪司在吉林通化建立的葡萄酒厂,即现在通化葡萄酒厂的前身;1941年,日本人樱井安藏在河北怀来的沙城建立葡萄酒厂.在川西的秀水河天主堂、绵竹天主堂等地,酿造葡萄酒的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1948年,在川西旅行的易正雅在其游记中写道:“秀水,它是供给川西教区众神父们弥撒酒的一个源地,抗战八年胜利后的今天,它都一直努力不曾松懈地供给着,要是没有它种植葡萄的话,则八年抗战轮船货运停航,及战后物价高涨声中,川西教会对于葡萄酒购买和供应当感到万分的头痛与困难,时维新秋,且值葡萄下架之际,乃约同放假还乡之修生,作秀水之远足旅行,藉便观光该堂葡萄林,并作实地考查葡萄制酒之法.……本年秀水葡萄产量较绵竹为多,可制葡萄酒三百瓶,能供川西神父一年之需用.”[12]据文中记载,在秀水河天主堂创建葡萄园的是来自法国的劳神父,“调任该堂后,即着手进行葡萄种植,经十余年苦心之研究,方成今日之大观……”而绵竹天主堂是“继秀水而种植葡萄之一教堂,近年产量较秀水为多……所制之酒于蓉垣尤享盛名,曾得许多外籍人士的好评.”4结语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为我国引进葡萄酒文化到清末民初的两千多年来,我国的葡萄酒产业既有过繁荣和兴盛,也有过低潮和衰落.清末至民国时期,葡萄酒文化再一次随着传教士手中的《圣经》和洋人的炮舰传入我国,尽管他们的主观意图是“和平地征服”中国,用利玛窦的话说是“征讨这崇拜偶像的中国,发动精神战争”[13],但同时也为我国葡萄酒文化的启蒙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这些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大部分是按照作坊式酿造,葡萄酒产量较少,主要供教徒们弥撒使用,只有个别作坊发展为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可用于销售.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只有7家葡萄酒厂,其中有5家控制在外国人手中.[14]新中国成立之后,葡萄酒的生产才获得了大踏步的发展.参考文献[1]李华.葡萄酒品尝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董雪梅.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J].理论学刊,2006(7):100~103.—兼论近代中国的技术文化观[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徐奉臻.西学东渐冲击下中国的现代化思潮——(3):19~23.[4]汤开建.杜臻《粤闽巡视纪略》中的澳门史料[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92~103.(上接第4页)[5]杜赫德.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M ].郑德弟,朱静,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6]陈可冀.清宫医案研究[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7]许心芸.葡萄和葡萄酒[J ].自然界,1926(5):424~434.[8]佚名.仿西法作葡萄酒说[J ].益闻录,1891(1089):355.[9]佚名.互相问答:第五十五[J ].格致汇编,1876(1):11~12.[10]陆晴.弥勒:古老玫瑰蜜的中国传奇[J ].三联生活周刊,2010(566):138~142.[11]沈嗣恩.圣公会通信:教友古法新造葡萄酒[J ].兴华,1916(48):35.[12]易正雅.旅行川西葡萄酒产地———秀水河天主堂[J ].蜀铎月刊,1948(10):10~11.[13]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4]李敦厚.探访中国葡萄酒庄[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The Brief History on Missionaries Winemak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EN Jian-hui(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Shanxi ,030619,China )Abstrac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missionaries ’subjective intentions were conquering China peacefully.However ,they introduced western wine culture into China.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left behind a rich archive of the history of wine making and played an enlightening and promot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ine culture ,but alsobeca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Key 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missionaries ;wine ;culture (编辑段晓敏)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Maximally 4-restricted Edge-connected Graphs with Girth g >5ZHANG Lei ,ZHANG Guo-zhi(School of Mathematics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Shanxi ,030619,China )Abstract :For a connected network G=(V ,E ),an edge set S 哿E is a k -restricted edge cut if G -S is disconnected and every component of G-S has at least k vertices.The k -restricted edge connectivity of G ,denoted by λk (G ),is defined as the cardinality of a minimum k -restricted edge cut.Let ξk (G )=min{[X ,Y ]:|X |=k ,G [X ]mbox ,where Y =V (G )\X }.A graph G is maximally k -restricted edge connected if λk (G )=ξk (G ).In this paper ,a sufficient condition is presented for graphs with girth g >5to be maximally 4-restricted edge connected.Key words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4-restricted edge connected graphs ;4-restricted edge connectivity ;girth(编辑郭继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本土葡萄酒的发展历史众所周知,法国的葡萄酒世界驰名,法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葡萄以及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之一。

而事实上,我国除了是世界白酒酿造的鼻祖之外,葡萄酒的酿造史也相当久远。

我国最早的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记载充分印证了早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

而我国现在栽培的葡萄,是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带来的。

并且,当时还带回来了酿酒艺人。

栽培葡萄从西域引入后,先传至新疆,后来经甘肃河西走廊传至陕西西安,再后来又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

到了东汉未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发展步履维艰,葡萄酒异常珍贵。

唐代,我国葡萄酒酿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蒸馏酒。

唐太宗李世民大破高昌国,获得的战利品之一—葡萄酒,就是如今的“白兰地”。

因此,我国生产、饮用蒸馏葡萄酒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

唐代商业高度繁荣,酒业市场兴旺,葡萄酒也属于当时的名酒之一。

到了北宋,酿酒业继续发展,葡萄酒的酿制方法也开始多样化,除了酿制法和蒸馏法外,还出现了用葡萄与米混合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品种。

元代,由于中央政府在税收以及其他相关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葡萄酒酿造业相当发达。

在当时,政府设有专门负责葡萄酒业管理的机构以及官员。

而借助葡萄酒起家,成为地方富豪名绅的不计其数。

明朝的酿酒业也有很大发展,酒产量增速明显。

虽然明朝虽曾经明令实施酒类专卖制度,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放任私酿私卖的,而政府直接向酿酒户、酒铺实行征税。

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

首先,由于西部的稳定,葡萄种植的品种增加。

其次,清朝后期,由于海禁的开放,葡萄酒的品种明显增多。

除国产葡萄酒外,还有多种进口酒。

清末民初,葡萄酒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以及酒馆里开始普及了。

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芝罘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

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

1914年,公司正式出酒,并在当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最高优质奖章。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所产的红葡萄酒、白兰地、味美思,以及用欧洲著名优良葡萄品种命名的“雷司令”、“解百纳”葡萄酒等荣获金质奖章,烟台葡萄酒名声大振。

此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相继建成葡
萄酒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标志着我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初步形成。

由于历史、社会与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葡萄酒业并未能像法国、意大利等一些旧世界葡萄酒酿造国那样,获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甚至也比不上智利、澳大利亚等一些新世界葡萄酒酿造国的发展状态。

不过,作为一个有着悠久葡萄酒酿造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相信在未来的葡萄酒行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国人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度不断加深,国产葡萄酒企业酿造技术、管理与营销经验等各方面的不断加强,我国不仅仅会逐步成为世界上葡萄酒的消费大国,也会成为葡萄酒的生产大国,酿造出享誉世界各地的优质葡萄酒。

关键词:国产 葡萄酒 葡萄 历史
来源:中国(深圳)国际酒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酒博会组委会) 采编:梁崇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