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葡萄酒发展史

合集下载

醉美之乡走进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程

醉美之乡走进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程

醉美之乡走进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一直以来都以茶文化和白酒文化而闻名于世。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迅猛发展,逐渐走进了世界的视野。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并见证中国作为一个醉美之乡的崛起。

第一章葡萄酒文化的渊源在中国古代,葡萄酒并不为人所熟知。

直到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葡萄酒逐渐进入了中国市场。

最早的葡萄酒进口到中国,是从欧洲进口的佳佳酒。

当时,这种酒被富有洋文化的人们所追捧,成为高品质生活的象征。

第二章中国葡萄酒的起步阶段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开始尝试自己生产葡萄酒。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决定在河北省张北县进行大规模的葡萄种植,以及酿酒产业的发展。

这标志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起步阶段。

然而,起初的尝试并不顺利。

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中国葡萄酒的品质较差,无法与国际上的优质酒款相媲美。

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反而激励了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第三章技术的进步与质量的提升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一次技术革新。

国家加大了对葡萄酒产业的支持力度,引进了国外的葡萄酒生产技术和酿造设备。

这使得中国葡萄酒生产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改善了葡萄酒的质量。

除了技术的进步,中国葡萄酒产业还注重品牌的建设。

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形象的打造,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得中国葡萄酒逐渐被消费者所认同和接受。

第四章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之路中国葡萄酒产业在努力提升自身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参加国际葡萄酒展会和举办品鉴活动,中国葡萄酒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同时,中国还注重与国外优质葡萄酒产区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引进国外的品种和技术,结合中国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生产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优质葡萄酒。

这种合作模式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第五章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醉美之乡走进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程不仅是辉煌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二、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过程1. 起步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我国葡萄酒市场的起步阶段始于1980年代,当时国内外葡萄酒消费市场的需求逐渐增加,国内企业开始引进外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一时期国内葡萄酒产量相对较低,主要以进口葡萄酒为主。

2. 爆发期(2000年至2010年)进入21世纪,我国葡萄酒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段时间,国内葡萄酒品牌开始崛起,企业逐渐出现了国产葡萄酒。

同时,国外知名葡萄酒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时期,国内葡萄酒消费需求逐渐增加,人们对葡萄酒的认知度不断提高。

这促使了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葡萄酒产量显著增加。

3. 稳定期(2010年至今)进入2010年代以来,我国葡萄酒市场进入了稳定期。

国内葡萄酒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行业的持续稳定增长。

近年来,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价格段的葡萄酒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现状1. 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葡萄酒的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

国内葡萄酒企业积极拓展产业链,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和口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葡萄酒的需求。

同时,国内人民消费观念的变化也使得葡萄酒的消费逐渐普及化。

2. 进口葡萄酒市场持续扩大我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国外葡萄酒品牌的入驻和合作,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葡萄酒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为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3. 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竞争也在加剧。

国内外品牌的竞争愈加激烈,葡萄酒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来提高竞争力。

同时,葡萄酒价格的竞争也在逐渐凸显,不同价格段的葡萄酒品牌争夺市场份额。

四、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趋势1. 品质至上,追求差异化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葡萄酒企业需要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追求差异化竞争。

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历程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之一,自古就有种植葡萄和酿造酒的传统。

然而,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现代发展却相对较晚。

本文将回顾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历程,从起步阶段到初步建立品牌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中国政府为了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和饮食文化,开始重视葡萄酒的生产和推广。

中国政府引进了葡萄酒种植和酿造技术,并鼓励国内企业开展相关生产。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和市场认知度低,中国的葡萄酒产量和品质都不高。

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缺乏了解,主要依赖进口葡萄酒。

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葡萄酒市场进入发展阶段。

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国际葡萄酒品牌,并与外资企业合作建立生产基地。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技术转让和品牌建设。

通过与国际知名葡萄酒企业的合作,中国葡萄酒行业得以学习先进的酿造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这些合作也为中国葡萄酒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了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然而,这一阶段的市场增长相对有限,大部分消费者仍然更倾向于进口葡萄酒。

21世纪初至2010年代,中国葡萄酒市场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

中国政府将葡萄酒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在政策和财政支持下,中国的葡萄酒行业迅速崛起。

一方面,中国开始积极推动国内葡萄酒品牌的发展,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逐渐提升了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也逐渐意识到国内葡萄酒的质量和口感逐渐提高,开始更多地选择购买中国葡萄酒。

此外,中国的中产阶级逐渐壮大,他们对葡萄酒的需求也大幅增长。

这一阶段,中国葡萄酒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葡萄酒企业和品牌,有些甚至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重要奖项。

进入2020年代,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处于调整和升级的阶段。

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一方面,中国的葡萄酒企业加大了对品质和技术的投入,逐渐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葡萄酒发展史

葡萄酒发展史

葡萄酒发展史1 概述1.1 葡萄酒的起源和历史根据考古的研究推测,野生葡萄起源于60万年以前。

从理论上讲,葡萄浆果落地裂开后,果皮上的酵母菌就开始活动,酿酒也就开始了。

正因如此,在人类起源的远古时期就有了葡萄酒。

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就开始了葡萄的栽培。

人类有意识地酿造葡萄酒是在新石器时期。

考古学家在埃及的古墓中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

最著名的是Phtah Hotep墓址,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

西方学者认为,这是葡萄酒业的开始。

而中美科学家对距今约9000-7000年的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遗址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令人震惊。

研究表明人类至少在9000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了,并且在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可能是中国人。

3000年前一些航海家从尼罗河三角洲将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带到希腊,并逐渐编辑希腊及其诸海岛。

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地葡萄酒,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即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

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在意大利半岛进行推广。

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方法,由希腊、意大利、法国,传到欧洲各国。

直至今天,欧洲和北非地区仍是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

15至16世纪,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细细蓝、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

19世纪60年代,是美国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地大发展时期。

1.2 中国葡萄酒历史中国古代即有各种原生葡萄,古称为蒲桃,周朝已有蒲桃的记载。

但中国种植葡萄及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是从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开始的,若以此作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起点,至清末民国初,可大致分为以下五个主要阶段:(1)汉武帝时期:葡萄酒业开始和发展;(2)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酒业的恢复、发展与葡萄酒文化的兴起;(3)唐朝盛朝时期:灿烂的葡萄酒文化;(4)元朝时期: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5)清末民国初期:葡萄酒业的转折期。

中国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的人们就经常以葡萄酒作为饮料
消耗,最早是由秦汉时期汉文化的传播以及汉人引进而不断演变发展而来的,葡萄酒的文化也自此在中国向外传播。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葡萄酒便产自汉朝,唐宋时曾有许多葡萄酒文化沿袭,但由于当时盛行排泄制度,使一些民族在消灭葡萄酒文化方面事半功倍。

到了宋辽时期,葡萄酒文化受到了受到了宋元全盛时期的影响,受到很多和外
国的文化的影响,他们就把葡萄酒的文化传入中国,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葡萄酒文化。

在后面的明清时期,由于台湾等城镇全面开发,葡萄酒成为日常用品,中国葡萄酒产业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和壮大。

随着20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中国葡萄酒行业进
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知名葡萄酒产品,带动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这更是为中国传统的葡萄酒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国葡萄酒的。

当今中国不仅使中国葡萄酒和西方葡
萄酒文化融合,甚至把中国葡萄酒的文化发扬光大而成为全球盛会,自一次又一地的出口推的推出,让越来越多的国外欢迎消灭中国葡萄酒,葡萄酒文化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发育,也在不断累积越来越多的国内欢迎,未来传统的葡萄酒文化将会更加绚丽多彩,也会更加独具特色。

中国葡萄酒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当时我国的祖先已经开始认识并栽种葡萄,制作葡萄酒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直到19世纪以前,中国的葡萄酒只是一种传统的手工业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和市场。

19世纪中叶,葡萄酒的商业生产开始萌芽,且在20世纪初,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实现了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的发展迅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消费者对高端葡萄酒的需求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葡萄酒业经历了许多里程碑事件。

50年代时期,中国国营葡萄酒厂开始组织生产,以南京葡萄酒厂和张裕集团为代表,揭开了我国现代葡萄酒行业的序幕。

在60年代,张裕、青岛西海岸、甘肃嘉峪关三家酒厂合办南京葡萄酒厂,并引进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国葡萄酒生产技术,推动我国葡萄酒的产业化发展。

至80年代,葡萄酒的生产形式由专业大型工厂向中小企业转移,其间仍有不少国营大型工厂处于折腾状态。

到9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的涌现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为中国葡萄酒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也许它并没有成为传统工业的主导产业,但在“酒波浪潮”上升的现代化浪潮中却显示了其不逊于其他传统行业的磅礴生命力。

万事开头难,一个新行业的挑战无处不在。

中国葡萄酒行业进入21世纪后,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不断面临一些挑战,如产品品质稳定性差,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等问题,需要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品牌,才能实现更大规模、更高品质、更国际化的发展。

总之,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史由最初的传统手工业发展到现代化的工业化生产,中国葡萄酒业呈现出展望美好、前途无限的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葡萄酒的介绍

关于中国葡萄酒的介绍

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佳丽酿、黑比
诺、法国兰、宝石解百纳等。
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面积最大,前两个品种在
东部地区占红葡萄酒原料总面积的90%以上
调(染)色葡萄酒品种
烟74、烟73、黑赛必尔 其中烟73、烟74由玫瑰香和紫北赛育成,作为优良 的染色品种,已在我国大面积推广。
烟73、烟74主要区别
东汉时葡萄酒仍非常珍贵,据<<太平御览>>
卷972引<<续汉书>>云: 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
斗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剌史。足以证明当时
葡萄酒的稀罕。
汉代虽然曾引入了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技术,
但却未使之传播开来。 汉代之后,中原地区大概就不再种植葡萄. 为什么?
中国葡萄酒历史
唐代时中原地区对葡萄酒已 是一无所知了 唐太宗从西域引入葡萄,史 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 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 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 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 味也"
我国饮料酒总体现状
2005年我国饮料酒总产量3800余万千升 利税总额超过400亿元,占食品行业的十分之一 白酒 啤酒 葡萄酒 黄酒 果露酒 349.0万千升 3061.0万千升 43.4万千升 200.0万千升 25.0万千升
人均0.3升/年 人均0.2升/年
产量(万千升)
10
20
30
40
50
4、进口葡萄酒强势抢占市场
行业发展趋势
1、葡萄酒产业国际化
走出去:王朝、张裕在国外产区收购酒庄
请进来:国外技术、资金进军中国葡萄酒产业
2、葡萄酒文化传播专业化
各类葡萄酒品鉴会、葡萄酒品评培训越来越正规、 专业、公正

葡萄酒的生产历史与发展

葡萄酒的生产历史与发展
• (3)加香葡萄酒 采用葡萄原酒浸泡芳香植物,再经调配 制成,属于开胃型葡萄酒,如味美思、丁香葡萄酒、桂花陈酒; 或采用葡萄原酒浸泡药材,精心调配而成,属于滋补型葡萄酒, 如人参葡萄酒。
• (4)葡萄蒸馏酒 采用优良品种葡萄原酒蒸馏,或发酵后 经压榨的葡萄皮渣蒸馏,或由葡萄浆经葡萄汁分离机分离得的 皮渣加糖水发酵后蒸馏而得。一般再经细心调配的叫白兰地, 不经调配的叫葡萄烧酒。
1.1.2 我国葡萄酒工业的发展侨张弼士先生引进欧美葡萄品种170余 种,在山东省烟台建立了大面积的葡萄种植园, 并成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进人改革开放的80 年代,我国的葡萄酒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各 地区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良葡萄品种,成立中外 合资、合作企业,改进葡萄酒的酿造技术,更 新葡萄酒的酿造设备。
• 其次,葡萄酒厂中广泛使用不同形式的 二氧化硫(SO2),常用的形式有装在钢瓶 内的液化SO2 。S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溶于水形成一种酸性溶液,对眼睛、鼻腔和
肺部的刺激性很强,在空气中,人可以接触 的SO2浓度安全限度为2ppm在搬运和使用 SO2时要特别小心,尤其是使用浓缩水溶液 或液化SO2的情况下更要小心。SO2飞溅到眼 睛或皮肤上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所以在操 作时应引起工人注意。
1.3 葡萄酒的特点和分类
1.3.1 葡萄酒的特点
• 葡萄酒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 其中糖类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可供 应身体功能和肌肉活动,帮助消化和调 节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另外,酒中的 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对维持 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都起到良好的 作用。
葡萄酒饮用方法各异,既可作佐餐酒,也 可作餐后酒或餐前酒。佐餐酒是指在就餐过程 中饮用的,通常饮用干白、干红葡萄酒或其它 干型的果酒。也可以因菜肴不同而饮用不同品 种的酒,如食海味、鱼虾等,或清蒸、浅色、 奶色、干烤等菜肴,可选择干白葡萄酒、半干 白葡萄酒或其他干型果酒。如食红烧、煎、炸 等类食物,可选饮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 或其他干红果酒。干酒、半干酒在一般接待客 人座谈聊天时,饮用也比较多。餐后酒是指在 饭后饮用,大部分选用甜葡萄酒或其它甜果酒, 也有选用白兰地等酒的。

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
早在汉朝,中国就有了葡萄酒。

那时候,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葡萄树也开始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

但遗憾的是,汉朝后期战乱频繁,中原地区就不再种葡萄、酿葡萄酒了,只有偏远地区还有人种葡萄,酿点酒献给皇帝。

到了唐朝和元朝,葡萄酒又火了起来。

葡萄树被广泛种植,葡萄酒也从皇宫里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但明朝的时候,由于政府的一些政策,葡萄酒的发展又变得缓慢了。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只有8家葡萄酒厂,一年也产不了多少葡萄酒。

但从1949年开始,葡萄酒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有了自己的行业规范,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真是突飞猛进。

西部的葡萄酒产区也开始崭露头角,葡萄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2002年,张裕葡萄酒公司和法国卡斯特公司合作,建立了张裕-卡斯特酒庄,这是中国第一个酒庄,也是“葡萄园+葡萄酒+旅游”这种新模式的起点。

现在,虽然葡萄酒市场竞争激烈,但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仍在不断进步,葡萄酒的品质和种类都在不断提升和优化。

可以说,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历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时期。

当时的文献记载了中国人采用葡萄酿酒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酒在中国逐渐得到了发展和推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饮品。

到了20世纪初,中国的葡萄园和酒庄经历了繁荣期。

当时的
重要葡萄酒产区包括山东、新疆和河南等地。

然而,到了
1949年以后的中国,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葡萄酒的发展遭
遇了一定的阻碍。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葡萄酒才重新开始得到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是1980年代初引进法国波尔多红葡萄品种。

这些品
种的引进使得中国的葡萄酒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区,如山东、宁夏、新疆等地。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和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中国葡萄酒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据统计,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而在未来,中国的葡萄酒行业还将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和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将是在品质、文化和品牌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创新。

中国葡萄酒历史发展

中国葡萄酒历史发展

中国葡萄酒历史发展《中国葡萄酒历史发展》中国葡萄酒产业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葡萄的国家之一。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就开始种植葡萄,并利用葡萄酿造酒。

当时中国还没有接触到外部的葡萄酒文化,因此,在那个时期,葡萄酒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和贵族的享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酒在中国的种植和酿造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葡萄酒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饮品,开始普及于各个社会阶层。

据记载,当时中国的葡萄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而备受推崇。

然而,中国的葡萄酒历史并非一帆风顺。

在蒙古人统治时期(公元1271年至1368年),葡萄酒的生产几乎停滞不前。

直到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葡萄酒重新得到重视,并被当做一种特殊的饮品。

进入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转变。

在19世纪中叶,欧洲殖民者将葡萄酒引入中国,这对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许多欧洲人来到中国,带来了他们的酿酒技术和理念,促进了中国葡萄酒的繁荣。

然而,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私人企业大部分被国家接管。

这导致了葡萄酒产业的衰落,因为国家控制了葡萄酒生产和销售的所有环节。

然而,中国葡萄酒的复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酿酒技术,并积极投资于葡萄种植和酿酒设施的改善。

如今,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许多国内外投资者纷纷进入市场,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葡萄酒在最近几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国际认可。

越来越多的中国葡萄酒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为中国葡萄酒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同时,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葡萄酒品尝文化,葡萄酒旅游也越来越受欢迎。

总的来说,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起伏,但最终以蓬勃发展告终。

谈谈对中国葡萄酒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中国葡萄酒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葡萄酒的酿造方式
葡萄种类 发酵方式
贮存方式 出口控制
使用较多的品种为卡本内、赤霞珠、梅洛
分为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两类,采用不同的发酵 方式与材料
常用储藏方式有木桶、木盒、瓶贮藏等。
经过严格的出口控制,作为中国文化的特产向整 个世界展示中国崭新的文化之美
中国葡萄酒的特点
(D酒体优雅
回味无穷、口感清新,如 同一场肆意的舞蹈。在所 有混乱的味道中,中国白 酒有一种独特的清新感。
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预期
中国葡萄酒市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市场之一。预计葡萄酒市场收入将增长到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I 兆3千亿元),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和出口的需求都将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
我的个人看法和结论
看好发展
我认为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前景非 常广阔,标志着中国葡萄酒行业 的国际化水平,未来几年也必然 会出现更多具备现代化技术及营 销经验的现代葡萄酒品牌,可以 为中华文化做大做强的产业做出 贡献。
注重品质
我认为品质是中国葡萄酒能否在 全球消费者中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和调整市场结构,提升CDMO企 业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点。
要把握市场趋势
我们要仔细观察市场的变化,把 握国际先进的酿酒技术,为中国 葡萄酒的极致品质注入新的生命 力。
中国葡萄酒:历史、特点和未来
中国葡萄酒正在崛起,成为国内外市场上备受瞩目的产业。本文将探讨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程、酿造方式、 特点、预期及其前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看法。
知名的中国葡萄酒代表
张裕
金沙酒庄
作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厂商之 一, 张裕以红酒起家,如今生产 多款 白葡萄酒。
中国最早进口葡萄树木与法国技 术合作,出品的玛瑙红葡萄酒口 感深受消费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爱。

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情况

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情况

中国葡萄酒发展史中国葡萄酒文化有人说,葡萄酒是外来文化,因而它长期被列入“洋酒”之列。

但实际上,最原始的“酒”是野生浆果经过附在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称为“猿酒”,意思是这样的酒是由我们的祖先发现并“造”出来的。

而我国是世界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应是“古而有之”了。

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已种开始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

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

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是古西域的一个国家,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这一例史料充分说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

西域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

<<吐鲁番出土文书>>(现代根据出土文书汇编而成的)中有不少史料记载了公元4-8世纪期间吐鲁番地区葡萄园种植,经营,租让及葡萄酒买卖的情况。

从这此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一历史时期葡萄酒生产的规模是较大的。

1.中国早期关于葡萄属植物的文字记载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

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

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

“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

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

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30多种(包括变种)。

国产葡萄酒发展历程

国产葡萄酒发展历程

国产葡萄酒发展历程从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从西域引进欧亚种葡萄,到清末民初的2000多年,我国的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的阶段:汉代:葡萄酒业的开始和发展,汉朝时葡萄酒已经开始出现,当时葡萄酒仅限于在贵族中饮用,西汉中期,欧亚种葡萄被引进中原。

魏晋南北朝:葡萄酒业的恢复、发展与葡萄酒文化开始兴起,魏文帝喜爱并提倡饮用葡萄酒,使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唐代:葡萄酒文化灿烂绚丽,葡萄酒的酿造从宫廷走向民间。

宋代: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低潮期。

元代: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有大量的葡萄酒产品在市场销售。

明代:蒸馏技术的广泛应用,烈性酒开始增加,加上难以种植控制的葡萄与渐渐失传的酿造工艺,葡萄酒的酿造发展每况愈下,葡萄酒渐渐被大家所遗忘。

清末民初:葡萄酒业的转型期。

由于我国西部经济政治稳定,葡萄品种得到大面积的种植,葡萄酒开始进入寻常的餐馆或者社交场合。

自19世纪张弼士在烟台投资创办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创中国葡萄酒工业近代之先河以来,国产葡萄酒屡屡表现出更懂得中国人的“味蕾”。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葡萄酒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从1949年到1979年,主要产区扩大到5个,分别为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华北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

山东区:包括山东全省。

西北区: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

南方区:包括四川,广西,云南,浙江等。

这也是现今中国葡萄酒区域的基本雏形。

1978年以后,是中国葡萄酒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葡萄酒无论是在产量、销量、品质,还是国人对葡萄酒认知度上都有绝对性的提高。

外国优良葡萄品种被引进,酿酒技术和国际接轨,科研人员不断钻研和试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人饮酒习惯开始发生变化。

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以甜型为主,并且多是认为红的才能代表葡萄酒。

80年代中后期王朝半干白的出现,在我国市场上有了较大量的不含糖的干型、半干型白葡萄酒。

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

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

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虽然葡萄酒产业在中国起步已有百年的历程,但他真正的起步、发展、超越还是近三十年的事情,从政策到体制,从法规到市场,从酿造设备到技术,从文化到教育,从科研到人才,这三十年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走向辉煌的一段不平坦之路。

回望这段路,揭开中国葡萄酒业这三十年的每一页,历史发展的厚重让我们无法完整地勾勒出产业清晰的脉络,但我们愿意站在这历史的交汇点,去探寻、铭记、思考葡萄酒业发展中的每一个光影,为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国葡萄酒业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的三个阶段1978年,注定成为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一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对中国的葡萄酒业来说,这一年也是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起步的基点。

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而葡萄酒业在时间跨度上也是遵循这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 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起步阶段1978年,我国的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相对建国初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总产量已高达三万多吨,但我国的葡萄酒业由于长时间闭关锁国,与世界葡萄酒发展相差太远,当时,中国轻工业部食品局对葡萄酒工业做了八年发展规划及二十三年设想,认为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无论特需,或是出口,均需我国自产大量优质葡萄酒,以换取外汇,支援建设,扩大政治影响。

国家唯一从事酒类研究工作的机构——中国发酵食品工业研究所于是在1978年开始在中国长城葡萄酒公司做了《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工作,并生产出国际上流行的非氧化型的干白葡萄酒,于1979年开始出口,当年的出口量为7100箱63.87吨。

干白葡萄酒的研制成功同时也启动了我国葡萄酒研科工作,并开始全面走上正轨。

随后不久,中国轻工业部食品发酵研究所与昌黎葡萄酒厂签定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科学研究”合同,主要内容为:干红葡萄酒和扩建平面布置及新设备试用等。

在我国葡萄酒老专家郭其昌先生的带领下,我国的第一瓶全汁干红葡萄酒研制成功。

简述葡萄酒在我国发展的六个阶段特点

简述葡萄酒在我国发展的六个阶段特点

简述葡萄酒在我国发展的六个阶段特点葡萄酒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一阶段:引进阶段(1978年-1988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引进葡萄酒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由于葡萄酒在我国还比较陌生,市场需求也不大,因此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同时,由于国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不高,品质要求也较低。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引进一些国外的葡萄酒品牌,但是市场份额并不大。

第二阶段:试验阶段(1989年-1993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葡萄酒的技术和设备,并开始试验性地生产葡萄酒。

由于还处于试验阶段,因此生产规模仍然较小。

同时,由于市场对葡萄酒需求的增加,企业也开始注重葡萄酒的品质和口感。

在这个阶段,一些国内的酿酒企业开始尝试生产葡萄酒,但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第三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94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我国葡萄酒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并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

同时,由于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逐渐增加,企业也开始加大对葡萄酒品质的要求。

在这个阶段,我国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增加,但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仍然较大。

第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2008年)在这一阶段,我国葡萄酒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并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

同时,由于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也开始不断提升葡萄酒的品质和口感。

在这个阶段,我国葡萄酒市场份额大幅增长,国内品牌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第五阶段:品牌崛起阶段(2009年-2017年)在这一阶段,我国葡萄酒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葡萄酒品牌。

同时,由于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也开始注重葡萄酒的原产地、品种和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在这个阶段,我国葡萄酒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国内品牌开始逐渐崛起。

第六阶段:高端品牌竞争阶段(2018年至今)在这一阶段,我国葡萄酒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葡萄酒品牌。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和发展史
葡萄酒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时期。

在汉代,葡萄酒的制作工艺日渐成熟,不仅成为贵族宴席上的饮料,还作为贡品赠送给皇室。

然而,自18世纪开始,中国逐渐退出了葡萄酒的制作和消费领域,主要原因是中国人较为倾向于烈酒和啤酒。

直到19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政策的实施,葡萄酒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需求不断增长,国产葡萄酒开始崛起。

虽然在初期,国产葡萄酒的品质并不稳定,但是随着技术的提升和设备的更新,中国葡萄酒的质量逐渐得到提升,并且有些品牌国际知名度也开始上升。

目前中国葡萄酒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品类,不仅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生产区域,还引入了国外的品牌和生产技术。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葡萄酒将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论文--浅谈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

论文--浅谈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

论文--浅谈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浅谈中国的葡萄酒历史说起葡萄酒,总会让人生发一种浪漫的心情,因为自古以来葡萄酒就与美女、美食相伴,于是葡萄酒的诗文也特殊发达。

自从唐朝将酒与美人结合起来作为诗歌绘画主要题材以来,“贵妃醉酒”就成为了文学的母题,被古今文人墨客百写不厌。

【关键字】葡萄酒、唐朝、酿酒技术、干红、诗文【正文】一、中国早期关于葡萄属植物的文字记载根据考古的研究猜测,人类酿制葡萄酒的历史已经有 6000 年。

古希腊有酒神狄俄倪索斯,古罗马有酒神巴克斯,中国有酿酒师仪狄、杜康。

说明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

在《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平乐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曰猿猴酒。

”有此可以判断,最早的酒应该是百花野果自然发酵的酒,而不是粮食酒,百花果酒固然包括葡萄酒。

早在 5000 年前,中国即有原生葡萄酒(统称山葡萄、刺葡萄、野葡萄)。

原始人采摘野果充饥解渴,多余的野果,包括葡萄,贮存于洞穴中。

经过自然发酵(利用附着在果皮上的野生酵母),果汁变为果酒,被原始人类掬一捧用来解渴,滋味酸甜,连猴子也爱喝。

周朝(公元前 1066 年)已有蒲桃(即葡萄)和蒲桃园(及家葡萄园),葡萄已经人工栽培,成为园林。

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

公元前 138 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摆布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饶地。

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葡萄,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这一史料充分说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

西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普及的主要产地。

汉代虽然曾经引入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技术,但却未使之传播开来。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也极度艰难,葡萄酒异常珍贵。

中国葡萄酒历史,你知道吗?

中国葡萄酒历史,你知道吗?

说到红酒人们想起的一般是国外的品牌,但是谁知道其实早在公元前我国就已经有了葡萄酒了呢?公元前206年的汉代以前,我国就已开始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了,并且葡萄酒的生产规模较大,但内地种植较少,主要产地在西域。

到公元前138年,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俗嗜酒,马嗜苜蓿。

”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

葡萄酒成为当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

相传在汉朝,陕西扶风一个姓孟名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当即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后来苏轼对这件事感慨地说:“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可见葡萄酒诱人的魅力。

后来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才又重新从西域引入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并且葡萄酒在当时颇为盛行,酿造技术也已相当发达,风味色泽更佳,这是一个上至天子满朝文武下至平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喝葡萄酒的辉煌盛世。

ps(唐代诗人王翰脍炙人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句讲的就是河西走廊葡萄美酒的故事。

)到了元代中国葡萄酒生产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统治者甚至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了葡萄园,而且在元28年还在皇宫中建造了葡萄酒室,甚至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

到明朝时,粮食白酒的发酵、蒸馏技术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

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我国的葡萄酒生产虽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曾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但由于朝代更迭,战乱不断,最终没有象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那样,连续的壮大和发展。

到清末时,由于国力衰败,战火不断,人民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满足,葡萄酒业更是颓废败落。

直到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厂即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西方引进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引进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并且将贮酒容器由翁改为了橡木桶,成为唯一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葡萄酒厂,我国的近代葡萄酒生产才开始起步,生产技术才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葡萄酒文化及其历史

中国葡萄酒文化及其历史

中國葡萄酒文化及其歷史中國葡萄酒文化及其歷史有人說,葡萄酒是外來文化,因而它長期被列入“洋酒”之列。

但實際上,最原始的“酒”是野生漿果經過附在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發酵而成的果酒,稱為“猿酒”,意思是這樣的酒是由我們的祖先發現並“造”出來的。

而我國是世界人類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應是“古而有之”了。

1.中國早期關於葡萄屬植物的文字記載葡萄,我國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則相應地叫做“蒲陶酒”等。

此外,在古漢語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

關於葡萄兩個字的來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漢書》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飲之,則醄然而醉,故有是名”。

“酺”是聚飲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樣子。

按李時珍的說法,葡萄之所以稱為葡萄,是因為這種水果釀成的酒能使人飲後醄然而醉,故借“酺”與“醄”兩字,叫做葡萄。

我國是葡萄屬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

原產於我國的葡萄屬植物約有30多種(包括變種)。

例如分布在我國東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產於中部和南部的葛藟,產於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廣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我國最早有關葡萄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

《詩·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詩·王風·葛藟》:“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終遠兄弟,謂他人父。

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詩·豳風·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從以上三首詩,可以了解到在《詩經》所反映的殷商時代(公元前17世紀初——約公元前ll 世紀),人們就已經知道採集並食用各種野葡萄了。

《周禮》是儒家經典之一,搜集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並添附了儒家政治理想。

文繁事富,體大思精,學術治術無所不包,歷來為學者所重。

《周禮·地官司徒》記載:“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葡萄酒发展史
交通一班、20132755、刘臻
摘要:商代我国就已出现葡萄酒,西汉时张骞从西域引进内地,唐元两朝达到兴盛,自明朝开始逐渐淡化,清朝时更加衰败,直到清末华侨张弼士创建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近代葡萄酒业才开始起步,但连续的战乱,使葡萄酒业苟延残喘,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几乎关闭,解放后我国葡萄酒业才有了长足发展。

关键词:葡萄酒商代五年计划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长城干白
正文:
葡萄酒晶莹剔透,色泽华丽,口味甘甜、醇厚,香气宜人,令无数人钟情。

亘古以来,葡萄酒的发展史,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

10000多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偶然发现这种由葡萄发酵而成的玉液琼浆,我们的远祖便模仿大自然,开始了葡萄酒的酿造历程。

我国在遥远的商代就已出现了葡萄酒,1980年在河南省发掘的一个商代后期的古墓中发现一个密闭的铜卤,经北大化学系分析,铜卤内的酒即为葡萄酒。

公元前206年的汉代以前,我国就已开始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了,并且葡萄酒的生产规模较大,但内地种植较少,主要产地在西域。

到公元前138年,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俗嗜酒,马嗜苜蓿。

”,于是,带回了葡萄和葡萄酒酿制技术,葡萄酒酿制技术开始从西域传到内地,东汉时,葡萄酒仍很珍贵,“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刺史”(见太平御览卷972引《续汉书》)用不到20升的葡萄酒向皇帝(汉灵帝)的宠臣(宦官张让)行贿,便买到独揽一个州军政大权的高官,足见当时葡萄酒的珍贵。

但是由于葡萄原料的生产有季节性,终究不如谷物原料那么方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并未大面积推广。

历史上,内地的葡萄酒业一直断断续续、没有连续向前发展,汉代虽引入了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技术,但未使之传播开来,汉代之后,中原地区就不再种植葡萄了,而仅靠一些边远地区以贡酒的方式向后来的历代皇室进贡葡萄酒。

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才又重新从西域引入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并且葡萄酒在当时颇为盛行,酿造技术也已相当发达,风味色泽更佳,这是一个上至天子满朝文武下至平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喝葡萄酒的辉煌盛世,以致许多文人雅士都以葡萄酒为题材作赋吟诗,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的对酒诗“葡萄酒,金叵箩,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杯里醉,芙蓉帐里奈君何!”《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以及刘禹锡的:“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当时还有胡人在长安开设酒店,销售西域葡萄酒。

宋朝重视米酒,创造了用葡萄和米混合酿酒的方法[朱肱(翼中):北山酒经],从元好问的《葡萄酒赋》及序可知,经过晚唐及五代时期的战乱,到了宋朝,真正的葡萄酒酿造方法,差不多已失传,到了南宋,当
时临安虽然繁华,但葡萄酒却是非常稀少珍贵。

这主要是因为江南不宜种葡萄,山西太原等葡萄和葡萄酒产区,已沦陷为金国统治。

陆游的《夜寒与客烧干柴取暖戏作》诗云:如倾潋潋葡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北宋诗中把喝葡萄酒与穿貂皮大衣相提并论,说明葡萄酒的珍贵。

到了元代中国葡萄酒生产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统治者甚至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了葡萄园,而且在元28年还在皇宫中建造了葡萄酒室,甚至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据记载“至太行山辨真伪,真者下水即流,违者得水即冰矣。

”市场上也有大量的商品葡萄酒销售.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一书中,说道:在山西太原府,那里有许多好葡萄园,制造很多的葡萄酒,贩运到各地去销售。

所以山西那里,早就有这样一首诗:“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

”当地老百姓,把种葡萄酿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到明朝时,粮食白酒的发酵、蒸馏技术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

但葡萄酒仍受到许多人的钟爱,明朝洪武皇帝曰:“辛酉谒禹庙,有以葡萄酒见饷者,其甘寒清冽……”,公元1578年明朝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葡萄和葡萄酒作了详细介绍并提到了用葡萄酒制蒸馏酒的方法,如:“……高昌献蒲桃干冻酒……葡萄皮薄者味美,皮厚者苦,入风谷冻成之酒,经年不坏。

”及“……久藏者中有一块,虽极寒,其余皆冰,独此不水,乃酒之精液也。

”此法至今仍普遍使用,以人工冷冻方法把葡萄酒里的水分析出,制成浓缩葡萄酒,是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工艺。

清朝最伟大的皇帝康熙也是一位热衷于饮用葡萄酒的皇帝。

康熙在一次疟疾后就养成了每天喝一杯葡萄酒的习惯一直到去世。

他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认为常饮是很有好处的。

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我国的葡萄酒生产虽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曾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但由于朝代更迭,战乱不断,最终没有象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那样,连续的壮大和发展。

到清末时,由于国力衰败,战火不断,人民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满足,葡萄酒业更是颓废败落,直到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厂即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西方引进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引进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并且将贮酒容器由翁改为了橡木桶,成为唯一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葡萄酒厂,我国的近代葡萄酒生产才开始起步,生产技术才上了一个新台阶。

之后,青岛、北京、清徐、吉林长白山和通化等葡萄酒厂相继建立,虽然大部分由外国人经营、生产方式落后,但我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雏形已经形成,然而,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摧残和官僚资本的掠夺,葡萄酒工业萧条、暗淡,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工业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才有了迅速的发展。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许多解放前的老厂进行了扩建、改造,提高了质量、扩大了品种、增加了产量,并在沙城、郑州、民权、兰考、连云港、宿迁和安徽肖县、砀山等地新建、扩建了葡萄酒厂,上世纪70年代中期,沙城酒厂率先研制出我国第一批干白葡萄酒,并在1979年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荣获金奖,1983年伦敦国际第14届评酒会上获得银奖,成为近70年来中国酒获得的最高国际荣誉,轰动欧美,被誉
为“典型的东方美酒”,开创了中国干型葡萄酒的先河,使中国葡萄酒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并引领中国葡萄酒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我国的沙城、烟台等葡萄产区具有与世界葡萄名酒产区——波尔多相同的纬度和地质条件,现在,国际上有名的葡萄酒在我国均已大量生产。

经过四、五个五年计划,我国葡萄酒业拥有一批技术过硬的队伍,总产量也由解放前的260吨发展到1976年的26700吨、79年的65000吨、85年的232000吨,2006年的495000吨,产量不断增加、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量也不断攀升。

现在,形成在世界葡萄酒界占有一席之地、欣欣向荣的葡萄酒业。

参考文献:
1、《WINE葡萄酒ABC》铁璀、田雅丽著
2、《葡萄酒生产工艺》轻工业出版社1988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酿造酒工艺学》轻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第四次次印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