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分析方法进展

合集下载

巴里坤卤虫不同发育时期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巴里坤卤虫不同发育时期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第 5期
茹文红等:巴里坤卤虫不同发育时期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595
高通量测 序 技 术 研 究 无 节 幼 虫 期、后 无 节 幼 虫 期、拟成虫期和成虫期 4个时期肠道菌群结构, 旨在为初步探究肠道菌群对卤虫不同发育时期 个体生长、蜕皮、免疫等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卤虫的休眠卵采自于西藏巴里坤湖(购于天
动物肠道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栖息 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形成了一个复杂和相对稳 定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动物生 长、消化吸收及健康 。 [12] 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vannamei)肠道内分离出的枯草芽孢 杆 菌 (Bacillussubtilis)能 分 泌 多 种 胞 外 消 化 酶[13];? 鱼 (Miichthysmiiuy)肠 道 内 分 离 出 的 不 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对 有 机 质 有 较 强 分 解 能 力[14];草 鱼 (Ctenopharyngodonidellus)肠 道 内 检 测到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s)能够为肠黏膜提供 能量,可以 促 进 肠 黏 膜 的 修 复 和 生 长 [15]。 因 此, 本研 究 以 室 内 养 殖 的 巴 里 坤 卤 虫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 IlluminaMiSep
文章编号:1004-2490(2018)05-0594-10
巴里坤卤虫不同发育时期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茹文红1,2,郑晓婷1,段亚飞1,董宏标1,刘青松1,张家松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蔡中梅;杨海明;谢燕娟;巨晓军【摘要】家禽肠道菌群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饲粮成分、日龄、益生菌、宿主等。

本文就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The changes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of poultry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diet composition, age,probiotics,individual etc.The poultry intestinal microflora composition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its diversity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4(000)015【总页数】4页(P11-13,20)【关键词】家禽;肠道微生物;饲粮;日龄;益生菌【作者】蔡中梅;杨海明;谢燕娟;巨晓军【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3动物消化道存在着数目庞大、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

菌群的多样性能够保证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

胃中因有胃酸使微生物数量较少,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多,结肠、盲肠中微生物数量最多。

微生物群落能够维持胃肠道环境相对稳定,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本文就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1 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家禽肠道菌群的建立具有明显的特点。

刚出壳的雏鸡其肠道内无细菌,通过空气、饮用水和饲料等途径从外界环境中带入细菌。

其中一部分细菌在肠道中定居,经过生长繁殖成为正常菌群,这种菌群在消化道中密度很高,占消化道细菌的绝大部分,主要由专性厌氧菌组成;一部分菌群暂时在动物肠道内生存,这部分细菌在消化道中的密度很低,主要由外籍菌群和环境菌群构成,以需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还有一部分细菌不能适应肠道环境或动物体不需要,则随粪便排出体外。

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应用

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应用

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应用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肠道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与宿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对宿主的健康和养殖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养殖实践中的应用。

对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的研究。

研究发现,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饲料成分、环境因素、养殖方式等。

同时,不同养殖环境和饲料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了解对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为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

养殖对虾时,不同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会影响对虾的消化吸收、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

因此,了解对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为养殖业提供合理的饲喂策略和疾病防控措施。

其次,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某些病原微生物在感染对虾之前会在肠道内繁殖,通过监测对虾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病害。

同时,通过比较健康对虾与患病对虾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还可以为肠道菌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支持。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影响主要通过代谢产物进行,而不同菌种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

通过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可以发掘到具有益生作用或抗病能力的菌种,并应用于对虾养殖中,以改善对虾的健康状况和增加对虾产品的附加值。

然而,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肠道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技术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虾养殖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困难。

其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还需要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如饲料组分、养殖环境等,才能全面了解微生物对对虾的影响。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对生物医学的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也逐渐受到关注。

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高血压研究模型,其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研究对于揭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动物本实验选用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

2.2 样品采集与处理对实验大鼠进行肠道菌群样本采集,采用无菌操作法收集大鼠肠道内容物,并进行适当处理以备后续实验。

2.3 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样本进行测序,获取各样本的菌群组成及丰度信息。

三、实验结果3.1 肠道菌群组成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我们得到了各样本的菌群组成信息。

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菌群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与高血压相关的潜在致病菌在高血压组大鼠肠道中丰度较高。

3.2 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分析通过对比两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我们发现高血压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更加复杂,菌群多样性降低,优势菌群更加明显。

这表明高血压可能改变了大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

3.3 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某些特定菌群的丰度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些潜在致病菌可能通过影响大鼠的免疫系统、代谢等途径,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四、讨论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显示,高血压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与正常大鼠存在明显差异,且某些潜在致病菌的丰度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

这表明肠道菌群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大鼠的免疫系统、代谢等途径,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猪肠道微生物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猪肠道微生物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DOI:10.16174/j.issn.1673-4645.2023.03.012收稿日期:2023-05-04作者简介:王早一(2002-),女,汉族,湖北荆门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学猪肠道微生物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王早一(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猪的肠道微生物对猪的生长发育、体内平衡以及营养消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各种肠道微生物又受到不同因素作用的调控,影响猪体内的代谢调节。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各类动物疾病的频发,近年来,猪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日益增多,最初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仅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辨别,对其功能却不甚了解,也难以根据各种外界或内部变化做出假设和概括,主要原因在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

本文主要综述了猪的不同日龄、不同饲料配方、不同品种和不同肠道部位等因素对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预防疾病、促进猪生长发育及改善猪肠道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肠道微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28;S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45(2023)03-0064-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扫一扫,了解文章更多内容猪的肠道内含有众多微生物,包括古细菌、真菌、细菌、原生动物菌等,它们在维持猪肠道稳定和提供相应保护屏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数量对猪的消化、代谢和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其中,细菌、古细菌和真核微生物是3种主要微生物类型,在这些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乳酸菌等厌氧菌,约占99%以上,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只占1%左右,主要是厌氧细菌。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存在区域性差异,多样性和密度随着消化道从胃到后肠逐渐增加。

猪肠道中微生物的丰富度最高,特别是在盲肠内微生物种类和含量最为丰富,大约由400~500种微生物组成,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1012~1013CFU/克。

肠道微生物与猪的健康关系密切,因此,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更有利于找到饲喂过程中出现的肠道疾病原因,但无法利用传统方法分离获取的肠道微生物高达80%。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一、引言近年来,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模型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病的研究。

然而,高血压的发生除了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外,肠道菌群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

2. 样品采集对两组大鼠进行肠道内容物收集,分别取其结肠部位样品进行后续分析。

3. 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各样本的菌群组成及多样性。

三、结果与分析1. 肠道菌群组成通过高通量测序,我们发现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在门水平上,两组大鼠肠道菌群主要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主,但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的菌群组成中,某些特定菌种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

2. 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较正常对照组低,表明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

3. 关键菌种分析进一步分析发现,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中某些与炎症、代谢等相关的关键菌种丰度发生了改变。

这些关键菌种的改变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肠道菌群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菌种的改变可能影响了机体的代谢、免疫等过程,从而促进了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肠道菌群多样性的降低也可能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加剧了高血压的病情。

五、结论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发现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仔猪肠道菌群属水平分析

仔猪肠道菌群属水平分析

猪场兽医VETERINARY仔猪肠道菌群属水平分析章啸君1,项 云1,金 苗2,楼芳芳1,屠平光1,胡旭进1,杜喜忠1(1.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所,浙江 金华 321017;2.浦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 浦江 322200)动物整个消化道内均存在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真菌等,其中细菌占主导地位,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

这些微生物在维持宿主营养、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利用以宏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定肠道的菌群结构,并对其代谢功能进行研究。

虽然宏基因组学方法的应用使肠道微生物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研究起步较晚,肠道内微生物数量庞大,对猪肠道内微生物研究更晚,因此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2]。

而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细菌菌群,但并不是所有的菌群都能成为益生菌,益生菌具有促生长、抗病治病、提高饲料消化率等功能,本试验的研究就是利用宏基因组学针对猪肠道微生物进行的初步研究,希望为益生菌替代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仔猪采集粪便来自于金华市某生态养殖场出生仔猪到60日龄健康猪群。

1.2 方法仔猪日龄按0日龄、5日龄、7日龄、15日龄、23日龄、60日龄分6组,每组10头仔猪(同窝),从中随机挑选3头采集粪便,采集仔猪新鲜粪便,采集时手带无菌手套,粪便采集器为50 mL无菌离心管,采集粪便立刻冷藏保存。

委托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

MiSeq测序试验流程为基因组DNA提取、设计并合成引物、接头PCR扩增和PCR产物定量和均一化、MiSeq PE文库制备MiSeq高通量测序。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为:Miseq测序得到的PE reads首先根据overlap关系进行拼接,同时对序列质量进行质控和过滤,区分样本后进行OTU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学分析,基于OTU可以进行多种分析,基于分类学信息,可以在各个分类水平上进行群落结构的统计分析。

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9):3927⁃3935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㊀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9.09.002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董利锋1㊀付㊀敏2㊀陈天宝2㊀刁其玉1∗(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反刍动物及其幼畜营养代谢中美联合研究中心,北京100081;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摘㊀要: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分解饲粮有机物的最终产物,它不仅是一种造成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温室气体,而且也难以被动物利用,造成能量损失和养殖效率降低㊂瘤胃产甲烷菌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烷的过程受到动物品种㊁遗传背景㊁生理阶段以及地理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㊂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典型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以期明确瘤胃甲烷排放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产甲烷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以及探索反刍动物瘤胃甲烷减排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㊂关键词: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菌群组成和多样性;温室气体减排中图分类号:S811.6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267X(2019)09⁃3927⁃09收稿日期:2019-01-3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F0211702,2016YFE0109000);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802085);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2017⁃2019);四川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017HH0090)作者简介:董利锋(1985 ),男,河南巩义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与温室气体调控的研究㊂E⁃mail:donglifeng@caas.cn∗通信作者:刁其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diaoqiyu@caas.cn㊀㊀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性极端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㊂自1750年起的工业化时代以来,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㊁大规模的密集型农业活动㊁加速的工业化进程及化石燃料源的能源消耗促使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持续增加[1]㊂甲烷(CH4)是一种比二氧化碳(CO2)危害更大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存留时间超过10年,增温潜势是CO2的28倍[2]㊂㊀㊀反刍动物养殖业是现代畜牧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㊂我国是牛肉和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16年底中国奶牛和肉牛存栏量分别为1507万和7373万头,牛肉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2017年奶类产量达到3655万t,居世界第3位[4]㊂作为重要的反刍动物畜种,牦牛和水牛在中国分布广,数量大㊂据统计,牦牛(2009年)和水牛(2004年)数量分别为1400万和2280万头[5-6]㊂持续增长的反刍动物产品消费量与由此而来的大规模养殖生产是重要的CH4排放源,其总量可达到人类活动CH4总排放的40%左右[7]㊂截止到2010年,中国奶牛胃肠道CH4排放量所占反刍动物CH4排放总量的比例由1990年的3.3%上升到了13.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8]㊂更重要的是,以甲烷能的形式损失掉的能量可占到饲粮总能的2% 12%,制约了我国反刍动物生产的养殖效率和盈利能力[9-10]㊂饲粮有机物经瘤胃微生物降解作用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同时伴随有氢气(H2)和CO2的产生㊂H2作为反应底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被瘤胃产甲烷菌利用生成CH4[11]㊂反刍动物品种和生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理阶段等诸多因素的差异能够影响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定植㊁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继而造成瘤胃CH4排放量的不同[12]㊂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菌群的组成及其多样性有助于明确CH4生成机理㊁为寻找合适的瘤胃CH4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㊂为此,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主要类型和品种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旨在为后期进一步研究产甲烷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㊁探索反刍动物瘤胃CH4减排机制和提高养殖效率提供思路和参考㊂1㊀产甲烷菌分类㊀㊀产甲烷菌是一类区别于细菌且严格厌氧的原核生物,也是一类重要的代谢产甲烷的古菌㊂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formicium)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barkeri)是最早鉴定出来,同时也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产甲烷菌㊂与CH4为能量来源的嗜甲烷菌(Methanotrophs)不同,产甲烷菌(Methanogen)这个概念首次由Bry⁃ant提出并被广泛引用和研究[13]㊂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存在于反刍动物瘤胃㊁海洋沉积物㊁厌氧发酵罐中的产甲烷菌菌株被鉴定出来㊂已知的产甲烷菌可以分为4个纲: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㊁甲烷球菌纲(Methano⁃cocci)㊁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和甲烷火菌纲(Methanopyri),7个目: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㊁甲烷球菌目(Methanococcales)㊁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㊁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㊁甲烷火球菌目(Methanopy⁃rales)㊁甲烷胞菌目(Methanocellales)和甲烷原体目(Methanoplasmatales)㊂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㊁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㊁甲烷微菌属(Methanomicrobium)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e)是广泛存在于反刍动物瘤胃内的4个产甲烷菌属[14]㊂目前有7个种的瘤胃产甲烷菌能够在体外培养基中存活,即: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formicicum)㊁布氏产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bryantii)㊁反刍兽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ruminantium)㊁米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millerae)㊁奥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olleyae)㊁可活动甲烷微菌(Methanomicrobiummobile)和奥兰汤基甲烷囊菌(Methanoculleusolentangyi)[15]㊂近年来,人们更多地利用系统发育学分类法,以物种间小亚基核糖体核苷酸差异性作为判断依据的方法被逐渐应用到产甲烷菌的鉴定和分类中[16];以16SrRNA/mcrA功能基因克隆文库等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逐渐应用到分析产甲烷菌的种群结构组成㊁群落多样性㊁菌群功能及其代谢机理的研究中㊂2㊀产甲烷菌的甲烷合成途径㊀㊀瘤胃产甲烷菌生存在严格的厌氧环境中,通过CH4的生物合成作用形成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具有独特的生物化学代谢途径㊂产甲烷古菌能够将CO2㊁H2㊁甲酸等物质转化成CH4或者CH4和CO2㊂自然界中CH4生成的3种途径包括CO2还原途径㊁甲基营养型途径和乙酸发酵型途径㊂还原CO2是反刍动物瘤胃产CH4的重要途径(图1),占到瘤胃总排放量的90%以上,而以挥发性脂肪酸和甲基化合物为底物的产甲烷途径较难在瘤胃内发生[17]㊂这3种途径中有众多关键酶和辅酶的参与[11,18],但最终都形成甲基辅酶M(methyl⁃coenzymeM),其在甲基辅酶M还原酶(methyl⁃coenzymereductase,mcr)的催化下生成CH4㊂甲基辅酶M还原酶是产甲烷菌特有的一种酶(除甲烷营养型古菌外),编码mcr其中的1个亚基基因(mcrA)可用于产甲烷菌的分类学研究㊂如图1所示,产CH4过程伴随着细胞膜内外钠离子或质子跨膜梯度的形成和变化,能够借助位于细胞膜上的ATP合成酶将ADP转化为ATP㊂3种生物产CH4途径中产生的能量各有差异,以CO2还原途径所产生的能量最高,为-135әGkJ/molCH4,而甲基营养型途径和乙酸发酵型产能较低[17-20]㊂3㊀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特征3.1㊀奶牛㊀㊀动物品种㊁饲粮以及地理位置之间的复杂互作关系对奶牛瘤胃产甲烷菌区系具有明显的影响㊂King等[21]从荷斯坦和娟姗泌乳奶牛瘤胃液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分别从瘤胃产甲烷菌基因克隆文库得到了180和185个克隆子㊂试验得到的365条有效序列分属为55个操作分类单元82939期董利锋等: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OTU),其中荷斯坦和娟姗泌乳奶牛独有的OTU数量分别是23和12个,两者共有OTU数量为20个(占总序列的85%)㊂研究发现,娟姗牛瘤胃内米氏甲烷短杆菌相对丰度是荷斯坦奶牛的2倍以上,而反刍兽甲烷短杆菌相对丰度在2个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㊂从香农指数的结果中发现,荷斯坦奶牛产甲烷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娟姗牛㊂Skillman等[22]采用同样方法研究了放牧条件下娟姗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分布特征,发现优势产甲烷菌分别为反刍兽甲烷短杆菌和unassignedMethanosphaeraspe⁃cies,相对丰度都为33.3%,而居于第3位的unas⁃signedMethanobrevibacterspecies相对丰度较低,为26.7%㊂同样的,Whitford等[23]发现舍饲条件下荷斯坦泌乳奶牛瘤胃优势产甲烷菌分别为unas⁃signedMethanobrevibacterspecies和unassignedMethanosphaeraspecies,相对丰度分别为36.6%和26.8%;反刍兽甲烷短杆菌和unassignedspeciesofMethanosarcinales相对丰度则分别为21.9%和14.6%㊂DeMulder等[24]比较了荷斯坦和比利时蓝泌乳牛在相同饲粮组成和生理条件下瘤胃甲烷菌的多样性特征㊂基于16SrRNA扩增子测序的结果表明,甲烷杆菌科(Methanobacteriaceae)㊁甲烷热球菌科(Methanomassiliicoccaceae)和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ceae)是2个奶牛品种瘤胃内的优势菌群;但3种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在2个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㊂以上结果与Cersosimo等[25]结果一致,认为荷斯坦和娟姗牛瘤胃内存在以甲烷短杆菌属为核心的产甲烷菌群㊂㊀㊀Fdred:还原的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reduced;Fdox:氧化的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oxygenated;MF:甲烷呋喃methanofuran;H4MPT:四氢甲烷蝶呤tetrahydromethanopterin;Methyl⁃S⁃CoM:甲基辅酶MmethylcoenzymeM;F420:辅酶F420氧化态oxidizedformofcoenzymeF420;F420H2:辅酶F420还原态reducedformofcoenzymeF420;HSCoM:辅酶McoenzymeM;HSCoB:辅酶BcoenzymeB;CoMS⁃SCoB:异质二硫化物heterodisulfideofCoMandCoB;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sidephosphate;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phosphate㊂图1 产甲烷菌合成代谢通路(以反刍兽甲烷短杆菌为例)Fig.1㊀Synthesisandmetabolismpathwayofmethanogens(takeMethanobrevibacterruminantiumasexample)[17]㊀㊀反刍动物瘤胃内包括产甲烷菌在内的微生态系统对机体的生理活动非常重要,而奶牛所处的不同生理阶段反过来能够直接影响产甲烷菌的菌群组成和多样性[24]㊂Guzman等[26]采用16S929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rDN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荷斯坦犊牛出生20min后瘤胃内就有Methanomicrobialesmo⁃bile㊁Methanobrevibacterspp.和Geobacterspp.的存在㊂出生后第2天沃氏球菌(Methanococcalesvo⁃tae)开始出现,但其相对丰度显著低于Methanomi⁃crobialesmobile和Geobacterspp.㊂瘤胃内产甲烷菌相对丰度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其他菌群的存在有关,如Geobacterspp.较早在瘤胃内存在,且能够通过直接的电子转移与产甲烷菌形成协同作用,减少有机物发酵产物的积累而促进产甲烷菌的定植㊂作为检测瘤胃产甲烷菌存在和相对丰度的重要标记物,Dong等[27]运用基于mcrA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发现荷斯坦犊牛液体饲粮㊁固态饲粮和断奶时间的改变导致瘤胃内产甲烷菌菌群组成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优势产甲烷菌分别是甲烷短杆菌和Methanosphaera㊂Cunha等[28]采用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了处于青春前期㊁青春期和配种期的荷斯坦后备奶牛瘤胃中产甲烷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发现3个不同生理阶段瘤胃内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分别是甲烷短杆菌属和Metha⁃nosphaer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95.03%和4.32%㊂但是随着生理阶段的递进,产甲烷菌的优势群落及数量上都存在较显著的差异㊂如青年前期后备奶牛瘤胃内甲烷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青春期和配种期奶牛,但其瘤胃内Methanosphaera相对丰度最高㊂泌乳中期奶牛瘤胃产甲烷菌的组成与Cunha等[28]的结果相似,在属水平上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最高(88.8%),其次是Methano⁃sphaera和甲烷热球菌科,相对丰度分别为4.8%和5.6%[29]㊂Wang等[30]采用基于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内产甲烷菌进行分析,从6个mcrA克隆文库中得到了763条序列,分属于25个OTU㊂结果显示优势的产甲烷菌为未培养产甲烷菌(rumenclusterC,RCC),其相对丰度为71%,而甲烷杆菌相对丰度只有29%㊂Janssen等[15]发现RCC在瘤胃的含量较低,仅占到古菌总量的15.8%,而甲烷短杆菌属占古菌总量的比例超过60%以上㊂Li等[31]运用16SrRNA方法发现甲烷短杆菌属是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内的优势产甲烷菌,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甲烷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瘤胃产甲烷能力密切相关㊂Cersosimo等[25]研究了荷斯坦㊁娟姗以及荷斯坦与娟姗杂交奶牛在不同泌乳阶段瘤胃产甲烷菌的特征㊂在泌乳的第3天,娟姗牛瘤胃内陶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thaueri)相对丰度(26.9%)显著低于荷斯坦奶(30.7%)和荷斯坦与娟姗杂交奶牛(30.3%)㊂3个品种奶牛在泌乳期间瘤胃内的主要产甲烷菌是史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smithii)㊁陶氏甲烷短杆菌㊁反刍兽甲烷短杆菌和米氏甲烷短杆菌㊂Jeyanathan等[32]研究发现反刍兽甲烷短杆菌㊁奥氏甲烷短杆菌㊁戈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gottschalkii)㊁陶氏甲烷短杆菌和米氏甲烷短杆菌,以及Methanosphaera相关的产甲烷菌共同存在于荷斯坦与娟姗杂交奶牛和绵羊的瘤胃内,属于核心的产甲烷菌群,不随着动物种类和饲粮类型而改变,这为下一步明确和寻找降低CH4产量的主导菌群提供了思路㊂3.2 肉牛㊀㊀Wright等[33]从海福特杂交肉牛的瘤胃内容物中提取总DNA,利用产甲烷菌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建立了产甲烷菌基因文库㊂对241个克隆进行RDP分析之后共获得23个16SrRNA序列,60%以上的序列为反刍兽甲烷短杆菌㊂其中10个序列与可培养的3种产甲烷菌(甲烷杆菌目㊁甲烷微菌目和甲烷八叠球菌目)16SrRNA序列的相似性为89.8% 100.0%㊂13个序列与火山嗜热原体(Thermoplasmavolcanium)和嗜酸热原体(Thermo⁃plasmaacidophilum)的相似性为74.1% 75.8%,表明该品种肉牛瘤胃产甲烷菌以反刍兽甲烷短杆菌为优势菌群㊂与上述结果一致,Daquiado等[34]采用基于mcrA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研究了韩牛(Bostauruscoreanae)瘤胃液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特征㊂试验共得到146个mcrA克隆,归属于6个OTU㊂研究发现反刍兽甲烷短杆菌(93个克隆)为优势产甲烷菌,占到了产甲烷菌总量的63.6%,Methanobrevibactermilerae和Methanobre⁃vibactermobile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1.2%和6.8%㊂Carberry等[35]研究也证实甲烷短杆菌属是利木赞杂交肉牛瘤胃内的优势菌属,主要包括史氏甲烷短杆菌和反刍兽甲烷短杆菌㊂Sirohi等[36]综合采用16SrRNA和功能基因mcrA构建了荷斯坦与塔帕卡杂交肉牛瘤胃产甲烷菌的基因文库㊂16SrRNA文库中的13个OTU都属于甲烷杆菌目,其中12个OTU属于Methanobrevibacterspp.,1个OTU属于斯氏甲烷球菌(Methanosphaerastadtma⁃03939期董利锋等: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nae)㊂而mcrA文库18个OTU中有15个OTU属于甲烷杆菌目,2个OTU属于甲烷微菌目,只有1个OTU属于甲烷八叠球菌目㊂研究表明,荷斯坦杂交肉牛瘤胃中甲烷杆菌目是优势产甲烷菌,但基于功能基因的mcrA克隆文库能够更好地反映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㊂为了比较瘤胃古菌特异性引物对产甲烷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裴彩霞等[37]基于3种特异性引物构建了中国晋南牛产甲烷菌的克隆文库,结果发现引物Archf364/1386建立的克隆库中,100个克隆中有61个和15个克隆分别属于Methanobrevibactersp.1Y和Methano⁃brevibactersp.SM9(相似性ȡ97%)㊂以1Af/1100Ar为引物的克隆文库中,所有16个OTU中只有JNB8和MethanosphaerastadtmanaeDSM3091的相似性大于97%,其他序列与奥胡斯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aarhusense)或斯氏甲烷球菌的相似性较低㊂以Met86F/Met1340R为引物建立的产甲烷菌克隆文库中,属于Methanobrevibact⁃ersp.1Y的克隆子有47个,而只有26个克隆子属于Methanobrevibactersp.SM9,两者的相似性都在98%以上㊂该结果与以Archf364/1386为引物的菌群结构分析最为相似,表明晋南牛瘤胃内优势产甲烷菌为甲烷短杆菌属㊂以上结果表明,甲烷短杆菌属为肉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群,其组成和多样性结果不受遗传背景㊁杂交特征以及研究手段的影响㊂关于不同品种肉牛瘤胃内产甲烷菌区系的多样性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差异化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㊂3.3 水牛和牦牛㊀㊀中国水牛以沼泽型品种为主,大多分布在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由于水牛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和耐粗饲等特征,使其具有特殊的瘤胃功能;探索其瘤胃内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对于提高水牛生产效率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㊂杨承剑等[38]基于Met86F/Met1340R引物研究了60月龄雌性德昌水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㊂在99条16SrRNA基因序列中属于甲烷短杆菌属的序列占到94%以上,该结果与以往关于其他反刍动物(肉牛和牦牛)上的研究结果[39-40]相一致㊂刘园园等[41]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广西本地沼泽型水牛瘤胃产甲烷菌进行了研究,测序结果得到的5条古菌序列中,4条均属于甲烷短杆菌属,属于瘤胃内的优势产甲烷菌㊂Franzolin等[42]对比了3种(玉米秸秆㊁牧草和甘蔗稍叶)粗饲料组成对巴西水牛(Bubalusbubalis)瘤胃产甲烷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从构建的3个克隆文库中共获得467个有效克隆子,可分为19个OTU,而甲烷短杆菌属是3个组中共有的优势产甲烷菌菌群㊂Singh等[43]基于mcrA功能基因发现印度苏替水牛瘤胃内的产甲烷菌以甲烷杆菌目为主㊂杨承剑等[44]发现中国摩拉水牛和德宏水牛瘤胃液中产甲烷菌以甲烷杆菌目中的甲烷短杆菌属为优势菌群,但德宏水牛瘤胃内发现较多未知的产甲烷菌序列㊂与以上结果不同,Kumar等[45]采用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比较了印度4个地区摩拉水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布,结果表明旁遮普㊁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地区水牛瘤胃优势产甲烷菌是甲烷短杆菌属,而甲烷微菌属是哈里亚纳邦地区水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群㊂Chaudhary等[46]采用Met86F/Met1340R为引物从印度摩拉水牛获得了17条16SrRNA基因序列,证明15条序列属于甲烷微菌属,属于瘤胃内的优势产甲烷菌㊂从目前的文献结果来看,尽管甲烷微菌属作为主导菌群存在于水牛瘤胃内,但不同品种和区域内水牛瘤胃内大多以甲烷短杆菌属为优势产甲烷菌群㊂由于水牛生存环境和饲养模式的特殊性,其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分布和功能等特征还需进一步研究㊂㊀㊀牦牛是高海拔地区重要的草食性反刍动物,能够把其他牛种无法利用的天然草地资源转化成人类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㊂牦牛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耐粗饲料的显著优势,使得其瘤胃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研究价值㊂张学燕等[47]分析了青海省河南县放牧牦牛瘤胃食糜和瘤胃液中产甲烷菌的分布㊂基于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16SrRNA基因的研究发现,由2种样品构建的克隆文库中有200个序列,其中126个序列(食糜中68个㊁瘤胃液中58个)属于甲烷短杆菌属,占总序列的63%,12个序列(瘤胃食糜中7个㊁瘤胃液中5个)属于产甲烷球菌属(Meth⁃anococcus),占总序列6%㊂与此同时,Methano⁃brevibacterruminantiumstrainYakM3是瘤胃食糜中的优势序列,而Methanobrevibactersp.1Y则为瘤胃液中的优势产甲烷菌序列㊂Xue等[48]发现西藏红原地区牦牛(Bosgrunniens)瘤胃内优势产甲烷菌群分别是甲烷杆菌科(占总产甲烷菌含量的139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82.5%,下同)㊁甲烷热球菌科(13.0%)㊁甲烷八叠球菌科(3.0%)和甲烷微菌目(1.5%)㊂与以上结论不同,Huang等[49]发现青海牦牛瘤胃内的优势产甲烷菌是甲烷马赛球菌(Methanomassiliicoc⁃cales,80.9%)㊁甲烷杆菌目(12.4%)和甲烷微菌目(0.96%)㊂原因可能与采用的测定手段和动物品种有关㊂Wang等[50]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比较了2个生理阶段(60和120月龄)西藏甘孜地区牦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共获得2033个OTU,其中974个OTU属于成年牦牛(60月龄),846个OTU属于老年牦牛(120月龄),而两者共有213个OTU㊂甲烷短杆菌属和热无胞壁单胞菌(Thermogymnomonas)是2个生理阶段牦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甲烷短杆菌属在老年牦牛瘤胃内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成年牦牛,而老年牦牛瘤胃内热无胞壁单胞菌的相对丰度比成年牦牛低34%,表明牦牛瘤胃内产甲烷菌的结构和相对丰度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发生显著性改变㊂有研究发现,与肉牛瘤胃内优势产甲烷菌相比,牦牛瘤胃液里甲烷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高,尽管肉牛和牦牛的甲烷排放量与它们瘤胃内产甲烷菌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但肉牛瘤胃内较高丰度的甲烷马赛球菌有助于底物(H2)的利用和CH4的产生[51-52]㊂4㊀小㊀结㊀㊀CH4是一种造成全球性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是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参与饲粮有机物厌氧发酵的终端产物,同时也是清洁能源的主要成分㊂因此,开展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生成甲烷的机制研究,对于提高畜牧养殖业生产效率㊁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和开发清洁能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㊂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为深入了解瘤胃产甲烷菌的菌群组成和结构变化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㊂尽管动物品种㊁遗传背景㊁生理阶段㊁地理背景和研究手段等因素能够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分布特征,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甲烷短杆菌属及其相关的产甲烷菌种能够在维持瘤胃发酵稳态和产甲烷方面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㊂另外,随着现代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应用,人们能够更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产甲烷菌的代谢途径㊁营养调控,挖掘出更多以前尚未发现的关键性功能性基因,以及更多的不可培养的产甲烷菌菌群,为探索和开发甲烷减排和调控措施提供新的理论和科学指导㊂致谢:㊀㊀感谢塔里木大学叶疆凤同学参与该综述的文献搜集和整理工作,感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彭全辉副教授给予本文撰写和内容上的指导㊂参考文献:[1]㊀世界气象组织.温室气体公报[EB/OL].[2019-01-20].https://public.wmo.int/zh⁃hans/media.[2]㊀IPCC.AR5synthesisreport:climatechange2014[R].Geneva,Switzerland:IPCC,2014.[3]㊀殷志扬,袁小慧.我国奶牛养殖业布局及生产组织模式现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8-10.[4]㊀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5]㊀牛春娥,张利平,孙俊锋,等.我国牦牛资源现状及其产品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03-8005.[6]㊀杨炳壮,梁贤威,曾庆坤,等.世界水牛发展趋势[J].中国牧业通讯,2005(15):70-71.[7]㊀IPCC.2006IPCCguidelinesfor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R].Kanagawa,Japan: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2006.[8]㊀王荣,邓近平,王敏,等.基于IPCCTier1层级的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格局变化分析[J].生态学报,2015,35(21):7244-7254.[9]㊀MUÑOZC,HUBES,MORALESJM,etal.Effectsofconcentratesupplementationonentericmethanee⁃missionsandmilkproductionofgrazingdairycows[J].LivestockScience,2015,175:37-46.[10]㊀周艳,邓凯东,董利锋,等.反刍家畜肠道甲烷的产生与减排技术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4):6-10,54.[11]㊀KNAPPJR,LAURGL,VADASPA,etal.Invitedreview:entericmethaneindairycattleproduction:quantifyingtheopportunitiesandimpactofreducinge⁃missions[J].JournalofDairyScience,2014,97(6):3231-3261.[12]㊀NIUMT,KEBREABE,HRISTOVAN,etal.Predic⁃tionofentericmethaneproduction,yield,andintensityindairycattleusinganintercontinentaldatabase[J].GlobalChangeBiology,2018,24(8):3368-3389.23939期董利锋等: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13]㊀BRYANTMP.Methane⁃producingbacteria[M]//BUCHANANRE,GIBBONSNE.Bergey smanu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8thed.Baltimore:Wil⁃liamsandWilkinsCo.,1974.[14]㊀王保玉,刘建民,韩作颖,等.产甲烷菌的分类及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33(2):418-425.[15]㊀JANSSENPH,KIRSM.Structureofthearchaealcommunityoftherumen[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8,74(12):3619-3625.[16]㊀张瑞,雍晓雨,周俊,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6-20.[17]㊀LEAHYSC,KELLYWJ,ALTERMANNE,etal.ThegenomesequenceoftherumenmethanogenMeth⁃anobrevibacterruminantiumrevealsnewpossibilitiesforcontrollingruminantmethaneemissions[J].PLoSOne,2010,5(1):e8926.[18]㊀方晓瑜,李家宝,芮俊鹏,等.产甲烷生化代谢途径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1):1-9.[19]㊀祖波,祖建,周富春,等.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3):5-7,51.[20]㊀王梦芝,王曙,潘晓花,等.4种油脂对瘤胃微生物体外产气及辅酶F420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23(10):1819-1825.[21]㊀KINGEE,SMITHRP,ST⁃PIERREB,etal.Differ⁃encesintherumenmethanogenpopulationsoflacta⁃tingJerseyandHolsteindairycowsunderthesamedi⁃etregimen[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11,77(16):5682-5687.[22]㊀SKILLMANLC,EVANSPN,STRÖMPLC,etal.16SrDNAdirectedPCRprimersanddetectionofmethanogensinthebovinerumen[J].LettersinAp⁃pliedMicrobiology,2006,42(3):222-228.[23]㊀WHITFORDMF,TEATHERRM,FORSTERRJ.Phylogeneticanalysisofmethanogensfromthebovinerumen[J].BMCMicrobiology,2001,1:5.[24]㊀DEMULDERT,PEIRENN,VANDAELEL,etal.ImpactofbreedontherumenmicrobialcommunitycompositionandmethaneemissionofHolsteinFrie⁃sianandBelgianBlueheifers[J].LivestockScience,2018,207:38-44.[25]㊀CERSOSIMOLM,BAINBRIDGEML,KRAFTJ,etal.Influenceofperiparturientandpostpartumdietsonrumenmethanogencommunitiesinthreebreedsofpri⁃miparousdairycows[J].BMCMicrobiology,2016,16:78.[26]㊀GUZMANCE,BEREZA⁃MALCOLMLT,DEGROEFB,etal.Presenceofselectedmethanogens,fi⁃brolyticbacteria,andproteobacteriainthegastrointes⁃tinaltractofneonataldairycalvesfrombirthto72hours[J].PLoSOne,2015,10(7):e0133048.[27]㊀DONGLF,MAJN,TUY,etal.WeaningmethodsaffectruminalmethanogenicarchaeacompositionanddiversityinHolsteincalves[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2019,18(5):1080-1092.[28]㊀CUNHACS,MARCONDESMI,VELOSOCM,etal.Compositionalandstructuraldynamicsoftherumi⁃nalmicrobiotaindairyheifersanditsrelationshiptomethaneproduction[J].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2019,99(1):210-218.[29]㊀DANIELSSONR,DICKSVEDJ,SUNL,etal.Meth⁃aneproductionindairycowscorrelateswithrumenmethanogenicandbacterialcommunitystructure[J].FrontiersinMicrobiology,2017,8:226.[30]㊀WANGPP,ZHAOSG,WANGXW,etal.Ruminalmethanogencommunityindairycowsfedagriculturalresiduesofcornstover,rapeseed,andcottonseedmeals[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16,64(27):5439-5445.[31]㊀LIXH,LIUC,CHENYX,etal.Effectsofmineralsaltsupplementonentericmethaneemissions,ruminalfermentationandmethanogencommunityoflactatingcows[J].AnimalScienceJournal,2017,88(8):1049-1057.[32]㊀JEYANATHANJ,MARTINC,MORGAVIDP.Theuseofdirect⁃fedmicrobialsformitigationofruminantmethaneemissions:areview[J].Animal,2014,8(2):250-261.[33]㊀WRIGHTADG,AUCKLANDCH,LYNNDH.MoleculardiversityofmethanogensinfeedlotcattlefromOntarioandPrinceEdwardIsland,Canada[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7,73(13):4206-4210.[34]㊀DAQUIADOAR,CHOKM,KIMTY,etal.Metha⁃nogenicarchaeadiversityinHanwoo(Bostauruscoreanae)rumenfluid,rectaldung,andbarnfloormanureusingaculture⁃independentmethodbasedonmcrAgenesequences[J].Anaerobe,2014,27:77-81.[35]㊀CARBERRYCA,WATERSSM,KENNYDA,etal.Rumenmethanogenicgenotypesdifferinabundanceaccordingtohostresidualfeedintakephenotypeanddiettype[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339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gy,2014,80(2):586-594.[36]㊀SIROHISK,CHAUDHARYPP,SINGHN,etal.The16SrRNAandmcrAgenebasedcomparativedi⁃versityofmethanogensincattlefedonhighfibrebaseddiet[J].Gene,2013,523(2):161-166.[37]㊀裴彩霞,毛胜勇,朱伟云.晋南牛瘤胃中古菌分子多样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8,48(1):8-14.[38]㊀杨承剑,梁辛,李丽莉,等.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比较[J].中国畜牧兽医,2018,45(2):365-374.[39]㊀WRIGHTADG,MAXL,OBISPONE.Methano⁃brevibacterphylotypesarethedominantmethanogensinsheepfromVenezuela[J].MicrobialEcology,2008,56(2):390-394.[40]㊀ANDD,DONGXZ,DONGZY.Prokaryotediversi⁃tyintherumenofyak(Bosgrunniens)andJinnancattle(Bostaurus)estimatedby16SrDNAhomolo⁃gyanalyses[J].Anaerobe,2005,11(4):207-215.[41]㊀刘园园,王士长.PCR⁃DGGE技术在水牛瘤胃产甲烷古菌多样性探索中的应用[C]//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沧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2010:180-186.[42]㊀FRANZOLINR,ST⁃PIERREB,NORTHWOODK,etal.Analysisofrumenmethanogendiversityinwaterbuffaloes(Bubalusbubalis)underthreedifferentdiets[J].MicrobialEcology,2012,64(1):131-139.[43]㊀SINGHKM,PANDYAPR,PARNERKARS,etal.Methanogenicdiversitystudieswithintherumenofsurtibuffaloesbasedonmethylcoenzymemreductasea(mcrA)genespointtoMethanobacteriales[J].Pol⁃ishJournalofMicrobiology,2010,59(3):175-178.[44]㊀杨承剑,梁辛,韦升菊,等.基于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分析广西富钟水牛瘤胃产甲烷菌组成及多样性[J].动物营养学报,2014,26(12):3635-3642.[45]㊀KUMARS,DAGARSS,AGRAWALRK,etal.Comparativediversityanalysisofruminalmethano⁃gensinMurrahbuffaloes(Bubalusbubalis)infourstatesofNorthIndia[J].Anaerobe,2018,52:59-63.[46]㊀CHAUDHARYPP,SIROHISK.DominanceofMethanomicrobiumphylotypeinmethanogenpopula⁃tionpresentinMurrahbuffaloes(Bubalusbubalis)[J].LettersinAppliedMicrobiology,2009,49(2):274-277.[47]㊀张学燕,刘书杰,崔占鸿,等.应用16SrRNA基因序列技术分析青海高原放牧牦牛瘤胃产甲烷菌的多样性[J].青海大学学报,2018,36(1):9-16,46.[48]㊀XUED,CHENH,CHENF,etal.Analysisoftheru⁃menbacteriaandmethanogenicarchaeaofyak(Bosgrunniens)steersgrazingontheQinghai⁃TibetanPlat⁃eau[J].LivestockScience,2016,188:61-71.[49]㊀HUANGXD,TANHY,LONGRJ,etal.Compari⁃sonofmethanogendiversityofyak(Bosgrunniens)andcattle(Bostaurus)fromtheQinghai⁃Tibetanplateau,China[J].BMCMicrobiology,2012,12:237.[50]㊀WANGLZ,WANGZS,XUEB,etal.Comparisonofrumenarchaealdiversityinadultandelderlyyaks(Bosgrunniens)using16SrRNAgenehigh⁃through⁃putsequencing[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2017,16(5):1130-1137.[51]㊀HENDERSONG,COXF,GANESHS,etal.Rumenmicrobialcommunitycompositionvarieswithdietandhost,butacoremicrobiomeisfoundacrossawidege⁃ographicalrange[J].ScientificReports,2015,5:14567.[52]㊀MIJD,ZHOUJW,HUANGXD,etal.Lowermeth⁃aneemissionsfromyakcomparedwithcattleinRus⁃itecfermenters[J].PLoSOne,2017,12(1):e0170044.43939期董利锋等: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Correspondingauthor,professor,E⁃mail:diaoqiyu@caas.cn(责任编辑㊀陈㊀鑫)ResearchProgressonDominantMethanogenCompositionandDiversityinRumenofRuminantsDONGLifeng1㊀FUMin2㊀CHENTianbao2㊀DIAOQiyu1(1.Feed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KeyLaboratoryforDairyCowNutrition/KeyLaboratoryofFeedBiotechnology,MinistryofAgriculture/Sino⁃USJointLabonNutritionandMetabolismofRuminants,Beijing100081,China;2.Sichu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ichuanKeyLaboratoryforAnimalGeneticandBreeding,Chengdu610066,China)Abstract:Methaneisafinalproductduringthemethanogenesisprocessbydecomposingorganicmatterintheruminants.Itisnotonlyoneofthemostimportantgreenhousegasesleadingtoextremeclimatechange,butal⁃socanresultinenergylossandproductionefficiencyreduction.Methaneemissionbyreducingcarbondioxideviamethanogensisinfluencedbyarangeoffactorssuchasanimalbreeds,geneticmerit,physiologicalstageandgeographicalbackground.Inthisreview,wesummarizedmethanogencompositionanddiversityofsometypicalruminants,aimingforabetterunderstandingofruminalmethaneproductionmechanismandfurtherin⁃vestigationofgenefunctionandmetabolicpathway,whichprovidesareferenceforexploringmethanereduc⁃tionandmitigationapproachesinruminants.[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2019,31(9):3927⁃3935]Keywords:ruminants;methanogencompositionanddiversity;greenhousegasesreduction5393。

小鼠肠道菌群的检测方法

小鼠肠道菌群的检测方法

小鼠肠道菌群的检测方法小鼠肠道菌群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两种。

传统培养法是利用胃荧光标记法、溶菌酶切法、超声法等手段分离和培养小鼠肠道中的细菌,然后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等特性进行鉴定和分类。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绝大多数小鼠肠道菌群难以培养,所以对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了解有限。

相对来说,分子生物学方法更为常用和准确。

这些方法利用PCR、DNA测序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对小鼠肠道中的微生物DNA进行直接分析,可以直观地获得菌群的组成、变动和功能信息。

下面将对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常用的几种检测技术进行介绍。

1.16SrRNA基因测序法:16SrRNA基因是细菌特有的序列,其特点是保守区域与变异区域交替出现,可以用于细菌分类和种属鉴定。

通过提取小鼠肠道细菌的总DNA,利用特异引物扩增16SrRNA基因片段,然后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获得菌群的组成和结构信息。

2.宏基因组测序法:该方法是指对微生物DNA中的所有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菌群组成信息,并揭示菌群的功能潜力。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测序数据,进而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度分析和功能注释等研究。

3.元转录组测序法:元转录组测序是一种综合了转录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的方法,它能够检测出微生物菌群在不同环境下的基因表达情况。

通过对小鼠肠道中的总RNA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获得菌群的功能表达信息,如基因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等。

4.定量PCR法:这是一种相对简单和快速的方法,通过特异引物和荧光探针对感兴趣的细菌基因进行定量PCR分析,可以估计菌群中特定菌种的数量变化。

该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菌群的动态变化和菌种的优势度等问题。

综上所述,小鼠肠道菌群的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和元转录组测序等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广泛适应性,可以揭示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同时,这些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为小鼠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肠道菌群功能及检测技术研究

肠道菌群功能及检测技术研究

肠道菌群功能及检测技术研究摘要:肠道菌群的功能主要反映在其生物屏障效应、营养效应、免疫效应等方面,在动物的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它们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微生物系统,肠道菌群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动物本身非常重要。

肠道菌群的检测方法是研究肠道菌群的关键和难点,目前的主要技术是分离培养、质谱测定、宏观基因组测序等,本文总结了目前肠道菌群功能的相关研究结果和方法,对几种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预测了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肠道菌群;功能;检测;技术;研究;发展方向肠道菌群即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是一个由近千个微生物复杂生态系统组成,在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大肠杆菌,并指出了它对消化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酸奶中富含的乳酸菌可在肠道菌群中发挥作用,并减少肠道中变质细菌的生长。

然而,微生物菌株和菌株的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年龄、生理状态等,此外,饮食也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它相对容易改变和控制【1】。

一、肠道菌群的功能1)生物屏障作用肠道菌群的生物屏障作用即指拮抗外来致病菌的作用,肠道菌群具有保护身体和抗外来致病菌的作用,肠道菌群的这种功能被人为地分为生物屏障和化学屏障,生物屏障是指正常肠道菌群在肠道中的殖民化,对外来致病菌的殖民化和占据有影响,使它不能定居在寄主中进行生长和繁殖。

化学屏障意味着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可以影响外来致病菌,或减少它们在肠道中的定落【2】。

1.营养作用肠道菌群的营养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可消耗病原菌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抑制外来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增强宿主对外来病原菌的抵抗力,使宿主更能吸收和利用各种营养。

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可合成人类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各种维生素,它们还可以利用蛋白质残基合成必需的氨基酸,并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还可以促进铁、镁和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

3)免疫作用肠道是动物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多的器官之一,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如出现菌群失调,身体的免疫障碍和屏障功能会减弱,也证明肠道菌群与身体免疫的关系密切。

草食性哺乳动物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与生态功能研究

草食性哺乳动物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与生态功能研究

草食性哺乳动物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与生态功能研究自然界中的生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而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则在不同的生物之间出现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其中,肠道菌群则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生存并与其共生的微生物群体。

而对于草食性哺乳动物而言,其肠道菌群则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从草食性哺乳动物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草食性哺乳动物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草食性哺乳动物善于消化植物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这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它们体内的肠道菌群。

草食性哺乳动物肠道菌群可以分为三类:纤维素降解菌、氨基酸和蛋白质降解菌、以及产气菌。

首先,纤维素降解菌的存在使植物纤维素能够被分解为葡萄糖等低聚糖,并为肠道菌群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

而这类菌群主要包括对顶菌属、梭菌属、固氮梭菌属、丝状菌属等。

此外,氨基酸和蛋白质降解菌则能将食物中的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逐一分解,并转化为其他类型的有机物质。

这样便为其他菌群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基础。

具体而言,此类菌群包括拟杆菌属、类杆菌属、肠球菌属等。

最后,产气菌便是这些菌群中最为知名的一类。

它们通过分解大肠内内容物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在疏松的肠道环境下为其他菌群提供充分的生长空间。

这类菌群主要包括链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梭状杆菌属等。

在自然界中,草食性哺乳动物体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是相当丰富和复杂的。

通过对食道到肛门整个肠道内的菌群进行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粗略的了解。

而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也被证明是与动物的健康和生存密切相关的。

二、草食性哺乳动物肠道菌群的生态功能草食性哺乳动物肠道菌群主要是通过生态合作完成其生态功能的。

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菌群在共同作用的过程中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章节将从菌群的多样性、菌群的代谢功能和对哺乳动物营养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其生态功能进行探讨。

首先,不同种类的肠道菌群之间的生态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鲫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鲫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鲫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健康状况。

肠道微生物群落是指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协同消化食物、维持体内免疫系统等。

而鲫鱼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鱼类,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以及影响因素也成为了研究的对象。

一、鲫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鲫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可以通过16S rRNA 基因测序技术进行。

研究表明,鲫鱼肠道菌群主要包括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这两类菌群对鲫鱼来说有益处,可以协助鲫鱼消化食物,在生长和免疫系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研究还发现,鲫鱼肠道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细菌菌属,如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这些菌类可以降解和利用鲫鱼无法消化的复杂多糖物质。

二、影响鲫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鲫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多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研究已经证明的影响因素。

1. 饲料类型饲料作为鲫鱼获取营养的重要来源,也直接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研究发现,不同饲料类型(如动物饲料、植物饲料)可导致肠道菌群的差异,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功能。

2. 水质参数鱼塘水质中的参数如氨氮、亚硝酸盐等会影响到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

研究表明,水中氨氮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鲫鱼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异,甚至造成鱼类发生疾病。

3. 养殖环境污染、水温等养殖环境的因素也会影响到鲫鱼肠道菌群的构成。

研究表明, 在污染严重的自然水体中生存的鲫鱼肠道菌群与在清洁的鱼塘中的鲫鱼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

三、鲫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意义研究表明,鲫鱼肠道菌群对鲫鱼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饵料中添加某些益生菌或短链脂肪酸等可以促进鲫鱼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鲫鱼的免疫力,促进其生长。

此外,在生产和养殖过程中,了解鲫鱼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的敏感性可以帮助饲养者更好地管理生产和饲养过程,提高鱼类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人工饲养条件下虎肠道菌群结构研究开题报告

人工饲养条件下虎肠道菌群结构研究开题报告

人工饲养条件下虎肠道菌群结构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虎(Panthera tigris)是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代表性动物之一,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野生虎的栖息地逐渐减少,被迫迁移或与人类社区接触,导致多种疾病的传播和感染,其中肠道道菌群失调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目前在人工饲养过程中,虎出现肠道感染的情况时常发生,严重影响虎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健康。

因此,本课题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野生虎和人工饲养虎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探究人工饲养条件下虎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为虎的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1. 采集样品采集野生虎和人工饲养虎的粪便样品,采样前消毒并用无菌容器进行混合,存储在-80℃的冰箱中备用。

2. DNA提取利用常规提取法提取样品中的总DNA,并通过NanoDrop光谱仪检测DNA纯度和浓度。

3. 16S rDNA扩增和测序选择V3-V4区域为扩增目标,设计引物用PCR扩增最终测序片段,纯化PCR产物后送往测序公司进行Illumina MiSeq测序。

4. 数据分析采用QIIME2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序列匹配、OTU聚类、物种注释等分析,获得各个群落的OTU代表序列,制作菌群分布曲线、热图、PCA分析等,比较野生虎和人工饲养虎菌群结构的差异,并结合宿主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信息及采样环境等信息来解释菌群结构的变化。

三、预期成果1. 获得野生虎和人工饲养虎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性,为后续针对菌群进行更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2. 为保护野生虎和改善人工饲养虎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3. 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及其他学术成果。

宠物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研究进展

宠物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研究进展

宠物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研究进展宠物动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伴侣和家庭成员,在宠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宠物动物的健康愈发关注。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宠物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并且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群对宠物动物的健康起着重要影响,影响着它们的免疫系统、消化功能、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宠物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研究的进展进行探讨。

一、宠物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肠道是宠物动物体内最复杂的微生物栖息地,其中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通过与宠物动物的肠道黏膜密切接触,形成肠道微生物群。

根据研究,宠物动物肠道微生物群具有个体差异性,即每个宠物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组成都是独特的。

宠物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成分是益生菌和有益菌群。

这些微生物对宠物动物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包括帮助消化食物、维持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等。

同时,肠道微生物群中也存在一些有害菌群,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它们可能引起宠物动物的肠道感染和疾病。

二、肠道微生物群与宠物动物健康的关系宠物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与它们的健康密切相关。

首先,肠道微生物群对宠物动物的免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良好的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增强宠物动物的免疫力,使其更抵抗疾病。

其次,肠道微生物群还能影响宠物动物的消化功能。

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难以消化的物质,提供额外的能量和营养。

此外,肠道微生物群还与宠物动物的心理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可能导致宠物动物情绪不稳定和行为异常。

三、调节宠物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方法了解宠物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后,人们开始探索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通过口服或饲料添加的方式补充到宠物动物的肠道中,以促进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

益生元则是能够维持益生菌生长和活性的营养物质,如低聚糖和纤维素等。

黑眉锦蛇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黑眉锦蛇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黑眉锦蛇肠道菌群结构分析时云朵;孙豪【摘要】采用PCR-DGGE和Q-PCR技术,分析黑眉锦蛇空肠、回肠和直肠中菌群的结构.结果显示:黑眉锦蛇空肠、回肠和直肠中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4、3.14、2.69,均匀度分别为0.78、0.86、0.74,丰富度分别为17.20、23.40、14.80,且各肠段中均以厚壁菌门细菌和拟杆菌门细菌居多,总菌和厚壁菌门细菌、拟杆菌门细菌的丰度分别达108.07、106.82和106.30 CFU/g以上,梭菌属细菌、乳酸菌属细菌和Akkermansia细菌的丰度均达105.05 CFU/g以上,且其丰度均随肠道沿头部向尾部的方向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直肠中的丰度低于空肠中的;肠球菌属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丰度均在106.11 CFU/g以上,其在直肠中的丰度高于空肠中的.结果表明:黑眉锦蛇肠道中拟杆菌门细菌和厚壁菌门细菌为优势菌群;菌群的丰度随肠道沿头部向尾部的方向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益生菌在直肠中的丰度低于在空肠中的,有害菌在直肠中的丰度高于在空肠中的.%The study was aimed to analyze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of Elaphe taeniura by us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and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n that diversity index of bacteria in jejunum, ileum and rectum ofE. taeniura were 2.84, 3.14, and 2.69, respectively; and evenness was 0.78, 0.86, and 0.74; richness was 17.20, 23.40, and 14.80, respectively.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icrofloras were mostly Firmicutes and Bacteroidetes. Q-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total bacteria, firmicutes and bacteroidetes were more than 108.07, 106.82and 106.30 CFU/g respectively; the abundance ofClostridium,Lactobacillus and Akkermansia all reached to 105.05 CFU/g, and they had the trend of increase at first and decrease later, and the abundance of rectum was lower than that of jejunum; the abundances of Enterococcus and Entero bacteriaceae were more than 106.11 CFU/g, the abundance of rectu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jejunum.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dominant intestinal flora in E. taeniura were Bacteroidetes and Firmicutes; and their abundance both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herever in jejunum, ileum and rectum; the abundance of probiotics in rectum were lower than in jejunum; while, harmful bacteria in rectum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jejunum.【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3)003【总页数】6页(P292-297)【关键词】黑眉锦蛇;肠道菌群;微生态;益生菌【作者】时云朵;孙豪【作者单位】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成都 611730;雅安市农业局畜牧发展中心,四川雅安 6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6+2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是一种大型无毒蛇,性情温顺,常被当作另类宠物饲养[1],其肉味鲜美,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肉、胆、蜕均可作为优良的天然药材,皮是制作工艺品的上乘材料。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相关,肠道菌群科学家们2019年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1】Nat Biotechnol:突破!科学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鉴别出100多种新型肠道菌群!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桑格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从健康人群的肠道中分离出了100多个全新的细菌类型,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对人类肠道菌群进行的最全面的收集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获奖帮助研究人员调查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文研究结果能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检测人类肠道中存在的细菌类型,同时还能帮助开发出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新型疗法,比如胃肠道疾病、感染和免疫疾病等。

人类机体中细菌大约占到了2%的体重,肠道微生物组就是一个主要的细菌聚集位点,同时其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

肠道微生物组的失衡会诱发诸如炎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然而由于很多肠道菌群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下生存,因此研究人员就无法对其进行更加直观地研究。

【2】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药物出现毒副作用的罪魁祸首药物本是用于治疗很多患者,但是一些患者遭受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解释---肠道微生物组(gut microbiome)。

他们描述了肠道中的细菌如何能够将三种药物转化为有害的化合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研究者表示,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肠道微生物组对药物代谢的贡献,那么我们能够决定给患者提供哪些药物,或者甚至改变肠道微生物组,这样患者具有更好的反应。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它的分解产物可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并确定了肠道细菌如何将这种药物转化为有害的化合物。

昆虫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昆虫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昆虫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昆虫种类较多、食性复杂、分布广泛,研究表明这些特征与其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

文章简要的介绍了目前有关昆虫肠道微生物及其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对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及研究方法、昆虫与微生物互作的研究意义、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标签: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引言昆虫肠道是微生物分布的一类特殊生境,存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昆虫肠道系统受多变的环境影响,因此这类微生态具有多样性,该多样性与昆虫种类、食性、杀虫剂抗性机制、宿主的生理功能等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这促进了昆虫肠道微生物研究,同时测序技术高速发展,为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已经有很多学者着手研究昆虫与肠道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1 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及研究方法肠道微生物可分为常驻群落和过路群落,常驻菌群是在昆虫肠道中长期存在的;过路菌群是指不能在健康的动物肠道里长期停留的菌群。

同时菌群可分为益生菌和病原菌,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的菌群基本均为常住菌群和益生菌。

有些肠道微生物能够与昆虫互利共生则为共生菌,包括兼性共生菌和专性共生菌,有些肠道微生物会对昆虫的生长发育造成明显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寄主死亡,为寄生菌。

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检测方法、分子检测的方法(16S rRNA基因的分子检测方法、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检测方法等)。

其中由于16S rRNA基因的分子检测操作相对简单,可以作为昆虫肠道微生物检测和鉴定的首选方法。

2 昆虫与微生物互作的研究意义2.1 提供营养物质昆虫肠道中的微生物,含有多种酶系统,参与代谢,在昆虫的生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已有报道证实了肠道微生物能合成特定的氨基酸、合成类脂、维生素、并含有固氮作用,如根瘤菌。

有时肠道微生物本身也可以成为昆虫的食物,为昆虫提供营养物质。

2.2 挖掘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资源昆虫与微生物互作的研究,有利于从昆虫肠道这一特殊生境中挖掘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资源。

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调控研究进展

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调控研究进展

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调控研究进展温 俊 孙笑非北京都润科技有限公司肠道是水产动物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培养一个健康的消化道,对水产动物的健康与生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当前,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存在着较严重的后果(华卫东等,2000;姚建国等; 2000)。

首先,抗生素在抑制和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菌。

其次,滥用抗生素会诱发胃肠道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越来越差,加大了抗生素的剂量。

再次,抗生素在养殖产品中的残留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将成为水产养殖不可阻挡的趋势。

由于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是肠道,因此寻找能对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进行高效调控和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点。

1 水产动物消化系统与陆生动物的区别与陆生动物相比,水产动物具有消化器官短、简单、消化酶活性差,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比畜禽短等特点。

消化道与体长之比为,猪为14、鸡10、牛25、羊27、鲢鱼6、草鱼3、鲤鱼2.5和虾0.85。

除了少数肉食性鱼类有胃,鲤科鱼类都无胃。

因此,相对于陆生动物而言,许多水产动物的肠道承担着既消化又吸收的双重功能。

由于水产动物的消化道一直与外界环境相通,没有稳定的内环境,所以,维护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稳定性显得尤其重要。

收稿日期:2009-07-202 水产动物肠道的结构组成水产动物肠道由肠壁和肠道细菌共同组成。

肠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层及黏液多为消化道菌群的吸附位点(Hansen等,1999; Olafsen,2001)。

水产动物肠道菌群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好氧菌共同组成,可分为3部分:1)最里层紧贴肠壁的专性厌氧菌为肠道优势菌群,与宿主是共生关系,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具有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2)中间层的兼性厌氧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与宿主共栖,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如: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

一般情况下,这些细菌在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但在特定条件下会具有侵袭性,危害宿主健康,导致发病;3)最外层的好氧菌,多为过路菌,游动于肠腔。

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成分与结构分析

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成分与结构分析

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成分与结构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分析–探索共生关系随着微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肠道微生物群落是指在肠道内生活的、数量庞大的各种微生物的集合,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和宿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对宿主的生理机能和健康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成分和结构是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小鼠作为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的重要模型动物之一,其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成分和结构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基本成分根据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特点,把细菌根据16S rRNA序列相似性划分为不同的进化树单元(ETUs),用“合法物种”表示对存在于某个物种的共同特征。

目前,对于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基本成分的研究,主要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索。

鉴定了肠道内825种微生物,其中菌群最为丰富的是杆菌科、嗜酸杆菌科和肠球菌科等菌科。

其中,杆菌科约占肠道总菌的5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与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情况类似,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也存在着质量、位置、时间、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2. 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包括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构成的特征。

在物种分布方面,16S rRNA测序分析表明,位于各肠段处的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菌株的数量不同,且肠道微生物群落同样存在位置差异,例如在远端结肠中,可观察到Domibacteraeota门的高比例(约68%)。

在时间变化方面,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也会因寿命长短产生差异,比如,年长的老鼠肠道中寄生虫的数量较多。

研究表明,肠道内菌类互动机制也在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Bacteroidetes门和Firmicutes门之间的数量及比例都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

在不同寄主中,关键的菌群变量与菌群的粘合/预测目标丰富度等指标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 v a n c e d i n Ana l y s i s Me t h o ds o f An i ma l I n t e s t i na l Fl o r a St r uc t ur e
Z HOU Xu e - y a h,L I U Yi ・ z h o n g,C HE N Y i — x i a,L I Z h u o ,F E NG Yu — p i n g ,YA NG J u — t i a n
微 生物学杂 志 2 0 1 3 年1 0 月第3 3 卷第5 期 J O U R N A L O F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O c t . 2 0 1 3 V o 1 . 3 3 N o . 5
8 1
动物 肠 道 菌 群 结构 分 析 方 法 进 展
r o l e i n ma i n t a i n i n g t h e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t r a c t h e a l t h .I t h a s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n u t r i t i o n ,b a r r i e r ,i mmu n e e t c .a n d h a s a g r e a t s c i e n t i i f c v lu a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p u r e c u l t u r e a d o p t e d i n a n a l y z i n g a n i ma l i n t e s t i n a l l f o r a s t r u c t u r e ,ERI C— P C R mo — l e c n l a r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1 6 S r DNA mo l e c u l e s e q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f l u a r e s c e n t i n s i t u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a d — v a n c e i n ma c r o g e n o mi c t e c h n o l o g y w e r e s u mma r i z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I t wi l l p r o v i d e a f e a s i b l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g u i d a n c e f o r c h o o s i n g a n e f f e c t i v e a n d r a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t o s t u d y t h e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s t uc r t u r e a n d f u n c t i o n, i mp a c t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v a r i o u s a n i ma l i n t e s t i n a l mi c r o l f o r a s nd a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d i s e a s e s . Ke y wo r d s a n i ma l i n t e s t i n l a l f o r a;r e s e a r c h me t h o d s
周 雪雁 , 刘翊 中, 陈轶 霞 , 李 倬 , 冯玉萍 , 杨 具田
( 西北 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 与工程学 院, 甘肃 兰州 7 3 0 1 2 形成一个庞 大而复杂 的微 生态平衡 系统 , 在 维持 胃肠道健康 方 面起 着重要作 用 , 具 有
营养、 屏 障和免 疫等 功能 , 其科 研价 值极 大 。本 文就 分析 动物 肠道 菌群 结构 所采 用 的传 统纯培 养 法、 E R I C -
P C R分子杂 交技 术、 1 6 S r D N A分子测序技术 、 荧光原位杂交技 术及宏基 因组 学技 术进展 进行综述 。为进 一步 对动物肠道微 生物研究选择有效合理的分析方法 , 研 究各种动物肠道茵群的组成分布 、 结构功 能、 影响 因素及
其 与 疾 病 的 关 系等 提 供 可 行 性 理 论 指 导 。
( C o l 1 .o fL f i e S c i .& E n g i n ., Ⅳ U n i . f o r Mi n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L a n z h o u G a mu , 7 3 0 1 2 4 )
Abs t r a c t Ani ma l i nt e s t i na l lo f r a or f ms a l a r g e a n d c o mpl e x mi c r o — e c o l o g i c a l b a l a n c e s y s t e m. I t pl a y s a n i mpo r t a n t
关键词 动物肠道茵群 ; 分析 方法
中图分类号 Q 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o 5— 7 0 2 1 ( 2 0 1 3 ) 0 5— 0 0 8 1— 0 6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7 0 2 1 . 2 0 1 3 . 0 5 . 0 1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