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必修三 第一节 认识区域
鲁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二、内容预习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1.地理空间地理环境差异
2.区域的属性
(1)具有一定的、、和。
(2)有明确的。
(3)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1课时区域的含义与类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区域的定义,区域的划分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②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两种基本的区域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教材第2页图1—1—2、图1一1—3,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其次,引导学生对两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下列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是()
A.干湿地区B.中国三大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BA、C、D三项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出来的。
3.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显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②列举实例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或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备课组届学科二次备课教师课题认识区域上课时间课时 2 集体备课内容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1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3、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4、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1、定性的方法2、定量的方法3、综合的方法三、活动事例——长江三角洲不同区域的差异1、搜集资料2、整理、分析活动(一)贵州湖北上海区位条件长江上游,云贵高原东北部,位于西部地区长江中游,跨长江、汉江位于中部地区长江入海口长江三角洲前缘;腹地广,劳动力素质高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状况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资源匮乏人均2855.8 7803.0 37393.0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15.9321.4 2068.8活动(二)绘制三省市的总量柱状图绘制三省市的产业结构饼状图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设计(原创).doc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课标分析】“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就专门介绍这一概念。
一是区域的含义;二是区域的类型;三是区域的特征【教材分析】“区域的含义”一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区域的概念;一个是区域的划分包括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和内部特征等;三是划分的目的。
在“区域的类型”一目中重点是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两个概念。
在“区域的特征”一目中,重点是分析说明区域的一半特征。
知识结构如下:【学习目标】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阅读课本P3,知道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目标】目标1评价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下列区域具有明显的界限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目标2评价题:1.有关均质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质区是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B.均质区内的组成要素可以不一致C.均质区只能按照人文要素来区分D.均质区内的要素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2.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A.方言区B.旱作农业区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目标3评价题:1、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有()A.显著的差异性B.明显的连续性C.基本的相似性D.相同的特色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A.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B.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C.开放性和综合性特征D.综合性和整体性特【教学反思】。
必修三区域地理:认识地区——以欧洲西部为例
拓展思维
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发达的乳畜业
全年温和湿润 多汁牧草的生长
草场广大
畜牧业发达
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餐桌 上常见牛排、奶油、奶以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 精密仪器、光学闻名世界,是品质的代名词。
(湘教版· 必修3)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严重
二、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科技的发展 ③煤炭的地位下降
④世界钢铁危机
⑤环境污染严重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调整工业结构
工业布局变化?
调整工业布局 完善交通网络
铁路运输集装箱
煤炭工业、钢铁 工业的数量、规 模、位置变化?
城际高速公路 杜伊斯堡大学
发展科技教育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据1998年德国《镜报》 提供的全德大学排名,杜 伊斯堡综合大学排名第二。 2001年杜伊斯堡大学又 与另一著名的埃森大学合 并,其规模、专业更是居 全洲之首。 自60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 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 一大批科研机构。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严 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 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 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
社会经济结构比 较协调,工业布 局比较合理步入 良性循环,经济 再次繁荣
美化鲁尔环境
整治前的发电厂—黑色鲁尔
同时,开展大规 模的植树造林,使区 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 130平方米。
整治后的发电厂—绿色鲁尔
课堂小结 繁荣
区位优势
衰落
原因
整治
措施
鲁尔区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认识地区
——以欧洲西部为例
yong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
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 工业发展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界限:昆仑山-阿尔 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一线
三大自然区
界限:400mm年等 降水量线
青藏高寒区
界限:3000m等高线
东部季风区
气候界限: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克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yong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节 认识区域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
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要素平等) 2.功能区: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
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 域。由区域的中心和它所吸引或辐射的 范围组成。(一般指经济区和工业区,具 有核心)
第一节 认识区域
区域分类 区域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它理们解的区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 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 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 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总结: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 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二是人类活动对区域活动的影 响
以大庆为例来分析区域发展过程
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案例:青藏高原、海南岛 2.差异性: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但各区域之 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 案例:英国和日本的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 较 3.开放性:各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 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案例: 全球一体化 注意和差异性的区别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此图是按照由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以中国为地理 单元,依此是:中国——三大经济地 带——若干经济区——工业基地—— 工业城市——工业区
(鲁教)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1.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的。
2.区域特点:区域是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来划分;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要素平等)2.功能区: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由区域的中心和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一般指经济区和工业区,具有核心)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案例:青藏高原、海南岛2.差异性: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但各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案例:英国和日本的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3.开放性:各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案例:全球一体化注意和差异性的区别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空间上的差异=水平差异+垂直差异)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状况等)[鲁教]英国和日本区域差异比较[鲁教]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以400毫米降水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以横断山脉(3000m等高线)为界。
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湘教]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注意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区的划分)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如何认识区域
如何认识区域区域是指在地理范围上具有一定特征和共同性的地域单位。
认识区域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深入了解和理解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认识区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一、了解区域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了解一个区域的基础。
地理位置涉及到经纬度、所属国家或地区等内容。
通过了解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可以知道该区域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地理条件的影响。
比如,经纬度会直接影响一个区域的气候和气象特征,国家或地区的所属会影响区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二、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是一个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
通过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深入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进而对该区域的发展潜力和限制有所把握。
比如,一个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地势崎岖、气候干旱的地区则可能限制农业的发展。
三、分析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语言、宗教、文化、经济等方面。
人文地理特征反映了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分析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了解该区域的居民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和经济产业结构。
比如,一个地区的人口集中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往往意味着该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四、研究区域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点,这些特点是区域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区域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我们可以了解该区域的文化遗产、历史沿革和民众传统习俗,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区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比如,一个区域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反映了该地区的民族融合程度和文化多样性。
五、关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机遇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机遇是认识一个区域的重要方面。
通过了解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投资环境,可以评估该区域的经济潜力和合作机遇。
比如,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和合作机会。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一节认识区域(共38张PPT)
第一节 认识区域
内容索引
一、区域的含义及特点 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和特点
自主预习 1.概念:一定范围的 地理空间 ,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 定的 指标 划分出来的。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 、范围或界线
2.特点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区域的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 干湿区、温度带、北方方言区 综合指标: 气候类型区、东亚文化区 自然要素: 干湿区、温度带、气候类型区
人文要素: 东亚文化区、北方方言区
(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 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问:是否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答:有的区域有明确的界线,有的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
2、资源优势:岛上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 产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
3、政策优势:享有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
2.方言区是按自然要素特征还是人文要素特征划分的?
3.方言区有无明确的区位特征? 4.方言区界线明确吗? 5.方言区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单一指标
人文要素特征
有 无 均质区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具多样性 和地域性,这与自然地理环境有怎样的联系?
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开阔,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北方方言区。
样的 联系 ,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要素之间的联系,
使地理空间呈现出 开放性 的特点。
中济部发家国地经中农展西带济国部和 地中村中 带经国
中经城美发国国济国市达家东地部带
开放性:以经济全球化为例
世贸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截至2013年3月2日,世界贸易组 织共有159个成员。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课程标准 了解区域的含义。
学习目标 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1)指标⎩⎪⎨⎪⎧ 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判断1.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 × )2.行政区是按自然要素划分的区域。
( × )3.流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
( √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1)概念: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类型:包括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
2.功能区(1)概念: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2)组成: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3.区域的空间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三、区域的特征特征含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开放性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思考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案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规划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
从体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
第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
解析: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B区域能源矿产的开发及相 关工业的发展,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 会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兹比港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把握包容性机遇,拥抱数字化未来”,与会各经济体领导人讨论了 广泛议题,就推动亚太地区包容性增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提高 本地区民众生活水平等方面达成共识。据此完成1~2题。
[应用体验] 读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完成1~ 2题。
1.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优势是( C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市场经度快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处于整个生产网络的最底端,在中国生产是为了利用 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中国制造”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充裕。
(1)简述京、内蒙古合作对该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促进京、内蒙古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内蒙古区域之间产业 分工与合作;改变京、内蒙古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京、内蒙古区域劳动力就业的 空间分布等。
(2)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具有很强的发展互补优势,合作空间巨大, 请举例说明。
答案:内蒙古煤炭、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以及稀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草场、 森林、耕地面积广;北京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 结构成熟;内蒙古可输送给北京能源、矿产资源及农畜产品;北京可向内蒙古进 行产业转移,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从题干及表格数据看,A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大学生 比例高,劳动力素质较高,同时,单位GDP能耗低,反映科技较为发达;第二、 三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煤铁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A多;人口众 多,大学生比例低,但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高中地理_认识区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区域》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引发悬念,切入主题是导入新课的基本思路。
本节教材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区域,如某一旅游景区或家乡所在的省份等,通过感知这个具体区域,引出区域的概念,并提出有关区域的几个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也是一种导入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更具有新意的导入方式。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区域的含义”可细化为以下内容,即区域定义、特征、分类及划分区域的目的。
在本目中,重点是搞清“区域的定义”。
[点拨]1.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
其次,引导学生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再引异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界定区域的概念时,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区域的地理空间性。
任何区域都要落实到地球表面,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二是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
3.关于区域划分。
任何一个分类体系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类标准,二是类别体系。
对不同的划分方法可补充实例讲解。
4.关于区域划分的目的,建议教师进一步说明区域地理学的意义。
[提示]“区域的类型”是本节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分类的标准(指标)。
凡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凡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
[点拨]如果用讲解法,要先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传统区域分类,然后引出均质区概念。
再介绍城市与周围郊区或港口城市与腹地,然后引出功能区概念。
如果用自主探究法,那么建议教学时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对区域进行分类。
高中地理第1章认识区域第1节区域及其类型学案2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区域的划分指标。
(区域认知)3.结合当地实际,掌握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区域类型。
(地理实践力)一、区域的特征1.含义: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基本特性(1)区域整体性。
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2)区域差异性。
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它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
(3)区域开放性。
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4)区域动态性。
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易误点拨]“区域”和“地域”“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二、区域的类型1.区域划分指标错误!2.区域的类型(1)按照区域尺度大小划分:大尺度区域和中小尺度区域.(2)按照区域性质划分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
()2.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属于综合指标. ()4.深圳经济特区属于功能区。
()5.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区域中主要按照自然地理指标划分的是()A.东北平原B.黑龙江省C.俄罗斯D.沪宁杭工业区提示:1.×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2.×区域内部特征是相对一致的,而差异是绝对存在的.3.×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属于单一指标。
4.√深圳经济特区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5.A[东北平原是按照地形来划分的,而地形属于自然因素;黑龙江省、俄罗斯属于行政区,是按照社会经济因素中的政治文化因素来划分的;沪宁杭工业区是按照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工业因素来划分的。
]区域的特征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核心腹地,由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组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
指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包括土壤 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对区域内的农 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分布
指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密度 和分布情况,对区域内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活动产生重要 影响。
城市化水平
指区域内的城市化程度和发 展情况,包括城市规模、城 市群发展等,对区域内的社 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和事实依据。
统计分析法
模拟预测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 区域内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和比较,揭示其内在规律和
联系。
利用计算机模型等工具,模 拟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变化过程,预测
未来的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研究的实践意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对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内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实 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环境 破坏和生态退化。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污染与治理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治理。
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01
02
03
经济可持续性
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 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的 优化和升级。
社会可持续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 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生态可持续性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 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04
区域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地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访谈 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了 解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版3学案: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含解析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案: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含解析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生活链接]在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最为复杂。
首先,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几乎是我国的中心,特别是省会兰州就是我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
其次,甘肃省刚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处,也就是说甘肃省兼具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使得甘肃省内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巨大。
另外,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十分复杂。
最后,在气候方面,甘肃省拥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四种气候类型,是我国气候类型最多的省份。
因此,在干湿地区方面,甘肃省从东南往西北,分别包括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等所有干湿地区;在温度带方面,拥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等温度带。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了解区域的含了解:区域、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以及产业结构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区域,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因地义。
概念。
知道:区域划分的依据,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理解: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差异.应用:学会利用各种统计表比较分析区域的差异及发展变化的特点。
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综合思维:比较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差异的因素.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图、景观图等,描述区域的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
地理实践力:考察学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特征。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概念: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错误!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界线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有的错误!明确,有的模糊内外内部表现出明显的错误!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错误!功能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自我探究]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这种说法对吗?举例说明。
必修III专题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学案(学生版)
【2014考纲解读】1.理解区域的含义、特征。
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发展。
3.通过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的比较,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4.学会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方法,理解区域发展各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知识梳理】一、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2.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差异3.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二、区域发展阶段三、区域特征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 1.全面认识区域特征(1)清楚划分类型: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认识区位特征:利用经纬网、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3)了解区内整体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区域内共同性。
(4)分析区间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充分认识区域的“个性”。
(5)边界形状:了解边界形状特征,利于迅速准确地判断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型的区域只有大致的范围而无明确的界线,如语言区。
2.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了解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是否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答:有的区域有明确的界线,有的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
行政区有明确的界线
森林区与草原区没有明确的界 线
3.区域的划分
(1)划分的指标
既可采用 单一指标 ,也可采用 综合指标 。
可按
自然要素特征
划分,也可
按
人文要素特征
来划分。
说出下列区域划分的指标: 1.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地域划分为不同的热量带。 单一指标 、 自然要素特征 是按 来划分的。 2.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 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 。是按 综合指标 、 人文要素特征 来划分的。 3.综合地形、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 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 寒区 。是按 综合指标 、 自然要素特征 来划分的。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把一个区域划分为发达地 人文要素特征 来划分的。 区和欠发达地区。是按 单一指标 、 5.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指标,将某个地域 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区。是按 、 单一指标 自然要素特征 来划分的。
2.功能区 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 紧密相连 ,具有某 些方面的 相关性 或 内在联系性 的区域。 功能区由区域的 的 范围 组成。
中心
与它所吸引或辐射
例如, 城市经济区 指以城市为中心,并且 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商业区、 住宅区、工业区、旅游区、贸易区等都属于功能 区。
下列有关均质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均质区即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 B.均质区是按自然要素划分出的区域 C.均质区只能按照人文要素来划分 D.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有 无 均质区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具 多样性和地域性,这与自然地理环境有怎样的联 系? 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 势平坦开阔,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北方方言区。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众多山地、丘陵将其分 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元,形成具 有不同语言特点的众多方言区。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计划课时:1课时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石凤海
2013年5月4日
第一节
认识区域
一、区域的含义 二、区域的类型 三、区域的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
甘肃省在中国的位置
西北
甘
中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甘肃省的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南
读图,回答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 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 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 息等流动。读图,甲、乙两个 为不同的区域,分析回答2 ~ 3题。 2.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 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B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3.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 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资金
1.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 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 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 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题功能区。 C 这种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A、B )。(双选) A.热量带 B.干湿区 C.我国三大自然区 D.文化区
中国西部经 发展中 济地带和中 中国 凤庆 农村 国家 部经济地带
发达 中国东部 城市 美国 昆明 经济地带 国家
开放性:以经济全球化为例
世贸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截至2013年3月2日,世界 贸易组织共有159个成员。
1.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 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 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 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题功能区。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区域间的( D )。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开放性 D.差异性
三个经济地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体现了 区域的 整体性 特征;三个经济地带的内部都有其相对 一致性 , 但三个经济地带之间普遍存在着 差异性 ;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存 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了区域的 开放性 特征。
活动
纬度位置 1.说说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低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 陆上国土与海上 国土的结合部位,交 通位置重要
海南岛
相对位置 邻近港澳及东南 亚,遥望台湾,内靠 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 洲;外临亚太经济圈 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2.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资源条件
3.简要分析海南岛经济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政策条件 交通条件
小
一、区域的含义 二、区域的类型 三、区域的特征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垂
直
地
域
分
异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 带 针叶林带
针阔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我国农生产的“北麦南稻”、“东粮西牧”
3.开放性
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区域有着 各种各样的 联系 ,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要素 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 开放性 的特点。
二、区域的类型
区域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为 均质区 和 功能区 。
1.均质区
均质区是指要素具有 相似性 或 相对一致性 的 区域。 举例: 可以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 区域,如根据地形划分出的 高原区 、 平原区 等,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出的 湿润区 、 干旱区 等; 可以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 如 方言区 、 水田农业区 等。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 宏观 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 详细 。
;
中国汉语方言区分布
1.方言区是按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划分?
2.方言区是按自然要素特征还是人文要素特征划分的?
单一指标
人文要素特征
3.方言区有无明确的区位特征? 4.方言区界线明确吗? 5.方言区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相互作用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互影响
生物 水文 气候
、
地貌
土壤
整体性:以青藏高原为例
2.差异性
自然 和 人文 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甘肃省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读图,回答甘肃省干湿区可以划分成哪几类?
干旱区
半干旱区
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干旱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1.区域的概念 地理空间 是指一定范围的 ,是人们 在 地理环境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 分出来的。
干旱区
半干旱区
2.区域的属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 面积 、 形状 、范围或 ,其内部某些 界线 ,有明确的 区位特征 特征 相对一致 ,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区域只以单一指标为依据划分 B.区域均占有一定的空间,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C.区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特征互不相同 D.区域划分必须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
(2)划分的目的
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 解各区域之间的 差异 ,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 开发利用。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