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校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文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高校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范文汇编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

大学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而且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美好的德性和人格的神圣使命,大学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意义和重要性,高校教师要立足自己的岗位,勇敢地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需要核心价值观来主导。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些金钱至上的理念,未完善的
市场经济不公平性滋生的投机钻营和欺骗,导致诚信缺失和道德日下。

这些变化使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精神上既趋近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也有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行为方式上,既崇尚适用和功利性目标,也热衷于不受禁锢的创新实践”。

价值观的多元化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如在价值选择上出现传统价值理念与实际认知不符,现实价值判断中社会环境影响与个人利益选择之间的困惑,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之间的困惑,所以,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大学生明白价值观的核心所在,不再处于迷茫状态。

2、学生的心理复杂化问题需要核心价值观来引导。

由于高校学生来源广泛,学生的经济状况差异基本上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贫富差异,使学生群体出现了经济极度困难和极度富裕的多极化问题。

巨大的经济压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导致高校学生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高校学生在人格上正处于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中,从不成熟的心理向成熟心理过渡,处于人生当中急剧变化的心理断乳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现在高校学生出现自杀和伤害同学的现象已经很多。

所以,高校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面对学生中已经出现的具体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核心主义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一剂良药。

3、课程教学没突出核心价值观需要融入核心价值观来提升。

目前高校中只有思想政治课才会讲授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思想政治课还没有完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思想。

其他的课程都和核心价值观有关联的。

在教学方法上,教学途径单一,以单项的讲授为主,更多的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课记笔记,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交流与实践,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少,学生的思考和反馈很少,教师缺少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无法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就有限。

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所有大学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建议
一直以来高校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荟萃之地,也是先进文明和道德思想的传播之地。

这意味着高校教师代表着一定时期国家、民族、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因而他们对社会和学生都负有庄严的使命。

所以高校教师应该要毫不动摇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代表先进文化的理论、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学生,使国家栋梁之才健康成长。

1、大学教师要自觉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
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老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优等的首要标准。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大学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实践当中去。

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心中要有爱,教师要全身心地去关爱学生,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不能只在课堂上单纯地说教,更需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经济困难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了解了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育人方式上要富有情感,需要从细节上关心学生,无论是学生的学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还是学生宿舍分配、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分配等,做到和学生真诚交流,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了解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建立彼此的信任,开展有效沟通,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大学教师要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作为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大社会责任与使命。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挑战。

这意味着高校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在大学的课堂上,大学教师不仅要教书,传播文化知识,更要育人,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大学生是在踏入社会之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反而是大学教育的真谛所在。

4、大学教师要具备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模式。

如果是单纯的讲授模式,学生接受核心价值的效果可能欠佳,所以大学老师要创新采取多种教育模式。

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下载资料、挖掘影
视作品资源,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大学教师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
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随着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将进一步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推进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大学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教书育人为学校的发
展贡献力量,才能有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校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做出表率,着力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义、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这也是党和政府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教师职业特点的必然要求。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天之骄了”的大学生更是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都在经受着冲击。

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在一定程度上
受到了影响。

高校作为人才资源的聚地、文化引领的前沿,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一、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阵地,充分体现着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高等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高等教育还会构成大学亚文化,发挥着传承、改造和创新文化的功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是由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地位和使命所决定的。

现代大学承担着倡导学术自由、崇尚真理和知识、认同批判意识与科学精神以及以服务和改造社会、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因此,中国高校在当前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和谐文化中,承担着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第一、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熔炉。

高校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时代风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真心呵护道德,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地。

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师生的全面需求、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高校有文化育人的优势。

牛津学者纽曼认为,高校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

通过教育等途径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是大学的基木职能、根木任务和重要使命。

高校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优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促进人类思想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事实表明,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在传承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木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而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向全社会、广大群众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使广大民众了解其科学内涵和基木内容,准确把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二是高校的教师可通过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木内容内化为自身文化素质,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和传承。

二、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
由于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作用是体现在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和引导的成败。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能够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但是,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

高校在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忽视”:
第一、忽视了不良社会风气在学校蔓延的程度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不良社会风气在学校泛滥的主要表现,同时还伴有其他形式的不良风气,比如相互攀比、入党动机不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为了走形式等等。

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把对事物价值的评定准则定位于能否获得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个人生存与发展,导致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滋长,“一切向钱看”成为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存有“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的价值取向。

第二、忽视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偏重职业价值观教育
随着就业难形势的不断加剧和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逐步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问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就有了“参照物”,这种“参照物”为他们毕业面临的就业提供了方向。

学好专业课,这是对大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但是,有些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只注重专业课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他们以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为准则,只树立与之相关的职业责任感、培养与之相关的职业价值观。

而有些高校也把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职业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但职业价值观
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有所作为。

第三、忽视了网络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网络内容庞杂不一、良荞不齐,是一把“双刃剑”。

从正面来看:网络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如免费名校名师专业教学视频、海量免费优质课件、论文、科学及管理前沿讲座、名家论坛等优质学习资料;大量网络招聘信息、商业及商品价格信息等均为容于接受新信息的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网络连接全世界,为当今大学生放眼世界、了解古今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增强了大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易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负面来看:由于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较成人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而在网络上,不同国家、民族之问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庞杂不一、良荞不齐,甚至有些极端思想也因披上民主、自由、民族主义、时尚主义等外衣而迅速传播,为一些鉴别能力差的年青人所接受。

这些负面因素容易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冲击;对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传承起到潜移默化的侵蚀和消磨作
用,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紊乱和对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动摇,在思想上成为“迷失的一代”。

三、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使其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与作用得以发挥出来。

第一、注重“三进”工作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价值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

这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落到实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环节方面,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必须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通过适当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等手段,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

此外,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专业,指导学生进
行社会实践,以便使学生真实了解社会实际,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高校还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教育中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搜集相关材料,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第二、注重社会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参与,切身体会,内心认同;让他们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真正明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以座谈、主题演讲比赛、知识讲座、图片展览、视频播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注重文化的熏陶,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

高校在文化育人活动中,应善于把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不同文化的优势,推动多种文化板块交流贯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和大学文化的作用,推动多种文化形态交流
融合;通过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意识与文化实践紧密衔接,引导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支配自身行动的文化自觉。

第四、注重引导,充分运用网络“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网络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在学生的交流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激励他们“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第五、注重服务舆论引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高校要利用文明单位创建契机,加大美丽校园建设力度。

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议广大师生从自身所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使乱扔垃圾、乱贴广告、乱挂标语、图书馆乱占座位等不文明现象销声匿迹,为校园文明“添砖加瓦”,为地方城市建设增添靓丽风景,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应注重实践养成,做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自觉实践者。

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养成,贵在实践。

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健康因子,是人类和谐相处的最好表现。

高校是系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发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时代新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真心呵护道德,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基地。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

面对多元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