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2008级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考试论文
题目
电影观众心理学初探
学院美视电影学院
指导老师黄琳
学生姓名程刚
学号 20082202004
专业电影学专业
研究方向电影表演艺术
科目西方电影理论及流派
提交日期 2009年8月
中国·重庆
2009年8月
电影观众心理学初探
摘要
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提出“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中”的立论,强调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做了电影心理学研究的初次尝试。

①从此,电影心理学开始了在电影史上的历程。

电影心理学在百年的历程里面逐渐发展成熟,但是电影心理学的重要性并没有为众人所认可,本文在电影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电影观众心理学的概念,目的就是为了探讨电影心理学尤其是观众心理学对于电影发展能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电影观众心理学;心理诉求;变量
①西方电影理论及流派概论——黄琳
一、概念
电影心理学,即根据心理学原理研究电影影像特性、电影创作原理和受众观影经验的理论。

由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在1916年首先提出,他提出“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中”的立论,强调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

而电影观众心理学则是在电影心理学的基础上主要研究观众观影心理的学科。

电影在时光荏苒中走过了百年的历程,这百年的历史里面也出现了无数的电影人为电影作出贡献,尤其是在电影行业更为发达的西方,电影理论及流派更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状态,蒙太奇理论、电影美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纪实理论、电影语言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好莱坞电影、电影叙事学、电影符号学、电影精神分析学等等这一系列的理论和流派,他们为电影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使得电影在百年间实现了非常大的跨越,反观这一系列的电影理论及流派,在笔者看来,诸多的电影理论和流派均在以电影为本体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都是在对电影进行解构,以此来将电影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但是电影心理学出发的角度尤其是我们这里提出的电影观众心理学,更多的是从电影观众出发,并且力图建构一个体系以研究电影作为一个客体如何去吸引观众这样一个本体。

二、三个变量
在笔者心目中,电影观众心理学在进入21世纪以后又变得更加的与众不同,电影发展的百年,世界历史同时也发展了百年,电影从最开始的黑白和无声,到了现在的彩色和有声,由胶片发展出了数码,由纯粹的纪实拍摄到达了现在的数字制作,电影一直在进步,电影观众的心理肯定也在随之变化,这里面出现了三个变量,一个是电影这一门艺术,一直在进步,时代背景的不一样,时代也在进步,观众对电影的心里诉求的不一样,诉求同样在进步。

对于研究电影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不一样了,于是电影观众心理学到达如今这个年代的时候应该赋予一种全新的概念。

以下就附表来看看这几个变量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上图简单的给出了电影发展百年来观众在不同的年代对于电影的不同心理诉求,对于上表,我们可以继续做一个延伸,详细分析上表中观众在电影各种不同的时期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诉求——
首先在电影的初级阶段,电影刚刚诞生,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人们对电影的去许也就是满足好奇心,当然这于电影制作者的初衷也相一致,制作者达到了他的目的,观众得到了好奇心的满足并且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甚至能在电影里面看到自己,这是非常神奇的,就像《火车进站》里面的火车向观众开过来的时候让观众都大大的吓了一跳,然后又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多有意思的事情,于是观看电影的观众也就越来越多,这样也就给电影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机会,电影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制作者们发现原来电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变得更好看,简单的蒙太奇也在这里出现,发现电影还可以告诉人们故事,于是出现了简单的剧情,那么此时观众在已经知道了电影是什么样一个东西以后就开始喜欢上这么一个东西,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电影并不普及,于是它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看电影能给人带来愉悦,于是能看上电影的开始都是贵族,平民对于它是接触很少,于是电影对于贵族和平民都产生了一种很大的魔力,都想要过去看,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电影因为能够因此而得到收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慢慢的有声片和彩色片出现,但是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一站刚刚结束,人们需要得到快乐,而且当时由卓别林那一批人在美国好莱坞所带起来的默片热使得类似《摩登时代》等等一批影片大受人们的欢迎,并且这样一些默片往往还能够抨击时政,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大大的给敢怒不敢言的观众出了气,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很多的快乐,这在这样一个时代对于观众来讲是再好不过的良药了,于是这一时期这些默片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观众在心理上的诉求完全在这些片子中得到了满足,时间再度往前推进,1930-1960这30年间,世界动荡不安,经济也在下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都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中间二战的爆发使得很多人流离失所,这个时候电影对于人们来说像是镇痛剂,或者说是强心剂,必须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甚至给人们带来希望,并且紧密和时局联系起来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这个时期的电影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代表,《偷自行车的人》等等这些电影让人们在电影中看到了真实的社会,甚至看到了自己,并且这些电影的制作者在这些电影中往往会给与人们希望,让人人们在那样一个痛苦的社会背景之下得到希望,得到心灵的慰藉,但是这个时期的各国电影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政治势力的打压,在这样的夹缝中挺过来后,电影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1960后,世界时局得到了基本的稳定,人们开始安居乐业起来,对于电影的要求自然也就多了起来,不再是像之前一样一直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里面,人们的要求开始多起来后,电影的路走的也不会那么顺利了,于是出现了短时间的滑坡,但是制作者们针对观众的这样一种心理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思想比较新瑞的片子,并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等等各方面进行电影的制作,比如来说,对于年轻人,制作一些思想新潮并且反传统文化的片子,比如《教父》这样的片子,在之前的市场上是根本看不到的,这些片子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观众,让观众得到了一种发泄式的满足,包括因为技术上的进步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把人们的视线从现实拉向了虚幻或者拉向了外太空和未来,这样一来,这些影片再次回到了原始的状态,仍然是在满足人们的好奇心,针对小孩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画片,这一时期,几家大的动画片工厂逐渐成型,一直发展至今,对于社会地位地下或者说生活在比较底层
的人们,电影制作者们也同样制作了很多能让这些人看到生活希望并且得到安慰的电影,这一时期的电影制作者们已经非常的注意考虑观众的心理,以求电影这样一个产业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了,这一时期的新好莱坞电影让电影的发展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新好莱坞沿用的经典好莱坞的明星制也对电影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帮助非常大,明星制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偶像情结,好莱坞人为的制造了一种追星的狂潮,通过虚幻与现实的结合,让人们非常期待那些与那些非常优秀的明星们在现实中的接触,而那些明星又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人,于是造成了一种观众疯狂观看他们喜爱的明星的电影的一种现象。

1990年至今的世界,经济全面发展,虽然经历了几次经济危机,但全球一体化也在加速进行,技术的发展速度飞快,现在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能够完美的运用到电影艺术里面,让电影艺术更上一层楼,当人们对这些好电影见怪不怪的时候,电影制作者们面临了非常严重的考验,怎么样才能够将更多的观众吸引过来?到如今,电影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标准的产业了,这样一个产业与经济直接挂钩,现在所有电影讲究的都只有“票房”二字,票房带来的就是经济效益,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成为一个难题。

三、新的概念
说到当今社会背景下电影的发展,说到当今背景下的电影观众心理学,在上述的变量的影像之下,已经远非以前那么简单,这里我们的重新建立新的概念,以更好进行电影心理学的研究,然后对电影的发展作出贡献,这里笔者给出一个全新的电影观众心理学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相对以前更有针对性的详细的概念):电影观众心理学应该是以研究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为主要手段,在电影产业化的背景下,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背景(形态)、不同的心里诉求等等不同状态的观众而确定电影的拍摄方法,从而满足各种观众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既能够满足观众又能够满足电影票房(即经济利益)还能够保持电影的艺术性的目的,使得电影更进一步发展。

其实上面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新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模式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说笔者比较推崇新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模式,从最开始的一系列经典影片如《教父》等等到后来的《ET》然后再到《泰坦尼克号》一直到近期出现的《变形金刚》等等都是在不同年代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诉求的,于是这些电影均出现了在口碑和票房上面的双丰收并获得巨大成功。

对于以上的概念,这里再举出一个成功的例子作为佐证。

《黑客帝国》一共拍摄了3部,我们将其看成一部电影,其成功这里不再赘述,我们仔细研究便能够发现,该片拍摄的时间是在1999年和2003年,这两年正好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几年,也是计算机和网络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几年,并且1999年适逢千年交接,当时对于世界末日的传言不绝于耳,而黑客帝国把观众带到了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里面,迅速的满足了人们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一种强烈好奇心,使得该片一上映就非常火爆,我们根据上面的概念细细的去推断,如果说在年龄层上面不太适应的人可能是老人,但是观看电影的固定人群95%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这个电影对于年轻人来说肯定是最吸引的,而黑客帝国中间许多思想的传递也让很多中年人非常喜欢,换一个四维,男性观众群体在该片中得到了一种心理诉求,一种力量的诉求,精彩的打斗场面让男性观众们得到宣泄,而女性观众则大部分的被明星基努李维斯所吸引,再加上影片中女人对故事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让女性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观众的诸多心理诉求在这样一部科幻影片里面也到处都有体现,如果想看爱情的,男女主角的
爱情足以感动天地,亲情的话,连电脑程序都懂得了爱自己的女儿,友情更是无处不在,如果将心理诉求换成地域性的区别,同样,西方人的宿命观,牺牲精神,以及对上帝的无上敬仰和膜拜去全部体现出来,而东方人以中国的相当数量的人群的心理诉求来看,非常多的功夫出自中国,并且片中还有中国人的精彩出演,那么中国观众在一种好奇心的带动之下看到这些来自中国的东西自然对这样一个片子有了很多的亲切感。

细细数来,影片基本上做的面面俱到,这些对于观众心里诉求考虑的周到成就了它的成功。

对于新的概念,对于新的时代,这里笔者将电影观众心理学和一个电影的附加产品放到一起进行了一点小小的研究,也就是电影的广告,尤其是现今非常流行的植入性广告,电影广告已经不可避免并且是无孔不入的进入了我们观看的各种电影里面,现在的电影到处植入广告,其实这是个机遇,为什么说这是机遇,电影的发展始终是要依托于经济的发展的,用一句俗一点的话说就是有了钱的话电影的制作将更加的简单,如果说我们在做好一部电影的同时能够拿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以求电影更好的质量的话是相当不错的打算,但是现在电影的植入广告因为泛滥而导致票房的急剧下降,这于电影观众心理学不是没有关系的,观众买票看电影看的是电影看的是他们的心里诉求,而一个电影里面如果充斥着广告那么观众会很自然的产生排斥心理,长此以往下去观众对于电影的信心会慢慢丧失,于是会对电影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并且电影和广告是两头空,那么这个时候就再次要求研究观众对于电影和广告如何结合然后再如何满足观众的心里诉求了,这样的学科结合给电影带了机遇,但是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于是电影观众心理学又出现了新的挑战,它涵盖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研究的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更多的行业和电影的结合将不可避免,到时候观众的心里诉求将产生无穷的变化,我们电影观众心理学的研究必须不断进步才能更好的帮助电影的发展。

结语
对于电影心理学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不少工作,这里带入自己的观点尝试着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但是也只能是在将观众作为本体电影作为客体方面进行。

因为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对影像、全景镜头、主观镜头、景深镜头、移动镜头、结构、彩色和音乐诸元素作出了心理学的解释,尤其以心理学为依据论述了蒙太奇的合理性,提出了电影作品的“形象—符号—艺术”三个层次。

②他的著作对电影本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因为对电影理论的了解还不够详尽,于是只能从另一方面入手。

另外,文中观点均为笔者主观论断,文中有诸多错误之处还请老师多多指正。

②百度百科/view/763445.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