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理性批判精神作文素材

理性批判精神作文素材《理性批判精神作文素材》素材一《皇帝的新装》在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里,皇帝爱穿新衣到了痴迷的程度。
两个骗子声称能织出神奇的布,做成的衣服愚蠢的人看不见。
于是从上到下,从皇帝到大臣,没有一个人敢说出皇帝其实没穿衣服这个真相。
大家都害怕被认为是愚蠢的人,宁愿自欺欺人。
然而,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却说出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这个孩子就代表着理性批判精神。
他没有被众人的虚假表象和所谓的权威所迷惑,他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活动,说是要评选最美班级布置。
有个班级弄了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其实都是很表面,没有什么实际内涵。
可大家都觉得应该给这个班级高分,因为看起来很热闹。
就像那些被骗子蒙骗的大臣和皇帝周围的民众一样,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这时候有个同学站出来说,这个布置华而不实,不能光看外表,应该看看每个班级的布置是不是从同学们的需求和实用性出发。
这个同学就像故事里的小孩一样,用自己的理性批判精神指出了问题。
素材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在当时宗教神学盛行的时代,地心说被视作绝对的真理,地球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却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思考,发现地心说存在诸多矛盾。
他勇敢地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这无疑是对当时传统观念和宗教权威的巨大挑战。
哥白尼的这一理论,不只是一个天文学上的发现,更是理性批判精神在科学领域的体现。
他不顾教会的压力,直面当时强大的宗教权威,大胆质疑,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批判。
我想起我叔叔是个考古学家,他在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当时主流的观点是某个古代文明的覆灭是因为外敌入侵。
但是叔叔通过对发掘出来的遗址细致研究,发现这个文明内部的环境恶化和社会矛盾激化才是主要原因。
他刚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遭到了很多同行的质疑,就像哥白尼当初面临的状况一样。
可是叔叔没有放弃,带着他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最终用更多的证据让大家接受了他这个理性批判得出的新结论。
西方史学史书目1

西方史学史中文参考书目(一)原著(1)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花城出版社,1994年(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3)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1986年(4)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1986年(5)色诺芬:《长征记》,商务印书馆,1985年(6)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61年(7)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8)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59年(9)恺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10)恺撒:《内战记》,商务印书馆,1986年(11)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5年(12)李维:《罗马史》选,商务印书馆,1980年(13)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14)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15)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85年(16)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17)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18)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19)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20)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香港圣经公会,1980年(21)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1989年(22)奥古斯丁:《独语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23)格利高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24)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25)艾因哈德:《查里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26)无名氏:《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27)薄伽丘、布鲁尼:《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29)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0)蒙田:《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1996年(3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32)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33)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译林出版社,2000年(34)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1982年(35)伏尔泰:《风俗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36)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37)吉本:《吉本自传》,三联书店,1989年(38)席勒:《三十年战争史》,商务印书馆,2009年(39)维柯:《新科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40)维柯:《维柯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7年(41)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42)赫尔德:《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三联书店,1999年(43)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三联书店,1998年(44)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78年(45)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46)朗克:《教皇史》选,商务印书馆,1962年(47)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83年(48)布克哈特:《世界历史沉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9)伯伦汉:《史学方法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50)戚美尔曼:《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商务印书馆,1982年(51)蒙森:《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94年(52)尼采:《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商务印书馆,2000年(53)米涅:《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54)基佐:《一六四零年英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55)基佐:《法国文明史》,商务印书馆,第一册,1993年(56)基佐:《法国文明史》,商务印书馆,第二册,1995年(57)基佐:《法国文明史》,商务印书馆,第三册,1997年(58)基佐:《法国文明史》,商务印书馆,第四册,1998年(59)基佐:《欧洲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60)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61)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62)托克维尔:《托克维尔回忆录》,商务印书馆,2004年(63)托克维尔:《回忆录: 1848年法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4)米什莱:《米什莱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65)孔德:《论实证精神》,商务印书馆,1996年(66)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67)瑟诺博斯:《法国史》,商务印书馆,1964年(68)伯克:《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69)格罗特:《希腊史》选,商务印书馆,1963年(70)卡莱尔:《论英雄和英雄崇拜》,新华出版社,1988年(71)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三联书店,1988年(72)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73)卡莱尔:《文明的忧思》,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74)卡莱尔:《生命的沉思》,新华出版社,2000年(75)卡莱尔:《拼凑的裁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6)卡莱尔:《卡莱尔文学史演讲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7)卡莱尔:《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商务印书馆,2005年(78)卡莱尔:《卡莱尔、爱默生通信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9)博克尔:《英国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32年(80)阿克顿:《自由的历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81)阿克顿:《自由史论》,译林出版社,2001年(82)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83)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阿克顿勋爵说文集》,台北县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84)阿克顿:《近代史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5)柏雷:《思想自由史》,岳麓书社,1988年(86)伯瑞:《进步的观念》,三联书店,2005年(87)普莱斯苛特:《墨西哥征服史》选,1965年(88)普雷斯科特:《秘鲁征服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89)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0)马汉:《海权论》,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91)马汉:《海军战略》,商务印书馆,1994年(92)幸德秋水:《基督何许人也》,商务印书馆,1982年(93)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1963年(94)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95)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6)汤因比:《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97)汤因比:《汤因比论汤因比》,三联书店,1997年(98)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99)汤因比:《艺术的未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00)汤因比:《文明经受着考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101)汤因比:《未来,属于中国: 汤因比论中国传统文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02)巴格比:《文化:历史的投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03)韦伯:《学术与政治》,三联书店,1998年(104)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华夏出版社,1999年(105)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106)韦伯:《韦伯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107)韦伯:《文明的历史脚步》,三联书店,1997年(108)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109)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110)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111)托夫勒:《第四次浪潮》,华龄出版社,1996年(112)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13)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新华出版社,1996年(114)托夫勒:《预测与前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115)托夫勒:《未来学家谈未来》,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16)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三联书店,1996年(117)托夫勒:《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年(118)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商务印书馆,1984年(119)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新华出版社,1997年(120)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121)梅卓忠夫:《文明的生态史观》,三联书店,1988年(122)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123)沃斯特:《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三联书店,2003年(124)庞廷:《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辽宁大学历史学专业2010级任课教师:耿元骊《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说明:1)以中文书为主,有多种版本则著录较新出版且版本较好者2)分类以该书的主体分类,个别书跨多个主题,但是只放入某个主题之下。
3)论文未列入。
一、历史、历史学、史学史【书名】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作者】(英)彼得·伯克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书名】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作者】(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著;何兆武译【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08【书名】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作者】陈启能主编【出版商】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书名】历史学是什么【作者】葛剑雄,周筱贇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08【书名】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作者】包伟民选编【出版商】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为历史学辩护【作者】(法)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著;张和声,程郁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历史与历史学【作者】何兆武著【出版商】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书名】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1978-2008 【作者】于沛,周荣耀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0【书名】西方历史学经典名著选读【作者】王宪明选编/导读【出版商】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7【书名】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全3册【作者】《中华大典》委员会编纂委员会【出版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研究【作者】(英)汤因比(Toynbec,A.J.)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书名】《历史研究》导读【作者】(英)汤因比原著【出版商】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04【书名】历史之源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英汉对照【作者】(英)约翰·H.阿诺德(John H. Arnold)著【出版商】南京市:译林出版社, 2008【书名】历史是什么?【作者】(英)E.H.卡尔著【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2007.06【书名】史学导论【作者】姜义华等著【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艾尔顿到罗蒂与怀特【作者】(英)基思·詹金斯著【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2007【书名】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作者】(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刘永华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二、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书名】史学理论读本【作者】刘北成,陈新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书名】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作者】(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90.11【书名】历史理性批判散论【作者】何兆武著【出版商】长沙市: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05【书名】历史理性批判论集【作者】何兆武著【出版商】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书名】历史理论基本问题【作者】赵轶峰等著【出版商】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05【书名】童书业历史理论论集【作者】童教英整理【出版商】青岛市:青岛出版社, 1998【书名】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作者】何兆武主编;刘鑫等编译【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99【书名】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作者】黄进兴著【出版商】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书名】西方历史理论的进化【作者】章士嵘著【出版商】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书名】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作者】赵士发著【出版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06【书名】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者】(美)威廉姆·肖著【出版商】重庆市:重庆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作者】(意)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著;田时纲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08【书名】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作者】(意)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著;田时纲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08【书名】关于历史学理论的学术论辩【作者】牛润珍著【出版商】南昌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4【书名】近九十年史学理论要籍提要【作者】刘泽华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12【书名】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作者】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书名】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作者】何兆武主编;刘鑫等编译【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99【书名】历史学家的技艺与贡献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作者】(法)利科(Ricoeur,Paul)著;王建华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04【书名】史学理论大辞典【作者】蒋大椿,陈启能主编【出版商】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书名】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作者】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出版商】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08 【书名】史学理论读本【作者】刘北成,陈新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书名】史学理论的世界视野外国史学研究【作者】瞿林东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7【书名】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作者】彭刚编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9【书名】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作者】《历史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商】济南市:齐鲁书社, 1983【书名】史学理论研讨讲义【作者】宁可著【出版商】厦门市:鹭江出版社, 2005.08【书名】历史哲学丛启蒙到后现代性【作者】张羽佳编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作者】(波兰)埃娃·多曼斯卡编;彭刚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哲学:从启蒙到后现代性【作者】杨耕,张立波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1【书名】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与批判的【作者】严建强,王渊明著【出版商】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书名】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7卷历史哲学【作者】张文杰,何兆武编【出版商】济南市: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书名】历史哲学教程【作者】翦伯赞著【出版商】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书名】历史哲学导论【作者】(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书名】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作者】康德(Immanuel Kant)著;李明辉译注【出版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02【书名】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作者】韩震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作者】(英)格鲁内尔著;隗仁莲译【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当代西方历史哲学读本1967-2002 【作者】陈新主编【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09【书名】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作者】(英)卡尔·波普尔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7【书名】历史哲学【作者】庄国雄等著【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07【书名】历史哲学经典选读【作者】(美)伯恩斯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04【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1卷历史过程论和历史动力论【作者】赵家祥主编;赵家祥著【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2卷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作者】赵家祥主编;刘曙光本卷作者【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3卷历史进步论和历史代价论【作者】赵家祥主编;林艳梅本卷作者【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4卷普遍交往论和世界历史论【作者】赵家祥主编;席大民著【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 【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5卷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作者】赵家祥主编;袁吉富著【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历史哲学【作者】牟宗三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波普尔历史哲学述评【作者】谭扬芳著【出版商】合肥市: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哲学引论【作者】孔敏【出版商】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7【书名】西方历史哲学导论【作者】韩震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书名】历史哲学导论【作者】(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0【书名】历史哲学引论【作者】张耕华编著【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10【书名】历史哲学:思辨、分析及其当代走向【作者】M.C.Lemon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1【书名】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作者】(英)汤因比等著;张文杰编【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书名】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作者】(德)亨里希·李凯尔特(Henrich Rickert)著;涂纪亮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哲学【作者】(德)黑格尔(G. W. Hegel)著;王造时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03【书名】哲学通论【作者】孙正聿著【出版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10.01【书名】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作者】赵汀阳著【出版商】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04【书名】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作者】李振宏,刘克辉著【出版商】开封市: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三、中国史学与历史研究法【书名】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作者】瞿林东【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2【书名】中国史学通论【作者】朱希祖著林传甲著【出版商】长春市: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书名】中国史学通论作者】瞿林东著【出版商】武汉市:武汉出版社, 2006.05【作者】史家与史学【作者】王家范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作者】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著【出版商】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书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作者】王学典,陈峰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7【书名】《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20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作者】《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07【书名】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作者】杨牧之总主编;陈高华张彤主编【出版商】广州市: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06【书名】中国历史学30年:1978-2008 【作者】张海鹏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0【书名】中国史学入门【作者】顾颉刚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出版社, 2009.03【书名】史学入门【作者】郑梁生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作者】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作者】(美)汪荣祖著【出版商】北京市:中华书局, 2003【书名】史学方法【作者】王尔敏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1【书名】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作者】康乐,彭明辉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04【书名】史学方法导论【作者】傅斯年著【出版商】南京市: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书名】史学方法论文选集【作者】杜维运,黄俊杰编【出版商】华世出版社, 1980【书名】史学方法论【作者】杜维运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怎样学历史——严耕望的治史三书【作者】严耕望著【出版商】沈阳市: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书名】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叙录【作者】张惠芝编辑【出版商】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四、新史学、后现代史学【书名】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作者】(法)弗朗索瓦·多斯(FrancoisDosse)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2【书名】新旧历史学【作者】(美)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Gertrude Himmelfarb)著;余伟译【出版商】北京市:新星出版社, 2007【书名】变动世界中的史学【作者】杜维运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书名】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当代史学研究和理论【作者】(美)伊格尔斯(Iggers,G.G.)著;陈海宏等译【出版商】北京市:华夏出版社, 1989.05【书名】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作者】(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姚明,周玉鹏等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书名】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法国新史学发展趋势【作者】(法)勒戈夫(Legoff,J.),(法)诺拉(Nora,P.)主编;郝名玮译【出版商】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08【书名】新史学【作者】(法)勒高夫(Le Goff,J.)等主编;姚蒙编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08【书名】西方新史学述评【作者】庞卓恒主编【出版商】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书名】新史学九十年【作者】许冠三著【出版商】长沙市:岳麓书社, 2003【书名】新史学【作者】(美)鲁滨孙著(James Harvey Robinson)何炳松译【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1【书名】新史学自白与对话【作者】(英)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Maria Lucia Pallares-Burke)编;彭刚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新史学圈外史学【作者】王尔敏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8【书名】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作者】王晴佳,古伟瀛著【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作者】(美)海登·怀特(Hayden White)著;陈永国,张万娟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书名】后现代主义辞典【作者】王治河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书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作者】罗明洲著【出版商】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5.08【书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续编【作者】王燕著【出版商】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书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作者】陈嘉明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后现代的历史学:中西比较第2版【作者】陈启能主编;王学典孔令栋姜芃副主编;王晴佳古伟瀛著【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01【书名】新史学第5辑后现代:历史、政治和伦理【作者】陈恒,耿相新主编【出版商】郑州市:大象出版社, 2006 【书名】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作者】黄进兴著【出版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12【书名】历史的逻辑:把后现代主义引入视域【作者】C. 贝汗·麦卡拉(C. Behan McCullagh)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书名】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作者】韩震,董立河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书名】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作者】(美)海登·怀特著【出版商】南京市:译林出版社, 2009.08- 11 -。
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5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含解析

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炼(5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这个术语是由15世纪的知识分子创造,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时代代表了继“黑暗时代”即他们所称的中世纪之后古典文化的再生。
这一解释直到19世纪才为人们所接受。
但是,今天的历史学家已经不再认为这是中世纪的漆黑一团和文艺复兴的炫目明亮相对立的一个时期。
事实上,中世纪人们对古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纪某些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是表现得非常明显。
由此可见()A.历史术语是为研究而创造,都具有片面性B.“文艺复兴”乃创造出来,实际并不存在C.看清历史面貌需时间积累,后世认识更准D.延续与变迁是历史的两面,研究不可偏废2.文艺复兴时期,杰出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从功利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权力作为国家的核心和法律的基础,奠定了近代政治学的基础,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
这主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A.存在着世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B.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C.批判宗教神学,主张天赋人权D.以反对君主专制为主要目标3.“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B.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C.以圣神主义为文艺核心D.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4.15世纪前后,意大利的许多市民虽然十分蔑视和反感腐败的教会.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仪式却采取了默认态度并坚决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世俗享乐满足肉体需要,以宗教活动满足精神需要。
这说明当时( )A.教会放松对市民生活的控制B.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C.民文艺复兴运动缺乏社会基础D.社会观念处于转型时期5.杨奎松在《鬼子来了》一书中说:“欧洲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是与欧洲工业革命及其民族国家形成过程基本同步的……更是建立在被13世纪以来接连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科学革命大大改造过的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基础上的。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开题报告

平等与差异之间——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与扭曲一、选题意义:第一、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建构的介入女性话语是一种现代话语,女权主义是现代社会各种主义论域中的一种。
女性主义出现的前提是现代制度的确立以及现代知识体系的建立。
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史的考察必须建立在对现代社会形成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西方的女权运动出现在十八、十九世纪,而中国的女权运动出现在“前后”的原因就是现代知识体系成为主导的意识。
而其发展过程则紧随着真个社会的发展脚步,社会的动荡以及变迁还有知识体系的变动都是女性主义发展的动力。
第二、知识社会学角度的选取:知识社会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基础、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形态和存在的关系。
当代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愈来愈走向经验研究,主要是研究知识的生产、储存、传播和应用。
当代大规模的知识生产和传播,造成一种知识密集的社会。
社会学愈来愈重视知识在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涉及知识或思想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不同时期,女权主义的形态都不相同,中国的女权主义的形态也几经变化,其背后的原因除了时代政治经济的条件外还包括着思想界的第三、从现代性的角度出发对女性主义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为人类性别文化转型的重要潮流之一,女性主义在世界各国已呈现出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并在其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理论建构面向。
女性主义力图通过教育来实现女性的自我解放进而直接参与人类文化转型,通过思想和文化而不是战争与暴力来达到改变人类现状并使之变得更美好的目的,因而,女性主义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主义思想的多样性不仅为我们理解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理解性别歧视如何与其他危害人类的各种偏见提供无限开阔的思路与启示,也为我们所生活的多元文化时代提供了对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的最丰富的思考。
当代学界对女性主义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对具体的男权社会的批评为重点以及文学中女性的特异性上,也有对女性主义的历史进行研究的,但主要集中在具体的史实基础上,从中国社会思潮以及现代社会知识学层面研究的并不多见。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特别是介绍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名著及各流派之代表作品为主的丛书。
该丛书收录并重印了一部分该出版社于民国时期出版的曾经影响过中国的译作。
由于该丛书所收录著作皆堪称古典,因此在各界,特别是学界颇受好评。
丛书自一九八二年重集出版,迄今已有十辑四百余种,实为我国文化出版的心血之作。
附: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一、哲学类(桔黄色)(一)1981年起1、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2、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3、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法]伽森狄著庞景仁译4、伦理学[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人类理解论[英]洛克著关文运译6、人类理解研究[英]休谟著关文运译7、人是机器[法]拉·梅特里著顾寿观译王太庆校8、狄德罗哲学选集江天骥陈修斋王太庆译9、袖珍神学[法]保尔·霍尔巴赫著单志澄周以宁译10、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梁志学石泉译11、精神现象学[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12、逻辑学[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13、哲学史讲演录[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14、美学[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15、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修订二版)[俄]赫尔岑著李原译吉洪校16、物种起源[英]达尔文著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17、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纶孙瑞禾译18、善的研究[日]西田几多郎著何倩译19、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译(二)1982年起20、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21、物性论[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22、人性论[英]休谟著关文运译郑之骧校23、人类理智新论[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24、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德]康德著庞景仁译25、法哲学原理[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杨一之校27、文明论概略[日]福泽谕吉著北京编译社译28、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日]中江兆民著吴藻溪译29、实验心理学史[美]E.G.波林著高觉敷译30、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美]加德纳·墨菲约瑟夫·柯瓦奇著林方王景和译(三)1985年起31、巴曼尼得斯篇[古希腊]柏拉图著陈康译注32、论原因、本原与太一[意]布鲁诺著汤侠声译33、健全的思想[法]霍尔巴赫著王荫庭译34、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宗白华韦卓民译35、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德]费希特著粱志学沈真译36、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德]费尔巴哈著涂纪亮译37、基督教的本质[德]费尔巴哈著荣震华译38、我的哲学的发展[英]罗素著温锡增译39、论灵魂[阿拉伯]伊本·西那(阿维森纳)著王太庆译40、劝学篇[日]福泽谕吉著群力译东尔校41、原始思维[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42、躯体的智慧[美]坎农著范岳年魏友仁译43、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胡世襄校44、艺术的起源[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45、逻辑哲学论[奥]维特根斯坦著郭英译(四)1986年起46、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47、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48、范畴篇解释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方书春译49、新工具[英]培根著许宝湀译50、培根论说文集[英]培根著水天同译51、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52、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53、知性改进论[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著王玖兴译55、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56、自然哲学[德]黑格尔著梁志学薛华等译57、人类的由来[英]达尔文著潘光旦胡寿文译58、感觉的分析[奥]马赫著洪谦唐钺等译59、美学史[英]鲍桑葵著张今译60、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61、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煞论[日]幸德秋水著马采译62、科学的社会功能[英]J.D.贝尔纳著陈体芳译张今校(五)1989年起63、论有学识的无知[德]库萨的尼古拉著尹大贻朱新民译64、野性的思维[法]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65、哲学史教程——特别关于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66、科学与近代世界[英]怀特海著何钦译67、人类的知识[英]罗素著张金言译68、科学与假设[法]彭加勒著叶蕴理译69、哲学的改造[美]杜威著许崇清译70、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71、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波兰]塔尔斯基著周礼全吴允曾晏成书译72、自然宗教对话录[英]休谟著陈修斋曹棉之译郑之骧校73、基督教并不神秘[英]托兰德著张继安译吴云贵校74、自然哲学[德]莫里茨·石里克著陈维杭译75、人有人的用处[美]维纳著陈步译76、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珩译张今校77、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吴士栋译(六)1991年起78、笛卡尔哲学原理(依几何学方式证明)[荷兰]斯宾诺莎著王荫庭洪汉鼎译79、哲学辞典[法]伏尔泰著王燕生译80、人类知识起源论[法]孔狄亚克著洪洁求洪丕柱译81、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康德著何兆武译82、苏鲁支语录[德]尼采著徐梵澄译83、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德]李凯尔特著涂纪亮译84、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苗以顺等译85、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等译86、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波兰]卢卡西维茨著李真李先焜译87、科学哲学的兴起[德]赖欣巴哈著伯尼译(七)1996年起88、天象论宇宙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89、灵魂论及其他〔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90、斯宾诺莎书信集洪汉鼎译91、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陈修斋译92、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蓝公武译93、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法]克洛德·贝尔纳著夏康农管光东译郭庆全校94、最后的沉思[法]彭加勒著李醒民译范岱年校95、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李幼蒸译96、释梦[奥]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97、性心理学[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98、人生的亲证[印度]泰戈尔著宫静译章坚校99、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炜译100、神圣人生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徐梵澄译101、逻辑与知识[英]伯特兰·罗素著苑莉均译102、哲学研究[奥]维特根斯坦著李步楼译陈维杭校103、形而上学导论[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104、结构主义[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八)1999年起105、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古希腊〕柏拉图著严群译106、诗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注107、新系统及其说明〔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108、泛神论要义〔英〕约翰·托兰德著陈启伟译109、自然的体系〔法〕霍尔巴赫著管士滨译110、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钦北愚朱钟棣沈凯璋译胡企林校111、实践理性批判〔德〕康德著韩水法译112、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德〕叔本华著任立孟庆时译113、数理哲学导论〔英〕罗素著晏成书译114、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丹麦〕N.玻尔著戈革译115、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116、面向思的事情〔德〕海德格尔著陈小文孙周兴译117、多元的宇宙〔美〕威廉·詹姆士著吴棠译118、物理学和哲学〔德〕W.海森伯著范岱年译(九)2001年起119、谈谈方法[法]勒内·笛卡尔著120、道德原则研究[英]休谟著121、算术基础[德]G.弗雷格著王路译王炳文校122、欧洲科学的危机[德]胡塞尔著王炳文译123、路标[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124、心的概念[英]吉尔伯特·赖尔著徐大建译125、计算机与人脑[美]约·冯·诺意曼著甘子玉译126、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美]罗伯特·金·默顿著范岱年吴忠蒋效东译127、卡布斯教诲录[波斯]昂苏尔·玛阿里著张晖译128、圣教论〔印度〕乔荼波陀著巫白慧译释(十)2003年起薄伽梵歌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徐梵澄译瑜伽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徐梵澄译二、历史·地理类(黄色)(一)1981年起129、塔西佗《编年史》王以铸崔妙因译130、法兰克人史[法兰克]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著寿纪瑜戚国淦译131、法国革命史[法]米涅著北京编译社译郑福熙校13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马香雪校133、古代社会[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134、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美]R.哈特向著黎樵译(二)1982年起135、高卢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译136、佛罗伦萨史[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李活译137、路易十四时代[法]伏尔泰著吴模信沈怀洁梁守锵译138、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德]威廉·戚美尔曼著北京编译社译(三)1985年起139、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王以铸译140、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141、长征记色诺芬著崔金戎译142、亚历山大远征记[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143、罗马史[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译144、塔西佗《历史》王以铸崔妙因译145、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傅正元译146、查理大帝传[法兰克]圣高尔修道院僧侣艾因哈德著戚国淦译147、克拉维的东使记[土尔其]奥玛·李查译杨兆钧译148、拿破仑时代[法]乔治·勒费弗尔著河北师大外语系《拿破仑时代》翻译组译端木正校149、摩奴法典[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四)1986年起150、内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王士俊译151、史集[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152、一六四〇年英国革命史[法]基佐著伍光建译153、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154、古代的地理学[苏]波德纳尔斯基编梁昭锡译155、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德]阿·魏根纳著张翼翼译156、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德]阿尔弗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张翼翼校(五)1989年起157、新科学[意]维柯著朱光潜译158、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英]G.P.古奇著耿淡如译卢继祖等校谭英华校注159、新史学[美]詹姆斯·鲁滨孙著齐思和等译160、地理学思想史[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六)1991年起161、工作与时日神谱[古希腊]赫西俄德著张竹明蒋平译162、西印度毁灭述略[西]巴托洛海·德拉斯·卡萨斯著孙家堃译163、英吉利教会史[英]比德著陈维振周清民译164、征服新西班牙信史[西班牙]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著林光江禾译165、气候与生命[苏联]П.C.贝尔格著王勋吕军等译166、理论地理学[美]威廉·邦奇著石高玉石高俊译(七)1995-1996年167、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古罗马]撒路斯提乌斯著王以铸崔妙因译168、罗马十二帝王传[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著张竹明王乃新蒋平等译169、罗马帝国衰亡史[英]爱德华·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170、秘鲁征服史[美]普雷斯科特著周叶谦刘慈忠吴兰芳刘方译171、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172、宪章运动史[英]R.G.甘米奇著苏公隽译张自谋校173、历史著作史[美]J.W.汤普森著谢德风译李活校174、蒙古帝国史[法]雷纳·格鲁塞著龚钺译翁独健校175、历史的观念[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176、地理学的性质[美]理查德·哈特向著叶光庭译177、地理学中的解释[英]大卫·哈维著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高泳源校(八)1999-2001年178、巴布尔回忆录[印度]巴布尔著王治来译179、印卡王室述评[秘鲁]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著白凤森杨衍永译180、风俗论(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法]伏尔泰著梁守锵译181、法国文明史〔法〕基佐著沅芷伊信译182、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83、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项英杰校184、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85、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唐家龙曾培耿等译吴模信校186、人文地理学问题〔法〕阿·德芒戎著葛以德译三、政治·法律·社会类(绿色)(一)1981年起187、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188、大洋国[英]詹姆士·哈林顿著何新译189、政府论·上下篇——论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190、马布利选集何清新译191、爱弥尔·论教育[法]卢梭著李平沤译192、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李浩培吴传颐孙鸣岗译193、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英]约翰·勃雷著袁贤能译194、劳动组织[法]路易·勃朗著何钦译(二)1982年起195、乌托邦[英]托马斯·莫尔著戴镏龄译196、太阳城[意]康帕内拉著陈大维黎思复黎延弼合译197、温斯坦莱文集任国栋译198、傅立叶选集[法]傅立叶著赵俊欣等译199、政治正义论[英]威廉·葛德文著何慕李译关在汉校200、伊加利亚旅行记[法]埃蒂耶纳·卡贝著李雄飞译201、祖国在危急中[法]奥·布朗基著顾良等译202、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德]威廉·魏特林著孙则明译203、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意大利]托马斯·阿奎那著马清槐译204、为英国人民声辩[英]约翰·弥尔顿著何宁译205、神学政治论[荷兰]斯宾诺莎著温锡增译206、政府论上篇[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207、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208、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20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法]卢梭著李常山译东林校210、雪莱政治文选[英]雪莱著杨熙龄译211、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著陈太先译胡平校212、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213、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程崇华译214、潘恩选集[英]托马斯·潘恩著马清槐译215、联邦党人文集[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在汉舒逊译216、什么是所有权[法]蒲鲁东著孙署冰译(三)1985年起217、遗书[法]让·梅叶著陈太先睦茂译218、自然法典[法]摩莱里著黄建华姜亚洲译219、圣西门选集王燕生徐仲年徐基恩译董果良校220、欧文选集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221、公有法典[法]泰·德萨米著黄建华姜亚洲译222、人类幸福论[英]约翰·格雷著张草纫译223、皮佑选集陈太先译224、回顾[美]爱德华·贝拉米著225、社会主义神髓[日]幸德秋水著马采译226、笛福文选徐式谷译227、罗马盛衰原因论附:论趣味[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228、古代法[英]梅因著沈景一译229、代议制政府[英]J.S.密尔著汪瑄译230、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俄]克鲁泡特金著李平沤译(四)1986年起231、论世界帝国[意]但丁·阿利盖里著朱虹译232、君主论[意]尼利洛·马基雅维里著潘汉典译233、利维坦[英]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234、塞瓦兰人的历史[法]德尼·维拉斯著黄建华姜亚洲译235、忏悔录[法]卢梭著黎星范希衡译徐继曾校236、革命法制和审判[法]罗伯斯庇尔著赵涵舆译237、圣西门学说释义[法]巴扎尔安凡丹著王永江黄鸿森等译238、格雷文集[英]约翰·格雷著陈太先睦竹松译239、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一个贫苦罪人的福音[德]威廉·魏特林著胡文建顾家庆译240、社会命运[法]维克多·孔西得朗著李平沤译241、乌有乡消息[英]威廉·莫里斯著黄嘉德译242、民族主义[印度]泰戈尔著谭仁侠译243、保守主义[英]休·塞西尔著杜汝楫译马清槐校244、人口问题[英]亚·莫·卡尔·桑德斯著宁嘉风译楠木校(五)1989年起245、法学总论[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246、为平等而密谋[法]菲·邦纳罗蒂著陈叔平端木美译247、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著吴之椿译248、布朗基文选[法]布朗基著皇甫庆莲译许渊冲校249、面包与自由[俄]克鲁泡特金著巴金译250、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德]麦克斯·施蒂纳著金海民译251、奥本海国际法[英]劳特派特著王铁崖陈体强译(六)1991年起252、基督城[德]约翰·凡·安德里亚著黄宗汉译253、法的形尔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德]康德著沈叔平译254、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法]西耶斯著冯棠译255、论平等[法]皮埃尔·勒鲁著王允道译肖厚德校256、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257、人文类型[英]雷蒙德·弗思著费孝通译(七)1996年起258、论宗教宽容[英]洛克著吴云贵译259、政府片论[英]边沁著沈叔平等译260、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著王蓁汪溪译261、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英]鲍桑葵著汪淑钧译262、俄国社会思想史[俄]戈·瓦·普列汉诺夫著孙静工译郭从周校263、政治中的人性[英]格雷厄姆·沃拉斯著朱曾汶译264、自由主义[英]霍布豪斯著朱曾汶译265、雅典政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日知力野译266、自然政治论〔法〕霍尔巴赫著陈太先眭茂译267、论实证精神〔法〕奥古斯特·孔德著黄建华译268、社会静力学〔英〕赫伯特·斯宾塞著张雄武译269、海军战略〔美〕艾·塞·马汉著蔡鸿田常言译270、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法〕E.迪尔凯姆著狄玉明译271、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杨昌裕译272、儒教与道教〔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九)2001年起273、国家篇法律篇〔古罗马〕西塞罗著沈叔平苏力译274、法国革命论[英]柏克著何兆武许振洲彭刚译275、自杀论[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著冯韵文译276、形而上学的国家论[英]L.T.霍布豪斯著汪淑钧译277、司法过程的性质[美]本杰明·卡多佐著苏力译278、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德]卡尔.曼海姆四、经济(蓝色)(一)1981年起279、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古希腊]色诺芬著张伯健陆大年译280、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英]托马斯·孟著袁南宇译281、配第经济著作选集陈冬野马清槐周锦如译28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283、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彼罗·斯拉法主编郭大力王亚南译284、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吴斐丹张草纫译285、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法]杜阁著南开大学经济系经济学说史教研组译286、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瑞士]西斯蒙第著何钦译287、政治经济学原理[英]约·雷·麦克库洛赫著郭家麟译288、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著陈万煦译蔡受百校289、资本实证论[奥]庞巴维克著陈端译290、财富的分配[美]克拉克著陈福生陈振骅译291、有闲阶级论[美]凡勃伦著蔡受百译292、制度经济学[美]康芒斯著于树生译293、经济学原理[英]马歇尔著朱志泰陈良璧译294、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徐毓楠译295、经济学(上、中册)[美]萨缪尔森著高鸿业译(二)1983年起296、论农业[古罗马]M.T.瓦罗著王家绶译297、贸易论(三种)[英]托马斯·孟·巴尔本诺思著顾为群等译298、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英]约翰·洛克著徐式谷译299、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英]坎南著陈福生陈振铧译300、政治经济学概论[法]萨伊著陈福生陈振骅译301、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五大原理[德]卡·洛贝尔图斯著斯竹陈慧译302、自然价值[奥]弗·冯·维塞尔著陈国庆译303、利息与价格[瑞典]魏克赛尔著蔡受百程百撝译304、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瑞典]林达尔著陈福生陈振骅译305、货币均衡论[瑞典]米尔达尔著钟淦恩译306、经济学下册[美]萨缪尔森著高鸿业译307、现代经济学导论[英]琼·罗宾逊著陈彪如译308、价值与资本[英]希克斯著薛蕃康译309、投入产出经济学[美]沃西里·里昂惕夫著崔书香译(三)1985年起310、布阿吉尔贝尔选集伍纯武梁守锵译311、休谟经济论文选陈玮译312、论财富的分配[英]乔治·拉姆赛著李任初译张友仁校313、俄国工人阶级状况[俄]思·弗列罗夫斯基瓦·瓦·别尔维著陈瑞铭译314、穆勒政治经济学概述[俄]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季陶达季云译315、政治经济学理论[英]斯坦利·杰文斯著郭大力译316、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美]汤普逊著耿淡如译317、农业志[古罗马]M.P.加图著马香雪王阁森译318、论货币和贸易[英]约翰·罗著朱泱译319、商业性质概论[爱尔兰]理查德·坎蒂隆著余永定徐寿冠译320、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三卷论货币问题[英]李嘉图著寿勉成译321、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英]威廉·汤普逊著何慕李译322、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德]约翰·冯·杜能著吴衡康译谢钟准校323、政治经济学大纲[英]西尼尔著蔡受百译324、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德]威廉·罗雪尔著朱绍文译325、货币、信用与商业[英]马歇尔著叶元龙郭家麟译326、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美]M.罗斯托夫采夫著马雍厉以宁译327、现代英国经济史[英]克拉潘著姚曾癔译328、货币论[英]凯恩斯著何瑞英译(五)1989年起329、政治经济学原理[俄]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赵维良桂力生王涌泉译330、纯粹经济学要义[法]莱昂·瓦尔拉斯著蔡受百译331、政治经济学研究[瑞士]西斯蒙第著胡尧步李直李玉民译332、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美]富兰克林著刘学黎译(六)1991年起333、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英]伊丽莎白·拉蒙德编马清槐译334、货币万能[英]雅各布·范德林特著王兆基译335、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英]约翰·巴顿著薛蕃康译336、政治经济学原理[英]约翰·穆勒著赵荣潜桑炳彦朱泱胡企林译337、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法]保尔·芒图著陈希秦杨人楩吴绪译338、经济发展理论[美]约瑟夫·熊彼特著何畏易家详等译339、用商品生产商品[英]斯拉法著巫宝三译340、法国农村史[法]马克·布洛赫著余中先张朋浩车耳译(七)1996年起341、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英]约瑟夫·马西著胡企林译342、通货原理研究[英]托马斯·图克著张胜纪译朱泱校343、人口原理(附:人口原理概观)[英]马尔萨斯著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344、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美]詹姆斯·W.汤普逊著徐家玲译345、经济分析史[美]约瑟夫·熊彼特著朱泱孙鸿敝李宏陈锡龄译(八)1999年起346、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法〕奥古斯丹·古诺著陈尚霖译347、论财富的分配和赋税的来源〔英〕理查德·琼斯著于树生译348、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近发展的研究[德]鲁道夫·希法亭著福民等译王辅民校34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美〕约瑟夫·熊彼特著吴良健译350、经济史理论[英]约翰·希克斯著厉以平译351、民主财政论〔美〕詹姆斯·M.布坎南著穆怀朋译朱泱校352、经济增长理论〔英〕阿瑟·刘易斯著周师铭沈丙杰沈伯根译353、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厉以平译(九)2001年起354、经济和谐论355、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德]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著陈秀山译王辅民校356、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英]莱昂内尔·罗宾斯著朱泱译357、资本主义发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美]保罗·斯威齐著陈观烈秦亚男译358、贫困与饥荒[印度]阿马蒂亚·森著王宇王文玉译五、语言学(棕黄色)(一)1999年起。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课文问题解答——岳西县店前中学2021届高一(4)(5)班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文问题解答——岳西县店前中学2021届高一(4)(5)班选录:王焰明 2021.3.25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学思之窗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你如何理解这段话?解题关键读懂史料,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
思路引领本则《学思之窗》重在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恩格斯的精辟论断,认识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和代表性人物,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答案提示这段话是恩格斯对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精辟概括。
但丁作为承前启后的标志性人物,给后世留下了精神和文学财富。
思考点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解题关键学生梳理所学文艺复兴的内容。
思路引领要从新生资产阶级的诉求来看文艺复兴的兴起答案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即可。
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总结分析课文基本内容的能力,提高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探究与拓展问题探究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8 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哲学思想及影响——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advanced ideas,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in the hands of experts and then throughout history.Hegel’S philosophy of history we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derived from Kant:Kant’S’’rationalism”transformed into”objectivity”as the main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world;Kant said he inherite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ynamics further expounded on the”evil”to promot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deas,and SO on.Of course,Hegel also
关键词历史哲学理性客观精神世界历史理论
Abstract
Abstract
Philosophy of history is an ancient subject,because it Can be traced all the way back to the source of the”Bible”.But it is a new subject because it is due to the new philosophy of modem history until they were given the attention they deserve.Kant’S philosophy of history wa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it fully absorbed the most advanced thinking at the time: on the one hand,he cleverly referenced Newton’S theory of classical mechanics,look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s a”natural scene covert plan to achieve”;on the other hand,h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Rousseau and introduced the”freedom”to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hall. In this way,Kant started rich association wi廿1 a bold conjecture to speculate from the origin of the histor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try,until they reached a permanent peace of mankind.Immanuel Kant showed peoples a complet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in his
史学概论参考书

1.赵兴彬:《史学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2.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姜义华等《史学导论》,复旦大学版社2003年版。
4.吴泽《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庞卓恒《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 于沛:《史学理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8. 伊格尔斯:《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9.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0.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1.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2. 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3. 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4. 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5. 张文杰等编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16. 田汝康、金重远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7. 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8. 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修订本。
19. 王学典:《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 王学典:《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1998年。
2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1972年。
23、马克思《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前的社会形态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2-15页。
24、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第二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历史入学统一考试真题与答案详解毙考题

2023年全国硕士硕士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考古学者试图从中探寻夏文明旳新石器文化是()。
A.大汉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良诸文化2.下列西周分封国属于商族后裔旳是()。
A.晋国B.宋国C.楚国D.郑国3.唐初官方颁行旳儒家经书注本是()。
A.《经典释文》B.《四书集注》C.《五经正义》D.《十三经注疏》4.标志着中国古代白银货币化旳赋役改革是()。
A.两税法B.一条鞭法C.募役法D.摊丁入亩5.乾隆时,领导天地会在台湾发动起义旳是()。
A.林爽文B.王聪儿C.林清D.蔡牵6.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处理财政困难采用旳新措施是()。
A.开征厘金B.加征田赋C.发行“昭信股票”D.开铸银元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刊登“改定新约”旳对外宣言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公约旳国家是美国()。
A.美国B.比利时C.英国D.日本8.邓演达领导旳“第三党”,其正式名称是()。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B.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C.中国国民党中央尤其委员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9.出席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旳中国代表中旳中国共产党党员是()。
A.周恩来B.董必武C.陈毅D.张闻天10.20世纪70年代末,都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开始于()。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扶植个体经济C.建立经济特区D.疏通城镇商品流通渠道11.建立新巴比伦王国旳民族是()。
A.阿摩利人B.阿卡德人C.迦勒底人D.胡里特人12.使罗马成为地中海西部霸主旳战争是()。
A.高卢战争B.第一次布匿战争C.第二次布匿战争D.马其顿战争13.中国史书中旳“白衣大食”是指阿拉伯旳()。
A.楼马亚王朝B.阿拔斯王朝C.伊德利斯王朝D.阿格拉布王朝14.12世纪西欧进人一种文化繁华时期,有学者称之为“12世纪旳文艺复兴”,其体现不包括()。
A.罗马法复兴B.亚里士多德著作旳重新发现C.大学兴起D.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15.13-14世纪欧洲著名旳毛纺织业中心是()。
批判的哲学与哲学的批判

85就我所知,中国学术界接触到康德哲学迄今为止恰好整整一个世纪。
最早是二十世纪之初,梁启超在日本写了大量介绍西方学说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就是论述“近世第一大哲康德”的学说的。
与此同时,王国维也正在日夕浸沉于康德的著作之中,他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收入在他早期的《静安文集》中。
他是中国最早正式攻研并绍述康德哲学的人。
但后来王先生转治文学、史学而放弃了哲学研究。
随后西方思想学说大举被介绍给中国,大学的哲学系已开始讲授康德哲学。
可惜的是,康德的大著《纯粹理性批判》一书迄无一部真正可读的中译本。
这部书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已先后有胡仁源和蓝公武两种译本,但读起来有如天书,简直不知所云,中译文比原文还要晦涩难读,大概没有人是从头到尾读完了的。
一般讲哲学史或思想史(尤其是政治思想史,如浦薛凤的《西洋近代政治思潮》)自然免不了有论康德的专章,但中国人用中文写的讲康德哲学的专著,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仅有郑昕(秉璧)先生的《康德学述》一部,内容大致即是他在课堂上的讲稿。
任何读哲学的人大概都会同意这样一种看法:讲哲学是绕不过康德这一关的,无论你同意他与否,你必须要过这一关。
否则的话,就不免闹出例如把智性认同于理性,把智性认识认同于理性认识之类的错误的笑柄。
及至四十年代早期我这一辈人做学生时,读康德的入门书照例是《纯粹理性批判》,读的还是M eikle j ohn 或M ax M ueller 的英译本,另外也参看A.K .Sm ith 的《纯粹理性批判释义》一书作为导读。
有时候读得有点晕头转向,就连什么是constructive 和什么是re g ulative 也搞不清楚,而且《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似乎还有那么多的经院哲学的论证风格,使人感到闷气。
我曾有一次向老友王浩感叹过:康德的书连王国维都读不懂,我怕是没有希望读懂的了。
他说:不能那么说,我们的凭借比王国批判的哲学哲学的批判与何兆武维的要好。
王国维不懂近代科学,所以他无法理解康德。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2年度)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3401108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历史学(师范类)课程简介:“史学概论”是关于历史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
课程总学时:54(50讲授+4实践)授课教材:庞卓恒主编《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教育部推荐教材。
参考书目:著作类:(1)、侯且岸:《当代中国的“显学”——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与思想新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庞卓恒:《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陈其泰:《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苑出版社1999年。
(4)、彭卫:《穿越历史的丛林》,三联书店1997年。
(5)、(德)罗梅君:《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孙立新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6)、金观涛、刘青山:《论历史研究中的整体方法·发展的哲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7)、陈启能:《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团结出版社1993年。
(8)、贾基松、沈斐凤:《历史主义科学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9)、(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王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10)、张艳国编《史学家自述》,武汉出版社,1994年。
(11)、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
(1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1981年。
(13)、红旗杂志社编《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红旗出版社1983年。
(14)、中国社会科学历史所编《历史科学的反思》,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15)、许凌云:《读史入门》,北京出版社1984年。
(16)、白寿彝:《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17)、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
(18)、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考研历史论述题

2012年29.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西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问题:(1)在答题纸上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加以句读。
(12分。
错断或漏断一处扣0.5分,扣分不超过12分)(2)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观点的异同及其所反映的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
(18分)【参考答案】(1)“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西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康德之_启蒙_观念及其批判哲学

康德之“启蒙”观念及其批判哲学叶秀山本文探讨了康德的启蒙观念及其与批判哲学的关系,分析了理性“成熟”之含义,认为,一方面,理性须得“不依靠他者”运用自己的理智来认知世界,另一方面,须区分各种层面的“权限”,强调在“公众”层面理性的不受限制性;这样,“成熟”、“启蒙”的理性就具有“现实性”,而不是“抽象”的形式。
“界限”观念的提出,同样使以“理性”为准则的哲学不再是抽象形式,而是具有丰富内容的“认知”体系,从这个角度,可以加深理解康德“批判哲学”所做的“划定界限—领域”工作之哲学意义。
关键词 康德 启蒙 理性 成熟 界限作者叶秀山,193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1784年,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第1版)出版三年之后,在当时的《柏林月刊》杂志第4卷第12期发表了应征文章《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而在同卷第9期,该杂志已经发表了一位犹太哲学家默西-门德尔松的同类文章《关于“什么叫”启蒙(运动)?》,按后来康德在发表自己文章时加的小注说,他如果当时已读到这篇文章,就会扣发他自己的文章,“现在本文就只在于检验一下偶然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带来两个人的思想一致”。
①二百年后,我们再来阅读两位先哲为回答同一题目的文章,固然也会像福科(Michel F oucault)那样注意到在当时德国社会背景下,犹太哲学思想如何融入德国哲学思想的大趋势之中②,但也会感到这两位哲学家在对于“启蒙”成熟性问题的取向上有所不同。
相比之下,门德尔松的文章在行文上似乎比康德的更加清楚明白,这也许是当时月刊编者更加倾向于门德尔松的答卷的原因。
门德尔松的文章一开始就将“启蒙—Au fklaerung”、“文化—K ultur”、“教养—Bildung”作了区分,认为“启蒙”重在“理论”,“文化”重在“实践”,而“教养”是二者的综合。
门德尔松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区分,也许真的表明了犹太思想接受从古代希腊哲学到当时德国哲学进一步深化的这个大的哲学背景,康德哲学正是建立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分立又结合①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1页注。
历史哲学类书单

历史哲学类一、历史教育专著类:1、王雄:《历史教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2、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赵恒烈:《历史教育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5、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6、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中国建材出版社,1997年版8、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二、杂志、期刊:1、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学历史教学》三、网上资源:1、人教网网站历史天地主页:地址——http://202.106.163.36/lishi/index.htm2、古船主页:地址——/kechengjcyjs/person/guchan.htm3、惟存教育网站:地址——/4、史海泛舟网站;地址——/index.html5、K12史地政论坛:地址——/forums/list.php3?num=34四、通史、断代史、史学理论类著作(略)五、其它类专著(略)1,[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2,[英]罗素,《论历史》3,[美]德雷,《历史哲学》4,[英]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5,[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6,[德]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历史中的意义》7,[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8,[意]维柯,《维柯著作选》9,[法]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10,[俄]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历史的意义》与《俄罗斯思想》11,[德]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12,[匈牙利]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13,[法]福科,《词与物》14,[英]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15,[德]费希特,《现时代的根本特点》16,[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与《哲学解释学》17,[美]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18,[美]凯利,《多面的历史》19,张文杰主编,《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20,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21,李泽厚,《历史本体论》22,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23,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卢卡奇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24,雷戈,《哲学主义的历史》、《历史与意义》25,彭刚,《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26,韩震、孟鸣歧,《历史、理解、意义》27,刘知己、章学诚,《史通》与《文史通议》28,[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29,[英]尼尔·弗格森等,《未曾发生的历史》30,[英]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31,姜义华等,《史学导论》32,袁吉富,《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研究》33,黑格尔,《历史哲学》34,维科,《新科学》35,汤因比,《历史研究》36,洪汉鼎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二、历史类1,钱穆,《国史大纲》2,[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3,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与《美术、神话与祭祀》4,《顾准文稿》5,[美]田浩,《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6,[美]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7,[美]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8,[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9,[美]柯文,《历史三调》与《在中国发现历史》10,[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11,[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12,[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3,[日]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14,[英]汤普逊,《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5,[英]霍布斯包姆,《民族与民族主义》1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7,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20,张广智、陈新,《西方史学史》21,《史记》22,《四书五经》23,[英]基托,《希腊人》24,[英]巴洛,《罗马人》25,[德]梅尼克,《德国的浩劫》三、哲学社会科学类1,[古希腊]柏拉图,《斐多》,《理想国》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诗学》3,[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4,[中世纪]阿奎那,《基督教箴言隽语录》5,[美]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与《现在的哲学》6,[德]胡塞尔,《逻辑研究》、《纯粹现象学通论》、《欧洲科学危机与先验现象学》《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7,[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林中路》、《面向思的事情》与《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8,[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与兴趣》与《后形而上学》9,[德]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儒教与道教》、《社会科学方法论》11,[德]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12,[德]黑格尔,《小逻辑》13,[德]康德,《康德原著选读》、《判断力批判》14,[德]卡西尔,《人论》、《卢梭、康德、歌德》15,[德]尼采,《权力意志》与《历史的用途与滥用》16,[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17,[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法]涂尔干,《社会分工论》、《实用主义社会学》19,[法]萨特,《存在与虚无》、《辨证理性批判》20,[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图腾制度》与《结构人类学》21,[法]福科,《疯癫与文明》、《知识考古学》与《不正常的人》22,[法]德里达,《声音与现象》、《写作与差异》、《论文字学》23,[法]雷蒙-阿隆,《社会学的主要思潮》24,[法]阿尔都塞,《读〈资本论〉》25,《人的问题》26,[德]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27,[英]达尔文,《人类的由来》28,[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与《哲学研究》29,[英]罗素,《西方哲学史》30,[奥]马赫,《感觉的分析》31,[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与《结构主义》、《人文科学认识论》32,[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33,[法]彭加勒,《科学与假设》34,[美]梯利,《西方哲学史》35,[日]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的神髓》36,[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37,[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国家论》38,[英]洛克,《政府论》与《教育漫话》39,[英]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与《波普尔思想精粹》40,[法]伽桑狄,《对笛卡儿〈沉思〉的诘难》4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42,[意]葛兰西,《狱中札记》43,[美]罗蒂,《真之追求》44,[美]塞尔,《心灵、语言和社会》44,[美]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45,[法]罗兰·巴特,《批评与真实》46,[美]杜娜叶夫斯卡亚,《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与《哲学与革命》47,[俄]杜冈-巴拉洛夫斯基,《社会主义:一种有益的学说》48,[德]阿佩尔,《哲学的改造》49,[法]德勒兹,《尼采与哲学》50,[法]巴拉什,《梦想的诗学》51,[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致命的自负》与《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思想精粹》、《知识、自由与秩序》52,《形而上学的恐怖》53,[英]彼德·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54,《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55,《系统、结构与经验》56,《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57,《政治的正义性》58,《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59,《后现代与社会科学》60,《计量史学方法导论》61,《结构主义与符号学》62,《比较现代化》63,《再看西方》64,《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65,《欧洲自由主义史》66,《自然价值》67,《超验正义》68,《社会如何记忆》69,[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与《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70,[英]柏林,《思想自由史》与《反潮流:观念史论集》71,《哲学的终结》72,《自由主义的终结》73,[俄]列宁,《哲学笔记》与《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74,《和谐经济论》75,《现代社会冲突》76,《重申自由主义》77,《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78,《求真意志—米歇尔·福科的心路历程》79,《文学哲学》80,[法]布尔迪厄,《自由、交流》81,[法]利奥塔,《后现代状态》82,《社会学理论的结构》83,《社会学二十讲》84,《现代社会学理论》85,《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86,《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87,[德]洪堡,《论国家的作用》88,《理解的真理》89,《海德格尔与中国天道》90,《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91,《在期待中》92,《论基督徒》93,《圣言的倾听者》94,《不可言说的言说》95,[意]帕雷托,《普通社会学纲要》96,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李泽厚哲学文存》与《论语今读》、《美学四讲》97,[美]摩尔根,《古代社会》98,《资本主义的诞生》99,《王阳明全集》100,冯契,《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101,金岳霖,《知识论》10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03,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104,《对逻辑的思考》105,《自由主义》106,《马恩选集》最新版。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2章第四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目的叙述全面的是()A.号召消灭专制王权B.号召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C.反对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D.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解析:选D。
A、B、C三项说的是“消灭……打倒……反对……”,而D项才是全面说明,在消灭、打倒、反对之后应追求的是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这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2.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①提倡社会契约论②认为专制政权有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力③倡导分权理论④认为宗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A.①②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
解此题要明确霍布斯启蒙思想的具体内容。
他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但又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
这是霍布斯思想最明显的特点。
3.下列人物中,最早提出国家是根据社会契约创造的是()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卢梭解析:选A。
提到社会契约主张的有霍布斯(1588~1679)、洛克(1632~1704)、卢梭(1712~1778)。
4.“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民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上述材料作者倡导这一政治体制的目的是()A.实现天赋人权B.避免暴君政体C.实现司法独立D.建立平等社会解析:选B。
材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观念,作者是孟德斯鸠,用意是反对专制,避免出现独裁政体。
5.在法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在这个盒子里珍藏着一颗200多年前的人的心脏,盒子上刻着这颗心脏的主人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根据你的判断,此人的思想主张极有可能是()A.不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C.提出“三权分立”D.反对因谋私利而违反公共意志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心脏主人的话可看出,此人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具有这种影响力的只有伏尔泰,因为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A是洛克的主张,C、D分别是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主张,故选B。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提交 2019/04/14 阅读: 445关键词: 康德启蒙本文选自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简介:康德是18世纪启蒙运动集之大成者,其“批判哲学”奠定了现代哲学的基础,划定科学、道德与美学的界限。
本文尝试回答何谓启蒙,并说明启蒙与“公开使用自由”(即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关联。
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
未成年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知性。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 aude!①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②的口号。
懒惰和怯懦乃是何以有如此大量的人,当大自然早己把他们从外界的引导之下释放出来以后(naturaliter maiorennes)③时,却仍然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之中,以及别人何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就俨然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
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安逸。
如果我有一部书能替我有理解,有一位牧师能替我有良心,有一位医生能替我规定食谱,等等;那么我自己就用不着操心了。
只要能对我合算,我就无需去思想:自有别人会替我去做这类伤脑筋的事。
绝大部分的人(其中包括全部的女性)都把步入成熟状态认为除了是非常之艰辛而外并且还是非常之危险的;这一点老早就被每一个一片好心在从事监护他们的保护人关注到了。
保护人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着这些温驯的畜牲不要竟敢冒险从锁着他们的摇车里面迈出一步;然后就向他们指出他们企图单独行走时会威胁他们的那种危险。
可是这种危险实际上并不那么大,因为他们跌过几交之后就终于能学会走路的;然而只要有过一次这类事例,就会使人心惊胆战并且往往吓得完全不敢再去尝试了。
高二历史必修3_课文注释: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

课文注释: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18世纪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
康德是一位有着苏格兰血统的皮匠的儿子,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个虔诚的教徒家庭,并在这个天光阴暗、单调乏味的滨海小镇度过了他漫长的一生。
康德16~22岁时就读于柯尼斯堡大学,在温文尔雅的学校气氛和平静如水的环境中学习牛顿的物理学和沃尔夫哲学,这使他对生活的态度更加严肃。
他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博士学位后成为母校的一位低级教师。
此后他潜心自然科学研究,教学著书,声望日隆,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不同于牛顿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在自然科学界引起轰动。
1770年后,他转向哲学研究。
浓郁的宗教家庭气氛和严肃的生活态度成为他哲学的重要背景之一,这使他热切地感到有必要巩固基督教信仰的基础。
而随着统治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分五裂和新型现代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出现,更使他迫切地感到需要为人们建立一个最完善的道德法则世界。
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的钻研终于使他于1781年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一巨型哲学著作。
在这部最重要的著作中,康德承担了为数学和物理学的严密性和确定性辩护的任务,他高举理性的火炬,猛烈地批判了长期以来弥漫于欧洲的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体系,以及桎梏人们思想的封建神学,以至于在这次批判之后,“那种被叫做形而上学的东西,可以说已经被连根拔掉,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了。
”1788年,康德发表《实践理性批判》,论证宗教信仰的合理性,证实道德法则的理性的确定性和普遍性。
在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详细论述了他的美学理论。
这三部被人们誉为“三大批判”的哲学巨著以尖锐激烈、富于挑战性的言辞在极广阔的领域内提出一系列有独创性的见解,形成了康德“真”“善”“美”的庞大批判哲学思想体系,在德国哲学界引发了一场革命,将自古希腊泰利斯开创的西方哲学推向了辉煌灿烂的高峰。
《纯粹理性批判》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被认为是最难读懂的哲学著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世纪末的德国比起同时期的西方先进国家来,仍然是个分裂、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然已在发展,但仍苦于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这就决定了德国中产阶级的特殊软弱性。当英国已经和法国正在采取革命行动推翻封建制度的时候,德国还只采取理论的形式。因此在论及由康德奠基的德国古典哲学时,经典作家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 18世纪70年代以前,康德从事多方面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和辩证法因素;特别是1755年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或作《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运用牛顿的经典力学原理,提出了关于太阳系演化的学说(即星云说),对长期以来在科学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僵化的自然观"打开第一个缺口"。这个学说于1796年被拉普拉斯(1749-1827年)重新提出,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学说。 18世纪70年代以后,康德转入批判哲学时期,这个时期他建立了先验论哲学体系。自1781至1798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是康德批判哲学的成熟期,先后有《纯粹理性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探本》、《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及其序言)、《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系科之争》问世。在这同一时期所写的关于历史与政治的理论著作,作为其批判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则在通称的三大批判之外别有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故而曾有“第四批判”或“历史理性批判”之称。这个历史时代正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在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思潮的强大影响下写成的这几篇论文,饱含着时代色彩;他们所表现的要把历史提高为哲学理论的努力、他们之以启蒙运动的批判精神和人类在不断进步的观点对于历史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所作的一系列臆测、他们之从纯粹理性出发来论证天赋人权及其与幸福的联系,实际上是提供了法国革命的德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