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柱轴向受力分析

合集下载

螺杆泵采油抽油杆柱动力学研究

螺杆泵采油抽油杆柱动力学研究

引言
螺杆泵 采油 系统 由于具有 结构 简单 、适用 范 围
广 和节 能 等优 点 ,得 到 了越来 越 广泛 的应 用 n 。但
M =
∞ ’
三4
8 ( 7 du 8 , e y
抽 油杆柱 断脱事 故频 繁发生严 重制 约 了螺 杆泵 采油
式 中 M 为微 元段 扭矩 ( m ; d 为 微元段 的 N・ ) M
() 简化 为 2可
一t ae 一f
, 3 实例 分 析 则式
某 螺杆 泵采 油井 基本 数据 :油层 中深 110m, 5
() 3
地 层 温度 5 80 C,油 管 内径 6 2mm,油 压 1 a . MP , 5
式() 3即为描述 螺杆泵 采油井 抽 油杆柱 动力学 的
学 波动 方程 的数 值 解 。 实例 计 算表 明 ,抽 油杆 柱 受到 的扭 矩 和 轴 向力 均 随 深 井的增 加 而减 小 ,
扭 矩和轴 向力 的最 大值 均发 生在 井 口。
关键 词 : 螺杆泵 ;采油 ;杆柱 ;动力 学 ;有 限差分
d i O3 6 /i n1 0 — 8 62 1 .. 5 o: . 9js .0 6 6 9 . 12 0 l 9 .s 0 0
根据式 () 导 出抽 油杆 柱 的一 维带 阻尼波 动 1,推

方程 为
G 2" d} q

4 f  ̄ r t

2/





T —rj
a t
la D
一 8, a 而 f2 7 i r
z I n(1 n) 。 D 。 一r r r
() 2

抽油杆柱轴向受力分析

抽油杆柱轴向受力分析

单级抽油杆柱轴向力的组成当游梁机工作时,任意井深处抽油杆柱的轴向力均由以下几项组成: 1)抽油杆柱自重,作用方向垂直向下;2)油井液体对抽油杆柱的液体浮力,作用方向垂直于抽油杆柱轴线向上; 3)油管内液柱在抽油泵柱塞有效面积(即柱塞截面积减去抽油杆截面积)上所产生的液体力,即油柱重,其方向垂直于柱塞表面向下;4)油管外液柱对柱塞下表面的浮力,其大小取决于泵的沉没度,方向垂直于柱塞表面向上;5)抽油杆柱于液柱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

惯性力正比于悬点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6)抽油杆柱与液柱运动产生的振动力,其大小和方向都是变化的;7)各运动副之间的摩擦力,包括:泵筒与柱塞之间、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的半干摩擦力、抽油杆柱与油柱之间、油柱与油管之间以及液体流过抽油泵游动阀时的液体摩擦力,它们均与抽油杆的运动方向相反。

上述(1)、(2)、(3)、(4)四项与抽油杆柱的运动无关,称为静载荷;(5)、(6)、(7)三项力与抽油杆柱的运动有关,称为动载荷。

1.单级抽油杆柱轴向力的计算方法下面将列出上述各力的计算公式,其公式中的各符号意义参考见本章后面的说明。

1)半干摩擦力14094.0-=δpM D P (2-1)2)液体通过泵阀时的水力阻力对柱塞底部所形成的向上的推力 先计算液体的雷诺数cp l e u d D s n .R 06352⨯⨯⨯=ρ (2-2)流量系数28.0=u (当4103⨯≤e R 时)n s d D u d u p l c ⨯⨯⨯⨯⨯=2020191ρ(当4103⨯>e R 时)下冲程液体通过游动阀时的水力阻力产生的向上推力L pp kld )n s (A)A A (A u n .P ρ⋅⋅⋅+⋅=2232172951 (2-3)上冲程液体通过游动阀时的水力阻力产生的向上推力L p lu v A A u P ρ⋅⋅⋅=220221 (2-4)3)作用于抽油杆柱底部液体向上的浮力gH A P L r f ⋅⋅⋅=ρ (2-5)4)液柱与抽油杆柱之间的摩擦力抽油杆柱与液柱之间的摩擦力主要与杆柱的运行速度以及油液本身的物性有关,其最大值可由下面的近似公式来确定:max p c lr v )m (m ln )m (m L u P ⋅--+-⋅⋅=1112222π (2-6)上述lr P 的计算中并未考虑抽油杆接箍的附加阻力,通常采用实验资料确定附加阻力。

石油钻采管柱力学第5章

石油钻采管柱力学第5章

第五章抽油杆柱力学分析及应用在采油工程中,人工举升设备可分为有杆抽油设备和无杆抽油设备。

有杆抽油设备主要由地面驱动设备(如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组成,这是应用最早、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举升设备,如油田上常见的游梁式抽油机等;无杆抽油设备的动力装置(如电机)主要位于井下、一般由电机、电泵组成,如潜油电泵采油设备等。

抽油杆是有杆抽油设备的重要部件[1],抽油杆柱是由数十根或数百根抽油杆通过接箍连接而成,它将抽油机的动力传递给井下抽油泵。

按照抽油杆的运动状态和匹配的抽油泵,可划分为往复泵抽油杆柱和螺杆泵抽油杆柱,其中往复泵抽油杆柱只做轴向运动、以传递轴向力为主,而螺杆泵抽油杆柱只做旋转运动、以传递扭矩为主。

位于井下数千米长的抽油杆柱工作状态较为复杂,能否在满足采油工艺条件下安全可靠的长期工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技术问题。

因此,国内外学者和技术人员为了提高抽油杆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适应不同油气井的举升需要,主要从抽油杆制造和举升井应用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在抽油杆的材料、结构和制造方面,随着国内外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抽油杆型号和品种有了很大变化。

在原有的Cc级、D级、K级和H级钢制抽油杆基础上,又出现了玻璃钢抽油杆、不锈钢抽油杆、铝合金抽油杆、石墨带抽油杆、非金属带状连续抽油杆、椭圆形截面连续抽油杆、钢丝绳抽油杆等。

从结构上看出现了空心抽油杆,从功能上看出现了抗扭抽油杆。

这些新型抽油杆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油气井举升的需要,也为抽油杆柱的力学分析和工程应用带来了新课题。

在抽油杆举升井应用方面,主要是基于抽油杆柱的力学分析结果,结合人工举升工艺和杆柱失效等情况,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1)抽油杆柱力学分析与设计口[2-5],确保井下抽油杆柱能够安全可靠的长期工作,避免杆柱和连接螺纹发生断裂失效事故。

(2)扶正器安放位置计算与杆管防偏磨技术[6-9],合理的扶正器设计可以使杆管偏磨、摩擦阻力达到最佳平衡点(若扶正器太多必然引起摩阻力增大、采油耗能增加,若扶正器太少又起不到防偏磨效果)。

抽油杆受力及偏磨井分布分析

抽油杆受力及偏磨井分布分析

抽油杆受力及偏磨井分布分析作者:刘晓宇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4期摘要:分析了下行程中抽油杆受力及偏磨状况,中性点以上抽油杆呈拉伸状态。

在抽油机上行程中抽油杆是受拉的,不存在弯曲,在下行程中由于抽油杆受压,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使抽油杆失稳,造成抽油杆产生螺旋弯曲。

结果表明,下行冲中这些力的联合作用使在中性点以下的抽油杆受压而弯曲,并且在抽油杆下部受有最大轴向压力,这个轴向压力使抽油杆失稳而弯曲并导致抽油杆紧贴在油管内壁上产生偏磨。

关键词:抽油杆受力偏磨状况1.受力分析如果忽略抽油杆接箍突出部分在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则可将每一级杆简化为等直杆。

抽油杆在充满井液的油管中运动,在下行程时的受力分析结果见图1。

其主要受力(忽略振动载荷)为:悬点毛辨子对抽油杆的拉力P12;单位长度抽油杆柱自重qr及惯性载荷qi;井液与单位长度抽油杆之间的摩擦力qf;抽油泵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力Fcp;井口回压对抽油杆柱的作用pbd;单位长度抽油杆柱在井液中的浮力Ff;井液通过游动阀时阻力fv。

(1)抽油杆柱自重qr。

qr=Ar?籽rg,(1)式中:qr—单位长度抽油杆柱自重,N/m;Ar一抽油杆柱的横截面积,m2;?籽r一抽油杆柱的材科密度,kg/m3;(2)单位长度抽油杆柱惯性载荷qi。

见图2。

假设抽油机悬点向上运动为正方向:即抽油杆柱的惯性力方向向下为正,则任意时刻单位长度抽油杆柱所受的惯性力为:qi=Ar?籽r?琢A,(2)当悬点下行程开始时,悬点具有最大的负加速度,而此时抽油杆柱具有最大向上的惯性力:qiM?琢x=Ar?籽r?棕2R (3)式中: ?棕=,1/S;N—悬点冲次,min-1;R—曲柄半径,m;P—连杆长度,m;C—游梁后臂长度,m;K—基杆长度,m;A—游梁前臂长度,m;L游梁输出中心到减速箱输入轴水平距离,m;?琢A—悬点运动的加速度,m/s2。

(3)井液与单位长度抽油杆之间的摩擦力qf:qf=2?仔?滋1••Vm?琢x(4)式中:qf—单位长度抽油杆柱与井筒内液柱间的摩擦力,N;L—抽油杆柱长度,m;μl—井内液体的粘度,Pa.s;m—油管内径与抽油杆直径之比;VMax—抽油杆柱最大的下行速度,m/s(4)抽油泵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力Fcp含水不超过50%时:, Fcp=?仔•l•D+(5)其中:△p=(sn)2(6)含水超过50%时:Fcp=0.94 •-140,(7)式中:Fcp—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力,N;ΔP—柱塞上下压差,Pa;AP—柱塞截面积,m2;Ao—动阀尔过流断面面积,m2;D—柱塞直径,mm;e—柱塞与衬套间半径上的间隙,mm。

杆柱受力分析

杆柱受力分析

根据抽油杆全程受力分析,找到影响抽 油杆失稳的各种因素,从而找到解决抽油杆 失稳的方法:
1.应用抽油杆扶正技术。在抽油杆的失稳段, 采用抽油杆扶正器,可修正杆柱弯曲变形。不过, 采用扶正块以后,就会增大杆柱的磨擦阻力,增大 拉应力,并使中和点上移。对于油稠的井,不宜采 用此方法。
2. 应用加重杆加重技术。就是在杆柱的最下 部采用一段加重杆,从而增大杆柱重量。使用加 重杆是解决抽油杆柱弯曲变形的有效方法。可以 减轻或避免下部抽油杆柱受压应力作用而发生弯 曲变形象,从而改善抽油杆柱的工作状况,提高 抽油杆的工作寿命和泵效。 3.采取泵下掺水降粘工艺技术。通过此种方 法,可以大大降低液体的粘度,改善液体的流动 性能,从而降低磨擦阻力和液流阻力。
假设杆柱离开井口的距离为 x,随着x的增加,该点所受到的 下部杆柱的重力减小。当杆柱重 量被在下行过程中产生的阻力抵 消后,杆柱上就会产生一个中和 点X中,中和点以下的杆柱处于受 压状态。该点也是抽油杆最容易 断脱的部位。 x 继续增大,杆柱 压应力也增大,在其下端达到最 大。
中和 点
由于受压应力逐渐增大的影响,受压杆段发 生三种形态的过渡。靠近中和点部分,由于杆柱 的刚度和较小的压应力,杆柱保持挺直,不会弯 曲;向下随着压应力的增大,抽油杆发生弹性弯 曲变形,再向下,当压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杆 柱将发生塑性弯曲变形。当然,如果下行时阻力 不够大,或者抽油杆的材料结构性能较好,杆柱 就可能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4.采取降低S*N值的方法。现场常用降低抽油机 冲次的方法,主要通过各种电机调速技术来改变驴 头悬点的运行速度。当悬点的运行速度降低以后, 通过游动阀的局部水力损失减小,同时,下行时的 粘滞阻力也得到大大的降低。
5. 采取变换泵径的方法,即由大泵更换为小泵。 我们知道,柱塞和衬套间的半干磨擦力的大小由下 面的公式确定:

螺杆泵抽油杆柱受力分析

螺杆泵抽油杆柱受力分析

螺杆泵抽油杆柱受力分析作者:螺杆泵来源:/抽油杆柱受力分析与抽油机井的工作原理不同,螺杆泵抽油井在正常工作时即要受到轴向的载荷作用,同时又要受到周向扭转载荷的作用。

1.水力计算l)泵压头的确定在螺杆泵的受力分析当中,泵进出口压差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了负载扭矩及轴向力计算的准确性。

根据螺杆泵的工作原理,确定泵压头的计算公式,其关键是对泵出口至井口流体流动的沿程压力损失的处理。

根据螺杆泵抽油井杆管环空内流体的流动特征,泵出口至井口流体流动的沿程损失包括两部分,流体沿泵以上的油管和抽油杆的环形空间向上作螺旋流动的沿程摩擦阻力损失和流体在杆管环空中流动时所产生的局部阻力损失,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得出泵井出口压差的计算公式。

2)采出液粘度的确定螺杆泵油井采出液中包括两种液相:油相和水相,水驱时,油井的采出液是原油和水的混合物,为牛顿流体,只要含水一定,混合物的粘度就为一定值,可用粘度加权法进行计算。

对于聚驱油井,采出液是聚合物溶液与原油的混合物,是非牛顿流体,并且聚合物采出液的粘度要高于水驱采出液的枯度。

通常在螺杆泵抽油井杆管的环空中,剪切速率通常较低,因此可以认为,采出液中水相和油相主要表现出粘性流体,且符合幂律模式,对于采出液的粘度可以采用加权法进行计算。

2.杆柱负载扭矩的计算与抽油机井的工作原理不同,螺杆泵抽油井在正常工作时即要受到轴向的载荷作用,同时又要受到周向扭转载荷的作用。

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柱负载扭矩是螺杆泵抽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数值的精确计算对螺杆泵工况的诊断、抽油杆柱的合理设计以及泵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井在正常工作时,原动机通过抽油杆柱带动螺杆泵旋转,抽油杆柱受到五种扭矩的作用,抽油杆柱与井液的摩擦扭矩、举升流体的有功扭矩、抽油杆柱与油管间的摩擦扭矩、由于泵定子与转子间存在过盈而产生的摩擦扭矩及抽油杆的惯性扭矩。

在杆柱负载扭矩的计算当中考虑了泵压头的准确计算及粘度的影响。

定向井螺杆泵抽油杆柱力学分析及防磨损措施

定向井螺杆泵抽油杆柱力学分析及防磨损措施

定向井螺杆泵抽油杆柱力学分析及防磨损措施摘要:定向井本身的井身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采取螺杆泵抽采方式如果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很容易导致柱杆出现严重的磨损甚至出现卡死等现象。

为了能够有效消除柱杆在实际抽采作业中出现的磨损等问题,针对抽油杆造斜点设置了相应的导向器,并在合理的位置配套使用扶正器等相关的措施,在实际确定扶正器合理的位置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

这种方式在抽采现象的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定向井;螺杆泵;管杆磨损;扶正器引言在直井的抽采作业中螺杆泵抽采工艺的应用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是螺杆泵抽采工艺在定向井中的应用比较少,对此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少。

与直井相比较定向型本身的结构以及井身受力情况都更加复杂,当处于造斜段的时候,感触非常容易受到重力作用与油管壁发生接触。

根据定向井本身井眼轨迹具体特征可以知道,螺杆泵在抽采作业过程中抽油杆的旋转运动使得在纵横方向上出现了弯曲状态,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感度出现损坏或者是断脱等现象。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本文主要通过建立抽油杆的力学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计算对导向器以及扶正器的布置方式进行了合理研究。

1 抽油杆柱受力情况分析螺杆泵的抽油杆在实际作业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地面动力端来进行扭矩传递,并以此来带动驱动轴旋转,驱动头经过减速处理之后通过方卡子将扭矩传递到光杆上,最终将扭矩传递到抽油杆柱上面。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在井口位置抽油杆柱实际受到的是主动力矩的作用,在旋转作业过程中同时还会受到走向产生的力F,在举升液体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一个摩擦力矩,此外,转子与电子之间由于采取的是过盈配合,因此两者之间也会产生还会产生一个摩擦力,在泵的出口位置由于会存在一定的压差,因此也会在抽油杆柱上产生的反扭矩。

上述几个参数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上述公式中R主要表示的是转子截面半径,m;e主要表示的是转子的偏心距m;主要表示的是在泵进出口产生的压差,Pa;上述公式中主要表示的是定转子之间在初始状态下的过盈值,mm;n主要表示的是在螺杆泵在运行过程中的转速,r/min;上述公式中主要表示的是井下液体动力粘度,Pa·s;主要表示的是油管的内径,m;d主要表的是抽油杆直径,如果都抽油杆本身是空心抽油杆,那么d主要表示的就是其外径,m。

螺杆泵采油井抽油杆柱力学行为研究

螺杆泵采油井抽油杆柱力学行为研究

[ 参考 文献 ] [] 崔 振 华 , 1 安锦 高 , 国安. 杆 抽 油 系 统 [ . 余 有 M] 北 京 : 油 工 业 出版 社 , 9 4 5 ~ 6 , 7 ~ 石 19 :9 6 10
25 3  ̄ 2 . 0, 00 - -3 0
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达到了预 期使 用 防气 装置 的 目的 。 7 结论 在 油 田开发 后 期 , 由于气 体影 响 , 使抽 油泵 的 致 泵 效 降 低 , 重影 响 油 田的开 发 生 产 。针对 这 一 现 严
体载荷和流体流动摩阻的综合作用 。 抽 油杆柱 在井筒 流体 内的重力 可 以表示 为 :

F:∑G xi i ( △ )
i= 1
式 中 : 抽 油杆 柱 在井 液 中 的重力 , G() F一 N; i一第 i 段 杆柱 在井液 中 的重量 , m。 N/ 井 筒 内流 体载 荷可 以表 示为 :
m-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 = (; r) z d 一d p  ̄
dp j ,, … , ;i 一1 2… m一1

( 1 d ) j 一 d+-  ̄p 1 +
() 2
了便于分析抽油杆柱受力状况 , 将总长L p的抽油杆 分为 n段 , 每段 长度 为 。 1 轴 向力分 析 抽 油 杆 柱 在井 筒 内受 到抽 油 杆 柱 自身 重 力 、 流
收稿 日期 :0 1 7 5 2 1 ~O —1 作 者简介 : 士同(9 6 , 山东茌平人 , 单 1 6 一) 男, 工程师 , 主要从事采油工 艺、 井下作业方面的管理工作。
21 年第 1 期 01 9
1 2
内 蒙 古石 油化 工

螺杆泵抽油杆柱的动态受力分析与工艺设计

螺杆泵抽油杆柱的动态受力分析与工艺设计

(22.23) 1507.6 35.4 (9.66) 915.1 21.7 (8.02) 1489.6 35.1 (4.16) 4.0 (2.9) 4.8 (2.47) 7.4 (3.48) 4.1 (2.37) 4.6 (2.2) 6.1 (4.8) 9.5 ( 8.7 3.62) 104.5 117.3 147.8 432.9 387.2 443.8 1059.7 917.8
中图分类号: TE 8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 - 768X (2003) 02 - 061 - 04
在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技术中, 抽油杆柱所承 受的外载荷主要有螺杆泵产生的轴向力和反扭矩、 抽油杆柱自重、 液体对抽油杆柱的浮力和阻力、 井口 驱动转矩等, 受力分析如图 1 所示。
・ 62 ・ 推导单元运动方程 e e · ( )( e ‥( ) ( ) ( ) Me d e t + C t d e t + K 0 + KN t +
e ( ) K t) d( = F( e t) e t) σ e 式中: Ke Ke K Me 、 Ce N、 0、 σ、




2003 年
(1) 分别为单元的线性刚度矩 2.3
率 Rc 和平均碰撞接触力Rn , 根据这 2 个参数建立的 扶正器安放位置判别条件为:
N
1 N max M max 1 N min M min ( ) ) + - ( + σa = 2 A W 2 A W Mnm τm = W n Mn max - Mn min τa = 2 Wn
(3)
e 式中: Ke G 和 R G 分别为动力间隙元刚度矩阵和附加 力向量。

抽油杆加重受力分析

抽油杆加重受力分析

抽油杆加重受力分析张鹏举 王 兴(中原油田特种车辆修造总厂,河南 濮阳 45700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抽油杆在工作时的受力情况,及抽油杆在下端加重时受力情况的变化和对提高泵抽吸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抽油杆;加重;冲程 抽油杆是有杆抽油装置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抽油机和泵之间传递动力,在抽汲循环中,抽油杆反复地被拉伸、压缩,使下部活塞和泵套的相对运动距离,即泵的有效冲程减小,降低了泵的抽汲效率。

由下表可以知道,抽油杆在下放中,上部受拉,下部受压,冲程损失在0.2~0.6m之间。

井号级数×总长地面冲程(m)泵冲程(m)地面负荷(K N)泵负荷(KN)马11-14×2237.29Umax=2.931Umin=-0.0072.410-0.421Fmax=63.95Fmin=46.315.67-3.01马19-63×1409.56Umax=2.978Umin=-0.0022.645-0.175Fmax=58.80Fmin=33.0814.68-2.43马11-172×1293.82Umax=2.968Umin=-0.0072.723-0.104Fmax=58.43Fmin=37.1210.90-3.96桥10-214×1856.21Umax=2.996Umin=0.0032.478-0.287Fmax=75.71Fmin=52.1919.76-2.75桥4-84×1795.77Umax=3.119Umin=-0.0412.473-0.170Fmax=62.74Fmin=42.3119.89-8.34桥18-184×1710.98Umax=2.062Umin=-0.0022.715-0.102Fmax=80.67Fmin=27.9718.78-11.81和采收率。

②在气井钻井、完井、投产、措施、生产、修井等各个环节系统采取气层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气层损害,明显提高气井采气指数。

抽油井功图分析

抽油井功图分析
上冲程中,在沉没压力作用下,井内液体克服泵的入口设 备的阻力进入泵内,此时液流所具有的压力叫吸入压力。 此压力作用在活塞底部而产生向上的载荷Pi 。下冲程中, 固定凡尔关闭,沉没压力对悬点载荷没有影响。
液流在地面管线中的流动阻力所造成的井口回压对悬点 将产生附加的载荷。其性质与油管内液体产生的载荷相同。 上冲程中增加悬点载荷,用Pbu 表示;下冲程中减轻抽油 杆柱重量,用Pbd 表示。
3)抽油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受砂、蜡、水、气等因素的影响, 认为进入泵内的液体不可压缩。
4)油井没有连抽带喷的现象。
5)油层供液能力充足,泵能够编辑完课全件 充满
14
泵的工作过程和载荷转移情况
由于作用在活塞上的液柱重量在 上、下冲程中交替地分别由油管转移 到抽油杆柱和由抽油杆柱转移到油管, 从而引起杆柱和管柱交替地增载和减 载,使杆柱和管柱发生交替地伸长和 缩短。
编辑课件
25
编辑课件
在上冲程中,前半冲 程有一个由大变小的向 下的惯性载荷(增加悬 点载荷);后半冲程作 用在悬点上的有一个由 小变大的向上的惯性载 荷(减小悬点载荷)。 在下冲程中,前半冲程 作用在悬点的有一个由 大变小的向上的惯性载 荷(减小悬点载荷); 后半冲程则是有一个由 小变大的向下作用(增 加悬点载荷)的惯性载 荷。因此,由于惯性载 荷的影响使静载荷的理 论示功图的平行四边形 ABCD被扭转成 A'B'C'D',如图(2-24)。
W1= ( fp –fr ) ρi g L 下冲程中,由于游动凡尔打开,液柱载
荷通过固定凡尔作用在油管上,而不作用 在悬点上。
编辑课件
4
(三)惯性载荷
抽油机运转时,驴头带着抽油杆柱和液柱做 变速运动,因而产生抽油杆柱和液柱的惯性力。 如果忽略抽油杆柱和液柱的弹性影响,则可以 认为抽油杆柱和液柱各点的运动规律和悬点完 全一致。所以,产生的惯性力除与抽油杆柱和 液柱的质量有关外,还与悬点加速度的大小成 正比,其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柱的力学分析轴向压力弯曲与屈曲分析

柱的力学分析轴向压力弯曲与屈曲分析

柱的力学分析轴向压力弯曲与屈曲分析柱的力学分析:轴向压力、弯曲与屈曲分析柱是结构力学中常见的一种构件,它承受着轴向压力、弯曲和屈曲等力学作用。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柱的力学性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柱的轴向压力、弯曲和屈曲进行详细的力学分析。

一、柱的轴向压力分析柱的轴向压力是指作用在柱上的沿着柱轴线方向的压缩力。

当柱受到轴向压力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各种反力和内力分布情况。

根据力学原理,可以通过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来确定柱顶部和底部的轴力大小。

为了进一步分析柱的轴向压力分布情况,需要考虑到柱材料的特性和几何形状等因素。

通常,通过应变理论和材料力学分析等方法可以得到柱内部应力和轴力的公式表示。

在工程实践中,常常采用欧拉公式或者变截面法来计算柱的轴向压力承载能力。

二、柱的弯曲分析除了轴向压力,柱在承受载荷时还可能会受到弯曲力的作用。

即使是纯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柱,在实际应用中也很难避免发生轻微的侧向偏转和弯曲变形。

因此,对柱的弯曲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柱的弯曲分析可以通过应力和应变分析来实现。

根据梁理论和材料力学知识,可以得到柱弯曲的基本方程。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柱的截面形状、材料特性和受力情况等因素。

为了使得柱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抵抗弯曲力,工程实践中常常采用加固措施,如在柱的截面处设置钢筋、加大截面尺寸等。

三、柱的屈曲分析当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超过其极限承载能力时,柱将发生屈曲失稳现象。

屈曲是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由稳定状态向不稳定状态转变的过程。

柱的屈曲分析是基于弹性和稳定性理论的。

根据欧拉屈曲理论,可以得到柱屈曲的计算公式。

在屈曲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柱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端部条件和作用力等因素。

柱的屈曲分析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确定柱的极限承载能力和采取适当的设计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柱的屈曲控制措施包括增加柱的有效长度和采用适当的支撑方式。

结语柱作为结构力学中的重要构件,其力学分析涉及轴向压力、弯曲和屈曲等多个方面。

抽油杆管受力状况分析与优化策略

抽油杆管受力状况分析与优化策略

抽油杆管受力状况分析与优化策略在抽油泵抽汲循环的上、下冲程过程中,液柱的重力从固定凡尔上转到游动凡尔上,使抽油杆柱和油管交替加载和卸载。

本文建立抽油泵正常工作过程中的力学模型,根据抽油杆的弹性伸长量,计算了防冲距的合理取值,从而改善了抽油泵防冲距设计中常因采用经验值而使泵效降低的问题。

结合抽油泵泵阀的开启条件,推导了抽油泵柱塞的滞后位移,进而得到抽油泵在一定杆管泵组合下的排量系数及防冲距对泵效的影响关系式,为合理确定防冲距提供了依据。

标签:抽油杆;受力状况;弹性变形量;泵效提升在有杆泵采油生产中,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主要有杆管柱的伸缩、井液中的含气量、泵的充满度及漏失等。

由于余隙空间的存在,使得泵在抽油过程中,余隙空间被弹性能大的气体所占据,致使上冲程时泵的固定凡尔开启滞后或根本打不开(气锁),井液进泵数量减少甚至进不了泵,极大地影响了抽油效率。

而且余隙越大,余隙内残留气体越多,则气体影响越大,造成有效冲程越小,泵效越低。

在高油气比油田的有杆泵采油中这种影响尤为明显。

目前人们主要从增加泵的沉没度、加大冲程、降低冲次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抽油泵效率。

本文对抽油杆的受力状况及其弹性变形量的分析,研究合理的余隙容积,以提高泵效。

1 防冲距的理论分析因静液柱重力引起的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弹性伸长,使抽油杆下冲程时下移的距离大于實际冲程的长度,故防冲距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抽油杆在轴向拉力的作用下会伸长,避免杆柱与泵筒底部发生碰撞而上提的一定距离,杆柱的实际伸长量一般都小于所提距离,所以活塞的实际冲程也小于理论冲程。

1.1 抽油杆受力分析根据抽油杆柱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建立力学模型。

由采油工艺可知杆柱所受合力为F′r =W′r +Wfd +Wrd=(1 -0.127ρf)Wr +Wr +ξWf)a/g式中W′r 为抽油杆柱在液体中的自重(kN);Wrd 为抽油杆柱动载荷(kN);Wfd 为液柱动载荷(kN);ρf 为井液密度(kg/m3);W r 为抽油杆柱自重(kN);Wf 为作用于柱塞环形面积上的液柱重量(kN);a 为抽油杆加速度(m/s2);ξ为泵杆管的截面差之比,ξ=(Ap -Ar)/(Ai -A r);Ai 为油管内径的流通面积(m2);Ap 为柱塞面积(m2);Ar 为抽油杆截面积(m2)。

杆柱受力分析

杆柱受力分析

根据抽油杆全程受力分析,找到影响抽 油杆失稳的各种因素,从而找到解决抽油杆 失稳的方法:
1.应用抽油杆扶正技术。在抽油杆的失稳段, 采用抽油杆扶正器,可修正杆柱弯曲变形。不过, 采用扶正块以后,就会增大杆柱的磨擦阻力,增大 拉应力,并使中和点上移。对于油稠的井,不宜采 用此方法。
2.应用加重杆加重技术。就是在杆柱的最下 部采用一段加重杆,从而增大杆柱重量。使用加 重杆是解决抽油杆柱弯曲变形的有效方法。可以 减轻或避免下部抽油杆柱受压应力作用而发生弯 曲变形象,从而改善抽油杆柱的工作状况,提高 抽油杆的工作寿命和泵效。 3.采取泵下掺水降粘工艺技术。通过此种方 法,可以大大降低液体的粘度,改善液体的流动 性能,从而降低磨擦阻力和液流阻力。
邳进仕
在常规有杆泵抽油过程中,抽油杆柱受上、 下交变负荷的作用,其各点的受力的大小和方 向是不同的,随其位移的变化而变化。在整个 抽油杆柱全程上,光杆承受最大的拉应力,与 活塞相连的抽油杆承受最大的压应力。为了更 好地对抽油杆柱进行全面的受力分析,首先必 须了解杆柱都承受哪些载荷以及这些载荷的作 用方向。
四、液柱与油管之间,除了与液流速度有关外, 主要取决于液体的粘度,在上行过程中产生,增大杆 柱载荷。 五、液体通过游动凡尔产生的磨擦力,除了与凡 尔结构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液体的粘度和液流速度。 六、盘根密封部分与光杆之间的磨擦力,其大小 与盘根盒的松紧程度有关,它仅作用光杆部分,对悬 点载荷产生影响,对井下杆柱不产生作用。
假设杆柱离开井口的距离为 x,随着x的增加,该点所受到的 下部杆柱的重力减小。当杆柱重 量被在下行过程中产生的阻力抵 消后,杆柱上就会产生一个中和 点X中,中和点以下的杆柱处于受 压状态。该点也是抽油杆最容易 断脱的部位。x继续增大,杆柱 压应力也增大,在其下端达到最 大。

螺杆泵井杆柱受力分析及优化设计

螺杆泵井杆柱受力分析及优化设计

Fl Mb
螺杆泵
Fb
杆柱受力分析
①.计算分析——轴向力
Fb——螺杆泵产生的轴向载荷:1、泵进出口压差引起的;2、液体内漏失 的摩擦力,液体相对于螺杆泵出口流动的摩擦力引起;3、干摩擦或半干摩 擦,螺杆泵轴向运动趋势引起。 Fb=10 6 (π R 2 +16eR)Δ P+750kδ (N) e:转子偏心距;R:转子截面圆半径;Δ P:泵进出口压差;k:泵衬套全长 上的螺距数;δ :螺杆衬套副的过盈值。 Fw——抽油杆自重。Fw=0.245π (D 2 -d 2 )γ L (N) γ :抽油杆密度;D、d:抽油杆的外径、内径;L:抽油杆的长度 Fl——抽油杆柱浮力。Fl=0.245π D 2 γ 1 L (N) γ 1 :液体密度; 轴向力:N=Fb+Fl+Fw(L-x),其中x=0是为井口,轴向载荷最大。
结论:当生产参数确定后,轴向力的动态参数仅为△P。
杆柱受力分析
②.计算分析——扭矩
Mb——螺杆泵产生的反扭矩:1、泵进出口压差作用在转子上的扭矩Mb1; 2、泵内摩擦阻力产生的Mb2。 Mb1=9.55Nb/nη (N.m) n:泵的转速;η :泵效;泵的功率Nb=11.574QtΔ P;泵的理论排量 Qt=nq;泵每旋转一周的理论排量:q=16eRt;t:定子的导程 实验测试值推到经验公式得出: Mb2=91.3δ -n 0.45 +46.5 (N.m) Ms与Mr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作用在杆柱上的扭矩很小,一般为10-20N.m ★扭转载荷引起的剪应力:τ =16M/π D 3 (1-(d 4 /D 4 )) (MPa) M=Mb1+Mb2+Ms+Mr(L-x)
杆柱优化设计
※简单设计优化

斜井载荷计算

斜井载荷计算

2.2斜井抽油杆柱的载荷计算抽油杆柱是将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传递到井下抽油泵的中间环节,是有杆抽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杆抽油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虽然对于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机理及解决方法已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杆管偏磨问题仍然是油田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结合抽油机井产生偏磨的原因,研究杆管受力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开展杆管偏磨的力学分析,对指导偏磨的治理,使其满足油田生产的实际需要非常必要。

2.2.1抽油杆柱受力分析对抽油杆柱进行受力分析,首先要了解油井的井眼状况及抽油杆柱在三维井眼中的状态。

尤其是对斜井和定向井来说,由于受到井身轨迹的影响,抽油杆在井眼内呈现曲线状态。

斜井的抽油杆柱轴线是一条空间曲线,在工作过程中抽油杆柱轴线的运动轨迹也是随时变化的,抽油杆柱的受力状况也随着井斜角与方位角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对于组成斜井井身轨迹的井段形状,一般可以分为铅直井段、增斜井段、稳斜井段和降斜井段四种。

以垂直剖面来分析斜井的井眼轨迹,在我国油田现场常分为三段式剖面和五段式剖面两种。

三段式剖面是指井身垂直剖面为“直—增—稳”的结构;五段式剖面指井身剖面为“直—增—稳—降—稳”的结构,又称之为S形井眼[14],如图2-3所示。

抽油杆柱具有一定的刚性和弹性,在弯曲的油管中进行工作时不可避免的要与油管内壁发生接触。

根据之前对杆管偏磨机理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上、下冲程过程中,抽油杆柱由于受到各种阻力的影响很容易引起杆柱下部弯曲变形,从而与油管发生摩擦。

除此之外泵深、泵径及冲程、冲次的不合理选择也会造成杆柱失稳,导致偏磨严重。

在斜井的生产过程中,抽油杆本体及其接箍与油管内壁之间发生相互摩擦,易造成抽油杆断脱。

普通的抽油泵在斜井中工作时也因偏磨而发生损坏,造成抽油泵泵效低,检泵工作频繁。

加之含水率和腐蚀介质的影响,加重了抽油杆柱本体和油管的磨损,影响斜井抽油机的正常生产。

图2-3斜井井身垂直剖面图因此通过抽油杆柱的受力分析了解杆柱在井眼中的受力情况,找出主要摩擦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偏磨现象的发生及其恶化,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螺杆泵抽油杆柱受力分析及断脱研究

螺杆泵抽油杆柱受力分析及断脱研究

二 、辽 河油 田螺杆 泵使用 情况 与问题分 析
根据辽河油 田兴隆台采 油厂2 0  ̄2 0 年螺杆 泵 07 09
井 作业情 况统计 ,螺杆泵在使用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是 断杆 、脱扣 、撸扣 。
( 抽 油杆 断 杆 问题 分 析 一)
螺杆泵在运转过程 中,动力要通过抽 油杆柱传递 给井下 的螺杆泵 ,因此抽 油杆丝 扣要 附加一个传递动 力的扭矩 ,这个扭矩通过丝扣转变成轴 向力作用在抽 油杆丝扣 台阶处 ,这样丝扣要承受 台肩对丝扣 的反作
率高、维修方便和能举升 由油、气 、水和砂组成 的多相 液体,在国外发展较快。俄、美、加拿大等国在应用螺 杆泵开采重质粘油、含砂油和高气油 比原油方面取得 了
显著的成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国于8年代初开始应用螺杆泵采油。 0
辽河油田从19年开始大面积应用螺杆泵采油,但 96
由于在设计杆柱时没有完整的理论依据 ,采油时 出现杆
则抽油杆所受的总扭矩为:
M = 2 M+ M 总 M+ 3 4 ( ) 5
( ) 柱 受 力计 算 三 杆 1 .抽 油 杆 自重
P =Jr T = 杆 I l p, G L L ( ) 6
三 、螺 杆泵抽 油杆柱 受力分析 和计算
( 一)螺杆泵 抽 油 杆 柱受 力 分析
性 井液 中转动所受摩擦 力矩 ; 泵进 出口压差作 用在转子上所产 生的反扭矩及所受作 用力进行 了分析 ,得
出抽 油杆及其螺纹强度的校核公 式 ,以一 口螺杆 泵生产 井为例进行 了计算判 断,并结合现场经验 ,得 出
了螺 杆 泵抽 油杆 柱 断脱 的预 防 方 法 , 以指 导 实 际生 产 。
螺杆泵抽油杆在运转 的过程 中断开 ,其原 因之一

定向井螺杆泵抽油杆柱力学分析及防磨损措施

定向井螺杆泵抽油杆柱力学分析及防磨损措施

目前 , 杆 泵 采 油 技 术 在 直 井 中 的应 用 已经 比较 成 螺 熟” , j但在定 向井 中的应 用还 较 少 , 目前 为止 未 见相 关报 道 。定 向井较直井的井身 结构及 受力情 况更为 复杂 , 柱 的 杆 造斜 段在重力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与油管壁发生接触。根据 定 向井的井眼轨迹特性知 , 油杆在做旋 转运 动的过 程中处 抽 于纵横 弯曲状 态 , 这使杆 柱更 易磨损 和断脱。为避 免或 减缓 这种 现象 , 本研 究建立了定 向井螺杆泵抽油杆柱力学模型 , 提 出了合理 布置导 向器及 扶正 器的技术 措施 , 为防止 抽油杆 柱 磨损提供理论指导Mesrs f i u eapr u t e etnpi f h d n sr hnui rg s n ai pm dt p i e n ei y t o om l aue Ln gi paa sa dfc o n o er f o xg d t l i o t t o
D et l p ca t cueo oto e i ci el t a ed t e e ̄a r in ee amnn o u otese i sr tr fcnrl ddr t n w l,i c nla o sv l b a o vn iI lg i n t ̄o t i a y l l u l e o s f p r n ig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4期
20 0 6年 7月








Vo . 4 No 4 13 .
J OURNALOF N ORT AS O HE T F REs Y UN VE I Y 1 I RST
J1 O 6 u.2 O
式中 : 为泵进 出口压差产生 的反扭矩 ( i) e N・n ; 为转子 偏 心距 ( m) D为转子直径 (n ; m ; i) T为定子 导程(n 。 i) 由于定 向井在造 斜点 以下存 在不 同程 度 的“ 狗腿角 ” 现 象, 必须在抽油杆柱上安装扶 正器 , 以避免抽油杆与油管壁接 触摩擦而损坏 抽 油杆。 由于扶正 器较 短且 与 油管 的 间隙很 小, 对抽油杆来说相 当于活动铰支座 , 取造斜点附近两个相邻 扶正器之间的一跨作为研 究对象 。其 力学模 型如 图 2所 示 , 抽油杆主要受重力 、 体 的摩 擦 阻力 矩 J 主 动力 矩 液 I l f 以及 轴向拉力 等作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级抽油杆柱轴向力的组成当游梁机工作时,任意井深处抽油杆柱的轴向力均由以下几项组成: 1)抽油杆柱自重,作用方向垂直向下;2)油井液体对抽油杆柱的液体浮力,作用方向垂直于抽油杆柱轴线向上; 3)油管内液柱在抽油泵柱塞有效面积(即柱塞截面积减去抽油杆截面积)上所产生的液体力,即油柱重,其方向垂直于柱塞表面向下;4)油管外液柱对柱塞下表面的浮力,其大小取决于泵的沉没度,方向垂直于柱塞表面向上;5)抽油杆柱于液柱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

惯性力正比于悬点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6)抽油杆柱与液柱运动产生的振动力,其大小和方向都是变化的;7)各运动副之间的摩擦力,包括:泵筒与柱塞之间、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的半干摩擦力、抽油杆柱与油柱之间、油柱与油管之间以及液体流过抽油泵游动阀时的液体摩擦力,它们均与抽油杆的运动方向相反。

上述(1)、(2)、(3)、(4)四项与抽油杆柱的运动无关,称为静载荷;(5)、(6)、(7)三项力与抽油杆柱的运动有关,称为动载荷。

1.单级抽油杆柱轴向力的计算方法下面将列出上述各力的计算公式,其公式中的各符号意义参考见本章后面的说明。

1)半干摩擦力14094.0-=δpM D P (2-1)2)液体通过泵阀时的水力阻力对柱塞底部所形成的向上的推力 先计算液体的雷诺数cp l e u d D s n .R 06352⨯⨯⨯=ρ (2-2)流量系数28.0=u (当4103⨯≤e R 时)n s d D u d u p l c ⨯⨯⨯⨯⨯=2020191ρ(当4103⨯>e R 时)下冲程液体通过游动阀时的水力阻力产生的向上推力L pp kld )n s (A)A A (A u n .P ρ⋅⋅⋅+⋅=2232172951 (2-3)上冲程液体通过游动阀时的水力阻力产生的向上推力L p lu v A A u P ρ⋅⋅⋅=220221 (2-4)3)作用于抽油杆柱底部液体向上的浮力gH A P L r f ⋅⋅⋅=ρ (2-5)4)液柱与抽油杆柱之间的摩擦力抽油杆柱与液柱之间的摩擦力主要与杆柱的运行速度以及油液本身的物性有关,其最大值可由下面的近似公式来确定:max p c lr v )m (m ln )m (m L u P ⋅--+-⋅⋅=1112222π (2-6)上述lr P 的计算中并未考虑抽油杆接箍的附加阻力,通常采用实验资料确定附加阻力。

5)杆柱自重g A L W r p r r ⋅⋅⋅=ρ (2-7)由此可得单位长度的杆柱自重prr L W q =(2-8) 6)液柱重量指泵活塞至地面这段距离的液柱(油水)重量g )A A (L W r p p L L ⋅-⋅⋅=ρ (2-9)7)惯性力惯性力包括抽油杆柱和液柱两部分,即P 杆惯和P 液惯。

如果略去抽油杆柱和液柱的弹性影响,可以认为抽油杆柱以及液柱各点的运动规律和悬点完全一致。

所以,P 杆惯和P 液惯的大小和悬点加速度A a 大小成正比,而作用方向和后者相反。

⎪⎪⎭⎪⎪⎬⎫⋅⋅⋅ξA L A r a g WP a g W P ==液惯杆惯 (2-10)式中ξ是考虑油管过流断面扩大引起油柱加速度降低的系数。

00A A A A p --=管ξ,式中的管A 表示油管过流断面的面积。

表2-1中给出了不同油管直径下的油管过流断面面积和油管管壁截面积。

由式(2-10)可见,为了求出P 杆惯和P 液惯,必须首先搞清楚悬点加速度A a 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如图2-1所示为游梁式抽油机的运动简图。

图中:OD=r 为曲柄长;DB=L 为连杆长;OB =K 为游梁后臂长;OA =1K 为游梁前臂长;ω为曲柄旋转角速度;ϕ为曲柄顺时针转动时,其轴线和垂直线的交角。

图2-1游梁式抽油机运动简图由图可见,悬点A 的运动和游梁节点B 的运动具有下列关系:⎪⎪⎪⎭⎪⎪⎪⎬⎫⋅=⋅=⋅=K K a a K K V V K K S S B A B A B A 111 (2-11)假设连杆长度L 和游梁后臂的长度K 都比曲柄半径r 大得很多,即r/L 和r/K 都趋近于零时,就可以略去连杆和游梁摆动的影响,近似地认为B 点作直线简谐运动。

这样,B 点的运动规律和往复泵的简谐运动规律相同,即⎪⎭⎪⎬⎫==-=ϕωϕωϕcos r a sin r V )cos (r S B B B 21 (2-12)联立(2-11)和(2-12),可得⎪⎪⎪⎭⎪⎪⎪⎬⎫⋅=⋅=⋅-=K K cos r a K K sin r V K K )cos (r S A A A 12111ϕωϕωϕ (2-13)8)振动力[]p L p LA P g H L W ⋅+⋅-='0)(ρ (2-14)抽油杆柱又细又长,很像一根长弹簧。

在长弹簧下端突然加一个重物,就会产生振动。

抽油杆柱也一样。

在上冲程开始的一瞬间,游动阀关闭,固定阀打开。

在抽油杆柱和油管柱静变形期内,油管重量逐渐加到柱塞和抽油杆柱上,这时柱塞和泵筒没有相对移动,所以抽油杆柱不会产生振动。

而当静变形终了时,抽油杆柱和柱塞突然带动油柱运动,抽油杆柱就会产生一次振动。

在下冲程开始时,与上冲程相似,在静变形结束后,柱塞和抽油杆柱突然卸去油柱重量,又产生一次振动。

就这样,上下循环一次,产生两次振动。

由于井下存在各种阻力,使振动的振幅在冲程过程中逐渐变小。

但是,当悬点的运动频率即强迫振动频率和抽油杆柱-油柱弹性系统的自振频率相同或成整数倍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必须正确地选择悬点的冲程次数。

2.单级抽油杆柱中性点位置的确定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在上冲程时,抽油机带动抽油杆向上运动,整个抽油杆全部受拉。

在下冲程时,由于各力作用的结果,使得抽油杆上部受拉、下部受压,这样,在抽油杆的受拉受压之间存在一个点,该点即不受拉也不受压,受力为零,该点称为中性点。

中性点以下的杆柱受力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图2-2中性点以下杆柱受轴向力示意图1)单位长度抽油杆柱的自重力r q 及惯性力,此处的惯性力取平均值为g a q A r /)(⋅;2)井液与单位长度抽油杆柱之间的摩擦力lr q ,计算时取plrlr L P q =; 3)抽油泵柱塞与衬套之间的半干摩擦M P ;4)井口回压对抽油杆柱的作用bd P ,下冲程过程中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5)抽油杆柱在井液中的浮力f P ; 6)井液通过游动阀时的阻力Ldown P 。

根据以上分析所建立的抽油杆柱在下冲程中抽油杆柱中性点以下的受力模型见图2-3。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见前面受力分析中的符号意义。

由图2-2,以中性点以下的部分杆柱为研究对象。

根据静力平衡原理,可列出抽油杆柱在下冲程过程中距泵以上x L 距离处轴向力轴F 的计算公式为:f Ld M x lr r r r P P P L )qg /a q q F -----=轴 (2-15)当0=轴F 时,所求出的x L 即为中性点的位置。

由式(2-15)可知,0=轴F ,即0)/=-----f Ld M x lr r r r P P P L q g a q q ,求解可得lrr r r f Ld M x q g /a q q P P P L --++=(2-16)3.单级杆柱失稳方程的建立在研究斜直井套管柱、油管柱、连续管和抽油杆的稳定性时,略去接头的影响,将整个管柱视为无限长的等截面直管。

基本假设如下:(1)杆管柱处于线弹性变形状态;(2)杆管柱横截面为圆形或圆环形;(3)杆管柱被压扭缩成螺旋状或正弦状,并与井壁连续接触;(4)井壁为直圆柱形;(5)忽略杆管柱与约束井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力;(6)杆管柱沿其自身轴线的长度不变;(7)杆管柱绕自身轴线旋转;(8)略去一切动力效应;(9)略去杆管柱的温度变化;(10)略去剪力对杆管柱变形的影响,杆管柱的稳定、正弦屈曲和螺旋屈曲三种稳定性状态如下图所示。

图2-3油气井杆管的三种稳定状态当轴向力br T q EIF αsin 2<时 式中,r F 为轴向压力,EI 为抗弯强度,q 为线浮重,α为井斜角,b T 为井径与管径之差的一半。

则杆管柱处于直线稳定状态。

当轴向力br b T q EIF T q EIααsin 22sin 2<<时 杆管柱处于正弦屈曲状态。

当轴向力br T q EIF αsin 22>时 杆管处于螺旋屈曲状态。

由上述分析可知,下冲程过程中,在杆柱中性点以下的部分会因为受压弯曲失稳造成杆管偏磨。

其临界方程的建立如下: 1)正弦弯曲时 (1)活动铰支时设抽油杆柱受力弯曲的一段为一跨,将失稳杆柱的两端简化成活动铰支。

①力学模型由上节分析可知抽油杆柱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失稳的杆柱局限在中性点以下到泵的这段距离,而中性点到泵的这段距离又随轴向力的增大而增大。

下面以中性点以下这段杆柱为研究对象,图2-4抽油杆扶正器设为活动铰支时的配置示意图总长度为x L ,每跨油管弯曲的距离设为i L 。

如图2-4所示。

取图2-4中抽油杆弯曲的任意以跨进行分析,其受载变形情况如图2-5所示。

图2-5杆柱屈曲状态示意图②临界状态方程的建立根据有关的力学知识,在杆柱由直变弯的过程中,其弹性应变能增加了U ∆,同时由于力作用点的变化而所作的总功为W ∆,则系统总势能增量为W U ∆+∆=∏∆。

当作用在顶部的力b F 较小时,系统总势能增量∏∆总是正值,即0>∆+∆=∏∆W U ,此时杆柱的直线平衡形式是稳定的。

如果超过某以数值之后,则系统总势能增加量∏∆变为负值,即0<∆+∆=∏∆W U ,此时杆柱的直线平衡形式是不稳定的。

当力达到临界力时,在微小扰动条件下系统总势能不变,即0=+=∏W U ∆∆∆ (2-17)此时弹性系统将由稳定平衡过渡到不稳定平衡,这种状态就是临界状态。

为了求得杆柱的临界力,设杆柱偏离平衡位置后满足边界约束的近似挠度曲线形状为∑∞==1sinn iin i L x n A y π 式中,n A 为待定系数;如图2-5所示,i x 表示横截面距离以上端铰支点的位置,m ;i y 为挠度,m ;i L 为抽油杆发生弯曲时一跨的距离,m 。

取上述三角级数的第一项所得的近似结果与用静力法所求的精确解误差较小。

故此处仅取其第一项作为挠度曲线的近似解,即∑∞==1sinn iin i L x n A y π (2-18) 式(2-18)的一阶及二阶导数分别为i i i i i L x L A dx dy ππcos 1⋅= i i i ii L x L A x d y d ππsin )(122⋅-= 边界条件:00==x y ;0==L x y ;00=''=x y ;0=''=L x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