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设备的制作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包括淬火室和降温室,淬火室和降温室内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液下泵和多个第二液下泵,通过第一液下泵和第二液下泵对降温室和淬火室内的淬火介质进行快速的交换,对淬火介质进行快速降温处理,从而使工件快速冷却,获得均匀一致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解决了传统热处理设备对中碳钢淬火冷却能力的不足。
技术要求
1.一种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包括淬火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室(1)包
括室体和室盖,所述室盖上形成有入淬通道(2),所述入淬通道(2)位于所述室盖中心,垂直穿过所述室盖并向上延伸;所述室盖的四个角形成有收放链装置(3),四个所述收放链
装置(3)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垂直穿过所述室盖并向下延伸至所述室体内部;位于所述
室体内部的多根所述链条末端连接有淬火收件网(4);所述室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液
下泵(5),所述第一液下泵(5)包括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11),所述第一液下泵(5)的进液口
靠近与所述室体的任一一侧壁,所述第一出液口(11)背向与所述第一液下泵(5)的进液口,且垂直穿过所述室体的侧壁;所述第一出液口(11)穿过所述室体的侧壁后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液口(11)末端连接有降温室(6),所述降温室(6)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液下泵(7),所述第二液下泵(7)包括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12),所述第二出液口(12)垂直穿过所述降温室(6)面向所述淬火室(1)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淬火室(1)的室体内部,所述第二液下泵(7)的进液口靠近背向所述第二出液口(12)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室(1)的室体内设置有电磁搅拌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室(6)内设置有机械搅拌装置,所述机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10)、搅拌轴(8)和搅拌桨(9),所述搅拌电机(10)带动所述搅拌轴(8)和所述搅拌桨(9)进行搅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室(6)外壁缠绕有降温水管,所述降温水管通入降温水后为所述降温室(6)内的淬火介质进行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室(1)外壁缠绕有降温水管,所述降温水管通入降温水后为所述淬火室(1)内的淬火介质进行降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收件网(4)的包含两个拦截面,两个拦截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其侧面构成一个“V”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收件网(4)两个拦截面的交线竖直对应所述入淬通道(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11)的不高于所述第二出液口(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室(6)的容积大于所述淬火室(1)的容积。
技术说明书
一种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涉及一种淬火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
背景技术
转向球头拉杆是乘用车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带球头外壳的拉杆,转向主轴的球头置于球头外壳内,球头通过其前端的球头座与球头外壳的轴孔边缘铰接,球头座与转向主轴间的滚针镶在球头座内孔面槽内,由于转向球头拉杆在使用过程中的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并且与与球头外壳产生摩擦,因此转向球头拉杆需要具有将强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损性能,才能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现有技术中,转向球头拉杆的材料多选用45钢等中碳碳素钢材料,这类材料淬透性较差,在要求使用油淬工艺的情况下,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很低,因此不易获得产品所要求的淬透性和均匀一致的金相组织。
但使用其他碳素钢材料无法满足其拉伸性能或耐磨损性能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转向球头拉杆的性能,最好是通过改进淬火系统的热处理设备,实现合理冷却曲线要求的快速冷却,从而获得均匀一致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解决传统热处理设备对中碳钢淬火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技术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转向球头拉杆进行油淬工艺加工时,获得的马氏体能力低,不易获得产品所要求的的淬透率和均匀一致的金相结构等问题,对淬火工艺进行改进。
基于以上目的,本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包括淬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室包括室体和室盖,所述室盖上形成有入淬通道,所述入淬通道位于所述室盖中心,垂直穿过所述室盖并向上延伸;所述室盖的四个角形成有收放链装置,四个所述收放链装置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垂直穿过所述室盖并向下延伸至所述室体内部;位于所述室体内部的多根所述链条末端连接有淬火收件网;所述室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液下泵,所述第一液下泵包括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液下泵的进液口靠近与所述室体的任一一侧壁,所述第一出液口背向与所述第一液下泵的进液口,且垂直穿过所述室体的侧壁;所述第一出液口穿过所述室体的侧壁后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液口末端连接有降温室,所述降温室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液下泵,所述第二液下泵包括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垂直穿过所述降温室面向所述淬火室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淬火室的室体内部,所述第二液下泵的进液口靠近背向所述第二出液口的侧壁。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淬火室的室体内设置有电磁搅拌装置,促进所述淬火室内的淬火介质流动,保证淬火介质内部温度趋于一致。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降温室内设置有机械搅拌装置,所述机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搅拌电机带动所述搅拌轴和所述搅拌桨进行搅拌,加速淬火介质的降温。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降温室外壁缠绕有降温水管,所述降温水管通入降温水后为所述降温室内的淬火介质进行降温,快速带走淬火介质的热量。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淬火室外壁缠绕有降温水管,所述降温水管通入降温水后为所述淬火室内的淬火介质进行降温,快速带走淬火介质的热量。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淬火室和所述降温室内的淬火介质为油淬专用油。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淬火收件网的包含两个拦截面,两个拦截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其侧面构成一个“V”形,便于工件淬火完成后从淬火介质中脱出。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淬火收件网两个拦截面的交线竖直对应所述入淬通道,便于工件从淬火通道快速出入所述淬火室。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液口的不高于所述第二出液口,便于淬火介质在所述淬火室和所述降温室之间进行交换转移,加速淬火介质的降温。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降温室的容积大于所述淬火室的容积,使降温室内的淬火介质体积远远高于所述淬火室内的淬火介质体积,低温淬火介质的体积远大于高温萃取介质的体积,快速对高温萃取介质进行降温,保持淬火室内的淬火介质始终保持在较低温度水平。
本技术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淬火室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液下泵,降温室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液下泵,使淬火室和降温室内的淬火介质能够更快的进行热量交换,加速淬火室内高温淬火介质的降温,使淬火室内的淬火介质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温度水平,使工件进行快速冷却,获得均匀一致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解决了传统热处理设备对中碳钢淬火冷却能力的不足。
2、第一出液口的位置低于第二出口的位置,使得淬火室底部的高温淬火介质及时输送至降温室进行降温,同时降温室顶部的低温淬火介质可以快速及时的输送至淬火室的顶部,从而加速了淬火室与降温室之间的热量交换。
3、淬火室和降温室外侧都缠绕有降温水管,通过降温水管内的降温水快速带走淬火介质中的热量,实现淬火介质的降温处理,保证淬火介质始终处于较低温度水平。
4、降温室内的机械搅拌可以加速降温室内的淬火介质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匀,加速萃取介质与降温水之间的热量交换,提高降温速度,保证淬火介质的各项均衡。
5、淬火室内的电磁搅拌装置可以保证淬火室内的各处温度均衡,同时搅拌不会影响工件的淬火操作。
6、搓火收件网便于淬火工件在淬火完成后从淬火介质中脱出,便于淬火工件的取放。
7、入淬通道垂直于淬火室的室盖,使淬火工件在进入淬火室时,可以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快速进入淬火室的淬火介质,同时由于淬火介质的流动阻力影响,淬火工件在进入淬火介质时会快速降速,不会因淬火工件与淬火室的碰撞导致工件的损伤。
8、入淬通道还可以起到防泼溅的作用,防止因淬火工件进入淬火介质时导致的淬火介质迸溅出淬火室,保证淬火工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技术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技术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技术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的淬火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淬火室;2:入淬通道;3:收放链装置;4:淬火收件网;5:第一液下泵;6:降温室;7:第二液下泵;8:搅拌轴;9:搅拌桨;10:搅拌电机;11:第一出液口;12:第二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包括淬火室1和降温室6,淬火室1包括室体和室盖,室盖上形成有入淬通道2,入淬通道2位于室盖中心,垂直穿过室盖并向上延伸;室盖的四个角形成有收放链装置3,四个收放链装置3连接有链条,链条垂直穿过室盖并向下延伸至室体内部;位于室体内部的多根链条末端连接有淬火收件网4。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高淬透性中碳钢的油冷装置,包括淬火室1和降温室6,淬火室1包括室体和室盖,室盖上形成有入淬通道2,入淬通道2位于室盖中心,垂直穿过室盖并向上延伸;室盖的四个角形成有收放链装置3,四个收放链装置3连接有链条,链条垂直穿过室盖并向下延伸至室体内部;位于室体内部的多根链条末端连接有淬火收件网4;室体的底部设置有三个第一液下泵5,第一液下泵5包括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11,第一液下泵5的进液口靠近与室体的任一一侧壁,第一出液口11背向与第一液下泵5的进液口,且垂直穿过室体的侧壁;第一出液口11穿过室体的侧壁后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出液口11末端连接有降温室6,降温室6底部设置有三个第二液下泵7,第二液下泵7包括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12,第二出液口12垂直穿过降温室6面向淬火室1的侧壁,并延伸至淬火室1的室体内部,第二液下泵7的进液口靠近背向第二出液口12的侧壁。
淬火室1的室体内设置有电磁搅拌装置,促进淬火室1内的淬火介质流动,保证淬火介质内部温度趋于一致,淬火室1外壁缠绕有降温水管,降温水管通入降温水后为淬火室1内的淬火介质进行降温,快速带走淬火介质的热量。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降温室6内设置有机械搅拌装置,机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10、搅拌轴8和搅拌桨9,搅拌电机10带动搅拌轴8和搅拌桨9进行搅拌,加速淬火介质的降温,降温室6外壁缠绕有降温水管,降温水管通入降温水后为降温室6内的淬火介质进行降温,快速带走淬火介质的热量。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淬火室1和降温室6内的淬火介质为油淬专用油。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淬火收件网4的包含两个拦截面,两个拦截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其侧面构成一个“V”形,便于工件淬火完成后从淬火介质中脱出,淬火收件网4两个拦截面的交线竖直对应入淬通道2,便于工件从淬火通道快速出入淬火室1。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或图2所示,第一出液口11的不高于第二出液口12,便于淬火介质在淬火室1和降温室6之间进行交换转移,加速淬火介质的降温。
根据本技术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或图2所示,降温室6的容积大于淬火室1的容积,使降温室6内的淬火介质体积远远高于淬火室1内的淬火介质体积,低温淬火介质的体积远大于高温萃取介质的体积,快速对高温萃取介质进行降温,保持淬火室1内的淬火介质始终保持在较低温度水平。
本技术新型的实施例在实施时,通过入淬通道2将淬火工件投入到淬火室1内,淬火工件在进入淬火室1内时,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在接触到淬火介质时,收到淬火介质的阻力而迅速减速,最终完全沉没在淬火介质之中。
待淬火完成之后,通过收放链装置3和淬火收件网4将淬火工件从淬火介质中捞出,完成工件的淬火过程。
在淬火过程进行中时,第一液下泵5工作,将高温的淬火介质输送至降温室6,同时第二液下泵7工作,将低温的淬火介质输送至淬火室1,二者同时进行,保证淬火室1内的温度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
淬火室1和降温室6外侧的降温水管在通水后,迅速带走降温室6和淬火室1的热量,使淬火介质进行快速降温,淬火室1内和降温室6内均有搅拌装置,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淬火室1和降温室6内各处的温度趋向于统一,并有效加速淬火介质的降温处理。
在本技术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仅为方便描述所进行的设定,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新型工件重要程度的限定。
在本技术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技术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技术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