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富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核酸在生物富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核酸是极性化合物,既含有磷酸基又 含有碱性基团,属两性电解质。在一定的pH 条件下能解离而带电荷,所以能和金属离子 结合。 污染物质和上述生物各组分结合,并被 固定在生物体各部位,降低污染物的活性, 从而加速生物的吸收,增加富集量。
生物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富集能力与其 体内存在的分解该类物质的酶的活性有关。 酶活性越强,则越不易富集;酶活性越弱, 则越易富集。 富集还和某些元素的代谢有关,例如, 进入动物体内的无机砷有一部分在体内被甲 基化,不易排出体外,因此,有机砷化合物 远比无机砷化合物容易在体内富集。
生物富集还与生物对污染物的解毒能力(即污染物的生 物稳定性)有关。解毒能力越强,则富集能力越弱;反之则 富集能力越强。解毒能力又与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有关。
2、污染物渗透能力强弱即在生物体内穿透能 力的强弱,决定了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部 位不同。 穿透力强的农药多富集于果肉、米粒;穿 透力弱的种类则多停留在果皮、米糠之中。
海洋生物比淡水生物所富集的砷要多得多。 各种淡水鱼的砷的富集系数3—30和10一40。 海洋生物砷的富集系数则比这些淡水鱼及甲壳动 物要高出10—100倍
(五) 超量积累的植物
有些植物能超量吸收和积累重金屑,称这种植物 为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 这类植物现已发现了360多种,其中大多为十字 花科植物,以超量积累Ni的植物最多,约有150种。 这类植物有三个主要特征: a 体内某一元素浓度大于一定的临界值; b 植物吸收的重金屑大部分分布在地上部,即有 较高的地上部/根浓度比率; c 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这类植物能良好的生长, 一般不会发生重金属毒害现象。 除以上主要特点外,生物有机体的大小、性别、 食性、食量、生活区域、脂肪含量及生长发育季节等 也都会影响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
二、污染物的性质
包括污染物的价态、形态、结构形式、相对分 子量溶解度稳定性(化学、生物)、在溶液中的扩 散能力和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能力。 1、稳定性和脂溶性是富集的重要条件
DDT化学稳定性强,为脂溶性物质,易被吸收和 积累在脂肪中。有机氯农药、多率联苯、甲基汞等。
有机磷、酚类物质相反,化学不稳定、易分解, 不易积累。
(四)不同生物种
不同生物种对污染物的吸收累积存在差 异。 菌耳和地衣因为具有很强的吸收痕量元 素的能力,比同一区域内的树木可吸收累积 更多的汞。 几种杨树富集汞的强弱顺序为: 加拿大杨>晚花杨>早杨>辽杨。 8种水生植物对铜的吸收规律为: 苦草(2种)>黑藻>喜旱莲子草>大藻>心 叶水车前>水车前。
生物富集的研究,无论在哪个水平上进行,都可 以采取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分析的方法和室内模拟实 验的方法。 前者的优点在于污染物的富集是各种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后者的优点在于影响富
集的各种因素便于控制,便于分析各个因素各自的作 用和它们的综合作用。 也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互相印证。
(2)蛋白质和氨基酸也具有与重金属及某 些农药相结合的位点。一股认为蛋白质所含有 的酸性氨基酸比碱性氨基酸多,其等电点接近 于pH值为5。 如果在中性环境中,蛋白质往往呈阴离子 状态,易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离子吸附作用。
等电点:两性离子所带电荷因溶液的pH值不 同而改变,当两性离子正负电荷数值相等时, 溶液的pH值即其等电点。
环境要素通过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和污染物的性质来间接影响污染物的生
物富集,土壤重金属作物效应的区域差 异就是环境要素作用的结果。
土壤环境:
土壤水分过多,污染物以还原态为主,活 性受到抑制,富集量减少。土壤水分过少,污 染物的可给态数量少,富集量亦因此而减少。 土壤pH低,有利于污染物的活化,富集量 增加。 土壤中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大量存在,会 极大地降低植物富集重金属的数量。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不同种类的有机和无 机污染物具有不同的降解、吸附和淋溶作用, 因而影响土壤生物和植物对污染物的生物积累。
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直接通过环境和食物蓄积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 的化合物的过程。 生物积累使这些物质的蓄积随该生物体的 生长发育而不断增多。早在1887年,人们就发 现牡蛎能够不断地从海水中蓄积铜元素,以致 使这些牡蛎的肉呈现绿色,叫做“牡蛎绿色 病”。原因是废金属冶炼所放出的重金屬,以 50万倍的浓缩累积在牡蛎身体中。 科学家们研究得最多的是生物体从环境中 积累有毒重金属和难以分解的有机农药。
研究生物放大,特别是研究各种食物链对 哪些污染物具有生物放大的潜力,对于确定环 境中污染物的安全浓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生物富集机制
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很多:生物种
的特性、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物的浓度
和作用时间,以及环境特点是主要的、 决定性的因素。
一、生物学特性
(一)生物体内能与污染物结合的物质 生物体内存在的、能与污染物相结合的活 性物质的活性强弱和数量多寡都影响生物的富 集。生物体内凡是能和污染物形成稳定结合物 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量。这些组分都能 和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相结合而形成稳定的结 合物;并且,富集也可消除或缓解重金属的毒 害作用。 这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脂类、 核酸等。
(二)不同器官
生物的不同器官对污染物的富集量有很 大差异。这是因为各类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不 同,与污染物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的 大小等也都存在很大差异。
对三种鱼(鲢鱼、草鱼、鲤鱼)的研究 证明,在相同铅浓度下,三种鱼各部位的富 集规律都一致:
即鳃>内脏>骨筋>头>肌肉。
水稻对Pb的吸收为:根>叶>茎>谷壳>米
(1)糖类物质分子结构中都有醛基(果 糖是酮糖,但易变为醛糖),二糖中的麦芽 糖、乳糖,多糖中的纤维素等都是由半缩醛 羟基与醇羟基缩合而成,其分子结构中部具 有1,4—苷键,并因此保留一个半缩醛羟基, 使其中一个单糖有可能转变为醛式而具有还 原性。 在还原性环境中,重金属离子易被还原, 导致活性下降,并和糖类结合形成不溶性化 合物。
(5)生物体吸收污染物后,由于其特有 的生物学特征,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毒性,从而 使其在体内富集。
主要表现为:
① 污染物和生物体中某些成分结合(络合、 螯合),不能再参加代谢活动,使污染物失去 毒性,从而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
② 体内污染物在酶的作用下通过氧化、还 原、水解、脱烃、脱卤、苯环羟基化和异构化 过程,毒性降低,甚至彻底分解,失去毒性, 从而加速生物的吸收,增加生物富集量。
(1) 水相中放射性农药的污染速度; (2) 在生态系统中.农药对生物的毒害作用; (3) 水相和各种生物体内,放射性农药代谢、 变化情况; (4) 测定农药在各生物体内的富集系数。
二、调查试验研究
确定一个污染区,以污染源为中心, 调查污染物在环境(气、水、土)中的含量、 时空分布规律;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富 集规律以及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 逐级富集的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一)环境调查 大气、水、土壤 (二)植物调查 (三)动物调查
同时氨基酸含有羧基和氨基,它们都 能与金属相结合而形成金属螯合物。
许多氨基酸还含有一N基、一SH基等,也都能 与金属结合形成复杂的金属螯合环。 在能与重金属结合的蛋白质中,最重要的是金 属硫蛋白及类金属硫蛋白。
(3)脂类含有极性酯键,这类酯键能和 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从而 把重金属贮存在脂肪内。
(三)不同生育期 生物在不同生育期接触污染物;体内富集 量有明显差异。水稻对铅的富集顺序为: 拔节期>分蘖期>苗期>抽穗期>结实期。 叶片和茎对铅的富集量也以拔节期铅最高。 谷壳和糙米的富集量则不同.都是以结实 期铅富集量最高,其富集顺序为: 结实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分蘖期。 小麦对六六六的吸收也一样。
3、基质溶液中,污染物可给态(可溶性)数 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的吸收和富集。
根吸收和富集的铅的数量与可溶性铅量显 著相关。 4、重金属不易分解,易富集,易生物放大。
重金属在进入生物体内后,不易排出,在食物链 中的生物放大作用十分明显,在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体 内可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蓄积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影响人 体健康。
三、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与环境中污染物 的浓度成正相关,但富集系数与环境中污染的 浓度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反有随污染物浓 度增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如镉。 富集量不仅与污染物浓度有关,还与作用 时间密切相关。污染物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 越长,则生物体内污染物富集量也愈多。
四、环境特点
一、模拟研究
在一个容器内,栽培和放养若干种生物, 并按食物、营养关系组成若干条食物链。在这
样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中,研究污染物在食物
链中的迁移、富集规律。
高粱一毛虫一硅藻一浮游生物一孑孓一食蚊鱼
高粱一毛虫一绿藻一瓶螺
将放射性标记农药涂在石英砂、植物上 或直接加入水相中。间隔一定时间后,测定 砂和水中各种生物的放射性标记农药及其代 谢产物。实验的目的是:
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 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 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生物放大一词是专指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生物 说的,如果生物之间不存在食物链关系,则用生 物浓缩或生物积累来解释。
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不少科学家在研 究农药和重金属的浓度在食物链上逐级增大时, 多将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 1973年起,科学家们才开始用生物放大一 词,并将生物富集作用、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 三者的概念区分开来。
大气环境
气态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人植物体, 凡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均能影响气态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
如: 光强
温度
湿度
五、富集与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内,污染物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含量逐级增加,其富集系数万倍增加。
第三节 研究生物富集的方法
生物富集的研究,可在个体(单独生物种)和食
物链两个水平上进行。
第一节 生物富集的概念
生物富集(bio-enrichmBiblioteka Baidunt): 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 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 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 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浓缩。 生物富集常用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来表示: 富集系数=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生存环境中 该污染物浓度 还有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