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106例临床诊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瘘手术106例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肛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

的106例肛瘘患者的治疗做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低位肛瘘行切

除术,高位肛瘘行低切高挂术。遵循不影响或基本上不影响肛门括约功能的原则。结果本组106例肛瘘,98例一次性治愈,治愈率为92.5%;治愈时间为16~35天,平均26天;有效6例,无效2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随访期间无复发,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6例患者有轻度感觉性肛门失禁,有少许分泌物外溢。结论切除或切开内口是治愈肛瘘的关键,如检查不清内口或定位错误,必然

导致手术上的失败;对肛瘘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直接影响疗效和疗程。

【关键词】肛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论著【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

0068-02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

称为“肛漏”;多发于20~40岁男性。在我国约占肛肠病的1.67%~3.6%,国外约

占8%~25%[1]。是肛肠外科常见且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治疗后有一定的复

发率和肛门功能障碍[2]。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了106例肛

瘘患者,均施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作为诊断标准。本组106例肛瘘患者中,男76例,女30例,年龄16~68岁,

平均43岁,病程4个月~28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38例,低位复杂性肛瘘

26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22例,马蹄性肛瘘8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晚服用缓泻剂,必要时清洁灌肠,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

或腰麻显效后,充分扩肛,用0.1%碘伏清洁肛管及直肠下段。结合肛门指检,肛

门镜检查,探针检查,美蓝试验等,确定主瘘管的走行,内口位置,主管与支管

的关系,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低位肛瘘行切除术、高

位肛瘘行低切高挂术。

1.3 术后处理

术后保持大便通畅,如大便困难者则适当给予缓泻剂,每天大便后予中药坐

浴20分钟,常规运用抗生素3~5天,每日换药,促进创面肉芽生长。

2.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

治愈:肛瘘肿痛流脓症状消失,手术创口愈合良好,肛门括约功能正常。好转:肛瘘肿痛流脓症状减轻,手术创口基本愈合,肛门括约功能正常。无效:肛

瘘肿痛流脓症状依然如故。

2.2 结果

本组106例肛瘘,98例一次性治愈,治愈率为92.5%;治愈时间为16~35天,平均26天。有效6例,无效2例。有4例患者肛外创面形成死腔,予局部清创

敞开引流后自然愈合。有2例复杂肛瘘患者行二次手术后痊愈,另有2例复杂肛

瘘患者拒绝再次手术并失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随访期间无复发,无肛

门失禁、肛门狭窄。6例患者有轻度感觉性肛门失禁,有少许分泌物外溢。

3.讨论

肛瘘以流脓为主要症状,合并炎症时伴疼痛,多有瘙痒症状,有时大便时感

到困难,便不尽的感觉;全身症状在急性炎症期和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时,可出

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或伴有消瘦、贫血、体虚等长期慢性消耗症状,因此发病后

应积极治疗。患者发生肛瘘后,均不能自愈,肛瘘不能自行愈合的可能原因有以

下几点:(1)内口继续开放,细菌可以不断侵入;(2)瘘管狭窄弯曲,引流不畅;(3)瘘道周围瘢痕组织多,血液供应不足;(4)瘘道可能存在粪渣、异物,妨碍愈合;(5)外口过早闭合,感染易于复发;(6)继发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等,如无特殊治疗,

不可能自行愈合;(7)长期的炎性刺激有癌变的可能,但发病率不高。因此手术是

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基本原则是: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减少肛管括约

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内口探查及处理

内口部位相当重要,必须找准确,如检查不清内口或定位错误,必然导致手

术上的失败。根据哥德索规则(Coodsallrule):患者取截石位,在肛门中央画一横线,如肛瘘外口位于此线前方,且距肛缘2.5~3.8 cm以内,则瘘管较直,内口

居同位齿线区;如外口位于此线后方,则瘘管弯曲,内口居后中位齿线区。如外

口距肛缘超过2.5~3.8 cm,无论外口位居此线前后,则主管均弯向后中位。再结

合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探针检查,一般都能顺利找到内口。如若不然,可运

用注入法,注入法分注液法和注气法二种;经典的注液法检查是将一块纱布经肛

门镜置入直肠内,从瘘管外口缓慢注入2%的亚甲蓝溶液,取出肛内纱布,如见

染色,可证实瘘管的存在和确定内口的部位。注气法为左手食指伸入肛内,右手

执注入器紧压于外口,加压注气,如左手食指感气流冲击并有“滋滋”溢气声处,

即为肛瘘内口。也可用双氧水注射,利用双氧水分解产生气体的压力可使部分堵

塞的瘘管再通,便于亚甲蓝染色。王建明[3]对90例肛瘘患者在术前采用注射

法寻找内口,发现率为96.7%,认为注射法提高了术前的预知性,减少了术中的

盲目性,方便手术操作。如果上述临床检查仍不能确定内口位置,可在手术中顺

瘘道边切边找出,一般都能找到。肛瘘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准确寻找和处理内口,而术后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内口处理不彻底,残留原发感染灶。近代学

者一致认为彻底切除感染的原发病灶,感染的肛腺窝,肛门腺导管、肛门腺,才

是肛瘘根治手术中成功的关键所在。常用的内口处理方法有4种:完全切开引流法:适用于齿线附近的内口;内口切除缝合法:适宜于内口位置较低的单发肛瘘;挂线引流法:适用于内口位置较低的单发肛瘘;挂线引流法:适用于内口位置在

肛管直肠环以上的肛瘘;改道引流法:多用于马蹄形肛瘘于后正中挂线及切开改

道引流者。

3.2 肛瘘合并症的处理

在肛瘘手术时,常可见到有其他疾病并存,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

肛乳头肥大等。如不给予处理会直接影响疗效和疗程;处理得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伤口的愈合。对于合并的疾病,一般可在术中一并处理。

(1)内痔在肛瘘内口的上方或两侧合并内痔,常因大便将内痔向下挤压,

压迫内口,同时内痔粘膜分泌粘液,影响内口的创面的愈合。应根据痔核的大小

治疗,痔核较小者可采用硬化萎缩剂局部注射,使其萎缩;若痔核较大,或者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