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震减灾规划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防震减灾规划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

本文浅略介绍了防震减灾规划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分析了城市规划的由来、为什么要规划和如何规划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城市规划的理解,提出了一些见解。

本文内容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介绍:

(1)简述中国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发展历程。

(2)从城市安全、城市化和地震的特点三方面阐述了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缘由。

(3)编制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方法。

(4)从规划的总体说明、城市空间布局要求、规划区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等方面说明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组成。

(5)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应用

(6)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研究的展望

(一)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发展

城市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其预防水平关系密切, 例如: 印度由于城市地震灾害预防能力缺乏, 1993年在Lu tar发生的6. 9级地震造成约20000人死亡; 美国西雅图地区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强, 2001年2月28日发生6. 8级地震, 仅造成2人死亡。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是否能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为此, 1994年, 我国政府提出了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 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旨在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尽力减少作为自然灾害之首的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具体的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工作, 是在唐山大地震后提出来的, 到目前为止, 已有很多城市制定了抗震防灾规划, 特别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颁布实施, 极大的促进了这个领域研究工作的飞速发展。

概括来讲, 城市防震减灾包括地震影响场确定、震害预测与应急疏散救援, 其中前两者是核心, 具有很广泛的理论研究空间, 应急疏散救援则是根据震害预测结果进行的政府调配指挥工作。(参考文献:郝敏、刘晶波,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研究综述,自然灾害学报,北京,2008)

(二)进行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缘由

1.城市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地震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城市防震减灾规划成为众多国家抵御地震灾害的重中之重,我国亦不例外。

据有关资料,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1.3%(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预计2020年将达到60%以上。城市是我国社会财富(人力、物力、财力)最富集的地区,是国有资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政府对国家和地区事务的管理,人民对国家事业的参与,都在更多地进入城市管理范畴。城市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提高政府对现代化城市的管理水准,是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政府效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

2.城市化过程聚集财富,同时也聚集风险

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对交通、供水、供电、煤气、抢险、通讯网络等复杂设施和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一旦某个系统因灾失灵,易导致大面积瘫痪;城市中人口高度密集,财富高度聚集,使地震灾害打击能够在有限区域内造成巨大损失,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带来严重威胁;事实说明,加强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已成为推进现代化的现实课题。(参考文献:江见鲸、徐志胜等编著,防灾减灾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

3.地震对城市的影响

强烈地震的发生可引起巨大的灾害,其中最普遍的灾害仍然是各类建筑物的破坏,人口的伤亡也主要是房倒屋塌造成的。特别是在大城市、大工矿区等人烟稠密、房屋集中的地区,地震的破坏性及其灾害的严重性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

地震不但会直接作用于建筑等设施引发灾害,还会引起诸如:火灾、水灾、崩塌、地陷、有毒气体泄漏、放射性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因此,地震的发生将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人的生命财产与国家稳定。如果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考虑地震对城市可能造成影响,从而减轻其对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的作用。虽然不能阻止地震发生,可通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将大大降低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参考文献:王绍玉、冯百侠,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重庆出版社,2005)

(三)编制防震减灾规划

1.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城市选址与规模。有效避开地质断裂带,减轻可能发生的地震破坏程度。山地城市依据安全空间确定城市规模,避免靠山建设,避免或减少因山体滑坡对城市造成的破坏。

2.应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考虑城市的综合防灾要求,规划出有利于城市安全的用地结构与布局,留出适宜的开放空间与防护用地,合理安排及有效隔离具有安全隐患的能源设施、危险品仓库与工业生产项目。减少工业灾害发生时对城市居民的伤害。

3.根据城市的环境特点与发生各类灾害的可能,编制抗震、防洪、消防、人防和地质灾害防护等专业规划。各项防灾、减灾的专业规划应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原则、标准与措施。结合城市用地的分区布局,提出用于城市综合防灾的具体量化的用地与空间。以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为例,在避震疏散场所的规

划中,应根据疏散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计算,依次安排各类避震疏散场所用地规模与分布位置。这些疏散场地包括城市公园、广场、体育场、绿地、空旷场地、停车场和大型人防工程等。(参考文献:城市防灾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2010)

(四)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组成

1.规划的总体说明

包括:规划目的、规划性质、编制原则、规划依据、实施保障、批准与实施、修订与解释,这几条各城市大致相同。

规划目的因城市设防标准而异;规划区域、规划期限、规划模式(包括规划工作类别),这几条因城市的总体规划而异。

2.城市空间布局要求

因各城市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地质灾害分布、次生灾害源分布、救灾需求等有很大区别,要从防灾角度分析和提出城市今后扩容发展的有利区域。

3.规划区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将规划区用地按照抗震适宜、较适宜、有条件适宜和不适宜分区,特别注意可能发生地表破裂、滑坡、崩塌、地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分、其他难以整治和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划分为不适宜区域,采取避让或提出严格限制的建设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