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学习:汉族民间舞蹈概况
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与文化类型
![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与文化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7bbce1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f.png)
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与文化类型中国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之一,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代表了中国各个民族的风情与民族精神。
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鲜明的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活力。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和文化类型进行介绍,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
一、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中国民间舞蹈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舞蹈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样性。
这些舞蹈继承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血脉,又融入了各个民族的独特传统和风格,以及地域文化的特点。
中国民间舞蹈的特色之一是形式多样。
中国的舞蹈形式可谓繁多,从简单的舞龙、舞狮等戏曲角色表演,到复杂的龙舟舞和瓦楞舞等花样舞蹈,都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点。
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的多样性,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民间舞蹈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表达情感和展示生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舞蹈被视为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
民间舞蹈通常通过舞姿、动作和音乐,表达社会关系、宗教信仰、庆祝节日等方面的情感和意义。
在舞蹈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喜怒哀乐,体验到人类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二、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类型中国民间舞蹈根据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可以分为若干种不同的文化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了北方民间舞蹈、南方民间舞蹈、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等。
1. 北方民间舞蹈:北方的民间舞蹈以豪放、大气为特点。
比如,著名的“蓝旗袍舞”以其高亢激昂的旋转、展开式动作,展示了北方人民的豪迈和自豪。
此外,北方民间舞蹈还有一些与农耕生活和军事战斗有关的舞蹈形式,如“扯旗袍舞”和“大刀舞”。
2. 南方民间舞蹈:南方的民间舞蹈通常柔和、含蓄,更加注重舞者的婀娜多姿。
比如,粤剧舞蹈以华丽、柔美的舞姿表达了南方人民的情感。
此外,南方民间舞蹈还有一些与传统习俗和庆典有关的舞蹈形式,如“灯龙舞”和“花篮舞”。
3.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舞蹈形式。
汉族舞蹈
![汉族舞蹈](https://img.taocdn.com/s3/m/44f1083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8.png)
六代之乐
周代将古代乐舞加工整理,又创制新的乐舞,成为“六代之乐”:黄帝时代的《云门》、帝尧时代的《大 成》、帝舜时代的《大韶》、大禹时代的《大夏》、成汤时代的《大澧》、周武时代的《大武》。
由于我国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然而此种特 点,在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中,对艺术家来说,难以对每一种民族舞蹈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导致民族舞蹈文化 的学习较为困难,影响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同时,大部分学习民族舞蹈的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 过于片面,难以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使民族舞蹈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难以进行创新,从而无法创作出优 秀的民族舞蹈艺术作品。
知名作品
知名作品
《火凤舞》——北魏高阳王时的宫廷舞蹈,舞者手中执扇,如鸟翼,模仿鸟的飞翔起落。
《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时的乐舞。陈后主常与嫔妃们在宫中宴饮,选千百宫女歌舞作乐,《玉树后 庭花》即是其一。但陈后主是亡国之君,因此后人将此曲称为“亡国之音”。
《伴侣》——北齐末的歌曲,《北史》批评它“淫荡而拙,世俗流传”。可能来自民间巷陌,涉及情爱内容 的。它像《玉树后庭花》一样被当做“亡国之音”。
历史沿革
原始舞蹈
宫廷舞蹈
六代之乐
宫廷舞蹈
中国古典舞的部分舞蹈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原始民间舞蹈。
从周代至唐代,宫廷基本都设有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 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进而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包括周代的《六代舞》,唐 代的《十部乐》《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汉族民间舞蹈知识点总结
![汉族民间舞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5a1c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e.png)
汉族民间舞蹈知识点总结一、特点1. 传承性强:汉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经过历代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
在不同地域和民族群体中,都有各自特色的传统舞蹈。
2. 丰富多彩:汉族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包括舞龙、舞狮、秧歌、扭秧歌、折子戏等。
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动作、服饰和音乐伴奏,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3. 富有民族特色:汉族民间舞蹈从表现主题到形式变化都深受汉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所影响,通过舞蹈展现出的节日、生产、生活等情景,充分展现了汉族特有的文化特色。
4. 亲和力强:汉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通俗易懂,动作简单而有活力,富有亲和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分类1.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汉族传统舞蹈形式之一,常见于中国每年的传统节日庆典,如春节、中秋节等。
舞龙舞狮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造型,寓意吉祥、团圆和带来好运。
2. 秧歌舞:秧歌舞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农民舞蹈,通常在丰收节日和庆祝活动中表演。
它充满活力、欢快,舞蹈动作既有力又柔美,富有农耕文化的特色。
3. 扭秧歌:扭秧歌是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舞蹈动作而闻名。
舞蹈者往往手持彩绸,以优美的动作扭动身躯,寓意着丰收、喜庆和幸福。
4. 折子戏舞蹈: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剧种之一,而折子戏舞蹈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折子戏舞蹈具有丰富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形式,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5. 其他舞蹈形式:除了以上几种舞蹈形式外,汉族民间舞蹈还包括了山歌舞、花鼓舞、胡琴舞等,每一种舞蹈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表现方式。
三、发展历程汉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其起源与汉族的日常生活、劳动和民俗风情有密切关联。
在不同历史时期,汉族民间舞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多种舞蹈形式和风格。
在古代,汉族民间舞蹈通常作为祭祀、庆典和娱乐的一种方式,在宗教、宫廷和民间活动中得到广泛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舞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并在不同地域和民族群体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中国经典民族舞介绍
![中国经典民族舞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60e2d9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7.png)
中国经典民族舞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文化。
这些传统的民族舞蹈不仅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展示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价值。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中国经典民族舞蹈。
第一种舞蹈是汉族的《波尔卡舞》。
波尔卡舞起源于欧洲,最早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
波尔卡舞的特点是欢快的节奏、明快的旋律和活泼的舞步。
在中国的演绎中,波尔卡舞常常加入了中国传统的舞蹈元素,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舞蹈节奏感强烈,能够唤起观众的热情,在中国广受欢迎。
第二种舞蹈是藏族的《雪域舞》。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族之一,藏族有着独特而古老的舞蹈传统。
雪域舞是藏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主要表现了高原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牧民生活。
舞者手持丝巾,身穿传统服装,在音乐的节奏下跳起身来,犹如雪域的风景一般美丽而神秘。
雪域舞不仅展示了藏族的独特文化,也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热爱。
第三种舞蹈是蒙古族的《草原舞》。
蒙古族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草原舞是他们舞蹈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在草原舞中,舞者模仿马儿奔腾的姿态,结合跳跃和旋转的动作,展示出草原上的自由和豪情。
舞者以婀娜的身姿和轻盈的舞步表达出对草原的热爱和敬畏。
草原舞让观众感受到广袤的大草原和蒙古族人的豪放个性。
第四种舞蹈是壮族的《八节舞》。
八节舞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壮族的传统舞蹈。
这种舞蹈以节庆活动为背景,舞者身着传统服装,手持丝带,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和舞蹈动作展示了壮族人的喜庆和热情。
八节舞有着独特的编排和表演形式,给人一种欢快而祝福的感觉。
最后一种舞蹈是朝鲜族的《圆舞曲》。
朝鲜族是中国边境上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受到了中国和朝鲜的影响。
圆舞曲是朝鲜族传统舞蹈中最经典的一种,以它轻快、明快、欢快的舞曲和舞蹈姿势闻名。
圆舞曲的动作流畅、优美,跳舞的同时充满了节奏感和激情。
这种舞蹈展示了朝鲜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以上是几种中国经典民族舞蹈的介绍。
这些舞蹈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d88bc1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6.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其中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的精
神寄托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按照舞蹈的类别,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
行概述。
一、宫廷舞蹈
宫廷舞蹈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代表之一,它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明、清等朝代。
宫廷舞蹈的特点是优美、高雅、庄重,舞姿端庄、舞步繁复。
其中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舞》,它是中国古代宫廷舞蹈
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舞蹈之母”。
二、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们反映了各民族的风俗、
习惯、历史和文化。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
舞蹈。
其中最著名的是蒙古族的《草原舞曲》、藏族的《雪域情歌》、壮族的《锦绣山河》等。
三、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是中国人民自发创造的舞蹈形式,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劳动和情感。
民间舞蹈的特点是朴实、自然、欢快,舞姿简单、
舞步明快。
其中最著名的是《葫芦丝》、《小苹果》、《草原小姐》等。
四、现代舞蹈
现代舞蹈是中国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舞蹈形式,它融合了西
方现代舞蹈的技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现代舞蹈的特点是自由、
创新、个性化,舞姿流畅、舞步多变。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土高坡》、《千手观音》、《梨花颂》等。
总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中
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
和传承这些舞蹈,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民族舞简介介绍
![民族舞简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0432a7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b.png)
民族舞简介介绍民族舞是一种代表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形式。
它深深扎根于每个民族的土壤中,传承着民族的历史、习俗与传统,是一种丰富多彩、充满热情和活力的舞蹈艺术。
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的民族舞蹈种类繁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和风情。
而中国民族舞因其独特性和多样性而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
中国的民族舞蹈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舞蹈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这些古老的舞蹈表达着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歌颂,通过肢体语言和动作形式传输着文化的内涵。
汉族舞蹈、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每个舞蹈都有特定的舞姿、舞步和音乐伴奏。
它们通过动作的协调与音乐的和谐展现出每个民族的独特特色和优美风格。
汉族舞蹈在中国民族舞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京剧脸谱舞》、《花儿朵朵开》、《彩云追月》等为代表,它们融入了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元素,展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形式的完美结合。
这些舞蹈形式表达了汉族人民家国情怀、社会状况和生活态度,充满力量和感染力。
西南地区的群舞是中国民族舞的一大特色。
著名的傣族舞蹈、苗族舞蹈等都以多人共舞形式出现,舞姿热情奔放且色彩斑斓。
优美的舞姿与舞蹈音乐相得益彰,舞者们身着各自民族特色的服饰,在整齐的步伐中展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
青海湖畔的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雪域舞曲》、《恰达吉》等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快节奏的音乐成为了观众喜爱的焦点。
藏族舞蹈通常采用藏族传统服饰,舞步优美动听,展示出独特的情感和民族特色。
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充满了浓烈的异域风情。
维吾尔族以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展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
《婚礼舞蹈》、《迎宾舞》等舞蹈既具有节奏感又表现了维吾尔族传统习俗,舞动间流露出欢快和腾跃的情绪。
除了以上所述的舞蹈形式,中国还有很多其他民族的舞蹈,如朝鲜族的《运球舞》、哈萨克族的《百骏图舞》等。
这些舞蹈形式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
中国汉族舞蹈课件
![中国汉族舞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667d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1.png)
中国汉族舞蹈课件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汉族舞蹈作为其中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汉族舞蹈的背景、特点以及相关的课件内容。
中国汉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作为传统民族舞蹈的代表,汉族舞蹈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元素,并通过舞蹈形式表达与传递。
汉族舞蹈的课件内容主要围绕着汉族舞蹈的历史背景、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舞蹈表演以及舞蹈欣赏等方面展开。
首先,汉族舞蹈的课件应该包含对汉族舞蹈历史背景的介绍。
舞蹈的历史背景是学习舞蹈的基础,了解舞蹈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舞蹈作品。
在课件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汉族舞蹈起源的传说故事、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舞蹈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
其次,课件应该包含对汉族舞蹈的特点的详细介绍。
汉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韵律、姿态和表情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汉族舞蹈注重舞姿的流畅、优美,舞者的形体美和肢体协调。
此外,还应介绍汉族舞蹈的音乐伴奏、舞台布景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使学习者对汉族舞蹈的整体呈现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课件还应涵盖汉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了解汉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对于舞者的学习和表演非常重要。
课件可以通过文字说明、示范动作和视频演示等形式,将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进行详细解析和演示,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最后,课件还应包含汉族舞蹈的表演和欣赏。
舞蹈是一门艺术,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表演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课件可以介绍一些经典的汉族舞蹈作品,对舞蹈的演出过程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性格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等要求,以确保学习者在学习中有良好的阅读体验。
尽可能通过图文结合、动图、演示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内容,使学习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汉族舞蹈。
总的来说,中国汉族舞蹈课件应该全面展示汉族舞蹈的历史背景、特点、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舞蹈表演和欣赏等方面的内容。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31040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3.png)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
它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舞蹈表达民族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汉族民间舞蹈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劳动舞、庆祝舞、婚庆舞、祭祀舞等。
劳动舞以劳动场景为题材,通过模拟劳动动作展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庆祝舞多以传统节日、喜庆活动为题材,如春节舞、端午舞、中秋舞等,通过欢快的舞蹈动作和优美的音乐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婚庆舞是结婚仪式上的舞蹈表演,展现新人的喜悦和祝福;祭祀舞则是在宗教仪式或祭祀活动中进行的舞蹈表演,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祈福之情。
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舞蹈表达了汉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集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二、舞蹈形式优美大气汉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多样,有环圈舞、狮舞、龙舞、扇子舞、旗袍舞等多种形式。
环圈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多以手拉手、肩并肩的方式排成圈形,舞者们跳跃起舞,旋转嬉戏;狮舞和龙舞则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通过模仿狮子和龙的动作,表现出力量和神秘感,给人以阳刚之美;扇子舞和旗袍舞则是以道具为辅助,舞者在手持扇子或穿着旗袍的情况下跳舞,既表现了优美的舞姿,又增添了服饰的艺术美感。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具有优美的动作和舞姿,而且通过服饰和道具的应用,使舞蹈更具审美魅力,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舞蹈动作独具韵味汉族民间舞蹈的舞蹈动作多以手臂、身体和脚步动作为主,具有独特的韵味。
在劳动舞中,舞者们通过模仿农民的播种、插秧、收割等动作,展现劳动者的辛勤和快乐;在庆祝舞中,舞者们跳跃起舞、转身腾挪,以迎接节日的喜庆气氛;在狮舞和龙舞中,舞者们模仿狮子和龙的游动、腾踊,展现出神秘而威武的形象;在扇子舞和旗袍舞中,舞者们手持扇子或穿着旗袍,通过手臂的舞动和身体的舞蹈,展现出端庄和柔美的魅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7f646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c.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艺术。
这些舞蹈作品展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风貌和鲜明特色。
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身心愉悦的体验,更是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传递给后代。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概况,包括一些著名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和它们所代表的文化特色。
第一节:民族民间舞的概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一种将传统舞蹈元素与现代舞蹈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独特的舞姿、音乐和服饰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中国拥有56个民族,在每个民族中都有不同的传统舞蹈风格。
这些舞蹈作品通常具有韵律感强、节奏明快、舞姿流畅的特点。
第二节:著名的民族舞蹈作品在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课程中,有一些著名的舞蹈作品代表着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和文化特色。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1. 藏舞: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特色服饰而闻名于世。
《刀达腊》是一种韵律感强烈的藏族舞蹈,将武术动作与舞蹈动作相结合,表达了藏族人民豪迈的精神与坚毅的意志。
2. 蒙古舞:蒙古族舞蹈通常表现了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场景和民族特色。
《草原骑兵》是一支富有力量感的蒙古族舞蹈,舞者们以激情四溢的舞姿表达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3. 傣族舞:傣族舞蹈体现了傣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泼水节舞蹈》是傣族舞蹈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水花四溅的动作展现了傣族人民欢庆水的节日的喜悦与热闹。
4. 哈尼舞:哈尼族舞蹈以欢快的节奏和独特的舞步而被广泛认可。
《哈尼歌舞》是一种以文字、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哈尼族传统艺术形式,讲述了哈尼族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情景。
第三节:民族民间舞对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和表演,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民俗风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中国经典民族舞简介
![中国经典民族舞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c70015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d.png)
中国经典民族舞简介中国经典民族舞简介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中国经典民族舞简介,欢迎阅读。
一、傣族孔雀舞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中。
二、千手观音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观赏价值很高的舞蹈,它通过多个舞蹈演员以及音乐的.配合达到给观众一个视觉上的震撼。
三、古典宫廷舞古代宫廷皇室中宴会娱乐的舞蹈。
大多来自民间,也有宫廷专业艺人加工创造的。
形式上比较工整华丽,结构也比较严谨,一般皆属当时艺术水平上乘者。
四、藏族舞蹈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中国经典民族舞有哪些中国经典民族舞有哪些。
“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
五、蒙古舞蹈蒙古舞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努力,逐渐由民间艺术发展成舞台艺术,不断地在城乡落户,成为庆典宴席,接见奉送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六、新疆舞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
新疆的舞蹈风格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格。
七、朝鲜族舞蹈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
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
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
八、伞舞小城雨巷江南伞舞是中国民间传统舞蹈,主要表现了苏派和徽派女子的柔美与清纯,故舞蹈节奏较舒缓。
而伞则体现了这些纯情少女的生活环境九、壮族舞蹈壮族民间其它舞蹈,多模仿劳动动作。
著名的有舂堂舞、扁担舞、蜂鼓舞、采茶舞、戽斗舞、绣球舞、捞虾舞、桃叶舞、斑鸠舞等。
中国经典民族舞有哪些民族舞。
十、扇舞江南江南扇舞是中国华东地区的民间舞蹈,舞蹈动作唯美轻盈,意欲表达江南女子的羞涩性格,带给观众以古老神秘的气息。
十一、古典飞天舞舞蹈《飞天》给观众献上一场视觉盛宴。
七名仙女打扮的舞蹈演员站在升降舞台上,用肢体配合音乐演绎出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民族舞蹈学习汉族民间舞蹈概况
![民族舞蹈学习汉族民间舞蹈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65eb4d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c.png)
民族舞蹈学习汉族民间舞蹈概况舞蹈作为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汉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汉族民间舞蹈进行概况介绍,从其起源、特点、流派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加以探讨。
一、起源与发展汉族民间舞蹈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教祭祀和生活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不同历史时期,汉族民间舞蹈与其他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态。
古代的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汉族民间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汉族民间舞蹈逐渐演化为一种集歌、舞、器乐和服装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二、特点与表达方式汉族民间舞蹈以其优美的形态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动作:汉族民间舞蹈注重身体姿态的端正和动作的规范化。
舞者需要准确地演绎舞蹈动作,保持整体的协调和谐。
2. 布景舞台:汉族民间舞蹈注重舞台布景,通过布置舞台、使用道具和服装等手段营造出特定的场景,以增强观众对舞蹈情境的感知和理解。
3. 丰富多样的形式:汉族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包括群舞、独舞、对舞等。
这些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编排方式,展示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4. 表达意境:汉族民间舞蹈以表达情感、讴歌生活、传递文化为目的,借助肢体语言、音乐和舞台效果等手段,将情感与形式相结合,传递出深刻的艺术意境。
三、流派与代表作品汉族民间舞蹈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
其中一些流派被广泛传承和保留至今,并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代表作品。
1. 河南梆子舞:河南梆子舞融合了戏曲表演形式和舞蹈元素,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声腔风格而著名。
2. 山东秧歌:山东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其热烈欢快的舞蹈形式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四川变脸舞:四川变脸舞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舞者通过不同的舞步和面部表情来展示情感的转变,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ae33bb2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d.png)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汉族民间歌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和发展出来的,具有民间传统的特征和文化底蕴,是汉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
一、舞蹈类1.踩高跷踩高跷是江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是由江南渔民和稻田里的农民表演的。
表演者在十多厘米的高跷上跳舞,身体稳定,优美动人。
2.蹴鞠蹴鞠是汉族的一种古老的足球运动,是最早的足球形式之一,相传起源于战国时期。
蹴鞠在唐宋时期极为盛行,是皇家和贵族的娱乐项目,而在普通人中也非常流行。
3.龙舞龙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汉族民间艺术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龙舞的表演者通常由10人以上组成,其中一人表演龙头,其余人扮演龙身,舞蹈动作热烈、奔放、充满节奏感。
4.跳花灯跳花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艺术,其中又以汉族的花灯更加著名。
花灯是寓意吉祥如意、愉快祥和的一种节日用品,跳花灯则是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花灯的祈愿之意。
二、歌唱类1.山歌山歌是山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歌曲,以朴实的歌词、优美的曲调以及生动形象的描写生活为其特点。
山歌有很多种类,不同地区的山歌各具特色,但总体而言,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音乐形式。
2.二人转二人转是一种唐代民间唱腔演唱方式,以其宛如自然流泻水的清新悦耳的音乐、流畅优美的曲调,以及富含民间风情的小调而著名。
二人转以北方为其主要发源地,最早起源于山东一带,是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的民间艺术。
3.评弹评弹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文艺形式,主要流行于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
评弹以唱、弹、说、演为特点,在表演中,配以弹拨乐器,如扬琴、梆子等,弹唱的故事具有严谨的情节结构,极具感染力。
三、杂技类1.国际大球国际大球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之一,它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原理是把一个球放在演员的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或者腰部以下的位置,通过演员的身体和动作,让球不断运动并呈现出漂亮的图案。
简述汉族民族舞蹈
![简述汉族民族舞蹈](https://img.taocdn.com/s3/m/ed3ae82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0.png)
简述汉族民族舞蹈汉族民族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优美的舞姿,展现了汉族人民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汉族民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族民间舞蹈。
这些舞蹈多以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祭祀仪式为题材,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人们对丰收、安宁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族民族舞蹈逐渐演变为一种综合性的舞蹈形式,融合了宫廷舞蹈、戏曲舞蹈、民间舞蹈等多种元素。
汉族民族舞蹈的特点是舞姿端庄、舞蹈动作流畅、舞台布景精美。
舞蹈的动作多以手臂的展开、肢体的舒展和脚步的翩翩起舞为主,以展示汉族人民的优雅和柔美。
舞蹈中的服饰和道具也起到了重要的装饰作用,使舞蹈更加生动和具有视觉冲击力。
音乐也是汉族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的节奏和旋律与音乐紧密配合,使整个舞蹈更加协调和谐。
汉族民族舞蹈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叙事性的舞蹈,如《白蛇传》、《红楼梦》等,也有抒情性的舞蹈,如《草原之恋》、《茉莉花》等。
这些舞蹈通过优美的舞姿和动作,展示了汉族人民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面貌。
舞蹈中的故事情节和情绪表达,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汉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汉族民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中注重创新和融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汉族民族舞蹈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舞蹈的元素,使其更加多样化和富有活力。
同时,汉族民族舞蹈也在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发展,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汉族民族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它以独特的舞蹈形式和优美的舞姿,展示了汉族人民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通过舞蹈的表演,汉族民族舞蹈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汉族民族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使其继续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汉族舞蹈
![汉族舞蹈](https://img.taocdn.com/s3/m/af086805ba1aa8114431d9e2.png)
威武雄壮、气労磅礴 ——开封盘鼓
• 原名“大鼓”,清代以前称“讶鼓”,是开封特有的一种 民间广场鼓舞。所用道具是一种木框扁鼓,呈象棋子状, 鼓框两边的一对铁环上,系一条长襟带。襟带经舞者左肩 斜挎在身上,使鼓位于腰前,鼓面向上,可边鼓边走、边 跳、边舞。它的鼓槌很有特色,长约一迟半左史,上绅下 粗,呈弧形,很像是倒置的镰刀把,因而得名“镰把椎” 。开封盘鼓表演活动多以鼓队形式出现,它是由一个令旗 扃,即鼓队的总指挥,和若干名鼓扃、镲扃组成。一个盘 鼓队,少则十几面鼓,多则几百面鼓,除盘鼓外,还有大 镲、马锣等铜器,敲击起来,深沉浑厚,如雷震天。
绿腰
• 软舞《绿腰》,也作《六幺》、《彔要》,戒称《乐世》 ,为女子独舞。 • 节奏由慢到快,舞姿之变幻、节奏之平缓,突出舞腰和舞 袖的特点,轻盈之极、娟秀之极、典雅之极。
汉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 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 1、热情爽朗——东北秧歌 2、气労浑厚——山东鼓子秧歌 3、婀娜多姿——胶州秧歌 4、气労磅礴——开封盘鼓
鼓子秧歌的节奏特征
• 对比强烈,静动分明 。如在“丌倒松”动 作中先收缩下肢,然 后大幅度的迈步,挺 立、缓慢倒后成抛弧 线形落下,既有高挺 低踏的敦厚之力,又 有横囿动律之东方囿 美之韵,流畅敦实, 粗中有绅、高亢而激 情。
三弨九动、 婀娜多姿— —胶州秧歌
流传于鲁东半岛近胶州湾一带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它不 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幵称为“山东三大秧歌”。胶州秧歌 也被老百姓称为“扭断腰”、“三道弨”。它常用的道具 是扂子,扂花主要有:抖扂、划扂、扣扂、别扂、挑扂和 团扂等口胶州秧歌是流传在鲁南胶县一带的汉族民间舞蹈 形式,以舒展灵巧著称,据说这种舞蹈已有两个多世纪的 历叱,老百姓称之•地秧歌一扭断腰一三道“”。
《舞蹈基础》第三章 民族民间舞
![《舞蹈基础》第三章 民族民间舞](https://img.taocdn.com/s3/m/2e80cbf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e.png)
动律。 [4]―4:身体右侧做两个蚌壳花; 5―8:身体左侧做两步,同时两手做双 臂花;
5―8:左脚前迈变小踏步,做前后移动重心的摇 篮步4次,同时左手胸前按掌,右手从身侧掌心向上。
[6]―4:左脚向后方5点方向退步,右脚随之成正 步位,双手做两个大交替花后停在后腰,压脚后跟, 左起做两个上下动律;
常见脚位
(3)大踏步位 主力腿半蹲,动力腿 在斜后方伸直,前脚掌着 地,上半身向斜前方倾斜。
10
(1)前踢步
身向1点方向,正步位,双叉 腰。经屈膝,重心移到主力腿上, 动力腿经擦地向前踢出,并迅速收 回,落地时脚跟虚落。
(2)旁踢步
身向1点方向,正步位,双叉 腰。经屈膝,重心移到主力腿上, 动力腿快速向身体同侧擦出翘起, 后迅速收回。
(3)划圆动律
双手叉腰,并步位,身体微前倾, 下巴微含。胳膊肘与身体形成三脚架的 形态,并保持这个姿势。动作时,左右 胳膊肘都在画圈,但两个胳膊肘总是处 于相反方向。
基本动律
7
(1)双叉腰
双手为兰花指,指尖 向后,手腕放在腰部两侧 的位置,胳膊肘微向前。
(2)双护胸 两臂弯曲,与肩平行, 掌心朝向身体,两手指尖 相对,双手靠拢。
6
(2)左右动律
(1)上下动律
双手叉腰,并步位,身体微前倾, 下巴微含。以腰部为轴,肋骨以上的 身体做左右摇摆的动作,右边的肋骨 张开时,左边的肋骨收缩,左边的肋 骨张开时,右边的肋骨收缩。两侧肋 骨在上下律动时,要保持在一个平面 上。
双手叉腰,并步位,身体微前倾, 下巴微含。动作时以腰为轴,两肩在身 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动。
[5]―4:左脚向左侧迈步,右脚向后踏步,体对2 点方向,双手由身旁斜下位做里绕花;
第一章 中国民间舞概述
![第一章 中国民间舞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558c2f804a1b0717fd5ddbe.png)
第一章中国民间舞概述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
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
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这种历史上各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的不等,以及各族各地文化观念,宗教礼俗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因此造成中国民间舞样式之多,内容之广,风格之别,动律之异的鲜明特色。
从具有原始图腾痕迹的模拟舞,到带有原始遗风的祭祀舞,以至具有宗教色彩有寺院舞蹈形式或民间风情舞、礼仪舞、庙会、灯会、走会、花会上的舞蹈表演以及专职艺人的出现,并登上艺术性舞蹈表演的舞台,因而中国民间舞构成了中华民族形象的活的文化见证。
在辽阔的三江流域和松辽平原广大地区主要居住的是汉族,受其历史和自然条件影响下,形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并具有地区特点的民间舞蹈,据统计有700余种。
其中北方规模较大,比较著名的是秧歌,如东方高跷身歌,山东的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号种三大秧歌。
还有陕北秧歌、河北秧歌等不下百余种,南方有采茶灯、莲花灯、竹马灯、云南花灯、香山花灯等各种名目的花灯种类繁多。
北方的秧歌等各种民间舞蹈多具有粗犷刚强,热情奔放的特点。
南方的花灯等民间舞蹈则以优美委婉、秀丽别致见长。
两江之中的淮河流域的花鼓灯等民间舞蹈兼收南北之长,形成刚柔并济的特色。
居住在草原、高原、山区或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舞各具鲜明特色:草原上蒙古等民族具强悍刚强的风格特点。
地处西北的维吾而族则以体态挺拔、动作丰富、表情细腻见长,在康藏高原上的多种古老藏族民间舞蹈形式,风格各异,但总体上看具有古朴优美的特点,并以舞“袖”为共同规律。
以手如柳步如鹤著称的朝鲜民族民间舞有潇洒、典雅的风韵。
因此中国民间舞蹈特别丰富多彩。
东北秧歌《荡秋千》。
最新中国各民族舞蹈介绍资料
![最新中国各民族舞蹈介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fdba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9.png)
最新中国各民族舞蹈介绍资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其中包括舞蹈。
中国各民族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关于中国各民族舞蹈的介绍资料。
一、汉族舞蹈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汉族舞蹈也是最为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之一。
汉族舞蹈以其激情洋溢、优美动人的风格而闻名。
汉族舞蹈常常以故事、传说或者历史事件为主题,通过优雅的舞姿和动作表达情感。
其中最著名的舞蹈作品包括《十面埋伏》、《千古功名赋》等。
二、藏族舞蹈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舞蹈充满了神秘与狂放,以祈祷和祝福为主题。
藏族舞蹈以舞姿优美、舞步独特、服饰华丽著称。
著名的藏族舞蹈作品包括《雪域仙踪》、《雪域幽兰花》等。
三、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是中国新疆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舞蹈形式多样,既有热情奔放的舞蹈,也有温婉浪漫的舞蹈。
维吾尔族舞蹈以身姿纤细婀娜、动作独特灵动而闻名。
著名的维吾尔族舞蹈作品包括《阿依古丽·阿合曼》、《婚礼进行曲》等。
四、壮族舞蹈壮族是中国广西地区的主要民族,他们的舞蹈形式充满活力,热情奔放。
壮族舞蹈以其快速的舞步和独特的舞姿而著名。
著名的壮族舞蹈作品包括《下龙塘》、《月亮上的船》等。
五、傣族舞蹈傣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舞蹈充满了欢快和热情。
傣族舞蹈以其舞者的柔韧性和舞步的独特性而闻名。
著名的傣族舞蹈作品包括《泼水节》、《欢乐的傣家风》等。
六、朝鲜族舞蹈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舞蹈形式受到韩国舞蹈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朝鲜族舞蹈以其舞姿优美、动作协调而著名。
著名的朝鲜族舞蹈作品包括《碧海潮生》、《天鹅湖》等。
七、哈萨克族舞蹈哈萨克族是中国新疆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舞蹈形式受到中亚地区舞蹈的影响,富有民族特色。
哈萨克族舞蹈以其舞姿雄壮、舞步狂放而著名。
著名的哈萨克族舞蹈作品包括《图瓦拉》、《阿兰德勒·图县》等。
汉族舞蹈介绍
![汉族舞蹈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3219c28e2bd960590c677d6.png)
汉族舞蹈的形式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 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 1、热情爽朗——东北秧歌 、热情爽朗——东北秧歌 2、气势浑厚——山东鼓子秧歌 、气势浑厚——山东鼓子秧歌 3、婀娜多姿——胶州秧歌 、婀娜多姿——胶州秧歌 4、气势磅礴——开封盘鼓 、气势磅礴——开封盘鼓
汉族舞蹈
汉族舞蹈简介(一) 汉族舞蹈简介(
汉族舞蹈,简称汉舞,顾名思义,即汉民族 传统舞蹈,属于民族舞蹈范。汉族舞蹈的 历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即使是相同种 类的歌舞,因地区的不同,也会在风格、 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汉族舞蹈简介(二) 汉族舞蹈简介(
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 从未停止过传衍与发展。对于今天的城市居民来 说,出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狭窄的居住空 间与相对疏远的人际关系;外来文化因素与高科 技娱乐的引进等多种因素,使城市中的一代代后 人,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 再会跳自己民族的舞蹈。而时常由此导致作出汉 民族没有舞蹈的结论。 其实,汉族的民间舞蹈不 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汉族舞蹈的特点( 汉族舞蹈的特点(二)
3、场面构图 由于汉族民间舞蹈活动主要在街头广 场,并具有表演竞赛的特点, 场,并具有表演竞赛的特点,各个舞队不仅讲究动 作技艺, 作技艺,还特别注意舞蹈队形的变化。这就形成了 它在场面构图上丰富多变的特点。 4、音乐伴奏 主要用鼓、锣、钗、钹等打击乐器, 间有唢呐、笙管等吹奏乐器,弦乐器很少。其中 又以鼓为最重要,多起指挥作用。这是因为汉族 民间舞蹈主要活动于街头广场, 民间舞蹈主要活动于街头广场,打击乐器声音响亮、 节奏鲜明, 节奏鲜明,易于表演、易于指挥、易于统一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舞蹈学习:汉族民间舞蹈概况
汉晋和明代是汉族移民云南的两次高潮。
汉晋时期进入云南的汉族,多为滇东地区的“大姓”,他们是“夷化了的汉人”。
因为汉族
的移入,汉文化的传布,也使“叟帅”夷人汉化。
明·洪武十四年(公
元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三十万众征云南,九
月击败元梁王于曲靖。
明王朝控制云南后,按明军的卫、所组织制度,实行戍屯。
朱元璋几次发布诏书,令屯戍云南军卒的家室妻儿迁居云
南戍地。
此时,因屯守移入云南的汉族至少有数十万。
至明代中叶,
云南汉族的总人口已超过各少数民族的总和。
明军按卫、所制度攒带
家属实行屯戍,所以,戍屯区也就形成了众多的汉族村落和文化点,
保留着汉族的习俗和文化传统。
现今汉族民间歌舞兴盛的地方大致都
是明代的戍屯区。
云南汉族民间舞蹈可分年节时的社火舞蹈、花灯歌舞、宗教舞蹈
和革命歌舞。
社火舞蹈多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以龙灯、狮舞组成的舞队,遍及全省各县汉族民间。
全省有九十二个县有“龙舞”,八十六个县
有“狮舞”。
龙舞分为“彩龙”、“火龙”、“水龙”、“草龙”、“蓑衣龙”、“小精龙”、“板凳龙”、“背龙”(小独龙)等。
彩龙
平年为十二节,闰年十三节,最长的有六十二节,一百零八人共舞。
彩龙又分青龙、白龙、黑龙、黄龙、红龙等各种不同颜色的龙,有的
县规定不同的颜色分别为不同的村寨或街道所舞,不能混淆。
晋宁、
腾冲等县的背龙,单人身背一2.5公尺长的彩龙独舞,形式较为特殊。
弥渡县的背龙用于道教法事“斩蚊龙”,一道士持剑,一人背龙,翻
滚撕杀于桌上桌下。
狮舞有“蹲蹲师”、“高脚狮”、“单狮”等。
永善县艺人“张
狮子”(张银山),现已九十多岁,相传在明朝中叶,其祖先在广东向
一少林武师学会舞狮技艺,辗转卖艺来到永善县黄坪乡,到云南后至
今已传九代。
张狮子技艺高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曾受聘去昭
通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家表演。
他的表演有起式、哑剧、高台、平台、
武术五个部分。
起式有“开四门”、“四门抽手”等十六个套路。
哑
剧是带有一些情节的表演,有“元山采药”、“狮子吞象”、“敬菩萨”等数十个套路。
耍高台是高空惊险技巧表演,有在竹竿和桌子上
表演两种形式。
张狮子曾在重叠的二十张饭桌上表演过。
最上的一张
桌子称“翻天云”,即桌脚朝上,张可在上面做“画眉吊线”、“空
中飞燕”等高难动作。
耍平台即围绕一张方桌做“白马献蹄”。
“燕
子含沙”等动作。
张狮子舞狮与武术齐名,他舞狮时,常把刀术、棍术、拳术、板凳术等放在最后表演,显示出不凡的身手。
云南的很多县城,在节庆庙会时都有盛大的舞队。
通海县有“小
云南”的美称,最早到通海的汉族,是东汉时的董姓,大批汉族移民
则是明初从江南随军进入的。
通海的庙会是四街东乡三十六营的迎
“土主”、“大佛神会”,及汉邑十营的迎“三义神会”,民间称之
为“迎神赛会”。
届时要表演“地会”及“高台”,通海近邻的玉溪、峨山、河西等县有上万人前去观看。
地会有“龙灯”、“虾灯”、
“蚌壳灯”、“高脚狮子”、“大白象舞”、“独角兽舞”、“大舜
耕田”、“懒汉推车”、“老背少赶庙会”等节目。
高台有“十字坡”、“许仙借伞”、“李太白醉写”、“岳飞出世”等神轿。
大白
象舞是九人钻进篾制的象腹内抬着横竿跳的,是大树村张保堂的曾祖
父于清道光年问去边疆做皂隶时带回,距今已二百多年。
独角兽舞是
清末广东驻通海的商会(广东帮)组织跳的,沿传至今。
嵩明县的一些村镇在每年正月或二月,都要举行“接土主”活动。
这天是嵩明的盛大节日,要耍会火(表演民间舞蹈)、耍龙灯、舞狮子、唱花灯。
接神队伍中有“毛货郎”、“轿子灯”、“钟鼓楼接妹”、“倒推车”、“老胡夫妻”、“薛平贵接彩球”、“小猫猫大猫
猫”(双人虎舞)等舞蹈节目。
另有“高跷”、“耍春秋刀”、“舞花
棒槌”、“勾镰”、“链夹”、“猫猫鞭”等。
还有花灯舞队,洞经
乐队、道士斋奶队伍。
歌舞*队伍宛如长龙,沿路展演达数小时。
江川县自清乾隆年间即已兴起“老君会”(即“迎老君爷爷”)及
二月初二“拉花车”。
届时官府要贴出告示,通知各乡各村准备文艺
节目,参加拉花车表演。
赛会期间,官府在县城安排食宿,并发给赏钱。
会期各乡村街道的民间舞队、花灯齐集县城,热火朝天。
舞蹈节
目有狮舞、龙灯、鱼、虾、蟹等“水族灯”、“毛驴灯”、“踩莲”、“五子戏弥勒”、“大头宝宝戏柳翠”、“猫猫叉”等。
其中“翻猪
牙齿”、“掏泥鳅”、“跳火焰架”为江川县所独有。
掏泥鳅传为清道光年间江川一名叫施俊的官员创作的,西门街的
绅民们看后,觉得新鲜,当即找了两个青年将舞蹈学会,参加了拉花
车的表演。
翻猪牙齿为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后卫乡王本信的
父亲所创作,六人表演,一人扮钟旭,二人扮小鬼。
钟旭口含两颗加
工过的猪牙,舞蹈时猪牙时现时隐。
因为翻猪牙齿,技艺高越,不易
掌握,现只有二人尚能表演。
拉花车也是各队争相竞技的场合,民国
十四年(公元1925年)西门街无节目,急得敲大胯,所以民间产生一首
顺口溜:“南门六台会,北门拱拱镲,东门小花灯,西门敲大胯”。
意思是南门有六架高台,北门有秧佬鼓舞,东门有一个花灯班子,西
门无节目,急得跺脚敲大腿。
大关县的龙舞,又称“玉竹灯”,最多只有九节。
因多为寺庙主持,又称为“庙灯”;少数由富豪人家主持的,称“愿灯”。
相传龙
灯本是如来佛的一根拐杖,后得道成仙,受封管人间五瘟。
人们为了
消灾免疫,每年正月都要舞龙。
龙灯的前后要有若干鱼、虾、蟹、蚌、龟、蛤等灯相伴,象征鱼兵虾将,前呼后拥。
舞龙时,第一夜先拜庙神,第二夜拜灯杆。
每年演出结束时要到河边把龙灯焚化,“送龙升天”。
狮灯的狮子是“施子”的谐音,结婚人家多请狮灯队舞狮,祝
愿“早生贵子”。
大关县的车灯由一旦(男扮)一生表演,旦角称“么姑”,“坐”于车内;生角是“逗灯”的,二人对唱做歌舞表演。
民
间认为坐车人是“难产鬼”。
男性因倒霉坐车,就会冲掉霉气;好男
去坐车,就要倒霉。
所以每年表演时,坐车人都很难找。
为了闹新春,只得高酬找贫穷人家子弟扮演。
扮坐车人者倍受歧视,旅店不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