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学习:汉族民间舞蹈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舞蹈学习:汉族民间舞蹈概况
汉晋和明代是汉族移民云南的两次高潮。汉晋时期进入云南的汉族,多为滇东地区的“大姓”,他们是“夷化了的汉人”。因为汉族
的移入,汉文化的传布,也使“叟帅”夷人汉化。明·洪武十四年(公
元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三十万众征云南,九
月击败元梁王于曲靖。明王朝控制云南后,按明军的卫、所组织制度,实行戍屯。朱元璋几次发布诏书,令屯戍云南军卒的家室妻儿迁居云
南戍地。此时,因屯守移入云南的汉族至少有数十万。至明代中叶,
云南汉族的总人口已超过各少数民族的总和。明军按卫、所制度攒带
家属实行屯戍,所以,戍屯区也就形成了众多的汉族村落和文化点,
保留着汉族的习俗和文化传统。现今汉族民间歌舞兴盛的地方大致都
是明代的戍屯区。
云南汉族民间舞蹈可分年节时的社火舞蹈、花灯歌舞、宗教舞蹈
和革命歌舞。
社火舞蹈多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以龙灯、狮舞组成的舞队,遍及全省各县汉族民间。全省有九十二个县有“龙舞”,八十六个县
有“狮舞”。龙舞分为“彩龙”、“火龙”、“水龙”、“草龙”、“蓑衣龙”、“小精龙”、“板凳龙”、“背龙”(小独龙)等。彩龙
平年为十二节,闰年十三节,最长的有六十二节,一百零八人共舞。
彩龙又分青龙、白龙、黑龙、黄龙、红龙等各种不同颜色的龙,有的
县规定不同的颜色分别为不同的村寨或街道所舞,不能混淆。晋宁、
腾冲等县的背龙,单人身背一2.5公尺长的彩龙独舞,形式较为特殊。弥渡县的背龙用于道教法事“斩蚊龙”,一道士持剑,一人背龙,翻
滚撕杀于桌上桌下。
狮舞有“蹲蹲师”、“高脚狮”、“单狮”等。永善县艺人“张
狮子”(张银山),现已九十多岁,相传在明朝中叶,其祖先在广东向
一少林武师学会舞狮技艺,辗转卖艺来到永善县黄坪乡,到云南后至
今已传九代。张狮子技艺高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曾受聘去昭
通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家表演。他的表演有起式、哑剧、高台、平台、
武术五个部分。起式有“开四门”、“四门抽手”等十六个套路。哑
剧是带有一些情节的表演,有“元山采药”、“狮子吞象”、“敬菩萨”等数十个套路。耍高台是高空惊险技巧表演,有在竹竿和桌子上
表演两种形式。张狮子曾在重叠的二十张饭桌上表演过。最上的一张
桌子称“翻天云”,即桌脚朝上,张可在上面做“画眉吊线”、“空
中飞燕”等高难动作。耍平台即围绕一张方桌做“白马献蹄”。“燕
子含沙”等动作。张狮子舞狮与武术齐名,他舞狮时,常把刀术、棍术、拳术、板凳术等放在最后表演,显示出不凡的身手。
云南的很多县城,在节庆庙会时都有盛大的舞队。通海县有“小
云南”的美称,最早到通海的汉族,是东汉时的董姓,大批汉族移民
则是明初从江南随军进入的。通海的庙会是四街东乡三十六营的迎
“土主”、“大佛神会”,及汉邑十营的迎“三义神会”,民间称之
为“迎神赛会”。届时要表演“地会”及“高台”,通海近邻的玉溪、峨山、河西等县有上万人前去观看。地会有“龙灯”、“虾灯”、
“蚌壳灯”、“高脚狮子”、“大白象舞”、“独角兽舞”、“大舜
耕田”、“懒汉推车”、“老背少赶庙会”等节目。高台有“十字坡”、“许仙借伞”、“李太白醉写”、“岳飞出世”等神轿。大白
象舞是九人钻进篾制的象腹内抬着横竿跳的,是大树村张保堂的曾祖
父于清道光年问去边疆做皂隶时带回,距今已二百多年。独角兽舞是
清末广东驻通海的商会(广东帮)组织跳的,沿传至今。
嵩明县的一些村镇在每年正月或二月,都要举行“接土主”活动。这天是嵩明的盛大节日,要耍会火(表演民间舞蹈)、耍龙灯、舞狮子、唱花灯。接神队伍中有“毛货郎”、“轿子灯”、“钟鼓楼接妹”、“倒推车”、“老胡夫妻”、“薛平贵接彩球”、“小猫猫大猫
猫”(双人虎舞)等舞蹈节目。另有“高跷”、“耍春秋刀”、“舞花
棒槌”、“勾镰”、“链夹”、“猫猫鞭”等。还有花灯舞队,洞经
乐队、道士斋奶队伍。歌舞*队伍宛如长龙,沿路展演达数小时。
江川县自清乾隆年间即已兴起“老君会”(即“迎老君爷爷”)及
二月初二“拉花车”。届时官府要贴出告示,通知各乡各村准备文艺
节目,参加拉花车表演。赛会期间,官府在县城安排食宿,并发给赏钱。会期各乡村街道的民间舞队、花灯齐集县城,热火朝天。舞蹈节
目有狮舞、龙灯、鱼、虾、蟹等“水族灯”、“毛驴灯”、“踩莲”、“五子戏弥勒”、“大头宝宝戏柳翠”、“猫猫叉”等。其中“翻猪
牙齿”、“掏泥鳅”、“跳火焰架”为江川县所独有。
掏泥鳅传为清道光年间江川一名叫施俊的官员创作的,西门街的
绅民们看后,觉得新鲜,当即找了两个青年将舞蹈学会,参加了拉花
车的表演。翻猪牙齿为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后卫乡王本信的
父亲所创作,六人表演,一人扮钟旭,二人扮小鬼。钟旭口含两颗加
工过的猪牙,舞蹈时猪牙时现时隐。因为翻猪牙齿,技艺高越,不易
掌握,现只有二人尚能表演。拉花车也是各队争相竞技的场合,民国
十四年(公元1925年)西门街无节目,急得敲大胯,所以民间产生一首
顺口溜:“南门六台会,北门拱拱镲,东门小花灯,西门敲大胯”。
意思是南门有六架高台,北门有秧佬鼓舞,东门有一个花灯班子,西
门无节目,急得跺脚敲大腿。
大关县的龙舞,又称“玉竹灯”,最多只有九节。因多为寺庙主持,又称为“庙灯”;少数由富豪人家主持的,称“愿灯”。相传龙
灯本是如来佛的一根拐杖,后得道成仙,受封管人间五瘟。人们为了
消灾免疫,每年正月都要舞龙。龙灯的前后要有若干鱼、虾、蟹、蚌、龟、蛤等灯相伴,象征鱼兵虾将,前呼后拥。舞龙时,第一夜先拜庙神,第二夜拜灯杆。每年演出结束时要到河边把龙灯焚化,“送龙升天”。狮灯的狮子是“施子”的谐音,结婚人家多请狮灯队舞狮,祝
愿“早生贵子”。大关县的车灯由一旦(男扮)一生表演,旦角称“么姑”,“坐”于车内;生角是“逗灯”的,二人对唱做歌舞表演。民
间认为坐车人是“难产鬼”。男性因倒霉坐车,就会冲掉霉气;好男
去坐车,就要倒霉。所以每年表演时,坐车人都很难找。为了闹新春,只得高酬找贫穷人家子弟扮演。扮坐车人者倍受歧视,旅店不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