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7 -

生 态 与 环 境 工 程

实际上污染水体修复技术有很多,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不仅其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其修复的效率和使用性能,也相对较高。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针对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生长、微生物、土壤等方面修复的一项新型技术形式,从而对水资源换机,进行有效的改善。但是,要想对其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必须对其传统的机械清淤的缺点以及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地提升了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形式,这也是该文主要参数的问题。

1 污染水体底泥危害分析

化工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往往带来环境的恶化,水体污染的情况较为常见,随着近年来污染治理和生态理念的推广,使水体污染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具体的污染水体底泥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针对污染水体底泥应采取相应的修复技术,改善生态环境。

(1)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等进入水体,并于水体中赋存,而且随着沉积的增加,底泥的污染逐渐严重,污染的存在会对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可导致水体动植物大量死亡,使水体物种多样性明显下降。

(2)部分水产区域的底泥污染,且没有得到处置,可导致部分有害物质的沉积,进而可对人类食品安全造成负面作用,威胁人类健康。

(3)污染水体底泥中可能富含Cu、Zn、Pb 等重金属元素,由于重金属元素的存在,部分可能存在明显的毒害作用,而且污染水体的底泥还会对细胞遗传物质造成损伤,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相关研究表明,Cd、Hg 等属于首要的潜在生态威胁。

综合上述几点危害分析,发现污染水体底泥对生态稳定具有负面作用,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对污染水体底泥的修复,弱化底泥对环境的干扰,从而保证生态稳定,确保食品安全。

2 传统的机械清淤分析2.1 两栖式清淤机械

两栖式清淤机械主要是利用单斗液压挖掘的和水上挖挖掘的形式,通过利用船体作为机体,这样可以增加两栖式

的浮力。但该项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只较为适合中小型的水体面积。

2.2 长臂自航式清淤机械

长臂自航式清淤机械一般是利用单斗反铲、液压操作的形式,通常在河道、码头、水库、池塘等水体中被广泛地利用。并且,在长臂自航式清淤机械运转的过程中,可以一次成形,将淤泥放置在两边。长臂自航式清淤机械的操作性能相对较为良好,其操作流程相对较为方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3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形式3.1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

3.1.1 资金投资相对较少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利用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生长、微生物等方面,对水资源环境进行全面的改善。同时,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其资金的投放相对较低,并且其处理的效果相对较好,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经济、成功、安全等性能。

3.1.2 提升水体环境的安全性能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对特定的栖动物、水生植物生长、微生物等方面中的污染物全面吸收、降解,这样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水体环境的质量,提升其安全性能,也避免发生二次污染的现象。另外,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对水体内部的平衡,也可以进行全面的调节,通过水体中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营养成分,对其内部进行全面的改变,从而有效地实现水体系统自我修复的原则,发挥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最大效果。

3.2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形式

3.2.1 原位覆盖技术

原位覆盖技术主要是将粗砂、土壤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污染底泥的上部进行均匀、全面的沉压,从而对水体环境的质量,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在原位覆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原位覆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将水体污染沉积物和底栖生物有效的分开,从而有效地避免污染源扩大,发生二次污染的现象。

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冯雅清

(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逐渐地加快,水体污染也在日益加重,成为我国有关部门重点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污染水体修复的过程中,有很多相关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机械清淤模式,这样改善水资源环境的效果相对来说有所下降。该文就对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关键词:污染水体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传统修复技术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 138 -

技 术 经 济 与 管 理

0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虽然资源总体显得非常丰富,不过人均资源却比较贫乏。从相关的资源可以发现,我国的人均资源在全世界都是靠后的,例如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仅只是达到了世界平均的1/4。面对如此少的人均资源,我国必须加强节约意识,如果不运用资源节约型技术,我国社会经济要想得到有效发展是很难的。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觉得制革工业的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沿海地区的皮革工业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不过其发展模式还是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样就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消耗。现如今,我国科技飞速发展,不过因为皮革工业整体的发展结构并不平衡,

资源消耗很大,即使投入成本很大,其产出量却很低,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将资源节约型制革技术运用在其中。

1 资源节约型制革技术

将资源节约型制革技术运用在我国的皮革工业当中,就能够在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采用法律经济以及行政等方法,促进制革行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这样就能够尽可能地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之所以推广资源节约型技术,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过多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以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以及社会价值。

资源节约型制革技术分析

潘 红

(杭州顺瑞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我国社会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过这也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损耗。我国现阶段制革工业的资源消耗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必须将资源节约型制革技术运用在其中,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如此,还需要结合我国资源节约型制革技术的运用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推广方法推动资源节约型制革技术的运用。该文对资源节约型制革技术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关键词:资源节约型;制革技术;皮革中图分类号:TS57 文献标志码:A

其次,在原位覆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固定的污染沉积物进行全面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固体污染物发生悬浮的现象,影响了底栖动物的迁徙活动。

最后,应当对污染源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发生扩大的现象。同时,在原位覆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对底栖生物的生态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全面的改善和调节,使其内部达到平衡,这样不仅有效地体现了原位覆盖技术的优势,对底栖生物也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3.2.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在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水生物修复

技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形式。水生物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在水体污染环境中,种植一些吸收力和耐受等性能相对较强的植物,对水体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有效的改善。另外,在利用水生物植物技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中,通过利用水生物植物吸收的形式,对水体的本质进行全面的肌理修复,从而有效地将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全面地降解、吸收、转化,对水体环境进行了有效的净化,并且提升其安全性能。

3.2.3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作为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水体环境改善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形式,对水土污染进行了有效的吸附、转移、转化、降解,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水体环境的生态系统。同时,在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水体底泥中的微生物对其内部的微生物物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改变,这样不仅其应用成本相对较低,也使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得以充分的展现。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论述,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作为改善水体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形式。该文对传统的机械清淤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对其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展开了简要的概述,也针对其优势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利用原位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水生物植物修复技术等,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水体的环境,提升了水体环境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李继洲,程南宁,陈清锦.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15(1):25-30.

[2]李继洲,胡磊.污染水体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初探[J].四川环境,2015(1):1-3,26.

[3]董慧峪,强志民,李庭刚,等.污染河流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10(8):1577-1582.

[4]赵生成,崔树生,王绍斌.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水利,2014(11):20-22,5.

[5]夏宏生,梁世军.城市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9-61.作者家庭地址:洛阳市第二十四中家属南院1号楼2门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