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基本考查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 ①武王分封
②周公旦进行更大规模的分封
过程 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④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西周分封制
① 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
立诸侯国
内容 ②诸侯国有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等义务
③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加强了统治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另外统治区域
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
的地位
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影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朝疆域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
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中朝——尚书令、外朝——三公
九卿制度
东汉:扩大尚书台权力
中央政治制度魏晋: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北宋:二府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后设参知政事、三司使
元:中枢省、枢密院、宣政院
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后郡县制,并设州为监察区
东汉:州郡县制
隋代:州县制
地方政治制度唐代:道州县制
北宋:路州县制
元代:行省制,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宣慰司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中央: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的形成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朝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明神宗时,“部权尽归内阁”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中央康熙帝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
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影响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琴华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第2课抗日战争
1.日本逐步扩大对
中国侵略
2.日本的侵华罪行
3.中国全民族抗战4.抗战的胜利和意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
发展
失败
第2课 辛亥革命
酝酿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
高潮: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清王朝结束 结局: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失败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开端:五四运动
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
国民革命: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 土地革命
第4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初期——相持阶段——胜利阶段
解放战争:争取和平——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决战——战争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识记:
1.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历史事件是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宣告成立
3. 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4. 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同意及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
域自治
5.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②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
建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③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第3课 祖国统一大业 形成过程 “一国两制”的提出 构想内容 重大意义 问题的由来
香港、澳门的回归 回归的背景 回归的实现 发展的表现 两岸关系的曲折和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 阻碍的因素 解决问题的条件和中共立场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独立自主的
外交方针
第2课打开外交新局面原因: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成为国际时务中的
重要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经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是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成就之一
中国: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
原因争端;中苏关系恶化
打开外交新局面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霸权地位
日趋衰落
中美关系1。1970年10月,尼克松总统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正常化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
华作准备
3.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签定《中美
联合公报》
4.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团体的推动
1972年秋,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关系的改善过程:1973年初,中日双方互派大使
1978年,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意义:结束了双方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第3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原因:国际形势有了新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内容: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奉行不结盟政新时期外交策,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政策的调整意义: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前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中国外交的解决
开展以联合表现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并作出自己
国为中心的的贡献
多边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
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
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
努力
意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活跃在地区性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国际组织中保持与欧盟各国的良好发展势头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领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
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