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之我见
在当前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摆脱传统的“满堂灌”、“低质量”、“低效率”的授课方式,打造一堂“高质量”、“高效率”的高效课堂,便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
一、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产物
(一)、素质教育要求老师的课堂必须是高效的
传统的教学教师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效率低、收益少,因此改革应从教师自身做起,转变教育理念,探究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合理组织教学,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思中学”,“在学中思”,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产生了高效课堂。
(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应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观念中脱离出来,做到积极投入,思维敏捷,敢于质疑,善于总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积极投入、勇于探索合作交流,努力攻克预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排除学习障碍,获得所需的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正是高效课堂所追求的。
二、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
1. 确定高效课堂的目标。
高效课堂的目标应该是建立自主高效的课堂。
自主高效的课堂应该“学”“导”结合,张弛有度,宽松愉悦。
“学”指的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自主是前提,导学是保证,高效是目的。
2. 确定学生学习的方式
自学、讨论是课内主要的学习方式。
自学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基础性问题的过程。
讨论是针对问题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依靠集体的智慧解决较难的问题,同时获得知识和方法,激发灵感,产生新思想。
讨论应建立在学生自学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自学可在课内、课外进行,讨论一般在课内进行,但一定要给学生足够时间自主学习。
3.设计教学策略
(1)情绪策略: 要求老师微笑教学,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与乐趣。
(2)情境策略: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兴趣,调动思维。
(3)放权策略:对老师的课堂行为做规定,要确保学生的“三权”,话语权、提问权、评价权。
(4)包容策略:包容错误、承认权利、感谢错误;犯错是学习进步的起点,课堂学生暴露的问题是教学的前提与契机。
(5)“五让”策略: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能观察的让学生自己观察;学生能表述的让学生自己表述;学生能动手的让
学生自己动手;学生能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推出结论。
这就要老师有耐心,闭得住嘴,不急于求成。
(6)互动策略:①自由、民主、平等的对话;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阐述己见、生成作品。
让课堂成为互相倾听的场所,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②踊跃参与小组交流,与学习伙伴讨论、辩论;精选有价值的重点内容深入讨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采取追问的方式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把课堂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7)激励策略: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许,少埋怨。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敢于怀疑名家、敢于怀疑定论、敢于怀疑老师、敢于怀疑课本。
(8)检测策略:①分层: 分为基础题、能力题、拓展题,且要标示清楚,可以允许不同层次学生选择练习巩固。
②变式训练:根据课堂暴露的问题或问题特点,尽力做到有针对性的巩固。
③编制:教师课前编制也可课后编制、学生小组编制或自己编制有针对性的检测练习。
4.建立学习小组:首先利用好小组长,小组长等同于一个小老师,是所在小组的学习领袖,小组内部有按照个体学力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这个划分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学生学习力的变化而变化。
小组和小组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每个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进度,各自为战,但又充满了竞争、对抗和质疑。
三、高效课堂的结构
高效课堂的模式重在流程操作,一般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
环节。
预习: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始自学、对学、群学,一般不对预习环节做时间要求,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要尽量自学。
预习之后是展示。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一大亮点,展示即“发表、暴露、提升”。
从操作技巧上说,展示又分为两种,小展示、大展示。
小展示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要将自己的学习过程或心得要领展示出来,而教师要根据每组在展示中暴露的问题,组织全体同学参与“大展示”,大展示其实是和反馈连接在一起的,反馈:以对子为单位,两两之间相互测评、修正,然后整理导学案、纠错本。
四、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长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前提,以“解惑”为目的,以“建立学习型小组”为载体,以构建“团队评价”为抓手,以“兵教兵”为主要交流形式。
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
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形式。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
我们要确立这样的理念——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教师要退居“二线”,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课程的建设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达成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学生的伙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真正使自己能成为学生的“益友良师”。
3.改变评价标准,给老师“松绑”
不设教学质量目标,老师才能放开手脚,自然也就给学生松了绑,
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比如:不看老师讲得如何,只看学生学得如何,规定老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等。
学生自学时要独立静思,讨论时积极活跃,交流展示时要神彩飞扬。
对于有精彩表现的同学要表示赞许祝贺,对于出错的同学要鼓励。
4、制定激励机制
教师工作的压力和困难很大,付出许多辛劳,必须有相应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使其保持持续动力,不断尝试,屡败屡战。
对上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的教师,课改积极有成效的教师、班级、学科组要有所奖励。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工作中的大事,必须精心研究,不断尝试,方可见效。
我坚信创建自主高效的课堂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