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词人研究(一)古代-唐代
唐朝女词人及其词作研究

唐朝女词人及其词作研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文学成就之高更是值得一提。
虽然男性文学家在唐朝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女性文学家同样也在文学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
其中,唐朝的女词人们就是这个时期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的文学作品在表达女性情感的同时,也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朝的女词人龙女、花蕊夫人、宋玉妃、李清照等都是以情感细腻、才华横溢而闻名于世。
其中,李清照更是备受推崇并广为传唱至今。
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如是》等词作,不仅充满着女性的柔情与温婉,也展现了她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更被誉为词史上的经典之作。
花蕊夫人是唐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代表作《春夜喜雨》形象地描绘了春雨如诗如画的美好景象,达到了唯美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作为唐代女词人中的代表人物,花蕊夫人的词作表现了当时女性对爱情、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也体现了她们的文学天赋和对生活的独立解读。
除了李清照和花蕊夫人之外,宋玉妃和龙女也是唐代著名的女词人。
宋玉妃的词作题材丰富,有《临江仙·滔滔西去洛阳城》、《赤壁怀古》、《说岳全传·汉相》等,她的词作以文学意义为主,注重表达词人对时代、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而龙女则是在王之涣等男词人的词作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她的词以体现女性情感为主题,特别是关于爱情的体验和思考。
唐代女词人们的文学成就,不仅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风貌和气息,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她们不仅是女性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文化环境,为让后人看到了女性的学识、才华和独立的精神。
虽然唐代女词人的词作创作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她们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的情感主题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和意义。
她们的作品,虽然曾经只是为了诉说一个人的心事,但内容却深刻地描绘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极致。
在当今女性的斗争和觉醒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唐代女词人的词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探寻自己的求索与精神内涵,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价值和动力。
近二十年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7GG06GG03作者简介:毕新伟(1972GG)男,河南平舆人,教授.研究方向:女性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近二十年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研究综述毕新伟,程㊀文(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㊀236037)摘要:学界对唐代宫廷女性诗人创作的研究,近二十年取得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唐代宫廷女性诗人个体研究和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群体研究两方面.梳理并分析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研究的成就和局限,为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建议.关键词:宫廷女性诗人;个体研究;群体研究中图分类号:I 206.2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GG6021(2017)04GG0091GG05㊀㊀唐代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历代学者殚精竭虑地致力于唐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唐代文学研究始终存在被忽视的角落,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回溯历史,明代学者胡应麟最早统计过唐代宫廷女性诗人,其著«诗薮»外编卷四云: 唐宫阃能诗者,徐贤妃㊁上官昭容㊁宋若昭姊娣 然皆篇什一二,远出当时文士下,非汉魏妇人比也. 清代学者刘云份辑«唐宫闱诗»是目前存世文献中唯一的唐代女性诗歌选,其«序»曰: 唐妇人所为诗歌,虫鸟微音,然国家累世受祸,民俗百年蒙污,乃在此等,亦巨矣哉! 这种对唐代女性诗人的漠视与轻慢,使得她们成为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被遗忘的 不幸的群体 .直到20世纪,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唐代女性文学方才引起学界的注意, 民国 时期陆晶清«唐代女诗人»(1931年)是第一本系统探讨唐代女性文学的专著.1949年以后,有关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的研究长期处于空白阶段,新时期以来逐渐恢复生机,近二十年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时期学术界发表的关于唐代宫廷女性诗人创作研究的学术论文㊁著作无论数量或质量,均数倍于从前.一㊁唐代宫廷女性诗人个体研究据«全唐诗»收录,唐代宫廷女性诗人有姓名可考的后妃㊁公主㊁女官共19人,另有无名宫女7人,诗歌作品297首.其中长孙皇后㊁徐贤妃㊁武则天㊁上官婉儿㊁杨贵妃㊁花蕊夫人因身份尊崇㊁经历传奇且诗歌创作成就较高,故而赢得研究者们的青睐,目前发表的唐代宫廷女性诗人个体研究的论文,集中在这六位诗人身上.笔者谨就现有资料所见,将这些研究成果分别论述如下.(一)关于长孙皇后与徐贤妃的研究长孙皇后(600 636)作为中国帝制社会杰出的贤后,辅佐唐太宗开创 贞观之治 的内助之功举世公认,她同时也是一位感情丰富且留下一首言情之作«春游曲»的女诗人,对初唐七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关于这首诗,有学者质疑是伪作,«长孙皇后‹春游曲›系伪作 兼论七律的形成史»[1]即持这种观点,认为 其一,文献中没有长孙皇后作诗的记载,说明她不会作诗,诗的内容也与她的履历㊁身份㊁性格不符.其二,长孙皇后处在唐初时期,拗体七律尚未流行,这种体裁的作品更不可能由她这样一位不会作诗的人率先尝试. 与之相反,«长孙皇后诗歌蠡测»[2]一文从长孙皇后的心理世界出发,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力证此诗系长孙皇后所作.从论文中可以看出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可以视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兴起的借鉴西方热潮现象的延续.徐贤妃(627 650),名惠,唐太宗嫔妃,是一位天资超凡的女诗人,«全唐诗»存其诗5首,«全唐文»存其文2篇.关于她的生平与创作,«浅析徐惠的贤妃19之路 徐惠诗文男性化审美形态成因»[3]一文探索了她的心路历程,认为 徐惠的一生是从一位浪漫的贵族才女逐渐成了一代贤妃 胸存的是江山社稷,心念的是劝谏之言 .另一篇重要论文«徐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4]则从才女气质㊁浪漫情怀㊁忧患意识三方面分析徐惠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变化.早期的徐惠因得宠于太宗,引发了 浪漫的才女气质对其诗歌的渗透 ;成年后随着阅历的磨炼,逐渐向长孙皇后的智慧贤德靠拢,写出了堪比直臣魏征的谏疏,对这样一位卓越的女诗人,学界实有必要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二)关于武则天的研究武则天(624 705)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一位文学成就较高的女作家;既是遥启 开元盛世 的英威帝王,又是禀赋 灵骨拔俗 的风雅文人.她的作品据今人整理,存诗60首,文159篇,创作量居唐代宫廷女性作家之冠.有关她的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居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研究之首,内容大体可分三类:武则天的诗歌创作;武则天的某一类诗作;武则天对初唐文学发展的贡献.1.武则天诗歌创作研究.«武则天诗歌研究»[5]是一篇系统探讨武则天诗歌创作的论文,该文将武则天的诗歌分成三部分:颂诗㊁山水诗㊁爱情诗. 武则天的诗歌以颂诗为主,在鼓乐声中,显示女皇的威风与气派;而山水诗,在湖光山色之间,一扫阴柔的齐梁诗风,充满了阳刚之美,而爱情诗是她女儿情怀的真实流露. «论武则天诗歌中的帝王气象»[6]从武则天的颂诗入手,认为 武则天的«颂»诗几乎就是她作为一名政治家所做的政治宣言,大部分«颂»诗,用四言写成,颇具帝王之气. «武则天㊁上官昭容诗歌用韵概况»[7]从音韵学的角度,对两人诗歌用韵进行辨析,得出两人诗歌确非同一个人创作的结论.«近百年武则天与上官婉儿诗歌研究综述»[8]整理20世纪以来有关这两位诗人的研究著述,搜罗甚精.2.武则天某一类诗词作研究.«从‹如意娘›看武则天的爱情与孤独»[9]分析了武则天 唯一一首爱情诗 «如意娘»,认为武则天 因为孤独,她想寻找一个心灵的守护者,于是产生了爱情. 在这份爱情的背后隐藏着伴随她一生的孤独因子,这些孤独因子对其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 一代女皇武则天. «洛阳与武则天的 颂诗 »[10]分析并充分肯定了武则天的颂诗: 反映了武则天时期政局安定㊁国力强大㊁列国朝拜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展示了武则天的内心世界,即她作为帝王的抱负㊁主张以及忧虑,体现出她作为一代女皇鲜明的王者风范和帝王气概. «武则天郊庙类诗歌评析»[11]持同样观点,认为: 诗中最突出的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开创太平基业的信心与决心,这对唐人精神风貌的影响应该说是深远而强烈的.3.武则天对初唐文学发展贡献的研究.«简论武则天对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12]总结了武则天对推动唐代文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略析武则天对唐诗繁荣的贡献»[13]赞许武则天 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思想政策,以及她个人丰富的知识㊁良好的文学修养㊁开阔的胸襟㊁宽宏的气度,不仅对当时的诗坛,而且对唐代诗歌的繁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武则天的诗歌艺术成就及她对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14]分析了武则天以帝王之尊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武则天对初唐文学的影响»[15]«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16]都肯定武则天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可以看出,武则天对初唐文学的贡献近年来渐趋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反映出学界对女性文学的社会影响力的重新评估和日益重视的发展趋势.此外,«武则天之文学观与初唐洛阳诗坛»[17]对武则天的文学观进行了探讨.«从诗歌看唐人对武则天的评价 兼论唐诗的自由品质与现实精神»[18]一文,从唐人对武则天的歌咏中发现 唐代诗歌对武则天持普遍歌颂的态度,这与唐文㊁唐史有所不同,也与后世诗歌存在很大差异. 对武则天这样一位中国古代政治㊁文学史上堪称 独一无二的大彗星 式的历史人物,学界应当予以更加充分的重视与全面的探究.(三)关于上官婉儿的研究上官婉儿(664 710)是初唐杰出的宫廷女诗人,也是一位 无宰相之名,握宰相之权 的政坛风云人物.«全唐诗»存其诗32首,联句3句.有关她的研究论文数量上仅次于武则天,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三类:上官婉儿的诗歌创作;上官婉儿的宫廷文学活动;上官婉儿对初唐宫廷诗发展的贡献.1.上官婉儿的诗歌创作研究.关于诗歌创作有两篇运用比较文学方法㊁研究视角新颖的论文,«额田王与上官婉儿 从诗歌的角度进行比较»[19]和«中29日宫廷女诗人上官婉儿与额田王诗歌创作比较研究»[20].前者将两位诗人的诗歌分为三类:奉和应制之作,宫廷文学沙龙之作,述怀之作,并比较了她们的异同.后者致力比较两位诗人的差异,探究造成这种差异背后蕴藏着的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的不同.«略论上官婉儿及其诗歌»[21]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评价上官婉儿的诗歌: 有女儿本色,也有宫廷诗歌的华贵,更见身为政治家拥有的豪情霸气. «论上官婉儿诗歌对楚辞的接受»[22]从上官婉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意象典故等方面,剖析其创作 对«楚辞»有不同程度的借鉴 .«从谢朓到上官婉儿:齐梁至初唐诗韵演变管窥»[23]从音韵学的角度,通过比较这两位诗人用韵的特征得出结论: 一方面,上官婉儿沿袭了谢诗的二等韵的分用,部分韵部的独用;另一方面,摆脱了 四声八病 ,部分韵部产生了分化与河流. «上官婉儿诗歌词语考释»[24]运用训诂学知识,详细考释了上官婉儿诗歌中的常用字词,力图做出新解.2.上官婉儿的宫廷文学活动研究.«太平辞藻盛长愿纪鸿休 上官婉儿的文学活动»[25]是较早研究上官婉儿宫廷文学活动的论文力作,文章对上官婉儿的文学活动进行了细致归纳.«才艺天真无人及诗意健举流来叶 上官婉儿的宫廷文学活动论析»[26]将上官婉儿的宫廷文学活动分为游宴赋诗㊁联句㊁称量文士三类,指出 在她的引导与推动下,这一时期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走向成熟,而且在内容㊁意境㊁风骨等方面也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做了准备. 3.上官婉儿对初唐宫廷诗发展贡献的研究.«唐代女权文学的神话 上官婉儿的宫廷诗歌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27]探讨了初唐女性专权对文学的影响,肯定上官婉儿对初唐诗歌发展的贡献.«上官婉儿与中宗文坛»[28]分析上官婉儿对于中宗文坛做出的最重要贡献.«上官婉儿与初唐宫廷诗的终结»[29]全面总结了上官婉儿对初唐诗歌发展的贡献,认为她 从宫廷内部,开启了代表大唐盛世一代强音的诗国高峰的前奏,不愧为初唐近百年宫廷诗歌的终结者.在七八世纪之交,作为初唐宫廷诗歌的发扬光大者和终结者的上官婉儿,比普通的诗歌作者更能体现出时代风骚,故能最终超越乃祖创制的 上官体 ,在 釆丽日新 的基础上,注入刚健之气和开阔之境,促成了唐代诗歌从初唐宫廷诗到盛唐之音的转变,从而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关上官婉儿对初唐文学(主要是宫廷诗)发展的贡献,近年来学界对此关注呈现升温之势.(四)关于杨贵妃与花蕊夫人的研究杨贵妃(719 756),名玉环,集音乐家㊁舞蹈家于一身,有 中国艺术创作之母 的称誉.«全唐诗»仅存其诗1首,这首诗在近代流传到海外,对英美意象派诗人产生了一定影响.故学界现有关于杨贵妃诗歌的两篇论文,都属于翻译研究.«轻歌曼舞,还是如痴如狂 从杨贵妃‹赠张云容舞›的英译谈诗歌翻译»[30]通过对杨贵妃«赠张云容舞»两种译文([美] A m y L o w e l l㊁[中]许渊冲)的比较,探讨中美两国译者对原诗风格㊁意境及气韵的不同把握.«从英译‹赠张云容舞›看诗歌的美学再现»[31]赞许美国意象派女诗人A m y L o w e l l对杨贵妃原诗的理解与翻译,发现英译中的 意象与情趣的交融㊁双声与叠韵的递用和待读句诗行的形式可赋予译文同样的意象㊁音律和形式美.花蕊夫人(883 926),徐姓,五代前蜀主王建妃.花蕊夫人堪称唐代宫廷女性诗人中最后一位天才的谢幕者,为她博得不朽盛名的是«全唐诗»中存其创作的«宫词»157首.惜学界对她尚未予以珍视,笔者目力所及有关花蕊夫人的论文仅两篇.«吟咏宫女生活堪补史籍阙载 谈花蕊夫人‹宫词›的史料价值»[32]从历史学的角度评价花蕊夫人的«宫词»,文中大量考证五代宫闱历史事件及相关轶事,颇具史料价值.«花蕊夫人诗歌用韵考»[33]从音韵学角度,研究花蕊夫人诗歌的用韵情况,得出其 用韵规整,偶有出韵 的结论.二、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群体研究唐代女性文学研究作为新兴的学术领域,进入新世纪后发展势头良好,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已逾百篇,其中涉及唐代宫廷女性诗人且较有代表性者,笔者谨就现有资料陈说如下.(一)唐代女性文学研究中的宫廷女性诗人1.从传播方式看,«唐五代女性诗歌的传播方式»[34]运用传媒学研究唐代女性诗歌.作者将唐代女性诗歌的传播方式分成八类: 石刻 女皇帝㊁皇后女性意识的流露;驿壁屏风 公主的控诉;袍㊁树叶㊁金锁 宫女的愿望;燕足㊁石壁㊁写真 弃妇的哀怨;龟形 征妇的渴望;寺壁㊁观壁 勇敢女子宣言;红绡帕 疯女人 行动;青楼妓馆的墙39毕新伟,等:近二十年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研究综述壁 妓女的心声 .文中谈到武则天的石刻诗 是她的女性意识的流露 ,谈五代蜀徐太后㊁徐太妃的石刻诗 可以看作是武则天诗歌的遗响 ,是对初唐女性专权时代的纪念.2.从诗歌视野看,«‹全唐诗›中女诗人诗歌视野分析»[35]借用社会学对唐代女性诗人进行了研究.作者探索了唐代女性诗人的诗歌视野较之先前时代丰富的原因, 唐代的女诗人由于生活的时代环境不同,社会交往增多,她们的诗歌视野较之任何时代的女诗人都要宽广得多,诗歌内容十分丰富. 文章充分肯定了武则天的诗歌视野, 武则天的诗歌主要写郊庙祭祀乐府,其内容为歌颂武则天主政时李唐王朝及周帝国的文治武功,反映了政局安定,国力强大,列国朝拜的现实,展示了她作帝王的抱负㊁主张及忧虑,体现她作为一代女皇的王者风范和帝王气派. 3.从情感状况看,«‹全唐诗›中女诗人诗歌的情感特征分析»[36]运用女性学研究唐代女性诗人,作者通观唐代女性诗人的诗歌创作,认为大致可分两类: 第一类是上层妇女的歌功颂德之作,内容多是赞颂太平盛世,描绘游宴之乐,这类作品价值不高,数量也不多 ,举初唐宫廷女性诗人为例. 另一类主要是下层妇女书写内心千愁百结的情感,这部分作品数量多㊁成就高㊁感情真挚 ,作者倾向于中晚唐时期下层社会兴起的女性诗人.(二)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群体研究1.宫廷宴游方面.«初唐以宫廷女性作家为中心之游宴诗略论»[37]是一篇系统探讨初唐宫廷游宴诗创作的论文.作者认为 武后至中宗时期游宴之风日盛,武则天与上官婉儿是重要的发起者与参与者 ,充分肯定了她们的贡献: 围绕着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展开的宫廷游宴诗歌集会,不仅促使宫廷山水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促使诗风向开朗壮大逐渐转变,而且集会的频繁也使诗人有了更多的创作㊁切磋的机会,诗歌技巧不断成熟,这都预示着诗歌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天地.2.诗人评价与创作研究方面.«风雅之声流于来叶 唐代宫廷女诗人»[38]介绍唐代宫廷女性诗人,作者用 才华横溢㊁不让须眉 评价她们的创作,尤为难得的是论析了向来不被学界重视的中唐时以学名家的宋尚宫及与她齐名的鲍君徽.«论初唐武后朝宫廷女诗人格律诗定型之贡献»[39]从文学史角度评价初唐宫廷女性诗人的文学贡献,作者认为: 以武则天和上官昭容为代表的武后朝宫廷女性诗坛,因其致力于律体诗创作和特殊身份,在格律诗定型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们以权贵身份发起宴游赋诗唱和活动,有助于完善律诗技巧.武则天与上官昭容在格律诗创作实践中,所做的贡献应该予以应有重视. 尤其肯定上官婉儿的创作成就: 以上官昭容在五律创作上的成熟来看,文学史上更多强调了杜审言㊁沈佺期㊁宋之问等在律诗定型上的作用,显然对上官昭容的评价存在缺失. «女诗人:女性话语的自发者 唐代宫苑诗创作主体考察之一»[40]运用心理学研究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的创作心态,作者指出 初唐时期的武则天㊁上官昭容㊁徐贤妃㊁江妃㊁萧妃可以说是整个唐代宫苑女诗人的代表人物. 分析了她们的创作心态, 这些女诗人的宫苑诗可以说是女性话语的自发者,以我手写我口,真实地透露了她们的心声,其诗歌中哀怨的内容不同而艺术风格相近,都呈现出明显的女性色彩的情感基调和抒情话语模式.(三)唐代女性日常生活与宫廷女性诗人研究1.关于宗教生活,«唐代女性诗歌中的道教情怀初探»[41]认为唐王朝奉为国教的道教对唐代女性诗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分别表现在世俗层面㊁宗教层面和审美层面,其中对宫廷女性诗人的影响主要是世俗层面.文章评说 武则天㊁女学士宋氏若华㊁蜀太后徐氏㊁蜀太妃徐氏在诗歌中明显使用了道教术语和道教典故,上官昭容的诗歌也具有鲜明的道家林下风致. 妃嫔才人是唐代贵族中的一分子,富丽堂皇的贵族生涯使她们的道教情怀更多地植根在对现世享乐生活的延续和奇光异彩的神仙世界的仰慕上,她们的诗歌大多数使用了绮丽繁富㊁辉煌奇异的道教词汇㊁道教意象和神奇美妙㊁多姿多彩的道教典故,此类诗歌所体现的道教情怀主要是立足于世俗层面的. 文中举武则天的«游仙篇»㊁宋若华的«嘲陆畅»㊁蜀太后徐氏的«丈人观»等诗作为例证.2.在情爱表达上,«唐代女性爱情诗的特点»[42]运用文化学研究唐代女性诗人,分析并肯定唐代女性诗人爱情观念上的达观与开放,认为 在古代女性群中,唐代女性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唐代是一个较为开明㊁封建礼教较为松弛㊁女性所受封建束缚较少的时代,所以唐代女性敢于主动追求爱情.因此,唐代女性的爱情诗就具有了直率和热烈等特点. 文中举49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长孙皇后的爱情诗为例: 就连长孙皇后这样贤惠的女子也为我们留下了一首«春游曲»,皇后身份写出这样清新明快㊁风流旖旎的怀春之作,也许只有唐朝的宫廷才有如此的风气吧!3.在日常游历上,«唐代女性出游诗歌论析»[43]是一篇系统探讨唐代女性诗人出游活动及其诗歌创作的力作.作者认为 唐代女性出游诗歌是唐代女性抒写自身出游见闻与思想情志的诗歌,与传统女性文学相比,女性活动于社会公共空间所留下的这些诗歌,内涵深厚有味,情感自适放达,除了一以贯之的相思离愁,更涉及山水纪游㊁应制奉和㊁咏史怀古及政治理想的咏叹,整体上呈现出参与群体的广泛性㊁主题内涵的多样性㊁浓厚深挚的抒情性及丰富多样的审美性等特点. 文章论武则天 出游诗皆为亲临山水之作,颇具皇家气派,一扫齐梁诗风的柔靡俗艳,起到了改变风向的作用,为陈子昂的 风骨 ㊁ 兴寄 和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论上官婉儿 应制诗却将宫廷内部的唱和引向游览山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盛唐山水诗的繁荣. 对她们赞许到: 初唐武则天㊁上官婉儿,处在女权政治时代,其出游诗歌昂扬大气,引领时代新风尚.综上所述,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研究近二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研究者在继承20世纪前辈学者开创的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往前推进.但是,我们也应清醒意识到,这项研究还处在方兴未艾的初级阶段,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本身存在着不少缺点,主要表现有:研究往往集中在一两位地位煊赫的诗人,忽视了其他众多女性诗人;研究方法多传统㊁单一,往往就文学论文学,未能广泛引进吸收新的理论及方法;诗人文集的整理㊁校注显得冷寂,相关评传也出版稀少;内容厚实㊁思想创新的研究著作少有出现.我们盼望更多热情有为的学者投身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的学术研究,为女性和女性文学历史的多样书写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㊀郭绍林.长孙皇后«春游曲»系伪作:兼论七律的形成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51G53.[2]㊀郭海文.长孙皇后诗歌蠡测[J].社会科学战线,2014(12):109G115.[3]㊀胡敏.浅析徐惠的贤妃之路:徐惠诗文男性化审美形态成因[J].安徽文学,2009(2):323.[4]㊀黄芸珠.徐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73G74.[7]㊀黄燕妮.武则天㊁上官昭容诗歌用韵概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8(6):147G149.[8]㊀沈文凡,左红杰.近百年武则天与上官婉儿诗歌研究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2012(2):1G12.[9]㊀王甜.从«如意娘»看武则天的爱情与孤独[J].文化研究,2010(9):144.[10]㊀郭海文.洛阳与武则天的 颂诗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2G15.[11]㊀路荣.武则天郊庙类诗歌评析[J].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世纪,2009(9):396G402.[12]㊀王权.简论武则天对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25G26.[13]㊀郭根群,郭社军.略析武则天对唐诗繁荣的贡献[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G5.[14]㊀唐沙.武则天的诗歌艺术成就及她对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6):126G128.[15]㊀何桂芝.武则天对初唐文学的影响[J].河套学院学报,2016(1):28G32.[16]㊀李静.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J].吕梁学院学报,2016(3):17G19.[17]㊀吴蔚.武则天之文学观与初唐洛阳诗坛[J].湖南社会科学,2011(3):173G176.[18]㊀卢娇.从诗歌看唐人对武则天的评价:兼论唐诗的自由品质与现实精[J].大同大学学报,2017(1):56G62.[19]㊀邓欢.额田王与上官婉儿:从诗歌的角度进行比较[J].文学界,2008(6):11G13.[20]㊀甄周亚.中日宫廷女诗人上官婉儿与额田王诗歌创作比较研究[J].文学研究,2013(7):69G73.[21]㊀王鑫,邹彬.略论上官婉儿及其诗歌[J].安徽文学,2009(7):142.[22]㊀白玉婕.论上官婉儿诗歌对楚辞的接受[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6):326.[23]㊀谢仁敏,张慧琴.从谢朓到上官婉儿:齐梁至初唐诗韵演变管窥[J].唐都学刊,2015(4):45G49.[24]㊀张慧琴.上官婉儿诗歌词语考释[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46G148.59毕新伟,等:近二十年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研究综述。
唐宋男女词人“女性词”比较研究

唐宋男女词人“女性词”比较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漫漫长河中,唐宋词可谓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唐宋词中的“女性词”,在对词的整体特征产生影响、改变了女性在文坛上地位的同时,更让女性文人的作品可以在内容、描写对象以及艺术特色上与男性文人一决高下,各显其色。
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的角度,首先对“女性词”的内涵予以界定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现状、研究意义。
然后着重于对“女性词”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不同性别词人“女性词”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分析男性词人创作动机和女性词人在内容选择上的独特之处;再对男女词人“女性词”中的三类女性形象进行分类比较,探究不同性别词人在女性形象描写上的共性和个性。
最后通过对唐宋男女词人“女性词”艺术特色方面的探讨,对他们在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常用修辞手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修辞进行了分析、比较。
我国古代词人及作品研究

我国古代词人及作品研究一、古代词人与词作品的概述中国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起源于唐代,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以纵情抒发情感和境遇的方式为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有许多词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创作,留下了众多优美、经典的词作品,常被后世传诵、引用。
二、李清照——古代词坛女性代表人物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词人中最著名的女性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以其细腻、抒情、深沉、清新等特点著称,并被誉为“词中之楷”。
她的词作品描写了青春爱情、离别之苦、世间万象等多个主题,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三、辛弃疾——中国词壇领袖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在语言表达、形式结构等方面突出,而且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理念性。
辛弃疾的词作品以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的交织为主要表现手法,体现了他在感情、知识、精神层面的深刻理解。
四、陈继儒——代表江南词派陈继儒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品根植于江南水乡的文化氛围中,以细腻、柔和、内敛、深情的风格著称,是中国词作品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他的创作以传统韵规为基础,注重词曲配合和词牌选用,展现出丰富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五、晚唐五代——开创了中国词的艺术高峰晚唐五代时期是中国词作品的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词的艺术高峰的到来。
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杰出词人涌现,他们的创作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文化背景,同时也为后世几代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六、结语中国古代词作品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对古代词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形式的复杂性和魅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水平。
李清照词研究_女词人才华横溢的一生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AN VOCATIONAL COLLEGE
2009 年 3 月 March 2009
李 清 照 词 研 究
女词人才华横溢的一生
罗 静
625000 雨城区大兴中学, 四川省雨城区
前言: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在 古代历史中, 女性从事创作很稀少 , 能达到李清照在 文字上的造诣的就 更少了。李 清照在宋词上 的造 诣, 与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 她生逢国 变, 家破人亡, 颠沛流离, 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 , 也曾 受过改嫁的争论。正是这些坎坷的遭遇, 才造就了 女词人不仅关注个人的生活, 更关注国家的命运, 使 之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 被誉为 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 才华出众 , 工于诗词, 长 于文赋, 精通音律, 善作书画, 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 代作家中, 犹如一 颗耀眼的明珠放 射出奇光异彩。 李清照在早年曾写过一篇 词论 !, 提出词 ∀ 别 是一 家# 的说法, 是宋代的重要词论 , 也成为她词创作的 理论依据 , 著有 漱玉词! , 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 主, 屹然为一大宗, 人称∀ 婉约词宗# 。她的词在群花 争艳的宋代词苑中, 独树一帜 , 自名一家 , 人称∀ 易安 体# 。沈谦 填词杂说! 将李清照与 李后主并提说 : ∀ 男中李后主, 女中李易安, 极是当行本色。 # 可见其 成就极高 , 体现为四个方面: 一、 倾诉真情 真情是词之骨, 词之言情 , 贵得其真。李清照之 前, 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 , 李清照则是以女 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 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 情词, 如 一 剪梅! 、 凤凰台上忆吹萧! 等 , 满怀至情, 连篇痴语, 自然率 真最能体现女性纯真细腻的灵性 , 这是男性作家代 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 词, 如 武陵春! 、声声慢! 、永遇乐! 、 人孤雁儿! 等 篇, 字字血泪, 声声呜咽, 一派凄楚 , 动魄惊心 , 这∀ 载 不动# 的∀ 许多愁 #, 止不住的 ∀ 千行泪# , ∀ 凄凄惨惨# 的情怀, 元地倾诉的∀ 万千心事# , 全是发自肺腑的心 声, 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 时 代沧桑的悲慨之曲, 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 植根于真 实生活感受, 是李清照坎坷生涯、 悲剧人生、 灾难时 代的映现。 我们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写景、 叙事还是抒情, 她都是崇尚自然, 发向内心的, 这又 38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温庭筠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唐代温庭筠的人物简介: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是唐代温庭筠,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
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
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
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
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
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温庭筠的性格特征: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的古诗鉴赏: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研究综述:李清照

研究综述:李清照研究综述:李清照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文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清照的研究综述,欢迎阅读!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她以其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
2000—2001两年间有关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论文多达60余篇。
本文试就两年来李清照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对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化观照近年来,以女性的视角对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文化观照已成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动向,这种新动向突出地反映在李清照研究之中。
罗斯宁《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考察了李清照的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认为: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
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大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
由于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故而其词具有了一种超乎女性词的“丈夫气”。
这种丈夫气表现为:(一)芬馨神骏,柔中见刚。
(二)意境沉博,大家风度。
(三)感性与理性并重,自然而尖新。
这样便对兼有女性词与士大夫词之长的“易安词”有了比较全面的体认。
杨海明《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文史知识》2000年第8期),认为李清照词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
这种女性特色体现在词中便是那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
接着他从社会背景、婚姻家庭生活和个性气质等方面阐述了这种情怀产生的原因。
文章最后结合朱淑真和魏夫人这两位女性词人的生平与创作,指出哀怨心绪和孤凄情怀是宋代女性词人所共有的“时代病”。
张忠纲、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文史哲》2001年第5期),对李清照这位生活在男性本位文化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文学家的心态进行了细致而又深入的剖析。
唐代女性诗人研究

唐代女性诗人研究
女性诗人在诗坛存在已久。
时至唐代,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诗人大量涌现,留下了许多经典诗篇。
与前代相比,不管是在诗人阶层分布、诗歌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很大发展。
由于性别的特殊性,女性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与男性诗人相比存在很大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其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上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缘起、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并对于近年国内外关于女性诗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据此可以大致把握女性诗人的研究概况。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唐代女性生存的整体时代背景。
一方面是唐代女性地位的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是男权专制的社会现状并未根本改变。
在介绍唐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原因表现时,此部分结合唐代的社会风俗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在分析男权专制并未根本改变时则立足当时社会现状及女性男权意
识的内化。
第二章把女性诗人按阶层进行划分,分别为宫廷女子、仕人妻、民间思妇、女冠、女妓,对各个阶层的代表性诗人及作品进行了介绍,以期可以了解唐代女性诗人创作的全貌。
第三章立足于唐代女性诗人的诗歌作品,分析其诗歌创作的主题及艺术特色,并选择有
代表性的诗歌进行例证。
诗歌主题主要分为应制游宴、闺怨爱情、交游赠答、写景咏物、边塞、咏史、民俗七大类。
艺术特色方面则从诗歌情感、意象选择及诗歌中的对话心态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章则主要介绍了唐代女性诗人的贡献。
唐代女性诗人一方面向我们全面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女性世界,另一方面对于整个诗坛的创作也具有推动作用。
结语则对于文章进行了总结性介绍。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女诗人女词人

1、许穆夫人: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
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
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
她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春秋之际,诸侯林立,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首邑是商朝的朝歌。
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
当时,诸侯各国之间政治性通婚联姻盛行,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
许国施以重礼,打动了她下,父母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
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
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
此后,卫国又得到复兴。
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鄘风》里。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篇,单从时间上来讲,比屈原的《离骚》还要早三百多年。
许穆夫人的诗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现在我们能读到的是收集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竹竿》、《泉水》、《载驰》等三篇十二章。
《竹竿》诗中描写了许穆夫人自己少女时代留恋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异国,却时常怀念养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泉水》写夫人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种种活动及寄托她的忧思。
《载驰》抒发了夫人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
诗中突出地写出了她同阻挠她返回祖国抗击狄兵侵略的君臣们的斗争,表达了她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
在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吟咏起来仍震撼心扉,爱不释手。
2、蔡文姬:博学的流亡女诗人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
唐宋时期的女词人与女性主题诗词

唐宋时期的女词人与女性主题诗词一、引言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当时不仅有许多杰出的男性诗人,还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女性词人和表现女性主题的詩詞。
这些独立自由而富有才华的女性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同时也揭示了唐宋时期社会对于妇女地位提升以及女性心理与情感表达方式的重视。
二、唐宋时期的女词人1.李清照:李清照是唐代著名的女词人,其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个人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作品中常以自己经历的爱情悲剧为主题。
2.宋徽宗:宋徽宗赵佶因其国事无能而被逼退位后,沉迷于文艺创作之中。
他曾以太真公主、红楼梦等传世之作描绘并颂扬了那个阶段中国历史中的女性形象。
三、女性主题诗词的特点1.表现情感:唐宋女词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强,表现出对爱情、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思考和触动。
2.描述美景:女词人们展示了对大自然景色的敏感,通过细致入微、典雅优美的描写手法,把一个个风景名胜展现在读者面前。
3.倡导女权:唐宋时期,尽管妇女地位依然较低,但部分女词人通过其作品倡导平等、独立的妇女地位,并反映了妇女对于自由、权力和尊严的渴望。
四、代表作品欣赏1.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首词以描绘夕阳下山水倒影为开篇,隐喻了她深情之余对生活迷惘的体验。
2.宋徽宗《好事近》:“夜皓月明湖上堂。
相思极致青楼乡。
”这首词中的“相思极致”反映了徽宗对太真公主的痴情,展现出他对她无法割舍的深爱。
五、结语唐宋时期的女词人与女性主题诗词,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同时也对妇女地位提升与女性心理与情感表达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她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细腻入微地展示出生活中点滴细节和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体验。
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唐代女词人的文学地位及影响力考辨

唐代女词人的文学地位及影响力考辨一、背景介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女词人。
本文将针对唐代女词人的文学地位及影响力进行考辨。
二、唐代女词人的数量和作品特点在唐代,有许多才华横溢的女性涉足文学创作,成为当时文坛上非常重要的群体。
她们通过丰富多样的作品展现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并且表达了对社会、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思考。
三、具有代表性的女词人及其作品分析1.赵崇儿:《怨郎吟》是赵崇儿最著名和广为流传的一首作品,描写了爱情中失落和怀念之情。
2.李清照:《如梦令》算得上是李清照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极大的一首词,以婉约抒发爱情之苦。
3.刘禹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刘禹锡是唐代最早的女性词人之一,她的作品多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四、唐代女词人对文学发展的贡献1.拓宽了词坛题材:唐代女词人通过对自身经历、家庭和社会观察等方面的表达,丰富了当时词坛的题材内容。
2.推动了文学风格改革:女词人们积极探索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推动了文学风格上的创新和发展。
3.促进了性别平等意识:唐代女词人们通过在文学领域中崭露头角,为后世铺平了道路,提升了女性在文化、社会和艺术方面地位。
五、争议与评价关于唐代女词人的地位与影响力,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因为受到封建社会禁锢和男权主义思想影响,一些女词人可能无法获得广泛认可和推崇。
另一方面,众多优秀作品的流传,以及对其作品的评价和解读,都展现了她们在唐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
六、结论综上所述,唐代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当时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她们通过个人创作,开拓了词坛题材和风格,同时也提高了女性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与评价,但无法否认她们在唐代文坛中的独特贡献。
唐代女词人的地位与作品特点

唐代女词人的地位与作品特点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之一,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涌现出来。
除了众多著名的男性诗人外,唐代也有不少杰出的女性词人。
本文将探讨唐代女词人在社会地位上的变迁以及她们独特的作品特点。
一、地位与教育1.唐代女性地位概述: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
2.皇宫中的女词人:宫廷内部对女性文化活动的重视。
3.府养儿童女子:平民家庭中培养儿童才情。
二、著名女词人及其作品1.花间派:•李清照:《如梦令》等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
•杨亿:《月夜忆舍弟》等作品,关注自然景物和思乡之情。
2.宫体派:•刘禹锡:《秋夕》等作品,描绘宫廷生活和政治风云。
•骆宾王:《乐府词》等作品,描写宫廷爱情和生活琐事。
3.洞房派:•白居易:《长恨歌》等作品,以抒发对妻子的思念为主要特点。
•张籍:《白日依山尽》等作品,表达对女性美的赞美和渴望。
三、女词人的创作风格与特点1.个人情感抒发:女词人将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融入诗词中。
2.唐诗影响:受到唐代著名男性诗人作品的影响,但也有独立风格。
3.关注家庭与爱情:女词人多以家庭、婚姻和爱情为主题进行创作。
4.表现技巧:运用修辞手法、意象描写等艺术手段进行表达。
四、唐代女词人的影响与遗产1.文学传承与延续:唐代女词人的作品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化变革中的启示:唐代女词人们的存在证明了女性创造力和才华,并为后世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提供了范例。
结论唐代女词人在封建社会中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在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社会文化传承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她们的存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并为今天追求平等与自由的女性提供了启示。
我国古代女词人有哪些

我国古代女词人有哪些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名“宋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那么我国古代女词人有哪些呢?我国古代女词人有哪些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3吴淑姬(约公元--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宋代著名女词人,湖州(今属浙江)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
父为秀才。
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与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著有词集《阳春白雪词》五卷。
《花庵词选》黄升以为其词“佳处不减李易安”。
4张玉娘(1250~1277),宋末文学家,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丽水市松阳县)人。
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7年),仅活到27周岁。
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
父亲曾任过提举官。
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
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5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
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
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
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
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6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
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
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
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
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
唐代女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唐代女诗人及其作品研究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许多优秀的文人才女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其中,唐代女诗人以她们独特的风格、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几位著名的唐代女诗人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和探讨。
李清照(1084年-1151年)李清照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生活在一个充满战乱、动荡不安的时期,但她的诗歌却流露出对爱情和真实生活情感的思考和表达。
李清照尤其擅长写景抒怀,回忆往事。
她的《如梦令》、《声声慢》、《如花美眷》等作品都成为了经典。
文君(8世纪)文君是唐朝早期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以沉郁内敛的风格和深情笔法而闻名。
她的诗作多以反映悲愁、思乡等主题,给人一种忧郁而温婉的感觉。
文君的代表作品有《行经华阴道中》、《夜行船四月初五日望雪》等。
赵嘏(7世纪)赵嘏是唐朝早期著名的女诗人和书法家。
她以男儿心胸和个性敢爱敢恨而著称,也是唐代少见的有政治抱负的女士。
赵嘏的作品多表达对父母、亲友之情,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和时事政治。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寒食即事晚眺房公子高楼东驾票田郊次河阳宋使吕相领天流览灭题路不遇瞎牧栗迦克节建安县煤特叶盖小山骏自歌道遣怀昌德县长息州到黯然问饮令入洪洲省要司空尚卷尚谬朝衣缓校服书告登圣庙感予爱简就止言窃检落曰化降绝从书内见飞听临成迹远左思长流怀南山之从玄武大帝序》等。
朱淑真(7世纪)朱淑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女诗人之一,她的诗作以描写家庭、思乡、个人感情和社会之风的确切记录著称。
她的作品充满了深沉、华丽和情感的表达,赢得了当时文坛的广泛认可。
朱淑真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限恨无数》、《巫山一段云》,这些作品让她被后世推崇为“女中李白”。
结论唐代女诗人以其独特而多样化的诗风,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她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才华横溢的写作技巧,将爱情、家庭、社会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她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一、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1. 真挚感人: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实,不做作,贴近生活。
她能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真挚而纯粹的情感,令人动容。
2. 抒发离愁:“千里共婵娟”,这句经典开篇使得李清照在表达离别之情时显得格外凄美动人。
她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来抒发对亲友远去或者爱侣分离所带来的伤感之情。
3. 唯美浪漫:李清照擅长营造优美、富有幽香氛围的场景,并将自然景色与个体感受相结合,形成了既具体又抽象、既客观又主观的艺术形象。
4. 技法独特:李清照常用对仗、借物抒情、婉转表达等技巧,使她的词作更具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她也善于使用典故和历史事件来增强词作的文化底蕴。
二、李清照词作的思想内涵1. 唱吟人生: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人生苦难与无常的体验与领悟。
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或者个人经历,她将自己对世事沧桑以及爱情离别之感悲凉而淡泊地展现出来。
2. 叙述女性命运: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李清照用笔赞美了古代女子们勇敢坚毅地面对困境,并渴望得到真正幸福生活的愿望。
她关注着妇女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女性所处位置和心理状态。
3. 思考宣泄:在快意恩仇之余,李清照也有不少伤怀忧国之辞。
这些作品表达了她对时事政治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国家疾苦的担忧。
三、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与意义1. 文学成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诗人。
她用自己细腻动人的文字,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
2. 社会价值:李清照通过自己的词作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处境,提高了妇女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
同时,也启迪着后来者对于个体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3. 传承发展: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词人之一。
唐代女性诗歌研究

唐代女性诗歌的修辞手法
比喻:唐代女性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拟人:唐代女性诗人常常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诗歌情感 真挚,感人至深。
对偶:唐代女性诗人善于运用对偶手法,使诗歌语言工整,节奏鲜明,富有韵律 感。
借代:唐代女性诗人常常运用借代手法,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使诗歌语言 含蓄,意味深长。
Part Four 唐代女性诗歌的影响和
价值
唐代女性诗歌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体验,丰富了文学表达 展现了女性在唐代社会中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启示人们关注女性在文学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唐代女性诗歌的历史背
景
唐代女性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唐代女性诗歌起 源于南北朝时期,受到 南方文人的影响,女性 开始涉足诗歌创作。
发展:唐代女性诗歌在 唐太宗时期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唐太宗本人也 热爱诗歌创作,鼓励女 性参与诗歌创作。
繁荣:唐代中期,女性 诗歌迎来了繁荣期,出 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诗 人,如李冶、薛涛等。
文本分析法:对唐代女性诗歌的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主题、意象和语言特色。
比较研究法:将唐代女性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进行比较,探究其独特之处和传承关系。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究唐代女性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唐代女性诗歌的研究展望和发展趋势
深入研究唐代女性诗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探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
诗
Part Three 唐代女性诗歌的主题和
唐代女词人的诗歌创作与审美观念

唐代女词人的诗歌创作与审美观念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诗人李白、杜甫之外,还有多位女性词人也在这个时期大展才华。
她们的诗歌创作与审美观念带有独特的女性视角,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唐代女词人出现的原因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文化繁荣,诗歌题材多样,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女性在文化领域中处于被动地位。
但是,随着唐代社会的进步和开放,一些女性得以接受教育,并且开始有机会参与文学创作,成为兼具才华和美貌的“词人美女”。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著名的女词人薛涛,她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是唐代词坛上的精英,被誉为“词界第一人”。
她所创作的词作品,以她那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感性的情感表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
唐代女词人的审美观念唐代女词人的创作思想深受当时的“女性文化”影响。
女性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潮流,其产生是由于女性受到极端的压抑和限制,不能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只有通过相关书籍、文学作品、绘画等途径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在社会功能上基本与男性处于同一水平。
从女词人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出,她们大多以表达自己情感为主,不同于男性诗人所追求的表现自然景致、人生哲理。
她们关注的主题多是生活中的琐事,如衣食、个人关系、自身美丽等,这些话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揭示了她们在古代封建家庭中的虚实处境。
相对于男性诗人所倡导的“高远”、“刚健”的审美观念,唐代女词人则更加注重柔美、婉约、细腻的气质,她们的句式多为曲折、含蓄、明示而不直言的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她们追求的是内心情感的刻画,而非语言的华丽。
唐代女词人诗歌的浪漫与离愁唐代女词人的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她们所展现的浪漫情怀和离愁,这两个情感经常贯穿在她们的词作品中,成为唐代女词人标志性的文学手法。
浪漫情怀是唐代女词人所钟爱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她们将浪漫情怀巧妙地融入到词歌之中,赋予了词歌以别样的意蕴。
例如薛涛所创作的“红楼梦·黛玉葬花词”中的“此花开后为谁春”,表达了黛玉对爱情的绝望和憧憬。
唐代女词人的创作特点与女性意识分析

唐代女词人的创作特点与女性意识分析引言身为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一笔,唐代女词人的创作特点及其背后的女性意识一直备受研究和探索。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的时代,而女词人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更是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她们以自己特有的感受和观点,以及对女性境遇的思考,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女性心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唐代女词人的创作特点,并分析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女性意识。
1. 女词人的创作特点1.1 审美追求的独特性唐代女词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男性词人有所不同。
她们更注重内外兼修,对于外在美的追求并不局限于容貌,而是更关注内在的修养和才华。
她们通过自身的感悟和理解,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塑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审美风景。
1.1.1 自然景物的写意唐代女词人的词作中常常融入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她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与男性词人相比,女词人们更多地关注细微之处,以及对自然的感性理解。
例如,王昌龄的《登鹳雀楼》中,她以一种温婉的笔调,将登高望远的场景与内心的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女性独特的情感和审美。
1.1.2 婉约情感的表达在情感表达方面,女词人们常常倾向于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
她们善于通过一些细微而含蓄的描写,表达出对爱情、亲情的深情表达,并将之与自身的经历和体验相结合。
例如,文学家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将自己对爱情的思念化作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之词,既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1.2 对女性境遇的思考女词人们的作品中常常带有对女性境遇的思考,她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当时女性在家庭、社会中所面临的压抑和困扰。
她们通过作品,不仅为自己呐喊发声,传达了女性独有的情感,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关注。
1.2.1 家庭生活的隐忧唐代女词人们作为家庭的一员,她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和婚姻所带来的压力和束缚。
唐朝的女性文学与女性名人

唐朝的女性文学与女性名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代里,女性文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才华横溢的女性名人也涌现出来。
本文将从女性文学和女性名人两个方面来探讨唐朝的女性文学与女性名人的重要性。
一、女性文学的开展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不仅男性文人们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女性文学也随之兴起。
唐朝女性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女诗人们借助优美的语言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见解。
女性诗人们的作品广泛涉及爱情、婚姻、家庭等主题,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
其中,李冶是唐代女性诗人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她以诗才横溢和个性独立而著称。
她的诗作充满了自由、豪放的情感,并表达了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李冶的代表作《长恨歌》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至今。
除了诗歌创作之外,女性文学还表现在散文和小说方面。
虚构作品《双调牡丹亭》是唐朝女性作家邓婕的代表作之一。
该作以爱情为主题,讲述了主人公柳梢青与柳湘莲的爱情故事。
作品中,邓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情节设计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勇于追求爱情的形象。
二、女性名人的杰出贡献除了女性文学的繁荣发展外,唐朝还涌现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女性名人。
她们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政治、艺术和社会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昭君是唐朝著名的女性名人之一,她以容貌出众、才情过人而闻名。
作为汉朝使者,她以自己的美貌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西域国家的尊重和喜爱。
她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为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
另一位杰出的女性名人是薛涛,她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被誉为“诗坛奇女子”。
薛涛的诗作独具一格,擅长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她的诗作多以咏史抒怀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其中代表作《南塘》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王贞白、韩湘子、刘采春等一系列的女性名人,她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唐朝的文艺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父之女, 名父之女, 才子之妻, 才子之妻, 令子之母
沈善宝《名媛诗话》 沈善宝《名媛诗话》: 窃思闺秀之学,与文士不同; 窃思闺秀之学,与文士不同;而闺 秀之传,又较文士不易。 秀之传,又较文士不易。 盖文士自幼 即肄业经史,旁及诗赋,有父兄教诲, 即肄业经史,旁及诗赋,有父兄教诲, 师友讨论;闺秀则既无文士之师承, 师友讨论;闺秀则既无文士之师承, 又不能专习诗文,故非聪慧绝伦者, 又不能专习诗文,故非聪慧绝伦者, 万不能诗。生于名门巨族, 万不能诗。生于名门巨族,遇父兄师 友知诗者,传扬尚易;倘生于蓬荜, 友知诗者,传扬尚易;倘生于蓬荜, 嫁于村俗,则湮没无闻者,不知凡几。 嫁于村俗,则湮没无闻者,不知凡几。
王灼《碧鸡漫志》 宋代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论李清照 作长短句, 说:“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 作长短句 能曲折尽人意, 光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 光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 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 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 见如此无顾籍也。 见如此无顾籍也。……闺房妇女夸张 闺房妇女夸张 笔墨,无所羞畏。 笔墨,无所羞畏。”
朱淑真《自责》: 朱淑真《自责》 女子弄文诚可罪, 女子弄文诚可罪, 那堪咏月更吟风。 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 磨穿铁砚非吾事, 绣折金针却有功。 绣折金针却有功。
社会对女性文学的否定意识很强。 社会对女性文学的否定意识很强。 古代妇学的传统从史籍中渐渐消失殆 不仅女性作品大量流失, 尽,不仅女性作品大量流失,女性自 身的文化传统也随之遭受不可估量的 损失, 损失,以至于唐代以后女性完全或只 能将男人的学习标准当作自己的, 能将男人的学习标准当作自己的,也 就是说女性失去了自己应该有的声音。 就是说女性失去了自己应该有的声音。 失去作为女性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 失去作为女性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
认为妇女文化修养水平高、 章学诚 认为妇女文化修养水平高、 道德水平高,通过影响丈夫(儿子) 道德水平高,通过影响丈夫(儿子) 来影响社会, 来影响社会,他是从这个角度来探 讨古代女子教育的重大意义的。 讨古代女子教育的重大意义的。
章学诚认为在周王朝的黄金时 妇女扮演教导者的角色。 代,妇女扮演教导者的角色。周王 室衰替后, 室衰替后,经学从皇室转入私人家 族和地方诸侯的手中,这时, 族和地方诸侯的手中,这时,妇女 就成了家学的监护者和传递者。 就成了家学的监护者和传递者。她 们通过私人讲授或是通过自己的子 女将学问从一个家族传到另个家族
明代 陈维菘编的《妇人集》 陈维菘编的《妇人集》 钟惺编的《名媛诗归》 钟惺编的《名媛诗归》 叶绍袁《午梦堂全集》 叶绍袁《午梦堂全集》 赵世杰编《精刻古今女》 赵世杰编《精刻古今女》(1628), ), 西湖三女士传》《西泠闺咏》 》《西泠闺咏 清代 陈文述《西湖三女士传》《西泠闺咏》 袁枚编《随园女弟子诗选》 袁枚编《随园女弟子诗选》 徐乃昌《 刻闺秀词》 徐乃昌《小檀栾室汇 刻闺秀词》
在政治动乱的年代里, 在政治动乱的年代里,私家藏 书和家庭教育成为“ 书和家庭教育成为“道”的绝续攸 关地避难所, 关地避难所,这时有学识的女人便 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当家族中男人在动乱中尽数死 亡或是被诛戮净尽时, 亡或是被诛戮净尽时,女性负责向 下一代传播珍贵的家学。 下一代传播珍贵的家学。
康熙二十七年(1688) 康熙二十七年(1688) 谕: 夫死而殉,日者数禁之矣。 夫死而殉,日者数禁之矣。今见京 师及诸省殉死者尚众。人命至重大, 师及诸省殉死者尚众。人命至重大,而 死丧者,恻然之事也。夫修短寿夭, 死丧者,恻然之事也。夫修短寿夭,当 听其自然,何为自殒其身耶! 不宁唯是, 听其自然,何为自殒其身耶! 不宁唯是, 轻生从死,反常之事也,若更从而旌之, 轻生从死,反常之事也,若更从而旌之, 则死亡者益众矣,其何益焉! 则死亡者益众矣,其何益焉! 此后夫死 而殉者,当巳其旌表。王以下至于细民, 而殉者,当巳其旌表。王以下至于细民, 妇人从死之事,当永永严禁之。 妇人从死之事,当永永严禁之。若有必 欲从死者,告于部及该管官具奏以闻, 欲从死者,告于部及该管官具奏以闻, 以俟裁定。 以俟裁定。
释淡归(明末清初人)在他的一篇文 释淡归(明末清初人) 章中说: 呜呼!道人吟咏, 章中说:“呜呼!道人吟咏,直寄兴 听俗士之去取,劣得数章, 耳。听俗士之去取,劣得数章,位置 于羽流、闺秀之间,亦不雅矣! 于羽流、闺秀之间,亦不雅矣!”还 有诗句道: 已落贵人才子后, 有诗句道:“已落贵人才子后,可堪 闺秀羽流间! 自注: 闺秀羽流间!”自注:“选诗者置僧 诗于羽流之后、闺秀之前, 诗于羽流之后、闺秀之前,盖别无顿 放处。 放处。”
周朝时男女在政治文化上比较平 章学诚《妇学》中说: 等,章学诚《妇学》中说:“周官 有女祝女史,汉制有内起居注, 有女祝女史,汉制有内起居注,妇 人之于文字,于古盖有所用之矣。 人之于文字,于古盖有所用之矣。 妇学之名,见于天官内职。 妇学之名,见于天官内职。······至 至 于典礼文辞,男妇皆有所服习。” 于典礼文辞,男妇皆有所服习。 妇学” “妇学”这一名词就是周朝时就有 的。
第一章
第一节
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意义
古代女性文学活动的特征
一、周朝女性参政、写作 周朝女性参政、
《毛诗·邶风 静女》传云:“古者后 邶风·静女 毛诗 邶风 静女》传云: 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 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 其罪杀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 其罪杀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
“内言不出阃外” 内言不出阃外” 内言不出阃外
钱钟书《管锥编》 钱钟书《管锥编》第184条,卷429 条 清人许世溥妻子王氏,有诗词二百余首, 清人许世溥妻子王氏,有诗词二百余首, 许世溥放弃了为她出版诗集的打算, 许世溥放弃了为她出版诗集的打算, 他说: 盖自来刻诗者, 方外》之后, 他说:“盖自来刻诗者,《方外》之后, 紧接《名媛》,而贞妇、烈女、大家世 紧接《名媛》 而贞妇、烈女、 族之诗类与青楼泥淖并列,姬每言之, 族之诗类与青楼泥淖并列,姬每言之, 辄以为恨。余嘉其志,不敢付梓, 辄以为恨。余嘉其志,不敢付梓,并其 名字亦不敢露也。 名字亦不敢露也。”
清代 完颜恽珠: 完颜恽珠:
《国朝闺秀正始集》 国朝闺秀正始集》 国朝闺秀正始集续集》 《国朝闺秀正始集续集》
单士釐: 单士釐:
《清闺秀正始再续集初编》 清闺秀正始再续集初编》
三、女子写作更艰难 戴鉴《国朝闺秀香咳集》自序中说: 戴鉴《国朝闺秀香咳集》自序中说:
“然吾谓女子之工诗,更难 然吾谓女子之工诗, 与男子者,何也?僻处深闺, 与男子者,何也?僻处深闺,非 有名山大川以瀹其性灵, 有名山大川以瀹其性灵,非有良 朋益友以辨其正伪,而且操井臼, 朋益友以辨其正伪,而且操井臼, 事针黹,米盐琐屑,扰其心思, 事针黹,米盐琐屑,扰其心思, 藉非天资明敏、才高颖悟者, 藉非天资明敏、才高颖悟者,且 不知风雅为何事。 不知风雅为何事。”
二、女性作品被湮没 对文本的限制,所谓标准文集 标准文集, 对文本的限制,所谓标准文集,都是男 性的,妇女作品很少被收进去, 性的,妇女作品很少被收进去,以至使大 量女性作品失传。 量女性作品失传。
班昭的全部著作有十六卷之多,包括叙事诗、 班昭的全部著作有十六卷之多,包括叙事诗、 的全部著作有十六卷之多 纪念文章、碑铭、颂词、解说注疏、 纪念文章、碑铭、颂词、解说注疏、诔文以及 回忆录,可是至今已经大部分亡佚不存, 回忆录,可是至今已经大部分亡佚不存,这是 很重要很珍贵的文学遗产和学术遗产 很重要很绮兰《听秋馆闺中同人 集》:
“至闺秀幸而配风雅之士, 至闺秀幸而配风雅之士, 相为倡和,自必爱惜而流传之, 相为倡和,自必爱惜而流传之, 不至泯灭” 不至泯灭”
冼玉清在《广东女子艺文考》 冼玉清在《广东女子艺文考》序言中 说: 大抵有赖于三者,其一, 大抵有赖于三者,其一,名父 之女,少禀庭训,有父兄为之提倡, 之女,少禀庭训,有父兄为之提倡, 则成就自易。其二,才子之妻, 则成就自易。其二,才子之妻,闺 房唱和,有夫婿之点缀, 房唱和,有夫婿之点缀,则声气易 其三,令子之母,侪辈所尊, 通。其三,令子之母,侪辈所尊, 有后嗣为之表扬, 有后嗣为之表扬,则流誉自广。
无论释子、羽流、娼妓还是 无论释子、羽流、 闺秀都是边缘人物,前面的释子、 闺秀都是边缘人物,前面的释子、 羽流、 羽流、娼妓是以社会生活方式来 定名的, 女性” 定名的,而“女性”则是以性别 来划分的, 来划分的,人类社会除了男人就 是女人了, 是女人了,这样庞大的另一半群 体被边缘化到这种程度是不可思 议的。 议的。
雍正帝也颁布过类似的诏令: 雍正帝也颁布过类似的诏令: 烈妇之殉节捐躯, 烈妇之殉节捐躯,其间情事亦 有不同者, 有不同者,或迫于贫窭而寡自全之 或出于愤激而不暇为日后之思。 计,或出于愤激而不暇为日后之思。 不知夫亡之后, 不知夫亡之后,妇职之当尽者更多 ⋯⋯安得以一死毕其责乎 ⋯⋯倘训谕 安得以一死毕其责乎。 ⋯⋯安得以一死毕其责乎。⋯⋯倘训谕 之后,仍有不爱躯命,蹈于危亡者, 之后,仍有不爱躯命,蹈于危亡者, 朕亦不概加旌表, 朕亦不概加旌表,以成闾阎激烈之 长愚民轻生之习也。 风,长愚民轻生之习也。
女性词人研究
中国妇女文学史绪言 谢无量
天地之间,一阴一阳,生人之道,一男一女, 天地之间,一阴一阳,生人之道,一男一女, 上世男女同等,中世贵男贱女,近世男女平权。 上世男女同等,中世贵男贱女,近世男女平权。 上世之男女同等者,自然之法也, 上世之男女同等者,自然之法也,中世贵男贱女 势力所致也。近世复倡男女者, 者,势力所致也。近世复倡男女者,公理之日明 古所谓夫妻,本有匹敌之意, 也。古所谓夫妻,本有匹敌之意,故记曰妻者齐 营荡为齐司寇,太公问以治国之要,对曰: 也,营荡为齐司寇,太公问以治国之要,对曰: 任仁义而已” 仁义奈何? “任仁义而已”,“仁义奈何?”曰:“爱人尊 老而已。”“爱人尊老奈何 爱人尊老奈何? 爱人者, 老而已。”“爱人尊老奈何?”曰:“爱人者, 有子不食其力,尊老者,妻长而夫拜之。 有子不食其力,尊老者,妻长而夫拜之。”太公 以为乱齐而斩营荡。营荡犹沿上世仁义自然之法, 以为乱齐而斩营荡。营荡犹沿上世仁义自然之法, 尊老一也,夫可以拜妻。 尊老一也,夫可以拜妻。太公开中世法术势力之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