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21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井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 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
1.(2020·江苏无锡·18)学会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关键词“俄国”“开启近代化进程”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斯大林
D.赫鲁晓夫
2.(2020·辽宁辽阳·9)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背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农奴制盛行,俄国封 景 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目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的 时 18世纪初 间 实 维护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质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
类别 军事上
措施
作用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政治上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 政体制。
14世纪
16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13世纪上半叶
16世纪初期
18世纪初
改革背景
从英国之崛起看待19世纪的世界发展形势
从国际视野看: 发展_资__本__主__义____,是近代世界的主旋律。
与此同时,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 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彼得一世改革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Hale Waihona Puke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沙皇彼得一世
彼 得
圣 彼
一 世
得 堡
俄国的历史沿革
东斯拉 夫人建 立基辅 罗斯
基辅罗 斯被蒙 古人( 元朝) 征服
莫斯科 公国建 立
莫斯科 公国统 一俄国
莫斯科大 公伊凡四 世即位, 称“沙皇 ”
彼得一 世即位 ,推行 改革
亚历山 大二世 废除农 奴制
9世纪晚期
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废除了农奴制
D.都发生在18世纪
3.(2020·山东省临沂·22)“俄岁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将圣彼得堡
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圣彼得堡地区是彼得一世通过北方
战争从瑞典夺取的。在这次战争中,俄国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 巩固了沙皇统治。
经济上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 促进了经济发展,
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
文教上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 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
社会 习俗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
二、彼得一世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要素:雄厚的资本、
自由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原料 。
二 、废除农奴制
影响(评价): (1)积极意义: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 了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消极意义: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
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
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2: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
—— 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 :
巩固统治,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主观
)
二.废除农奴制 (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农奴生活环境恶劣
缺乏大量 的自由劳 动力
农奴生活 水平低下
阻碍了资本 主义发展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次数
农奴暴动 1176
次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绘)
86 次
90次 126次
时间
②政治原因:农奴暴动频繁,危及统治。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A.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2019年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子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 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 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 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起中叶,农奴制已 成为俄国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俄国 71
26
英国 323 385
法国 150
108
德国 175
40.2
铁路长度 (千米)
1606 14603 9160 10065
制度
封建农奴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英美法等欧 美各国资本 主义进一步 发展,开始 工业革命, 进行殖民扩 张,实力迅 速上涨。
①经济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
根本原因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改革者: 亚历山大二世
时间 :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避免革命的改革—改革的内容
自由的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 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 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所出的价格高出当时的地价。
积极 俄罗斯帝国的崛起
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 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
发展的障碍。
二 、废除农奴制
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铁产量
(卢布) (万吨)
克里米 亚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 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正如恩格斯说:“克里米亚战 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 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 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
③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 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矛盾激化。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材料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
彼
因其对俄国的卓越贡献被参
得
大
政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
帝
和“祖国之父”,被恩格斯
誉为“真正的伟人”。
➢ 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波罗的海
(瑞典,彼得大帝时)
三次瓜 分波兰
沙俄
西伯利亚、 中亚、中国
(20世纪初,2200万KM2,地跨欧亚)
(土耳其,叶卡特林娜二世时)
黑海
性质: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并不是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影响
1.(2020·江苏无锡·18)学会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关键词“俄国”“开启近代化进程”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斯大林
D.赫鲁晓夫
2.(2020·辽宁辽阳·9)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背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农奴制盛行,俄国封 景 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目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的 时 18世纪初 间 实 维护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质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
类别 军事上
措施
作用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政治上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 政体制。
14世纪
16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13世纪上半叶
16世纪初期
18世纪初
改革背景
从英国之崛起看待19世纪的世界发展形势
从国际视野看: 发展_资__本__主__义____,是近代世界的主旋律。
与此同时,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 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彼得一世改革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Hale Waihona Puke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沙皇彼得一世
彼 得
圣 彼
一 世
得 堡
俄国的历史沿革
东斯拉 夫人建 立基辅 罗斯
基辅罗 斯被蒙 古人( 元朝) 征服
莫斯科 公国建 立
莫斯科 公国统 一俄国
莫斯科大 公伊凡四 世即位, 称“沙皇 ”
彼得一 世即位 ,推行 改革
亚历山 大二世 废除农 奴制
9世纪晚期
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废除了农奴制
D.都发生在18世纪
3.(2020·山东省临沂·22)“俄岁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将圣彼得堡
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圣彼得堡地区是彼得一世通过北方
战争从瑞典夺取的。在这次战争中,俄国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 巩固了沙皇统治。
经济上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 促进了经济发展,
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
文教上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 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
社会 习俗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
二、彼得一世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要素:雄厚的资本、
自由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原料 。
二 、废除农奴制
影响(评价): (1)积极意义: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 了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消极意义: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
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
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2: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
—— 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 :
巩固统治,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主观
)
二.废除农奴制 (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农奴生活环境恶劣
缺乏大量 的自由劳 动力
农奴生活 水平低下
阻碍了资本 主义发展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次数
农奴暴动 1176
次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绘)
86 次
90次 126次
时间
②政治原因:农奴暴动频繁,危及统治。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A.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2019年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子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 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 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 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起中叶,农奴制已 成为俄国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俄国 71
26
英国 323 385
法国 150
108
德国 175
40.2
铁路长度 (千米)
1606 14603 9160 10065
制度
封建农奴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英美法等欧 美各国资本 主义进一步 发展,开始 工业革命, 进行殖民扩 张,实力迅 速上涨。
①经济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
根本原因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改革者: 亚历山大二世
时间 :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避免革命的改革—改革的内容
自由的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 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 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所出的价格高出当时的地价。
积极 俄罗斯帝国的崛起
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 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
发展的障碍。
二 、废除农奴制
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铁产量
(卢布) (万吨)
克里米 亚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 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正如恩格斯说:“克里米亚战 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 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 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
③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 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矛盾激化。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材料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
彼
因其对俄国的卓越贡献被参
得
大
政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
帝
和“祖国之父”,被恩格斯
誉为“真正的伟人”。
➢ 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波罗的海
(瑞典,彼得大帝时)
三次瓜 分波兰
沙俄
西伯利亚、 中亚、中国
(20世纪初,2200万KM2,地跨欧亚)
(土耳其,叶卡特林娜二世时)
黑海
性质: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并不是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