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罗一笑事件评论.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材I罗一笑事件伤害了谁?
素材I罗一笑事件伤害了谁?
事件回放
近日,微信朋友圈被一个叫罗一笑的小女孩刷屏,她是深圳市的一名白血病患儿,其父亲罗尔与名为小铜人的P2P营销公司先后在微信公号上发布了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两文在短短几天内获得了爆发式传播。

患儿父亲还与该公司达成了“读者每转发一次,小铜人给笑笑一元”的协议。

文章打动了许多人,出于同情,大家纷纷对公众号上的文章进行“赞赏”,以帮助小女孩渡过难关。

截止11月30日,两篇文章收到的赞赏金额高达二百多万元,已超出了治疗所需费用。

但与此同时,各种质疑声也开始逐渐发酵。

有网友爆料罗尔家并不贫穷,有三套房,另有网友称罗一笑参加了医保,治病报销比例超过70% , 罗尔家花费还不到2万元……网民们指责小铜人公司借势营销,质疑患儿父亲未能穷尽个人能力进行治疗,甚至怀疑其隐瞒个人财产情况。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尔承认了有三套房的事实。

自此舆论发生了180度逆转,大家都认为罗尔欺骗了大众的善心,小铜人公司利用重病的小女孩炒作超越了道德底线。

网友纷纷留言表达愤慨。

网友评论
1 .一群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给三套房子两辆车子的人捐款。

2. 爸爸爱你,但是爸爸不能卖掉深圳东莞的三套房子救你,网上有钱,爸爸带你去捡。

3. 人倒了好扶,人心倒了就不好扶了,最终坑的还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4. 中国人的善心就是被这样的事情一直消磨殆尽。

但也有一些网友持不一样的态度,他们认为无论如何小女孩的病是真的,那么所有付出就是值得
的,没必要对此事大加谴责。

比如有网友这样评论:
1. 这事已经发生,好的坏的,都是起因我们的善心。

我不想追究,我希望它平息,大人的错,不想风波影响到小女孩。

这是对小女孩最大的祝福。

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女孩子平安。

如她安好,我们就捐得值了。

2. 灾难面前,钱很重要,歌功颂德、跟风炒作也罢,小孩生病,有人做事,就够理由动动手指了。

只不过是转发两篇文章,又没捐出百八十万,这就开始反转嘲讽批评了,至于么?
事件结果
12月1日下午,经深圳市民政局、罗尔、小铜人公司以及腾讯公司四方面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将微信公众号上收到的相关赞赏资金(共计262万余元)原路退回至网友。

罗尔和小铜人公司也通过公开声明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表达了歉意,并对广大爱心人士表示感谢。

各方评论
作为患儿的父亲,在自己有相当实力的时候就去寻求社会救助,这无疑是对爱心的消费,对诚信的透支;作为一家营销公司,把一个身患重症的小女孩推到前台,以文章转发次数来决定捐助金额,也是一种无底线的炒作。

虽然他们最后选择了全额退款,算是尽力把恶性效应降到了最低,但是有网友问得好•■钱可以退回来,善良和信任能退得回来吗?
在一个诚信体系本已脆弱的社会,对陌生人施以援手的善心非常可贵,它需要小心呵护,而不是被不良用心者践踏和伤害。

网友说得好,“人倒了好扶,人心倒了就不好扶了,最终坑的还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
人。

”是啊,当爱心遭遇欺骗以后,人心与人心之间的墙会筑得越来越高,真正的受难者获得救助的难度必然越来越大。

狼来了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上演,最终为其恶果买单的必然是整个社会。

有人说,大家赞赏捐助为的是帮助身患重病的孩子,既然孩子的病是真的,那么其它对错不必太过计较。

小编以为此言差矣。

忽略事实和公正的善良,是无原则的善良,它会助长真正的恶,许多蛮横和欺辱就是这样产生的。

善良没有错,但不能毫无底线,你没有底线,他就没有原则。

罗素说:“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

”所以,请照顾好你的善良,最好让它开出玫瑰,用刺保护它的美,你的善良,必须得有点锋芒。

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也与我们的慈善体系不完善有关系。

如果我们拥有成熟高效的慈善平台,大家都能通过严谨正规的渠道来寻求救助、捐出善款,那么这种让爱心受伤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微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应不应该承载慈善的功能,或者说如何承载慈善的功能,还有许多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最后,穿过错综复杂的人心和是非,让我们回到事情的起点■■希望可爱的小女孩罗一笑早日康复,希望她对这场人世纷争永远一无所知。

适用主题
善与恶爱诚信道德
“罗一笑”事件退款呵护朋友圈慈善仍需努力
管部门要想着怎么去完善法律,让善款得到监督,让爱心得到保障。

微信方面也当对“打赏慈善”的管理有所作为。

朋友圈慈善这种新生的柔软的力量,值得全社会去呵护、引导。

“罗尔事件”注定是一个互联网慈善的标志性案例。

剧情翻转,剧情反翻转起底......“真相”一直在刷新。

从互联网上对白血病女孩的无限关爱,到很多人对罗尔“食肉寝皮”;从前天深夜微信承认打赏系统有bug ,宣布冻结相关打赏,到昨天罗尔宣布要建立白血病基金,再到昨天傍晚,微信快刀斩乱麻宣布把所有打赏退回,只不过过去了20多个小时。

罗一笑还是那个静静地躺在ICU病床上的小朋友,世界却改变了。

当感动和愤怒的两极慢慢消退,不妨冷静分析一下这起朋友圈慈善的大事件,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弥补制度漏洞,保障爱心不被滥用?
互联网汇聚万物,既放大人性中的善,也放大了人性中的自私。

海量奔涌的爱心和金钱,会让受助者的心态发生微妙变化;随时更新的事件细节,也在改变捐款人的心态。

在9月份女儿被确诊白血病之前,罗尔的微信公号本是风轻云淡;之后,罗尔开始在网上讲述女儿病情,也得到不菲的“打赏”,至少他是有过纠结的,还曾一度关闭打赏,但之后,他还是不断写文章接受打赏。

直到11月23日,罗一笑进入ICU ,罗尔与某个P2P微信公号合作,并写出了那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得到天量级的打赏,事件不可收拾。

罗尔并非大奸大恶者。

作为患儿的家长,写些文章得到些打赏,原本是符合公序良俗的。

问题在于,罗尔小看了互联网的力量,而微信打赏功能的bug ,放大了他的阴暗之处;自媒体时代的极端表达,又把他的不当之处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一者,他在行文中夸大了自己的困境,当他有三套房被揭露时(即使不方便变现),他注定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二者,原本微信打赏功能设定了单日5万的金额上限,但《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在超过上限之后,又于第二天凌晨重启打赏,触发系统bug ,导致单日打赏达到200万以上。

畸高的打赏,根本改变了事件的性质,也让罗尔的心态发生了扭曲。

无疑,爱心不该被嘲笑,沉默也不是智慧的同义语。

当微信朋友圈这个巨型平台,把网友的爱心汇聚到一个
人的身上;当轻轻点击、随手转发和打赏就能达到小小的“自我实现”,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行善的形式。

事件一再翻转,最后的结论,绝不该是“冷漠才是最理性的选择”,而是想着,如何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9月1日起施行的《慈善法》,没能通过“罗尔事件”的考试。

深圳市民政局明确表态“网友微信打赏” 不是募捐行为,他们的监管似乎无能为力。

但,“罗尔事件”显然超出了对普通文章打赏的范围,很多人打赏是基于对这个白血病患儿家庭的帮困。

面对“朋友圈慈善”这种新型慈善类型,监管部门不能用一句“这是个人求助,不是募捐”就把问
开,而要想着怎么去完善法律,让善款得到监督,让爱心得到保障。

微信方面也当对“打赏慈善”的管理有所作为。

一句话,朋友圈慈善这种新生的柔软的力量,值得全社会去呵护、引导,而不是粗暴地对待。

“罗一笑事件”,不该一笑而过
“罗一笑小朋友得了白血病,她父亲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卖文’,每转发一次此文,有机构就会捐出一元钱。

让我们献出爱心,为这个刚踏入人生的小朋友献一份微薄之力......”
没有任何征兆,罗一笑白血病捐款事件掀起了舆论场的滔天巨浪。

微信朋友圈里的求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公众甚至已经疲劳,对“泛滥成灾”的救助信息变得有些麻木。

而且,出于对信息来源真实性的担忧,往往不会轻易转发。

但这种“卖文救女”的“另类捐助”模式,却再一次成功触动了公众的爱心,顿时成刷屏之势。

然而,事件随后却急转而下,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这个爱心故事很快出现剧情反转。

女童的父亲罗尔被曝在深圳和东莞共有3套房产(其自称1套用于居住,另2套没有房产证,无法出售),经济条件并不困难,自付的医疗费用实际只有3万多元。

“卖文救女”不过是营销号的一次炒作。

经过了一轮又一轮反转、辟谣、反辟谣,信息一次次刷新,目前事实已经基本明晰。

简而言之,这确实是一桩借助真实的白血病案例的营销策划。

于是,舆论场围绕罗尔是否构成了“诈骗罪”而开撕,很多人强烈谴责这种利用和欺骗公众善意的行径是一种“带血营销”。

确实,慈善与爱心是容不得任何沙子的,当纯洁的善心被愚弄戏耍,在社会诚信本就相对稀缺的当下,将会对社会慈善大厦产生严重冲击,最终可能付出不可思议的社会代价。

比如,因为极个别人搀扶老人被讹,导致“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竟然成了一个争议话题,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担忧之余,也有值得高兴之处。

首先,不管怎样,公众纷纷转发、捐款本身足以表明社会并不缺乏爱。

其次,在指责罗尔“诈骗”的喧嚣中,涌现出许多理性中肯的声音,呼吁人们不要因为一味纠缠于“炒作营销”,忽略了躺在病床上的罗一笑。

有人讲述了一则有关佛祖释迦摩尼救助一只掉进水里的蝎子的故事。

当佛祖的手指刚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蛰了他一下,他再次伸出手后,同样还是被蛰。

旁边的弟子迦叶问佛祖:“它老这么蛰你,你还救它干什么?”佛祖答:“蛰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

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蛰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
确实,不要因为一次被“骗”,就义愤填膺,发誓从此不再受“骗”上当。

人性本有善恶两面,遵从本心,做了自己该做的就好了,不要因为事后知道自己的善意被利用了而懊恼,转而去吐槽和指责,那就失去了那份善意的初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深陷舆论漩涡之中的罗尔,不正在遭到报应吗?即便罗尔真的伤害了你,难道就应该让爱心变冷吗?是应该选择围观、远离被“骗”,还是各自凭自己的本心行事,宽容对待人世间的一切事情,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罗尔有“诈”,但爱心理应永恒。

“罗一笑事件”,但愿一笑而过!当然,公众不是佛祖,如何让弄虚作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绝不能一笑而过。

(作者胡欣红,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183次入选“锐评”栏目。

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新华社评罗一笑事件:别用营销套路,,猎取善良,,
这两天,一名患白血病5岁小女孩父亲的手记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人们纷纷转发并主动为小姑娘捐款,然而社会大爱的温暖剧情却出现反转,女童父亲被揭家底儿丰厚却“卖惨”博同情,配合微信公众号营销。

真诚和善良的一次次遭遇“套路”,唯利是图背后透支的是整个社会的信用。

在传播边界日益消弭的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呵护善良不被猎取,是全社会面对的新考题。

面对微信朋友圈里的熟人转发,人们往往更加缺乏免疫力。

所以一篇千余字的文章能够在收获数十万阅读和点赞的同时,连续几天让多个微信公众号的打赏额达到封顶的5万元。

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却遭遇剧情反转:接治女孩的医院证明,需自付的治疗费不过3万余元。

而这名在广东有多处房产的父亲,却靠“卖惨”募集了数倍于自付费用的公众捐款。

这岂能不让每一个献出爱心的人心寒?诚然,身患重病的孩子得到了帮助,这个温暖的事实让人们感到欣慰。

但如果放任善良被肆意窃取变卖,博名、博利、涨粉儿,让大众一次次经历“狼来了”式的愚弄,最终恶果便是整个社会的信任被透支。

这种社会信任的透支将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在怀疑中失去求生的最后机会。

靠人们的善心牟利其实是一种精神“碰瓷儿”,甚至还带有道德绑架的色彩。

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赞赏这类募捐的帖子成了“热心人”的入门证,而如果不转发,则会担心是否会被朋友贴上“冷血”的标签。

即使有人对募捐故事的真实性心存疑虑,顾及朋友面子,也往往选择沉默。

微信打赏的方式不属于“捐赠”的法律范畴。

在互联网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的今天,信息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的善良也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互联网捐助必须追求更多“程序正义”,因为善心不应该成为营销套路猎取的目标,“猎取善良”透支社会信用必须被叫停。

新京报评论I罗尔的慈善套路营销,你给我站住!
一早被,,罗尔,,的一篇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刷屏了。

大意是讲自己的女儿病了,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费用高昂,以及自己的悲痛。

这是一篇悲情而不失温暖的文字,绝望中渴望希望。

对于读者,姿态又是感恩、亲近而不卑不亢,一下子就触到了人们的痛点,一种本能爱心和善良被激发出来,想要去扶危济困,授以援手。

故事是真实的,作者罗尔也是真人。

孩子在9月8日得了白血病,此前作者在公号上已经写了关于孩子病情的文章,并获得数万元的打赏。

11月23日,孩子第二次进入重症监护室,病情加重,治疗费用增加。

罗尔在11月25日,又写出了《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

确实如前文所述,是一篇发自肺腑的性情文字,动人心念。

问题是,这篇文章走向营销之路后,就有点变味了。

罗尔在11月29日的文章《我承认,我被钱砸晕了头》中自述,在受到了治疗费增加的压力后,有公益基金主动找他,为孩子发起筹款活动。

但他拒绝了,而是选择和深圳小铜人公司“合作”。

罗尔的文章在小铜人的公众号“P2P观察”里推送,读者每转发一次,小铜人公司向罗尔定向捐赠1元;保底捐赠两万元,上限五十万元;截至11月30日零时,文章同时开设赞赏功能。

结果11月27日不到半天,赞赏金就抵达五万上限,阅读量突破10万。

午夜过后,赞赏功能恢复不到两
小时,赞赏金再次达到五万上限,阅读量突破100万。

然后,就是读者循着小铜人留下的线索,找到罗尔的公号,继续打赏;打赏达上限后,就加罗尔微信号,直接转账。

本来一件平常的表达爱心的捐款行为,经由公司的营销操作,变成了山呼海啸的网络事件。

然后就有知情人站出来说,罗尔在东莞和深圳有三套房。

另外,自称知情的医生说,笑笑的花费日均5000左右,第二是社保基本已报销80%以上,到现在为止总花蜀是11万,扣除可报销的,自费大概2万。

也就是说罗尔可能并非穷人,孩子住院治疗可能也非我们想象的高昂得无法承担,作为父母,孩子病重,写出深情意长的动人文章,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这个事情经由P2P公司的操作之后,完全变了另一个样子。

不捐款的人,随手转发,表达了廉价的爱心,真有爱心的人看到文章,悲悯之心突起,慷慨解囊。

可是,无论是转发者,还是捐款者,可能都是出于本能的善良,未必真正知道背后的更加复杂的真实。

孩子得白血病是真的,父母着急是真的,求助转发是真的,但罗尔并不穷、其治疗费用并不高可能也是真的。

我们试想,如果对笑笑的捐助交由慈善基金和大型救助公司处理,那么罗尔的家庭情况,以及孩子真实的治疗费用,是必须要向捐款人告知的,捐款人有这个知情权。

可是,在营销式的捐款模式中,人们更多的是凭一种情感和一种情绪在捐助,可能并不知道背后更多的事实,尤其是背后的营销策略。

结果是,不知情的大爱人士不断地给罗尔捐款,可能已经大大超过了治疗费用。

这种溢出治疗费用的善意不能说是多余的,但至少是因为不知情而造成的。

我想,所有的善都必须以真为前提,没有了真,这善可能成为伪善,甚至成为了恶。

那么表达善的人,也要以真为前提,否则是在助长伪善,甚至助长恶。

无论如何,孩子都是无辜的,真心期望她早日康复。

人们的心意并没有错,应该鼓励这种善良生长。

但这种营销式的捐款行为,值得监管机构和我们每个善良的人思考。

至少,一个成熟的爱心人士,一个理性的捐款者,应该问一下,你有什么充分的理由需要捐钱?钱都到哪里去了?每一个人都成为理性的善良者,才是对爱最大的呵护。

文/廖保平
“罗一笑事件”,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的反思如果善心是一种资源的话
我们是不是应该提高善心的利用效率
让我们能更好的去帮助别人
让更多的人得到我们的帮助
“罗一笑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 身边的“罗一笑”有很多,你都帮助了嘛?
朋友圈的“罗一笑事件”,先不说罗尔和小铜人公司是不是带血营销,也不去讨论罗尔是不是在深圳有三套房,就罗一笑被检查出有白血病这件事而言,她是可怜的,值得社会的同情和帮助,大家做的没有错。

能够得到社会资助,可像罗一笑这样的幸运儿只是少数,根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左右,其中一半是像罗一笑这样的儿童,并且他们中超过75%的患儿是来自贫穷的农村,其家庭年收入不足3万元,而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的治疗费用,可以瞬间消耗掉这个家庭几代人的积蓄。

我深刻的记得2012年的一个新闻,说的是4名白血病患儿爸爸为给孩子筹医药费,跨省乞讨,半个月筹
来8000元。

半个月8000元,而罗尔关于笑笑每篇推送打赏都超5万元上限,打赏还因上限被制止,这是本人第一次见到。

一边是“乞讨救子”收效甚微,成为绝境下的救命稻草,一边是幸福的烦恼,帮助笑笑的人钱送不出去,罗尔收钱忙的让有些红包沉底。

这种落差之大,大到可以发电。

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帮助的白血病儿,可他们都得到我们帮助了嘛?!
尽管这个世界有百度、有微信,可人们对信息的了解依然不对称,笑笑的事被我们知道,我们都伸出援助之手,而那些不被我们知道的白血病患儿,我们就有理由忽略掉嘛?
我们只是习惯去关心和帮助我们见到的东西,结果就像这次的“罗一笑事件”——价值剩余、资源浪费;而那些不被认知而又需要去帮助的人,却在感慨人们的冷漠和世间的悲凉。

2. 朋友圈再现“罗一笑”,你还会伸手转发嘛?
目前民政局介入这件事,事实也会水落石出,我怕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当大家得知最后的真相后,沮丧着眼神拔凉拔凉的那句话,“我再也不相信什么罗一笑张一笑了,再不做老好人的傻事了。

” 不是凉透了心,不是上过了当,是不会说这种话的。

可如果张一笑真的是那批筹不到钱需要大家捐助的人呢,你不帮他是不是又会对自己的冷漠悔恨不已。

我们错了嘛?
我们做好事之前,是不会去想我们是不是在被别人利用,别人是不是在“带血营销”之类的后果的,我们只是单纯的基于一颗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有人说的对,如果做好事考虑这么多的后果,那做好事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吧。

可做好事被人利用,这股气足以点燃巴西雨林。

我们错在哪儿?我们没错,我们是人就没有冷漠的理由。

错的是这些无孔不入的商家,借势营销你借西北风我都不会管你,可你不能借人们的善心啊。

新媒体时代,任何东西都可能被放大,任何一个小东西,你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带来难计后果的影响。

做人做事,都得有个底线,那是必须要坚守的东西。

3. 每个白血病患者,都该在朋友圈求助?!
如果每个白血病患者,都在朋友圈求助,你大概会看到400多万条这样的推送,如果你只对每个患者捐款一元,你也需要400多万人民币。

400多万,够在北京五环外安置一套房产,有几个人能拿的出。

我们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真正该在这方面操心办实事的是国家。

我找到了2012年12月10号中新网的一条新闻,新闻内容摘抄如下:
王振耀(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介绍,去年(2012年)中国卫生部部长在“两会” 上宣布,白血病患儿将由政府免费救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急性白血病将全面推开免费治疗,白血病患儿的救治将由政府承担起来。

但这项惠民之举的落实可能需要时间。

转眼三四年过去了,按照每年新增2万多的白血病儿童,中国又多了近10万白血病患儿。

中央的政策执行到哪儿了,落实到怎么样了?目前还没有一个概论,但从罗尔募捐来看,王院长说的那个时间节点有点望不到头。

我今年21岁,第一次行使选举权,国家赋予我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权利,如果政府不到位,那我就傻傻地认为我有权利对政府的工作say no吧。

白血病患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我们的帮助不应只是捐款这么简单,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国家相应的照顾和保障,作为公民,我们就该对政府的工作提出疑问,如果政府不加快救助步伐,就会有更多的家庭掉进医疗“无底洞”,但这方面却常常不被我们重视。

4. 我们的帮助不该只是“一次性消费”
人是高等动物,有精神需求。

当我们做了一件善事,内心得到的宽慰常常让我们满足,所以我们会为了自己的精神得到满足去帮助别人,说的不好听点,这就像“一次性消费”。

如果我们真的关心白血病患者,对他们的关心就不该是一次两次的行为。

经济上每个人依据自己情况,钱不在多少。

可除了经济压力,白血病家庭大都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家里氛围事很压抑的,国家和社会对他们都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

最可悲的是患者以后的生活,白血病患者即使康复后也不会向人提及自己的病情,因为害怕周围人那足矣杀死人的眼光。

成年人心智成熟,有足够的抗压能力,可能还好,可是,患病的儿童他们还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阶段,没有调整能力。

据了解,患病让大部分儿童在性格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的爱闹负面情绪,爱哭闹、容易急躁;有的家长能感觉出孩子变的内向、不爱说话、比较沉默、胆子小、自卑;
举个例子: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的小伟,本该是一个普通的十六七岁的少年,然而,白血病残酷地改变他的生活,患上白血病后他一直辍学在家,进行了骨髓移植治疗,随后出现的排异反应让他全身长满皮疹。

为此小伟不愿见陌生人,每天待在家中,帮忙做点家务,一个人打乒乓球,无聊时看电视,或用手机看小说,性格越来越内向。

说到家里的现状,小伟的母亲和奶奶都不住地流眼泪。

经济上的救济只是一时之需,长时间的帮助和辅导才是患者最需要的。

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可我们去做的还是太少。

写在最后
罗一笑事件有这么多人被骗,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这个世界好人要多的多,可我们也要思考,如果善心是一种资源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提高利用善心的效率,让我们更好地去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得到我们的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世界嘛。

至此致敬
为我们八竿子打得到或打不到的善意
父亲被指不缺钱搞营销?关于罗一笑事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金羊网记者沈婷婷
这两天,深圳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笑笑的故事刷爆了,数以万计的深圳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捐赠,希望为这个悲伤的家庭送去温暖。

11月29日,笑笑的父亲罗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通过各种途径给他汇钱,“出乎意料”,同时“非常感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