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经典问题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经典问题

⒈在大革命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的两次失败是什么?试分析两次失败的主观原因及之后中共挽救革命的措施,由此说明了什么?

导悟:失败的主观原因主要从中共自身不成熟的角度加以分析;纠正错误的措施要联系两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作答。

答案:⑴两次失败:1927年大革命失败;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⑵主观原因:①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②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全面推行。第五次反“围剿”中,“左”倾错误领导人先是推行冒险主义,后又实行消极防守。

⑶纠正:①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召开,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从思想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发动武装起义;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②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⑷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正逐步走向成熟,完全有能力解决党内问题,纠正错误,不断开创革命新局面。

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试结合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说明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导悟:第一问要注意叙述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体现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论原理;第二问要注意联系中国农村的特殊性。

答案: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并把部队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⑵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正确道路。原因:⑴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既不平衡,广大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农民占人口大多数,并深受地主剥削压迫,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⑵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勾结帝国主义,用反革命暴力残酷统治人民。因此,中国革命的中心必须转移到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⒊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何变化?概述其具体表现,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导悟:抓住主要矛盾变化,归纳相关史实。

答案:⑴变化: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同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打资产阶级的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⑵表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镇压起义,“围剿”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九一八事变后仍致力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围剿’,围堵长征中的红军,以上事实说明,这一时期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

北,策动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并上升为主要矛盾。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说明民族矛盾逐渐并最终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⑶说明:社会主要矛盾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阶级矛盾要服从于民族矛盾。

⒋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取得了那些效果?与之相反,带来什么危害?

导悟: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革命道路探索的史实从正、反两方面归纳。答案: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各地共产党组织,根据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力量薄弱的特点,发动秋收起义后,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开辟了井冈山、闽浙赣、鄂豫皖等大片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从城市到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

⑵在革命根据地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根据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从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壮大了红军,巩固了革命根据地。⑶在反“围剿”中,毛泽东等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⑷1935年底,根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中共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从而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⑸与之相反,王明路线不顾中国实际,仍以城市为中心,冒险发动城市暴动,致使临时党中央不得不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博古、李德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⒌抗战防御阶段,日本对中国侵略及中国抗战有何特点?试结合史实说明并分析原因。

导悟: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史实进行归纳概括特点,对中国抗战特点成因则从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⑴日本侵华特点:分路进攻,全面侵华,速战速决,重点进攻华北、华东。原因:日本国小人少,经不起长期战争;华北、华东是中国的经济重心,占领这两个地区,就能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从而达到侵略目的。

⑵中国抗战特点: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抵抗连遭失败;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民族抗战。

原因: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战进入全民族抗战。

⒍概括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指导思想、斗争对象、分布地域等方面的不同点。这两个时期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导悟:解答此题要注意,有三个设问项,⑴两种根据地的不同;⑵斗争结果的不同;⑶对不同结果的认识;答此题的关键是寻找比较点。

答案:不同点:⑴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⑵斗争对象不同: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等。⑶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最终结果: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迫长征。抗战胜利前夕,抗日根据地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

两种不同结果表明:只有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