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滋味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滋味的形成
呈味的化学成分有:
涩味的儿茶素、鲜爽味的氨基酸、甜味的糖、苦味的咖啡碱。

儿茶素中的酯型儿茶素较苦涩,游离儿茶素涩味较弱。

因此儿茶素的组成变化对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氨基酸的浓度对茶汤鲜爽味有决定性作用。

儿茶素与氨基酸的比例平衡关系是左右茶汤滋味品质的决定因素,
甜味的糖与苦味的咖啡碱对滋味有一定的作用。

季节性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往往影响滋味品质。

香味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芳香物质的浓度和组成在起作用。

香和味是相关的,但从决定香和味的化学成分看,是有区别的。

味的成分与香的成分在人的感官反映上虽有联系,但成分本身是各不相同的,
成品茶的香气成分,既有鲜叶原来存在的化合物,更有大量的工艺产物,
色泽的化学成分:
干茶或叶底的色泽和茶汤颜色,是两种不同色泽的概念,由不同的化学成分决定。

红茶的干茶或叶底的色泽,主要是儿茶素、氧化物和黑素类物质形成的混合色泽;
茶汤颜色主要是茶红素和茶黄素类所组成。

但绿茶不同,由于排除了酶促反应,叶绿素得到部分保存,
加上热转化产物的类黑素类物质构成绿茶干茶或叶底的色泽,
茶汤颜色除儿茶素非酶促氧化产物外,黄酮类色素是茶汤黄绿色的主要化学成分。

如果原料贮藏或加工等因素形成较深的颜色,这是多酚类氧化的结果
茶的成分(1)
据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茶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其中有机化合物达450种以上,无机化合物约30种。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归纳起来可分为水分和干物质两大部分。

1、水分
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制茶过程一系列化学变化的重要介质。

制茶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在制茶时常将水分的变化作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生化指标。

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含水量也不同。

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高的可达84%左右。

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

2、蛋白质与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

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

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酸胺、精氨酸、丝氨酸、丙氨酸、
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25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50%以上。

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对形成绿茶香气关系极为密切。

3、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

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

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

红茶汤中出现的“冷后浑”就是咖啡碱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生成的大分子络合物,是衡量红茶品质优劣指标之一。

咖啡碱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

咖啡碱对人体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

4、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

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

而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对红茶汤色的红艳度和滋味有决定性作用。

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之一,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2%。

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如花青素多,茶叶品质不好,会造成红茶发酵困难,影响汤色的红艳度;对绿茶品质更为不利,会造成滋味苦涩、叶底青绿等弊病。

茶叶中酚酸含量较低,包括没食子酸、茶没食子素、绿原酸、咖啡酸等。

5、糖类
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

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

单糖和双糖又称可溶性糖,易溶于水,含量为0.8%~4%,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

茶叶中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

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6、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

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

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
7、类脂类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8%左右。

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

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8、色素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

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

水溶性色素有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条红素和茶褐素等。

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

尤其是绿茶、干茶色泽和叶底的黄绿色,主要决定于叶绿素的总含量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组成比例。

叶绿素a是深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幼嫩芽叶中叶绿素b含量较高,所以干色多呈嫩黄或嫩绿色。

在红茶加工的发酵过程中,叶绿素被大量破坏,产生黑褐色物质和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叶中的蛋白质、果胶、糖等物质结合,使红茶干色呈褐红色或乌黑色,叶底呈红色。

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六大茶类的色泽均与茶叶中色素的含量、组成、转化密切相关。

9、芳香物质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

在茶叶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中,芳香物质含量并不多,一般鲜叶中含0.02%,绿茶中含0、005%~0、02%,红茶中含0.01%~0.03%。

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虽不多,但其种类却很复杂。

据分析,通常茶叶含有的香气成分化合物达三百余种,鲜叶中香气成分化合物为5O种左右;绿茶香气成分化合物达1O0种以上;红茶香气成分化合物达300
种之多。

组成茶叶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类。

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

成品绿茶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和吡嗪类的香气成分含量较多,吡嗪类香气成分多在绿茶加工的烘炒过程中形成。

红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香气化合物为主,它们多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氧化而成的。

10、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0、6%~1%。

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

维生素A含量较多。

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

维生素C含量最多,尤以高档名优绿茶含量为高,一般每100克高级绿茶中含量可达250毫克左右,最高的可达500毫克以上。

可见,人们通过饮用绿茶可以吸取一定的营养成分。

11、酶类
酶是一种蛋白体,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茶叶中的酶较为复杂,种类很多,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移换酶和同工异构酶等几大类。

酶蛋白具有一般蛋白质的特性,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易变性失活的特点。

各类酶均有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一般在30C~50℃范围内酶活性最强。

酶若失
活、变性,则就丧失了催化能力。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如多酚氧化酶,只能使茶多酚物质氧化,聚合成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蛋白酶只能促使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茶叶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这种特性,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

如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

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就是激化酶的活性,促使茶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12、无机化合物
茶叶中无机化合物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

这些无机化合物经高温灼烧后的无机物质称之为“灰分”。

灰分中能溶于水的部分称之为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60%。

嫩度好的茶叶水溶性灰分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高。

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5%
茶叶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是与它的化学成分分不开的。

它的化学组成约有四百多种,其中对人体营养价值与药理作用关系比较密切的是多酚类、生物碱和维生素。

多酚类是多酚类衍生物的总称,它包括儿茶素、花色甙、黄酮及黄酮醇、酚酸四种。

多酚类能与人体中的大肠杆菌、链球菌及伤寒、霍乱等病原菌的蛋白质结合,使之沉淀。

抑制细菌生成,使细菌失去活性;能使人体内的尼古丁,脱水吗啡、金鸡纳碱等有毒物质和铅、钴、银、铜等对人体有害元素,产生沉淀,减弱危害,因此茶叶具有杀菌和解毒作用。

儿茶素和黄酮甙还有增强微血管弹性,降血脂和溶解脂肪的作用,可防止血液及肝脏中胆固醇和脂肪积聚,预防血管硬化。

茶叶中的生物碱绝大部分属嘌呤系化合物,其中主要的是咖啡碱,茶碱、可可碱。

能兴奋中枢神经和增强心脏功能。

消除疲劳、利尿平喘,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解油腻。

维生素的种类在茶叶中占很多,有维生素B1、B2、B3、B5、维生素C、D、E、K等特别是维生素B2(核黄素)含量最高,比大米高20倍,维生素C对预防坏血病,防止以上各种维生素缺乏或不足症,都起重要作用。

一.茶叶基本成份:
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二.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咖啡因: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

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

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1.钾:促进血钠排除。

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2.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3.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

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维生素:
1.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2.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其他机能成份:
1.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2.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3.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