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调节机制及其具体措施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调节机制及其具体措施概述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里深刻地指出了: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存在(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当然,这种取代主要是从历史发展趋势来说。

面对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引发的劳资矛盾乃至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毕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从而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

从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所做的三次比较大的调整①中我们可以大体地归纳出,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调节机制主要表现为:通过执政党的改换,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的变化,借助资本主义的内部力量克服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其具体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所谓微观干预,主要针对垄断的市场结构采取反垄断政策和法规,调节垄断资本与一般资本的矛盾。

所谓宏观干预,主要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整,其主要手段是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通过控制财政收入、支出及借债方式,来调节控制宏观总量。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通过现代银行体系公开市场业务活动、调整最低准备金比率和改变再贴现率等手段来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投资及经济活动总量。

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把推行经济计划化和实行企业国有化政策作为国家对经济宏观综合调节的手段,以减轻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战后日本制定了中长期经济计划,这对于日本经济的复兴乃至于促使其成为战后仅次于美国的二号资本主义强国均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实行国有化政策方面,法国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当属典型。

法国全国抗敌委员会的纲领规定:“大型国有化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②。

”1944~1946年戴高乐临时政府通过没收或赎买政策,将能源、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一些大型私人企业收归国有。

1946年宪法宣布:
①第一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鉴于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放弃了传统自由主义所主张的不干预政策,而鼓励政府进行积极的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次较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模式调整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1973—1975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措施具有导致不断膨胀的政府开支,巨额的预算赤字和恶性的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当时新保守主义政党在美国、欧洲普遍取得了执政地位,他们积极推行私有化、放松控制、自由化的方针政策,这种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促进了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促进了西方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促进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90年代以来,鉴于新自由主义带来的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贫富严重分化的消极后果,欧美国家正在以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发展模式对新自由主义进行调整,提出要把国家干预模式和自由市场模式的积极方面结合起来。

②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63.
“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③。

”1946年底,法国国有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比重高达90%,在金融领域的比重接近50%。

另据统计,到1982年,法国政府控制的家用和办公用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

国有工业企业营业额在法国工业企业营业总额中的比重达到40%,国家控制的银行数在注册银行总数中的比重达到90%,存款额在全国银行存款总额中也达到90%。

二是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即:在企业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方面,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雇员参与决策和管理制度。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企业形式、企业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方面。

从企业形式上看,是国有企业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企业结构看,是大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而大企业往往属于国有垄断企业或与国家有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企业;从企业的组织形式看,是股份制成为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二战后,股份公司的股东从少数人发展到多数人,产权主体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个人股东相对减少,法人股东崛起。

美国战后初期法人股东的持股比重仅为百分之十几,70年代中期达到30%左右,80年代中期达到40%,90年代法人股东超过个人股东而居于优势地位,从而使股东的作用在公司的法理结构中得到增强④。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企业管理机制进行了“改革”,更多地实行员工持股制,使一定比例的工人持有本公司股票,企业实行与股东地位上升相适应的所谓“治理”,倡导“股东民主”,决策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在决策前广泛听取意见,增加透明度,使所有股东都能了解和评估企业的行为。

诸如此类,在企业内部进行“管理革命”,使企业管理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工人工资由雇主、工会和政府三个方面共同决定,并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

从劳动工资决定上看,战后由于工会组织的合法化和自由谈判决定工资的法律承认,工人的劳动工资由单一的雇主决定转变为由雇主、工会和政府三个方面共同决定,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及工资支付方法,政府仲裁、协调和调解工资争端,建构劳资之间争执、协商和妥协的结构。

在工资支付上,不再是单一的劳动报酬,还给予必要的假期,给予政府规定以外的各种福利,如医疗保险、人寿保险、供职年限奖励和带薪旅游等。

在社会再分配领域,国家通过规定和改变税率,增加税收项目、免税和退税,采用累进税和遗产税等等,来抑制过高收入和收入的持续继承性,以减弱国内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

四是建立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补贴和社会救济三个方面。

社会服务主要指由国家进行的各种公共事业,主要是教育和医疗保健等。

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国家扮演了主要角色,从历年的数据来看,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家GDP的比重大,且呈上升趋势(见表1)。

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
③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63.
④何自力.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权利”,甚至实行社会立法,形成“福利国家”政策。

表1 部分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 GDP)⑤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英国17.9 21.1 19.5 23.0 21.7 21.8 法国21.1 26.6 26.6 29.2 28.3 28.5 德国23.0 23.6 22.8 27.5 23.6 24.3
欧盟15国20.6 22.9 23.4 25.4 23.6 23.8
经合组织
17.9 19.8 20.9 22.8 21.8 22.0
23国
美国13.3 13.0 13.4 15.4 14.2 14.7 丹麦29.1 27.9 29.3 32.4 28.9 29.2 芬兰18.5 23.0 24.8 31.1 24.5 24.8 挪威17.9 19.1 24.7 26.0 23.0 23.9 瑞典28.8 30.0 30.8 33.2 29.5 29.8 五是继续推行民主化改革,适当保障无产阶级的民主权利。

主要表现在:改革宪法体制、完善议会制、提高行政决策权权力民主化、进一步完善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等,既有效地避免了法西斯专政的再度出现,也在某种程度上也保障了广大民众包括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在内的民主权利。

正是由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进行了这些调节、改良,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暂时缓和了劳资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保障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稳定。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使群众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和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并使群众产生对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把雇员与雇主的阶级对立变成不同社会集团之间文化传统形式的差异;它还把群众的政治兴趣转移到有关收入、休假、参与决定等涉及自身业务的个人领域中去,把冲突由政治领域转移到社会领域中去,防止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与爆发⑥。

⑤经合组织.社会开支资料库(1980-2001)[M].巴黎:经合组织出版社,2004.
⑥臧秀玲,孙晓燕.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及其内在矛盾[J].理论探讨,2003(2):25-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