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卞之琳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断章》的众说纷纭
一说着重“装饰”的意思,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 一说是写人和风景、自己和别人的对象化。 一说是写事物的主位和客位、主体和客体、主
动和被动的矛盾统一性。 一说是写人们对事物系统结构的一种把握方式。 一说此诗只是一幅恬静的图画,是诗人的瞬间
感受。
作者对《断章》的说法
此诗着重强调的是世间万物互为依存、 耦合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宇宙间事物既 各有其独特性又复彼此圆融的哲理感悟与 理想企盼,它所推许的是一种有机且有情 的大宇宙观以及“与天地参”的天地境界。
冯友兰对人生境界的分说
自然境界:顺习, 不知有“我” 功利境界:为利, 未必有“真我” 道德境界:行义, 无我而有我 天地境界:事天, 大无我而有大我
(冯友兰《新原人》 )
破除我执,改变自限、自是、自大的 心理状态与人生态度。 不断觉解,学会欣赏、尊重、关怀他 性,充实、提高与完善自我的生命境 界。
➢1、以距离、对照、变易、意象叠加 与电影蒙太奇手法作为诗的组织法, 体现出一种现代意识(新的时空观与 新的感受方式)。
➢2、以象征性意象间接地表现诗的意 蕴,使传统诗歌的意境与西方诗歌的 “戏剧性处境”融为一体。
“风景”飘到天上去
新文化运动最后的诗人-卞之琳
2000年12月8日,卞之琳就要九十大寿了。在这 个热爱人瑞的国度里,在这个用怀旧填充想象力和 鉴赏力的年代里,人们都在等待着一道风景重新出 土。毕竟,曾亲身参与过新文化运动的诗人,目前 硕果仅存的只要他和臧克家了。
然而在庆典到来之前,“风景”以一种飘逸的 姿态突然离开。他毅然拒绝了世人膜拜他衰迈身体 的企图,从而将他用白话铸造的那个诗歌世界从物 质世界中剥离出来,使风景的核心得以完整保存。
这是一个悲伤时刻,也是一个完美时刻,在智 慧的彼岸,他此刻一定正在微笑,因为他知道风景 已经成为它本身,那里有梦想、热血和柔情。
2、卞之琳诗歌之特点
☺ 内容上多是对人生存在价值、存在感受 的体味与表达。
☺ 艺术上一是在诗的整体象征性意象中融 入其哲理性思考,二是追求“诗的非个 人化”风格(冷峻的感情,客观的态 度)。
3、卞之琳诗歌的历史地位
卞之琳诗呈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从早期象 征主义向后期象征主义转变的轨迹。他调 整了新诗的观念,淘汰了伤感和放纵,讲 求艺术自觉和自律,实现了从软抒情向硬 抒情,从单声部向多声部的转换,突出了 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诗的综合特征,以 一套新的诗语系统建构了新的美学原则, 并创作了虽为数不多但质地坚硬、品质优 良的诗作,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史的重要 事件。(张同道《探险的风旗——论20世 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
断章
卞之琳
一、现代派诗人卞之琳
1、作家小传 (1910—2000)
现代诗人、翻译家、文学研究家。祖籍江 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 1929年入北 京大学英文系学习并从事诗歌写作。1933年 后在保定、济南等地的中学任教。抗日战争 爆发后在成都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后赴延 安,在鲁艺任教。1940年后任西南联合大学、 南开大学教授。1947年赴英国专事创作。1949 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为中国社会科 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有诗集《三秋 草》、《鱼目集》、《慰劳信集》、《十年 诗草》和《雕虫纪历》等。
从主客关系看——
人的主体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 的,可以因情形的不同而成为客体角 色,因而主客是可以互换的。
从交流关系看——
人际之间有一定的阻隔与障碍, 因而各自是一种孤独、零碎的存在, 是令人伤感的;但同时他们又不是 真正对立而是相互成全,相互融合, 因而又是令人欣慰的。
第一个意境的中心是桥
➢3、情感深刻内敛,意境蕴藉淡远, 韵味深邃悠长。
➢ 4、诗形自由精致,音韵优雅柔和 (抱韵、内韵、每行三顿)。
思考题
课外阅读卞之琳《投》、《妆 台》二作品,体会其中与《断章》 一诗中的“相对性”与“装饰”之 哲理意蕴的关系。
“(《断章》)说是情诗也可以,但 决不是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 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 境。”
——卞之琳 (《雕虫纪历》)
“(《断章》)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 上。”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wk.baidu.com息息 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卞之琳 (《关于<鱼目>》)
《断章》中心意蕴


你明 看你
装月 风站
饰装 景在
了饰 人桥 别了 在上

一 九 三 五 年
人你 的的 梦窗 。子

楼看 上风 看景 你, 。

卞 之 琳


《断章》的主旨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刘西渭开 始解释这首诗,着重“装饰”的意思,认为表现 了 一种人生的悲哀。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 不是这样。他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 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 ‘相对'上。”看来,诗的“言外之旨”是不能靠 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 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诚然如作者说明的 那样,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 是这首《断章》的主旨。
静物:风景、桥、楼,明月、窗子;
桥上的你、楼上的人,窗下的你、 做梦的人。
动作:你看风景、别人看你,你赏月、别人 梦见你。
关系:物与人——风景与你,月亮与你; 物与物——桥与楼,月与窗; 人与人——楼上人与桥上人,做梦人
与赏月人。
从相对关系看——
万物虽各有其位,仍相互依存, 相互参照,因而世界是一种此中有 彼、彼中有此的关系。
“你”站在桥上,看桥下流水淙淙, 想那光洁的诗或绿油油的青苔;闻吟 吟风声,想那深深的林中清脆的鸟鸣。 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明净、悠 扬而和谐。透过这宁静的自然,是一 个小楼,里面住着一个人;在鸟声的 背后是一双眼睛。“你”一下就成了 别人的风景。
第二个意境的中心是夜
“你”怀着淡淡的哀愁,在寂静无人 的夜里打量着世界,也许是想在人世 间的美中找点慰籍。明月当空,皎洁 的月光石也蒙上了一种浅白的色调, 若有若无,如梦如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