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的一些思考如今文化也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
然而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一个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的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
它历经曲折,面对了严峻的挑战,能否挡住世界潮流的冲击。
然而看见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真让人有些担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文化。
它强调人伦关系,强调和谐与秩序的理想,主张克制无限竞争与不断膨胀的欲望,强调人生而有之的伦理义务,强调敬天人合一。
这虽然有它的不足,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创新,但同时,它维护了中华大国的延续与统一,帮助中华民族渡过了重重难关,以充满活力的姿态进入了21 世纪。
同时,今天看来,它对于回应恶性竞争、欲望的恶性膨胀、生存压力的畸形增重与飞速发展中的浮躁心理这种种“现代病”,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昔日经济、政治等“硬实力”,而今大国“软实力”的分量似乎更重。
软实力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国民精神风貌、思想素质,而民族文化影响力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是汉字文化。
它重整合,重大概念,重万事万物间的关联,重书写与万事万物的统一。
它不是着力于塑造人格神,而是追求终极概念——理念之“神”,如道、通、大、一、仁、义、天、易。
追求自高而低、自低而高、自大而小、自小而大的思维秩序与社会秩序,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母语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
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它的母语文化,势必会走下坡路,至少经济社会发展潜伏着危机。
在英语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疯狂地学英语,却淡漠甚至抛弃了自己的母语:汉语。
如今毛笔大概成“稀有之物”了,拿过毛笔的人很少,会写毛笔字的更是寥寥无几。
而日本人却规定每周一次毛笔字课,我们不反省一下,就这样看着汉文化衰落,对得起“炎黄子孙”这个称呼吗?
为什么在全球掀起一场汉语热,各国大办汉语学校的今天,我们却不再重视汉语?我们没有看到语言文化的长远意义,至少没有看到眼前所蕴藏的危机。
英国、美国每年输出英语所获利润占到了国民GDP的1%多。
再看看国内的学生,花这么大力气学外语,若是学好了还可以,可是大学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的英语水平也不过如此。
外语没学好,母语也差,有些人的汉语水平甚至不及外国的汉语学习者,记得在上海的一次双语互译活动竞赛中,不少人把“富贵不能淫”这句古训译成“Berich,but not sex y”(富贵,但是不能性感)。
中国学生的语言功底,由此可见一斑。
前不久申报文化遗产时,端午节被韩国抢先注册。
我们在愤慨之余,为什么不冷静地想想:别人为什么轻易就能抢走?汉文化源远流长,先辈珍视,而子孙视之不甚惜,如弃草芥。
一些重大的经贸甚至学术交流会全部用英语却不能用翻
译,这可是在自己的国土上。
为什么不能像法国人一样珍视母语。
民族文化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法国的保守未免偏激,而我们的漠然则更令人担忧。
“云山沧沧,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佳句流传几千年后依然鲜活生动,在于其独特的音形相结合。
我耳边始终回响着那位韩国网友的疑问:“你们的汉语我认为是世上最优美的语言,为什么亚洲其他国家和欧美重视,你们自己却不重视呢?”
在看看今天的各种打造的文化,在很多地方开始吃老祖宗这碗饭,为争一个历史文化名人或者名著,打得不可开交。
安徽涡阳与河南鹿邑恨不得把老子一劈两半,山东阳谷和临清争着上金瓶梅文化旅游项目, 其他地方没有历史名人或名著的,就花钱去打造,在2001年,河南新郑市就开建了“华夏第一祖龙”,后被有关部门以未办理有关手续为由勒令其停工;2006年,浙江横店集团宣称要按1:1的比例仿建圆明园;2007年,新郑市建成炎黄二帝巨型塑像;2008年更是热闹——先是“两会”期间,山东将投三百亿元巨资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话题,在代表、委员中引起激烈争论,安徽和县宣布将投入数千万元,将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的住所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深圳市某公司则要在梧桐山南麓投资九亿元,恢复和建立集旅游、观光、文化、武术、养生、休闲、会议于一体的老子文化园……可是从投资二十六亿的国家大剧院到十五亿的重庆大剧院、十一亿四千万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这些外观奇特、造型新颖的大剧院,却不是演出的最佳场所,因为从音响、视角到休息室、卫生间,都不是以观众为本。
文化设施不仅仅是地标工程、形象工程,还要发挥其终极目的是要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
你有几个亿、几十个亿堆出来的影剧院、博物馆矗在那儿,可是只为富得流油的少数上层人服务,老百姓只有远观的份儿,那么,这样的文化设施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不就是个摆设吗?我们的城市不需要摆设,需要真正接纳普通百姓的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
这些用拿钱堆出来的文
化设施,真的就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能让我们从中学习到几分传统文化的精髓呢?
在网上看见一段话: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
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也是按照唐代礼仪。
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
那里保存了明代的礼乐制度,据说曲阜孔庙曾派专人赴韩国学习中国早已失传的“文庙祭礼乐”。
要看民国时的中国,就去台湾。
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
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文化,只是一个“四不象”。
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感到忧虑与不安。
然而对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国大陆只是吸收了浅层次的、表面的物质文明,而不是精神文明。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大陆早已革了它的命,“弃之如敝屣”。
这造就了一个结果:今天中国虽然在“硬件”上已经开始“超英赶美”,各种超级工程震惊外邦,而在精神上却日益走向病态。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人们的普遍感受。
文革对中国传统的打击的确是毁灭性的。
很多人都清楚的记得,文革时期儿女告发父母,学生告发老师,朋友告发朋友,邻居告发邻居,夫妻相互告发的悲惨情景。
这些使得总有人在怀疑中国人真的有信仰吗?
面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真的让我们感到担忧,我们该用怎样的一种方式来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值得好好的想一想。
在多数大学生不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什么的时候,小孩子也知道要圣诞礼物了;在我们忽视重阳节的时候,我们却很重视情人节……太多的现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不是单单几句口号,几处用金钱打造出来的建筑能发展和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