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34963fe87101f69e3195ac.png)
法国著名伦理学家爱米尔·涂尔干认为:“任何职业活动必须得有自己的伦理,倘若没有相应的道德纪律,任何社会活动形式都不会存在。
”但是工程师和其他职业不同,工程师服务的项目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比其他职业的更大。
所以这三个案例中,或是因为工程师的疏忽,或是因为工程师的能力不够,导致工程事故,这都是工程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1.挑战者号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相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
2.美国宇航局2004年8月13日进一步确认,“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3.法航空客A330-200航班法航首席执行官皮埃尔-亨利·古尔容说,飞机在失事前出现了多个技术故障,这可能是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
工程师责任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三起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技术故障,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环形封密圈失效都会导致了航天飞机的解体。
可见工程师的责任之重大。
他们需要确保自己的产品是合格的满足要求的。
工程师作为现代工程活动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向直接的雇主负责,还要向受其产品影响的最终消费者和更大范围的公众负责,向社会负责。
在这三起事故中,因为工程师的疏忽或能力不够,而导致乘坐飞机的航天员及乘客遇难。
这就是工程师的责任。
工程诚信问题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1月24日航天飞机项目承包商美国波音公司技术人员撰写了一份报告,报告称,在“哥伦比亚”号发射82秒后,有三个泡沫材料碎块从连接外部燃料箱和航天飞机的支架区域脱落,每个碎块长约20英寸(相当于50厘米),它们击中航天飞机后“似乎出现了瓦解”,化为大量更小碎片。
美宇航局在公布这份报告时强调说,根据报告得出的结论,泡沫碎块撞击不会影响航天飞机飞行安全性,宇航局飞行控制部门也觉得泡沫碎片撞击不会影响航天飞机安全性。
案例分析挑战者号事件
![案例分析挑战者号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3c851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1.png)
案例分析——“挑战者”号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在全世界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美国政府对此事件委任了专门的调查团进行调查。
"挑战者"号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右部火箭发动机上的两个零件联接处出现了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喷气燃料的热气泄露。
调查表明,对于该事件的发生技术上原因是必然存在的。
虽然承建商在说明书中指出有关禁止条件,但是,萨科尔公司和宇航局的工程师并没有对问题提出任何质疑甚至根本就忽视这样的细节。
直到发射后问题明显的表现出来,所有人员只能抱以希望相信能够安全飞行,或者认为不能因为飞行而中止项目的进行。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对技术提出的警告,产品必须经过合格验收才能应运。
然而。
"挑战者"号失事真正原因是在决策上。
不论是发射前的准备,还是发射的过程,以至发射后对问题的分析,决策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早期的飞行实验中,一些工程师开始注意到腐蚀的影响。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宇航局和萨科尔公司那里得到任何支持。
甚至在为解决密封圈的腐蚀问题会议上,宇航局高级官员科尔斯特将它定为一次毫无意义的会议。
正是由于领导的有限见识和经历,他们在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探寻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估量情况的风险大小时最容易发生错误,导致了他们在决策中所用的指导他们做出判断的策略过于简化。
对决策中的认知偏见是问题之一。
20世纪80年代早期,人们对宇航局的做法是否有道理存在很多争议。
宇航局当局在为制造宇航飞机选择制造商时过于草率。
其次,在后来出台的《空间站宇航员安全选择研究》中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来源:消除和控制威胁而不是采取挽救措施的趋势得到发展。
如此决策是领导者的严重失误。
对于这次决策存在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决策的不确定性。
人们总是倾向在获取好处是避免冒风险,在回避损失时则较甘于冒险。
在"挑战者"号发射的前6个月的时间,萨科尔公司和宇航局曾对航天飞机重新改造做了一次预算,然而其飞行实验仍在继续进行。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8dcac26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4.png)
谢谢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一. 群众以及社会享有知情权,NASA因为自身所谓的保密措施而不对 外公布情况这本身来说就是一个不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二. 公司在零部件设计上的失误是对航天员个人不负责任的表现,粗 略的讲:对他们是极其不公平的。NASA不切实际的发射时程表是 对宇航员个人的不公平和对生命的践踏。
社会公正
(四)职业精神与科学态度
②NASA在航天飞机逃生系统设计的不科学性, 工程师们并没有想到设计一个科学的合理的 逃生系统。
事故影响
一.挑战者号灾难也成为此后工程安全教育中的一个常见案例,并 在之后许多安全研究讨论中被提起。
二.NASA吸取足够多的教训来为以后的安全问题着想,同时也通 过反思改进了航天器的救生系统。
三.挑战者号的事故常是专题研究的案例,例如工程安全、揭弊者 的道德规范、沟通与集体决策等。在加拿大和其他一些国家, 更是工程师在取得专业执照前必知内容的一部分。
态度
(一)生产安全
一.在制造与设计O型环的过程中,仅仅考虑了 其O型环的耐热因素,但没有考虑到O型环 在极冷的环境中所能承受的极限。不得不说, 这不仅是生产供应商在设计上的失误,也是 NASA对航天飞机零部件质量上的疏忽,两 者之间的失误从而导致了这次事故。 2. 这次事故告诉我们,细节决定
二.成败,在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 三.中,用一个缜密的思维来设计产 四.品,考虑到任何可能突发的因素, 五.严格的把好质量这关。
发射时右侧SRB尾部处, 靠近连接该部件与外储箱 的支架处喷出了一股黑灰 色的烟雾。
航天飞机解体时候的相片
挑战者号发射当日的清晨, 位在肯尼迪太空中心被冰 雪覆盖的发射塔。
观看视频《严重故障:回望挑战者号航天 飞机》
信息安全工程伦理案例
![信息安全工程伦理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b3172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c.png)
信息安全工程伦理案例出处:查尔斯·哈里斯,等.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M].丛杭青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2案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1986年1月27日的夜晚,“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前,莫顿-瑟奥科尔公司(MortonThiokol)和马歇尔航天中心(MarshallSpaceCenter)的远程会议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瑟奥科尔公司的工程师们建议不要在第二天早上发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这个建议是以工程师们对○形环在低温下的密封性能的担忧为基础的。
O形环首席工程师罗杰•博伊斯乔利(RogerBoisjoly)对O形环的所有问题都非常熟悉。
一年多以前,他就潜在问题的严重性提醒过他的同事。
O形环是火箭推进部之间密封装置的一个部分。
如果它们丧失了太多的弹性,那么它们就根本不可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结果将是炽热气体泄漏,点燃存储仓内的燃料,导致致命的爆炸。
虽然技术的证据尚不完整,但却有迹象表明,在温度和弹性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
虽然在温度相对较高时密封圈存在着渗漏,但最严重的渗漏是在53华氏度(11.7摄氏度)时发生的。
据估计,发射时的环境温度在26华氏度(零下1.7摄氏度),O形环的温度将处于29华氏度(零下3.3摄氏度)。
这比先前的任何一次发射温度都要低很多。
电视会议临时暂停。
航天中心质疑瑟奥科尔公司不能发射的主张。
瑟奥科尔公司要求暂停会议,以便让其工程师和经理们有时间去重新评估他们的主张。
没有瑟奥科尔公司的同意,航天中心将不可能发射,而没有经理们的同意,瑟奥科尔公司也不会主张发射。
瑟奥科尔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杰拉尔德•梅森(GeraldMason)知道,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迫切需要一次成功的飞行。
他也知道,瑟奥科尔公司需要与NASA签订一份新的合同,而不发射的主张也许不利于新合同的获得。
最终,梅森感觉到,工程师们的数据并不是结论性的。
对不能安全地飞行的准确温度,工程师们并不能给出任何确切的数据。
最新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最新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4ba0d235c281e53a5902ff1f.png)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折翼的雄鹰
时间: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点39分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上空
事件: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发生解体,七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时间原因分析:火箭右侧固态火箭推助器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 加之当时气温低以及火箭升空后遭遇强烈的不稳定气流进一步 导致密封圈内高温气体喷出而加剧火箭解体
ONIZUKA McAULIFFE JARVIS RESNIC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MITH
SCOBIE McNAIR
事故原因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 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 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使得原 本应该是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 器内的高压高热气体泄漏。这 批气体影响了毗邻的外储箱, 在高温的烧灼下结构失效,同 时也让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尾 部脱落分离。最后,高速飞行 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 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 机上7名机组人员无一幸免。
雄鹰坠落
1986年1月2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 维拉尔角,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 后发生悲剧。 这天上午11时38分,挑战者号在发射 架上点火升空。但航天飞机在升空73 秒后,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 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 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 ,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 ,全世界为之震惊。
(一)生产安全
①在制造与设计O型环的过程中,仅仅考虑了其O型环的耐热 因素,但没有考虑到O型环在极冷的环境中所能承受的极限。 不得不说,这不仅是生产供应商在设计上的失误,也是NASA 对航天飞机零部件质量上的疏忽,两者之间的失误从而导致了 这次事故。 ②这次事故告诉我们,细节决定 成败,在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 中,用一个缜密的思维来设计产 品,考虑到任何可能突发的因素, 严格的把好质量这关。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_工程伦理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_工程伦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564070af45b307e871978a.png)
工程伦理课程论文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学号:姓名: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2019年12月5日摘要:1986年1月28日NASA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它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该事故是由于接头中使用的O形圈密封圈故障而引起的,该密封圈不能应对发射中存在的异常寒冷条件,密封圈的故障导致SRB接头破裂,从而导致飞行器解体。
NASA的管理层事前已经知道承包商莫顿·塞奥科公司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存在潜在的缺陷,但未能提出改进意见。
他们也忽视了工程师对于在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并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
这直接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挑战者号灾难也成为此后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一个常见案例。
关键词:挑战者号;工程伦理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承担着STS-51-L任务的NASA 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挑战者号(OV-099)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发射。
它的第十次飞行在进行了73秒的飞行后,飞船解体,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包括五名NASA 宇航员,一名有效载荷专家和一名计划在太空中向学生授课的学校老师。
该故障是由于接头中使用的O形密封圈故障而引起的,该密封圈不能应对此发射中存在的异常寒冷条件,密封件的故障导致固体火箭助推器(SRB)接头破裂,从而使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的加压燃烧气体到达外部并撞击相邻的SRB尾部接头附件和外部燃油箱。
这导致右侧SRB的后场接头的分离和外部油箱的结构故障。
空气动力进一步使飞行器破裂。
1事件过程1.1发射前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由于上一次任务STS-61-C 的延迟导致发射日推后到23日,然后是24日。
接着又因为塞内加尔达喀尔的越洋中辍降落(TAL)场地的恶劣天气,发射又推迟到了25日。
NASA决定使用达尔贝达作为TAL场地,但由于该场地的配备无法应对夜间降落,发射又不得不被改到佛罗里达时间的清晨。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918c1a8f08a1284ac85043a1.png)
(四)职业精神与科学态度
①NASA管理层忽视了在当天清晨时,工程师对于低温下进行发 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且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 他们的上级。工程师所体现出来的对职业的仔细以及细致的检 查值得尊重,但是作为NASA管理层的工程师 们,在知道问题后不仅没有对工程师的建议 引起重视,反而忽视,这是对职业精神的一 种亵渎,他们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A
11
(三)社会公正
①群众以及社会享有知情权,NASA因为自身所谓的保密措施而 不对外公布情况这本身来说就是一个不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②公司在零部件设计上的失误是对航天员个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粗略的讲:对他们是极其不公平的。NASA不切实际的发射时程 表是对宇航员个人的不公平和对生命的践踏。
A
12
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A
17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谢谢
A
18
工程伦理之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A
Hale Waihona Puke 1折翼的雄鹰时间: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点39分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上空
事件: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发生解体,七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时间原因分析:火箭右侧固态火箭推助器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 加之当时气温低以及火箭升空后遭遇强烈的不稳定气流进一步 导致密封圈内高温气体喷出而加剧火箭解体
载具(Orbiter Vehicle,因此代号改为 OV-099),并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 行任务首航。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
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 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演示文稿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9de83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5.png)
第二页,共17页。
挑战者号(Challenger)航天飞机
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
天飞机。开发初期原本是被作为高拟真 结构测试体(high-fidelity Structural Test Article,因此初期机身代号为STA-099),
第七页,共17页。
观看视频《严重故障:回望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第八页,共17页。
挑战者号事故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①生产安全 ②公共安全 ③社会公正
④职业精神与科学态度
第九页,共17页。
(一)生产安全
①在制造与设计O型环的过程中,仅仅考虑了其O型环的耐热因素 ,但没有考虑到O型环在极冷的环境中所能承受的极限。不得不说, 这不仅是生产供应商在设计上的失误,也是NASA对航天飞机零部件
种亵渎,他们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②NASA在航天飞机逃生系统设计的不科学性, 工程师们并没有想到设计一个科学的合理的 逃生系统。
第十三页,共17页。
事故影响
①挑战者号灾难也成为此后工程安全教育中的一个常见 案例,并在之后许多安全研究讨论中被提起。 ②NASA吸取足够多的教训来为以后的安全问题着想,同 时也通过反思改进了航天器的救生系统。
第十一页,共17页。
(三)社会公正
①群众以及社会享有知情权,NASA因为自身所谓的保密措施而不对外
公布情况这本身来说就是一个不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②公司在零部件设计上的失误是对航天员个人不负责任的表现,粗
略的讲:对他们是极其不公平的。NASA不切实际的发射时程表是对宇
航员个人的不公平和对生命的践踏。
但在挑战者号完成初期测试任务后,被改 装成正式的轨道载具(Orbiter Vehicle,因 此代号改为OV-099),并于1983年4月4日 正式进行任务首航。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
工程伦理著名案例分析
![工程伦理著名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d7ce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3.png)
工程伦理著名案例分析工程伦理是指工程师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道德和价值观念问题,是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工程伦理中,著名案例往往能够引起人们对于道德和责任的深刻思考,对工程师的行为和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几个著名的工程伦理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道德困境和决策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事故,导致大量辐射泄漏,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亡和数十万人的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暴露了苏联核能安全管理的严重缺陷,也引起了全世界对核能安全的关注。
在这一事件中,工程师们面临了巨大的道德困境,他们需要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公众安全之间进行权衡。
然而,由于苏联政府的不透明和隐瞒,工程师们未能及时向公众披露事故的严重性,导致了更大范围的伤害和后果。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工程师在面对道德困境时,需要勇于站出来,为公众利益说话,而不是盲目服从政府的指令。
其次,我们来看看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的爆炸事故。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3秒内爆炸,造成了七名宇航员的死亡。
事后调查发现,这一事故是由于发射前的低温天气导致了O型密封圈的失效,而工程师们早在发射前就知道了这一问题的存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选择了隐瞒事实,认为这个问题并不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这一事件暴露了工程师们在决策中的短视和缺乏责任感。
工程师们应该意识到,他们的决策可能会对他人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需要以公众安全为首要考虑。
最后,我们来看看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事故,由于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反应堆的失控,造成了大量的辐射泄漏。
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全世界对核能安全的关注。
在这一事件中,工程师们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在灾难中保护核电站的安全,同时又需要尽可能减少对公众的伤害。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管理失误和技术疏忽,福岛核事故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灾难,给日本和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ppt)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9f981689eb172dec63b782.png)
(二)公共安全
①在未预知安全的情况下坚持发射航天飞机,本身就是对群众 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②在航天飞机升空后73秒解体时候,外储箱未分解的部分、推 助器以及航天飞机的残骸部分在空中自由落体,随时可能击中 陆地或者海洋上的生物或者物体,造成第二次更大的损失。
③在正常情况下做一件事情前要考虑到情况的突发性,做好应 对一切可能的突发状况的措施,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 情发生后,应该采取备用或者紧急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事故 所带来的第二次伤害。如果实在难以避免,应该将第二次伤害 值降到最小。
ONIZUKA McAULIFFE JARVIS RESNICK SMITH SCOBIE McNAIR
事故原因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 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 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使得原 本应该是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 器内的高压高热气体泄漏。这 批气体影响了毗邻的外储箱, 在高温的烧灼下结构失效,同 时也让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尾 部脱落分离。最后,高速飞行 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 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 机上7名机组人员无一幸免。
此次发射任务是是历史上第25次航天飞机任务,挑战者号的 第十次飞行
挑战者号(Challenger)航天飞机
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 二架航天飞机。开发初期原本是被作 为高拟真结构测试体(high-fidelity Structural Test Article,因此初期机身代 号为STA-099),但在挑战者号完成初 期测试任务后,被改装成正式的轨道 载具(Orbiter Vehicle,因此代号改为 OV-099),并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 行任务首航。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 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 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 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_工程伦理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_工程伦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564070af45b307e871978a.png)
工程伦理课程论文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案例分析学号:姓名: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2019年12月5日摘要:1986年1月28日NASA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它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该事故是由于接头中使用的O形圈密封圈故障而引起的,该密封圈不能应对发射中存在的异常寒冷条件,密封圈的故障导致SRB接头破裂,从而导致飞行器解体。
NASA的管理层事前已经知道承包商莫顿·塞奥科公司设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存在潜在的缺陷,但未能提出改进意见。
他们也忽视了工程师对于在低温下进行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并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给他们的上级。
这直接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挑战者号灾难也成为此后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一个常见案例。
关键词:挑战者号;工程伦理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承担着STS-51-L任务的NASA 航天飞机轨道飞行器挑战者号(OV-099)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上空发射。
它的第十次飞行在进行了73秒的飞行后,飞船解体,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包括五名NASA 宇航员,一名有效载荷专家和一名计划在太空中向学生授课的学校老师。
该故障是由于接头中使用的O形密封圈故障而引起的,该密封圈不能应对此发射中存在的异常寒冷条件,密封件的故障导致固体火箭助推器(SRB)接头破裂,从而使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的加压燃烧气体到达外部并撞击相邻的SRB尾部接头附件和外部燃油箱。
这导致右侧SRB的后场接头的分离和外部油箱的结构故障。
空气动力进一步使飞行器破裂。
1事件过程1.1发射前挑战者号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2日下午2时43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由于上一次任务STS-61-C 的延迟导致发射日推后到23日,然后是24日。
接着又因为塞内加尔达喀尔的越洋中辍降落(TAL)场地的恶劣天气,发射又推迟到了25日。
NASA决定使用达尔贝达作为TAL场地,但由于该场地的配备无法应对夜间降落,发射又不得不被改到佛罗里达时间的清晨。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https://img.taocdn.com/s3/m/54c2522feff9aef8951e061b.png)
舱的O形密封圈硬化,失效。在点火时,火焰从上往下烧,O型
环要及时膨胀,但O型环已经失效,火焰往外冒,断断续续冒出
了黑烟。但是由于燃料中添加了铝,燃烧形成的铝渣堵住了裂缝
,在明火冲出裂缝前临时替代了O型环的密封作用。最终导致右
副燃料舱爆炸。在爆炸前十几秒,宇航飞机遭到一股强气流,威
力相当与卡特里娜飓风。凝结尾出现了不同寻常的“Z”字尾。接
下来的震动让铝渣脱落,移除了阻碍明火从接缝处泄漏出来的最
后一个屏障,火焰喷射在主燃料舱上。
• 在爆炸前一秒,火焰烧灼让主燃料舱的O型环脱落,造 成了主燃料舱底部脱落。宇航飞机的机鼻也撞上了主燃 料舱的顶部。在发射后73秒,“挑战者”号在40000公 升燃料的爆炸下,炸成了几千个碎片。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航空太空总署(NASA) 旗下正首航。
然而很不幸的,挑战者号在1986年1月28日进行代号 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务时,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 器(Solid Rocket Booster, SRB)上面的一个O形环 失效,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并且在升空后73秒时, 爆炸解体坠毁。包括航天飞机本体与当机上的7名太空人, 全在该次意外中丧生。
升空50秒时,地面曾有人发现航天飞机右侧 固定助推器右部冒出丝丝白烟,但这个现象 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73秒时,航天飞机突然闪出一团亮光,外挂 燃料箱爆炸,航天飞机被炸的粉碎。
右副燃料舱爆炸
O形密封圈 具有低温失效
的技术缺陷
低温(-5℃) 下发射
遭遇强度为 五级飓风
事故直接原因
•
发射时气温过低,发射台上已经结冰,造成固定右副燃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精品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折翼的雄鹰时间:美国东部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点39分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上空 事件: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发生解体,七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时间原因分析:火箭右侧固态火箭推助器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 加之当时气温低以及火箭升空后遭遇强烈的不稳定气流进一步 导致密封圈内高温气体喷出而加剧火箭解体
②NASA在航天飞机逃生系统设计的不科学性, 工程师们并没有想到设计一个科学的合理的 逃生系统。
精品课件
事故影响
①挑战者号灾难也成为此后工程安全教育中的一个常 见案例,并在之后许多安全研究讨论中被提起。 ②NASA吸取足够多的教训来为以后的安全问题着想, 同时也通过反思改进了航天器的救生系统。 ③挑战者号的事故常是专题研究的案例,例如工程安 全、揭弊者的道德规范、沟通与集体决策等。在加拿 大和其他一些国家,更是工程师在取得专业执照前必 知内容的一部分。
精品课件
(二)公共安全
①在未预知安全的情况下坚持发射航天飞机,本身就是对群众 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②在航天飞机升空后73秒解体时候,外储箱未分解的部分、推 助器以及航天飞机的残骸部分在空中自由落体,随时可能击中 陆地或者海洋上的生物或者物体,造成第二次更大的损失。 ③在正常情况下做一件事情前要考虑到情况的突发性,做好应 对一切可能的突发状况的措施,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 情发生后,应该采取备用或者紧急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事故 所带来的第二次伤害。如果实在难以避免,应该将第二次伤害 值降到最小。
精品课件
(三)社会公正
①群众以及社会享有知情权,NASA因为自身所谓的保密措施 而不对外公布情况这本身来说就是一个不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②公司在零部件设计上的失误是对航天员个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粗略的讲:对他们是极其不公平的。NASA不切实际的发射时 程表是对宇航员个人的不公平和对生命的践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经验教训
①作为一个工程师,在设计产品时一定仔细负责,让其 产品质量达到最佳;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本着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确保 其安全性能; ③对过去的失误应该引以为鉴,敢于质疑,大胆地提出 自己的建议以及想法。
精品课件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2003.2.1遇难
赫
斯 本 德
麦
库 尔
拉 蒙
(四)职业精神与科学态度
①NASA管理层忽视了在当天清晨时,工程师对于低温下进行 发射的危险性发出的警告,且未能充分地将这些技术隐患报告 给他们的上级。工程师所体现出来的对职业的仔细以及细致的 检查值得尊重,但是作为NASA管理层的工程师 们,在知道问题后不仅没有对工程师的建议 引起重视,反而忽视,这是对职业精神的一 种亵渎,他们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精品课件
挑战者号发射当日的清晨, 位在肯尼迪太空中心被冰雪
覆盖的发射塔。
发射时右侧SRB尾部处, 靠近连接该部件与外储箱 的支架处喷出了一股黑灰
色的烟雾。
航天飞机解体时候 的相片
精品课件
观看视频《严重故障:回望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精品课件
挑战者号事故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①生产安全 ②公共安全 ③社会公正 ④职业精神与科学态度
此次发射任务是是历史上第25次航天飞机任务,挑战者号的 第十次飞行
精品课件
挑战者号(Challenger)航天飞 机
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 二架航天飞机。开发初期原本是被作 为高拟真结构测试体(high-fidelity Structural Test Article,因此初期机 身代号为STA-099),但在挑战者号 完成初期测试任务后,被改装成正式 的轨道载具(Orbiter Vehicle,因此 代号改为OV-099),并于1983年4月 4日正式进行任务首航。共成功完成了 九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 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 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
精品课件
工程伦理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
谢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ONIZUKA McAULIFFE JARVIS RESNICK
SMITH S精品C课件OBIE McNAIR
事故原因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 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 的O型环密封圈失效,使得原 本应该是密封的固体火箭助推 器内的高压高热气体泄漏。这 批气体影响了毗邻的外储箱, 在高温的烧灼下结构失效,同 时也让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尾 部脱落分离。最后,高速飞行 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 用下于发射后的第73秒解体, 机上7名机组人员无一幸免。
精品课件
(一)生产安全
①在制造与设计O型环的过程中,仅仅考虑了其O型环的耐热 因素,但没有考虑到O型环在极冷的环境中所能承受的极限。 不得不说,这不仅是生产供应商在设计上的失误,也是NASA 对航天飞机零部件质量上的疏忽,两者之间的失误从而导致了 这次事故。 ②这次事故告诉我们,细节决定 成败,在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 中,用一个缜密的思维来设计产 品,考虑到任何可能突发的因素, 严格的把好质量这关。
精品课件
雄鹰坠落
1986年1月2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 那维拉尔角,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 空后发生悲剧。 这天上午11时38分,挑战者号在发射 架上点火升空。但航天飞机在升空73 秒后,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 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 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 ,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 ,全世界为之震惊。
布 朗
克
安
拉
德
克
森
查 乌 拉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4 月12日首次发射,是美国第一架 正式服役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 物,外形象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 ,整个组合装置重约2000吨,在 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000 公里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 着陆场地。 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 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