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暴力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毛概个人实践报告

——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现象摘要:无论是网络还是语言暴力现象都不是新生事物,但两者结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互相催化的新现象。本文试图通过调查,描述分析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成因、表现形式和现状,并试图提出看待这一现象的新视角。

语言暴力是一种对青少年危害极大的现象,近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新的表现形式网络语言暴力也逐步走入我们的视野。针对这种情况,调查和研究都是十分具有紧迫和严重性的。一、调查目标及方法

本次调查的目标在于通过对网暴行为的次数、类型、使用环境及反应的调查,找出其成因及符合实际的定义,分析网暴现象的影响,归纳网暴行为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由于网暴现象发生在网络上,这给调查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几种传统的调查方法的效用(例如调查报告、实地采访等),在此都受到质疑,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一般的调查内容都是直接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有关,且提出问题大多类似与日常谈论内容,因而刻意隐瞒或故意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相同的回答的情况较为少见。

2、由于本次实践主题涉及的群体范围极广,要做到问卷的有效发放和回收难度很大。若是实地调查则容易引起受访者的心理防

御机制,难以确保样本的有效性。

综合考虑之后,本次调查采取了较为特殊的调查方式。

1、选取任意时间点浏览各大门户网的评论及文章,并注意网友评论中的网暴词汇,记录下使用频次较高的词汇并注意其他网友对这些词汇使用的反应。

2、活用搜索引擎的限时搜索功能,分别搜索特定词汇在一天,一周中出现的频次并记录。

3、寻找权威机构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如热词使用统计,年度汉字等。

4、查阅语言暴力相关资料,如《网络低俗粗鄙语言报告》等。

二、定义

网络语言暴力(以下简称网暴)作为一个新生现象,并没有准确并为大众广泛接受的定义,准确来说还并为被大众熟知。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暴力现象和网络却有相对准确和广泛接受的定义可供参考。

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

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

共享。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以上内容均引自百度百科由此我们暂时给与网暴以下定义:

网络语言暴力,是指就是在网络上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

但给出网暴的定义却并不是1+1那么简单的事。按照以上定义,泼妇骂街的内容若录入到网上也算是网暴了。并且网暴的形式多样,它的作用也不仅局限于使他人精神和心理收到伤害,同时还应包括对自身情感的宣泄等。但准确的定义都是在充足的调研下产生的,为了方便调研,我暂时使用以下定义。

网络语言暴力,是指就是发生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进行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行为,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现象。

三、产生原因与表现形式

网暴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语言暴力现象,所以其成因与语言暴力现象相类似,而网络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1、网络与言论自由扮演的角色

我国宪法上明确规定有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但在过去,个人言论很难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著书立说则在言论的自由上加了一道编辑的把关,使得书中之言不至于低俗暴力。然而网络和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个人言论的力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扩张。“食盐抢购”,“burn down”等事例正是这种言论自由脱缰的代表。谣言名目张胆的扩大着影响,网络语言暴力却隐蔽地多。

因为网民群体组成十分复杂,暴力语汇通常是从一个小群体中逐步拓展到大众眼中。这些语汇主要有以下来源:

(1)、不同地区的方言通过“音译”的方式转化。如“矮矬穷”。

(2)、将原有脏话进行二次加工。如“尼玛”。

(3)、中英文互换。如“装逼=zhuangbility”’

(4)、网友的集体创作。如“钛合金狗眼”

由此可见网络成为了这些语汇的温床,匿名的网络环境,来源于各地的零散暴力语汇产生了富集效应,而试图吸引眼球的媒体个人也使得新的语汇产生地更快。同时,言论自由则是可以倚仗的“黄马甲”,让这些言论产生的时候更加有恃无恐。

2、语言暴力的形式

语言暴力有多种类型,按照场所来分有:校园语言暴力,家庭语言暴力,社会语言暴力。网暴按照以上类型应属于社会语言暴力。同时网暴按照性质划分并非单一形式,而主要有:歧视、辱骂、嘲讽、威胁等形式。

如果按照对象划分则又分为:群体相互、群体对个人、个人对群体、个人对个人实施四种形式。

四、现状

根据2015年6月2日,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了《网络低俗粗鄙语言报告》显示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舆论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的扩大加深。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微博账户已达到12亿个,新浪、腾讯微博平台每日新增帖文2.3亿条;已经发展多年的即时通讯软件QQ日均发送信息60亿条;异军突起的微信用户达到6亿,其中境外账户达到1亿、微信系统日均发送信息更达到160亿条。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根据网民用到的低俗词语,进行简要的筛选统计,选取25个(组)网络词语进行信息检索,可以发现2014年全年,16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千万次以上,其中4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亿次以上。检索中文报刊媒体发现,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屌丝”,

“逗比”和“叫兽”。而根据网民检索情况分析,网络低俗用词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尼玛”“你妹”“蛋疼”,“绿茶婊”“碧池”“小婊砸”有明显的网民搜索相关,

——以上摘自《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

但时至今日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稍显陈旧了。所以今天要重新审视这些数据。以下2016年3月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的结果,搜索内容是网络低俗语言报告特别提到的几个词语。根据网页搜索结果,“尼玛”在一天中共出现了466000次、“逗比”559000次、“蛋疼”167000次、“装逼”113000次。由此可见这些语汇使用的普遍程度。

五、关于此现象的讨论和个人看法

尽管网暴还是一个新生的现象,在网络上关于它的讨论却也不是难觅踪影的。

在一篇名叫《网络语言暴力形成原因透析

》的文章中主要从互联网、言论自由的角度分析了网暴的形成。其中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近20年互联网的兴盛,恰逢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转型期,意识领域的强烈碰撞、心态的不平衡、恣意情绪的宣泄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网络语言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