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概论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铸造:液态金属成形又称为铸造,是将固态金属加热到液态,熔炼合格后注入到预先制备好的铸模中,经冷却、凝固成形,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毛坯、半成品乃至成品零件的一种材料热加工方法。
2.液态金属成形(铸造)过程都要经历由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3.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指金属液的流动能力。
4.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
件的能力。
5.按凝固区的宽窄,铸件有3种凝固方式:逐层凝固、体积凝固、中间凝固。
6.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缩小的现象称为收缩。
7.铸件线收缩率: 铸件线收缩量与收缩前对应长度之比。
以模样与铸件的长度差
除以模样长度的百分比表示。
8.缩孔:容积较大而集中的称为缩孔。
9.缩松:容积细小而分散的称为缩松。
10.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的基本方法是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11.铸件在冷凝过程中,由于各部分金属冷却速度不同,使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
又由于铸型和型芯的阻碍作用,使铸件的固态收缩收到制约而产生内应力,在应力作用下铸件容易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12.减小铸造应力采取同时凝固原则。
13.砂型铸造是指用型砂、芯砂造型、造芯制造铸型的铸造方法。
14.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
用易熔材料(石蜡)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凃敷若
干层耐火涂料和砂粒,制成型壳硬化,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浇注和落砂获得铸件的方法称为熔模铸造。
15.压力铸造是将液态或半固态金属在高压(压力约为5~10Mpa)作用下,以较
高的速度充填压铸模型腔,并在高压下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简称压铸。
16.离心铸造是将金属液浇入高速旋转的铸型,使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完成充填
和凝固成形的铸造方法。
17.分型面:模具都有两大部分组成:动模和定模(或者公模和母模),分型面是指
两者在闭合状态时能接触的部分。
18.浇注位置:指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位置。
19.高温出炉,低温浇注:浇注温度提高可以使合金的流动性得到提高,是防止铸
件产生浇不足,冷隔等铸造缺陷的重要工艺措施,但浇注温度过高,金属的总收缩量增加,吸气增多,氧化严重,铸件又容易产生缩孔、粘砂、气孔、粗精等缺陷。
因此,在保证又足够的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浇注温度。
所以,生产中通常采用这个原则。
20.位错: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
陷).
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分界线(线缺陷)。
21.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塑性变形是金属晶体每个晶粒内部的变形(晶内变
形)和晶粒间的相互移动,晶粒的转动(晶界变形)的综合结果。
22.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又称为金属压力加工,它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
力,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预期的塑性变形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一种加工方法。
23.金属塑性成形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冷变形:(1)冷变形后的金属显微组织
(2)加工硬化
(3)残余应力
热变形: (1)消除缺陷与细化组织
(2)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
(3)锻造比及锻造流线
24.加工硬化:金属冷变形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下降,这一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不同金属材料在相同的塑性变形下的加工硬化程度会有所不同。
金属材料的硬化使其变形抗力增加,塑性下降,并影响后续变形。
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中间退火工艺来消除加工硬化,降低变形抗力,使塑性变形能够继续进行。
当然,在生产中也可以利用加工硬化来强化金属材料,特别是那些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材料。
25.滑移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
生相对的移动。
26.孪生是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格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晶面发生相对转动的结果。
27.滑移变形是金属最主要的塑性变形方式。
28.塑性成形性能是用来衡量金属压力加工工艺性好坏的主要性能指标。
29.板料冲压成形(简称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板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30.落料:从板料上冲下所需形状的工件或毛坯。
31.冲孔:在工件上冲出所需形状的孔(冲去的为废料)。
32.弯曲是将金属板料、棒料、管料或型材等弯成一定的形状、角度和曲率,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工件的冲压工艺。
33.拉伸是将平面毛坯或半成品在模具上加工成为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又称为拉延、引伸、延伸等。
34.拉伸系数:拉伸系数m定义为m1=d1/D,以后各次拉伸时,拉伸系数mi定义为mi=di/di-1,总拉伸系数m为
m=d/D
拉伸系数总小于1,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大。
35.成形工艺是使板料毛坯或半成品制件产生局部变形来改变其形状的冲压工艺。
36.胀形是在板料或制件的局部施加压力,使变形区内的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厚度变薄,表面积变大,以获得具有凸起或者凹进曲面几何形状制件的成形工艺。
37.按锻造所用工具和模具安装不同,锻造工艺可分为自由锻、胎模锻和模锻。
38.自由锻是将坯料加热到锻造温度后,使用简单的通用工具或使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变形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内部质量锻件的一种锻造方法。
39.利用锻造设备,借助模具进行锻造的方法称为模锻。
40.胎模锻是在自由锻的基础上,使用简单工具或可移动的锻模进行成形的锻造方法。
41.分模面:是指分开模具取出产品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
42.拔模斜度:(脱模斜度),是为了方便出模而在模膛两侧设计的斜度。
43.起模斜度: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脱出,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模样或芯盒壁上的斜度。
44.铸造工艺图:是表示铸型分型面、浇冒口系统、浇注位置、型芯结构尺寸、控制凝固措施(冷铁、保温衬板)等的图样。
45.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46.焊接电弧:由焊接电源供给,具有一定电压的两极间或电极与母材间,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
47.热影响区:是焊接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
48.热裂纹:可发生在焊缝区或热影响区,沿焊缝长度方向分布。
49.冷裂纹:多出现在焊缝与母材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中,多为穿晶裂纹。
焊接裂纹:在焊接应力及其它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50.根据产生的机理,通常将气孔分为氢气孔、氮气孔和CO气孔。
51.气孔有时出现在焊缝表面,有时出现在焊缝内部;有时单个出现,有时多个出现;有时均匀出现,有时局部密集。
气孔的形态可以是球形、条形、链状、虫形等。
52.夹渣是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
53.未熔合:在焊缝金属和母材之间或焊道金属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称为未熔合。
54.未焊透:焊接时接头的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焊透。
55.咬边:咬边是因焊接造成的焊趾或焊根处的沟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