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业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禽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摘要:中国是世界水禽第一生产与消费大国,在国内市场上,水禽肉、蛋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产业统计,中国水禽业总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约占家禽业总产值的30%,成为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禽产品因其品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虽然水禽生产发展迅猛,但产业水平、产品质量与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因此,为了实现我国水禽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对我国水禽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资源,进一步提升水禽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水禽现状问题

一我国水禽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水禽业养殖量世界第一,养殖技术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水禽产业发展迅速,除1998年受洪灾影响和2003年受禽流感影响外,水禽存栏量和出栏量均是逐年递增,其中,水禽年出栏量的增长速度为平均每年5%-8%。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鸭和鹅的饲养量绝大部分在中国,鸭占到世界饲养量的70%左右,鹅占到世界饲养量的90%左右。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水禽的存栏量达到10.89亿只,占世界水禽总存栏量的71.11%;

2009年中国水禽出栏量为26.04亿只,占世界水禽总出栏量的79.83%;2009年中国水禽肉产量为496.97万吨,占世界水禽肉总产量的79.06%。

5 消费趋势向多品种精细化发展

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喜食鸭鹅的习惯和传统的烹饪方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禽食品消费市场将更加广阔。广东、广西等省区“烧鸭”、“烧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每年广东和广西出栏肉鸭3~4亿只,几乎全部用于“烧鸭”。四川、浙江、江西三省的居民年食用各种肉鸭食品约7亿只。上海仅“风鹅”的年销售量已经超过2 000万只。同时,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水禽品牌:北京全聚德“烤鸭”驰名中外,年消费量超过500万只。南京被誉为中国的鸭都,“盐水鸭”类食品年产量已经达到6 000万只。除了这些传统的水禽制品消费外,还出现了大批的分割冷、熟,多品种,精细化加工新产品,如,近年来武汉的精武鸭脖闻名全国,仅在武汉及周边县市年消费量达到8 000万只,已经逐步推广到全国。鸭翅、鸭掌、鸭头、鸭肫等方便、精小食品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二)水禽产业化水平提高,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步替代传统的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

近年来,我国水禽生产由传统的零星饲养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饲养方式转变,由落后向科学的现代化饲养方式转变,大大地提高了水禽生产性能的发挥,既利于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又能收到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的水禽生产呈现出网养、笼养、厚垫料平养、塑料大棚饲养以及大群放牧饲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通过畜牧科技工作者多年来的积极宣传推广,水禽养殖者的科学养殖意识在逐步增强,在养殖各环节基本能做到

科学化、合理化的生产方案,养殖效益逐年提高。

(三)水禽产业链条开始整合,带动了物流等行业发展

水禽产业发展带动了与其配套的饲料加工业、设备制造业、水禽产品加工业、运输物流业的发展。

在水禽产业高速发展的三十年间,水禽生产资源要素开始流动聚集,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国内水禽也涌现出了一批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这些龙头企业的涌现标志着水禽产业链条开始整合,由过去单一的饲养业、饲料业向深加工、流通业等产业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水禽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逐步成为支柱产业

水禽产业是中国畜牧业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传统的肉食以猪、牛肉为主,目前禽肉的绝对消费量仍小于猪牛肉,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1世纪以来,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了10%,牛肉消费量增长了5%,而禽肉消费量增长了17%。在禽肉消费中,近年来鸭、鹅等水禽肉的比重及市场需求也在逐年上升,发展潜力巨大。

水禽新产品层出不穷,通过加工链条的不断扩展、延伸,以及附加值的提升,水禽产品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此外,由于水禽耐粗饲、易饲养,养殖起步投资少,饲养效益明显,在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中国畜牧业乃至农业的平稳发展和保持农村稳定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水禽产业分布呈现优势产区集中分布的特征,但其所依托的优势正在由资源优势向技术、资本优势转变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的区域调整初见成效,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 年全国有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4 万多个,不少省市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禽业。水禽业的产业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整合与提高,以水禽基地为基础,以加工企业、大型超市和交易市场为龙头的产业化模式不断出现,延长了水禽生产的产业链,提高了产业化程度。国内不断涌现出大批以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模式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 年底,经国家八部委认定的畜牧业龙头企业170 多家。水禽的龙头企业如山东的六和、乐港、中澳,河南的华英,内蒙古的塞飞亚,辽宁的美中鹅业、吉林的正方,北京的金星鸭业等等。企业大多从种鸭、鹅(原种、祖代、父母代)—商品鸭、鹅—屠宰加工(生、熟)—羽绒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化链条,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得到大力拓展。有效解决了我国水禽业发展中的产、加、销等诸多问题,大大减少了农民养殖户的养殖风险。由这样的“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养殖基地(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养殖农户)”的模式带动我国水禽业发展,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就业、使农民脱贫致富、提高收入的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水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育种场规模小,选育繁育手段落后,本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滞后,传统肉鸭肉鹅品种因饲料利用率、繁殖率相对较低而不能满足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需要,以致企业盲目依赖国外品种,使以樱桃谷鸭、枫叶鸭为代表的外来品种垄断了我国水禽种苗市场及生产,既给国内水禽育种繁殖造成了障碍和压力,也造成了严重的产业利润流失。

二是养殖方式落后,小规模分散饲养、大棚圈养仍然是我国水禽养殖的重要养殖方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内外先进的笼养、网上养殖,设施化、工厂化、标准化养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养殖设施落后,饲养环境脏、乱、差,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批次的肉鸭“套养”,逐水而居的放养等养殖方式依然存在。

三是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疫病的发生始终是水禽产业发展的严重威胁。

随着水禽产业从农户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集中养殖的转型,饲养场的布局密度和场内养殖密度都大幅度增加,加之养殖场的隔离封闭不严,防疫程序执行不力,以致禽流感、副粘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呼肠孤病毒等时有发生流行,新的水禽病也不断出现,严重威胁水禽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健全,行业自律机制缺失,产业的稳定安全令人耽忧。

水禽产业市场化、企业化生产以来,其前身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的多种企业陆续进入水禽产业领域来追逐产业利润,但行业自律机制缺失,产品质量监控管理不严,以致在饲料中滥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产品加工中的不卫生、不规范等情况都在水禽产业中时有发生,使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悬在水禽产业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

五.产品出口不顺畅

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水禽产品以水禽熟食加工为主, 种禽、禽蛋贸易量很小,产品出口的85%都进入了亚洲市场,其中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居前列, 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只占较小部分。虽然我国的鸭存、出栏量高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鸭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并不强。FAO 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鸭出栏17.68亿只,占世界出栏量的72.97%,而鸭肉的出口量仅为

3.08万吨,仅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

4.96%,鸭出栏量和出口量严重不成正比。

4 养殖利润不景气

2009年,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房地产业等外资的进入,致使我国水禽养殖数量急剧膨胀,产品价格下跌,大部分水禽企业亏损。2009年全国饲料原料平均批发价格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没有出现2008年大涨现象,但人工、疫苗、兽药、水、电成本的上涨,压缩了养殖者的利润空间,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受到冲击。

我国水禽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一大”(疫病风险)、“二差”(饲养方式和良种繁育)、“三低”(研发能力、深加工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正是由于上述因素制约了我国水禽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