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民歌的起源:劳动说、情动说、本性说、神说、情爱说、鸣响说。

2.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4.《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的著名诗集。

5.汉魏六朝以乐府诗歌闻名。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
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
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6.隋唐民歌继承前朝民歌,在形式上有较大发展,已有农村民歌与市镇民
歌之别。

7.“曲子”又名“曲子词”,“曲子”开创了填词之风。

8.宋元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激烈。

继承“唐”的曲子,宋元市
镇中已有小曲流行。

9.劳动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和船渔号
子。

10.《催咚催》是湖北省潜江县的打麦号子。

11.农事号子是协作性和节奏性较强的农业劳动中唱的民歌。

主要有车水号
子,打粮号子等,农事号子的劳动强度比搬运号子,工程号子等较轻。

一般具有节奏鲜明,曲调优美悦耳的特点。

《车水号子》是海宁农事号
子。

12.小调的种类①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②地方性小调;③歌舞性小
调。

13.山歌的种类: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

15. 55个少数民族中,其中18个民族有文字。

16. 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

17. 语言学家按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亲疏程度将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

二、简答或解词或者论述
1.民歌的价值:①民歌具有人文研究价值。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之
一,他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具有人文研究价值。

)②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其中民歌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民歌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或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民歌对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也有积极影响。

)③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

(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

“五四”
以来,优秀的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曾从民歌中吸取了营养。

如:聂耳的《塞外歌女》,《大陆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和《黄水谣》等。

)
2.民歌的艺术特点(简答或填空):①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从诗的角度看,
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

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于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②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人民性(每首民歌都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直接表达人民的感情、思想、愿望和理想)③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人在从事体力劳动时,必须调整呼吸、积蓄力量,集体劳动中,需要统一步调、统一节奏,因此号子在劳动中具有发出号令、组织劳动、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绪的实用性功能。

号子在民歌中有重要地位,在人类生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也是最早产生的民歌音调,对其他民歌体裁有极大影响。

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种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号子的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有机的联系于一体,既矛盾又统一,成为劳动号子独具的特征。

4.劳动号子的特征:①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和劳动有关。

②劳动号子的节
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

③号子的曲调也视工种而异。

④浩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而一领众和最多,最富有特色,也最能体现集体劳动的特点。

⑤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的影响。

5.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上山砍柴、赶脚驮货、放牧、农事耕耘等)或
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谊唱的民歌。

音乐性格真挚质朴,热情奔放,即兴性强。

6.放牧山歌是人能在野外放牧时唱的山歌,包括各种唤牛调、犁田时的吆
喝调、牧童的放牛(羊)歌等。

《放牛歌》去四川盐亭的山歌。

《我随红军闹革命》原是四川达县地区的“放牛歌”,后填上革命内容,成为四川北部革命根据地的著名民歌。

7.田秧山歌是人们在农田中从事农事劳动时唱的山歌。

江浙称“田歌”,
安徽称“秧歌”等。

农田劳动属于个体劳动方式,协作性不强节奏,速
度,无统一要求。

因而田秧山歌虽有一定的实用性功能,但以抒发感情、自娱自乐为主,在音乐上吸收了号子和小调的因素。

8.《黄山秧歌》是安徽巢湖地区的田秧山歌,又称“秧号子”,或“栽秧
号子”。

《一根丝线牵过河》是江苏著名的秧田歌,结构规整,曲调优美,具有小调的旋律因素,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音乐的柔美特色
9.一般山歌:山歌中的放牧山歌、田秧山歌是在特定场合歌唱并且具有一
定实用功能的山歌。

分布广,品种多。

10. 信天游(超重要):属于一般山歌,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宁夏,甘肃的东部,高亢奔放,、深沉质朴,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为多。

放型,下句呈收拢型,终止于调式主音。

信天游有两种曲调类型,一种节奏较自由,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音调高亢开阔,具有较强的山歌性格,如《脚夫调》;另一种节奏较匀称固定,旋律较平和抒婉,,比较接近小调风格,如《槐树开花》。

11. 《脚夫调》是陕北民歌,描绘的是在苍凉的黄土高原,被逼离家赶脚的脚夫边走边思念妻儿悲叹着苦难的命运。

12.花儿:花儿流行在中国西北陇中高原的宁夏、甘肃、青海三省。

如:《上去高山望平原》——青海。

《下四川》——甘肃。

13.爬山调: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简称西蒙)的汉族山歌,结构与信天游、山曲相近。

14.宋大能编著的《民间歌曲概论》中提到:有的地区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高腔与平腔本是山歌的不同歌唱方法。

高腔是男子用于高于真声八度的“假声”来歌唱,尖锐响亮、穿透力强、在山野传播很远。

平腔是用真声歌唱,男女老幼皆可。

高腔山歌采用高腔唱法具有高亢奔放、激昂,音域宽、曲调起伏度大、跳动大的特点。

而且节奏自由,衬词衬腔多,拖腔悠长。

矮腔山歌是一种节奏规整、结构短小、音域较窄、较少使用拖腔,用真声歌唱的山歌。

湖南、湖北称“低腔山歌”。

15.山歌的特征(超重要):①山歌歌词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部分歌词流传日久,为群众所喜爱而固定。

②多数山歌的歌词为即兴创作。

常与野外自然景观相联系,由景生情。

③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较多使用衬词,语气衬词与自由延长音或拖腔的结合,形成山歌独有的特征,这些衬词都来自乡村生活,给山歌增添了生活气息,也活跃了歌曲的节奏,扩充了歌曲的结构。

④山歌的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的前腔和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

⑤山歌的形式多样,以独唱最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⑥山歌的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

16.孟姜女调(名词解释):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遍布中国城乡,擅长表现哀怨之情,其音乐基本形态是:徴调式,起承转和性的四句体单乐段,每句落音分别为商、徴、羽、徴。

常见北方有《摇篮曲》等。

17.鲜花调(名词解释):是历史上最早见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编的《缀白裘》中记录的三段歌词(无谱),道光十七年贮香老人编的《小慧集》中附有萧卿老人用工尺谱记的曲调,自清至今流传面广,变体较多。

其曲调抒情优美,其基本音乐形态是徴调式。

18.绣荷包调(名词解释):荷包是古代中国男女的定情的礼物,为丈夫、情人绣制荷包是古代妇女爱情生活的一部分。

以绣荷包为题材的民歌因此遍及全国各地,曲调很丰富。

19.剪靛花调:原为明末清初流行在北方的俗曲,流传面极广,变体也多,又名“剪花花”等,擅长表现活泼、轻柔或欢快的情绪。

其基本音乐形态是宫调式,各句落音是宫、徴、徴、宫、宫。

其变体常见的有北方的《放风筝》、《小看戏》等,南方有《码头调》等。

20.《姑苏风光》(名词解释):又名《大九连环》,是由六首小调组成的套曲。

歌唱了姑苏美好的自然风光。

21.地方性小调:在某一地域内传唱,并和当地方言、民间音调紧密联系,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小调,成为地方性小调。

可分为①苦情歌,以畅述人民生活苦难为主。

如《小白菜》。

②风土人情,生活场景歌。

③爱情生活歌。

22.歌舞性小调:我国汉族民间节日、喜庆活动中有丰富的民间歌舞活动,伴随民间歌舞所唱的小调即歌舞性小调。

一般具有节奏鲜明活跃、旋律流畅的特点。

23.小调的特征(超重点):
①小调由于流传面广,有职业艺人的演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

②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③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

④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

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

⑤歌舞性小调,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并伴有丝弦和打击乐伴奏,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感,生动活泼。

⑥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除七字句外,也有长短句式;衬词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使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之于号子、山歌更为成熟且富余变化。

小调的内部结构的规整性和匀称性较强,大部分为单乐段结构,或者单乐段的补充结构。

24.小调,山歌,号子的区别与联系(重重重要):(书上10页——93页,挑重点的总结,大题)
25.1984年杜亚雄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浅析》中指出,我国56个民族的音乐,采用了三个音乐体系,并归纳了各体系的主要特征:①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带腔的音,音乐属五声性,以三组音为调式基础,节拍分“有板”和“散板”两类……(在书上97页,篇幅过长,不太通顺,懒得打了)
26.从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上,可分为短调和常调两类:①短调的音域较窄,节奏较规整,旋律欢快,结构较短小。

如狩猎歌,叙事歌等。

例见《嘎达梅林》等。

②长调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悠扬舒缓,起伏度大,结构也较长大。

且多用特有的颤音等唱法,有浓厚的草原气息。

例见《牧歌》等。

27.呼麦:又叫“浩林·潮尔”,呼麦是一种喉音演唱技术,在演唱时运用特殊的技巧,使演唱者能够同时发出两个声部。

呼麦的演唱主要用于蒙古族民歌的短调演唱,有时也用于较为简单的长调歌曲。

28.维吾尔族民歌的特征:①内容上:包括爱情,劳动、历史、生活、风俗、宗教等。

②在音乐风格和特点上,可归入两类:一类是抒情、叙事性,特点是节奏自由,气息悠长,深沉抒情,保留了较浓的牧歌气质,以一人独唱或弹唱为主。

另一类是歌舞性民歌,特点是节拍规整,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常有固定节奏贯穿始终,气氛热烈欢快。

③维吾尔族民歌兼容三大音乐体系:南疆,东疆和北疆民歌。

调式极丰富。

29.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

①分布:除少数在北方以外,以中南和西南为多。

②不仅有单声思维,也有多声思维。

反映了华夏民族多声观念上的审美情趣。

③多声部民歌的织体形式主要有接应式、支声式、主调型、复调型和综合型五类,其中支声式是最基本的形式。

④少数民族中的多声部民歌中以二声部民歌为多,次为三声部民歌。

30.侗族的多声部民歌特点:①民歌主要有大歌、小歌(即情歌)、礼俗歌及其他类别(含叙事独唱、山歌及侗西插曲)。

②侗歌以歌师教后辈的方法一代代传承下来,所以人人会唱,人人爱唱。

除日常生活唱歌外,逢年过节及风俗性活动中都有群体性的歌唱活动,各歌班相聚比歌,以此为乐。

③多声部民歌盛行于南部方言区,有“大歌”、“踩堂歌”、“拦路歌”等。

④侗歌在歌唱中讲究音色的和谐美。

三、各个省的代表民歌:
(一)甘肃:《下四川》,
(二)山西:《割莜麦》(山曲)、《绣荷包》、《交城山》
(三)内蒙:
(四)四川:《川江船夫号子》、《采花》、《我随红军闹革命》、
(五)云南:《猜调》、《弥渡山歌》、
(六)河北:《放风筝》(河北南皮)、《小白菜》、
(七)陕西:《郎在对门唱山歌》、《我的哥哥当了红军》、《绣金匾》、《三十里铺》、
《跑旱船》、
(八)东北:《摇篮曲》、《瞧情郎》、
(九)广西:《柳州有个鲤鱼岩》、
(十)新疆伊犁:《阿拉木汗》(维吾尔族)、《美丽的姑娘》(哈萨克族)
(十一)陕北:《黄河船夫曲》、《蓝花花》、《船夫曲》、《脚夫调》、《跑旱船》(十二)吉林延边朝鲜族:《道拉吉》、《阿里郎》
(十三)江西:《打着山歌过横排》、《杜鹃花开》、
(十四) 江苏:《孟姜女》、《姑苏风光》、《一根丝线牵过河》
(十五) 辽宁:《月牙五更》
(十六) 云南:《猜调》
(十七) 台湾:《一只鸟仔》
(十八) 青海《上去高山望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