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自我与心灵九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2006
道德自我与心灵九境
石永之
摘要:道德自我是唐君毅哲学的核心。唐先生出入于中西哲学之间数年,而后凝聚成此 道德自我,从此出发,
他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融贯外来文化,建立了一个构思宏伟庞大、意图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这就是其代表作!生命
存在与心灵境界∀。然而由于时代以及思想的局限,受近代西方哲学的影响,主体性意味过重,基本上是即人而言天,多
少有些偏离儒家传统,留下了一些问题,同时也留下了拓展的空间。
关键词:唐君毅;新儒家;文化;哲学;主体;宗教
作者简介:石永之,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所助理研究员(邮政编码#250002)
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59(2006)02-0081-04
一、文化悲情
唐君毅先生说: 一切文化之精神,都是人文精神。[1]这是肯定人文精神对于人类的至上性,而且,进一步地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唐先生把中国文化的精髓概括为: 唯在充量的依内在于人之仁心,以超越的涵盖自然与人生,并普遍化此仁心,以观自然与人生,兼实现之于自然与人生而成人文。[2]
第二代新儒家的文化意识是如何得来的呢?换言之,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心是如何铸成的?这是由于其文化悲情,而且首先是基于花果飘零的民族文化悲情。他们所面对的情况,正如唐先生在!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之!自序∀中所写: 此种自动自觉的向外国归化之风势∃∃则整个表示中国社会政治、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之心,已失去了凝摄自固的力量,如一园中大树之崩倒,而花果飘零,遂随风吹散;只有在他人园林之下,托阴避日,以求苟全;或墙角之旁,站泥分润,冀得滋生,此不能不说是华夏子孙三大悲剧。[3]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形,他们勇敢担当,勉力为之,在欧风美雨之中着力强调中国文化的普适价值,他们的努力就表现在他们的哲学研究之中。因此,在!自序∀中唐先生就说: 只因为当今世界之有四面八方狂风暴雨之冲击,而将中国人文风教破坏,才逼得我漫天盖地,四面八方的谈论许多大问题,其实这不是我的初意,这只不过是不得已。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这会导致: 不仅是使中国人不成为中国人,亦使中国人不能成为中国一个人,更不配成为天下一家世界中之一分子,而将使中华民族沦为万劫不复之地。新儒家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作出了他们艰难的努力。
这种文化悲情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全人类的。人类文化悲情主要表现在对工具理性及其西方文化背景的思考。唐先生认为: 近代科学知识之形成,则由于人本于其观照凌虚境中,所得之数学、几何学之知识,用至感觉世界之物相,更发现物体之具有种种物能,以至于原子能、核子能,然后乃有此核子弹之知识,足毁灭%具此知识,与一切科学知识,具感觉经验,亦有能凌虚而观照之心灵&之人类之自身。[4]而且,进一步,唐先生认为这个结果是由于: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以来就坠入感性文化之途,而人类的宗教道德理想与哲学思想,无不可加以工具化,因此,现代社会是一个功利主义遍及人心的社会,人们对上天下地的事物,无不求加以利用,以达其功利性之目标。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一切神圣之事物,无不颠倒其价值,而如为魔鬼之所用。所以,唐先生称:现代世界为一真正之神魔混杂之时代。他说: 现代人类之最高之智慧,即在认识一切神圣事物皆可工具化,而颠倒其价值,认识此世界,此人类历史与人之生活,在根底上即是一神魔混杂者。[5]他还说: 故吾人亦可谓能知此神魔混杂之今之下意识心理学,与杞克果、尼采,与存在主义哲学,即现代人类之最高智慧之所存。[6]可以看出,唐先生对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基本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他们脱离了他们古希腊传统,也脱离了他们的希伯来传统;而坠入感性文化一途,而导致功利主义泛滥。
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悲情思考,唐先生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对西方文化的透视,解决一切中西人文精
神的返本开新之道。其目的首先在于: 疏导百年来中国人所感受之中西文化之矛盾冲突,而在观念上加以融解。[7]其次这种融解依据于唐先生的一种坚定信念: 中国人文精神之返本,足为开新之根据,且有贡献于西方世界。[8]从这一信念出发,唐先生说他自己: 主张中国文化之%精神&,乃一真实不虚之存在,乃贯注于中国过去历史中,表现于中国过去文化,亦贯注于中国当前之现实之历史中,而必再表现于中国未来文化之形成之一大力。[9]唐先生坚信中国文化的精神不仅属于中华民族,同时也属于全人类。在这里可以看到,唐君毅等第二代新儒家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对于中西文化的理解要深刻得多,也要独特得多。
二、道德自我
郭齐勇说:唐先生是一位博大的哲学家。他会通中西,融贯三教,创造性地建构了 性 道一元、 体 用 相多面撑开的文化哲学系统。这一系统以道德自我为中心。[10]这一评价甚为精到,尤其 以道德自我为中心就是解读唐氏哲学的钥匙。
唐先生由文化悲情而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识,这样的文化意识就是由道德自我铸造而成,他说: 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而为其分殊之表现,[11]显然,他是用道德自我以建立其道德理想主义的文化哲学系统。他在!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的自序中说: 本书之写作,一方是为中国及西方之文化理想之融通建立一理论基础,一方是提出一文化哲学之系统,再一方是对自然主义、唯物主义、功利主义之文化观,予以一彻底的否定,以保人文世界之长存而不坠。[12]按照唐氏的思路,道德自我建立后,必有一扩张的外化形式,这就是人类的文化系统。 一切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存在,皆依于一道德自我,为之支持,反过来, 一切文化活动,皆不自觉的,或超自觉的,表现一道德价值。故 道德自我是一,是本,是涵摄一切文化理想的;文化活动是多,是末,是成就文明之现实的。[13]可以看出:道德自我是唐先生的文化意识之内核。
那么道德自我这个内核是如何确立的呢?这可以说是他涵泳于中西哲学之间多年的结晶,30岁之前的唐先生并未真正契合儒家的道德形上学,以中国文化的精神为 无定体观,对本体论没有真正的认识。在经过了!人生之体验∀之后,再才有 接触道德价值之全体的!道德自我之建立∀。这就是唐先生自谓的 三十岁前的人生之本文;那么以后的书自然是 三十岁后的人生之注脚。即使是在最后的巨著!生命存在与心灵九境∀中,他也说: 吾今之此书之规模,亦不能出于此二书所规定者之外。[14]在!道德自我之建立∀中,唐先生首先指出:道德生活之本质为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以超越实现自我。然后,进一步追溯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他指出心之本体即现实世界的本体。最后,讨论心本体如何表现在生活乃至文化的各个方面,以表明人性之善以及一切生活都可以含神圣的意义。这本书即可看出唐氏哲学的端倪。
因此,要领略唐先生心灵九境的意蕴,必须首先明白他的 心灵之心,此本体论意义上的心就是 道德自我。其次,还应该注意到唐先生从道德自我到心灵或曰生命存在的变化。道德自我是唐氏哲学最为鲜明的特色,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如果说牟宗三以哲学思辨使人着迷的话,那么唐君毅就是以道德自我的存在感悟引人入胜。诚然道德自我首先是唐先生个体小我的生命感悟,但也是唐先生穿透小我形骸,拆除小我块垒之后为人类找到的一个哲学思考的基点。人们可以批评说:唐氏哲学驳杂、体系不够严谨、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也确实有不少人从哲学体系的角度这样评价唐先生的思想;但若从道德自我之确立、之游历、之升进去体会唐先生的心灵九境,则自会另有一番滋味。儒家思想重感悟、重体认的传统在新儒家之中,应该说是唐先生彰显得最为鲜明。
三、心灵九境
唐先生在!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将 道德自我展开为人的整个生命存在于心灵活动,以 三向九境的庞大体系,对中西印各文化精神作了判教式的总结。这是一个融会中西而贯通儒释道,收摄哲学、宗教,建构起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实可以比照于黑格尔。而黑格尔只是把西方哲学与宗教 一网打尽了,唐先生的 心灵九境却涵盖了东方与西方。唐氏哲学是融贯中西印、会通百家、归宗儒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这个体系由三向九境组建起来:1 横观种类(事体、性相、功用);2 顺观次序(客观境、主观境、超主客观境);3 纵观层位。 纵观其实就是 综观,即横向三观与顺向三观的综合观照,如此的结果构成 九境。所谓 心灵九境就是:1 万物散殊境。2 依类成化境。3 功能序运境。此三境为客观境,称为前三境,4 感觉互摄境。5 观照凌虚境。6 道德实践境。此三境为主观境,称为中三境。7 归向一神境。8 我法二空境。9 天德流行境。此三境为超主客观境,称为后三境。这个体系展现了心灵由客观境界进至主观境界,然后通达超主客观境界的发展过程。唐君毅庞大的心灵境界体系以本体之 一心,开 三向、通 九境。 心与 境相涵互摄、感通相应,诸种文化皆由 心所观照以成 境界。 心感通 境的方式有三种: 横观是生命心灵活动之往来于内外左右向,是主体与客体相接的活动,在观种类; 顺观为前后向,是生命主体在时间中的进度,在观次序; 纵观为上下向,是生命活动超越当前之内外关系而进于更高层次,在观层位。因而,横观、顺观和纵观称作 心灵生命之三意向或三志向。由于生命心灵感通 境的方式的不同,相应而起的境界就不同,宏观上有三大境界:客观境(觉他境)、主观境(自觉境)、超主客观境(超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