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文言复习第五讲 -关键词盘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通假规律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指“海”。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指“酒杯” 。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指“才能”。
3.同声旁形声字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如:“目”现已换成“眼睛”, “寡”现已换用“少”了, “足”现已换用“脚”了。
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参考答案:希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参考答案:盼望 ③吾尝跂而望矣。(《劝学》) 参考答案:向远处看 ④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参考答案: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 参考答案:名声,名望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试试看:
杨砺,字汝砺。 ……父丧,绝水浆数 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 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岁余,又以母
疾弃官。开宝九年,入迁光禄寺丞。丁内 艰,(后)起就职。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
艰:父母的丧事
二、结构分析法
(根据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
②颜色不少变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4. 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 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 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没有那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 示埋怨、责备。
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 法。
①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② 愿为市鞍马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用于 指感谢。
7.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1.了解演化特点推断。多义词往往以本义为基础,引申出 其他义项,众多义项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偶尔 有比喻义和假借义。理解时以本义为基础,适当引申拓 展理解。如“伐”,本义为“砍杀”,引申为“征 讨”“自夸”。
2.根据语境限制推断。对多义词含义的理解,语境是第一 决定因素。要紧扣语境分析其意义和用法。如“制” 在“为之请制”中是“封地”,在“其制稍异于前”中 是“规模”,同为名词,意义不同。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 示坏的气味;
“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 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 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 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练习.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 义和用法。
的一项是( )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试题解析〗联系上文可以知道,这里的“昏礼”其实
就是“婚礼”,前一个“昏”同“婚”,解释为“结
婚”,正确。
方法点拨:着眼偏旁,辨识通假
1.增加偏旁,找出本字。例如“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 翁》)中的“直”,在句中按字面理解不通,给“直”增加 偏旁“亻”,这样就找出了“直”的本字“值”,意义是 “价值”。
文言翻译基础大盘点 之关键词
1、关键词之一词多义 2、关键词之古今异义 3、关键词之通假字 4、关键词之偏义复词 5、关键词之兼词 6、关键词之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
一、关键词之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义、比喻义、
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 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典例: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 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 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 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① 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 切称呼。
③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 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 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 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 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 词。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之翻译关键词盘点
-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的重 中之重,这不仅因为其分值高、难度大,还因为其综 合能力强,涉及的层面多。
文言语句的翻译,包含对实词、虚词含义和用 法的透彻了解,对文言句式的准确把握和领悟,对文 言固定结构与现代汉语对应意思的熟知,有时还会 遇到修辞手法方面的问题。
古今字:古时候有某一字,后来为了知道这个古 字所表示的几个意义,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 造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表示另一个 或另几个意义。例如:“莫”通“暮” ; “益”通“溢”。
四、关键词之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 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词的意思只取其 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诸】
用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 是代词,“于”是介词。 例如: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穆公访诸蹇叔。(《殽之战》)
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 词,“乎”是疑问语气词。 例如: 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④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昭公八 年》)
注意: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 迭使用(同义复用)要区别开来。
例如:举动自专由:自专和自由
会不相从许:相从和相许
此为同义复用 偏义复词,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 示了词义,什么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 正确解释。
五、关键词之兼词
兼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词由两个字快读而 合成,同时兼有两种词性,常见的有“诸”、 “焉” “盍”、“叵”、“耳” 等。
4.同音字替代。 例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通“邀”,邀请; “蚤”通“早”, 早点。
例:
(2016课标Ⅱ)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
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通“屎”
译文: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 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2013·江西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 今义转移为偷窃。
“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 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 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 好调了个位。
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焉】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 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④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 面。) ⑤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要注意,“焉”除兼词以外,还有比较复杂意 义和用法。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 去”)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偏指 “入”, 进入)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 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
注意区分三个概念
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 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例如: “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 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 字”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突出。例如:“蚤” 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 为“杀戮”的意思。
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 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 今义:令人怜悯之意。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 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6.感情色彩变化
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 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 路之时。
三、关键词之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 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 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个字叫 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 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 本字的音。
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吾羞,不忍为之下 。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5. 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 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 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二、关键词之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 大变化: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 是词义大多数已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 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的变化。
古今异义词的分类
1.词义扩大 :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孟
①沛公居山东时 。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 成就的人。
3. 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 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2.更换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 形成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出 本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我们 把这个字的形旁“讠”换成“忄”,就找到了这个通假 字的本字“悦”,按本字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 很明确了。
3.去掉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 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去掉,从而找出本 字。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句中的“庭”字,去掉 “广”就找到了本字。
子》)
其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 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 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
其中“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 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
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 法。
六、关键词之词类活用
内容见词类活用课件
实词意思推断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法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相互制约的 关系,推断出该词的含义。“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 决不能离开它存在的语境,有时上下文 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 恰恰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