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十七章 遗传和进化(本科精华)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0
(三)、拉马克的进化论
拉马克(J. B. Lamarck)最早提出“进化论”的概念 (《动物学的哲学》, 1809)。拉马克认为:
生物是进化的,物种是可变的;生物进化机制是用进废退 与获得性状遗传。
即:动植物生存条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环境引起的变异具有一定有利倾向。
外界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有两种形式:
16/60
(二)、进化综合理论的主要观点
17/60
(二)、进化综合理论的主要观点
18/60
六、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一)、基本概念
群体(population)与居群(local population);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local population(地区群体/居群):
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就是整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会造成基因交流障碍,所以群体遗传学研究生活
在同一区域内,能够相互交配的同种生物群体。
20/60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一个群体内某种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对植物和低等动物,环境影响是直接的。 对于具有发达神经系统的高等动物则是间接的。通过引起
动物习性和行为改变,从而促使某些器官使用的加强或减 弱,导致该器官的发展或退化。
6/60
(三)、拉马克的进化论
7/60
(三)、拉马克的进化论
8/60
拉马克与达尔文的进化论
9/60
(四)、达尔文的进化论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4/60
(二)、早期进化思想
在拉马克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之前,不少学者都认 识到物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例如:
法国生物学家布丰(G. Buffon, 1707-1788)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物种变化主要受气候(如温度)、食物数量和人类驯化影响。
第十七章 遗传和进化
1/60
2/60
3/60
(一)、基督教神学思想与物种神创论
在生物进化思想产生之前,基督教神学占绝对 统治地位,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神创造的。
物种神创论是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认为生物 及生物物种均由上帝创造,且生物物种不会改 变。
以欧洲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为代表。
(二)、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意义 (三)、遗传平衡定律 (四Hale Waihona Puke Baidu、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19/60
群体(population)与居群(local population)
population:
(生态学)群体——某一空间内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全部物 种的生物个体。
(遗传学、进化论)群体、种群、孟德尔群体——有相互交配 关系、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个 群体内全部个体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gene pool)。 (与gene bank区别)
15/60
(二)、进化综合理论的主要观点
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就是群体遗传结构 (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偶然的、与环境无必然联系; 突变、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
的基本环节; 自然选择是连接物种基因库和环境的纽带,自动地调
节突变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把突变偶然性纳入进化必 然性的轨道,产生适应与进化。 指出自然选择存在多种机制和模式,并从群体水平与 分子水平进行了阐述。
在一个个体数为N的二倍体生物群体(居群)中,一对等位基 因(A, a)的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AA Aa aa
21/60
个体数 D' H' R' N
基因型频率 D=D'/N H=H'/N R=R'/N 1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locus)上某种等位基因占该 座位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也称为等位基因频率 (allele frequency)。
13/60
五、进化综合理论
14/60
五、进化综合理论
(一)、进化综合理论的形成 费希尔(Fisher)、赖特(Wright)、霍尔丹(Haldane)、 穆勒(Muller)、杜比宁(Dubinin)、杜布赞斯基 (Dobzanky)等分别就不同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研究 各种因素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定量影响。 杜布赞斯基1937年出版了《遗传学和物种起源》, 标志着进化综合理论创立,被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 1970年杜布赞斯基出版了《进化过程的遗传学》一 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群体遗传学。
10/60
(四)、达尔文的进化论
11/60
达尔文学说的关键
生物变异:
生物变异经常、广泛存在的,与环境是否改变无关, 变异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选择理论:
对于自然群体,种内生存竞争所产生的自然选择是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选择决定生物进 化的方向,具有创造性作用。
12/60
(四)、达尔文的进化论
在一个个体数为N的二倍体生物群体中,一对等位基因(A, a) 的共有2N个基因座位,两种基因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等位基因 基因座数
基因频率
A
2D'+H' p=(2D'+H')/2N D+½H
a
2R'+H' q=(2R'+H')/2N R+½H
2N
1
1
22/60
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达尔文的进化论首见于他1858年发表的文章,与之同期 发表另一篇文章(A. R. Wallace)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达尔文同意获得性状遗传观点,认为: 不定微小变异广泛存在,并且都是可遗传的; 变异导致生物个体间(特别是同种个体间)表型和适应性 差异; 选择(人工与自然选择)保留符合人类要求、适应环境的 类型(适者生存); 长期选择和变异积累导致物种演化、新物种产生(因而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渐变式的)。
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弗(K. F. Wolff, 1733-1794)认为生物具有 稳定性和变异性两种特性。因而既存在稳定的物种,又可 能突然产生新的物种。
德国的植物学家科尔罗伊德(J. G. Koelreuter, 1733-1806)进 行了系统地植物杂交试验研究。认为杂种同亲本反复回交 的方法可以“转化(transform)”物种。
(三)、拉马克的进化论
拉马克(J. B. Lamarck)最早提出“进化论”的概念 (《动物学的哲学》, 1809)。拉马克认为:
生物是进化的,物种是可变的;生物进化机制是用进废退 与获得性状遗传。
即:动植物生存条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环境引起的变异具有一定有利倾向。
外界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有两种形式:
16/60
(二)、进化综合理论的主要观点
17/60
(二)、进化综合理论的主要观点
18/60
六、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一)、基本概念
群体(population)与居群(local population);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local population(地区群体/居群):
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就是整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会造成基因交流障碍,所以群体遗传学研究生活
在同一区域内,能够相互交配的同种生物群体。
20/60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一个群体内某种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对植物和低等动物,环境影响是直接的。 对于具有发达神经系统的高等动物则是间接的。通过引起
动物习性和行为改变,从而促使某些器官使用的加强或减 弱,导致该器官的发展或退化。
6/60
(三)、拉马克的进化论
7/60
(三)、拉马克的进化论
8/60
拉马克与达尔文的进化论
9/60
(四)、达尔文的进化论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4/60
(二)、早期进化思想
在拉马克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之前,不少学者都认 识到物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例如:
法国生物学家布丰(G. Buffon, 1707-1788)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物种变化主要受气候(如温度)、食物数量和人类驯化影响。
第十七章 遗传和进化
1/60
2/60
3/60
(一)、基督教神学思想与物种神创论
在生物进化思想产生之前,基督教神学占绝对 统治地位,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神创造的。
物种神创论是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认为生物 及生物物种均由上帝创造,且生物物种不会改 变。
以欧洲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为代表。
(二)、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意义 (三)、遗传平衡定律 (四Hale Waihona Puke Baidu、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19/60
群体(population)与居群(local population)
population:
(生态学)群体——某一空间内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全部物 种的生物个体。
(遗传学、进化论)群体、种群、孟德尔群体——有相互交配 关系、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个 群体内全部个体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gene pool)。 (与gene bank区别)
15/60
(二)、进化综合理论的主要观点
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就是群体遗传结构 (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偶然的、与环境无必然联系; 突变、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
的基本环节; 自然选择是连接物种基因库和环境的纽带,自动地调
节突变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把突变偶然性纳入进化必 然性的轨道,产生适应与进化。 指出自然选择存在多种机制和模式,并从群体水平与 分子水平进行了阐述。
在一个个体数为N的二倍体生物群体(居群)中,一对等位基 因(A, a)的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AA Aa aa
21/60
个体数 D' H' R' N
基因型频率 D=D'/N H=H'/N R=R'/N 1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locus)上某种等位基因占该 座位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也称为等位基因频率 (allele frequency)。
13/60
五、进化综合理论
14/60
五、进化综合理论
(一)、进化综合理论的形成 费希尔(Fisher)、赖特(Wright)、霍尔丹(Haldane)、 穆勒(Muller)、杜比宁(Dubinin)、杜布赞斯基 (Dobzanky)等分别就不同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研究 各种因素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定量影响。 杜布赞斯基1937年出版了《遗传学和物种起源》, 标志着进化综合理论创立,被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 1970年杜布赞斯基出版了《进化过程的遗传学》一 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群体遗传学。
10/60
(四)、达尔文的进化论
11/60
达尔文学说的关键
生物变异:
生物变异经常、广泛存在的,与环境是否改变无关, 变异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选择理论:
对于自然群体,种内生存竞争所产生的自然选择是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选择决定生物进 化的方向,具有创造性作用。
12/60
(四)、达尔文的进化论
在一个个体数为N的二倍体生物群体中,一对等位基因(A, a) 的共有2N个基因座位,两种基因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等位基因 基因座数
基因频率
A
2D'+H' p=(2D'+H')/2N D+½H
a
2R'+H' q=(2R'+H')/2N R+½H
2N
1
1
22/60
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达尔文的进化论首见于他1858年发表的文章,与之同期 发表另一篇文章(A. R. Wallace)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达尔文同意获得性状遗传观点,认为: 不定微小变异广泛存在,并且都是可遗传的; 变异导致生物个体间(特别是同种个体间)表型和适应性 差异; 选择(人工与自然选择)保留符合人类要求、适应环境的 类型(适者生存); 长期选择和变异积累导致物种演化、新物种产生(因而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渐变式的)。
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弗(K. F. Wolff, 1733-1794)认为生物具有 稳定性和变异性两种特性。因而既存在稳定的物种,又可 能突然产生新的物种。
德国的植物学家科尔罗伊德(J. G. Koelreuter, 1733-1806)进 行了系统地植物杂交试验研究。认为杂种同亲本反复回交 的方法可以“转化(transform)”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