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蜀绣发展现状解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蜀绣发展现状解析及对策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重庆蜀绣的市场份额在日益缩小,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为了发展重庆蜀绣,不让这门优秀的手工技艺成为历史,通过重庆蜀绣的现状分析,提出实现重庆蜀绣发展的一些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重庆蜀绣发展对策
蜀绣又称川绣,产于巴蜀地区,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它以软缎和彩丝为原料,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复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历史上,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猫咪,湘绣狮虎,蜀绣游鱼,粤绣鸟禽,汴绣人物,形象地概括各大绣品的特点及优势。
蜀绣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为著名。清朝时四川设立劝工总局,局内设刺绣科,集中了绘画、刺绣高手60余人,制作精美的绣品纷纷问世,当时被誉为“天下无双之物”,还常被海外人士重价收购。到20世纪70年代末川西农村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品种繁多,还积极生产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蜀绣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虽然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但是千年以来,重庆一直作为蜀绣的重要生产地区而存在,对蜀绣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蜀绣在继承蜀绣八大传统针法的基础上,融会苏绣、湘绣的技法,发展了蜀绣的双面绣、双面异色、异形绣,受到全国同行业的高度赞誉,并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大奖。现今的蜀绣制品多为人物、动物、花草为题材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那么,如今在重庆,蜀绣的现状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从走访的蜀绣大师了解到,相对于四大名绣而言,蜀绣可能是最不容乐观的。苏绣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目前,苏州刺绣的年销售产值已超过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各类工艺美术师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生产企业近100家,产品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湘绣和粤秀也是各自本土贸易的强大支柱。
而蜀绣,却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链,在蜀绣的中心地区成都,也仅仅是一个成都蜀绣厂具有一定的规模,剩下的都只是零散的家庭作坊式绣坊,远远没有形成一个品牌规模效应。而在重庆,蜀绣更是只能在民间手工艺人的手中勉强维持,以至于蜀绣大师们基本靠在家教授徒弟以传承这项手工艺,所学者也基本上是用作自己使用,蜀绣在重庆,真正倒成为了一件为极少数人服务的“奢侈品”,离大众越来越远,以至于走入后继无人的境地。
我们都知道,蜀绣已经成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和保护,重庆的蜀绣也正在进行单独的申报,也就是说,重庆蜀绣的现状有可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我们想要怎样的将它发扬光大,但是,一旦它没有经济效益,将来也必然由遗产变为遗迹。所以,我们必须要创造一个能够让蜀绣继续繁衍生存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在重庆,如何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如何拯救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的途径来解决。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蜀绣研究所,成立一些有影响的蜀绣工作室,整理老艺人的作品,制定蜀绣精品标准,并研究创新技术手段和改变产品单一化格局
1.在重庆建立一个专门的蜀绣研究所,以及扶持一些名家的工作室,对蜀绣进行科研和展览。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了专门的蜀绣研发机构,并代表着当时蜀绣的最高技艺。现在,成都蜀绣研究所也在为成都蜀绣的科研创新和市场开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重庆,蜀绣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由于缺乏自己的研发机构,缺少高技术科研人才,缺少必要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市场的调研,蜀绣的技术创新,明显滞后国内同行,苏绣品种的更新速度每年为20%以上;粤绣与服装等相关艺术紧密结合,潮州人在力求保持传统风韵的前提下,进行大胆技术创新,设计出专门软件,充满潮绣风韵的传统婚纱、晚礼服风靡欧美。而目前蜀绣由于高素质设计人才的断档,与市场结合的松散,造成在刺绣风格,刺绣内容、刺绣品种的单一化,蜀绣品种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既做不到各行业互通,也做不到跟进入时代步伐,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发展都严重滞后。如果能够与科研单位联手,利用电脑将蜀绣的针法编入程序,那么中低档产品就可以大批量生产,高档产品能够采用更多的技术手段来完善和加强,对蜀绣的发展讲产生推波助澜的力量。
2.出版全面论述蜀绣的理论书籍,尽快将蜀绣提高到一个全面的理论层面上来。作为一门古老的工艺技术,蜀绣还没有提升到成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的层面上,全面论述蜀绣的著作极为稀有。众所周知,一门技术,如果缺少详尽的文字资料,缺乏系统理论研究,要想传承于世基本上是空谈。而蜀绣的技术,针法,无不是繁复精美,巧夺天工的。光是针法,就有十二大类,一百三十多种,更何况在针法上的各种精巧的配色,造型技巧。然而,这样一个繁复的系统,却没有专门的文字记录。清朝丁佩所著的《云间丁氏绣谱》,第一次将刺绣理论较为全面的进行了论述,讲刺绣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清末沈寿一本《雪宦绣谱》,更加奠定了苏绣的理论地位,为苏绣流传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而现在,虽然还有一批蜀绣大师在世,但是他们的杰出绣品,基本上没有详尽归纳、整理、保存、展示,所以,蜀绣甚至连许多重庆人自己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传承于世。我们需要加紧做一些整理收集工作,并且将蜀绣的详尽资料著书立说,向群众进行有规模的实物展示,让蜀绣为现代更多的人所认同,提高重庆蜀绣的认知度。
3.制定蜀绣的精品鉴定标准用以保护蜀绣的工艺传承。蜀绣作为一种工期长,技术复杂的手工艺品,价格上比较昂贵,尤其是精品蜀绣,无论是艺术价值和价格上和普通品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市面上很多民间绣坊为了降低价格成本,要么偷工减料,比如用腈纶线代替蚕丝线;要么用电脑直接替代手工,看似工整而缺乏个性;要么减少关键步骤,显得形似而神非……如此种种,严重扰乱了蜀绣的消费品市场,造成了次品伪劣品到处皆是,很多人对蜀绣已经真假难辨,厂家对蜀绣也缺乏信心,造成正品精品缺因为价格劣势而举步维艰。为了维护苏绣的传承,苏州刺绣厂制定了“苏绣精品标准”。而我们蜀绣,也应该有自己的精品标准,让更多工艺师能够向更高层次的手工艺发展,也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以区别开精品和普通品,以抵挡次品和假冒产品对蜀绣正品和精品的冲击,重拾消费者对蜀绣的信心。
二、增加资金投入,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宣传力度,建立一个真正的集生产、科研、培训及国际贸易于一体蜀绣生产基地,推出集团化品牌,打响重庆蜀绣品牌的知名度从意识上,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将蜀绣当做一门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抢救,而更重要的是将它当做一门经济产业进行开发和扶持,蜀绣的尴尬局面才能得到根本上的扭转。比如,经过多年的积累,苏绣已逐步形成“一所一馆一街(镇)”的苏州刺绣文化产业链,即以中国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科研、展览、旅游的研发机构;以“民间工艺美术家”姚建萍刺绣艺术馆等为代表的一批展示、设计、经营的传承机构;以镇湖为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的苏州刺绣文化产业群。湘绣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建立了巨大规模的湘绣城,成为全国最大的刺绣生产基地,集房地产开发,酒店服务、对外贸易、旅游观光、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重庆如果能够建立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大力扶持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可以统一采购原料,统一管理,并集合各方力量建立一个较为强大的营销网络,推出重庆蜀绣集团化的品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以彻底摆脱蜀绣独木难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