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风俗习惯对北京地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满族与北京城的历史变迁
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系刘勇
【内容摘要】满族建立了清朝政权的同时,也带来他们的文化习俗,北京满族在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与北京已经融为一体,其生活方式也对北京地区影响深远。本文就北京满族与北京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满族习俗对北京地区的影响问题。
【关键词】北京满族北京地区历史变迁民俗
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北京满族是这个政权的中心,也是全国满族的一个部分,也是清代满洲的主体部分。满族在清代同全国各族一道,对北京、对中国、对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然也发生了一些负面的事情,其功过是非在史学界也存在争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北京满族对北京城的发展变迁产生了的巨大的影响。
一、北京满族的历史变迁
北京满族的变迁可以按照历史阶段分为三个大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辛亥革命成立之前,北京满族依旧过着皇族般的生活,不事稼穑,却衣食无忧;第二个阶段是辛亥革命以后到解放前,这段时间满族不仅被去掉了皇族的光环,而且收到报复式的民族歧视和压制,其自身也没有逃离过去颓废的生活传统;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满族与其他民族一道实现了平等共处。
北京的满族在辛亥革命之前基本上过着无忧无虑的颓废生活,他们不事稼穑,凡事将排场,乐于玩虫,带鸟。皇族的天然荣誉感让他们缺乏进取感,也是这种堕落的生活方式,把一个骁勇善战的满族,退化成了“八旗子弟”的局面。辛亥革命与宣统退位,宣告了清朝的灭亡,对全国满族、尤其对北京满族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宣统退位,皇清覆亡。民国政府颁布《优待皇室条件》,规定:每年拨银四百万两;请帝辞位,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原宫内人员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其原有之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原有之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等等。辛亥以后,对于满族,主要变化:一是称谓的变化。在清朝,满族统称为“满洲八旗”,或简称为“满洲”,或称为“旗人”;辛亥革命后,以民族相称,习
称“满族”。所以,满族的称谓是从民国开始的二是政治的变化。结束清朝皇帝专制,天然特权被局限,八旗军队被解散,贵族学校被裁撤,民族特权被取消。三是经济的变化满洲官员不再领取俸禄,八旗兵弁不再支放饷银。满族百姓甲粮被停发,旗田被分放。四是住区的变化。满族“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皇城围墙被拆毁,旗人住区被冲破,逐渐出现各民族杂居的局面。五是地位的变化。满族作为清朝的主体民族,其特权地位被取消,而成为普通的民族。这也是自清人关268年以来,满族地位发生的最大的变化。此期,北京满族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民族歧视,另一是生计困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满族历史、尤其是北京满族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国民党是革清朝的命,共产党又是革国民党的命。满族历史的发展轨迹,经过“正题——反题——合题”的历程,就是说清朝满洲八旗在参政做官、经济生活、社会状况和就业机会等方面,无需讳言,都在各民族中处于特权的地位;辛亥之后,已如上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满族人则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在清朝肯定的正题、民国否定的反题之后,整合到新中国既否定又肯定的合题。所谓否定,就是否定清朝的皇权专制,否定民国的“驱除鞑虏,而实行新的民族政策——中华各民族一律平等。所谓肯定,就是肯定满族应有的民族平等地位,反对民族歧视,实行民族平等。只有在新中国,各兄弟民族才能实现平等;也只有在新中国。满族人民才能获得新生。北京满族同全国满族、同全国各民族一样,都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力。
二、满族的生活习俗对北京地区的影响
历史上的满族是一个以渔猎经济为主,以农业、采集为辅的民族。在入关之前,满族及其先人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形成了喜吃猪肉、粘食、甜食与酸菜的饮食习惯;在婚姻和育儿方面具有骑射民族的特点。自入关后,与汉族杂居相处,其生活习俗对北京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1、满族的婚礼习俗
满族在未人关之前与其先人长期生活在靠山近水的自然环境中,特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具有突出特征的生活习俗,骑射之风成为满族的传统。据历史文献记载满族先人“人皆善射,以射猎为业”,“擅骑射,耐饥渴,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先人以骑射、狩猎为业的技能,被满族后人所继承,
他们亦能“娴于骑射,……野战则克,攻城则取”。这种骑射之风必然会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婚庆之日,新娘被接进家门,未曾下轿,新郎拈弓、搭箭,向花轿门虚射三箭,名为“箭射新娘”,其意为驱除邪祟,迎来喜庆。此俗在《清稗类钞》中有载:“新妇舆至门,新郎抽矢三射,云以去煞神”名为“煞神”,其实是在炫耀满族人的武功。自满族人关后,这一习俗也带到了北京。“箭射新娘”的习俗,被北京地区所吸纳。在民国30年所著的《通县志要》中记述说:“娶女至婿前,婿用弓矢向之三射”。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北京通州地区还用“箭射新娘”的方式迎亲。
2、满族育儿的习俗
育儿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各民族育儿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满族在旧时育儿时,就带有狩猎民族的古朴之风,对生男生女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生男孩在房门的门框挂木制小弓箭,其意是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精骑善射的能手;生女孩在门框上挂或红或蓝的布条,表示吉祥。这一习俗自满族入关后也影响到北京的一些地区,在婴儿出世时不分男女,均在门框上挂红布条,以示喜庆。其次是告示家中有产妇,男人不得入内,怀孕的人也不能进产妇的屋。这一礼俗也带到了北京地区。不许外人进产妇的屋,这有利于室内卫生,也有利于产妇和婴儿的休息,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与产妇身体的恢复都是有好处的。
满族在育儿时还有“睡扁头”的习俗。他们以扁头、面额丰满为美。据《清稗类钞》中云:满族“婴儿初生,枕以硬枕,务平其脑后骨,以硬起欠美观,习俗然也”。满族为了使婴儿的头长得“好看”、“美观”,防止出现“前奔”、“后勺”的现象,在婴儿出世后,用高粱、黄豆、绿豆等为填充物做枕头。其枕头虽说清凉,但比较硬,却能使幼小的头颅变扁。头部的太阳穴逐渐突出起来,眉间的印堂升起。从而使婴儿的面容宽大、丰满。这一习俗的形成与精于骑射、崇武之风有关。满族人为了培养孩子长大成为能骑善战的战士,从婴儿时起就用襁褓包紧婴儿的胳臂、双腿、脚踝骨,力求外貌英俊、结实,胳臂长、腿直,避免出现罗圈腿。“睡扁头”的习俗对北京地区,乃至我国的北方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婴儿出世后枕用高粱、豆类填充的枕头,并仰卧,使其背部扁平、腰板宽,不驼背弯腰,逐渐长成方正健壮的身体,这种以睡扁头为美的习俗,今天在这些地区仍在继续,势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