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一次讨论课(1).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跃进建设上要求 “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 多的全党全民“大办”、 “特办”的口号,例如, 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 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 大办万鸡山。由于硬要 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 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 盛行,浮夸风泛滥,广 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 的困难。
中国是个大国穷国,不跃进行吗?国家领导人也明确的认识 到这一点。因此,就企图通过几个运动、几场人海战术,就可以 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用几年的时间,就可以超过英、美等国家。
3、这一探索中存在着的错误倾向逐步发展,最后导致 “文化大革命”这样长时间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 的发生。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 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 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 计这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党中央出 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 险;过去几年的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 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 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 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 “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并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 胜利的过程,源自文库是激励和形成中国革命精神的过程。 毛泽东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 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所培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等等,培育了几代 中国人民,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 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建立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 急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 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 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 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成立军队
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 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 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 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 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 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历史局限总结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 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充分的思想准 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党和国家领导 制度上存在某些缺陷,以及国际因素的影响等。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还没有完 全搞清楚。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脱离生产力发展 水平,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空想论”;二是因为对社会 状况和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而导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
3、 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实 践,在这两大实践过程中,分别产生了两大理论成 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前者中关于新民主 主义建设思想,为后者提供了借鉴和启迪;前者中关 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为后者所吸收, 成为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者的活的灵魂为后者所 继承而得到继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对革命道路的贡献体现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毛泽东思想主要就是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理论,即 新民主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和阶 级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 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才领导中国 人民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大跃进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 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 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 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大跃进生产上要求 “大跃进” 运动,在生产 发展上追求高 速度,以实现 工农业生产高 指标为目标。 要求工农业主 要产品的产量 成倍、几倍、 甚至几十倍地 增长。
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 独立自主地去探索一条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是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开端。
2、 探索中形成的一 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 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 策,是被实践证明了 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 则和经验总结。它以 新的内容丰富了在长 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 毛泽东思想宝库,成 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
3、探索为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逐步形成 的邓小平理论 提供了重要的 思想材料,为 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开辟积累 了宝贵的经验。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 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运用和发展,是中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是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想,是中华民族的宝 贵财富。它的历史地 位和伟大
2、 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 基础。 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 治制度。它们与毛泽东亲自领导下建立的以生产资料公 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 中国的基本制度。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个制 度是个好制度,应当在实践中坚持并加以完善。
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 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 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 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 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 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 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 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 后任们。
2、探索中所取得的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由于种种原因 而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时还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例如,改变了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 判断,代之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错误观点; 违背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 题的正确命题,实行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路线; 实际上否定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思想,采取了 用群众运动、政治动员搞经济建设的错误方法,等等。
正确评价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 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与局限
组长 王祯 PPT制作 吴晓波 姚凯峰 发言 黄文浩 记录员 邢成栋 其他商讨组员 孙栋炜 张海生 应报晖 裘云
毛泽东
毛泽东的重要探索
毛泽东率先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而且从经济、政治、科学 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方 位的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在 毛泽东的倡导和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内掀起了一 股调查研究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的热潮,并在中共八大 前后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取得一系列初步的但却 是重要的理论成果。

放手发动群众,搞个大跃进,在战争年代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但是,转入经济建设阶段后,再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显然是 不适用了。因为经济是按照规律发展的,要有科学的管理,严格 的工艺要求,还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生产出 来合格的产品,才能够持续的发展。 否则,采用大轰大嗡的办 法,则会是得其反。在当时的情况下,放手发动群众,过分的强 调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打乱了各种规则制度。进入1959年后,各 个工业企业废品增多,事故频出,火灾不断,事实证明,良好的 愿望,并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尊重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 尊重科学技术,靠先进的管理,才能高速发展经济。
毛泽东对革命理论的贡献
要革命就必须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 有革命的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 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批评和抛弃 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思想,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革命家的智慧,在实践中创造性地 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 路,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 路理论。
长征之路
1934年10月, 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 长征途中,1935年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贵州召开扩大会议 (即遵义会议),确 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新的中央领导。10 月,中共中央和红一 方面军到达陕北,结 束长征。。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意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 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虽然毛泽 东的思想,探 索对中国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 设有非常大的 价值,但是这 期间也有一些 不可避免的历 史局限。
探索存在的历史局限
1、这一探索从总体上说,还没有摆脱苏联模式。 中国曾经照抄照搬苏联模式,重复犯了苏联的错 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就是去苏联模 式化,即革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离开发 展人民民主,离开不断改善民生,谈不上建设社 会主义;离开平等、尊重人权、社会的公平正义, 也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