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子荧光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荧光相关光谱要点ppt课件

荧光相关光谱要点ppt课件
检测器分别检测。
三、应用
• 1.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 金环蛇毒素和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 • 组氨酸标记肽与金属螯合脂的作用 • 转铁蛋白与人转铁蛋白受体的作用 • 秋水仙碱与微管蛋白的作用 • ……
2.活细胞相关研究
• A.细胞膜 • 磷脂双分子层4nm厚,可按二维模型处理
• 胰岛素原C-肽与人细胞膜的相互作用 • 表皮增长因子与膜结合受体的特异结合 • 神经肽在胰腺癌细胞细胞膜的结合作用
一、概念
• FCS通过测定溶液中微区内(fL)发光粒 子因布朗运动或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荧光 涨落现象,分析荧光涨落的相关函数而 获得单个粒子(如分子)的浓度、化学 动力学参数等信息。
• 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90年代开始 发展。(计算机技术、光学检测技术、 激光共焦技术)
Rhodamine green 488nm激发
相关公式
• 微区内荧光分子数在任一时间t的变化导致荧光 强度的涨落值为:
• 用归一化自相关函数将荧光涨落与延迟时间τ 相关:
二、相关实验技术
• 激光器 • 共焦显微镜 • 高数值孔径物镜
• 1.单光子激发
• 2.双光子激发
• 3.荧光互相关光谱:
• 分子量之差小于8倍,扩散系数之差小于2倍。 • 标记两种不同荧光试剂,两个独立激光器激发,两个
• B.胞内 • 线粒体中NADH、黄素蛋白有自发荧光
• 乳胶微球在细胞内的扩散行为 • 寡聚核苷酸在细胞核内的分子运动 • β-半乳糖酶融合蛋白在胞内的运动
3.核酸研究 • DNA PCR扩增动力学研究 • DNA单个分子构象波动

4.疾病诊断
• 结合PCR扩增或其他扩增
• HIV • HBV、HCV、SARS • 朊病毒

双光子荧光概述.

双光子荧光概述.
图2a 双光子吸收 图2b 单光子吸收 S 单重态能级 T 三重态能级 V 虚拟中间态 hv 吸收光能量 Fl 荧光 Ph 磷光 Ⅺ 系间窜越
一个虚能态 , 通过两个光子的
能量进行叠加而使处于基态的 电子达到激发态。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荧光物质在吸收了与其能级结 构匹配的能量后,电子由基态
S0 被激发至激发态 S1 ,经过辐
射跃迁后电子又回到基态 S0 , 这一过程中发射出荧光。与单 光子荧光不同,双光子吸收过 程中,基态与激发态之间存在
目录
1.研究背景
2.基本原理
3.特点及优点
4.应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1 双光子荧光背景介绍
双光子吸收是指在强光激发下,介质分子同时吸收两 个光子,从基态跃迁到两倍光子能量的激发态的过程。 早在1931年, Gppert Mayer 就在理论上预言了双光
双光子荧光产生原理:荧光分子吸收第一个光子后,跃迁 到虚能级上,该能级仅能存在几飞秒,便自动返回基态, 第二个光子必须在这几飞秒内与虚能级上的分子作用,从 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能量较大的激发态分子,通过内转换
使自己回到最低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处于此能级
的分子不是通过内转换的方式来消耗能量,回到基态,而 是通过发射出相应的光量子来释放能量,回到基态的各个 不同的振动能级时,就发射荧光。
子吸收的存在。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激光器出现后,才由Kaiser等首 先从实验上证实了双光子吸收过程。然而,由于一般材料 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很小,双光子吸收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使双光子吸收研究一直停留在基础研究水平。

第3章荧光分析法ppt课件

第3章荧光分析法ppt课件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1.内部因素
➢ 空间位阻使分子共平面性下降,荧光减弱。
SO3Na
H3C N
CH3
H3C SO3Na N CH3
①1-二甲胺基萘-7-磺酸盐 ②1-二甲胺基萘-8-磺酸盐
f=0.75
f=0.03
➢ 顺反异构体:反式分子有荧光,而顺式分子没有
荧光(位阻原因)。例如:1,2-二苯乙烯反式有强
⑶ 取代基的影响:给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强度增大;而 吸电子取代基则使荧光强度降低。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1.内部因素
➢ 长共轭结构示例 比较:λex (nm)/ λem (nm)/ f
苯 205/278/0.11
萘 286/321/0.29
蒽 356/404/0.36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 辐射跃迁-发光失活 荧光:激发态分子从第一激发单线态S1的最低
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磷光:激发态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T1的最低
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波长关系:激发光<荧光<磷光。
3.2 基本原理>>3.2.1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2.外部因素
➢ 例如:硫酸奎宁在不同波长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和
散射光谱
H
O H3C
H HO
N H
CH CH2
1/2H2SO4 H2O
N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2.外部因素

《荧光基本原理》PPT课件

《荧光基本原理》PPT课件
直接进攻企 业优势所在, 或采取更为 有力的策略
企业在维持竞争优势过 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自 身的资源和能力,采取 适当的措施。因为一个 企业一旦在某一方面具 有了竞争优势,势必会 吸引到竞争对手的注意。
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主要的是三个关键因素: (1)建立这种优势要多长时间? (2)能够获得的优势有多大? (3)竞争对手作出有力反应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企业分析清楚了这三个因素,就会明确自己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了。
•政府和行业对 技术的重视
•新技术的发明 和进展
•技术传播的速 度
•折旧和报废速 度
OT机会与威胁分析方法一:波特五力模型
行业内竞争者的均衡 程度、增长速度、固 定成本比例、本行业 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 程度、退出壁垒等, 决定了一个行业内的 竞争激烈程度
购买者转而购买替代品的转移 成本;公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来降低成本或增加附加值来降 低消费者购买替代品的风险?
Special lecture notes
经过这套精确考虑溶剂效应的计算之后,你不可能只从一个输 出文件中就能读出你需要的激发或者发射光谱。 而是需要从第一步和第三步读出的能量差值手工计算得到特征 吸收波长(紫外); 从第六步和第七步读出的能量差值手工计算得到特征发射波长 (荧光)。 如果只从读第二步的结果作为紫外光谱,只读第四步的结果作 为荧光光谱,那么你就还没有领会到为什么要用非平衡溶剂处 理顺势的激发及发射过程。
➢市场分析人员经常使用这一工具来扫描、分析整个行业和市场,获取相关 的市场资讯,为高层提供决策依据,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 因素。
➢它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进行竞争对手分析中也经常被使用。 SWOT的 分析技巧类似于波士顿咨询(BCG)公司的增长/份额矩阵(The Growth/Share Matrix),

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及其应用

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及其应用

表 1 几种常见荧光分子的单光子 、双光子 和三光子的吸收截面 3 [5 ]
荧光分子
δ1 (λ/ nm) / 10 - 16cm2
ηδ2 (700nm)
/ 10 - 50cm4·s / 光子
ηδ3 (700nm) / 10 - 83cm6·s2/ 光子2
DAPI free
113 (345nm)
Dansy1
TWO PHOTON LASER SCANNING FL 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ITS APPL ICATIONS
CHEN De2Qiang XIA An2Dong WAN G Ke2Yi HUAN G Wen2Hao
( Depart ment of Precision M achi nery and Inst rument ation ,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 na , Hef ei 230026)
图 1 单 、双光子激发过程示意图
图 2 单 、双光子激发所形成的荧光形貌 (样品为罗丹明 B 的水溶液. 上为单光子激发 ,下为双光子激发)
3 材料的吸收截面 δ
吸收截面 δ是双光子激发现象的重要参数 , 它 的大小反映了分子吸收双光子的本领. 对单光子激 发中的吸收截面 δ已有较为准确的文献记载 , 而对 双光子乃至多光子吸收截面 δ,目前尚缺乏全面 、准 确的记载. 因此 ,对常用的荧光分子多光子吸收截面 δ和光谱的进一步研究 , 将有助于多光子激发共焦 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232 ·
2 双光子激发原理简介
在激光照射下 ,基态荧光分子或原子吸收一个 光子后成为激发态 ,随后又弛豫到某一基态 ,同时以 光子形式释放能量而发出荧光. 这一过程就是通常 的单光子激发情况. 1931 年 ,Maria G ppert - Mayer 预言一个分子或原子可以在同一个量子过程中 ,同 时吸收两个光子而成激发态 ,这种情况就是双光子 激发过程[2 ] . 1961 年 , Kaiser 等在 CaF2 ∶Eu2 + 晶体 中首次观察到了这种双光子激发现象[3 ] . 图 1 简单 地描述了这种双光子激发的过程. 比如在单光子激 发情形 ,NADH 酶在 350nm 的光激发下产生 450nm 的荧光 ,而在双光子激发情形 , NADH 酶则需同时 吸收两个 700nm 的光子才能产生 450nm 的荧光. 这 就是说 ,双光子技术可以使我们无需使用紫外光源

双光子吸收截面ppt-课件

双光子吸收截面ppt-课件
能将直接的双光子吸收 和通过中间实能级实现 的连续分布吸收区分开 来。
和双光子诱导荧光法类 似,该方法也是通过比 较待测样品和已知双光 子吸收截面的标准样品 来求得待测样品的δ。
双根测面光据样: 以品子下的 瞬公双A A式光态可子吸得吸到收收待截cc光谱法 尤比由Δ一对的(测 测利比双(双可 可测通一双测 对的双当双Δ能双当NF通双能双可优根当测由通 比对的测难一测利F利准能测((由入能N双利测通尤测N双由用收 入优测F对的 能由双准通比比一 当双通对的((用收尤由当根ΔN测(双 当通可F双测测双一比(由对的双通FΔ(缺比当通通测测尤 尤测可对的一(双:::::AAAAcccc其较激种于依3量量用较光2光以以量常种光量于依光光光将光两过光将光以点据激量于常较于依量以种量用用确将量23激射将光用量常其量光激公截射点量于依将激光确常较较种光常于依22公截其于据量3光激常光量量光种较23激于依光过1点较两过过量量其其量以于依种2光为 为 为 为: : : :) ) ) ) ) ) ) ) ) )双双双双双对 待 发 三 很 赖 双双 单 待 子 子 有有 双 , 三 子 双很 赖 子 束 子 直 子 束 改 子 直 子 有 : 以 发 双 荧 ,待 很 赖 双 测 三 双 单 单 度 直 双 发 光 直 子 单 双 , 对 双 子 发 式 面光 : 双 很 赖直 发 子 度 , 待 待 三束 子 , 很 赖 式 面 对 荧 束 以 双 子发 , 有 子 双 双 子 三 待 发 很 赖 子 测 与 待 束 测 测 双 双 对对 双 有 很 赖 三 子单单单单双双双双当入入当入入当入当待入光光光光光荧测态阶多关光 光色测诱诱效 效光双阶诱光 多关诱通诱接诱光变诱接诱效实下态光光双 测多关光出阶光色色高接光态强接诱色光双荧光诱态对δ强实光多关 接态诱高双测测阶 通诱双多关对δ荧光通下光诱

双光子光聚合反应课件

双光子光聚合反应课件

微纳制造
微纳器件制造
双光子光聚合反应可用于制造高 精度、高稳定性的微纳器件,如 微电子器件、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
微纳光学元件
利用双光子光聚合反应可制造出 具有复杂结构和功能的微纳光学 元件,如光子晶体、微透镜和波 导等。
光固化3D打印
高精度3D打印
双光子光聚合反应可以实现高精度、 高分辨率的3D打印,制造出具有复 杂结构和功能的零件和模型。
材料多样性
目前可用于双光子光聚合反应的材料种类有限, 需要开发更多种类的适用材料。
解决策略
优化反应条件
通过调整反应介质、温度、光 强等参数,实现对聚合过程的
有效控制。
新型催化剂设计
设计新型催化剂以提高双光子 光聚合反应的效率。
拓宽应用领域
研究在不同光源和环境条件下 双光子光聚合反应的适用性, 拓宽其应用领域。
双光子光聚合反应材料
引发剂
01
02
03
引发剂种类
根据聚合反应需要,选择 适当的引发剂,如阳离子 引发剂、自由基引发剂等。
引发剂作用
引发剂在双光子光聚合反 应中起到引发单体活化的 作用,是实现聚合反应的 关键物质。
引发剂浓度
根据聚合反应速率和材料 性能要求,调节引发剂的 浓度,以获得最佳的聚合 效果。
包括反射镜、聚焦镜等 光学元件,用于控制激 光束的传播方在适当的温 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
实验步骤
01
准备样品
02
清洗和干燥
03 激光照射
04
聚合反应
后处理
05
选择适当的单体、光引发剂、添加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 合均匀。
确保实验器具干净无污染,将样品放入反应器中。 调整激光器参数,使激光束照射到样品表面,激发双光子聚 合反应。

最新双光子光聚合反应PPT课件

最新双光子光聚合反应PPT课件

谢 谢!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7
三维操控和微加工
一个立体的复杂整体结构,材料在不同的部位 的尺寸和形状都不同时,利用现有的精密机械 尚无有效的方法实现。如非球面透镜的加工, 特别是微型非球面透镜是目前的技术难题之一, 双光子聚合可以用来解决该问题。Kawata将计 算机辅助设计和双光子聚合技术相结合,成功 的制造出了红细胞大小的立体公牛(长10μm, 高7μm)(Nature,2001,412用激光作动力拉动弹簧,测出了弹簧 的弹性常数为8.2nNm-1.
1 概述
1931年Goppert-Mayer提出双光子吸收理 (Ann.Physik,1931,9:273~295);
20世纪60年代由实验观测所证实 (Phys.Rev.Lett,1961,39:1347~1348)
但由于缺少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材料(均小于 10-48cm4•s/photon),限制了其应用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大双光子吸收截面有机分子 被逐渐发现(10-46cm4•s/photon)。如双光子 上转换激光、双光子光限幅、双光子三维光存 储、双光子光动力学疗法、双光子光聚合等
单光子吸收的吸收截面为
10-17~10-18 cm4•s/photon,对光密度要求小,即 使弱光也可发生吸收,在光线经过的地方都会发 生聚合,是整体或面上的聚合;双光子吸收截面 一般为10-50~10-46cm4•s/photon,一般在两束光 聚焦的焦点处才能同时吸收两个光子,引发聚合 反应,聚合反应只发生在入射光波长立方(λ3) 范围的微小体积内。
双光子吸收截面:
σTP=4π3ao5 ω2 δTP 15c гf
即双光子可进行立体微加工。
双光子吸收的光源

2024年荧光光谱法PPT课件

2024年荧光光谱法PPT课件

K' ( I 0
I e2.3cl 0
)
2.3K'I0 c(l cl ≤ 0.05,即稀溶液)
kc 定量基础 50 第50页/共57页
分析方法
荧光强度的灵敏度取决于检测器的灵敏度
改进光电倍增管和放大系统
灵敏度极高 vs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A(-log(I/I0))-c关系
放大光强信号时 入射光和投射光同时放大
41
第41页/共57页
荧光分光光度计
3. 样品 池 • 低荧光的玻璃或石英 • 方形—散射光较少 • 90o测量—消除入射光的背景干扰
42
第42页/共57页
荧光分光光度计
4. 检测器 • 主要:光电倍增管 • 其他:二极管阵列(色谱)、电荷转移(电泳) • 冷却—改善信噪比S/N
43
第43页/共57页
分析方法
荧光 吸收光能 物质
受到 释放能量 激发
发射 荧光
溶液荧光强度与 吸收光能程度 有关
荧光效率
第49页/共57页
分析方法
1. 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荧光强度正比于被荧光物质吸收的光强度:
F K'(I0 I )
L-B定律:
I I010cl
F K'(I0 I )
K'(I0 I010cl )
否 则 能量以无辐射跃迁形式释放(内转换 与外转换的速度很快) →无荧光发射
25
第25页/共57页
基本原理
2. 影响荧光强度的结构因素 (内部因素)
1)跃迁类型 2)共轭效应(长共轭结构) 3)刚性结构与共平面性效
应 4)取代基效应
26
第26页/共57页
基本原理

双光子加工课件

双光子加工课件

液态金属离子源是利用液态金属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场致离子发射所形成 的离子源.液态金属离子源的基本结构如图' 所示.目前商用FIB 系统的 的离子源.液态金属离子源的基本结构如图' 所示.目前商用 粒子束是从液态金属镓中引出,由于镓元素具有低熔点, 粒子束是从液态金属镓中引出,由于镓元素具有低熔点,低蒸汽压以及良 好的抗氧化力, 好的抗氧化力,因而液态金属离子源中的金属材料多为镓
高密度存储
原理二
利用双光子吸收和共焦原理,三维光学高密信息存储技 术可实现在直径120 mm,厚度10 mm 的光盘上存储 200 GB 的数据,用并行方法读出,速度达Gbit/ s 共焦光学系统具有三维分层扫描成像能力,有效地避免 邻层的干扰,并且与CD 播放机有极好的兼容性,成为 重要的三维光学数据读出方法
掺杂sp iropyran分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2MA) 是一种光反应变色材料, 通过双光子 吸收过程在样品中产生折射率的改变,从而实现 高质量的微结构. 光反应变色材料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光学可逆性, 利用光学辐照,可以使反应后的产物重新恢复到 反应前的状态,所以这种材料在可擦写光学信息 存储,波导写入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为何能突破衍射极限
光强依赖性 双光子聚合明显的阈值性 聚焦后的激光强度在空间上呈高斯或类高 斯分布
双光子聚合加工系统
双光子聚合加工的应用
加工系统:锁模钛宝石飞秒振荡器,脉宽150fs,中心波长780nm,重复频 加工系统: 率76MHz. 激光由一个数值孔径NA = 1. 4 的物镜聚焦. 实验所用的树脂 (型号为SCR500,由日本的JSR公司生产),该树脂对近红外波长是透明的, 允许钛宝石激光入射到树脂深处 纳米牛尺度: 纳米牛尺度:长10m,高7m,最细微部分的尺寸为120nm,是目前世 界上人工制作的最小动物模型.它的大小和人体红血球差不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优点
• (4)双光子荧光可以避免普通荧光成像中的荧光漂 白问题和对生物细胞的光致毒问题;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199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Denk等提出将双光子激发现 象应用到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中,开辟了双光子荧光显微 和成像这个崭新的领域。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Has nttains
图2a 双光子吸收 图2b 单光子吸收 S 单重态能级 T 三重态能级 V 虚拟中间态 hv 吸收光能量 Fl 荧光 Ph 磷光 Ⅺ 系间窜越
荧光物质在吸收了与其能级结 构匹配的能量后,电子由基态 S0被激发至激发态S1,经过辐 射跃迁后电子又回到基态S0, 这一过程中发射出荧光。与单 光子荧光不同,双光子吸收过 程中,基态与激发态之间存在 一个虚能态, 通过两个光子的 能量进行叠加而使处于基态的 电子达到激发态。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3 双光子荧光的特点及优点
3.1 特点:
(1)双光子吸收的辐射光源一般在可见-近红外区 (≥800nm);
(2)双光子吸收的强度与激发光强的平方成正比,是 一种非线性吸收,荧光强度比单光子吸收强;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2 双光子荧光基本原理
2.1 单、双光子荧光的介绍
• 在一般的荧光现象中,由于激发光的光子密度低,一个荧 光分子只能同时吸收一个光子,再通过辐射跃迁发射一个 荧光光子 ,就是单光子荧光。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近年来,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在诸多领域,尤其 是双光子荧光显微和成像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 注。设计和合成双光子吸收截面大和上转换荧光强 的有机分子能大大促进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在生物 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单分子检测、免疫测定、DNA片 断测定、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生物微芯片、毛细管 分离检测等。
在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基础上,人们总结出有 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一些结构-性能关系,提出了许 多行之有效的设计及合成策略,大大推动了双光子吸 收应用的发展。
当 使 用 光 波 长 为 图 (a) 中 激 发 光 波长两倍的光,对相同物质进行 激发时,由于所使用光波的光子 能量仅为原来的一半,无法通过 单光子过程使基态电子激发到激 发态。只有在光子密度极高的情 况下,基态的电子可以同时吸收 两个光子,使处于基态的电子跃 迁至激发态,这种现象如图 (b) 所示。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双光子荧光产生原理:荧光分子吸收第一个光子后,跃迁 到虚能级上,该能级仅能存在几飞秒,便自动返回基态, 第二个光子必须在这几飞秒内与虚能级上的分子作用,从 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能量较大的激发态分子,通过内转换 使自己回到最低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处于此能级 的分子不是通过内转换的方式来消耗能量,回到基态,而 是通过发射出相应的光量子来释放能量,回到基态的各个 不同的振动能级时,就发射荧光。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3.2 优点
• (3)长波长光源作为双光子荧光的激发光源,可以 避免样品中激发波长较低的自发荧光物质的干扰;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 与单光子相比,双光子激发过程就是基态荧光分子或原 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激发至激发态,通过弛豫过程,辐 射出频率略小于两倍入射光频率的荧光光子。比如对 NADH酶,在单光子激发情形下,需在350 nm的光激发下 产生450nm 的荧光。而在双光子激发情形下,可采用光 损伤较小的红外或近红外光,如700nm 的激光来激发得 到的450 nm荧光。
1 双光子荧光背景介绍
双光子吸收是指在强光激发下,介质分子同时吸收两 个光子,从基态跃迁到两倍光子能量的激发态的过程。
早在1931年, Gppert Mayer 就在理论上预言了双光 子吸收的存在。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激光器出现后,才由Kaiser等首 先从实验上证实了双光子吸收过程。然而,由于一般材料 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很小,双光子吸收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使双光子吸收研究一直停留在基础研究水平。
3.2 优点
(1)由于激发光源波长较长,受光散射影响较小,使 得入射光的损耗较小,在介质中的穿透性较好;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3.2 优点
• (2)双光子荧光使用红外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能大 大地降低生物组织对激发光的吸收,可获得较强 的样品荧光;
2.2 双光子吸收的示 意图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 图(a)为单光子激发过程。在激 光照射下,基态分子或原子吸收 一个光子后成为激发态 ,随后 又弛豫到某一基态,同时以光子 形式释放能量而发出荧光。这一 过程就是单光子激发。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双光子荧光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目录
1.研究背景 2.基本原理 3.特点及优点 4.应 用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