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黑天鹅》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大学2012~2013 学年冬季学期

通识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电影工业发展史课程号:1400R001 学分: 2 成绩:

姓名雷晴

学号12123249

大类理工大类

论文题目:观《黑天鹅》有感

论文评语:

任课教师: 黄望莉

评阅日期:

目录

一、序 (2)

关键词 (3)

二、五个方面解析 (4)

(一)有关人物 (4)

Nina Thomas Nina的母亲Beth 两个Lily

(二)有关意象 (5)

天鹅颜色指甲与抓痕镜子地铁

(三)有关声音 (7)

敲击弦乐大提琴小提琴拟声

(四)有关欲望 (8)

善恶纯洁情欲对立

(五)有关结局与主题 (8)

死亡欲望追求完美升华代价人性的弱点

三、后记 (10)

参考文献 (10)

芭蕾舞演员Nina与她的母亲两人住在一起,新一季的《天鹅湖》即将开演,总监Thomas正在四处寻找演员,Nina的柔弱和美丽使她是演白天鹅的最佳人选,但这一季的《天鹅湖》需要主角同时演绎善良的白天鹅与充满魅惑与邪恶的黑天鹅。Nina在被选上后,出于舞者的完美主义,她在Thomas 的帮助下拼命寻找内心邪恶的自己,这时与黑天鹅几乎一样的Lily出现,Nina在对完美的追求中,发掘出那个被母亲压抑的叛逆诱人的自己,那个自己变成了Lily,与她竞争,使她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中,出现许多幻象,使压抑的自己迸发出来,在表演前,误伤了她以为的Lily,实则是她自己。在首映中,她内心的自己在舞台上将黑天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Thomas为之兴奋,但最后,叛逆的她倒在了最光辉的舞台上,她的伤口映出鲜血,她在对自己完美的肯定中倒下,她体内的黑天鹅与白天鹅也在这次表演中得到了完美的合一。影片结束在Nina倒在血泊中,留下一句话“I feel perfect!”。而背景音乐配的是《天鹅之死》,个人倾向于认为Nina最后是死在她最爱最辉煌的舞台上。

这部片子在表现手法上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电影中大量应用镜子映像的拍摄,其中Lily的很多次出场都是由镜像引入,而镜像在拉康的理论中表现了主体对于本身的认识,包括每次镜中的抓痕,镜中不随自己而异动的影相,都体现了Nina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艰苦探究以及对最终抵达完美的不懈努力。整部电影节奏紧凑,剪辑与声效营造出的气氛恰当的烘托出女主角心境的起伏,符号性的服装与强烈对比的妆面将Nina内心的挣扎放大外化,而大段的《天鹅湖》原曲或改编则更加丰满了影片的视听冲击力。

但对于一部关于人格分裂的电影来说,片中其实在处理这方面内容之时显得很老套,而且电影伊始就让人基本能猜得出主人公那脆弱的精神状态后果肯定严重,而不像《禁闭岛》或《搏击俱乐部》那样直到结尾才发现一切都是一场分裂秀。本片从开场就挑明再走分裂出一个黑暗的自我那种路线,在亦幻亦真的世界中,逐渐走向另一个极端。本片这种做法实际在悬念设置方面略有不足,但优点在于能跟随主人公的脚步一起进入到那个真真假假的世界中,几乎每出现一幕场景和情节都会让观众去猜想是否又落入了分裂者的幻影之中。

而在社会舆论导向方面,《黑天鹅》这部惊悚文艺片至少表达了以下几重意思:

1.追求完美是种极限运动,搞不好就会没命,更需要明白的是,所谓完美,就人性而言,不是完整的善,而是有善又有恶,可以自如的摆放和调度善恶。正如片中所表达的,既有白天鹅的温和善良热情,似水柔情,又有黑天鹅的放荡不羁无尽的欲望。如此,才是完美的人。

2.有爱有欲望才是完整的人生。人的欲望,无可救药!我们战胜不了它,就让我们面对它!

3.完整的家庭能让孩子的人格完整,健康成长。而过分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地压制和操纵,只会害了孩子。

其中,我想就第三点谈一谈。

成长是一个被影响被塑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父性的阳刚力量勇敢豪迈和母性的阴柔温柔谨慎含蓄如同钢筋和水泥般浇注起整个人格。过强则易折,过弱则柔弱不堪。假如一方缺席过久,另一方的人格影响过于强烈和唯一,则势必造成与之过于相似或者完全相反。

Nina出生于单亲家庭,她的父亲出于某种原因从未在片中露过面。她的床头没有父亲相片,她母亲的房间里挂满了她自己和女儿的图和照片,但没有父亲的。她的二十八年生命中从未出现过父亲的影子和影响,母亲就是她的唯一,她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男性只有她的教练和舞伴。

Nina的母亲曾是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但为了生下Nina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因此,她将女儿视为自己生命和事业的延续。她强迫Nina从小学习芭蕾,用比对自己还严苛的标准要求女儿,

因为她“不想让她重蹈自己的覆辙”。

不得不说一句,这几乎是现在国内大多数父母心态的完美写照,他们忘记自己曾经如何怀着最美好的愿望背叛死板坚硬的条规而突破牢笼成为现在的他们,他们只记得自己因愚蠢而犯下的种种错误,并且将这种错误推广为每个人都会犯下,尤其是他们的儿女也会有他们的这种愚蠢。因此,他们设下牢笼禁锢儿女,美其名曰为了你好不想让你犯和父母同样的错误。实则是让儿女为自己的愚蠢错误而买单遮羞,操纵儿女的生命为自己的错误赔偿。

关键词:人格分裂黑天鹅叛逆欲望镜像死亡完美家长错误压制人格塑造

(一)有关人物

女主角Nina是个克制冷静脆弱的女人,但争取角色的欲望把她推进了Thomas的办公室,更是把她推向了压力的顶峰。起初Thomas并不满意Nina对黑天鹅的诠释,认为她不够狠,不够性感,没有释放出自己的情感没能够迷失自己,但却仍然选择了她成为新的Swan Queen。Nina对自己的中选感到吃惊,导致她在整个排演过程中都是极度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尽管她想要通过努力训练来弥补但仍然不能够完美诠释黑天鹅,这时Nina便处于一个技术再没作用自己不能再控制的状态。于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各种外力便开始作用,一步步的激发或抑制Nina人性深处的黑暗势力,而Nina便被动的卷进了这场黑白角力的风暴中心。

Thomas是个有趣的角色,他在影片中就像个灰色人物让Nina同时也让观众无法分辨他的意图。办公室的强吻,自慰的作业,舞蹈室的主动诱惑,或许是因为他对Nina抱有占有的欲望而进行的一系列骚扰,却也同时可被解释为一种指导Nina诠释黑天鹅的非常规手段。不管怎样,是Thomas成功释放了Nina 内心期待被渴望被迷恋被重视以及不顾一切追求完美的欲望。类似的性暗示还有地铁上对着Nina自慰挑逗的老头。

Nina的母亲是个有强烈控制欲甚至有点偏执的女人,很多时候就像一个反面角色,因为她的爱就像桎梏牢牢套在Nina的脖子上让她无法呼吸。前有Thomas在努力释放,同时又有母亲在间接抑制和禁锢Nina 内心蠢蠢欲动的黑暗欲望。例如Nina清晨自慰的那场戏,正当她让自己沉溺在性快感中时,却突然发现母亲就睡在床边,仓惶下被迫停止。母亲发现Nina背上的抓痕后强迫似的剪短Nina的指甲,然而那些伤痕本就是黑天鹅即将被释放的征兆,母亲的行为无疑是在阻止它的发生。于是母亲的角色便可被解读为在人性白与黑较量中,唯一能够抑制黑暗面的亲情和爱,只可惜这一次促使黑暗滋生的力量更大。因此在片尾白天鹅之死那场戏中,Nina眼中看到的只有看台上泪流满面满眼爱意和怜悯的母亲。

Beth是前一任Swan Queen,在主演人选发布晚会上Nina目睹了Beth的不甘心和愤怒,以及与Thomas 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Beth出车祸后Thomas暗示Beth自杀的可能性非常大,这让Nina发现自己有可能是Beth和Thomas之间的第三者,也就是《天鹅湖》中的黑天鹅。这种想法无疑推动了黑天鹅的破茧而出。

Lily其实在片中有两个,一个是真实存在的竞争者,一个是Nina在人格分裂后假想出来的一个敌人。作为真实的竞争者,Lily始终都是一副叛逆放纵的模样,穿着黑色,与Nina截然相反。这或多或少都给Nina造成一种“她黑我白”的暗示。在夜店的那一晚,Lily不遗余力的劝诱Nina放纵自己,甚至还拿了一件黑色衣服给Nina穿。也许只是偶然,但当Nina在厕所中换上了那套黑色衣服后,似乎就预示着其心中的那只黑天鹅已经诞生并开始成长。在影片最后一部分里,不管是真实的竞争还是幻想的背叛,真假Lily 始终都扮演着引诱黑天鹅出现的重要推动力。这只黑天鹅在Nina心中时而化身成假想敌Lily,时而变成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