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建模助手培训教程

合集下载

《隧道开挖建模培训》课件

《隧道开挖建模培训》课件
和移动。
离散元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模拟 大变形和破裂过程,适用于处 理不连续介质。
缺点在于对于连续介质和较小 变形的问题,离散元法的精度 可能不如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01
02
03
04
边界元法是一种将问题转化为 边界积分方程,通过求解该方 程来得到原问题解的方法。
在隧道开挖建模中,边界元法 常用于分析应力场和位移场的
详细描述
ABAQUS是一款高度模块化、可定制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 域。它提供了强大的建模和网格划分工具,能够模拟复杂的隧道开挖过程,并可 进行大规模的并行计算。
Midas GTS
总结词
专门针对岩土工程领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
详细描述
Midas GTS是一款专门针对岩土工程领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隧道开挖建模。它提供了丰 富的岩土材料模型和本构关系模型,能够模拟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场、位移场和渗流场。
边界条件。
边界元法的优点在于对于某些 问题,其计算精度高于有限元 法,且需要的计算机资源较少

缺点在于对于复杂的问题,可 能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计算
机资源。
其他隧道开挖建模方法
01
其他隧道开挖建模方法包括混合 法、无网格法和智能模型等。
02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 同的问题和场景,需要根据具体 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隧道开挖建模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
由于地质勘查的局限性,隧道开挖面临的地质条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解决方案包括采用概率方法、模糊逻辑等不确定数学方法进行建模和分
析。
02
岩土力学的复杂性
隧道开挖涉及的岩土力学行为非常复杂,难以准确模拟。解决方案包括

3dmax隧道建模工作流程

3dmax隧道建模工作流程

3dmax隧道建模工作流程3Dma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三维建模软件,广泛应用于建筑、游戏、动画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使用3Dmax进行隧道建模的工作流程。

一、收集参考资料在进行隧道建模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参考资料。

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查阅相关书籍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隧道的外观、结构、尺寸等信息。

收集到的参考资料将为后续的建模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创建场景在3Dmax中创建一个新的场景,设置好工作单位和系统参数。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场景的大小、光照效果等。

三、绘制基础形状使用3Dmax的建模工具,如盒子、圆柱等,绘制隧道的基础形状。

可以根据参考资料中的尺寸信息来确定形状的大小和比例。

四、建立细节在基础形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隧道的细节。

可以使用3Dmax提供的修改工具进行形状的调整和变形,使其更加贴合实际的隧道形态。

可以添加隧道的入口、出口、墙壁、天花板等细节,使模型更加真实。

五、添加材质和纹理为隧道模型添加适当的材质和纹理,使其更加真实。

可以使用3Dmax自带的材质库,也可以自己制作和导入材质。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添加隧道内部的灯光效果,提高模型的逼真度。

六、设置相机和视角通过设置相机和视角,调整观察者的位置和角度,以便更好地展示隧道模型。

可以设置相机的位置、焦距、光圈等参数,调整视角的远近和广角。

七、渲染模型在模型建立和材质设置完成后,进行渲染。

使用3Dmax的渲染工具,设置好渲染的参数,如分辨率、光照效果等,进行渲染操作。

可以选择不同的渲染器,如默认的扫描线渲染器、Arnold渲染器等,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渲染方式。

八、调整和优化在渲染完成后,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可以根据渲染结果进行细节的修正和改进,使模型更加精细。

同时,也可以对模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细节和面数,提高模型的性能。

九、导出和应用将完成的隧道模型导出为合适的格式,如.obj、.fbx等,以便在其他软件中使用。

可以将模型导入到游戏引擎中,或者用于建筑设计和可视化等领域。

MIDASGTS隧道开挖建模培训课件

MIDASGTS隧道开挖建模培训课件
2. 几何 > 转换 > 调整大小.. 3. 选择图中红线 4. 选择绿色圆圈中的点 5. 输入“1.2” 6. 点击[确认] 7. 几何> 生成几何体 > 扩展... 8. 适用过滤器中的线,选择两条红线,参
考步骤2.13中的扩展,长度输入“16” 9. 几何 > 曲面 > 缝合... 10. 参考步骤2.14中的缝合,缝合新建的2
3. 选择“小截面”实体
4. 点击[选择方向],选择Y轴
5. 输入“15”
3
6. 点击[确认]
7. 在工作树目录中点击鼠标右键
4
7 5
6
MIDASGTS隧道开挖建模培训MID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midas GTS
步骤 2.8
1
变截面隧道的开挖
1. 在工作树目录中点击鼠标右键 ,选择“透明度”
4
MIDASGTS隧道开挖建模培训MID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midas GTS
步骤 2.19
变截面隧道的开挖
1. 几何 > 实体 > 分割... 2. 参考步骤2.15分割实体“小断面-上”和“小断面-
下”
2
MIDASGTS隧道开挖建模培训MID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5. 选择“线”,选择图中红线
6. 选择Y轴
7. 输入“31”
3 8. 点击[适用]
9. 选择“线”,选择图中绿线
10. 选择Y轴
5,9
11. 输入“16”
12.点击[确认]
5,9
7,11

隧道bim建模 revit流程

隧道bim建模 revit流程

隧道bim建模 revit流程
隧道BIM建模(建筑信息模型)Revit的流程如下:
1. 建立工作集:在Revit中,工作集用于集中管理相同或相关的项目
阶段和数据。

在开始建模之前,需要创建工作集,并确定工作集的目
标和范围。

2. 创建项目:根据项目需求建立新的Revit项目,并设置项目参数,
如单位、标高、绘图比例等。

3. 场地建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隧道周围的场地模型,包括地形、边坡、排水等。

4. 隧道洞身建模:分段建模,根据隧道设计图建立隧道洞身的模型,
包括拱部、边墙、仰拱、路面等部分。

5. 支护结构建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支护结构模型,如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

6. 钢筋建模:对于需要钢筋混凝土支护的隧道段,需要建立钢筋模型,包括钢筋的形状、数量、间距等参数。

7. 添加细节元素:在模型中添加与隧道相关的细节元素,如标志牌、
排水设施、通风设备等。

8. 材质定义:为模型中的各个构件定义材质,以反映实际工程中的物
理属性。

9. 机电设备关联:将机电设备与隧道BIM模型进行关联,确保在后期
设计阶段能够实现协同设计。

10. 碰撞检查与优化:使用Revit的碰撞检测功能,对隧道BIM模型
进行碰撞检查,优化模型设计,减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风险。

11. 导出模型:完成建模后,根据需要导出各种格式的模型文件,以便于后续施工图设计和施工使用。

请注意,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可能因项目实际情况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开始隧道BIM建模之前,建议先对Revit软件进行全面了解和培训。

数学建模隧道问题教案

数学建模隧道问题教案

数学建模隧道问题教案教案标题:数学建模-隧道问题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与隧道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隧道问题中的数学模型,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数学建模的概念和重要性,并解释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与隧道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建隧道?隧道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知识讲解:3. 讲解隧道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例如:几何图形的计算、三角函数的应用、最优化问题等。

4. 解释数学建模在解决隧道问题中的作用,例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优化隧道的设计和建造过程。

实例分析:5. 提供一个具体的隧道问题实例,例如:某地需要建设一条隧道,学生需要考虑隧道的长度、高度、宽度等因素,并提出一个最优的设计方案。

6. 引导学生分析该隧道问题,确定需要考虑的数学模型和变量,并进行数学计算和推理。

团队合作:7.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隧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8. 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并互相评价和改进。

总结评价:9. 让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以及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0.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运用数学建模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数学建模教材或参考书籍- 隧道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资料和案例- 计算器、纸张、铅笔等学习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学生对隧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学生对数学建模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教案扩展:教师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或工程师来讲解隧道设计和建造的实际案例,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建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隧道建模教学大纲模板

隧道建模教学大纲模板

---隧道建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隧道建模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4. 学时安排:XXX课时5. 教学目标:- 掌握隧道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熟悉隧道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

- 学会使用隧道建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隧道结构基本知识- 隧道分类与结构特点- 隧道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隧道施工技术2. 隧道建模软件介绍- 软件名称及版本- 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 软件在隧道建模中的应用3. 隧道三维建模- 三维建模的基本步骤- 隧道几何形状的创建- 隧道结构构件的建模- 隧道内部装饰及设施建模4. 隧道三维模型优化- 模型检查与修改- 模型尺寸调整与优化- 模型出图与渲染5. 隧道BIM建模- BIM技术简介- 隧道BIM建模流程- 隧道BIM模型的应用6. 隧道施工模拟与优化- 施工过程模拟- 施工进度控制- 施工资源优化7. 隧道结构安全分析- 结构受力分析- 安全评估与监测- 结构优化设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践操作法4. 讨论法四、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3. 实践操作考核4. 期末考试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隧道工程》2. 参考书目:- 《隧道建模与仿真》- 《隧道结构设计原理》- 《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六、教学进度安排(此处列出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包括每节课的主题、学时分配、教学方法等)---请注意,上述模板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大纲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背景、课程资源等因素进行定制和调整。

openroad designer培训大纲

openroad designer培训大纲

OpenRoad Designer是一款专业的交通设计软件,用于为道路、桥梁和隧道设计提供高质量的建模、仿真和分析工具。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OpenRoad Designer培训大纲,涵盖了该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 介绍OpenRoad Designer软件:包括软件的概述、功能特点和使用场景等。

2. 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讲解软件的用户界面,包括各种工具栏、菜单和窗口等,以及如何进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视图控制等。

3. 数据导入和输出:介绍如何导入和导出数据,包括各种格式的文件,如DXF、CSV、GIS数据等。

**第二部分:建模和仿真**
1. 道路建模:讲解如何创建道路模型,包括道路类型、几何形状、坡度、曲率等参数的设置。

2. 交通流仿真:介绍如何进行交通流仿真,包括仿真参数的设置、仿真结果的查看和分析等。

3. 桥梁和隧道建模:讲解如何创建桥梁和隧道的模型,
包括结构、材料、荷载等参数的设置。

4. 交互式分析和优化:介绍如何使用交互式分析和优化工具,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评估。

**第三部分:高级功能**
1. 高级建模技巧:讲解如何使用高级建模技巧,如自定义工具、变量和函数等,来创建更复杂的模型。

2.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介绍如何使用软件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如图表、动画等,来更好地理解和展示仿真结果。

3. 用户定制和扩展:讲解如何使用用户定制和扩展功能,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OpenRoad Designer培训大纲,具体的培训内容和课程安排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和时间进行调整。

MIDAS操作一点点

MIDAS操作一点点

MIDAS-GTS隧道施工建模流程就Midas-GTS建模而言,我也是初学者,其中有一些经验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一下,建模的具体步骤;第二部分主要说一下建模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下面首先对建模的具体步骤进行简要的叙述。

1.根据工程资料,确定建模尺寸边界●以隧道中心为基准,横断面左右至少各取5倍隧道洞径,横断面的上下方向也要至少取5倍洞径。

●纵向尺寸,根据隧道实际的纵向尺寸,以工程实际的参数为基准进行确定。

●若有进接既有结构,要综合考虑新建结构和近接结构的影响范围进行全面考虑,取二者的最大公约数。

2.确定材料的参数●一般来说,土体参数按照摩尔-库伦本构模型比较合适,因为此本构涉及的参数较少,且容易调试,参数在地勘资料里都有。

土体的弹性模量取3-5倍地层压缩模量。

●在输入土体参数时,摩擦角和粘聚力不能为0.否则程序拒绝计算。

●对于桩单元的建立和参数上,一般把桩单元按梁单元处理,法向刚度取108数量级为宜。

3.确定本构关系●本构关系的选择直观重要,要按照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划分,比如说:衬砌结构在受力上比较接近于板单元,桩基比较接近于梁单元,土体为实体单元。

4.建模注意事项●在建模时,有些需要直接建立的,有些需要在以后的程序中生成的。

比如说,土体要通过实体划分而来,而衬砌作为板单元是通过在程序中的“析取”命令来实现。

●要注意约束条件的选用。

比如说,对承台的水平位移要进行限制,土体建模后,也要对土体四周的位移进行限制。

●在第一阶段,为初始应力阶段,即应保证位移和变形为零。

、以上仅是建模过程中的一部分建议,对于初学者来讲,开始最好把有限元理论和地下施工技术方面的理论书籍多看看,然后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软件里。

另外要注意合理简化施工措施,不必全面考虑,最好是抓住主要的,适当考虑次要因素即可。

关于隧道施工建模,主要掌握两点:⏹掌握隧道施工建模需要几个步骤(如上表)⏹掌握每个步骤所代表的意义(如上表)隧道建模流程示意图页面 1。

轨道(隧道)机器人后台操作及模型建立精讲

轨道(隧道)机器人后台操作及模型建立精讲
Z值更新完毕之后将表格重新导入数据库,导入之后检查个停 靠点数据是否更新。
机器人工程服务部
03 分档操作
3. 分档操作
5、数据库整理 Staypoint表格更新完毕之后还需要更新measure 表,即更
新检测点的云台预置位、焦距、手动聚焦值。 使用同样的方法导出表格,修改之后重新导入并检查。
机器人工程服务部
机器人工程服务部
03 分档操作
3. 分档操作
2、确定分档值 辅助线的添加方法:网页登入视频服务器,在可见光视频服
务器→高级配置→图像→字符叠加加入字符并调整位置。找参考 点使字符位于屏幕中央。如果在图像中无“字符添加”,打开OSD 设置会找到“字符添加”模块
机器人工程服务部
03 分档操作
3. 分档操作
RFID: AA
机器人当前坐标:RFID:AA X:200
运动方向: AA=>BB
·
Robot
·
运动方向: BB=>AA
机器人当前坐标:
RFID:BB. X:-100
RFID: BB
机器人工程服务部
02 后台操作
3.云台预置位配置
预置位配置与室外机器人有所不同,室内轨道机器人调用预 置位不再是根据云台坐标调用,而是根据云台预置位的序号判断 云台要到的位置,操作其实是设置云台的位置,每个停靠点下的 云台预置位不同云台摆动所到的位置就不同。通常整个保护室只 需要设置几个云台预置位就行了。比如,1-20号停靠点下的云台 预置位是“2”,机器人在到达1-20号停靠点机器人后,每次云 台的朝向都是一样的,都是设置好的云台预置位“2”的位置, 那么只要在控制平台更改预置位“2”的位置,整个1-20号停靠 点下的云台摆动位置都会跟着变化。

隧道工程BIM技术实施方案ppt培训课件

隧道工程BIM技术实施方案ppt培训课件

人机模拟
人机模拟:: 优化平台设计, 确保操作空间 满足拼装要求, 确定合理的高 空作业排班作 业时间,减少 高空作业风险。
虚拟现实
为所有3D体验平台上的CATIA用户提 供沉浸式可视化体验,包括HMD、立 体化渲染及位置追踪等。
通过与虚拟现实硬件设备的连接,实现 了在虚拟环境中人机交互应用,让相关 人员能够在项目竣工前提前对项目有了 深入体验。
6,防排水模型
隧道快速建模
BIM人员
关键词: 1,解决方案总 概况 2,快速建模
1,洞门模型 2,明洞模型 3,暗洞模型 4,附属洞室模型 5,辅助坑道模型
6,防排水模型
隧道快速建模
BIM人员
关键词: 1,解决方案总 概况 2,快速建模
1,洞门模型 2,明洞模型 3,暗洞模型 4,附属洞室模型 5,辅助坑道模型
成果提交
模型完善 加工图 节点图纸 图纸组成 竣工模型
项目实施规划
项目启动
规划
设计
施工
运营维护
三维 设计
有限元 分析
二维 出图
数字 交付
地质
土建 结构
岩土有限元分析
隧道设计图纸
设计文件
机电 设备
施工 方案
结构有限元分析
专业 图纸
施工 组织
三维隧道
运营 管理
动态 监测 维修 养护
用户手册
CATIA
ANSYS
目录
CONTEபைடு நூலகம்TS
1
达索3D体验平台
2
隧道BIM模型搭建
3
BIM技术施工过程应用
4
协同与项目管理
地形建模
• CATIA Terrain Modeling

隧道建模教学设计方案

隧道建模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隧道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培养学生运用隧道建模软件进行隧道结构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隧道建模的基本原理;2. 隧道建模软件的应用;3. 隧道结构设计;4. 隧道施工技术;5. 隧道运营维护。

三、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1)讲解隧道建模的基本原理,包括隧道结构、隧道地质条件、隧道设计规范等;(2)介绍隧道建模软件的应用,如AutoCAD、Revit、Tunneler等;(3)分析隧道结构设计的关键点,如隧道断面设计、隧道支护设计等;(4)讲解隧道施工技术,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等;(5)阐述隧道运营维护的重要性及方法。

2. 实践教学(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隧道工程案例进行建模;(2)指导学生使用隧道建模软件进行隧道结构设计,包括隧道断面设计、隧道支护设计等;(3)让学生了解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隧道开挖、支护、衬砌等;(4)组织学生进行隧道运营维护方案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对学生完成的隧道建模作品进行评审,总结教学成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隧道建模的基本原理、软件应用、隧道结构设计等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隧道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隧道建模的应用;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使用隧道建模软件进行隧道结构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隧道运营维护方案,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隧道建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运用隧道建模软件进行隧道结构设计的能力;3. 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 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资源1. 隧道建模教材;2. 隧道建模软件;3. 实际隧道工程案例;4. 教学课件。

通过本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使学生掌握隧道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隧道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midas GTS-隧道专题

midas GTS-隧道专题

3、导入DXF 2D对话框点击“选择Autoc
ad的DXF文件”按钮。
4、在打开对话框里选择隧道几何模型。
5、选择要导入的DXF格式文件“梁单
2
元”。
6、确认导入的几何文件后,点击“打
开”按钮。
7、确认导入的DXF格式文件无误后,点
击“确认”按钮。
7、点击“确认”按钮
北京迈M达ID斯A技S 术IT有C限o.,公L司td.
度。 12、选择混凝土等级。
8
9
13、确认无误后点击“设计”按钮,软
件就会根据前面计算的内力出计算书。
10
11
北京迈M达ID斯A技S 术IT有C限o.,公L司td.
4 5 6
7 12
13
20
/gts/
MIDAS/ GTS 培训教程
知识要点:
北京迈M达ID斯A技S 术IT有C限o.,公L司td.
今天我们主要培训两个方面的内容: 1、如何采用GTS进行隧道结构分析及设计。 2、初支和二衬在GTS里面模拟的几种方法。 如果大家对培训内容有什么疑问会后大家一起交流,如果对培训形式有什么更好 的建议请大家发邮件到:daijc@。
2
/gts/
阶段>定义施工阶段。
3、在定义施工阶段对话框
里选择“新建”按钮。
4、阶段名称输入“初始阶
段分析”。
5、阶段类型选择“施工”。
6、把隧道、围岩的单元、
一般约束的边界、自重荷
载拖入激活表单。
7、勾选位移清零
8、保存
1
2
25
北京迈M达ID斯A技S 术IT有C限o.,公L司td.
4 5
6
3
7 8
/gts/

Midas GTS 关于隧道建模助手使用详细说明

Midas GTS 关于隧道建模助手使用详细说明

关于隧道建模助手使用详细说明一、“一般”选项卡对话框中可以定义隧道截面形状、初始应力场岩层特性及基本岩层材料等,开挖方法中提供了全断面开挖和四种台阶式开挖法及导坑法开挖等方式,里面选项多为常规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喷锚”选项卡内可以定义喷射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中隔墙喷射混凝土特性、锚杆材料特性及隧道断面周围锚杆的数量,长度及锚杆单元划分数量等,此界面上选项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各个参数较为容易明确定义。

“挖掘”选项卡内可以定义开挖是采用单向还是双向,可以定义隧道开挖总长度及每次开挖进深及锚杆的位置等,其中“黄色覆盖区域”内的30@0.5,19@1,30@1.2代表隧道开挖过程中前15米每次进深0.5米,分30步开挖,中间19米每次进深1米,最后36米每次进深1.2米,在绿色覆盖区域内同时可以对每个开挖步的单元划分的数量进行定义,比如在一次0.5米的开挖过程中,这部分土体在划分网格时候是按照3等分进行划分的。

关于荷载分配的问题指的是荷载释放系数这方面的内容,具体请参照理论手册3施工阶段分析部分内容。

蓝色区域内可以定义锚杆的位置,包括程序自动定义和用户定义两种方法,当采用用户自定义时候可以在间距选项内自己随意定义,也可以在下面表格内进行更改。

四、“网格”选项卡网格选项卡中“深度”代表地基部分(蓝色网格部分)厚度,底部范围和侧向范围根据相关经验而定,一般底部边界适当即可,左右边界尽量维持在5-6倍D左右,strata1,strata2数值是相对基准标高而言,相关点绝对坐标在strata1,strata2数值基础上减掉基准标高值。

例如基准标高值为10,则可以理解为地层1的厚度减少10,然后地层1上边界及以上部分节点坐标均减小10。

关于地层的定义:x(m)是指沿着模型宽度方向的坐标位置,Value(m)是指不同x(m)点对应的标高,z(m)是指沿着开挖方向的坐标位置,offset(m)是指不同的Z(m)点的值,其值为相对于x(m)=0时候Value(m)值的变化率,其值存在正负。

FLAC3D5.0培训教程

FLAC3D5.0培训教程
FLAC3D5.0培训教程
目录
• 软件概述与安装 • 基础知识与操作 • 高级功能与技巧 • 实例分析与讨论 • 数据可视化与后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软件概述与安装
FLAC3D5.0简介
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是一款用于 模拟三维连续体力学行为的有限差分软件。
输标02入题
建模与网格划分:详细讲解了FLAC3D5.0中的建模方 法,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等,以 及如何进行模型检查和修正。
01
03
求解与后处理:讲解了FLAC3D5.0的求解过程,包括 求解控制、求解步骤、收敛准则等,以及后处理中如
何进行结果查看、数据提取和可视化等操作。
04
材料属性与参数设置:介绍了如何在FLAC3D5.0中定 义材料属性,包括弹性、塑性、蠕变等,以及如何设 置材料参数和进行材料校验。
承载力计算方法
介绍基于FLAC3D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方法,如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等。
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地 基变形、承载力大小、安全系数等。
地震波传播模拟案例
案例背景介绍
阐述地震波传播模拟的意义和必要性, 以及FLAC3D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
地震波传播模拟
详细介绍如何模拟地震波在地层中的 传播过程,包括波动方程求解、地震
接触面定义
01
支持定义不同材料之间的接触面,包括摩擦系数、刚度等参数
设置。
接触面行为模拟
02
能够模拟接触面的滑动、张开和闭合等行为,以及接触面间的
传热和传质过程。
摩擦模拟
03

DIALUX中隧道建模

DIALUX中隧道建模

本文的建立隧道模式并不权威,欢迎探讨和交流。

谢谢第一步:建立新的户外场景第二步:导入DWG格式的隧道文件第三步:第四步:打开对象,找到挤压体如下图所示:第五步:将挤压体的粘贴到二维图中,会出现下面的紫色的点。

将紫色的点一点点的描附在隧道拱形图上。

采用右键单击,插入点增加点的进行增加点。

第六步:描完如下所示第七步:将高度改为100后点击确定 100为隧道的长度第八步:打开3D图,如下图所示;第九步:返回户外场景平面图:第十步:将长方体高度设置为90,注意,长方体的高度要小于上面隧道的高度。

这样后面的布尔运算才能进行下去,并且,隧道的长度将是90米,如果你需要隧道长度200米,那最好将隧道长度设置为210米,长方体长度200米。

第十一步:进入三D图,将长方体和隧道道此时为实体的进行布尔运算,在布尔运算之前先作如下准备:如下图所示:注意移动Z轴的位置;第十二步:选中第一个挤压体,去除第二个挤压体,如下图所示:选中挤压体将出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第十三步:将X轴旋转90度第十四步:打开侧视图:如下图所示;第十五步;移动Y轴,直到隧道边缘和紫色的轴对准,当然,如果你对隧道的位置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也可以不按照这些步骤。

第十六步骤:插入标准的街道:如果做四车道的隧道,街道改成15米,四车道:如下图所示这里并不是说四车道就是一定是15米,本文只是举个例子。

第十七步;右键单击道路将会出现一个户外场景:第十八步:将户外场景1中的新建复制粘贴到户外场景2中:如下图所示:第十九步:将户外场景1删除掉;打开户外场景2,如下图所示:第二十步:将隧道移动到道路相同的位置:这里并不是把隧道移动到这个位置就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您对隧道的位置有自己的喜好和理解,也可以任意移动。

第二十一步:添加灯具如下所示:在户外场景中插入的同时,在道路上也插入。

MIDASGTS建模培训教程 ppt课件

MIDASGTS建模培训教程 ppt课件

分解
面组 (2 planes)
“面 + 面/线 熔合”
面组是由一组有序的面组成.
子面是共边的. ➢ 线组延伸 面组
MIDASGTS
程序界面介绍
选择 (过滤 &方法)
工具栏
捕捉
工作目录树 (Pre/Post)
特性窗口
输出窗口
缩放 视图栏
工作窗口
动态视图
坐标 (GCS, WCS)
单位系统
MIDASGTS
主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截面类型、荷载状态等需要。
节点位置的因素的影响。需要建立节点的位置如下: A. 需要输出分析结果的位置
B. 需要输入荷载的位置
C. 材料变化的位置或规划的边界
D. 应力变化较大的位置
E. 岩土或结构形状变化位置
MIDASGTS
岩土模型建立

线单元(桁架单元、梁单元等)虽然不受单元大小的影响,但
MIDASGTS
岩土模型简化
• 因为岩土的构成非常复杂,所以完全真实地模拟岩土材料的刚度 特性是非常困难和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在明确分析目的的情况 下,适当简化分析模型是必要的。
例如,模拟埋深较大的隧道时,将上部覆土高度内的岩土都 用有限元网格来模拟是不经济的。此时可模拟适当范围内的岩土, 将上部覆土按外部荷载输入也是比较经济的方法。
形状
子形 状
线组 边线 顶点
面 1 wire 5 edges 5 vertices
公共边
形状
子形 状
面 线组 边线 顶点
形状类型可以在特性窗口中查询
面组 2 faces 2 wires 7 edges 6 vertices
外部轮廓线组 (1条边线) 内部轮廓线组 (1条边线) 圆开始/结束顶点

Midas GTS 基础教程 三维隧道施工阶段分析

Midas GTS 基础教程 三维隧道施工阶段分析

基础例题2三维隧道施工阶段分析GTS基础例题2-三维隧道施工阶段分析运行GTS 1 概要 2 建模助手 6 一般表单/ 5喷锚表单/ 8挖掘表单 / 12网格表单 / 13结果数据表单/ 20分析24 查看分析结果26 应力等值线/ 27查看等值面 / 32查看切片应力 / 34查看剖断面 / 38输出结果/ 39GTS基础例题21GTS 基础例题2这个例题我们将使用GTS 提供的隧道建模助手建立单向和双向开挖的隧道三维模型并进行分析。

在后处理中,我们可以对于任意施工阶段按图形和表格的形式查看分析结果,还可以通过查看等值线、等值面、剖断面等多种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运行GTS运行程序并进行初始设定。

1. 运行GTS ;2. 点击文件 > 新建开始新项目;3. 弹出项目设定对话框;4. 在项目名称里输入‘基础例题 2’;5. 其它的使用程序设定的默认值;6. 点击;7. 在主菜单里选择视图 > 显示选项...;8. 将一般表单里网格 > 节点显示指定为‘False ’;9. 点击。

不使用栅格、坐标轴、基准时,可将其隐藏起来,以便于建模。

三维隧道施工阶段分析 (Tunnel Modeling Wizard)2 概要这个例题如下图所示,模拟的是一个处于不同岩土层内的隧道模型。

尽管对于不同的岩层、土层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模拟,增加了建模的复杂性,但这里我们可以使用GTS 的隧道建模助手,只需通过输入一些主要参数,就可以非常快捷地建模。

GTS 基础例题 2-1土软岩硬岩GTS 基础例题 2-2GTS基础例题23岩层和土层的各项特性如下表:特性硬岩 软岩 土 类型MC MC MC 弹性模量(E)[tonf/m2]6e5 2e5 5000 泊松比(ν) 0.2 0.25 0.3 容重(Y)[tonf/m3] 2.6 2.5 1.8 饱和容重[tonf/m3] 2.6 2.5 1.8 侧压力系数 1 0.7 0.5 粘聚力(C)[tonf/m2] 300 20 2 内摩擦角(ϕ) 40 35 30 抗拉强化[tonf/m2]300 20 2GTS 基础例题 2-Table 1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的结构材料特性如下表:GTS 基础例题 2-Table2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的截面特性如下表:区分 类型 尺寸喷射混凝土板 厚度[m] 0.16 锚杆植入式桁架面积[m2] 0.0005067GTS 基础例题 2-Table 3特性 喷射混凝土 锚杆弹性模量(E)[tonf/m2]1.5e52.0e7 泊松比(ν) 0.2 0.3 容重[tonf/m3] 2.4 7.85 热膨胀系数(a)1e-6 1.2e-5三维隧道施工阶段分析 (Tunnel Modeling Wizard)4 建模助手下面利用建模助手进行建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建模助手使用方法
用于生成简单的三维隧道模型。

可以建立考虑原状地层和地表的三维隧道模型。

隧道建模助手由4部分组成(一般、喷射混凝土及锚杆、开挖、网格),只有在所有对话框中正确地输入数据才能生成隧道模型。

因为从材料选择开始的一切操作都可以一次进行,因此可以立即运行隧道建模助手,GTS NX 运行后无需任何单独的流程。

助手中用户经常使用的数据按默认值设置,或者创建的单独隧道建模助手的存储文件,在分析类似的隧道时,可只修改现有模型的一部分参数,就可以很快地创建模型。

隧道建模助手在未建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存在模型的情况下,不能运行隧道建模助手。

一般
方法
设置隧道的数量和隧道的形状、以及开挖方法。

首先,决定是全部(全断面),还是整体形状的一半(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隧道建模助手生成的模型进行修改,会导致无法使用指定的施工阶段和结果数据等。

[形状]
决定隧道断面的形状。

支持圆形、3心圆、5心圆。

根据指定的隧道形状,定义隧道变化的尺寸也被改变。

按照输入示意图,隧道的形状和输入值的关系就会显示在隧道建模助手对话框中,并可以此为参考输入参数。

作为定义隧道形状的输入值与几何> 顶点与曲线> 隧道截面相同。

[属性]
输入隧道周围岩土的材料属性。

如果采用隧道建模助手生成隧道模型,隧道周围为基本的矩形区域岩土形状,岩土上部的地层和地表形状可根据选项添加到模型。

基本模型是指隧道周边为矩形区域的岩土形状。

可以用单一材料组成基本形状。

材料及属性的定义与在属性/坐标系/函数菜单中定义的材料/属性相同。

[开挖方法]
决定隧道截面的开挖方法。

在GTS NX中,除[全断面开挖] 之外,还提供[台阶式开挖1]、[台阶式开挖2]、[环形开挖1]、[环形开挖2]、[CD法]的开挖方式。

喷射混凝土及锚杆
方法
在喷射混凝土及锚杆对话框中,决定是否喷射混凝土和生成锚杆,类型和材料、布置形状等。

通过复选框,设置是否生成喷射混凝土、软喷混凝土或锚杆,并输入属性。

用板单元定义喷射混凝土和软喷混凝土,锚杆用植入式桁架单元定义。

材料及属性与“属性/坐标系/函数”菜单中定义的材料/属性相同。

喷射混凝土及锚杆属性必须按结构属性定义。

[中隔墙喷射混凝土]
隧道的开挖方法为CD法时被激活,决定是否在中隔壁上设置喷射混凝土。

[锚杆]
输入数量、分割、长度、弧长(锚杆的间距)。

交错布置
决定在各施工阶段的锚杆是否按交错布置的选项。

指定为+1的情况下,在第一个施工阶段中,按指定的数量生成锚杆,在第二个施工阶段中增加一个锚杆,在第三个施工阶段中锚杆数量重新变为指定的数量。

指定为-1的情况下,在第一个施工阶段中,按指定的数量生成锚杆,在第二个施工阶段中减少一个锚杆,在第三个施工阶段中锚杆数量重新变为指定的数量。

[中隔墙锚杆锚杆]
在隧道的开挖方法为CD法时被激活,决定是否在中隔墙中设置锚杆。

通过[输入示意]或[绘图],可以实时查看绘制的截面形状。

开挖
方法
按各施工阶段决定隧道的开挖。

设置开挖类型,按单向开挖还是双向开挖。

双向开挖的情况下,程序会生成施工阶段直到隧道打通。

这点之后,用户应需要直接建立施工阶段。

建立2个隧道的情况下,指定要先开始开挖的隧道。

[第一开挖隧道]
指定左、右隧道的开挖先后。

[开挖后喷锚阶段]
输入开挖后的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的阶段间隔。

例如,输入1的情况下,开挖后在下一个施工阶段中生成喷射混凝土或锚杆。

生成软喷混凝土的情况下,软喷混凝土在基于输入的阶段中激活,并在下一阶段中硬化。

[第二开挖隧道]
在双隧道的情况下,输入第二个隧道的开挖的起始阶段。

例如,输入2的情况下,先开挖的隧道开始开挖后,另一个隧道在第2阶段后开始开挖。

喷射混凝土和锚杆,将根据第一开挖阶段后定义的值生成。

[进尺]
按各施工阶段指定开挖长度。

输入进尺后,就会自动计算并显示隧道总长度。

各施工阶段的开挖长度按逗号或空格输入。

重复的长度可以用次数@长度输入。

例如,如果需要按2、2、2、2、3、4的进尺方式开挖,就可以输入‘2、2、2、2、3、4’,或输入4@2、3、4。

分割是指在各施工阶段中沿着开挖方向生成的单元个数。

需要荷载的情况下,点击
键可以输入各阶段荷载释放系数LDF。

[锚杆位置]
输入各施工阶段锚杆的生成位置。

可以在各阶段的开挖长度的中间位置自动生成锚杆,也可以用户直接输入间距和角度,调整锚杆的生成位置。

[间距]是根据隧道的开始部分和前一阶段锚杆的生成位置,表示锚杆生成的位置。

[角度]是指隧道的长度方向和锚杆形成的角度。

网格
方法
输入网格、地层和地表面形状。

在隧道的位置,由输入模型的深度,在隧道底面到模型的下部边界的距离,到模型的左右边界的距离,以及设双隧道时隧道之间的距离确定。

各边界的距离按隧道的底面宽度的倍数确定。

[岩土模型]
建立上部地层。

上部地层建模的方法有实际或荷载方法。

[实际]法是按实际生成单元网格进行建模的方法;[荷载]法是不进行地表面形状的直接建模,而是等效为压力荷载的方法处理。

地层或地表形状的位置按输入的高度加上[基准标高]确定。

地层是位于隧道的上方的部分,多层地层可通过点击[新建]按钮添加。

各地层的材料及属性与属性/坐标系/函数中定义的材料/属性相同。

x
按照模型的宽度方向输入地层的形状。

在x中输入宽度方向坐标值。

从正面查看隧道时,左侧下端的角点为原点。


输入各x 坐标对应的高度值。

如果输入x和值,就会在右侧上绘制输入的形状。

z
按照隧道的方向输入地层的形状。

在z中输入隧道的长度方向坐标。

从正面中看到隧道时,左侧下端的角点为原点。

偏移
输入各z 坐标对应的高度值。

高度值为相对于已经输入的基准值的变化量。

[地表]
建立地表面。

地表面所采用的虚拟栅格与栅格面时相同的,输入的高度为栅格的交点。

地表高度可以通过导入文本文件生成的,也可以直接输入高度。

地形的材料及属性与属性/坐标系/函数菜单中定义的材料/属性相同。

[网格尺寸]
输入生成隧道的网格大小。

[隧道(间隔)]为用户直接输入网格大小。

边界网格部分按与隧道部分的倍数生成的网格。

自动设置的情况,程序会自动设置边界网格的大小。

打开
导入保存的隧道建模助手的存储文件(*.wzd)。

另存为
用其它隧道建模助手的存储文件名(*.wzd)保存当前输入的值。

保存为默认数据
指定当前输入的值为隧道建模助手的默认值。

打开默认数据
清除当前隧道建模助手中输入的值,按隧道建模助手的默认数据重新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