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构原则
1.坚持福利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经济发展水平低,基本生活为宜,预防社会问题的 产生 城乡二元性 2.坚持区分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边界 市场-效率 贫者愈贫,富者更富 政府-公平 行政或法律干预 不要两极分化,不要共同贫穷,只要共同富裕。
3.坚持国家、企业和个人间的合作主义原则 合作主义的福利制度模式 4.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权利:福利 义务:责任
初创阶段
城市:社会保险、职业福利、社会救济与社会优抚;
1.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 险条例》。 2.1956年,全国总工会颁布了《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 法》。 3.1957年,全国总工会又出台了《关于职工生活若干 问题的指示》。 4.1958年,国家颁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重构的思路
现代社会福利体系的架构
即国家-社会保障制架构下的“五大社会保险” 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优抚安置等制度, 并辅以商业化的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缺陷:主要适应于城市居民的架构,尚未摆脱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 难以平衡差别(城乡地域行业阶层),难以实 现公平与平等。 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福利体制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⑦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 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 社会牢固树立。
5.坚持以社会保险为基本的资金来源。 核心作用 6.坚持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取向。 政府,角色转变,灵活反应机制
关于十七大:民生
继续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
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 根本利益所在。 突出“社会建设”,强调“民生”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财政投 入已超过GDP的3%,教育规模超过美国。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 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原因:社会保险制度不统一,即整体性、系
统性不强, 根本原因是政府的被动应付,没有压力。原 因是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政策服务于经济 政策;民主法律部完善。
理解社会福利制度的视角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实现福利的机制是再分配,目标是 公平公正。按需实施。抗拒市场化 2、我国是一个快速转型的国家 经济转型;人口转型;社会转型。 3、我国具有独特的福利文化 如何看待个体;社会与家庭的分工;个人与 国家的关系。
第四章 当代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
首要说明:以前采用了“大社会保障”的概
念,使社会福利制度仅局限于社会保障的范 围,故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介绍也只能局 限在这一范围内。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创建于1951年,是在借鉴 前苏联的经验上建立起来的。它经历了初创、 发展、挫折与恢复等几个时期。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 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 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 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 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 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 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 务。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按劳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 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 基本生活。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 办法。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 系转续办法。
农村
“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 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 地方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 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补助,灾民 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特征
1.从体系结构来看,“三大板块”。 政府财政补贴、民政福利、单位福利 相互分割,封闭运行、缺乏协调与稳定。 2.从福利对象看,以城镇职工为核心,实行城 镇居民与农民的差别化原则,在城镇又实行 国营职工与其他企业职工的差别化原则。 后果:事实上的社会不平等
农村:合作wk.baidu.com疗
1956年,政府发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 范章程》; 对于老弱病残孤 生、养、死、葬 开展合作医疗 特点:在福利理念上,遵循了集体主义与平 均主义原则。
发展、挫折与恢复
发展阶段(58年-66年)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福利事业进入稳定 发展期。补充与完善。如1962年颁布了《抚恤、救 济事业费管理使用办法》。还整顿违法乱纪问题。 挫折阶段(66年-76年) 严重破坏。1968年,撤销了主管社会保障事务的内 务部;1969年,财政部颁布《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 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 止提取劳动保险金。
改革的情况
初步建立了现代性的社会福利体制架构即国
家—社会保障制下的五大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 保险. 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等制度 并辅之商业化的保险制度
制度“碎片化”
指的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制度与办法。比如养
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是一个制度,企 业里城镇职工是一个制度,农民工又是一个 制度;城镇居民是一个制度,农民是一个制 度,失地农民又是一个制度。 不同制度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弊端:管理成本过高,投机钻营多,不同群 体之间相互攀比(相对剥夺),
恢复阶段(76年-84年) 全面恢复,并有所超过。 (1)恢复福利机构 79年,国家劳动总局设置保险福利局,地方 设保险福利处; 82年设劳动人事部,下设保险福利局。
(2)颁布系列政策 78年,《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 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 暂行办法》 83年颁布《关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公人退 休待遇的通知》。 遗憾的是,农村的社会福利没有大的改善。
3.从福利提供主体来看,模式是由政府包揽, 通过企业输送。 社会福利制度与就业制度相联 城镇就业劳动者,“吃皇粮的”=“公家= “城里人”。 终身福利
农村:强调个人责任与家庭赡养,农村集体提 供的很少 即使有条件严格,且保障水平低,基本的生存 保障 五保户
4.福利待遇的无偿性造成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现 象。 无偿=没有义务的权利 低工资,高福利 后果:影响了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制度化再分配型与补缺型 结合与并存
转型时期
1984年,民政部在福建漳州召开全国社会福
利事业单位改革整顿工作经验交流会。 转向:福利事业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 单位福利--社会福利(重构关系) 基本框架: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养老社会保险 制度;医疗社会保险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 除此之外,还有义务教育制度;商业保险制度; 职工生育保险;职工工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