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联用分析未知混合物成分及最佳分离条件选择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质联用分析未知混合物成分及最佳分离条件的选择[摘要] 本文是利用gc/ms对生物碱进行分离,运用质谱库进行检索筛选得到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探讨了不同的升温程序,柱前压与流速,进样口温度,接口温度,分流比等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程序和柱前压与流速对分离效果影响最大,进样口温度,接口温度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小。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最佳分离条件;成分;影响

1.引言

gc/ms技术是化学工作者分离有机混合物常用的手段。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既发挥了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又发挥了质谱法的高鉴别能力。这种技术适用于做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组分的定性鉴别,可以判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准确的测定未知组分的分子量,可以修正色谱分析的判断错误,可以鉴定出部分分离甚至未分开的色谱峰。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gc/ms仪使用更为方便,简单,快捷。

本文是利用gc/ms对未知样品(生物碱)进行分离,从而得到它的最佳分离条件,运用质谱库进行检索筛选得到混合物的主要成分,并且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升温程序,柱前压与流速,进样口温度,接口温度,分流比等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分离条件的探索对混合物的分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分离其它样品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2.实验部分

2.1样品的性质和仪器参数

样品来源于从植物的茎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柱温选择在

50-260℃。

仪器:gc/ms-qp2010 ,he气源(99.999%),毛细管色谱柱db-5ms (30m×0.25mm×0.25um)。

2.2最佳分离条件的探索与讨论

2.2.1升温程序

仪器参数:

①gc:注射模式:分流; 分流比:20/1; 柱前压:100.1kpa;

流速:1.69ml/min;进样口温度:200℃

②ms:离子源温度:200℃;检测范围:35—550;去溶剂峰:2min

接口温度:250℃;检测器电压:1000kv

升温程序对分离效果有显著的影响。所以选择适宜的升温程序最为重要。拟采用如下升温程序:

升温程序一:初温50℃,以10℃/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00℃,保留30min;结果发现,在保留时间为20min时,峰较多,可能出峰不完全,所以应该提高柱温。在20min以前出峰较少,间距太宽,所以应该增加升温速率。

升温程序二:初温50℃,以12℃/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00℃,以2℃/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20℃保留10min;结果发现,在保留时间为17min时,出峰较多,没有分开。要使分离效果更好,在210℃

时采用降温程序。

升温程序三:初温50℃,以10℃/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10℃,以-5℃/min 的降温速率降至190℃,以20℃/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40℃;结果发现,降温使分离效果明显变好,但是出峰不完全,为此,需增加保持时间。在10min以前出峰太少,间距较大,可以增加升温速率缩短间距。

升温程序四:初温50℃,以15℃/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10℃,以-5℃/min 的降温速率降至170℃,以20℃/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40℃,保留5min;结果发现,16min之前峰间距得到改善,趋于合理,在15min以后出峰较少,应增加升温速率。

升温程序五:初温50℃,以15℃/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10℃,保留2min,以-6℃/min 的降温速率降至180℃,以40℃/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60℃,保留3min;结果发现,各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峰较窄,峰之间分布合理,此程序最佳。

2.2.2初温对分离的影响

选择柱的初温为35、50、80℃,其他参数相同。

结果表明,初温低时分离效果明显不好,初温高时很多组分无法检测,峰少,分离效果不好。所以选择50℃分离效果最好。

2.2.3重现性

按保留时间计算离子流图的重现性(选择四组峰计算),由计算可知总离子流图的重现性都小于1%所以认为重现性合乎要求。

2.2.4柱前压和载气流速

选择柱前压为80、100、110℃,其他参数同程序升温五。

结果表明,柱前压和载气流速对分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比较不同的柱压80kpa,100kpa,110kpa所分离的离子流图,表明当柱压为100kpa时分离效果最好。

2.2.5进样口温度

选择进样口温度为180、200、230℃,其他参数同程序升温五。结果表明,进样口温度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小。

2.2.6接口温度

结果表明接口温度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小,对不同接口温度200℃,230℃,250℃的总离子流图比较可知,当接口温度为250℃时分离效果最好。

2.2.7分流比

常见分流比在 30∶1~200∶1。在如此宽的范围内,对性质不同的样品必然存在一个最佳分流比。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样品沸点是重要参数之一,在进样分流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高沸点样品,大多分子量及分子体积较大,其在气相中扩散速度相对较慢,而样品中较低沸点组分扩散速度相对较快。若采用大分流比,将使样品中低沸点组分较多优先分流出去,结果使得含量少的组分分析结果偏低,有的甚至不出峰,对于低沸点样品,其分子量、分子体积较小,在气相中扩散速度较快,若采用小分流比,将造成主体成分超载出现平顶峰而产生误差。主峰附近的小峰被“兼并”或不能基线分离,每次被“兼并”或分离不佳的程度不同,致使精密度下降。

若采用稍大分流比可减少此现象产生。

经过不同分流比10/1,20/1,30/1的分离总离子流图比较,当分离比为20/1时分离效果最好。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样品的最佳分离条件是:

升温程序:初温50℃,以15℃/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10℃,保留2min,以-6℃/min 的降温速率降至180℃,以40℃/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260℃,保留3min。柱压100kpa,进样口温度为200℃,接口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0/1,分析柱为db-5ms(30m×0.25mm ×0.25um)

在最佳分离条件下上得到总离子流图见图1。

对分离出的20多个化合物分析筛选,得到未知混合物的成分(见表1)。

作者简介:

李媛媛,女(1980.08-),汉族,籍贯河南南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宁夏大学能源化工重点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